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哪個親中國
Ⅰ 緬甸撣邦有幾個特區與中國是什麼關系 撣邦幾個特區中,哪個特區最有實力哪個特區管轄區域最大
撣邦,是獨立自治邦。面積為62500平方英里,是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個邦。主要居民是傣族而緬人稱為撣人。首府在東枝鎮,多柚木林,以種植水稻為主,還有玉米、小麥、煙草、茶等。
北部南渡附近有銀、鉛、鋅、銅等礦,內外交通不便,僅北部和西部有鐵路,分別由臘戍和東枝通向緬甸中部。中國畹町到臘戍公路是中緬陸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東枝是避暑勝地,其西南的因萊湖為著名風景區。
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Ⅱ 緬甸的禪邦和中國有聯系嗎
有。
唐時,南詔興起於雲南西部,天寶十四年以後,形成了一個不受唐朝中央政府管轄的地方民族割據政權。緬甸境內的傣族或傣撣民族的先民均處於南詔的統治下。
緬人勢力崛起,建立了蒲甘王朝。蒲甘王朝興起後,緬族的勢力在向南部孟人地區和西南部阿拉甘地區擴張的同時,也開始向北部和東北部的傣撣民族地區擴張。
大理國時期的西部邊疆一直與印度為界,元朝時期雲南行中書省的西部邊界線亦沿襲不改,這一帶地區的傣撣民族仍在中國元朝的管轄之下。
蒲甘王朝末期,緬甸一度控制了「金齒」 的一些地區,元緬戰爭以後,蒲甘王朝衰亡,元朝先後於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在今緬甸太公城一帶設了太公路。
至元二十七年 (1290年)在今瑞麗縣西南部境外的瑞麗江南北兩岸設了蒙憐路和蒙萊路,後又在今緬甸興威一帶的木都之地設了木邦路,後至順四年(1333年)又在緬甸本部設了邦牙等處宣慰司。
因緬王領地「處雲南極邊」,雲南行省鞭長莫及,於1342年撤消了邦牙等處宣慰司,將其轄地仍交由緬王治理,作為元朝的屬國,不再隸屬雲南省,雲南行省西南部的一段邊界仍退回到太公路南部地段。這一帶地區的絕大部分傣撣民族當時仍在中國元朝的統治下。
元朝末年,今雲南西部中緬邊境一帶地區的傣撣民族以麓川為中心逐漸擺脫元朝的控制,明朝初期除了車里等地區外,今中緬邊境兩側幾乎所有傣撣民族地區均被「麓川」所兼並。
建文元年 (1399年),思倫法卒,原先被麓川兼並的傣族各部,紛紛脫離麓川政權而自立,明廷分別建立了許多土司政權,先設了孟養、 木邦、 孟定三府 ,隸雲南,又設干崖 、 潞江、 大侯 、 灣甸四長官司,隸金齒。重新控制了傣撣民族的廣大地區。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緬甸東吁王朝統治者莽應龍攻佔阿瓦後,便開始向今緬甸撣邦地區和德宏境內侵擾。
先後奪去了木邦,侵佔了隴川、干崖、孟養等地。莽應龍死後,莽應里繼續為東吁國主,進一步向傣撣民族地區進犯,並一度侵入內地。明代後期,許多原先屬於中國的傣族地區淪於緬甸。
清朝初年, 一些早先附緬的傣族首領又在中緬之間徘徊 。
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後,英國佔領了緬甸王都曼德勒,隨即揮師北上佔領整個緬甸,其殖民統治也隨之向上緬甸擴展。
1886年,英國將除了撣邦的上緬甸劃定為規劃區,即無須議會通過法律,總督可自行頒布行政法令直接管理的地區。眾撣邦仍然由撣族土司們統治,不隸屬緬甸本部。
1887年6月,南撣邦投降,1888年1月, 英國軍隊佔領了北撣邦,基本上控制了撣邦大部,1890年,英軍才越過薩爾溫江,征服了撣邦的最後一個地區景棟。
1920年3月,撣邦土司接受了建立撣族聯邦的計劃。
1922年8月,英屬印度政府批准了該計劃。撣族聯邦由北部撣邦6個地區和南部撣邦35個地區組成,是與緬甸本部同級別的行政區,由總督直接管理。
1925年,改名為撣族聯邦行政區,為撣族聯邦專員所管轄,專員駐東枝。
1947年,撣邦與緬甸簽署彬龍協議。
1948年,共同從英國手中獲得了聯合獨立,是年基於彬龍協議與緬甸組建了緬甸聯邦。
1949年,緬甸以驅逐中國國民黨殘軍為名進入撣邦。
1960年,中緬雙方協商劃分邊界線,本來名義上屬於中國的果敢、佤邦、小勐拉、南坎、木姐等地,正式劃入緬甸撣邦。
