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如果緬甸想要和平發展該怎麼做

如果緬甸想要和平發展該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3-03-01 16:31:17

① 緬甸政府採取什麼這來推動未來發展

隨著緬甸總統之爭告一段落,緬甸的國內政局逐漸走向清晰。雖然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緬甸國內的大局是人心思定,國際社會對於緬甸的轉型也多有支持與期待,但是民盟仍然面臨不小的考驗。未來民盟如何推進「經濟發展、政府改革與國內民族和解」這三大任務,將是緬甸國運興衰成敗的關鍵。
民盟掌舵不會改變緬甸謀求和平發展的國家策略
雖然外界對於民盟上台之後,緬甸的國家戰略仍然存在諸多疑慮,但從目前來看和平與發展將是緬甸最重要的主題。作為東南亞最大也曾經是歷史上最強的國家,緬甸淪落到如此積貧濟弱的地步是所有緬甸人都無法接受的。這也是鞏發黨在投入了大量金錢來討好選民之後,仍然在大選中一敗塗地的最重要的原因。即便是最受惠於鞏發黨政策的公務員階層、軍隊家屬,也同樣希望能夠通過換將的方式來解決國家的發展問題。
這樣的一種「人心所向」既是民盟最大的資源,也給了民盟最大的壓力。它一方面讓心懷不滿的官僚集團、軍方勢力、少數民族武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破壞國內的和平穩定,一方面也讓民盟的執政面臨著快速改善國內經濟狀況、提高民生水平的壓力。只有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經濟發展成績,民盟才能為自己進一步增強合法性基礎,才能為進一步的體制改革乃至軍隊國家化的嘗試做好准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緬甸軍方在今天的態勢有點像埃爾多安上台前土耳其的軍方,只要它願意它隨時可以重返政治舞台的中心,隨時可以發動政變、撤換總統。它之所以能夠甘於雌伏,除了外界制裁與缺乏道義基礎之外,最大的理由就是執政成績太差,自己都覺得自己干不下去。土耳其的埃爾多安這是把握住了危機中的機會,通過卓越的政績鞏固了自己的權力,並一步步馴服了軍方。昂山素季能否走一條類似的道路,關鍵就在於其能否讓緬甸獲得快速的經濟發展。正因為此,民盟不會因為在意識形態上親近美國,就會採取對中國的疏遠策略。這是因為美國人在情感上和民盟很近,但是在投資上和緬甸很遠。民盟更可能採取更為開放與靈活的姿態,以最大的可能吸引外國的投資,而在這其中中國的投資不僅將是最主要的,而且由於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於電力、港口、公路、鐵路等事關緬甸經濟起飛基礎的領域,它也將是最重要的。由於自身沒有歷史包袱且相對干凈,民盟將在與中國的合作中邁出更大的步伐,許多鞏發黨時期擱置的工程(比如密松項目),都很可能重新啟動。
昂山素季將面臨官僚集團、軍方勢力與少民武裝的嚴峻挑戰
雖然吳廷覺當上傀儡總統,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是一個非常不嚴肅的政治鬧劇,昂山素季兼任部長似乎也有走下神壇之嫌,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昂山素季在國內的威信。昂山素季以傀儡總統行垂簾聽政的方法,基本上得到了緬甸國內各方的認可,而且也符合緬甸長期以來高層人物垂簾聽政的習慣。坦率而言,昂山素季並不僅僅是民盟的領袖,而是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整個緬甸的國家偶像。她不僅對一般民眾擁有很高的號召力,而且也得到了緬甸公務員階層、鞏發黨中低層黨員和軍隊中下級軍官士兵的廣泛支持。一些鞏發黨官員雖然對民盟抱有比較強烈的懷疑甚至敵意,但對於昂山素季仍然充滿敬意。在昂山素季在內比都進行的政權交接斡旋中,現任政府的高級官員與軍方的核心人物都對昂山素季表現出了合作甚至恭順的態度。雖然緬甸軍方與少數民族武裝手裡有槍,對昂山素季的許多政策並不買賬,甚至暗中杯葛,但昂山素季及其父親昂山將軍,在緬甸軍方與少民武裝的中下級軍官、士兵中擁有極高的威望。這讓激烈的武裝暴亂或是軍事政變很難順利的發生。
然而即便如此,昂山素季面臨的仍然是一個潛流橫涌的爛攤子。一方面,緬甸的國家機器存在普遍的裙帶、腐敗、人浮於事、官僚主義盛行的現象。如果想讓這部機器動起來,成為發展的推動機,就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意味著要裁撤機關、精簡編制、嚴肅法紀,而這無疑將對政府公務員階層尤其是許多從軍方退役在政府里吃紅利的部級老幹部,構成嚴重的沖擊。更糟糕的是,民盟雖然有改造政府的決心,但是卻並不具有充分的執政經驗與足夠的人才儲備。這讓緬甸未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充滿了變數與風險。另一方面,軍隊仍然是緬甸政治當中的最主要力量。雖然外界的壓力以及昂山素季刻意的籠絡與贖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軍方政變的危險,但是軍隊利用自己在國內少數民族問題上的高度自決權,卻可以隨時打打停停以謀求自身的利益。緬族與少數民族的深刻矛盾,曾經讓昂山素季的父親喋血官邸,今天的昂山素季也未必能夠擺脫這樣的危險。此外,少數民族武裝也是昂山素季面臨的大問題。緬甸政府軍隊戰鬥力羸弱,難以在軍事上消滅少數武裝,這讓緬甸的北部地區實際上長期處於割據的狀態。雖然目前尚沒有少數民族武裝公開提出獨立建國,但如何開啟政治對話、重建中央對民族地方的統治,卻仍然任重而道遠。更為關鍵的是,部分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域毗鄰中國,一旦戰端重啟,緬甸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必將大受影響,而這將嚴重影響緬甸的經濟發展。
中國將在緬甸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更大的競爭
由於緬甸豐富的資源、敏感的戰略位置以及可能的發展前景,日益開放的緬甸正在吸引日益多元的外國投資。這一方面意味著,發展中的緬甸將為中國企業提供越來越多的市場機遇;一方面也意味著,傳統上中國一家獨大的態勢將會為多家激烈博弈的局面所取代。從目前來看,日本、韓國、東盟將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而印度、歐洲也有可能在未來擴大其對緬甸的影響。
從目前來看,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基礎建設方面,主要包括:密松等系列水電站建設、皎漂經濟特區項目建設(含深水港、公路、鐵路)、中緬石油管線、礦產開發以及北部山區的林木砍伐等。在緬北克欽、瓦邦、果敢地區,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占據毫無疑問的統治地位。日本的影響力則主要體現在媒體、通訊、金融、公路、汽車(主要是二手走私汽車)等方面。在緬甸南部日方投資了迪拉瓦特區以及泰緬邊境土瓦特區的建設,在這一地區日方已經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除此之外,東盟、韓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在緬甸的金融、通訊、地產等項目上的投資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盡管很多的中國人對於緬甸與中國的黏附性下降而深感不滿,但坦率來說,這種比重的下降和總量的上升是同時發生的。這並不意味著緬甸會在民主化之後走上一條親西方遠中國的道路,而只是意味著隨著緬甸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中國與緬甸的關系也將向正常狀態進行轉變。中國人其實並不應該擔心這種正常狀態,因為在正常狀態下,中國經濟的競爭力仍然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事實上,緬甸人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如昂山素季所言,緬甸無法選擇鄰居,也必須和鄰居搞好關系

