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在日本的哪個方向

緬甸在日本的哪個方向

發布時間: 2023-03-07 02:02:13

Ⅰ 日本進攻中國路線 日本為什麼進攻緬甸

中國:北路從東北向華北,然後兵分兩路,一路南下進攻蘇魯豫皖,一路西晉進攻山西。進攻蘇魯豫皖的部隊與中路淞滬會戰後進攻南京的部隊匯合,西進進攻湖北。南路,則是在進攻廣州,香港。北、中、南三路軍隊,在抗戰正式爆發的2年內,日軍佔領了中國東、中部最富庶的地區,國民政府被迫西遷重慶。
東南亞:日本法屬印支事件之後,沿中南半島南下,攻下緬甸、寮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兵鋒最遠處道道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並長期佔領巴布亞紐幾內亞。
太平洋:41年底,偷襲珍珠港,暫時取得了西太平洋的控制權。
遠東:38年挑起「諾門坎事件」慘敗後轉而進攻阿留申群島。
1942年初,日本侵佔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佔領緬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這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但在這之前緬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佔。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交火。然而日軍在飯田祥二郎指導下率優勢兵力兵包圍了同古,迫使中國遠征軍突圍。不過,中國遠征軍在孫立人等將軍的指揮領導下,在緬甸曾多次擊敗日軍的進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兩國軍隊預定在曼德勒籌劃會戰,但日軍在同時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並領兵迂迴至中國軍隊背後。英軍開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國遠征軍右翼暴露,結果聯合作戰失利,遠征軍被迫後退。在日軍的不斷打擊下,英軍一路潰敗,最後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系的要點臘戍被日軍佔領。遠征軍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兩路分兵撤回中國境內。最終緬甸失陷,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突圍時犧牲。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緬甸被日軍佔領後,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
日本佔領緬甸後,在緬甸實行殖民統治。許多緬甸人民積極展開與日本的斗爭,抗日戰爭一直堅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情。
不過,緬甸國內也有很多反對英國殖民政府、希望緬甸獨立的人士,如緬甸歷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昂山。他在抗日戰爭前曾在日本組織和訓練緬甸獨立義勇軍,因此對日本持一定的好感。他在抗日戰爭中參加了日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的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然而,他在利用日本人的支持得到獨立後,政策卻出現了大轉變,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開始反攻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即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並在獲得英國的承認後,在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由於日本人早先對緬甸獨立所做出的幫助,昂山率領的緬甸政府在戰後對日本持一種比較同情的態度,可以從戰後賠款等問題上體現出來。

Ⅱ 為什麼日軍要佔領緬甸

日本當局把緬甸看作是南方佔領區的一道西南屏障。日軍看到,佔領緬甸,不僅可以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大陸屏障,還可以西進印度,下中東與德軍會師,北上中國西南地區,切斷滇緬公路。日軍如果佔領緬甸,就能控制印度洋,就能從海上控制印度和中東,就能有力地支援太平洋海戰。日軍認為,佔領緬甸,「不但是為了切斷援蔣路線,從保衛西面的角度來說,也是特別應予重視的地區」。

