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多少支武裝

緬甸多少支武裝

發布時間: 2023-03-06 20:54:52

❶ 緬甸現在還有私人武裝嗎

有的
緬甸現在除了政府軍還有不少的武裝割據,其中地方武裝大概有20支,將較大的有8支。我們比較熟知的規模比較大的,有佤邦聯合軍,果敢同盟軍,克欽軍等。

❷ 最近的緬甸內戰是怎麼回事又為何升溫

這個問題非常復雜,除了緬甸民族的矛盾,剩下的就是大國博弈。(引用國際問題專家的分析—)
1:解釋緬甸內戰:
最近愈演愈烈的緬北戰事就在中國雲南省德宏州、保山市、怒江州、臨滄市等地境外發生,有些戰場距離中國邊境僅幾十公里,鄰國的和平與穩定同樣會影響到中國邊境地區的安寧,因此,緬北戰事也引起了國內及國際上的廣泛關注。

截止到2015年2月4日,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和德昂民族解放軍的戰事已全面升級,戰火已蔓延至接近緬甸古都也是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緬甸政府軍陸軍差不多一半的兵力已經投入到緬北戰場上,其精銳部隊33師、66師等已全部投入戰斗。

僅剛剛在抹谷、孟密、瑙丘、皎邁、莫湄等地區與德昂民族解放軍爆發的大規模武裝沖突中,緬甸政府軍參戰部隊就有:明布駐軍重裝88營、曼德勒駐軍重裝95營、莫湄駐軍機動223營。

到目前為止,雙方交火仍在繼續中。

其它在克欽邦密支那、八莫、帕敢等地,撣邦還有如棒賽、蠻崗、大勐穩、南帕嘎等很多地方的武裝沖突也仍在繼續中。

現在緬北地區,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德昂民族解放軍之間的激烈武裝對抗交火仍持續不斷,且有擴大蔓延的趨勢,武裝沖突尚未看到有趨緩和停止的跡象。

中緬兩國接壤並有著長達2000多公里的國境線,中緬邊境國境線南段全部在雲南境內,北段在西藏。

緬甸自獨立以來,緬甸政府與各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從未曾得到過真正的和解。

所謂的緬北戰事其實由來已久,如果對緬甸的國情沒有一定的了解,只是看新聞是弄不明白緬北戰事究竟是怎麼回事的,追根溯源就要回到緬甸的民族問題上去。

一些朋友在媒體上看到了關於緬北戰事的報道,近日來已經不止一次被問到緬北戰事的情況,但多數朋友可能並不清楚緬甸國內民族矛盾的來龍去脈,因此現特將祝湘輝先生關於介紹緬甸民族矛盾的一篇文章整理如下。

看完這篇文章或許就能對緬北戰事的由來和成因略知一二。

《緬甸政府軍與克欽60年的恩怨纏斗》

——作者:祝湘輝

由於地理上的原因,加上各民族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步,作為緬甸主體民族的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民族矛盾和較深的隔閡。

緬甸政府與各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的戰火綿延半個多世紀,少數民族武裝(國內習慣稱之為民地武)數量之多也屬罕見,民地武與緬甸政府對抗之激烈,持續時間之長,不僅在東南亞獨一無二,在全世界也屬獨一份。

緬甸各少數民族與緬甸政府沖突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政治、文化、經濟和社會等背景,想要弄明白這一切就要追朔到緬甸獨立之前甚至更久遠的歷史。

2:升溫原因:
簡單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一下。

一、殖民地時期:埋下禍根

緬甸自古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在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錯綜復雜的關系。

緬族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在十一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建立了蒲甘、東吁、貢榜三個封建王朝。

孟、撣、若開等少數民族也曾分別建立起過自己的政權或曾一度統治過緬族。

由於地理原因,加之緬甸各民族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步,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在政治、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距,並因此演變成為不同程度的民族矛盾,彼此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

長期以來,少數民族地區只是形式上處於中央政權的統治下,但在中央政權出現危機時,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就會反抗緬族統治,積極謀求擺脫緬族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