② 緬甸為什麼會走上軍政府道路,結合近現代史談談

緬甸軍人政權的產生、運轉和走向

關鍵詞: 緬甸 軍人政權 產生 運轉 走向

緬甸地處中南半島,背靠中國大西南,是中南半島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約5300萬人(2004年),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有40多個民族,其中緬族是其主導民族,約占總人口數的70%多。首都現在為內比都(2006年由仰光遷入),全國有七個省、七個邦和兩個直轄市。緬甸資源豐富但卻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是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緬甸還是一個軍人執政的國家,從1962年3月至今,軍人已在緬甸連續執政45年多,成為二戰後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軍人政權。【1】

軍人政權是由軍隊控制國家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權的一種政治統治形式。這是發展中國家常見的一種政治現象。軍人政體是介於傳統政體與現代政體之間的一種過渡政體。軍人團體以軍事力量或以軍事力量相威脅,通過流血或不流血的軍事政變推翻君主制政體或以議會文官政府以及其他形式的形體而獲得政體,並依靠軍事力量來維持專制制度。

一、緬甸軍人政權的產生

軍人政體的產生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革命性的軍人政權, 另一種是保守性的軍人政權【2】,緬甸軍人政權正是後一種形式。議會民主制在緬甸實施的初期就一直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西方式政體吸納政治參與的程度與社會的實際參與水平發生矛盾;文人政府軟弱無力;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官僚階層結黨營私,統治集團內訌不斷,腐敗成風,社會貧富分化嚴重等等。這一系列問題使剛剛成立的新政府幾乎無所作為。

緬甸獨立初期的政治體制受外來影響很大,具有明顯的模仿性和搖擺性,這與緬甸民族資產階級的畸形發展是分不開的,其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緬甸獨立初期民族資本的貧乏和對國際資本與市場的依賴。另外,獨立初期的緬甸國內各種政治力量發展極其不平衡,也為緬甸未來的政治不穩定埋下了種子,尤其是在緬甸這樣一個民族勢力嚴重對立並導致武力沖突不斷的國家裡,軍人政權的情強人統治也就應運而生。

緬甸國父昂山將軍在日軍的幫助下於1941年在泰國組建「緬甸獨立軍」並於1942年初隨同日軍攻入緬甸。之後日軍不履行讓緬甸獨立的諾言,卻准備成立效忠於日軍的傀儡政權,於是,昂山將軍又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緬甸光復,英國殖民者又卷土重來,於9月重新佔領緬甸。昂山在1947年遇刺身亡,緬甸人民在其繼承人德欽努的領導下繼續獨立運動,1948年英國正式承認獨立的緬甸聯邦共和國,從此,緬甸以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的身份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獨立以來的緬甸,其政治制度幾經變化,1948到1962年基本上實行以吳努為首的資本主義的多黨議會制度。1962年,內溫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吳努政權,成立革命委員會。1974年,頒布新憲法,成立人民議會,組建了「社會主義綱領黨」,內溫任黨主席,定國名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因經濟惡化,全國爆發遊行示威,黨主席內溫和總統吳山友辭職,吳盛倫被選為主席和總統。【3】

緬甸曾經實行過西方議會民主制度,1948年1月,緬甸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並且脫離了英聯邦,但在政治體制方面,仍然選擇了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度。獨立前夕制定的緬甸聯邦憲法規定,緬甸實行「三權分立」,聯邦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聯邦政府為最高行政機關;最高法院為聯邦最高司法機構。

但是,緬甸的議會民主制從確立之日起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執政集團的內訌,使政府總理吳努頭痛不已。1958年9月,吳努不得不將權力移交給國防軍總參謀長奈溫將軍。1960年2月吳努再度執政後,緬甸局勢繼續惡化。1962年3月2日,奈溫以防止國家分裂為由發動政變,推翻吳努政府,終結了緬甸的議會民主制。

1988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隊接管政權,成立軍人執政的國家,命名「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23日將「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緬甸聯邦」由於治理不當和腐敗導致的經濟蕭條,國內反政府的活動持續不斷,1992年,丹瑞大將接替蘇貌執政,1997年改「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

二、緬甸軍人政權的運行

戰後執政時間最長的軍人政權,從1962年3月至今,軍人已在緬甸連續執政45年多,成為二戰後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軍人政權。緬甸軍人的執政可以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即1962年~1974年間的直接統治、1974年~1988年間的間接統治、1988年至今的軍人與政黨競爭體制。

在政治統治方面,1962年政變成功後,軍人直接掌握了國家政權,由17名高級軍官組成的革命委員會成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奈溫最初的考慮並非由軍人直接執政,而是建立大眾政黨體制,但由於當時的政黨不願意與軍人合作,於是奈溫領導的革命委員會徹底改變了原來的政治制度,規定國家一切權力歸革命委員會所有,革命委員會主席奈溫既長期擔任軍隊的最高領導人,同時履行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總理)的職權,具有充分的立法、司法和執行的權力。為了加強政權建設,奈溫於1962年 7月4日成立了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革命委員會全體成員自動成為該黨的第一批正式黨員。1964年該黨成為緬甸惟一的合法政黨。【4】

由於軍事機關和純軍事方法不適應管理國家,奈溫決定採用比較正常的國家政治和行政體制,並從1971年開始了從完全的軍人統治向立憲軍人統治的過渡。1973年12月,全民公決以高票通過新憲法草案,1974年1月3日,革命委員會正式頒布新憲法,規定緬甸的政體為人民議會一院制,人民議會閉會期間,由國務委員會行使國家最高權力,國務委員會主席即為國家總統。1974年3月,已退出現役的奈溫被選為國務委員會主席(即總統),山友當選為國務委員會副主席,盛溫任總理,革命委員會宣布解散,正式將權力移交給人民議會——「還政於民」。但實際上,奈溫政府仍是軍政權,因為政府最高層的官員多在軍隊中服過役,軍人1974年以後仍全方位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

