緬甸鮑司令是哪裡人
❶ 佤邦司令鮑有祥的女兒
佤邦司令鮑有祥有10個女兒,其中大太太為他生了8個女兒,二太太生了2個女兒。
鮑有祥,緬甸佤族,1949年9月19日生於昆馬新寨,其父鮑興嘎1959年7月鮑家遭國民黨殘軍搶劫,逃遷中國滄源縣岩丙寨避難。鮑報名上岩丙小學,漢名「有祥」即為老師所取。1961年全家遷回昆馬。
1966年與堂叔鮑三板等組織反政府武裝,成立昆馬游擊大隊,鮑任游擊大隊副大隊長;後來因為緬共中央執行的大緬族主義受排擠幾乎被殺,得中部軍區司令員李自如力保得以活命並到中部軍區工作。
(1)緬甸鮑司令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作為緬甸最大的民族武裝力量,佤邦在緬甸局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少公開露面的佤邦總司令鮑有祥特別談到緬甸大選,他表示希望未來緬甸的領導人,有足夠寬闊的心胸,公平公正對待緬北各民族。
近10年來,鮑有祥一直處於世界輿論的漩渦中心。美國《時代》周刊稱他是「毒品王國的君主」2005年初,美國紐約州地方法院起訴包括鮑有祥在內的撣邦第二特區八位武裝首領,罪名是「販賣毒品」。
❷ 緬甸果敢,佤邦,還有邦康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果敢王彭家聲與佤邦主席鮑友祥同在緬共任司令。89年彭家聲帶領部下獨立,當時鮑總扣押了緬共領導人導致緬共解體。成立果敢第一特區跟佤邦第二特區。《邦康》佤邦首府。與中國耿馬滄源地區接壤。《老街》果敢首府與中國鎮康縣南傘鎮接壤。
❸ 佤邦總統叫什麼名字
鮑有祥
鮑有祥,現任緬甸佤邦政府主席、佤邦聯合軍總司令、佤邦聯合黨總書記、佤邦財政部長。美國《時代》周刊稱他是「毒品王國的君主」。美國政府稱他是「繼拉登、薩達姆之後第三個需要軍事打擊的恐怖組織首領」。但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截止2006年6月26日,佤邦不再有大煙了。
鮑有祥,生於佤族頭人世家,是八兄弟中的老六。他和兄長鮑有義、伯父鮑三板一起組建了反政府游擊隊,靠三條槍起家,60年代,他主動加入當時的反政府政黨緬甸共產黨。20世紀70年代是緬甸國內民族戰爭和緬共時代,出現了鴉片將軍羅星漢,之後金三角又進入坤沙時代。坤沙集團將鴉片深加工做出能生產高額利潤的海洛因。可以說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金三角的鼎盛期。在戰爭年代,鮑有祥和他的隊伍迅速成長。
20多年的時間里,鮑有祥在緬共從一個營長一路青雲直上。1989年,由於「緬共……內部發生了許多問題:根據地越來越小,階級斗爭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領導年齡老化,思想僵化,教條主義十分頑固。大民族主義、宗派主義日趨明顯,幹部中培植親信,拉幫結伙。連年戰爭,群眾生活逐年下降,部隊供給短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引自佤邦政府文件原文),鮑有祥以兵諫的形式脫離緬共,並迅速與緬甸政府達成和平協議,擁兵4萬,自治佤邦,成為緬甸最大的民族武裝。隨後,他與緬甸政府一起攻打坤沙的軍隊。1996年坤沙集團投降,鮑有祥得到了原來所有坤沙的地盤,在這一年成為金三角新的霸主。控制區面積擴大70%,被佤邦人稱為「南佤」。
領地
鮑有祥統治下的佤邦位於金三角腹地,是真正的金三角所在地,也是大金三角最具影響力的區域。它的行政名稱是緬甸撣邦第二特區,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北面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約在北緯22O—23O,東徑98O—100O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思茅地區的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怒江),與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南面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
私人軍隊
鮑有祥的佤邦軍現有8個師,共計2.5萬人,是緬甸境內武器裝備、人員素質和訓練狀況僅次於政府軍的第二大武裝。鮑有祥還有一支人數近萬的民兵隊伍,他們也裝備有M16步槍,平時搜集情報和種地供糧,戰時就轉為佤邦軍投入戰斗。
個人生活折疊編輯本段
鮑有祥的身家厚實,擁有42輛世界頂級汽車,包括轎車、跑車、越野車、商務車;擁有緬甸移動最大股權,投資6億美金;擁有緬甸五月花集團下屬企業,包括緬甸最大的銀行和珠寶公司、貿易公司;擁有緬甸航空公司全部股權,每個女兒出嫁給3000萬人民幣陪嫁。 除了汽車,鮑有祥對名牌服飾並不偏愛,他最喜歡穿一雙藍色綉花布鞋。他的生活極其簡朴,最愛吃的不過是米飯拌辣椒。
