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在秦朝古代屬於哪裡
❶ 緬甸的果敢自治區歷史時代是屬於中國嗎
果敢其實是一個非常令人嚮往的地區。因為曾經屬於中國,而現在又歸屬於緬甸。所以,果敢這個地區完美的融合了中緬兩國的風情。這里有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傣族象腳鼓,也有著含有緬甸風採的果敢大廟、木瓜寨銀塔等等特色風景區。所以,果敢是一個感受異域風情與中國風情結合的最佳旅行地點。你喜歡這樣的果敢嗎?你敢來果敢體驗一次旅行嗎?
❷ 秦朝版圖包括緬甸,寮國嗎
不包括銀亂。秦朝的疆域大致為:東余逗起遼東,西至甘肅、四川,北抵陰山,南達鋒毀檔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帶,西南到雲南、廣西。
❸ 自秦到清,我國疆土擴大幾倍,為何沒能打開西南大門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地理劣勢,遠離政治中心以及難以同化。從秦朝到清朝,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歷朝歷代的版圖都沒有對西南之地打開大門,這里所說的西南之地也就是如今的緬甸國家。其實,歷朝歷代並不是不想打開西南大門從而擴大國家的領土,而是經過一系類的優劣對比,才選擇放棄這塊土地。
原因三,難以同化一個國家想要變得更加地強大,不僅僅只會打仗這么簡單,同時還要擁有一顆大國包容之心。要知道,開拓疆土的第一部往往就是打仗拿下土地,但真正關鍵的是拿下這邊土地人民的心,這樣才能真正地擁有這片土地。正是因為緬甸地區擁有著本地的土著人民,並且他們對侵略者十分反抗,統治者對其難以同化,最終不得不選擇了放棄。
❹ 緬甸古代叫什麼名字
緬甸古代叫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公元前200年驃人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漢書》稱諶離。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且建立蒲甘城。
❺ 秦朝百越包含了哪些地區和民族請舉例說明
在大秦帝國軍消滅了東方六國後,秦始皇把統一的目光放到了南邊的百越之地,發動了對百越的戰爭。百越戰爭是秦始皇最艱難戰爭秦軍五十萬大軍雖然在兵力上占絕對優勢,在裝備上更是要遠遠超過百越部落軍隊。
但是戰爭的過程卻令秦軍感到了戰前從未想到的艱苦和壓力,在戰前,秦軍考慮到了糧草可能會出現問題,也考慮到了南方炎熱的氣候對於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軍士兵的不適應;但是秦軍到了兩廣後才發現,戰場環境的惡劣以及敵軍的超乎尋常的兇悍頑強都是以前始料未及的。在史書上記載了以西甌軍尺禪為主力的百越軍隊的頑強抵抗。
百越軍在首領"譯吁宋"的率領下與秦軍進行了慘烈的激戰,秦朝大軍步步艱難,節節受挫,損兵折將,遲遲不能進宏舉入越人的世居領地,在戰爭中,百越軍在首領"譯吁宋"戰死後又馬上另選了新的首領,並全線退入山地叢林中與秦軍繼續作戰,百越軍甚至不惜與野獸為伍。
至死不投降秦軍,並且不斷對秦軍部隊進行偷襲,切斷秦軍糧道,迫使秦將屠睢寫信給秦始皇上報說秦軍糧草已經不足,秦始皇被迫命令征調大量民工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和灕江水系,確保了秦軍的糧草運輸。另外秦軍還有一個最大的敵人----- ----炎熱的氣候,秦軍士兵多為北方人,大部分都為現在陝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適應南方炎熱的氣候,士兵中瘟疫橫行,直接影響了秦軍的戰鬥力。
以西甌軍為主力的百越軍這時在新首領桀駿的率領蔽困碧下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的時期對秦軍發起了反擊,秦軍大敗,根據《淮南子》記載,秦兵"伏屍流血數十萬",而秦軍總指揮官屠睢也在現在的廣西桂林一帶被一支百越軍夜襲部隊擊斃,迫使秦軍"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終日。