雖然新軍人政權一直強調不會長期執政,並於1990年5月在時隔30年之後舉行了新一輪大選,但卻拒絕交權給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的全國民主聯盟,並多次軟禁該黨領導人昂山素季。緬甸新軍人政權也因此長期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軍政府最近在政治方面的作為就是響應「路線圖」計劃,緩解政治壓力。東盟的路線圖分三個階段:(l)迅速釋放昂山素季;(2)軍政當局同全國民主聯盟和少數民族代表進行對話,建立相互信任關系,促進「國民和解」;(3)通過東盟、美國、中國和歐盟等對緬甸表示關注的第三勢力給予緬甸側面支持,實現民主化,包括保證全國民主聯盟的政治自由和制定新憲法。最終實現的時間計劃為緬甸作為東盟主席國的2006年。

2003年8月30日上午,緬甸總理欽紐在接見各部門負責人、軍區司令、非政府的社會和經濟團體協會代表時,就緬甸未來發展政策走向發表講話,對緬甸民主化作出了具體安排。其主要內容包括:第一步,重新啟動1996年臨時中斷的國民大會;第二步,召開國民大會,逐步開始各項工作進程,建立一個真實的、有充分秩序的民主制度;第三步,按照國民大會制定的基本原則起草新憲法草案;第四步,舉行全民公投,通過憲法草案;第五步,舉行大選組成議會;第六步,按照新憲法召開議會;第七步,由議會選舉產生的國家領導人和議會組成的內閣及權力機構領導國家邁向現代化的、發達的新民主國家。這可以看作是對路線圖計劃重要環節的具體化。

然而,欽紐只不過是前台干實務的人物。國家軍政大權仍掌握在丹瑞大將手上。丹瑞交出總理職位,卻保留了國防部長、三軍司令和全國最高決策機構「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等要職。欽紐之所以被推到前台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為人文質彬彬,素來給人以溫和派的印象,對內外可起緩沖的作用。不過,未來的緬甸政治激流不可能容許他長期中庸騎牆。如果他執行的和解任務失敗了,欽紐的政治生涯也許就此告終。欽紐上將如今在「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內已不再擔任任何職務。從目前的情況看,他很可能步吳奈溫的後塵,屆時脫下軍裝,參加競選。

在經濟領域內,在奈溫執政的26年間,緬甸由東南亞自然資源最好、發展水平位居東南亞前列的國家成為了落後的國家之一,1987 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緬甸國內也出現對軍人政權不滿的聲音。曾於1961年~1971年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吳丹,生前就堅決反對軍人政權。從1988年3月開始,緬甸持續爆發大規模的反奈溫政府示威遊行,奈溫被迫辭去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主席職務。

現在,新軍人政權放棄了僵硬的計劃經濟體制,宣布實行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多年來工農業發展緩慢。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頒布《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允許外商投資,農民可自由經營農產品,私人可經營進出口商貿。目前私營經濟佔主導地位,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5%。1992-95年緬甸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年均增長率達7.5 %。1995年緬政府制訂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力圖通過優先發展農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五年發展計劃期間,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8.4%。2001年度,政府制訂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經濟發展計劃,並制定經濟年均增長10%的目標。【5】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通貨膨脹,使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由於美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及本身經濟結構的封閉性和脆弱性,緬甸經濟仍然未走出困境。。

在民族問題上,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關系錯綜復雜、民族問題普遍存在,民族因素在國際政治中有著廣泛的影響。民族構成的復雜,民族壓迫現象較為嚴重,民族間的互不信任、歧視、仇恨、沖突十分嚴重,各民族之間的戰爭連續不斷。新軍人政權改變了以往政治高壓和軍事圍剿為主的策略,改為以政治安撫、經濟輸血為主,從而使多數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與政府達成了政治和解。

在政黨和社會團體方面,1988年9月18日,以蘇貌為首的緬甸國防軍又一次發動政變,推翻了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政府,建立了新軍人政權。在政治領域,新軍人政權組建了「國家治安建設委員會」(1997年11月改名「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主要政府官員以及法律的制定和頒布均由該委員會負責。該機構的主席兼任政府總理,直到2003年8月才單獨任命另外的高級軍官擔任政府總理。新軍人政權宣布實行多黨制。緬甸政黨的數量在1989年 3月達到最高峰的233個,但真正有影響力的並不多。到1990年5月大選時,只剩下93個政黨,目前還有九個合法政黨,其中七個是少數民族政黨。

緬甸現有第二大黨民族團結黨,最大民主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少數民族政黨撣邦民主聯合會;最大群眾團體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協會(鞏協),系軍政府培育扶植的半官方組織,此組織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爭取群眾以抗衡反對派民盟的勢力。【6】

在處理與最大反對派的關繫上,軍政府施以鐵腕對策。1988年,緬甸爆發全國性反對軍政府、要求民主的運動。素季積極地參加到了這一民主浪潮之中。 9月27日,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成立,素季出任總書記。她在出任該職後更加活躍,四處演講宣傳,為即將舉行的全國大選做准備。民盟也隨之迅速壯大,成為全緬最大的反對黨。這一切引發了緬甸軍政府的警惕,最終在1989年7月20日以煽動騷亂為罪名對素季實行軟禁。

昂山素季在緬甸的影響並沒有因其被軟禁而消失。1990年5月全緬大選,民盟大獲全勝,贏得了議會495個議席中的392席。但軍政府對此不予承認。這樣,民盟在緬甸爭取民主的努力日益具體化為兩點:要求軍政府釋放素季;承認1990年大選結果,將政權歸還給民盟。而西方各國也以這兩個問題指責緬甸政府侵犯人權,對其實行制裁,施加更大的壓力。

軍政府於1990年舉行了大選,昂山素季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贏得了絕對優勢。在正常情況下,她應該成為國家總理,但選舉結果被作廢,軍政府拒絕交出政權。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回響,她於1995年7月被釋放。【7】她被多次阻止會見她的政黨支持者,並在2000年9月再次被軟禁。2002年5月6日,她在一次建立在互信基礎上由聯合國主持的秘密協商後被釋放。然而,她在2003年5月底再次被捕。經歷一段時間的關押和9月的一次手術之後,她繼續在仰光遭到軟禁直到如今。2004年3月2日,聯合國緬甸事務特使伊斯梅爾在緬甸看望了緬甸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季並與緬甸總理欽紐舉行了會談,再次試圖促使雙方展開會談。昂山素季,成了緬甸軍政府最頭疼的人物。

