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克倫幫民族武裝有哪些

緬甸克倫幫民族武裝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3-06 02:28:08

A. 最近的緬甸內戰是怎麼回事又為何升溫

這個問題非常復雜,除了緬甸民族的矛盾,剩下的就是大國博弈。(引用國際問題專家的分析—)
1:解釋緬甸內戰:
最近愈演愈烈的緬北戰事就在中國雲南省德宏州、保山市、怒江州、臨滄市等地境外發生,有些戰場距離中國邊境僅幾十公里,鄰國的和平與穩定同樣會影響到中國邊境地區的安寧,因此,緬北戰事也引起了國內及國際上的廣泛關注。

截止到2015年2月4日,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和德昂民族解放軍的戰事已全面升級,戰火已蔓延至接近緬甸古都也是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緬甸政府軍陸軍差不多一半的兵力已經投入到緬北戰場上,其精銳部隊33師、66師等已全部投入戰斗。

僅剛剛在抹谷、孟密、瑙丘、皎邁、莫湄等地區與德昂民族解放軍爆發的大規模武裝沖突中,緬甸政府軍參戰部隊就有:明布駐軍重裝88營、曼德勒駐軍重裝95營、莫湄駐軍機動223營。

到目前為止,雙方交火仍在繼續中。

其它在克欽邦密支那、八莫、帕敢等地,撣邦還有如棒賽、蠻崗、大勐穩、南帕嘎等很多地方的武裝沖突也仍在繼續中。

現在緬北地區,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德昂民族解放軍之間的激烈武裝對抗交火仍持續不斷,且有擴大蔓延的趨勢,武裝沖突尚未看到有趨緩和停止的跡象。

中緬兩國接壤並有著長達2000多公里的國境線,中緬邊境國境線南段全部在雲南境內,北段在西藏。

緬甸自獨立以來,緬甸政府與各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從未曾得到過真正的和解。

所謂的緬北戰事其實由來已久,如果對緬甸的國情沒有一定的了解,只是看新聞是弄不明白緬北戰事究竟是怎麼回事的,追根溯源就要回到緬甸的民族問題上去。

一些朋友在媒體上看到了關於緬北戰事的報道,近日來已經不止一次被問到緬北戰事的情況,但多數朋友可能並不清楚緬甸國內民族矛盾的來龍去脈,因此現特將祝湘輝先生關於介紹緬甸民族矛盾的一篇文章整理如下。

看完這篇文章或許就能對緬北戰事的由來和成因略知一二。

《緬甸政府軍與克欽60年的恩怨纏斗》

——作者:祝湘輝

由於地理上的原因,加上各民族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步,作為緬甸主體民族的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民族矛盾和較深的隔閡。

緬甸政府與各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的戰火綿延半個多世紀,少數民族武裝(國內習慣稱之為民地武)數量之多也屬罕見,民地武與緬甸政府對抗之激烈,持續時間之長,不僅在東南亞獨一無二,在全世界也屬獨一份。

緬甸各少數民族與緬甸政府沖突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政治、文化、經濟和社會等背景,想要弄明白這一切就要追朔到緬甸獨立之前甚至更久遠的歷史。

2:升溫原因:
簡單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一下。

一、殖民地時期:埋下禍根

緬甸自古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在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錯綜復雜的關系。

緬族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在十一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建立了蒲甘、東吁、貢榜三個封建王朝。

孟、撣、若開等少數民族也曾分別建立起過自己的政權或曾一度統治過緬族。

由於地理原因,加之緬甸各民族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步,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在政治、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距,並因此演變成為不同程度的民族矛盾,彼此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

長期以來,少數民族地區只是形式上處於中央政權的統治下,但在中央政權出現危機時,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就會反抗緬族統治,積極謀求擺脫緬族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

十九世紀,英國通過三次英緬戰爭建立了對緬甸的殖民統治。

英國殖民者為維護殖民統治,制定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緬族集聚居住地區實行直接統治,並先後啟動了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改革。