十九世紀,英國通過三次英緬戰爭建立了對緬甸的殖民統治。

英國殖民者為維護殖民統治,制定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緬族集聚居住地區實行直接統治,並先後啟動了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改革。

1942年日本入侵緬甸,取代了英國在緬甸的殖民統治,也埋下了民族矛盾的禍根。

二戰初期,被譽為「緬甸聯邦之父」的昂山將軍選擇了與日軍合作,試圖依靠外部力量謀求緬甸獨立,而克欽、克倫和印度選擇效忠英國。

在隨後發生的戰爭中,50萬印度人被迫離開緬甸,同時克倫族在與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的沖突中,也造成1800名克倫人的死亡。

雖然昂山此後努力加強民族關系和解,但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不信任這時已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二戰結束後,昂山將軍來到緬北,說服了撣族、欽族和克倫族一起聯合建立國家。

1947年9月24日,各民族力量經過較量並利益均衡後,共同制定了緬甸聯邦憲法。

憲法規定給予各民族上層很大權利,包括保留了各民族的世襲特權,還規定了撣邦和克耶邦可以在10年後通過投票決定是否繼續留在聯邦內。

但1947年的憲法並未能最終解決克倫族問題。

二、吳努時期:打開潘多拉盒子

緬甸獨立後,以吳努為首的自由同盟開始執政。

緬甸中央政府開始嘗試從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實現全國統一,對緬甸獨立前許諾給予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的特權採取了限制、削弱和剝奪的措施。

中央拒不兌現1947年憲法賦予撣邦和克耶邦可以通過公民自決選擇是否脫離聯邦的權利,同時在各民族中推廣佛教、推行緬語、著緬服等各方面對各少數民族進行其統一緬甸的措施。

接著在1961年緬甸聯邦議會通過憲法第三修正案,這一舉措激發了各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情緒。

1949年1月,克倫族為謀求民族獨立,正式與緬甸中央政府決裂,開始了克倫族與緬甸政府間曠日持久的武裝沖突。

戰火迅速蔓延開來,點燃了其它少數民族要求獨立或謀求更大自治的熱情,一時間緬甸烽火四起,大大小小的戰爭此起彼伏,硝煙彌漫。

在克倫族聯盟的支持下,以蘇貌雷為首的克倫族民族武裝不斷壯大,他們要求實現民族獨立,成立克倫國。

在撣邦,由於上層失去了傳統特權,而緬甸政府軍以追剿國民黨殘軍為由進入撣邦,引發當地撣族的不滿,最終形成武裝對抗。

與此同時,各少數民族紛紛揭竿而起,雖然各少數民族的訴求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自治權,有的是要求獨立建立自己的民族自治邦,反對緬甸政府幹預少數民族內部事務,盡管各少數民族政治訴求五花八門,但都是以反對聯邦政府為目的。

這一時期,緬甸民族矛盾已完全激化,武裝對抗持續不斷,延續至今。

三、奈溫時期:壓制與反抗

1962年3月2日,在緬甸民族問題日趨嚴峻的形勢下形勢下,緬甸國防軍總司令奈溫將軍領導的軍人集團發動軍事政變,接管了國家政權,組成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和立法權。

軍事政變之後,奈溫立即宣布中止1947年憲法,並解散了聯邦議會和地方議會。

在民族政策上,奈溫監禁了多名撣邦和克耶邦的領袖及其它少數民族上層首領,還加大對少數民族武裝的軍事打擊力度,企圖減少或消滅民族自治權。

奈溫政府還採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以允許販賣毒品為條件,要求各地的自衛隊效忠緬甸政府,並協助緬甸政府打擊其它少數民族武裝。

奈溫政府迷信武力征服,就在政府軍人數不斷增多的同時,少數民族武裝也像滾雪球一樣日益壯大起來。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上個世紀80年代末,緬甸共有29支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這些少數民族武裝主要有:克倫、撣、克欽、克耶、孟、若開、勃歐、崩龍、拉祜、佤等民族的反政府武裝,總人數超過4萬人。