從1996年起,「金三角」地區的毒品數量非但沒有因坤沙集團的覆滅而減少,反而不斷增加,佤邦一度占據「金三角」60%以上的毒品產量。此外,佤邦還出現了一種新的毒品種類——冰毒。一時間,「金三角新毒王」的帽子理所當然地扣到了鮑有祥的頭上。為此,美國聯邦機構懸賞300萬美元要他的人頭,而國際緝毒機構也指責他是「大毒源」。
1999年,佤邦政府在鮑有祥的決策下,實行人口南遷計劃,把北部高寒山區的部分種植罌粟的煙農強行遷到南佤。將原來散居的人口集中起來,免費發放糧食種子,教煙農種植糧食,並在南佤大量開辟替代罌粟種植的橡膠園和果園。被南遷的煙農都是原本在北佤生活極其困難的。這個舉措後來備受煙農們感激,這些在北佤種一年糧食只夠吃半年的人,來到南佤,種一年糧食可以吃兩年,吃不完的可以賣給政府。
2000年的一天,緬甸總理突然接到鮑有祥打來的電話:「如果到2005年,你還能在我這里發現一株罌粟的話,我願意人頭落地!」
鮑有祥說到做到。他不但以極嚴厲的手段打擊罌粟種植,還將暗中支持罌粟種植的弟弟撤職,將侄子送進了監獄!
2005年底,聯合國緝毒機構在對佤邦進行了多次抽查與考察之後確認,大規模種植罌粟的現象在佤邦不復存在。鮑有祥也公開宣布:「在這塊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發現了一些人偷種的10多畝罌粟,已經全部鏟除。最近,中國雲南省派來的緝毒警察到我們這里復查,沒有發現一株罌粟。」
2006年6月26日,鮑有祥向國際社會正式宣布,佤邦不再有大煙了。
夢想折疊編輯本段
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中國政府和企業共投資5億元人民幣,並提供大量技術支援力量,幫助「金三角」地區發展替代植物,昔日的40萬畝罌粟地已變成了稻田和橡膠園。
禁種之後,鮑有祥的理想是把「毒品的金三角」變成「旅遊的金三角」、「經濟的金三角」,甚至是「夢想的烏托邦」。
❹ 鮑有祥的人物經歷
坤沙之後,鮑有祥成為「金三角」新霸主
佤名陸棒(lok: pang),尊稱達棒,佤族,1949年9月19日生於昆馬新寨一個開明頭人家庭。其父鮑興嘎(艾嘎),其兄鮑有義、鮑有良、鮑有華。鮑有祥在少年時期在家務農,主要是放牛,也做點小本生意。
1959年7月,鮑家突遭國民黨軍邱鴻齋部搶劫,鮑興嘎屢遭追捕,全家畏而奔往中國避難,遷居滄源縣岩丙寨。當年9月,鮑有祥就讀於岩丙小學,「有祥」一名為當地老師所取。1961年4月,全家遷回昆馬。這時鮑有祥已長大成人,1964年結婚,當年4月,其父鮑興嘎去世。
王麗是鮑有祥的秘書。她的朋友指點我們,可以在王麗面前開任何玩笑,但千萬不能指責鮑總,否則會招致她的狂怒。幾乎所有的佤邦人,對鮑有祥,都有對革命領袖那樣的敬畏之情。
旁人告訴我,在佤邦,不能稱呼任何一個老闆「×總」,那是犯政治錯誤的。佤邦只有一個「總」,就是書記鮑有祥。至於佤邦聯合黨副總書記肖明亮,一定要加上「副」字,就是「肖副總」。
因不堪忍受國民黨邱鴻齋部反動部落武裝的欺壓,鮑於1966年開始與堂叔鮑三板,同鄉魏尼門、李六勒等秘密組織反抗組織,1967年7月3日成立昆馬游擊大隊,鮑任游擊大隊副大隊長,主要負責武裝組織工作和軍事指揮。1967年11月率隊前往中國雪林進行軍事訓練,半月有返回昆馬根據地。1969年9月,游擊大隊接受緬甸共產黨的領導,整編為人民軍4043部隊(即後來的4243營),鮑任一連連長。1971年1月,部隊改編為501營,鮑任副營長。1971年3月成立502營,鮑任營長,並率部參加了解放新地方的戰斗。1974年1月,鮑提升為683旅副旅長,1975年9月任緬共中央中部分局副司令兼參謀長。1984年4月23日,由緬共三個營,克欽獨立軍三個營,SPP(撣邦進步黨)兩個營組成民族民主陣線,鮑任陣線總指揮至1986年。其間,鮑支持制定了著名的「4·13聯合軍事計劃」。1985年7月,鮑當選為緬共中央候補委員。1989年4月17日,鮑與趙尼來一起組織領導了脫離緬共錯誤領導的武裝起義,成立了佤邦聯合軍,並出任聯合軍司令。
1989年11月,鮑參加了在果敢召開的佤邦聯軍、果敢同盟軍、撣東同盟軍、新克欽民主軍、SPP五個武裝力量聯合陣線會議,正式實行聯合後,鮑出任總司令。1990年,緬甸聯邦政府委任鮑為邊境監察總署署長。1996年2月,鮑當選為佤邦政府主席兼財政部長至今。1996年12月,鮑代表佤邦政府參加了聯邦政府在首都仰光召開的國民代表大會。
他和趙尼來是佤邦各族人民最尊敬和愛戴的人民領袖。在佤邦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中國政府和企業共投資5億元人民幣,並提供大量技術支援力量,幫助「金三角」地區發展替代植物,昔日的40萬畝罌粟地已變成了稻田和橡膠園。
禁種之後,鮑有祥的理想是把「毒品的金三角」變成「旅遊的金三角」、「經濟的金三角」,甚至是「夢想的烏托邦」。
❺ 關於緬甸第二第四特區的介紹
第二特區佤邦的面積3萬平方公里,這里居住著佤、拉祜、撣、克欽、漢、愛尼等16種民族,其中佤族佔70%,人口約60萬。
