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傣族傳統王宮都有哪些地方
㈠ 雲南有個被低估的養老小城,這里環境好節奏慢一年四季舒適宜人
這些年開車自駕有十多萬公里,幾乎走遍了國內的山山水水,北到沿烏蘇里江、黑龍江沿邊自駕,南到海南環島游,唯有一個省份始終讓我 魂牽夢繞 ,這個地方就是 雲南 。
雲南是一個讓人忘不掉的省份,無論你 去過多少次 , 走過多少地方 ,這也是一個去了不想走, 走了還想再來 ,從離開那一刻起就又開始惦記的地方。
有一個夢想 ,就是等到老了,一定要到這里, 找一個小城 , 買一套房子 ,在此度過餘生。
說到養老,國內真正適合養老的地方真不太多,北方天氣寒冷,南方大部地區夏天炎熱,冬天濕冷,即使是以空氣好著稱的海南,絕大部分地區也僅適合冬天避寒、度假和短期旅居, 唯有雲南 ,有宜人的立體氣候,有壯美的 自然風光 ,有迷人的 民族風情 ,還有令人垂涎欲滴的 特色 美食 ,這是一個 可以舒服過四季 的省份。
雲南這么大 ,究竟哪裡更適合養老?有人會說 昆明、大理、景洪、騰沖、普洱、紅河、曲靖 經,這些地方都不錯,但也並不完美,如果冬天很舒服,那夏天一定會熱,典型的如景洪、元江,也有的 夏天舒服 , 冬天一定有些冷 ,如昆明、騰沖等等,那有沒有一年四季都舒服的地方?我推薦一個小城,這里環境好、空氣清新,真正的一年 四季氣候宜人 的養老小城,這就是 勐海 。
這是一個名字有海,但卻是沒有海的地方。
勐海是西雙版納州下轄的三個縣市之一,距離西雙版納首府景洪60公里。「勐海」系傣語地名,是為紀念統轄勐海的傣族英雄岩海而得名,所以「勐海」被稱之為「英雄居住的地方」。
有人說,麗江,是一個 讓人發呆 的地方。那麼,勐海,這就是一個 讓人心靜 的地方, 山水田園 , 寧靜致遠 。
勐海,這是一個讓人心靜的地方 。
除了這里優美的環境,良好的生態,還有這里的茶道和佛教氛圍,這里是南傳上座部佛教的聖地,佛教文化濃郁。禮拜佛塔,心得菩提,禮遇茶湯,心生靜界。
勐海是 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 ,這里茶文化 底蘊深厚 , 馬幫文化 源遠流長,是公認的 世界茶樹 的原產地之一,馳名中外的 普洱茶發祥地 之一。
滇藏茶馬古道是一條「 因茶而盛、為馬而生 」的古道, 勐海就是這條 茶馬古道的起點 ,特別是 民國時期,隨著勐海制茶業的崛起,茶馬古道的運輸逐漸以勐海為起點。勐海很小,但因為普洱茶而 名揚天下 。
勐海是一個環境優美,山裡有樹,溝里有水,近似於原生態的一個地方,生機盎然的座座茶山,點綴其間,到雲南養老,人們看重的就是這里的氣候。
別看勐海地方不大,卻 極具雲南的氣候特點 ,一個縣就有 5個氣候區 ,北熱帶區、中亞熱帶區、暖夏暖冬區、暖夏涼冬區、涼夏暖冬區,很多人都說景洪是冬天避寒,而夏天熱的地方,而勐海別看距離景洪只有60公里,但這里才是雲南真正的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地方,年溫差較小, 冬天平均13-25 ,夏天18-30 ,比版納夏天溫度要低3 ,是版納三個縣市中最涼爽的一個。
不但冬天舒服, 夏天也會讓你想不到的涼爽, 這里是景洪人夏天避暑的地方,被譽為世界上「最適合人居的真正春城」。
很多老人都 喜歡雲南 ,但卻 恐懼雲南海拔高 ,對心腦血管不利。
在雲南養老,海拔確實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雲南的高海拔地區基本在滇西北一帶,而西雙版納州所處的滇南地區,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下,景洪市的海拔僅有580米左右,而勐海在海拔在1300米左右。而據科研研究證實,海拔1500米是一個神奇的高度,這里密集著"空中維生素"--負氧離子,它能促進新陳代謝、強健神經系統、提高免疫力,居住在這個高度有利於人體的 健康 ,而且只有這個高度才能保證夏天有涼爽的氣候,這也是很多川渝人士夏天到貴州山上避暑的原因。