奈溫政府統治時期,其中實力最強的一股反政府武裝是緬共人民軍,緬共人民軍鼎盛時期總兵力曾經達到1.5萬人,緬共人民軍其中大部分士兵就是來自於少數民族,主要是佤族。

奈溫政府越採取高壓政策,緬甸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方政府間的矛盾就愈發尖銳。

在奈溫執政的20多年間,民族武裝沖突一直是緬甸國內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因為緬甸中央政府與各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的連年戰亂,使得緬甸的社會經濟發展嚴重受阻,甚至倒退。

四、新軍人政府時期:國中有國

在經歷了長期的經濟凋敝,緬甸的生活物資嚴重匱乏,社會矛盾日益激化。

1988年3月開始,緬甸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政府遊行,迫於反政府運動的壓力,奈溫辭職,但隨後上台的領導人仍然未能控制住國內局勢。

1988年9月18日,以國防軍總參謀長兼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高級軍官發動軍事政變,接管政權,對緬甸實行軍事管制。

新軍人政府對少數民族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和改革,改變了過去主要依靠軍事鎮壓和政治強權的做法,轉而採取了一系列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軟硬兼施的策略。

從1989年以來,新軍人政府先後與脫離緬共的4支少數民族武裝進行和談並達成停火簽署了停火協議。

對於仍然支持反政府武裝的少數民族地區,軍政府繼承了奈溫時期的堅壁清野的戰略,將少數民族群眾強行驅趕到政府劃定的居住區,換句話說,也就是把少數民族群眾強行遷移至政府控制區內居住,想以此切斷少數民族武裝與當地群眾的聯系。

軍政府的少數民族政策所產生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經過新軍人政府的一系列行動,直至上個世紀末,共有17支少數民族武裝與新軍人政府簽訂了和平或停火協議,由此,與新軍人政府簽訂協議的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在形式上成為了「特別行政區」,緬甸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之間長達50多年的對抗關系開始得到逐步緩解。

停火協議和特區自治模式雖然為緬甸換來了20年的相對和平,緬甸經濟在此期間也得以復甦,但卻因此形成了「國中有國」的尷尬割據局面,實際上緬甸並未能實現真正的統一,也沒有真正解決緬甸國內的民族矛盾。

為了在2010大選前徹底解決少數民族問題,為未來的民選政府執政鋪平道路,2008年4月開始,新軍人政府分別與克欽獨立軍、撣邦軍和佤邦聯合軍等少數民族武裝進行了談判,要求他們將自己的軍隊改編為邊防警衛部隊,並安插政府軍官實行雙重領導,但槍桿子是緬北民地武(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的簡稱)安身立命的保障,因此,由新軍人政府提出的方案遭到各少數民族武裝的斷然拒絕。

2009年8月,新軍人政府對果敢特區發動了軍事攻勢,驅逐了彭家聲政權,扶植了聽命於中央政府的白所成,並持續向佤族特區和克欽特區增兵。

在新軍人政府的高壓下,部分民地武如克欽新民主軍(丁英部,原緬共101軍區)和克倫尼各少數民族人民解放陣線逐步接受了政府的改編,但新軍人政府與佤邦聯合軍、克欽獨立軍、撣東同盟軍的談判卻陷入了僵局。

五、吳登盛時期:推動和平進程

2010年11月7日,緬甸舉行了20年來的首次大選,但第二天在泰緬邊境妙瓦底地區就爆發了民主克倫佛教徒軍第五旅與政府軍的軍事沖突。

2011年上半年,撣邦、若開邦、克倫邦、克耶邦、克欽邦等幾個地方武裝較多的邦基本開始處於戰爭狀態,戰爭一觸即發。

佤邦聯合軍和撣東民主同盟軍等武裝則與政府軍沒有爆發大規模正面沖突,但雙方也斷絕了政治關系與對話,自此與政府軍形成對峙。

2011年2月,12支少數民族武裝在泰國清邁成立了聯合民族聯邦委員會,開始共同對抗中央政府。

時間進入2011年下半年,新政府發出與民地武和解的信息,吳登盛於2011年8月18日發表了與緬甸各少數民族建立和平的宣言,並向各民地武提出停戰談判的邀請。

佤邦聯合軍和撣東同盟軍與緬甸政府在撣邦東部的景棟進行了談判,會後簽署了初步和平協議。

直至2012年底,先後有欽民族陣線、南撣邦軍、克倫民族聯盟等10支少數民族武裝與緬甸政府達成停火協議或和平協議。

但非常吊詭的是,緬甸政府一方面與主要民地武進行和談或達成停火、和平協議,另一方面卻又與克欽獨立軍矛盾激化,2011年6月9日以來,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雙方發生了多次大規模武裝沖突,使得整個緬北局勢嚴重動盪。