三、關於緬甸軍人政權未來走向的預測

軍人政權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發展和政治發展不成熟的體現,緬甸軍人政權當然也不例外。它是利弊共生、優劣互見的政治形式。從政治發展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角度來看,它有壓制民主、加劇對抗、專制沒落的弊端,同時有強調秩序、整肅社會、集中權力和發展經濟的特定優勢。從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階段來看,軍人政體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它對於政治參與的限制,對於超過政黨進行政治動員的嘗試,對於階級合作的鼓吹以及對於行政效率和政府廉潔的倡導,在一定程度上壓制或推後了許多社會政治問題的爆發,贏得了發展經濟、安定社會的寶貴時間。盡管軍人政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軍政府集權政體的長期存在和延續導致權力過度集中,必然導致權力失衡,其專制集權的性質是與社會進步、政治民主的歷史潮流相背離的,民主化的趨勢不可抗拒。面對國內外的壓力與挑戰,外來的緬甸軍政府可能走向何處呢?我的預測是緬甸軍政府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自己的「新政」。

首先,緬甸軍政府會加快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以爭取更大的民意來繼續鞏固自己的統治。經濟發展是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發展經濟的首要條件是國際的和平和國內政局的穩定。政治穩定與政治變革、政治變革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緬甸當前最重要的是能夠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和平與穩定的國內環境。經濟發展對政局穩定的反作用。幾十年來國際上的實踐證明,只有持續、平衡的經濟發展,才能穩定政局。經濟發展對維護政局具有積極的作用。【8】

緬甸爆發「袈裟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油價大幅度上漲影響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但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軍人長期統治導致的社會壓力需要釋放以及軍政府對民生問題的忽視。因此,目前緬甸局勢雖已基本穩定,但是動亂的根源並未消除。另一方面緬甸這次的所謂「袈裟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媒體炒作起來的,緬甸局勢並未惡化到失去控制的地步。參加遊行的僧侶最多時也只有全緬僧侶總數的1/20,遊行只發生在仰光、曼德勒、實兌、帕科庫等少數大中城市,而且以往緬甸歷次反軍人統治運動的主力之一——大學生並未加入其中,緬甸三大政治力量之一的少數民族也沒有與反政府運動形成呼應,軍人、警察、公務員以及軍政府扶持的最大社團——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協會仍然忠於軍政府。此外,目前緬甸多數民眾已厭倦政治斗爭,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領域。只要軍政府在今後一個時期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軍人統治的危機並不像西方媒體渲染得那樣嚴重。

其次,緬甸軍政府在政治改革方面可能會主動機智地與各大政治力量盡快達成妥協或共識,以便是自己在未來的國內政治格局當中占據主導地位。緬甸新軍人政權一直在按自己的步驟推進2003年8月制定「七步走民主路線圖」。該「路線圖」主要包括:重新召開1996年以來處於休會狀態的國民大會;由議會選舉產生的國家領導人和政府以及其他中央機關,將領導人民把緬甸建設成一個現代、發達和民主的國家。就在開始出現抗議遊行的9月3日,緬甸政府宣布歷時14年之久的制憲國民大會勝利結束,將組織一個班子按照大會制定的新憲法原則起草憲法全文。根據新憲法的原則,軍隊在各級議會中必須擁有25 %非選舉產生的議會代表名額,三軍總司令是緬甸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在國家陷入危機時可以接管國家政權。這些原則已得到參加國民大會的少數民族代表及其他階層代表的認可,這表明暫時沒有一支力量可以取代軍人來管理這個國家。

再次,緬甸軍政府迫於國際壓力可能會對最大反對派民主聯盟作一些低姿態讓步。由於爆發的「袈裟革命」導致國際社會更加關注緬甸的民主和人權問題,緬甸軍人政權極有可能在與反對黨民盟領袖昂山素季舉行對話的同時,仍按原計劃在2008年進行新憲法的全民公決,並在2009年舉行新的大選。但無論如何,軍人不會因此退出政治前台,在較長時間內仍將主導緬甸政局的發展。

2001年9月底,91歲的奈溫病情嚴重。軍政府最高領導層為了防止在奈溫過世後對局勢失控、談判夭折、軍隊分裂,所以加快了談判的進程。這才是5月6日素季獲釋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而總結過去的斗爭經驗與教訓後,民盟也意識到必須在現實政治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妥協,以漸進方式實現緬甸民主。所以,在談判中,民盟及昂山素季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也作出了讓步:民盟同意放棄要求軍政府承認1990年大選結果的一貫原則立場,同意與軍政府組成3年到5年期的聯合過渡政府,並根據在此期間通過的新憲法舉行大選。一旦民盟在大選中獲勝,保證不會運用法律追究軍政府的所作所為,昂山素季本人亦不在新政府中任職。

民盟同意在憲法中明確規定軍隊可在議會中擁有25%的席位,三軍總司令有權任命其繼任者和指定參加議會的軍隊代表,總統與三軍總司令級別平等,在得到總統授權的情況下,三軍總司令直接領導國家安全事務。 為了使談判得到全社會的認可,軍政府從2001年5月開始與其他合法政黨會談,並成立了包括奈溫在內的54人政治協商委員會。【9】

軍政府原計劃在2002年3月份結束與民盟的談判,此後組建過渡政府,待新憲法制定完畢後舉行新的大選。這也就是說,緬甸軍政府考慮在2005-2007年間完成向民選政府的過渡。如果這一計劃能夠按部就班地得到實現,苦苦追尋民主多年的緬甸將最終走上民主政治的軌道。

最後,緬甸軍政府內部在對待一些問題上尤其是對民盟的問題上分歧嚴重,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軍政府還要處理好統治集團內部的關系,防止發生內訌給反對派機會可趁。已故奈溫將軍,從2000年10月開始極力推動軍政府與民盟談判,但後來雙方的談判似乎又陷入僵局,民盟與軍政府對對方的不滿情緒又有所抬頭。但當時隨著奈溫年歲漸高,軍隊內部的分化也開始顯露痕跡。所幸內溫去世後軍政府內部沒有發生大的震盪。

③ 如果緬甸並入中國就好了,或者至少緬甸北部,你們說是嗎

緬甸整個不太可能,北部還是有可能的,但是時機還不成熟,什麼時候香港不再鬧港獨了,台灣回歸了,再考慮緬甸北部,至於外蒙,可能性也不大,畢竟人家文化語言斷層了

④ 緬北戰事威脅中緬邊境安全,中國該怎麼辦

11月20日凌晨,緬北勐古、棒賽、105碼、木姐縣轄區等多地發生武裝沖突。據緬甸地方武裝方面消息,11月20日當地時間凌晨2點40分,果敢、德昂、若開和克欽四家武裝近十個混合營的聯合部隊對緬軍在勐古地區的勐古城郊、棒賽、彭線、木姐等多處駐點進行圍援打點。緬軍99師與克欽6旅爆發激戰,截至上午8點,戰斗仍未停止,

作為緬甸的友好鄰邦,中方支持一切,有利於實現緬國內和平與民族和解的努力,我們將根據緬政府及有關方意願,繼續發揮勸和促談的建設性作用,與緬方共同維護好,中緬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⑤ 曾繁榮程度超日本,70年過去卻遠遠被甩開,緬甸國家經濟為何倒退如此之快