勐海 沒有工業 , 森林覆蓋率 達到67%,有著優良的空氣質量,作為普洱茶第一縣,勐海也是一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年徑流水量29億立方米,還有高中低溫泉10餘處,勐海城外七、八公里的地方就有泡溫泉的地方。
勐海 生活慢節奏 , 社會 秩序 安定祥和 , 消費水平較低 。目前的房價也處於相對低谷,單間公寓有3K左右,好點的小區5K-7K,勐海縣現有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 兩所二級甲等醫院 ,還有縣婦幼保健院、黎明醫院等醫療機構,縣人民醫院有470多張床位,13個病區,是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對口支援醫院。
勐海縣交通現在看也比較便捷,景洪到勐海高速公路已於今年元月15日正式通車,景洪和勐海兩地行車時間由原來的一個小時縮短至半小時以內。勐海還有13條縣道,99.5%的自然村都通了公路。縣城到嘎灑國際機場只有45公里,到打洛口岸都只有60-70公里的距離,開車也不過1個小時的時間,明年西雙版納將開通高鐵,勐海離景洪和勐養高鐵站也只有幾十公里的距離。
勐海 是 普洱茶的重要產地,被稱為 普洱茶第一縣 。 這里有南糯山、布朗山等 6大茶山 ,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坡丘陵地帶,這里終年濕潤、雲霧彌漫、土地肥沃無污染、不施農葯,造就了茶樹最佳的生長環境,所產的 茶品質極佳 。這里還有4萬多畝的古茶山,多數樹齡在200至500年間,野生型「 茶樹王 」樹齡達到1700年,堪稱茶葉發展 歷史 的「活化石」。 這里 四季都適宜水稻生長,盛產優質大米,自古有「 滇南糧倉 」之稱。
勐海縣境內居住著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頗族等 25個民族 ,具有悠久的 歷史 和燦爛的文化,傣族贊哈、古樂、繪畫,布朗族情歌彈唱,拉祜族蘆笙舞,哈尼族的彩茶舞等民族技藝豐富多彩, 民族風情濃郁 。
舌尖上的勐海
烤雞翅、雞腳、烤魚、烤乾巴、烤牛肝、烤豆腐都相當不錯。勐海最好吃又出名的就是燒烤,很多景洪人都到勐海一邊避海一邊避暑一邊燒烤。
雲南特色的長街宴,千人共享美味里的 情感 綿延。
勐海, 這里是 茶人嚮往的聖地。每年 從2月末開始,茶人就開始湧入勐海,等待著春茶鋪滿這里的茶倉,這里的大街小巷,充滿了兩個字,這就是試茶,試茶,試茶。
主要景點 有景真八角亭、獨樹成林、打洛森林公園、曼短佛寺、巴達野生茶樹王、曼巒回清真寺、勐邦水庫等。
景真八角亭
佛亭呈八角之狀,中國古代佛教建築,屹立於昔日勐景真王宮之旁,人們便依其形狀和所在地稱之為」景真八角亭「。
曼短佛寺
距縣城約10公里,此佛寺始建於950年,距今已有1049年,是小乘佛教傳入後建的最早佛寺之一,是當地傣族從事宗教文化活動的中心。
勐景來
這是一個典型的傣族傳統村寨,毗鄰緬甸,村口的塔林、神樹、神泉都有著悠久的 歷史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 歷史 悠久的傳統文化,在傣族群眾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被人稱為「中緬第一寨」。
獨樹成林
泛亞鐵路中線2021年將開通,將會給勐海帶來什麼?