❸ 緬甸有多少地方武裝

■克欽獨立軍克欽獨立軍(KIA)是緬甸克欽族獨立組織的武裝力量,約有6000名常備軍,分為5個步兵旅和1個機動旅。該部的經費來自對自治區域的征稅和開采玉石、木料等自然資源。克欽軍的武器主要是仿製的AK-47步槍。
■佤邦聯合軍佤邦聯合軍(UWSA)是緬甸佤邦聯合黨的武裝力量。該部編有8個師,兵力約2萬人。有消息稱,該部可能裝備有防空導彈等先進武器,以及超過40家小型兵工廠。2003年,美國給UWSA貼上了販毒組織的標簽。
■民主克倫佛教軍民主克倫佛教軍(DKBA)成立於1994年,成員主要是早期克倫民族解放軍中的佛教徒。該部雖然名義上「尊重」中央政府的權威,但只要政府提出「整編軍隊,上交稅務」的要求,DKBA就會顯示出桀驁不馴。
■南部撣邦軍南部撣邦軍(SSA)被認為是最難纏的反政府武裝,該部在泰緬邊境有5個基地。2001年5月,SSA同其他幾個地方武裝達成協議,共同抵抗政府軍的圍剿,以實現撣邦全面自治。2008年12月,撣邦國民大會在泰良召開。

❹ 緬甸反對派有多少軍隊

緬甸反 政 府武裝眾多,軍隊人數近10萬

緬甸的主要武裝勢力:

1、克倫民族聯盟。該聯盟是緬甸獨立初最有實力的組織之一,克倫民族聯盟還聯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裝組織並組成了「民族民主統一戰線」。1994年該聯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員發生矛盾和沖突,導至聯盟一分為二。一派是以波妙為首的基督教派繼續沿用「克倫民族聯盟」名稱。另一派改稱「克倫進步佛教協會」。1995年初,緬政府軍趁其內訌之機,向克倫民族聯盟發起了大規模進剿,一舉攻克其總部馬納普洛並佔領了其控制區。迫使該部轉移至緬泰邊境西線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2、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

3、撣邦聯合革命軍。成立於1960年,莫亨任首領。1985年該部與坤沙的蒙泰軍合並。1996年初,原莫亨歸部團長約色率2000餘人,脫離坤沙自立門戶,重新組成「撣邦聯合革命軍」。堅持反政府武裝斗爭。該部現主要活動於景棟以南,邦弄以東地區,以及孟乃、蘭科、孟班、賽芒滾、萬達果、刀辛和孟裴等地。總兵力約5000餘人,編成756、757、758和759四個旅,總部設在景康(景統)。

4、羅興伽穆斯林團結陣線。該陣線是緬甸若開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裝組織,成立於1978年,同時建立了「羅興伽穆斯林游擊隊」,並在該邦的貌奪和布帝洞等地區建立了根據地。1991年緬政府對其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清剿,該部武裝和穆斯林難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國。外逃的穆斯林團結陣線仍繼續在孟加拉國堅持反緬政府的斗爭,並向伊斯蘭國家請求援助,現該陣線由昭鮑任主席,努爾·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總書記,武裝力量約3000餘人,總部設在孟加拉國境內

5、坤沙余部和其他較小的民族武裝組織。坤沙余部包括張維綱的自衛隊、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軍、趙蘇來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總兵力約1萬人。其他較小的反政府組織還有若開民族解放軍、若開解放黨和欽族解放軍等。