Ⅲ 緬甸在哪裡中國哪個位置

緬甸在亞洲的東南部,中國的西南方向。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地形地貌: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Ⅳ 緬甸在哪裡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 [18] 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戰前,石油是緬甸最大的礦業,最高年產量約100萬噸。石油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1960後,又陸續在阿亞多、棉昂、卑謬、瑞卑達、曼、力班多等地發現石油。80年代末,緬甸實行開放政策,政府先後與韓國、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的9家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分別在莫塔馬添麻煩在陸架、毛淡棉、若開谷地以及欽敦江一帶勘探石油及天然氣。 [19] 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緬甸的金、銀、銅、鉛、鋅、錫、鎢、錳等有色金屬分布很廣,從克欽邦北部一起到德林達依南部的麻力溫才有分布,其中:
金分布於克欽邦馬科、夏都塞,實皆省班毛附近及撣邦孟密、葛魯一帶。
銀鉛共生礦分布於克欽邦東南部和恩梅開江沿岸,撣邦波頓,曼德勒省勃力、皎棲,克倫邦高魯都、迪恰亞,德林達依省的土瓦等地。
錫鎢混合礦分布於撣邦東枝,克耶邦莫契,克倫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達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帶。
鋅和錳分布於撣邦南部。
銻分布於撣邦西北部、北部和東部、克耶邦、克倫邦一帶。
撣邦波頓(包得溫)是一個多種金屬礦區,有金、銀、赤銅、鉛、鋅和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該礦區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戰時礦井遭到破壞,1951年才得以恢復。
克耶邦的莫契礦主要產錫鎢,其規模雖不如波頓,但鎢的產量居全國之首,戰前該礦生產了5500多噸錫和鎢,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一半產於土瓦和墨吉。
鐵分布於恩梅開江上游、撣邦西北部、曼德勒東部。1961年6月,緬甸石油和礦物勘探公司與德國柏蘭格育公司在東枝附近的彬柏地區經勘探發現了一座儲量為6300萬噸的鐵礦,該鐵礦含鐵量為53%。
煤緬甸煤的資源不太豐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撣邦南渡、葛魯、克欽邦一些地區、曼德勒以東地區、若開邦實兌以及德林達依的墨吉一帶,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發現了儲量為1.28億噸的煤礦。
緬甸是世界上著名寶石和玉石產地。寶石的主要產地為抹谷,盛產紅寶石、藍寶石。1989年,在撣邦南渡的丙弄村發現新的寶石產地,緬甸政府把丙弄周圍地區劃為國家專營的寶石產區。玉石礦分布在克欽邦北部地區,主要產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鑽石主要產於孟密鎮區的景朵村附近地區。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Ⅳ 緬甸在日本的哪邊

西偏南

Ⅵ 日軍為何進攻緬甸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接壤,西北和印度相鄰,東南和泰國、印支交界,西南瀕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是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從1885年起,緬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改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緬甸是東南亞惟一未被佔領的國家。成為同盟國在亞洲大陸的南翼屏障。從仰光到昆明的中緬公路是美國向中國國民黨政府運輸戰爭物資的惟一陸上通道。

進攻緬甸是日軍在東南亞發動進攻期間所進行的最後一次戰役。由於兵力不足,日軍大本營指示南方方面軍,在南方作戰期間,首先相機奪取緬甸南部的航空兵基地;當作戰告一段落後,在情況許可的范圍內,再繼續發動進攻。日軍佔領緬甸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大陸屏障,截斷美、英對中國國民黨軍隊進行補給的中緬公路交通線,以便早日結束中國戰場的軍事行動;同時,進逼印度,促使其脫離英國。擔負對緬作戰的兵力是陸軍第15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陸軍中將,下轄第33師團和第55師團,共3.5萬餘人。開戰後增至4個師團,6.3萬人。支援作戰的飛機564架。為了進攻緬甸、控制泰國,日本第15軍於1941年12月8日在曼谷登陸。12月19日,日軍一部進入緬甸南端的丹那沙林地區,奪取了3個機場,切斷了英軍從印度、緬甸對馬來亞的空中支援。此後,日軍加緊構築道路,加強偵察,組訓緬甸反英親日分子,厲兵以待。

英國在戰前認為日本不會進攻緬甸,只把緬甸作為美、英對新加坡和中國進行陸空補給的中轉站。因此,緬甸在英國的防禦體系中未被重視,它曾先後隸屬印度司令部、新馬司令部、南亞盟軍司令部,最後又歸屬了駐印英軍,但緬甸的防禦始終未能建立。1942年初,盟軍在新、馬、菲和荷屬東印度地區相繼失敗之後,緬甸這個南亞大陸的前哨屏障的作用才被重視起來,但已為時過晚。當日軍向緬甸大舉進攻時,英國的防禦兵力只有1個印度步兵旅、1個緬甸步兵旅和一些分隊,另1個印度旅還沒有到達。總兵力只有2.6萬人。部隊都組建不久,裝備訓練不足,戰鬥力很弱。支援作戰的有美、英各1個戰斗機中隊,共有飛機36架。英國在印緬戰區已無兵可派。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英首相丘吉爾要求澳大利亞把正從非洲調回的1個師改道運至仰光。但澳政府認為,由於荷屬東印度地區被佔領,澳大利亞本土已岌岌可危,因而拒絕了丘吉爾和羅斯福的強烈要求。當時,緬甸之戰已經開始,英國轉向蔣介石求援。