泛亞鐵路中線包括玉磨鐵路、中老鐵路(寮國段)和中泰鐵路(泰國段)。
玉磨鐵路 北接玉溪,南經普洱市、西雙版納至中老邊境口岸磨憨,全長約508公里,是國家一級電氣化鐵路。這條高鐵線開通後,西雙版納將進入高鐵時代,到昆明僅需3小時,這必將打開西雙版納的經濟發展空間,勐海也將融入 西雙版納的 「半小時經濟圈」之中。
便利的交通,優美的環境,再加上 「中國普洱茶第一縣」的品牌優勢和生態涵養價值,勐海必將成為雲南最具魅力的養老宜居城市。
勐海的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歡迎關注慕士塔格的季風,讓我們一起去看世界 。
㈡ 傣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我國傣族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少數散居在附近其他州縣。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帶地區。我國傣族人口約150萬,絕大多數的傣族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
全世界的傣族現有人口約5000萬,雖然國內屬於少數,但學術上認為,傣族先民出自我國雲南西南傣族聚居區,東南亞各國傣族都來源於此。而居住在國外的傣族主要分布於泰國(約3000萬人)、緬甸、柬埔寨、寮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歷史上傣族以泰國北部和緬甸為核心建有佛教國家——焚香國。後經歷史演變,這個國家已不復存在,傣族散居於我國西南一帶和各個東南亞半島國家。
(2)緬甸傣族傳統王宮都有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有大泰、蘭納、暹羅三大方言,方言之下又含有多個次方言,臨近的方言之間發音差距很小,隨著空間距離的拉大、差距也加大。
但不論何地方言均能進行簡單交流。文字有暹羅傣文、瀾滄傣文、蘭納傣文、越南傣文、南方大傣文、北方大傣文、阿薩姆傣文等七種字體,均由古印度婆羅米文演化而來,都是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
傣族的傳統文化:傣族族系發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雲南西雙版納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兩個地區。傣族具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也有自己信奉的宗教信仰,傣族不僅是一個「水的民族」也是一個民族文化豐富的民族。
傣族的壁畫:壁畫是傣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亮的寶石,是傣族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傣族壁畫多見為佛寺壁畫,它通過佛教題材,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傣族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傣族的生活習慣、風俗、風情和階級關系,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傣族佛寺壁畫的特點是:在構圖上,打破了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把一個完整故事的來龍去脈集中明確地在一幅畫面上表現出來。同時,構圖疏密得當,主次分明。在人物的造型上,既保持了結構的准確性,又作了藝術的誇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傣族竹編:自古以來,花腰傣居住的地方綠竹環繞,花腰傣用竹創造出了自己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民間工藝品,竹床、竹椅、斗笠、飯盒、簸箕、魚簍、秧籮等編製品,製作精美,精巧別致,工藝極高,再綴上銀泡,彩穗等裝飾物,簡直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工藝品,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
傣族竹編工藝是傣族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歷史悠久,造型古樸,美觀實用。傣族有著世代相傳的竹編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竹編工藝精細,造型朴實大方,品種繁多,其中以笆籮、飯盒、檳榔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
㈢ 緬甸傣族
緬甸傣族又叫撣族 主要分布在緬甸撣邦
㈣ 還珠格格第三部在哪裡拍
皇宮(主要是景陽宮)是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的一家攝影棚里;緬甸的皇宮外景是世界公園的泰國村的大王宮中最有名的查基宮(如果你去過那裡,應該知道。因為泰國和緬甸有著相似的文化背景,所以在泰國村也是蠻對味的。在片尾上也寫了在世界公園拍攝的);皇宮的內景,也許也和景陽宮一樣,也是假的吧?在紫薇決定返回「三江城」的那場戲是在廣州。隨便告訴你,在杭州的戲其實在揚州,你應該能看到有五連亭的影子。
看看下面的這張圖,這是拍於世界公園里的一張照片。(我沒有去過)是不是眼熟得很啊?
㈤ 傣族的聚居地區、風土人情、民俗習慣、傳統節日
傣族,現有人口102.5萬。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雲南各縣市。傣族自稱「傣仂」、「傣雅」,後定名傣族。
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傣文為傳統的拼音式文字。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歷史悠久,公元前1世紀漢文史籍就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設置益州郡,傣族地區屬益州郡管轄。公元69年,傣族地區屬永昌郡。至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廢除世襲土司,改由臨時官員(即流官)統治的「改土歸流」政策起,傣族地區漸歸朝廷直接統治。民國時期在傣族地區成立了縣,設置了局。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傣族人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飯。其製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普洱茶是雲南西雙版納的特產,在唐代就已遠銷中國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
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歷法。傣歷和公歷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歷的639年為傣歷元年。傣歷的年是陽歷年,月卻是陰歷月。傣歷分為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
傣族人民十分喜愛詩歌,尤其是敘事長詩。敘事詩《召樹屯與楠瑪諾娜》、《娥並與桑洛》等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傣族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容主要模擬當地常見的動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來源於孔雀優美動作的模仿,也來源於傣族美麗動人的傳說。著名舞蹈家刀美蘭因表演孔雀舞而聞名中外。
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節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相當於公歷4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 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里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正式向外界開放,人們可以親身游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亞熱帶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