6、佤邦聯合黨與佤邦聯合軍(MNSA)。是1989年4月從緬共中部軍兵變後分離出來的,原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1989年11月改名為佤邦聯合黨。該黨領導的武裝稱「佤邦聯合軍」簡稱「佤聯軍」。佤聯軍控制區分南、北2部份。北部與中國接壤,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南部與泰國和寮國相鄰,面積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22萬。佤聯軍現已發展到3.5萬人,是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

7、克欽新民主軍(NDA)。是1989年10月由緬甸共產黨101軍脫離緬共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6000平方公里,分為片馬、昔董、拖角和落空4個區,人口7萬餘人。武裝力量有軍隊500餘人,民兵1000餘人。

8、新孟邦黨(NMSP)。成立於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黨內出現矛盾發生內訌,分成兩派。1987年兩派經過協商又重新統一。1993年-1995年該黨與緬政府舉行過4次和解談判。1995年6月雙方簽訂了政治和解協定。1998年以來,由於緬政府在孟族聚居區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黨聲稱要中止與緬政府和平協定。現該黨總兵力7800餘人,各種武器8300餘件,總部設在耶羌帕。

9、撣東同盟軍(NDAA)。是1989年4月由緬甸共產黨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三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10、果敢同盟軍(MDNA)。是1989年3月由緬甸共產黨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出了彭家聲,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其他較小的勢力:
撣邦軍(SSA)。領導人色廷,兵力2100人,總部盛加。
克欽保衛軍(KDA)。領導人木吐諾,兵力2000餘人,總部崗卡。
勃歐民族組織(PNO)。領導人昂坎迪,兵力1400餘人,總部椒得龍。
崩龍邦解放軍(PSLA)。領導人吳埃孟,兵力1400餘人,總部楠瑪都。
克洋民族保衛軍(KNG)。領導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總部孟別。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霍雅。
新克洋邦黨(KPP)。領導人吳瑞埃,吳丹梭奔,兵力150人,總部彬瀧。
撣幫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領導人吳達格雷,兵力3100人,總部瑙都。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領導人昂丹雷、吳庫貼布佩,兵力7800人,總部多達瑪基。
若開共產黨(CPB)。領導人沙吞吳,兵力300人,總部布帝洞。

❺ 緬甸有多少反政府武裝或獨立武裝

撣邦軍(SSA)。領導人色廷,兵力2100人,總部盛加。
克欽保衛軍(KDA)。領導人木吐諾,兵力2000餘人,總部崗卡。
勃歐民族組織(PNO)。領導人昂坎迪,兵力1400餘人,總部椒得龍。
崩龍邦解放軍(PSLA)。領導人吳埃孟,兵力1400餘人,總部楠瑪都。
克洋民族保衛軍(KNG)。領導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總部孟別。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霍雅。
新克洋邦黨(KPP)。領導人吳瑞埃,吳丹梭奔,兵力150人,總部彬瀧。
撣幫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領導人吳達格雷,兵力3100人,總部瑙都。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領導人昂丹雷、吳庫貼布佩,兵力7800人,總部多達瑪 基。

❻ 緬甸主要民武有哪些,果敢同盟軍、佤邦、克欽軍到底怎麼分

在東南亞地區領土最大的國家就要屬緬甸了,這個國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它經歷了近六十年的殖民地生活,一直到1945年。盡管緬甸從英國獨立出來了,擺脫掉了殖民地的身份,但是在這個國家的土地上依舊彌漫著硝煙。由於它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多到你完全想像不到。

在薪水這一方面,由於緬甸這一國家並不是特別發達,所以總的來說普遍的工資水平也沒有特別高。克欽軍每個士兵的月薪大約是五十到一百元元人民幣,而瓦邦軍的會更高一些,大概有前者的兩倍。不僅如此,每個月還有大米可以領取。這樣看來還可以從士兵的狀態來看是屬於哪一個民族武裝部隊的,畢竟吃的好的總會比吃的不那麼好的,狀態更好一些。

❼ 緬甸有哪些反政府武裝

撣東同盟軍(NDAA)
撣東同盟軍(NDAA)。是1989年4月由緬甸G**人民軍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3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以撣族為主體,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議族。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5月。該部主要以緬甸撣族為主體所組成。撣族為緬甸第三大民族,有緬甸撣族和中國撣族(傣族)之分。撣幫聯合革命軍於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了「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約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該部曾先後10多次與緬政府進行談判,但均未能達成和解協議。