中國國民黨政府應英國政府的請求和為了保持中緬公路的暢通,同意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但交涉過程頗為曲折。自1940年日本侵佔海南島和印度支那,切斷了中國經南海和印支的海、陸對外交通之後,中國國民黨政府對緬甸通道的安全日益擔心。1941年2月,國民黨政府派遣一個高級軍事代表團赴緬甸、印度和馬來亞進行考察,探討和英國聯合保衛緬甸問題。但英國顧慮較多,不願擔負中國遠征軍的後勤供應。1941年夏,韋維爾以印緬戰區總司令的身份到重慶活動時,蔣介石曾當面提出派遣部隊入緬和英國部隊共同保衛緬甸,但韋維爾態度消極,強調中國軍隊以防守中緬、中老邊界為宜。蔣介石對此大為不滿。1941年12月下旬,中國國民黨政府和英國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准備先以3個軍入緬作戰。但英國一直不同意遠征軍提前入緬,雙方爭執多時,中國遠征軍歷經三次動員和變更行動時間,直到仰光不保,英國才最後同意中國軍隊入緬作戰。國民黨遠征軍統稱「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先由衛立煌任司令,後改派羅卓英為司令,杜聿明為副司令,下轄3個軍;即第5軍,軍長杜聿明兼;第6軍,軍長甘麗初;第66軍,軍長張軫。在中國遠征軍入緬前後,英國、美國和中國國民黨政府又在指揮權問題上爭吵不休,各有打算,最後同意由英國的亞歷山大上將和美國的史迪威中將實行雙重領導,蔣介石也在幕後指揮,實際仍是各行其是,嚴重地影響了遠征軍的作戰。

1941年12月23日和25日,日軍對仰光猛烈空襲。1942年1月4日和19日,日軍2個師團從泰國向緬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發動進攻,至1月31日,佔領了毛淡棉及其以南地區。此後,日軍急速向仰光推進,於2月21日渡過薩爾溫江,突破了英軍在米鄰河和錫唐河的防禦,英印守軍第17印度師只餘下3000餘人棄械逃回東吁。日軍於3月4日前到仰光東北的勃固,仰光受到嚴重威脅。3月6日,緬甸戰區新任司令亞歷山大上將下令撤出仰光。此時日軍已對仰光形成包圍之勢,幸而北面日軍機械地執行命令,在達成合圍之後,沒有等待接替部隊的到來即自行撤離,仰光守軍得以僥幸撤出。3月8日,日軍進入仰光時,該市已是一座空城。

日軍佔領仰光後,海上補給得到了保障,經短期休整補充,並得到2個師團的增援後,分三路向曼德勒推進。右翼第56師團經勃固、東枝,直插臘戍,以切斷英軍和遠征軍的退路;中路第18、第55師團沿鐵路向曼德勒進攻;左翼第33師團沿伊洛瓦底江向卑謬、仁安羌進擊,以佔領仁安羌油田,從左側包圍曼德勒守軍。由仰光撤出的英軍邊打邊退,戰鬥力已大為削弱,至4月初英軍約6萬人在曼德勒以南240公里防守一條由西至東的防線。英軍東側由中國遠征軍防守。其中第6軍防守景棟、孟迤地區,第5軍防守東吁至曼德勒一線,第66軍為預備隊。第5軍先遣部隊第200師於3月7日開抵東吁後,立即掩護英軍退卻,並抗擊北進的日軍。雙方激戰12天,日軍傷亡較大,這是日軍人緬以來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由於遠征軍上層指揮混亂,守軍得不到有力增援,於3月29日棄守東吁。左路日軍3月23日佔領緬甸南部主要機場勃生,從此英軍失去了空中掩護。4月中旬,日軍佔領卑謬後,逼近仁安羌,並對該地英軍形成包圍。英軍緊急要求駐守曼德勒以南的中國遠征軍前往解圍。第66軍所屬第38師1個團擊退了日軍,使英軍七千餘人,其中包括英軍司令亞歷山大安全轉移。4月下旬,佔領東吁之日軍又攻克東枝,並換乘汽車向深遠後方臘戍猛插,於29日攻佔臘戍,從而切斷了遠征軍和英軍的退路。至此,英軍和中國遠征軍未能實現在曼德勒以南與日軍會戰的企圖,部隊被迫後撤。5月1日,曼德勒失守,英軍丟棄了大量武器裝備,爬山越嶺,歷盡艱辛,退至印境阿薩姆邦的英帕爾。中國遠征軍一部進入印度的利多,大部退回國內。遠征軍在撤退中組織指揮混亂,給養缺乏,又兼雨季已到,山洪暴發,蚊蠅螞蟥為害,疾病流行,部隊非戰斗減員比作戰傷亡還大。日軍圍追堵截,西路到達親敦江以西,東路佔領了八莫和密支那,並進入中國雲南境內,於5月10日佔領騰沖,前出至怒江西岸,雙方沿江兩岸對峙。至此,日軍已達成其作戰目的。這次戰役英軍傷亡約1.3萬人,中國遠征軍傷亡約3萬餘人。日軍傷亡4600餘人。