1942年日本入侵緬甸,取代了英國在緬甸的殖民統治,也埋下了民族矛盾的禍根。

二戰初期,被譽為「緬甸聯邦之父」的昂山將軍選擇了與日軍合作,試圖依靠外部力量謀求緬甸獨立,而克欽、克倫和印度選擇效忠英國。

在隨後發生的戰爭中,50萬印度人被迫離開緬甸,同時克倫族在與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的沖突中,也造成1800名克倫人的死亡。

雖然昂山此後努力加強民族關系和解,但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不信任這時已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二戰結束後,昂山將軍來到緬北,說服了撣族、欽族和克倫族一起聯合建立國家。

1947年9月24日,各民族力量經過較量並利益均衡後,共同制定了緬甸聯邦憲法。

憲法規定給予各民族上層很大權利,包括保留了各民族的世襲特權,還規定了撣邦和克耶邦可以在10年後通過投票決定是否繼續留在聯邦內。

但1947年的憲法並未能最終解決克倫族問題。

二、吳努時期:打開潘多拉盒子

緬甸獨立後,以吳努為首的自由同盟開始執政。

緬甸中央政府開始嘗試從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實現全國統一,對緬甸獨立前許諾給予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的特權採取了限制、削弱和剝奪的措施。

中央拒不兌現1947年憲法賦予撣邦和克耶邦可以通過公民自決選擇是否脫離聯邦的權利,同時在各民族中推廣佛教、推行緬語、著緬服等各方面對各少數民族進行其統一緬甸的措施。

接著在1961年緬甸聯邦議會通過憲法第三修正案,這一舉措激發了各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情緒。

1949年1月,克倫族為謀求民族獨立,正式與緬甸中央政府決裂,開始了克倫族與緬甸政府間曠日持久的武裝沖突。

戰火迅速蔓延開來,點燃了其它少數民族要求獨立或謀求更大自治的熱情,一時間緬甸烽火四起,大大小小的戰爭此起彼伏,硝煙彌漫。

在克倫族聯盟的支持下,以蘇貌雷為首的克倫族民族武裝不斷壯大,他們要求實現民族獨立,成立克倫國。

在撣邦,由於上層失去了傳統特權,而緬甸政府軍以追剿國民黨殘軍為由進入撣邦,引發當地撣族的不滿,最終形成武裝對抗。

與此同時,各少數民族紛紛揭竿而起,雖然各少數民族的訴求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自治權,有的是要求獨立建立自己的民族自治邦,反對緬甸政府幹預少數民族內部事務,盡管各少數民族政治訴求五花八門,但都是以反對聯邦政府為目的。

這一時期,緬甸民族矛盾已完全激化,武裝對抗持續不斷,延續至今。

三、奈溫時期:壓制與反抗

1962年3月2日,在緬甸民族問題日趨嚴峻的形勢下形勢下,緬甸國防軍總司令奈溫將軍領導的軍人集團發動軍事政變,接管了國家政權,組成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和立法權。

軍事政變之後,奈溫立即宣布中止1947年憲法,並解散了聯邦議會和地方議會。

在民族政策上,奈溫監禁了多名撣邦和克耶邦的領袖及其它少數民族上層首領,還加大對少數民族武裝的軍事打擊力度,企圖減少或消滅民族自治權。

奈溫政府還採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以允許販賣毒品為條件,要求各地的自衛隊效忠緬甸政府,並協助緬甸政府打擊其它少數民族武裝。

奈溫政府迷信武力征服,就在政府軍人數不斷增多的同時,少數民族武裝也像滾雪球一樣日益壯大起來。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上個世紀80年代末,緬甸共有29支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這些少數民族武裝主要有:克倫、撣、克欽、克耶、孟、若開、勃歐、崩龍、拉祜、佤等民族的反政府武裝,總人數超過4萬人。

奈溫政府統治時期,其中實力最強的一股反政府武裝是緬共人民軍,緬共人民軍鼎盛時期總兵力曾經達到1.5萬人,緬共人民軍其中大部分士兵就是來自於少數民族,主要是佤族。

奈溫政府越採取高壓政策,緬甸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方政府間的矛盾就愈發尖銳。

在奈溫執政的20多年間,民族武裝沖突一直是緬甸國內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因為緬甸中央政府與各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的連年戰亂,使得緬甸的社會經濟發展嚴重受阻,甚至倒退。