佤邦(撣邦第二特區)位於中國、泰國和寮國三國交界處,面積4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山區,人口60萬,有25個民族,70%為佤族,全區分為3個 特區、4個縣,首府邦康。據稱,北美地區出售的非法毒品有50%來自這個地區。1996年,佤邦聯合軍配合緬甸政府軍打敗毒梟坤沙後,成為金三角地區勢力 最大的地方武裝,現有軍隊2萬多人。
佤邦北部現有勐冒縣、溫高縣、勐波縣和邦康特區、南鄧特區、龍潭特區,簡稱三縣三特區。各縣、各特區皆有自己的特色景觀、文物古跡和自然資源。尚 有不少項目期待開發。佤邦南部即"金三角"一隅。是世界上最為神秘、最具魅力的傳奇之地。曾出現過多種地方勢力。歷代梟雄在此叱吒風雲,逐鹿問鼎,終成過 眼雲煙。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由南北兩個地區組成;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北緯22度--23度,東經98度--100度之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臨滄地 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思茅地區的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以及西雙版納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部地區與緬甸第一特區果敢相連,東面與緬甸撣幫第四特區相鄰,西 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中國稱怒江)與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面積約為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為1.3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20萬。南部與北部之間隔著緬甸政府軍的管轄區,重要的城市是景棟和大其力。
佤邦的歷史很簡單,基本上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68年以前的若干年漫長的原始部落時代,第二階段為1968--1989年的緬共時期,第三階段為1989年至今的和平建設時期。
【佤邦聯合黨】
佤邦聯合黨於1988年12月20日籌建。原名為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由於形勢的需要,1989年11月4日,改名為佤邦聯合黨。它是由緬甸第二 特區(佤邦)各族人民的優秀兒子組成的先鋒隊組織,是領導緬甸第二特區(佤邦)革命運動、人民團體、武裝部隊、人民政權的核心力量。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 中制。1992年12月20日,佤邦聯合黨在邦康召開了第一次黨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和章程。選舉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趙明、肖明亮為黨中央政治 局常務委員。並推舉了趙尼來為總書記,趙明、肖明亮為副總書記。
【佤邦的基本政策路線】
根據緬甸國內幾十年戰爭造成的災難的狀況,佤邦聯合黨中央及時地制定了"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爭取民族區域自治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的策略路線。在經濟建設和商貿活動中,緬甸第二特區(佤邦)制定了"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的對外開 放政策。根據緬甸第二特區(佤邦)多民族聚居的實際,制定了"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是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各民族一律平等,團結和睦, 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既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也要反對狹隘的地方民族主義"的民族政策。制定了"在不分裂國家、不分裂緬甸第二特區(佤邦)、不分裂民族,不 干與政權的前提下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制定了"團結和睦,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互不幹涉內部事務"的對外關系政策。