果敢同盟軍(MDNA)
果敢同盟軍(MDNA),是1989年3月由緬甸G**人民軍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逐了彭家聲,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成員主要是果敢族(漢族),其次是撣族(泰族)和苗族。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是以克倫尼族(克耶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在霍雅。

❽ 克欽軍和佤邦軍都是三萬兵力,究竟誰才是緬甸最強地方武裝

雖然克欽軍和佤邦軍都是三萬兵力,但是從武器方面,管轄土地范圍和軍隊人數方面對比,佤邦軍才是緬甸最強地方武裝。


由緬甸第六大克欽族支持的克欽軍隊預計總人口約100萬。克欽軍規定,13歲以上的人必須在軍隊服役,終身不能退休。每個家庭的子女都必須按一定比例參軍,因此據稱兵力已達到總人口的7%,即7萬人。不過,這只是為了嚇阻政府軍而誇大其詞。克欽軍的武裝戰士大約有15000人,其中包括攜帶槍支的平民和政府人員,總人數為32000人。佤族方面,佤族國軍管轄的人口有66萬,沒有克欽邦軍隊那麼多,但佤族人民更加團結,年輕人參軍意願很高,武裝戰士有3萬人。

❾ 緬甸反政府勢力分布

半個世紀以來,緬甸反政府勢力也就是少數民族武裝(簡稱「民地武」)問題一直是緬甸政府的一塊心病。緬甸的民族矛盾極為尖銳,其中又以面積最大的兩個少數民族邦撣邦和克欽邦(通稱緬北)為甚。自1948年緬甸獨立以來,緬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先後組建了數十支大大小小的反政府武裝。

緬北六大武裝

1、撣邦武裝

撣邦擁有超過360萬人口,占緬甸人口總數的7%,信仰佛教,從300年前起就長期與緬甸中央政府發生武裝沖突。撣邦武裝最多時曾有100隻武裝,其中最出名有3隻,第一是撣邦軍(SSA),上世紀70年代,成為緬共最有利的同盟軍。

第二個為撣邦聯合革命軍(SURA),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殘留緬甸國軍聯合,從事搜集情報,走私毒品活動。

第三個是撣邦聯軍(SUA),其規模最大時,擁有超過2萬武裝力量,裝備有薩姆7型防空導彈,迫擊炮等武器。雖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現在仍有相當力量在緬北活動。

2、佤族武裝

佤族生活在緬甸阿佤山一帶,靠近中國滇西南。該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數十個世襲部落首領統治整個社會。60年代,緬共來到佤邦建立根據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緬共軍隊,從而緬共為佤邦培養出大批軍政人員。

1989年4月,緬共中部軍區副司令鮑有祥,第12旅旅長趙尼萊突然包圍緬共中央總部,成立佤邦聯軍。

佤邦聯軍地盤與中國雲南的滄源縣,耿馬縣,瀾滄縣,孟連縣等接壤,總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公里。佤聯軍的路線是: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以軍事實力為後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最終實現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戰略構想。

佤聯軍現在可以說是緬北最大的武裝力量,主要軍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陳祥,趙岩祥,魏學榮,扎老布,李祖烈,賽堂,三不勒等等,擁有5個師級部隊,超過2.5萬軍隊,裝備有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

佤聯軍還辦有4所軍事學校,並重金聘請解放軍和台灣退役軍官擔任教官訓練部隊。改變過去緬共陳舊的作戰方式。

3、果敢武裝

果敢特區面積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軍的最後一戰,失敗後流亡緬甸的明軍及其家屬。1942年,日軍侵佔緬甸後,果敢自衛軍與日軍作戰百餘次,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OBE勛章。果敢民風強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稱謂。

現在果敢最大武裝是果敢同盟軍,最早為1989年脫離緬共的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部隊。果敢同盟軍控制面積較小,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在2000人左右。

4、克欽武裝

克欽是緬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萬,與中國境內景頗族是同一民族。

克欽獨立軍,現在控制區域1萬平方公里,人口10萬,克欽在其控制區實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現擁有7000武裝力量和5000名民兵,實力僅次於佤聯軍。