四、新軍人政府時期:國中有國

在經歷了長期的經濟凋敝,緬甸的生活物資嚴重匱乏,社會矛盾日益激化。

1988年3月開始,緬甸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政府遊行,迫於反政府運動的壓力,奈溫辭職,但隨後上台的領導人仍然未能控制住國內局勢。

1988年9月18日,以國防軍總參謀長兼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高級軍官發動軍事政變,接管政權,對緬甸實行軍事管制。

新軍人政府對少數民族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和改革,改變了過去主要依靠軍事鎮壓和政治強權的做法,轉而採取了一系列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軟硬兼施的策略。

從1989年以來,新軍人政府先後與脫離緬共的4支少數民族武裝進行和談並達成停火簽署了停火協議。

對於仍然支持反政府武裝的少數民族地區,軍政府繼承了奈溫時期的堅壁清野的戰略,將少數民族群眾強行驅趕到政府劃定的居住區,換句話說,也就是把少數民族群眾強行遷移至政府控制區內居住,想以此切斷少數民族武裝與當地群眾的聯系。

軍政府的少數民族政策所產生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經過新軍人政府的一系列行動,直至上個世紀末,共有17支少數民族武裝與新軍人政府簽訂了和平或停火協議,由此,與新軍人政府簽訂協議的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在形式上成為了「特別行政區」,緬甸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之間長達50多年的對抗關系開始得到逐步緩解。

停火協議和特區自治模式雖然為緬甸換來了20年的相對和平,緬甸經濟在此期間也得以復甦,但卻因此形成了「國中有國」的尷尬割據局面,實際上緬甸並未能實現真正的統一,也沒有真正解決緬甸國內的民族矛盾。

為了在2010大選前徹底解決少數民族問題,為未來的民選政府執政鋪平道路,2008年4月開始,新軍人政府分別與克欽獨立軍、撣邦軍和佤邦聯合軍等少數民族武裝進行了談判,要求他們將自己的軍隊改編為邊防警衛部隊,並安插政府軍官實行雙重領導,但槍桿子是緬北民地武(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的簡稱)安身立命的保障,因此,由新軍人政府提出的方案遭到各少數民族武裝的斷然拒絕。

2009年8月,新軍人政府對果敢特區發動了軍事攻勢,驅逐了彭家聲政權,扶植了聽命於中央政府的白所成,並持續向佤族特區和克欽特區增兵。

在新軍人政府的高壓下,部分民地武如克欽新民主軍(丁英部,原緬共101軍區)和克倫尼各少數民族人民解放陣線逐步接受了政府的改編,但新軍人政府與佤邦聯合軍、克欽獨立軍、撣東同盟軍的談判卻陷入了僵局。

五、吳登盛時期:推動和平進程

2010年11月7日,緬甸舉行了20年來的首次大選,但第二天在泰緬邊境妙瓦底地區就爆發了民主克倫佛教徒軍第五旅與政府軍的軍事沖突。

2011年上半年,撣邦、若開邦、克倫邦、克耶邦、克欽邦等幾個地方武裝較多的邦基本開始處於戰爭狀態,戰爭一觸即發。

佤邦聯合軍和撣東民主同盟軍等武裝則與政府軍沒有爆發大規模正面沖突,但雙方也斷絕了政治關系與對話,自此與政府軍形成對峙。

2011年2月,12支少數民族武裝在泰國清邁成立了聯合民族聯邦委員會,開始共同對抗中央政府。

時間進入2011年下半年,新政府發出與民地武和解的信息,吳登盛於2011年8月18日發表了與緬甸各少數民族建立和平的宣言,並向各民地武提出停戰談判的邀請。

佤邦聯合軍和撣東同盟軍與緬甸政府在撣邦東部的景棟進行了談判,會後簽署了初步和平協議。

直至2012年底,先後有欽民族陣線、南撣邦軍、克倫民族聯盟等10支少數民族武裝與緬甸政府達成停火協議或和平協議。

但非常吊詭的是,緬甸政府一方面與主要民地武進行和談或達成停火、和平協議,另一方面卻又與克欽獨立軍矛盾激化,2011年6月9日以來,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雙方發生了多次大規模武裝沖突,使得整個緬北局勢嚴重動盪。

B. 緬甸的親華派是哪個,到底是果敢還是克傾又或者其他

首先,果敢和撣邦算是親華的,但是立場也是有些動搖,可是,克欽是完全的親美武裝,只不過這次美國沒辦法救援,所以國內某些人收到某些國家的指示,開始洗地。
你覺得一個即向中國販毒,又威脅中緬石油管線,還阻撓中國大壩建設的勢力是親華勢力嗎?