(2)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哪個親中國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撣邦位於撣邦高原,著名的山嶺間有江河谷地有黑河盆地、錫波盆地、登尼盆地和景棟盆地等。主要河流為薩爾溫江,該江發源於中國,流經撣邦,南流去。撣邦和寮國之間有湄公河界河。
Ⅲ 佤邦和果敢哪個親中
緬甸的Wa邦與我們的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古代,這兩個地方都是中國領土,都是在英帝國主義的統治下離開祖國的。
state邦的主要種族成分是the族,可以說與我國the族的關系非常密切。在抗日戰爭初期,族地區仍然是國民黨政府的領土。到1941年,英國人充分發揮了自己作為狗屎粉碎機的品質。他們不能打仗,做的事情一流。他們利用了我國持續不斷的抗日戰爭,沒有時間照顧西南邊境。他們突然從該國砍掉the邦,並將其納入英國控制的緬甸。
在緬甸的果敢地區,其主要族裔是果敢部落。說到果敢部落,可能每個人都不熟悉。實際上,國康部落有另一個名字。相信每個人都一定像雷官格爾,就是漢族。沒錯,國康部落是我們的漢族同胞。
為了避免以漢族為主的中國對其內部事務的影響,並增強緬甸在科康地區的民族認同,緬甸政府將漢族改為科康,將中國漢族改為國文。像colon邦一樣,果敢地區在英國殖民時期也被從中國領土上奪走。如今,Wa邦和科康都由緬甸of邦管理。這是兩個特殊區域。科康是第一個特區,zone邦是第二個特區。
據說國康部落是明末永利皇帝朱有琅帶入緬甸的士兵的後裔。後來,他們留在了國康地區,散布樹枝和樹葉,並逐漸形成了漢人定居點。時至今日,國康地區仍以漢族為主,他們會說漢語,會寫簡體字。
戈康地區一直是緬甸邊境的不穩定因素。他們的人民對緬甸這個國家沒有認同感,但是對這個偉大的東方國家充滿了嚮往。他們對東方大國的認同遠勝於自己的祖國緬甸。在這種不滿中,國康一直有自己獨立的運動。
在彭家勝的領導下,國抗與緬甸政府軍進行了艱苦的斗爭。科康地區僅2000多平方公里,有20萬人。它只能說是我國一個縣的大小,但是這個地區已經與緬甸政府競爭了70年!
您必須知道緬甸是一個擁有670,000平方公里和5000萬人口的國家。就各種資源而言,它對於小康康來說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國康和緬甸之間的關系就像一個雞蛋和一塊岩石,但是在這里,一塊岩石不會破壞雞蛋。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果敢人民勇敢善戰
科康地區的大多數人都是華裔。這些中國祖先的祖先不是來這里做生意的,他們是來這里戰斗的。他們中的一些人是明末永曆皇帝帶來的反清義軍,一些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散的國民軍,一些是遠征軍在此期間的住所。抗日戰爭。
武術和英勇是這些人的最大特徵。當前的果敢人民作為他們的後代,也勇敢地,拚命地戰斗。加上捍衛勇氣,您將捍衛自己的家鄉以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這些士兵更是勢不可擋。他們一再擊敗緬甸政府軍,後者在人數和裝備上都具有絕對優勢。
第二,緬甸存在嚴重的民族問題
一個小緬甸有100多個種族。對於緬甸政府來說,各種各樣的種族沖突已經過去了。最麻煩的是這些人民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在某些國家的秘密支持下,一些武裝力量不足,戰鬥力非常強。它不僅有一支軍隊,而且the邦也有一支軍隊。緬甸最強大的國民軍是克欽邦獨立軍。
這些部隊有時會製造一些事件,使緬甸政府軍無法集中力量並完全解決勇氣問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科康地區是山區,這是進行游擊戰的最佳戰場。
由於果敢軍在這里擁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即使緬甸政府軍進入果敢地區,只要他們進入山上,果敢獨立軍仍然可以在幾分鍾內攻擊緬甸政府軍。這也是緬甸花費了這么長時間但仍無法完全解決勇氣問題的地方。
State邦比科康大,人口超過27,000平方公里。盡管該地區由緬甸政府管轄,但the邦擁有自治權,幾乎可以自行決定一切。由於緬甸公路的建設,Wa邦必須在1941年移交給緬甸。