亞洲有很多國家在二戰結束發展都很快,但是也有一些國家一直呈倒退趨勢,緬甸就是典型的例子。緬甸從亞洲最富裕到亞洲最窮困,僅僅用了70年時間。很多人可能要問了,為何緬甸倒退這么快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個國家的繁榮程度決定了國民的幸福程度,緬甸現在應大力發展經濟,如果持續倒退,那麼必然有一天會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成為歷史的遺落產物。

⑥ 在緬甸做什麼生意好

本人在緬甸呆過一段時間,也許能給你一些小的建議和參考。
緬甸總體的經濟相當的落後,頂多相當於中國80年代初期的經濟水平,所以在緬甸做生意不是那麼好做的,關鍵是老百姓太窮了,和政府,軍隊做生意倒是有錢賺,不過具體有沒有本事拿到錢,那就是你的運氣了呵呵~~~
2005年之後因為各國的施壓,緬甸正式禁止種植鴉片,所以少了一個很大的收入來源,緬甸才變得窮困,加上軍政府的腐敗,國內幾乎沒有工業基礎,可想而知,在緬甸想賺錢,還是相當有難度的。
中國之所以看重緬甸,其實說白了,就是看重了緬甸的資源,緬甸的資源資源相當豐富,各類礦藏,石油,天然氣,都是中國想要得到開采權的,所以作為交換條件,中國才會在緬甸大興土木的「幫忙」搞建設,呵呵~~~明白了吧!
建議你自己去中緬邊界看看,實地考察一下,就去雲南瑞麗的姐告吧,那裡是一個聯合的自由貿易區,在那裡,我想你可以找到自己想要從事的生意門路。
如果要是自己有資本和一些經驗,從事翡翠,還有其他的礦業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門路。
你的分太少了,想說多都沒有動力,就說這么多吧,祝你好運!

⑦ 有關緬甸的n個問題~~~強人進(如果回答的好,追加80分)

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1、緬甸的植被非常茂密,包括仰光這樣的大城市的植被覆蓋率也是中國任何一個城市所不及的,導致風災的後果如此嚴重的原因是: 風力太大,防不勝防。台風登陸的那天晚上我正好在仰光,風力之大,不能想像,我住的鋼筋水泥結構的公寓被吹得晃起來了,這樣的風力,估計在哪裡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2.緬甸大多數居民的住房條件太差,特別是三角洲地帶,基本就是草棚子,而緬甸政府對風災的處理能力和經驗顯然是不足的,聽當地人說幾十年從來沒刮過這么大的風。平時缺乏對災難的認識,危險發生後也沒有足夠的人財物力來進行必要的救援措施,政府也無能為力,只能集中力量挽救重要地帶,比如仰光,我們的電力是將近兩個星期後才恢復的,之前一直靠柴油發電機緬甸維持。而其他地區的恢復肯定會更慢。
3.據CNN報道,美國航母想停靠在三角洲地區,通過其軍用設備直接援助災民而不需要緬甸政府出面,雖然美國提出如果把物資捐給政府的話會導致腐敗,災民不會得到好處等等原因,但美國的這種救援措施在我們看來顯然是不合適的,當然,如果朋友你認為人權高於主權那就另當別論了。
4.緬甸比較注意與周邊地區發展外交關系,特別是中國。我們也的確為緬甸做了不少的事情,建水電站,修道路等等,中緬人民的友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5.這個問題我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朋友你是從哪裡得到的信息,呵呵,緬甸是農業國家但是農業部不受重視,中國也是農業大國,但是農業部什麼時候進入人們的視線呢?掌握話語權的人往往離農業很遠~,我想在救災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應該是醫療衛生部或者是國防部這種跟搶救及保護生命直接相關的部門吧,至於農業部商務部等等應該在災後重建時才介入。
就這么多,呵呵~~

⑧ 緬北局勢會如何發展中國會有什麼策略上的變化

緬甸北部果敢地區爆發了自2009年來,最嚴重的地區武裝沖 突。當地近10萬難民受到戰亂影響,越境進入中國雲南省的南傘地區尋求庇護。雲南當地政府為這些難民提供了相應的物資援助和暫住營地,由於戰事不斷,且傳出果敢地區的政府所在地老街地區有屠 殺平民事件發生。因此出逃躲避戰火的難民已經沒有回家過年的可能性,甚至當地還在留守的居民開始了新一輪的外逃。根據緬甸華文媒體的報道,老街地區的平民傷亡情況頗為嚴重,並且直指緬甸軍方應對此負責。