C. 緬共人民軍紅旗派白旗派是怎麼回事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D. 緬甸有哪些民族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緬甸語為母語,屬於漢藏語系民族,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

E. 克倫族的服飾

克倫族的服飾在其3大支系之間以及各支系內部都小有差異。 布維克倫男子頭扎崗包,其崗包一般用毛巾紮成,崗包結打在額頭正中,稍露毛巾頭。其上身著雞心領短袖長擺套頭上衣,上衣衣領、袖口上織有波浪形花紋,上衣多為白底、嵌有其它顏色的豎條,下身穿黑色長褲、著拖鞋,背緬式挎包。
布維克倫女子的崗包多為白色紗巾,上衣為黑底短袖雞心領外衣,外衣下擺和袖口、領口處織有花紋,下身著克倫紗籠。布維克倫女子喜歡戴耳釘、耳環、手鐲、項殊等飾品,未婚女子好穿連衣筒裙。
克倫男子特別是帕安一帶的波克倫男子仍有紋身的習慣。男孩大多在13-14歲時開始紋身。紋身部位在膝蓋以上腰以下。波克倫人認為紋身是男子勇武的標志。波克倫少女選對象時主要看對方有無紋身。克倫男子紋身的圖案多為獅子、得道仙人。為了防止蛇咬,克倫人喜歡在手背、腳背上文蜘蛛圖案。以前為了能刀槍不入,克倫人喜歡在肩上紋字母和實心物品。 克倫武裝與政府軍激烈交火
11月7日,緬甸舉行20多年來的首次多黨制全國大選,選舉1000多名聯邦議會議員和省邦議會議員。這是緬甸七點民主路線圖的第五步,也是緬甸實現從軍政府向民選政府轉型的一次重要選舉。然而,就在大選當天清晨,因不滿大選之後可能會進一步限制少數民族地區「自治權」,緬甸「民主克倫佛教軍」第5旅902營的300餘人,在營長梭·雅特中校的指揮下,突然襲擊了緬甸東部克倫邦小鎮渺瓦底的警局和郵局,並與隨後趕來的緬甸政府軍發生激烈交火。一些槍榴彈和迫擊炮彈還越界落到泰國境內,至少造成緬泰兩國邊民16人死傷。
為了奪回渺瓦底鎮,緬甸政府軍不斷從周邊調兵增援。
到8日下午,政府軍奪回了渺瓦底鎮,並再度在該鎮稍南的緬泰邊境通道處與「民主克倫佛教軍」發生交火。
令外界擔心的是,如果沖突持續擴展到周圍地區,500餘名「民主克倫佛教軍」和900名「克倫民族聯盟」成員隨時可能捲入戰斗。考慮到這種可能,緬甸政府軍隨即在當地部分地區宣布進入90天的緊急狀態令,其中包括90天內禁止政治集會,禁止軍人離開軍隊等等。 難民湧入泰國 槍彈落入泰境
突如其來的戰火迅速殃及鄰國泰國。
僅在泰國西北部達府湄索地區,到9日上午已有約1.5萬名緬甸難民聚集。湄索郡行政長官克提薩科·特門薩克表示,泰國已關閉了泰方的邊界檢查站,並且驅逐了湄伊河沿岸的一些難民。泰國第3軍初步統計的數字顯示,至少已有3萬名難民進入泰國境內。這些難民大多是頂著少數值錢的家當徒步越境,少數難民則乘坐皮卡車前來避難。難民們告訴泰國軍人,盡管大規模的交火已經停止,但渺瓦底鎮的小規模交火還不時發生。
據泰緬邊境泰方一名官員透露,這次沖突中有槍彈落入泰國境內,並且造成人員受傷。
在8日的交火沖突中,有4枚火箭助推榴彈落入泰國境內,其中一枚打到泰國西北部的湄索郡,造成3男兩女共5人受傷。
此外,電視畫面顯示,交火沖突發生時,在湄伊河邊界的橋上,泰國士兵因有流彈越境而提高戒備,紛紛躲在掩體之後。
這名泰國官員表示:「雖然雙方炮火已暫時平息了,但渺瓦底鎮周邊的軍事行動恐怕仍沒有停止。」 泰軍明令不許開槍還擊