因此,the邦長期處於軍閥混戰狀態。直到1989年,the邦和緬甸政府才達成口頭協議,以結束戰爭。
Wa邦現在看起來與中國的邊境地區十分相似。它共享一種通用貨幣,一種通用語言,甚至一種通用電信信號。當中國人來到the邦時,沒有任何不適。
但是,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無論是state邦還是果敢邦,其人民的生活將越來越好。畢竟,偉人曾經說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Ⅳ 緬甸第四特區是什麼意思
緬甸第四特區指的是「撣邦東部第四特區」,位於緬甸撣邦東部邊陲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與寮國相鄰,西與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相連。
撣邦首府在東枝市,是緬甸聯邦裡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邦。據1996年統計,撣邦人口至少由26個民族組成,撣族佔60%,有大量華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是一個以撣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通用撣語。行政區域上主要分為北撣邦、南撣邦和東撣邦。
2011年9月7日、10月9日、12月27日,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三次同聯邦實現和平工作委員會分別簽署了省邦級和聯邦級和平協議。
2014年,查明全區人口11萬人。區內共有25個鄉、412個村寨,居住著傣族、愛伲族、布朗族、果敢族、拉祜族、苗族、阿克族、佤族、片族、景頗族、緬族、克倫族、克耶等13個民族。
(4)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哪個親中國擴展閱讀
地理特徵
撣邦位於撣邦高原,著名的山嶺間有江河谷地有黑河盆地、錫波盆地、登尼盆地和景棟盆地等。主要河流為薩爾溫江,該江發源於中國,流經撣邦,南流去。撣邦和寮國之間有湄公河界河。
撣邦大部分被雲貴高原包圍,一定意義上撣邦高原屬雲貴高原的外延。北部多為崇山峻嶺,平均海拔1200米,約4000英尺,最高是2400多米。
撣邦擁有豐富的礦物,如銀,鉛, 黃金,銅,鐵,_,錫,鎢,錳,鎳,煤,銻,雲母,寶石,大理石,鋅,鋁等,此外,於猛堯、景東、冒賣、景康等市也都出產鐵礦。,在撣邦至今尚未發現的有礦物之地還有很多地區。
Ⅳ 緬甸哪個特區好
這幾個特區通用漢語,人民幣。第一特區的老大是四川人,第四特區的老大是廣東人,第二特區就是國內的佤族。都是以漢族為主體,第二特區的人口最多,第四特區最少
建議你先去第一特區看看
Ⅵ 緬甸果敢與中國有什麼關系
1·果敢在唐代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1897年劃歸英屬緬甸。現全稱為「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2011年前稱「緬甸聯邦第一特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是一個以漢族(當地自稱「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人口約14萬,面積兩千餘平方公里。果敢地區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通行漢語(當地人稱果敢語),漢族占絕對多數,並且保留著漢族生活習慣。果敢地區長期處於動亂之中,社會經濟發展落後,當地博彩業發展迅速。
2·清朝之前,果敢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區域。明末清初,有大量漢族移民至此,自此之後已為漢族世居之地。18世紀,楊氏漢族移民後裔成為果敢主要勢力。雍正七年,封楊映曾為世襲果敢縣令,向清朝效忠。1897年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並入英屬緬甸。在抗擊日本侵略中成立抗日地方自衛隊隸屬於孫立人所率領的抗日遠征軍。1948年緬甸獨立。由於歷史和政治原因,果敢屬於緬甸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域。