日軍在進攻緬甸的同時,為了保障緬甸的海路補給,於1942年3月23日,以陸海軍一部佔領緬甸南端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英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對日本的進攻能力估計不足,在新、馬、緬都吃了大虧。新加坡失守之後,印度洋門戶洞開,印度、錫蘭失去屏障。英國十分擔心東印度洋這兩個殖民地的安危,在緬甸兵力非常缺乏的情況下,立即動員了6個旅防守錫蘭,還於3月間在錫蘭成立一支新的艦隊。日軍深怕英國海軍勢力的增長危及它由海路向仰光的增援,於1942年4月5日和9日出動了由南雲指揮的第1航空艦隊為主的機動編隊,對錫蘭科倫坡港和亭可馬裏海軍基地進行了空襲,共擊沉英軍輕重巡洋艦5艘、航母和驅逐艦各1艘,擊落飛機約90架,同期還在孟加拉灣等海域擊沉艦只30餘艘。英國在遭受襲擊之後,將東方艦隊主要力量撤往東非,實際上除了非洲東部海岸以外,全部放棄了印度洋。英國以焦慮的心情擔心日本會在掌握印度洋制海權之後,大舉進犯印度大陸。但日本這時已成強弩之末,力量有限。日艦隊解除了對仰光的海上威脅之後,已收兵回營。其陸上兵力的擴張能力亦達極限,再也無力佔領錫蘭、特別是印度這樣的大國了。

在太平洋戰爭第一階段作戰中,日軍實施戰略進攻,達到了預期目的。盟軍處於戰略防禦,遭受了嚴重的挫折。

日本自1941年12月7日發動太平洋戰爭以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打敗了美、英、荷在遠東的部隊,相繼佔領了泰國、香港、馬來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緬甸,以及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島。強占的土地面積達380萬平方公里,人口1.5億。日本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是戰前周密准備,開戰時集中兵力實施突然襲擊,一舉奪取了海空控制權,海戰力求速戰速決,不間斷地實施登陸和進攻戰役,從而使同盟國完全陷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Ⅶ 世界地圖上,中國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是什麼國家

北方:俄羅斯、蒙古。

東方:朝鮮、韓國、日本。

南方: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西方: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

具體可參考如下圖片。

(7)緬甸在日本的哪個方向擴展閱讀:

但是與中國領土接壤的國家只有14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蒙古、朝鮮、越南、寮國、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2008年底,中國先後與俄羅斯和越南完成了邊界勘界立碑工作,全面解決了兩國邊界問題。至此,除印度和不丹外,中國與其它鄰國的陸上邊界問題全部解決。邊界問題曾經被西方稱為動盪之源。 隨著中國邊界問題的基本解決,邊界反而日益成為亞洲安全與發展新亮點。

中國「定邊」向世界表達和平決心;不過,中印邊界和海上邊界問題成未來兩大考驗。文中國是世界上陸上鄰國最多、陸上邊界最長、邊界問題最復雜的國家之一。歷史上,西方殖民者以中國周邊鄰國為跳板對華進行侵略和滲透。

邊界問題曾經被西方稱為動盪之源。隨著中國邊界問題的基本解決,邊界反而日益成為亞洲安全與發展新亮點。

Ⅷ 緬甸的具體地理位置是

緬甸位於亞洲中南半島西北部,地處北緯9°58′至28°31′之間和東經92°20′至101°11′之間。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毗鄰,東部和東南部與寮國和泰國相連,西南瀕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西部和西北部與孟加拉國和印度接壤,海岸線長2832公里。國土面積67.66萬平方公里。緬甸位於東6.5區,GMT+06:30,比北京時間晚一個半小時,無夏令時。

(8)緬甸在日本的哪個方向擴展閱讀:

緬甸,曾經長期與世隔絕,近年來正打開國門,以全新的姿態面對世界。如同處女地一般的緬甸吸引了許多大國的目光,加之緬甸地理位置重要,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印度的「東望」戰略都把緬甸視為重要節點國家,日本也努力增加在緬甸的存在感。如何同一個「日新月異」而又「左右逢源」的緬甸打交道,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2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