泰國陸軍一名軍官表示,目前泰國軍隊已經部署在泰緬邊境沿線,不允許任何人和車輛進入該地區,泰國軍方將密切關注緬甸局勢的發展。針對目前的局勢,泰國第3軍軍長已明確表示:「9日我們還在境內發現了許多未爆的迫擊炮彈和槍榴彈。我們仍在調查是誰向我國境內開火。但在交火過程中,我們明令官兵不許向緬方開槍還擊。」
9日下午,隨著交火的暫時平息,多數緬甸難民已開始考慮返回緬甸境內。但泰國總理阿披實表示,他擔心緬甸東部的動亂可能持續幾個月。
阿披實說:「(緬甸動亂)接下來3個月可能還會持續,尤其是在現任政府過渡到新當選政府的那段期間。」 少數民族武裝聯手對抗政府軍
阿披實的擔心是有緣由的,因為在此次沖突發生前,緬甸少數民族的相關組織已進行了一次針對緬甸大選的武裝示威,並警告稱,如果軍方繼續剝奪他們的權利,「緬甸將會再次爆發內戰」。緬甸一家持不同政見的新聞網站「緬甸民主之聲」曾報道稱,緬甸少數民族地區有6個武裝群體表示,如果遭到政府軍武裝襲擊,將會彼此幫助而進行反擊。
緬甸民主異見人士欽藕瑪8日甚至表示:「交火事件向軍政府和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那就是我們不接受這樣的大選。」她還補充說:「這是他們(克倫族發起武裝攻擊)的黃金時機,因為他們知道軍政府的計劃就是徹底消滅他們。」 西方媒體熱炒緬甸「全國動盪」
武裝沖突發生後,西方媒體均在熱炒緬甸「全國動盪」的可能性,猜測泰國會對武裝沖突做出何種反應。但泰國軍隊的隱忍讓它們感到非常意外。
事實上,泰國和緬甸其他鄰國都清楚,緬甸少數民族武裝與緬甸政府軍之間的沖突是「老問題」。
自1948年緬甸獨立以來,民族問題就一直是困擾緬甸政府的一個主要問題。
1962年以後,緬甸民族問題進一步惡化。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緬甸各地少數民族武裝多達20餘支,武裝力量達7萬多人,實際控制緬甸近1/4的地區。
緬甸現政府1988年執政後,對少數民族地區和武裝採取發展與打壓兩手抓的策略,已先後與20支武裝達成和平協議。
2009年,緬甸政府打算將少數民族武裝整編為邊境安全部隊。但這引起了掌握武裝的少數民族實力派的不滿,爆發了去年8月的果敢沖突。
「如何處理少數民族武裝,對緬甸未來的新政府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一位緬甸軍官坦承:「但西方盼望這類沖突會引爆緬甸全境的動盪則不可能。」 周邊鄰國多數期盼緬甸穩定
與西方輿論相反,東盟和緬甸鄰國都希望緬甸能夠穩定,而且大多對緬甸7日的大選表示歡迎。
東盟輪值主席國越南9日發表聲明,稱贊大選是緬甸「邁出重要的一步」。
印度和泰國更是希望大選能讓緬甸擴大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目前,印度和泰國正在緬甸投資建設港口、鐵路和油氣運輸管道,讓這些國家有了通向印度洋的貿易路線。
泰國最大的建築公司剛於本月4日與緬甸政府簽署了總額為86億美元的合同,共同建設一個深水港口和一個工業園。
更重要的是,東盟是中小國家的聯盟,對於本地區大國一直奉行「平衡外交」戰略,因而也一直成為美、日、印、俄等國家爭奪或爭取的主要對象。隨著東盟國際地位的提高,東盟的戰略地位也變得更加突出,已被認為是亞太地區繼美、日、中、俄4國之後的「第五極」力量。這中間,東盟中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自身利益不保,就將直接波及東盟其他成員國——安全穩定更是如此。因此,東盟各國期盼緬甸穩定。