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監祿無以轉餉",雙方一直處於相持對抗的局面。而根據學術界討論,秦軍的陣亡在30萬人上下,剩下的20萬人全部退到兩廣的北部邊界一帶,但是百越軍的傷亡同樣十分慘重,也沒有力量繼續發動進攻,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而且一對峙就是3、4年時間。
但是戰爭畢竟是殘酷的,且不說秦軍在三次戰爭中前後了損失了30多萬人馬,兩廣地區的老百姓也遭到慘重的損失,在歷史資料中記載秦軍在第二次戰爭後的部隊全部留在兩廣,這些秦人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了現在的兩廣老百姓祖先的一支。
❻ 史上越南、緬甸、高麗屬中國嗎
越南,緬甸,朝鮮古代都有一部分屬於中國,但國家卻不屬於中國,他們只是屬國,古代對中國稱臣後,中國就沒有再討伐
❼ 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原來是中國的領土嗎
寮國、柬埔寨和越南在不同歷史朝代名稱「象郡、交趾、安南、越南等」,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37年,越南實際獨立。
中國領土階段
前214年,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越南北部和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歸屬於象郡管理。
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在之後的一千多年時間里,交趾地區雖然屢有反抗,但是大體上一直受到中國古代政權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和明)的直接管轄。
現在越南地圖,首都河內位置就是漢武帝時期在越南北部地方設立的交趾郡。
史記記載
《史記·五帝本紀》(摘錄)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史記記載,黃帝之孫高陽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華夏民族就已經開發交阯,即現在的越南中北部。
註:顓頊(前2514~前2437,音專需zhuān
xū)中國歷史中的一位傳說人物,為五帝之一,系黃帝之孫,姬姓。相傳是黃帝子昌意的後裔(《山海經》、《國語·楚語》有此說),居帝丘(河南濮陽縣),號高陽氏。
❽ 秦朝時《泰國》《緬甸》屬於中國嗎
不屬於。。。。。襪此或秦扒拆朝的疆域沒有那麼大。。。就是元朝時期,,也不屬於。。有告伍史以來,那些地方都不屬於中國
❾ 古代歷史上緬甸是中國的屬國嗎
16世紀50年代至17世紀初,即相當於我國明代槐稿嘉靖末年到萬曆年間,緬甸東吁王朝的軍隊入侵我國雲南邊境,引起了一場持續了數十年的戰爭。這場曠日持久的局部戰爭對雙方的歷史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並直接牽涉到兩國邊境的沿革史。因此,有必要對之作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研究,澄清一些不正確的或不準確的說法,恢復其歷史的本來面目。 公元1531年,緬甸東吁王朝的莽瑞體繼承王位後,即開始了統一緬甸的戰爭,到1551年莽瑞體死時,東吁王朝已經統一了緬甸中南部的廣大地區。1551年莽應龍繼位東吁國王,1553年起進兵上緬甸。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莽應龍的軍隊攻佔阿瓦,滅阿瓦王朝,接著繼續北進,給中國雲南邊境造成了威脅。 明初,明政府在雲南極邊之地設有六宣慰使司,即孟養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開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脈以東地區,治所在今緬甸孟養)、木邦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於今緬甸撣邦東北部地區,治所在今緬甸興威)、緬甸軍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曾臣屬於明王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養以南,今緬甸曼德勒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區)、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緬甸撣邦東部和泰國清邁地區)、車里軍民宣慰使司(轄境相當於今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寮國軍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寮國境內)。