為獲得武器,克欽武裝想盡辦法從印度,緬甸,泰國走私M-16步槍,M-24沖鋒槍,M-79型火箭筒及子彈。

克欽新民主軍,該武裝最早為1989年,緬共第101軍區部分部隊改編而成,駐地在中國雲南怒江州,保山地區邊境外,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4%,擁有大量珍貴木材。其武裝力量包括1500名常備軍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槍,56式自動步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82毫米迫擊炮和馬克辛重機槍。

5、克倫族武裝

克倫族擁有超過400萬人口,分布在克倫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為遠古古羌人集團較早南下的一支,與中國漢族同源。

克倫族自古代起就與緬甸中央政府作戰,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又協助英軍進攻緬軍。二戰期間,更是在英國幫助下,猛烈進攻親日的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

始創於1945年,目前控制區域1.3萬平方公里,人口13萬。軍事力量包括7個旅6個直屬營等7000人。

6、克耶解放軍

成立於1949年7月,是一支以實現民族獨立和自治為理想的反政府武裝。現在其主力近萬人已經接受民族和解。泰緬邊境但仍然在其控制區(泰緬邊境)進行武裝割據,自我管理。


參考:網易軍事--獨家詳解緬甸六大武裝:聘解放軍與台灣教官

http://war.163.com/15/0119/07/AGAB6V2600011MTO.html

❿ 緬甸軍事

緬軍成立於 1942 年,當時稱「緬甸獨立軍」。 1945 年 3 月 27 日 ,
昂山等人發起反日運動,改名稱「愛國軍」, 1988 年以後,調整國防體制,取消
,建立



規模

緬軍現有
37 萬人。年
約 4 億美元。實行


國防政策

相關的國防立法,軍隊節日

3 月 27 日 定為建軍節。

陸軍

緬甸陸軍:緬甸陸軍負責所有的地面作戰行動以及負責將空軍和海軍納入聯合作戰編成體制。陸軍部隊編成與眾不同,不採用旅級編制,而是將陸軍分成 10 個地區
編制,每個地區
由「戰術行動司令部」 (TOC) 組成。緬甸陸軍共有 10 個軍區。陸軍還有九個機動師,10 個地區司令部,其中的 8 個地區司令部的每一個由 3 個戰術行動司令部組成,另外 2 個地區司令部中的每一個由 4 個戰術行動司令部組成。 10 個輕型步兵師,每個師有一個戰術行動司令部。32 個戰術行動司令部,包括 145 步兵營。這些戰術行動司令部指揮 223 個步兵營, 4 個裝甲營, 7 個
營, 2 個防空營。兵力緬甸陸軍現役人員約 265,000 人。

海軍

緬甸海軍分為三個軍區:即伊洛瓦底海軍區 ( 駐
) 、若開海軍區 ( 駐實兌 ) 、德
依海軍區 ( 駐毛淡棉 ) 。緬甸海軍最初是一支江河巡邏隊,在孟加拉海灣和
的近海岸的作戰能力有限。由於
走私等活動日益猖獗,最南端的海岸監視和
保護變得日益重要 ( 緬甸有 1,930 公里 的
) 。擁有 250 名武裝人員和一些小型
(包括 5 艘卡奔塔利亞級艦和 3 艘巡邏
)的 PPFC 公司協助執行海岸巡邏。在反走私和反暴力行動中有些
由海
兵駕駛。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海軍人員負責在內陸
巡邏行動,例如伊洛瓦底河和
。擁有 800
兵的
具有一定的兩棲作戰能力。
的主要任務是海上巡邏。
擁有的
和直升機的基地都在海岸邊。

輔助力量組成指揮體制

緬甸軍隊的最高決策機構國防安全
部。國防
部和
為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為最高軍事機關,設部長一人。
下設:
、第一特戰局、第二特戰局、軍務局、軍需局、任命和授銜局、
局、軍法局、軍事情報局、軍訓局、

部、民團和
部、國防工辦、采購處、軍械修理部、軍械局、
部和
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2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