F. 佤邦和中國的關系

佤邦族和中國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友誼。
佤邦與中國臨滄地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西盟、瀾滄、孟連縣等跨境民族地區的地方政府和人民保持著「胞波情誼」。佤邦與中國雲南邊境地區政府和人民來往密切,外事活動頻繁,文化科學技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相互配合。
在發展替代經濟和共同打擊毒品犯罪的斗爭方面進行全面合作。佤邦同時和雲南昆明及中國沿海的省區及中國首都北京的一些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關系也得到了發展。
(6)緬甸克倫幫民族武裝有哪些擴展閱讀
佤邦聯合軍(United Wa State Army)是緬甸最大的少數民族武裝,總兵力約4萬人,有3個正規師和1個軍區(或說5個師級部隊),另外有民兵約6萬人。在轄區內,佤聯軍實行自管自營,高度自治,未經佤聯軍允許,政府軍不得擅自進入佤聯軍轄區。
同時政府方面承諾向佤聯軍提供每月42萬緬元的經費以及一定數量的大米、汽油等物資。作為交換條件,佤聯軍不得與全國民主聯盟(NLD)等反對派接觸,不得退出緬甸聯邦。緬甸政府軍曾與佤聯軍於2000年在緬泰邊境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

G. 第一滴血4裡面的緬甸是怎麼回事屠殺平民的是什麼軍隊

緬甸民族問題復雜 國內反政府武裝遍地都是 各個民族都有地方武裝 電影裡面講的是克倫邦的事 裡面的反抗軍 原型也就是克倫民族聯盟下屬的軍事團體克倫民族解放軍、屬於民族地方武裝,網路有相關詞條 屠殺平民描述的是緬甸國防軍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H. 緬甸果敢為什麼打仗

語言不通,溝通不暢,就和烏克蘭西部與東部打仗一樣。

I. 緬甸克倫邦安全嗎

從這事看來不安全!
2022年4月19日上午8點30分,包括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1旅在內的聯軍攻擊了位於克倫邦和孟邦交界處的一個緬甸警察部隊(MPF)哨所,並繳獲了部分武器彈葯。
該警察哨所設在克倫邦帕安至孟邦直通的公路上,軍政府利用這個哨所強行向過往車輛收取保護費,當天的襲擊中有6名警察喪生,繳獲了3支輕武器和15發子彈,在聯軍離開當地後,軍政府加強了該區域的安全措施。
繳獲的武器分別是一支56式半自動步槍、一支MA-13沖鋒槍和一支56式沖鋒槍,每支槍上帶有5發子彈。MA-13沖鋒槍是仿以色列烏茲沖鋒槍的緬甸授權版本,緬軍特種部隊和炮兵等後勤單位中都有使用,56式沖鋒槍即56式自動步槍,沖鋒槍的名稱是一種歷史沿用,而56式沖鋒槍和56式半自動步槍都不是緬軍制式裝備,只有緬甸警察部隊和民團在使用。

從這些繳獲武器的外觀來看平時缺乏保養,其中的那支56式沖鋒槍甚至還缺少握把,另外配發的子彈也明顯不足,由此可見這些這些警察平時是有多鬆散,因此面對攻擊才會如此損失慘重