一次事先張揚的偷襲?
這次果敢沖突可謂是一次事先張揚的軍事行動,去年11月,武裝沖突的主角彭家聲所統帥的果敢同盟軍就偷襲了緬甸軍方哨所,擊斃10多名緬軍人員,對外宣稱此舉為報復緬甸軍隊突然使用炮火攻擊克欽軍校事件。隨後同為緬北民地武的克欽獨立軍也在帕敢地區發生與政府軍發生沖突,期間還有中國伐木工人捲入。本次沖突的主角彭家聲在去年年底接受國內媒體視頻采訪時,就公開宣稱自己要回果敢。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情報分析都不會認為這是虛張聲勢,最近爆發的果敢戰事印證了彭的談話,他已經計劃好並且正在付諸實施。 那麼到底彭家聲及其部屬的目的是什麼?他們真的有能力重新佔領果敢老街嗎?在政府軍大肆增兵下,他們的軍事行動是否會無功而返?這恐怕是全世界關注果敢武裝沖突的人,都必須問的幾個問題。
果敢沖突的歷史緣由
果敢地區的國家歸屬以1897年為轉折點,此前該地為中國滇西南邊區,由當地漢 族土司管理並且向滿清政權稱臣納貢,1897年該地被滿 清割讓給英屬緬甸殖民省。1948年緬甸獨立後緬甸政府認為該地屬於緬甸,實際上緬甸政府並未真正對果敢實施有效統治,同時我們必須了解一個問題,殖民地獨立後是否原殖民地行省所有領土,均自然歸屬該行省獨立而成的國家所有?1991年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悍然入侵科威特,其依據是伊拉克原是土耳其的一個行省,科威特則屬於伊拉克原行省內之自治部落區,薩達姆認為吞並科威特是有依據的。然而國際社會不支持這樣的調調,海灣戰爭的進程證明這毫無道理。從歷史上來看,果敢和緬甸的關系猶如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關系,如果1948年果敢地區遵循當時主流的民族自覺原則,在殖民地獨 立浪潮中爭取獨 立國家的地位,今天的果敢戰事則會被視為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就像海灣戰爭一樣。然而當時果敢土司並未選擇獨立,1947年果敢漢族土司楊振材代表果敢在彬龍協議上簽字,也就是認可緬甸政府擁有果敢地區之主權,根據協議該地區享受充分的民族自治,擁有獨立的軍隊、司法和稅收權利。這並非果敢的獨家權利,而是緬甸北方克欽、撣邦、佤邦等數十個少數民族團體所共同擁有的權利。隨後中緬通過外交談判,完成了領土界定之後,緬甸北部地區已經不存在國際法意義上的領土爭議。
由於緬甸政府奉行大緬族主義,隨後彬龍協議成為廢紙一張。同時由於全球冷戰的原因,緬甸北部也有多股外國實力滲透,其中還包括原雲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殘部。該地區持續了多年的武裝沖突,直到1989年緬北局勢才開始緩和。現在果敢同盟軍的領袖彭 家聲在諸多民地武組織中,率先與緬甸政府達成和平協議。作為回報緬甸中央政府將果敢及江 西勐古地區劃為「緬甸撣邦第一特別行政區」。從這段歷史來看,緬甸政府其實一直未曾對果敢地區有過真正的實際統 治。雙方其實處於一種通過武裝沖突尋求談判空間的狀態,當然在198 9年協議框架下,當地實現了20年和平。直到2009年8月果敢爆發88事 件,這也是本次武裝沖突的直接起因。2009年的果敢事變,實際上是政府軍通過多年准備,成功實施的一次對民地武勢力的進攻。由於事前准備充分,果敢未曾做出有效反應就一敗塗地。根據彭的采訪來看,當時他逃離果敢地區的時候,身邊只有幾個警衛員。
事實上,除了果敢之外,克欽、德昂、佤邦等民地武組織,當時處於觀望態度,並未對政府軍進攻果敢做出反應。從198 9年開始的20年和平期,當地武裝力量已經失去了戰斗意志。政府軍正是看準這一點,才突然對果敢下手。2012年,政府軍再次出手,對克欽控制的帕敢地區進行攻擊。這是為了奪取當地重要的玉石礦產資源,同時也是克欽軍主要的經濟來源。經過三年時間,克欽軍已經對政府軍可能的進攻有所准備。政府軍在這一輪攻勢中,不像2009年進攻果敢那麼順利。此後當地武裝沖突不斷,且民地武對政府軍戒心極強。
在回顧完這段歷史之後,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今天的武裝沖突實際上是2009年果敢事 變的續集。

果敢同盟軍的訴求
彭家聲及其部屬在2009年被擊潰之後,五年內完成了反攻准備,並且對發動反攻這並不容易。緬甸政府在果敢地區的施政依舊奉行大緬族主義,例如2010年禁止當地居民在農歷新年懸掛春聯和放煙花慶祝。當地政府部門的主要領導崗位,也全部由緬甸政府的緬族官員擔任。由於緬甸軍隊軍紀向來不佳,也引起當地居民仇視。2008年10月份,泰緬邊界聯合會(theThaiBurmaBorderConsortium)發表「緬甸東部迫遷與國際法」報告書,詳述緬軍的屠殺案、強迫勞動案、欺凌虐待案、強奸輪奸案。
報告書明確指出:「國際法禁止以強奸輪奸或任何形式的性侵犯作為戰爭手段,否則當戰爭罪、反人類罪處理」。
報告書節錄聯合國遣緬甸前任特使PauloPinheiro的原話:「緬甸軍政府不調查、不追究、不懲罰強奸、性侵犯的官兵,致使罪犯逍遙法外,受害的緬甸婦女少女求訴無門,處於無助環境」。
2014年年底克欽獨立軍與政府軍交戰過程中,也同樣爆出政府軍士兵性侵犯兩名克欽族女教師致死的事件,盡管緬甸政府承諾調查,事發至今1個多月卻仍未有任何結果。外界普遍認為,緬軍性犯罪行為,並非簡單性慾發泄,而是一種有組織的戰爭犯罪。類似這種種族間的有計劃性犯罪行為,在前南內戰中也曾多次上演,而被國際法庭最終定性為反人類罪行。
正是由於緬軍在果敢地區的文化清洗和惡劣軍紀,導致當地居民大量出逃尋求原領導人彭家聲的庇護。在國內媒體的視頻采訪中,就有彭的追隨者的控訴。彭對果敢老街的反攻行為,並非僅僅個人爭權的軍事行動。除此之外,由於政府軍希望通過軍事和政治手段逐個擊破緬北武裝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其他緬北武裝也決心支援彭的部隊,形成一個反政府聯盟。這在緬共分裂之後,是從未出現過的現象。除了經濟和武器裝備支援之外,克欽和德昂等民族的武裝,也同樣承擔了截擊緬甸政府軍增援部隊的任務,給果敢同盟軍的軍事行動創造戰機。
在這種情況下,果敢同 盟軍以恢復家鄉原有秩序和保持文化傳統為旗號,確實引起當地居民的共鳴。從最近戰斗的情況來看,彭的部隊不僅戰術運用得當、武器配置合理,士氣高漲。彭逃離後果敢地區主席白所成的部隊,在遭遇果敢同盟軍進攻後,一觸即潰且有大量投降或者叛變。顯然在民望方面,白遠不如彭。
由此可以看出,果敢同盟軍發動對老街的進攻,主要目的就會恢復1989年和平協議前的狀態。也就是把2009年因政府軍進攻而成立的「果敢地區臨時行政管理委員會」,通過軍事手段恢復為緬甸聯邦撣邦第一特區政府。

這場沖突何時才能平息?
2月17日緬甸國家電視台報道,緬甸總統吳登盛簽署命令,從即日起在果敢地區實施為期90天的緊急狀態。如果按照時間推算的話,緊急狀態結束正好是三個月後,也就是5月中下旬。有趣的是,緬甸「修憲全民公投」預計也將於今年5月舉行。這絕非巧合,而是緬甸北方民地武組織一次有計劃的政治攻勢。由於緬甸本次修 憲公 投的兩個主要議題,第一是昂山素季在子女為外籍的情況下,是否有權成為總統候選人;其次是軍方議會代表是否維持原有的25%的席位。果 敢和其他北方民地武組織顯然對昂山是否能夠參選缺乏興趣,然而軍方議席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如果緬甸軍方無法保持自己在議會中的地位,在不爆發軍事政 變的前提下,緬甸軍方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將會進一步被民選政府削弱。尤其在戰場持續失利的情況下,緬甸軍方的民望必將進一步被拉低,5月修憲公 投將成為民地武最致命的政治武器。當然吳登盛政府也不希望軍方被過分削弱,這將可能導致軍事政變,這也就意味著被嚴厲的經濟封鎖,這不利於緬甸的發展。對於民地武而言,封鎖未必是壞事。此前20年的經濟封鎖,是緬甸北部較為和平的時期。由於背靠中國,即便緬甸遭到西方封鎖,對民地武的影響並不大。由此看來,果敢同盟軍目標其實並不是反攻果敢那麼簡單,現在他們沒有能力徹底肅清果 敢境內的政府軍。彭家聲的執政團隊可能是想通過軍事手段撬動緬甸國內政治,最終讓局勢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這無疑是非常聰明的軍事政治攻勢。