當時明政府授與當地上層分子以宣慰使的職銜,這些土司則接受明王朝的封號,服從雲南三司(即都揮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但是,由於這些地區皆在西南極邊,明王朝的統治常常是鞭長莫及,當地土司有相當大的獨立性。由於經濟、政治的發展變化,一些宣慰使司如緬虧碼甸、八百、寮國,實際上成了獨立國家。由於東吁王朝的侵襲,到1575年,木邦、蠻莫都已處於在緬甸控制之下。萬曆四年(1576),緬甸又大舉進攻孟養。面對緬軍的入侵,孟養土司思個一面積極准備抵抗,一面向明王朝的地方政權告急。金騰屯田副使羅汝芳得到報告,要求思個堅守待援,同時准備部署軍事行動。他用重金招募往來於中緬邊境的商人,派他們深入緬人控制地區,偵察其山川道路、兵馬糧響等情況,又傳檄鄰近的各土司依期增援孟養。在摸清緬軍方面的情況後,即發兵前往增援。十二月,官軍到達騰越(今雲南騰沖)。思個得知援軍即將趕到,極為振奮,命令手下頭目烏祿刺率一萬多人馬深入緬軍後方,絕其糧道。他自己則率兵埋伏在戛撒(在今緬甸傑沙)地勢險隘之處,引誘緬軍深入。緬軍果然進攻戛撒,思個堅壁固守,不與之戰。緬軍欲進不能,糧道又被截斷,陷入了困境,"飢甚,以攝金易合米,始屠象馬,既剝樹皮,掘草根,軍中疫作,死者山積"。走投無路的緬軍只得向思個求和,遭到拒絕。思個派出使者,要求援兵迅速趕來,殲滅緬軍。但是,當時的雲南巡撫王凝"防邊將喜事,遂一切以鎮靜待之"。他根本不諳邊情,對於抗擊緬軍入侵採取了消極的態度,害怕"兵興禍速",急忙傳羅汝芳,不準他發兵增援思個。"汝芳接檄憤恨,投債於地,大罵而罷",只得撤兵。思個久等而不見援兵來,大為失望,又得知陷於困境的緬軍逃跑,"率兵追之,且追且殺,緬兵大敗,生還者什不一二"。緬軍這次進犯孟養雖然遭到慘敗,但是,由於明王朝的政府軍未能增援思個,全殲入侵的緬軍,"一時士民以為大失機會"。盡管緬軍不斷入侵,已經控制了雲南邊境的許多地區,但是明王朝對於雲南邊境的軍事形勢卻昏昏然,既沒有支持邊境地區積極抗擊緬軍進犯的土司,也沒有採納有識之士的建議。萬曆五年(1577),陳文遂出任雲南巡撫,鑒於邊境的嚴重局勢,提出"檄諸夷,撫三宣,設將領,築城垣"等十策,"銳意請上經營","然與時見相抵悟,事亦寢"。萬曆六年(1578)明王朝又"遣使將迄西(孟養)所俘瑞體(按:這時的緬甸國王應為莽應龍,這里記載有誤,下同)兵象,俏以金幣諸物還瑞體",還"好言慰諭之"。但是,緬王卻不領明王朝的這番情,"使回,緬不稱謝"。由於明王朝對東吁勢力的擴張採取了姑息政策,又不加強邊防,這就使雲南邊境的抗緬愛國土司陷於孤立無援的不利處境,而緬軍則得以卷土重來,乘虛而入。萬曆七年(1579),緬軍再次進攻孟養,"思個以無援敗,將走騰越,中途為其下斷執,送瑞體","不屈遇害"。於是,緬甸"盡並孟養地"。至此,孟密、木邦、孟養等大片土地都淪於東吁王朝統治之下,盡管如此,明王朝還是沒有採取積極的反擊措施,相反,萬曆八年(1580),雲南巡撫鉛空孝饒仁侃又派人去招撫緬甸,但是緬王不予理睬。明萬曆九年(1581),緬王莽應龍死去,其子莽應里繼承王位。他繼承王位後,繼續竭力向北擴張。 http://history.qikoo.com/article/q7094775,1ec47d,n4142_40765,2.html
❿ 如今中國周邊的國家在古代都叫什麼名字呢
中國周邊國家眾多,其中還有不少是古國,那麼他們在古代都被叫做什麼呢?
印度、巴基斯坦:東漢、南北朝、隋唐、兩宋叫天竺或身毒。兩宋時又名摩伽陀、婆羅門。明代,印度東部被稱為傍葛剌,中部被叫作沼納朴兒,“印度”之名亦見於《明史》。
尼泊爾:唐代叫泥婆羅,清代叫廓爾喀。
菲律賓:明代,其北部叫呂宋。明清,菲律賓被史籍稱為“蘇祿”。
汶萊:明代叫婆羅,也叫汶萊。
蒙古:明代叫韃靼,韃靼西邊的蒙古部落在明代叫瓦剌。今蒙古國在清代被稱為藩部,當地主要有喀爾喀土謝圖汗部、喀爾喀車臣汗部、喀爾喀賽音諾顏部、喀爾喀札薩克圖汗部等。
俄羅斯:《清史稿》作鄂羅斯或俄羅斯。
中亞諸國:《清史稿》均歸為“浩罕”名下,其中,哈薩克叫哈薩克部,此地漢代稱為“康居”。阿富汗在清代已定此名,當時亦叫愛烏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