第四特區
撣邦東部第四特區於1989年6月30日成立,位於撣邦高原東北部邊陲,與中國西雙版納州毗鄰。面積為4952平方公里,居住著愛伲族、撣族、布 郎族、佤族、果敢族、緬族等13個民族,人口74000多人,首府勐拉。特區分為3個地區,即:勐拉、南邦、色勒。佛教與第四特區的文化、生活習俗,有著 非常密切的聯系,第四特區村村有寺廟,寨寨有佛塔,自然景觀獨特,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第四特區是彭家聲的女婿林明賢控制。勐拉和老街是著名賭城。90年代 中期,第一特區內部分裂,因楊某等反對禁毒,楊某造反,彭家聲不敵,帶部隊從中國借路逃到第四特區投靠女婿,後來才東山再起,當然彭部進入中國境內交出了 武器。
撣邦及克欽邦四個特區,大都以毒品為軍事活動資金來源,禁毒之後,四個特區有三個靠賭博和色情業為接替產業,只有第三特區沒有賭場。
特區政治史
緬甸特區與中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過去曾經是中國的領土,雲南省的一部分,1962年中緬劃定邊界時才把這一部分土地正式確定為緬甸領土。有很 多人知道外蒙古曾經是中國的領土,卻很少有人知道現今的緬甸也有一部分曾經的中國領土,而且這一部分領土劃歸緬甸的時間更近。這一部分現在緬甸,也就是現 在稱之為特區的地方,在方面還保留著中國的深深的烙印。出到緬甸,跟在國內差不了多少,講的是漢語,用的是人民幣,耳朵里聽到的是中國流行歌曲,錄像廳里 放的是中國武打片,各種店鋪都是只有中文標牌,店中陳列的商品清一色的"MADE IN CAINA"。只是偶而幾個衣著不整的緬兵的出現告訴人們,這里並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的緬甸的特區。與保山接壤的是緬甸的第三特區,特區司令是丁英, 丁英及緬甸政要作為保山市人民政府的客人常到保山來。
雲南當地人到緬甸去,根本無須辦理出國護照之類的東西,只要拿上自己的身份證,辦一個邊境出入證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國了。更有人嫌辦證麻煩,乾脆從小路直接走出去,再從原路返回國內,沒有人會給他扣上"偷渡"的帽子。當地就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出國容易出省難。
文革後期,保山許多知識青年到緬甸去當緬共,當時的口號是要"把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插到世界各地".這些出去的知青中一部分人為了"緬甸人民的 幸福"和在緬甸實現"英特納雄耐爾"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寶貴的生命;一部分人玩起了失蹤,不知到哪個列國去了;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槍林彈雨中保全了生命,打 出了一片天地,在緬共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槍桿子。這部分人後來與緬共決裂,在緬甸境內與中國邊界一側各自佔山為王,成為軍閥。保山一中同 學中影響最大的是李自如,是緬甸四個特區中勢力最大的第二特區佤邦軍的副司令。李自如其實是佤邦軍的創始人和總指揮,由於他認為自己不是佤族不利於在佤邦 立足,才推出他的手下鮑友祥任總司令而自己副之,而實際上重大決策仍是由他作主。李自如文革時是保山一中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在緬甸特區任副司令後還常回保 山老家探親訪友,後於2005年病故。
這部分前緬共的軍事領導人,也是事實上的軍閥,在通過與緬甸軍事當局談判後,將所佔地盤以特區為名繼續進行軍閥統治。下面介紹一下各個特區的情況:
1986年以後至1989年緬共徹底解體,其原屬武裝統轄地一分為四,成為今天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佤邦第二特區、克欽第三特區,撣邦東部第四特區。
❻ 緬甸軍方是親中還是反中
當然是果敢族武裝了 ,因為果敢地區大部分是漢族,在緬甸屬於少數民族了,外來做生意的緬甸其他地區的商人比較少,相反,內地的商家倒是挺多,在果敢在部分地區都能收到中國移動的信號,緬甸通信信號覆蓋的倒是很少,果敢也一直都是民族自治區,現在果敢族武裝的頭彭家生以前是果敢地區主席,五年前被政府軍趕下台...歷史上明朝據說有一支皇族因為戰亂來到這里,直到現在仍然有人自稱是皇族後人,不過果敢地區一直被當地的幾個大家族控制著。有一些方面可以看出他們是親中的,當地的小學課本是在內地買的,書上寫的首都當然是北京了,老師教的時候還得現解釋...
