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傈僳族人口有多少
㈠ 傈僳族分布在哪些地方
傈僳族屬於蒙古人種的南亞類型,民族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彝語支。他們的文字分新舊傈僳族語言,普遍信奉原始宗教。
傈僳族起源於古老的氐羌民族,與彝族關系密切,主要分布在怒江和恩美開江(伊洛瓦底江的一條支流),即雲南、西藏和緬甸克欽交界地區,其餘散居在雲南其他地區、印度東北部和泰緬交界地區。
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統計,我國傈僳族人口為762996人。
㈡ 關於傈僳族的介紹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麗江和迪慶、大理、保山、德宏、楚雄、臨滄等州縣。四川省的鹽源、鹽邊、木里、德昌等縣也有分布。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傈僳族人口數為634912。使用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先後使用過3種文字,一種是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拼音文字,一種是維西縣傈僳族農民汪忍波創制的音節文字,第三種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淵源於南遷的古氏羌人,與彝族同屬一個族源。其族名稱最早見於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稱「栗粟兩姓蠻」或「栗蠻」及「施蠻」、「順蠻」,均屬「烏蠻」,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瀾滄江兩岸等廣闊地帶;元明時多受麗江諸地納西族封建領主等的統治。16世紀中葉,因不堪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戰爭的威脅,大批傈僳族在頭人括木必帕的率領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區遷徙。在17-19世紀,該族人在起義失敗後又曾多次遷徙,一部份進入緬甸;一些人遷到老摑、泰國等。直至清代遷徙還在繼續。在歷史進程中,傈僳族溶進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緣。傈僳族是古夷人的一個分支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是不是今天的彝族呢?這是現在很多學者都很懷疑的一個問題。我認為族別是會消亡的,但是族群是不可能消亡的!!下面是我對彝族和傈僳族的一些認識。1、從傈僳族的族源來看他是夷人的一個分支。2、從他的宗教文化來看也和當今的彝族是一樣的,特別是和涼山的彝族是一樣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從圖騰來看都有龍、虎、雞、蛇、鳥、竹、蕎、樹,山等3、從社會組織來看是以血緣和紐帶的家支頭人制度,都有血族復仇的習慣。涼山彝族的「德古」與傈僳族的「實扒」和「搓吾」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都充當了調解人員的角色。4、從巫術文化來看傈僳族有「尼扒」和「尼古扒」兩種,彝族有畢摩和蘇尼兩種。「尼扒」和畢摩的社會地位都高於「尼古扒」和蘇尼的。從他們的職責來看都是卜卦、驅鬼、辟邪、祭祖、祈福。5、從婚姻和喪葬來看,在婚姻中彝族和傈僳族都要給「舅舅錢」、父母包辦、近親結婚。喪葬和貴州彝族是一樣的,都用土葬,只有非命死者用火葬(其實都是後來收到漢族喪葬的影響才用土葬的。)7、9兩個數字在彝族的在葬禮上時隔吉祥的數字,在貴州死者男的葯穿9件外衣、女的要穿7件;在四川火葬的時候難得要架9層、怒的葯架7層;傈僳族祭男死者9塊肉,出殯時用9棵栗樹抬,祭女死者7塊肉,出殯時用7棵栗樹抬。難道這些數字出現在葬禮上只是一個巧合??6、從音樂舞蹈文學來看,音樂主要都是源於生活,所以由於歷史地理位置不同,人們所創造的音樂也是不同的,但是彝族和傈僳族都有「祭歌」。樂器主要有口弦、笛子。舞蹈都是通過下肢動作來表現(可能這些舞蹈都源於生產生活中。),以腳上動作為主,步伐矯健,動作粗獷。文學都有《洪水泛濫》《兄你們婚》《竹娃》。7、從服飾來看,就彝族服飾就楚雄型、涼山型、烏蒙山型、滇西型、紅河型、滇池及滇東南型等6大類型,傈僳族根據服飾分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有共同的特點都崇尚黑色、男的用青布包頭、女的都穿裙子。8、從語言比較很多單詞都是一樣的,如在傈僳族的語言里奴隸「搓巴」(P101《傈僳族簡史》)意為小人,分家「海途」(P144《傈僳族簡史》)這些和貴州彝語是一模一樣的。虎叫臘,過年為「闊什」這些和涼山彝語是一模一樣的。9、從酒文化上來看彝族了傈僳族都很一樣,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宴席!!10、從禁忌來看彝族和傈僳族都把火塘視為神聖的地方,傈僳族屋內火塘上的三腳架,禁止蹬踏或移動,也不能濺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腳代手往三腳架下添柴。11、彝族和傈僳族都要過火把節。這個轉自一個網友,那個網友轉自一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