民地武的戰略目標能否達成?
從現在的局勢分析,五月修憲公投或許是這次軍事沖突暫時的休止符。然而緬甸政府軍全力以赴之下,果敢同盟軍及其盟友是否能在90天的緊急狀態下頂住政府軍的進攻呢?筆者認為,或許他們並不需要戰斗那麼久。緬甸政府軍的短板並非武器裝備和訓練程度不如民地武,而是在北部山嶽地區的軍事投送能力不足。從歷次武裝沖突來看,緬甸政府軍的重炮的彈葯消耗很難維持超過一周。其具有絕對優勢的裝甲兵,無法在山地戰中有效使用。一旦進入輕步兵的戰斗,緬甸政府軍不佔絕對優勢。此前政府軍之所以和民地武打打談談,主要是後勤補給短板造成的。緬甸地區4月將會進入雨季,持續的暴雨會對山地道路造成極為嚴重的干擾,甚至比游擊隊偷襲還要麻煩。近年來緬甸北部戰事幾乎全部發生於11月-3月這段時間,因為雨季政府軍無法有效戰斗。果敢同盟軍及其盟友在三月底前,主力未曾被政府軍殲滅,那麼就可以毫無懸念的撐到下一個旱季。根據以往的慣例,緬甸政府會盡量在雨季到來前停火,以免雨季持續的作戰會摧毀政府軍的士氣。暴雨中不斷遭到游擊隊襲擾,會對士氣造成嚴重的打擊,即便是美軍在越南也同樣難以忍受這種地獄般的體驗。
果敢同盟軍此前的進攻已經打亂了緬甸政府對於公 投的部署,對緬甸軍方也有不小的撼動。果敢同盟軍偷襲政府軍部隊時繳獲的文件顯示,政府軍嚴令必須全力清 剿彭家聲余部。現在任何政府軍的要員,也不敢再誇下此海口。此後的沖突進程變成了一道單選題,政府是與果敢同盟軍談判還是繼續戰斗。前者能將果敢局勢控制為局部地區的局勢避免影響公 投和十月大選,後者則可能影響整個緬甸的政治走向。緬甸官方在仔細權衡後,選擇前者的機會大一些。

⑨ 緬甸政府軍為什麼一直無法擺平緬北的武裝勢力中國對他們之間的這些沖突持什麼態度

原因分析:
一、緬甸軍政府方面:
1、目的。加強中央政府對特區的控制力,解決地方武裝割據的問題,爭取以丹瑞為首的軍政府勢力在2010年大選中贏得優勢。在1989年協議中果敢作為高度自治的特區,他們可保持現有武裝力量和管轄地盤,緬政府向他們提供部分經費及其他物資援助,並給予了開發礦產、森林資源,開放邊境口岸和減免進出口稅收等特權。從文化、經濟各方面來說,果敢與中國內地沒什麼兩樣:用的是人民幣,說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連座機也是雲南區號,果敢近15萬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從中國進口。現實地說除去外交和戰爭權,相當於一個國中之國,而且與鄰國簡直渾然一體。這個特區沒有給中央政府帶來什麼好處,世界上不存在哪一個中央政府永遠容忍這樣的特區(即使簽有協議)。
2、時機。緬甸進入大選,國內反對派勢力的活動,對軍政府當局形成很大的壓力,以加入由政府控制的邊境安全部隊為條件招安,避免果敢當局對大選造成影響,同時轉移國內國際對緬甸政治矛盾的注意力。最為關鍵的是果敢同盟軍內部近來爆發內斗,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希望推翻彭家聲(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而且在軍事行動之後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善後。
3、實力。近年來緬甸與少數民族武裝妥協贏得和平發展機會,在經濟的帶動下軍事實力有一定的增長,武器裝備得以部分更新。
二、果敢特區方面:
1、內因:緬北長期以來一直是經濟落後地區,2002年底,順應時代潮流加上中國的援助,果敢根除了罌粟種植。通過邊貿和文化交流,果敢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作為「一個國中之國」,特區政府領導當然不會讓中央政府幹預分享自己的權利。在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利益的分配容易出現問題,彭家聲在果敢影響很大,在果敢做生意的人要按所從事行業和大小都交納一定數額給他,無疑這引起其他領導層人員的不滿。
2、實力對比及環境。果敢同盟軍常年和政府軍周旋,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在同盟軍內部分裂,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的情況下,在天時、人和方面喪失優勢,而地利在熟悉當地環境的叛將帶領下,政府軍並非出於劣勢,而且由於分裂在兵員人數、士氣方面的不利影響,彭家聲的同盟軍只能避過政府軍鋒芒撤進山區,保存實力等待外部斡旋。利用東南亞國家和周邊的壓力和中國不希望出現邊境動盪和保護華人利益影響軍政府舉行談判,盡量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

⑩ 緬甸以什麼發展

(一)緬甸農業機械化發展概況
緬甸現有8家國有農機廠,已建成鑄造生產、齒輪加工、鍛造加工、主軸加工和金屬熱處理 5 條生產、加工、裝配線,主要產品有手扶拖拉機、動力耕整機、割曬機、旋耕機和脫粒機,柴油機、主軸、齒輪等都主要部件都從中國浙江四方集團進口,以進口裝配為主。現每年能生產手扶拖拉機3000台、動力耕整機等機具6000台,由農機局統一銷售到全國99個分銷中心,農民可分期付款購買。但還遠不能滿足農機化發展需求,對小型農機需求非常大,需大量進口,緬甸政府已免除了農機等農用物資的進口關稅。緬甸私人農機銷售企業也多,其中的007,Gooebrother,Yeeshin 等華僑公司規模較大,主要銷售中國、印度、日本的小型農機。中國產品價格占優,市場份額約佔80%。