在東盟國家中緬甸因為受到西方的制裁,所以對中國的倚賴也比較大,所以和中國軍隊的關系還可以.
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兩國於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緬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六十年代,兩國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讓精神,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國與國解決邊界問題樹立了典範。長期以來,中緬堅持睦鄰友好,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良好合作,雙邊關系穩步發展。
緬甸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緬甸政府是一個民族主義政府。
❼ 我在緬甸佤邦十多年的財產被鮑部長的手下人故意拋去,該怎麼辦
你是不是 犯了什麼錯了。或觸碰了當地的法律法規。
❽ 有誰認識緬甸king哥他什麼背景
一個神秘、低調的牛B人物,2010年聖誕期間在仰光一個晚宴上見過一次。據說在緬甸認識他比認識中國駐緬甸大使還有用。更神秘的是他的4個女友,一是緬甸前教育部副部長的千金、二是緬甸知名影星melody,他的第三位女友是緬甸某特區著名鴉片將軍的女兒,第四位女友是與拉登、薩達姆齊名的佤邦鮑有祥女兒。
外表謙和、斯文、有禮貌,一點也看不出是如此厲害的一個人物。
❾ 緬甸司令可以管多少人
緬甸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武裝沒有沒有歸降政府
撣東同盟軍(NDAA)
撣東同盟軍(NDAA)。是1989年4月由緬甸G**人民軍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3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以撣族為主體,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議族。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5月。該部主要以緬甸撣族為主體所組成。撣族為緬甸第三大民族,有緬甸撣族和中國撣族(傣族)之分。撣幫聯合革命軍於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了「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約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該部曾先後10多次與緬政府進行談判,但均未能達成和解協議。
果敢同盟軍(MDNA)
果敢同盟軍(MDNA),是1989年3月由緬甸G**人民軍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逐了彭家聲,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成員主要是果敢族(漢族),其次是撣族(泰族)和苗族。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是以克倫尼族(克耶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在霍雅。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是以克倫尼族(克耶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昂丹雷、吳庫貼布佩,兵力7800人,總部在多達瑪基。
克欽獨立軍(KIA)
克欽獨立軍(KIA),組建於1961年2月5日,當時,緬軍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少數民族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宣布成立了「克欽獨立軍」 (KIA),並且成立了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KIC)和「克欽政黨」(KIO)。克欽獨立軍是緬甸國內老牌的反政府少數民族武裝,當地人多稱其為「山兵」,部隊主要沿用英國軍隊的管理體制和教練方法。
1962年2月5日1987年5月,緬甸國防軍對其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剿,由於時任「克欽主席」的早邁執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雲南省盈江縣邊緣數百米的「勒新」。後來由於夏季叢林暴雨突來,阻擋了國防軍的繼續進攻,克欽「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緬甸國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緬共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在武器等方面斷了重要來源,形勢對克欽軍不利。於是早邁決定與政府進行停戰談判,1994年2月24日雙方達成停火協議,緬政府承認其為「克欽邦東部第一特區」,46其轄區為位於緬甸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總人口約15萬人。
克欽獨立軍所轄地區是克欽邦最主要的罌粟種植區,但自1991年始即開始禁毒,不僅不準販毒,而且不準吸毒,凡販毒和吸毒者一律處死!經過努力,克欽獨立軍轄區內一度確實做到了無罌粟種植,無鴉片販賣。
克欽自衛軍(KDA)
克欽自衛軍(KDA)。是以克欽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木吐諾,兵力2000餘人,總部在崗卡。
撣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
撣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是以撣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吳達格雷,兵力3100人,總部在瑙都。