J. 緬北有哪些武裝 為何亂個沒完

緬北六大武裝
撣邦武裝
撣邦擁有超過360萬人口,占緬甸人口總數的7%,信仰佛教,從300年前起就長期與緬甸中央政府發生武裝沖突。撣邦武裝最多時曾有100隻武裝,其中最出名有3隻,第一是撣邦軍(SSA),上世紀70年代,成為緬共最有利的同盟軍。
第二個為撣邦聯合革命軍(SURA),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殘留緬甸國軍聯合,從事搜集情報,走私毒品活動。
第三個是撣邦聯軍(SUA),其規模最大時,擁有超過2萬武裝力量,裝備有薩姆7型防空導彈,迫擊炮等武器。雖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現在仍有相當力量在緬北活動。
佤族武裝
佤族生活在緬甸阿佤山一帶,靠近中國滇西南。該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數十個世襲部落首領統治整個社會。60年代,緬共來到佤邦建立根據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緬共軍隊,從而緬共為佤邦培養出大批軍政人員。
1989年4月,緬共中部軍區副司令鮑有祥,第12旅旅長趙尼萊突然包圍緬共中央總部,成立佤邦聯軍。
佤邦聯軍地盤與中國雲南的滄源縣,耿馬縣,瀾滄縣,孟連縣等接壤,總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公里。佤聯軍的路線是: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以軍事實力為後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最終實現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戰略構想。
佤聯軍現在可以說是緬北最大的武裝力量,主要軍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陳祥,趙岩祥,魏學榮,扎老布,李祖烈,賽堂,三不勒等等,擁有5個師級部隊,超過2.5萬軍隊,裝備有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
佤聯軍還辦有4所軍事學校,並重金聘請解放軍和台灣退役軍官擔任教官訓練部隊。改變過去緬共陳舊的作戰方式。
果敢武裝
果敢特區面積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軍的最後一戰,失敗後流亡緬甸的明軍及其家屬。1942年,日軍侵佔緬甸後,果敢自衛軍與日軍作戰百餘次,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OBE勛章。果敢民風強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稱謂。
現在果敢最大武裝是果敢同盟軍,最早為1989年脫離緬共的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部隊。果敢同盟軍控制面積較小,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在2000人左右。
克欽武裝
克欽是緬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萬,與中國境內景頗族是同一民族。
克欽獨立軍,現在控制區域1萬平方公里,人口10萬,克欽在其控制區實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現擁有7000武裝力量和5000名民兵,實力僅次於佤聯軍。
為獲得武器,克欽武裝想盡辦法從印度,緬甸,泰國走私M-16步槍,M-24沖鋒槍,M-79型火箭筒及子彈。
克欽新民主軍,該武裝最早為1989年,緬共第101軍區部分部隊改編而成,駐地在中國雲南怒江州,保山地區邊境外,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4%,擁有大量珍貴木材。其武裝力量包括1500名常備軍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槍,56式自動步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82毫米迫擊炮和馬克辛重機槍。
克倫族武裝
克倫族擁有超過400萬人口,分布在克倫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為遠古古羌人集團較早南下的一支,與中國漢族同源。
克倫族自古代起就與緬甸中央政府作戰,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又協助英軍進攻緬軍。二戰期間,更是在英國幫助下,猛烈進攻親日的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
始創於1945年,目前控制區域1.3萬平方公里,人口13萬。軍事力量包括7個旅6個直屬營等7000人。
克耶解放軍
成立於1949年7月,是一支以實現民族獨立和自治為理想的反政府武裝。現在其主力近萬人已經接受民族和解,但仍然在其控制區進行武裝割據,自我管理。

緬甸政府的資金力量,軍事力量和武器質量都遠遠超過各個地方武裝。緬甸盡管在資金方面並不充裕,仍在20年間,引進價值16億美元中國武器,雖然這些武器不是最先進的,但對於壓制民族武裝綽綽有餘。例如在2010年,緬軍與克欽軍戰斗,緬軍以105毫米,120毫米,130毫米榴彈炮與加農炮占據絕對火力優勢。威力更強大的中國產155毫米榴彈炮和火箭炮還未投入戰斗。
在數十年的戰爭中,緬甸政府相繼擊敗眾多實力雄厚的地方武裝,現在緬甸民族武裝實力相對於70-80年代,實際已大幅度下降。早已不具備與緬軍正面對抗,乃至大規模游擊戰的能力。
但各個民族武裝已與緬甸中央政府交戰半個多世紀,各個民族武裝襲擊緬軍,緬軍又強迫當地居民遷移,以隔斷民族武裝後援,導致雙方怨恨很深,相互猜疑。有時為了打壓另一個民族武裝,緬甸軍方又不得不與其他民兵團體合作達成和解。又打又和,即是可利用的朋友,也是必須出掉的敵人,這也許就是緬甸近幾十年的現狀。
請採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2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