(二)緬甸石化工業發展概況
緬甸能源部是緬甸石油與天然氣業的主管部門,能源部下設計劃司、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緬甸石油化工公司和緬甸石油產品貿易公司。緬甸有百餘年石油開采歷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開始出口到歐洲,主要分布在緬甸中部和沿海地區。現陸上已開發油田18個,海上、陸上開發天然氣田3個。主要天然氣田為Yadana和Yetagun,已探明儲量分別為6.5萬億和3.2萬億立方英尺。由韓國大宇、印度 ONGC Videsh有限公司和印度GAIL有限公司在若開邦海上A-1區塊和A-3區塊發現了大型天然氣田,預計儲量達到5.7萬億至10萬億立方英尺。1989年以來,截止2006年4月30日,緬甸已與24個國際石油公司簽訂39份43個區塊的產品分成合同,協議外資達26.34億美元,是緬甸引進外資最多的行業。主要的投資方為韓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法國和中國等。按照緬甸的地質構造情況,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前景看好,緬甸共有 14 個地質沉積盆地,其中,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僅對位於緬甸中部地區、卑謬地區和伊江三角州地區的盆地進行過廣泛的勘探,緬甸尚有許多地方具有新發現石油與天然氣的可能性。緬甸石油與天然氣公司與外國公司合作,正在進一步擴大雙方的合作范圍。同時,依靠自己的財力,在緬甸較偏遠的實階省莫萊鎮區茵多和洪馬林鎮區烏約河邊的耶波密村開始實施陸地石油勘探計劃。

(三)緬甸礦業資源概況
緬甸有大量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主要的礦藏有銅、鉛、鋅、銀、金、鐵、鎳、寶石、玉石等,部分已得到大面積開采。其中銅礦主要位於曼德勒以西105公里的望瀨及望瀨以東11公里處的禮勃東。產品品質較高並已進入國際市場。1994 年緬頒布礦業法,允許外國對寶石、金屬、工業礦產原料、石料進行勘查、勘測和生產。同年10月,緬甸政府宣布過去由緬甸國營部門壟斷經營的金礦和銅礦向外資開放,並於1995年9月、1996年9月和1997年9月先後三次將40塊礦區對外招標。截止2006年4月30日,外國對緬甸的礦業投資項目達58個,投資協議金額為5.3489億美元。加拿大的Ivanhoe公司1994年開始投資開發銅礦,1997年開始生產銅金屬,是較為成功的投資之一。

(四)緬甸汽車行業概況
緬甸國營與公私合營的汽車組裝廠共有三家,分別為:緬甸第二工業部下屬的緬甸汽車與發動機生產公司,組裝生產大型卡車、輕型汽車、Mastar吉普車和生產ZA-2000CC。緬甸第二工業部、緬甸第一私人投資有限公司(FMI)和日本鈴木(SUZUKI)公司的合資汽車組裝廠,主要組裝生產鈴木小型貨車;緬甸經濟控股公司和日本ISUZU公司的汽車組裝廠,主要組裝生產載重量為1噸的Pick-up汽車。上述汽車生產廠家的零部件均必須進口,因此組裝生產規模和數量均很小。從緬甸國產汽車行業的情況看,絕大部分為組裝廠,主要部件,如發動機和軸承均從日本等國進口,進口的零部件也多為二手貨,一些不太重要的部件由緬甸國內生產,如:車身和底盤等。目前緬甸共有兩家與外國合資的汽車組裝廠,其中一家是三菱汽車組裝廠,該廠於1998年與緬甸二工業部合資組建,以注冊資金670萬美元起家,日本三菱公司佔65%的股份,緬甸第二工業部佔35%的股份,生產規模為年組裝生產三菱汽車2000輛。自1998年至今,該廠汽車組裝生產的總量為Wagon車1423輛,Mini Carry Truck車2824輛,年均產量僅471輛,遠未達到生產的規模,其原因之一是申請進口部件批文難。緬甸全國人口5400萬,仰光市的汽車擁有量每100人平均僅為3輛,相差很大。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緬甸的政策放開,汽車組裝行業未來前景看好,但前提是政策進一步開放。

(五)緬甸家用電器市場概況
緬甸國內家電生產能力薄弱,僅組裝少量VCD和電視機,大部分產品依賴進口,主要來自其他東盟國家、中國、日本和韓國。空調:日本和韓國佔領了大部分空調市場,但價格便宜的中國空調開始進入緬甸市場National, Sanyo, General, Mitsubishi, Sharp ,Samsung,LG 空調質量好,市場佔有率也高。中國產品逐漸提高質量,而且價格上有優勢。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選擇新技術和質量。National, Panasonic 超過其他20個品牌,佔了當地市場30%的佔有率。去年General市場佔有率從15%下降到10%,一馬力或二馬力的價格從27萬緬幣到超過100萬緬幣。Sakura 利用日本技術在中國組裝生產空調,特別適合緬甸市場。引進4個月以來,佔有率已達到10%,平均價格為26萬緬幣。

(六)緬甸紡織業發展概況
長期以來,緬甸因多種原因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2003年7月28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2003年緬甸自由與民主法案》及一份行政令,對緬甸政府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封鎖了美元進出入渠道。這份行政令簽署後,嚴重打擊了緬出口行業和企業,而其中備受打擊的便是緬甸成衣業,原本近400家的外商投資成衣企業迅速減少到只有100多家。以往這些投資者多數來自於台灣、香港等地,採取來料加工方式,產品以內衣、襯衣為主,主要銷往歐美市場。據緬甸官方統計,緬甸2004-2005年度貿易總額為49億美元,成衣出口僅為2.16億美元,2003-2004 年度的3.27比億美元明顯減少。中國向緬出口紡織品也是雙邊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海關統計,2004年1-6月,我向緬出口商品中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金額為7609.2萬美元,占同期雙邊貿易的17.7%。緬甸政府一方面試圖加強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鼓勵外商投資紡織業,鼓勵紡織產品出口。近年來,中國企業利用中國貸款幫助緬甸修建了賓普、帕克庫和紗倫基紡織廠,還有一家企業向針織廠提供設備和進行安裝,有些廠雖已投入生產,但尚未有大規模效益。

(七)緬甸旅遊市場的發展概況
緬甸風景優美,名勝古跡多。主要景點有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千塔之城蒲甘以及山都威的額不裏海灘等。從1993年起,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積極吸引外資,建設旅遊設施。目前有大小酒店469家,擁有客房9420間。較著名的飯店有:仰光的悉都那酒店、茵雅湖酒店、商人酒店、海濱酒店、花園酒店、曼德勒的悉都那飯店、蒲甘的蒂麗畢瑟亞飯店等。據緬甸人口移民部統計數據,2008年1-9月,到緬甸的外國遊客總數188,931人,較2007年同期的251,796人下降幅度為25%。到緬甸外國遊客人數大部分來自亞洲國家,排列前位的分別為:泰國、中國和韓國,其他遊客分別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德國和法國等。影響2008年緬甸旅遊業的主要是發生於五月的緬甸颶風和始於第三季度的全球金融危機。按照慣例,每年年初均為外國遊客到緬甸旅遊的黃金季節,但由於金融危機影響,截止目前,到緬甸的外國遊客同比大幅減少。據一些市場人士分析,旅遊業回暖的可能性取決於金融危機的形勢,預計金融危機對旅遊業的沖擊將繼續。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2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