佤邦聯合黨與瓦邦聯合軍(MNSA)
佤邦聯合黨與瓦邦聯合軍(MNSA),原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是1989年4月從緬共中部軍兵變後分離出來的部分。1989年11月改名佤邦聯合黨。該黨領導的武裝稱「佤邦聯合軍」,簡稱「佤聯軍」。其宗旨是謀求佤邦自治,並成為省級行政區。佤聯軍控制區分南、北2個部分。北部與中國雲南省接壤,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南部與泰國和寮國相鄰,面積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22萬。佤聯軍控制區以佤族為主體民族,人口數量約占總人口數的70%。依人口數量排列,下面是拉祜族和撣族,再次是克欽、漢、愛尼、僳僳、苗、布朗、回、本、崩龍、阿克、緬、克倫和老棉等民族。佤聯軍成員以佤族居多,主要領導人也大多是佤族人士。佤聯軍現已發展到3.5萬人,是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現任黨總書記趙尼萊,副總書記趙明(最近去世)、肖明亮。佤聯軍總司令鮑有祥,副總司令李自如、布萊康。總部設在邦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揮機關「行政事務管理部」設在萊三哨。書記鮑有義(兼南部軍區政委)。
政府給了正式名分,撣邦第3特區。原主要控制區是北部山區,土壤貧瘠,只能種毒。後來打敗坤沙,擴展了南部軍區。南部可以種水稻。政府派人車把北部居民運到南部,給安家費,在雲南省幫助下替代種植(水稻)。還發現了錫礦。用礦產和水稻來做主要經濟來源。
❿ 佤邦的政治
佤邦政府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一日組建了佤邦政府,擔負著對內部政權事務的領導和對外的政務聯系的任務。
名譽主席:趙尼來(已去世)
主 席:鮑有祥
副 主 席:李自如(已去世)、趙明、肖明亮
邦務委員:布來康、岩倫、趙文光、鮑有義、三木魯、趙忠丹、張月祥、陳龍生、趙三里、崩丁、李祖烈、亞庫。
政府部門:佤邦對外關系部部長趙國安,佤邦禁毒執行小組組長鮑岩榮,佤邦司法委副書記兼佤邦警察局局長趙岩道,佤邦司法委副書記兼高級檢察院檢察長張岩嘎,佤邦緝毒大隊大隊長陳尼翁,衛生處處長孫成德,邦康特區區長尚孟,政工部部長閆生炳,農林水利部部長鮑華強,中央辦公廳主任李祖烈。
佤邦政治協商委員會
佤邦政治協商委員會成立於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日,第一屆全邦政協會議於九二年四月十八日到二十一日在勐冒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各地區的各民族代表262名。通過協商,推選出63名委員組成佤邦政治協商委員會。
主席:趙尼來(已去世)
副主席:周昆系、魯興國、岩小石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六日,召開了第二屆政協會。增選了趙明為副主席,陳龍生為秘書長。
政協委員會是協助各級政府宣傳組織群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促進民族團結的社會上有威望的群眾組織。各縣各特區均成立了縣、區級政協委員會。
佤邦聯合黨
佤邦聯合黨於1988年12月20日籌建,原名為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1989年11月4日,改名為佤邦聯合黨。它是由佤邦各族人民的優秀兒女組成的先鋒隊組織,是領導佤邦革命運動、人民團體、武裝部隊、人民政權的核心力量。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1992年12月20日,佤邦聯合黨在邦康召開了第一次黨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和章程。選舉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趙明、肖明亮為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並推舉了趙尼來為總書記,趙明、肖明亮為副總書記。選舉岩倫、趙文光為政治局委員;選舉布來康、鮑有義、三木魯、趙忠丹、張月祥、陳龍生、陳三木納為中央委員;選舉趙三木里,鮑華強、崩丁、周昆系為中央候補委員;1996年又增補衛賽堂、李祖烈、亞庫為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會下設各級黨委。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支部。
佤邦聯合軍
佤邦聯合軍總司令為鮑有祥;副總司令李自如、波來康;總參謀長為趙忠丹;副總參謀長為李祖烈、趙文新、趙國安。佤邦聯合軍總部設於邦康市。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七日是佤邦聯合軍建軍節。原定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軍,由於形勢需要,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四日,改名為佤邦聯合軍。
佤邦聯合軍是佤邦各族人民的子弟兵,是在佤邦聯合黨絕對領導下的,肩負著保衛佤邦、建設佤邦的武裝部隊。佤邦聯合軍一支戰斗隊;悍衛佤邦不受外來侵犯,為佤邦和平建設保駕護航,嚴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她又是工作隊:擔負著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任務。她也是生產隊:積極開展部隊生產,提高部隊生活,減輕人民負擔,還要積極參加地方的建設。
1989年4月,先後組建了417師、418師、420師、421師、214師、獨立團、炮團、警衛團。5月份又組建了525師。1996年420師、525師合拼為171軍區。
地方上,各縣組建了縣大隊(勐冒縣組建了629團)和民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