3·此後果敢長期處於武裝割據的戰亂與貧困之中,2009年緬甸政府軍與當地彭家聲為首的「果敢同盟軍」激烈交火後,成功實施了對該區的接管。自此,果敢再次融入緬甸社會。2011年3月30日,以吳登盛為總統的緬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也正式成立,中央政府繼續任命白所成為主席。
4·2015年2月9日,原果敢同盟軍再次率軍奪回果敢老街,打敗了白所成領導的親緬政府。目前果敢由果敢同盟軍所控制,白所成不知去向。
Ⅶ 緬甸東北部有幾個國中之國,其領導集體都是中國人
這個地方位於緬甸東北部的禪綁,面積5萬多平方公里。
即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這三個特區表面名義上是緬甸政府的特區,但實際上是三個獨立的政權,都有自己獨立的武裝軍隊。包括政權設置和施政綱領與中國一樣!官方語言和文字是漢字漢語。那裡的人都能說漢語!人民幣是那裡最主要的流通貨幣。手機信號是中國移動和網通的,電話區號是雲南的(緬甸軍政府不給他們裝電話)。電視信號也是接受中國的。是三個高度自治政權,有意思吧!但是這幾個小政權還很脆弱!因為緬甸政府的大緬族主義,緬甸軍政府一直想吃掉他們。由於這三個華人政權極其團結,緬軍才一直不敢動手。如果將來某一天緬甸政府想用軍事手段打擊這幾個華人政權,希望作為中國人我們能夠支持這幾個華人同胞政權。
這三個地區的人民分別在以彭家聲主席、鮑友祥主席、林民賢主席為核心的特區政府領導下為爭取民族平等同緬甸政府軍對抗幾十年,打的緬軍丟盔卸甲,(緬軍打仗不行,欺負這些少數民族老百姓在行,06年緬甸政府軍的士兵竟為搶100元人民幣打死一個華裔兒童)最後於90年代初與緬甸軍政府達成和解協議,結束戰爭。現在這三個特區正在同中國發展經濟,建設自己特色的高度自治的獨立特區政權。
那裡生活著百萬炎黃子孫,公元1659年,清兵的鐵蹄如疾風一般叩響了明王朝的殘山剩水,南明的末代皇帝永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國公沐天波(開國元勛沐英的後代)及其部下的簇擁下,逃進了滇緬邊境的野人山。後來吳三桂的大軍已飲馬怒江。緬王即獻出永曆帝,後那位亡國之君在昆明五華山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於緬桂樹下,中國的又一輪朝代更迭就此正式打上了句號。然而,在緬甸境內,事情並沒有了結。當時,前後腳追隨永曆帝竄入緬甸的南明軍民有數萬之多。明滅後他們繼續逃亡,藏匿於緬北果敢地區及金山角地區的熱帶叢林之中。其中進入果敢地區的漢人被稱作果敢族(即漢族)。
「那裡在一百多年前果敢縣,邦桑縣等原屬中國管轄,後來英國殖民者佔領的緬甸,對緬甸實行殖民統治,並強迫清政府簽定不平等條約,將這些地方(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劃歸英屬印度的緬甸殖民地。後來1960年代中緬兩國確定邊界條約。致使原先血脈相連的中國人被劃分到兩個國家。70年代後緬甸發生排華運動,漢人大量被迫害,果敢地區的漢民族為了避免緬族的迫害,爭取民族平等,改稱「果敢族」。
英帝國主義為了賺取巨額的利潤和毒害殖民地和中國人民的身體和精神素質在那裡傳播栽植罌粟。以後上百年來,軍閥、土司混戰,內戰延綿。在抗日戰爭中果敢人民同中國人民一道為打擊日本侵略軍作出可巨大的犧牲。
近年來這三個特區分別響應中國和聯合國要求於2002年,2005年杜絕了罌粟的種植。這些地區的人民在人民在以彭家聲主席、鮑友祥主席、林民賢主席為首的特區政府領導下始走前人不敢走的道路,毅然將一百多年前由英帝國主義播撒在果敢的罌粟給徹底禁絕了。由於這三個地區的禁種罌粟措施,使得中國減輕了毒品對國民侵害深度,消除了中國毒品來源的主要渠道。使中國的禁毒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為中國及世界的禁毒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的果敢、邦康等地在完成了禁種罌粟的艱巨任務後,正在朝著發展生產、改善提高人民生活的方而努力奮進!
因為那裡的距離緬甸內地路程遠,交通不便,因而經濟文化同中國雲南聯系較為密切。對中國的經濟文化非常依賴。漢語是那裡的通用語言。那裡的人大部分都能說較為流利的普通話。那裡的政治制度與中國極為相 似,如縣級官員有縣長、縣委書記,部隊有司令員和政委等。人民幣是那裡最主要的流通貨幣。最重要和最可貴的是那裡的人民依然保持並宏揚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幾乎所有的記者采訪這三個特區的主要領導,他們均表示禁種罌粟以後特別需要國際社會的援助,而這些援助之中最重要的援助是教育。現在那裡的孩子70%沒有上過學那30%也僅僅是當地官員們的孩子!那些失學的孩子都會漢語可是不認識漢字。所以我呼籲商務部對外援助司能夠關注一下緬北的這三個特區(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的學齡兒童教育情況能夠在現代漢語教材(這些地區的學校教材與中國國內相同)和師資力量等方面給緬北三個特區予以援助!在緬北三個特區學生們的課外讀物很少,是不是可以發動國內的同學把自己的曾經學過的圖書捐獻給這些地區的兒童呢!佤邦主席鮑有祥說他們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教育第二才是供電,可以見得他們是多麼渴望得到好一點的教育啊!那裡的人民以前除了種大煙外沒有什麼技術,甚至連鋪石頭路也要請中國工人來做,希望中國政府能派出一些技術人士來教育那裡的人民!現在那裡正在搞替代種植,但是替代種植(如橡膠樹是6年)的收益期較長,暫時老百姓的生活還是有很多困難。而且即便到達收益期也不能馬上見效,因為農產品的加工需要技術,需要知識!然而這些都是那裡的人民所沒有的。所以國際社會教育援助就是所有援助中的重中之重。
其實幫助緬北三個特區就是幫助我們中國自己。這句話您一想就是這樣,幫助這些煙民讓他走新的生活,放棄罌粟種植,那麼是不是就提前進化了我們這個社會,讓毒源里邊的毒品無法進入到這個地方,讓更多的人社會更潔凈,讓更多的中國人遠離了毒品的禍害,所以我覺得就是我們幫助他們等於幫助我們自己,並且不但幫助我們中國,還幫助了整個世界凈化整個世界。
強烈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對外援助司和社會各界能夠在教育方面大力援助緬北三個特區,提高了境外教師的現代漢語教育教
Ⅷ 緬甸幾個特區
3個特區。
1、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英文簡稱――NDAK)
位於緬甸東北部,控制著恩梅開江以東大部份地區,與中國雲南省貢山、福貢、六庫、騰沖、盈江接壤。境內多為高山地形,靠近恩梅開江有部分平原、壩子,木材、礦產等資源豐富,一年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政府所在地板瓦,有大田壩,2007年4月28日由中國雲南省騰沖縣至緬甸克欽省府密支那的二級柏油公路在此舉行通車典禮。
2、緬甸迪洛瓦經濟特區
2012年年底日本和緬甸簽署協議聯合開發迪洛瓦經濟特區。特區宣稱規劃佔地面積為2400公頃,包括深水港以及工業園區建設,計劃吸引汽車、機械、電子零部件等企業入駐,日本政府在未來幾年內預計將為迪洛瓦經濟特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高達126億美元。
2013年5月,日本首相訪緬,兩國再次就迪洛瓦經濟特區的建設規劃進行商談,預計特區於2015年建成投用。
3、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
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為原克欽獨立組織和克欽獨立軍的駐地,轄區位於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省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人口約20萬人。
(8)緬甸第一第二第四特區哪個親中國擴展閱讀:
內比都是緬甸首都,人口約115.8萬。內比都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命名為「內比都」。
Ⅸ 緬甸的親華派是哪個,到底是果敢還是克傾又或者其他
首先,果敢和撣邦算是親華的,但是立場也是有些動搖,可是,克欽是完全的親美武裝,只不過這次美國沒辦法救援,所以國內某些人收到某些國家的指示,開始洗地。
你覺得一個即向中國販毒,又威脅中緬石油管線,還阻撓中國大壩建設的勢力是親華勢力嗎?
Ⅹ 中國和佤邦是什麼關系
佤邦在歷史上曾為中國土司管轄的領土,但多數時期為分散在各地的眾多頭人部落,未有統一的政權出現。
明代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根府土司疆域。清代部分地區脫離原土司控制,成為甌脫地,較知名者有葫蘆、莽冷。
緬甸是一個內部民族組成非常復雜的國家,共有8大民族系、135個民族。 緬甸北部的歷史幾乎獨立於緬甸王朝,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 即使在英國殖民時代,緬甸的管轄也只是象徵性的。 在緬甸惡劣的山區,英國人經常把一部分地區完全放棄給土司,在其他地區也安排官員進行形式上的管理。
緬甸獨立後,這種情況也差不多。 緬甸中央政府勢力薄弱,無法從根本上左右緬甸的割據勢力。 緬甸政府軍還兩次被金三角國軍殘軍慘敗,放棄盔甲。
緬甸獨立以來:
果斷地維持了軍事和行政的獨立,特別強調軍事獨立。 各種勢力爭奪果敢的控制權,支撐自己的代言人。 小果敢相繼出來:楊振材、楊二、楊金秀、羅星漢、彭家聲等大佬。
來者所在的彭家聲宣布加入緬甸,用這座大後盾山擊退了鴉片大王羅星漢和緬甸政府軍,得到民眾的支持,佔領了果敢的全境。 果敢地成為緬甸東北軍區果敢縣,彭家聲也成為果敢務實的領袖。 只是好景不長,主不久就瀕臨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