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若開邦主體民族是哪個

緬甸若開邦主體民族是哪個

發布時間: 2023-03-24 10:36:04

Ⅰ 緬甸,我們最「復雜」的鄰居,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一、羅興亞問題

關於緬甸,近年來比較為人熟知的話題恐怕是不怎麼正面的羅興亞問題(Rohingyaproblem)。簡單說,所謂羅興亞人問題,就是緬甸境內的孟加拉人後裔羅興亞(穆斯林)與緬甸主體民族緬族(佛教徒)之間的一場關於種族、文化、土地的大規模沖突,數十萬羅興亞人被驅逐乃至羈押。至今緬甸當局仍然不承認羅興亞人為緬甸少數民族。

羅興亞人,是移民到緬甸西部地區的孟加拉人後代,信奉伊斯蘭教,體貌特徵與緬族相去甚遠。在緬甸這樣一個佛教徒占絕對優勢的(約90%)的國家,作為穆斯林民族的羅興亞人的確有些格格不入了,但羅興亞問題背後的根本原因還是緬甸的特殊國情。

時至今日,緬甸依舊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全國70%的人口蟄居在黑暗泥濘的鄉村,軍方吃著國家資源,經濟崩潰,內戰不斷,毒品肆虐,文盲率極高,成年人只有30%小學畢業,整個國家死氣沉沉,不知未來何去。反觀我們,曾經也是被列強欺壓的國家,如此早已騰飛,進入新時代。緬甸果敢地區不少學生甚至是在中國雲南上學,那麼緬甸的未來在哪裡呢?那就是緬甸人自己的歷史任務了。

Ⅱ 緬甸羅興亞人究竟是什麼樣的族群

羅興亞人,緬甸若開邦阿拉乾地區一族,主要居於近孟加拉邊界的貌奪和布帝洞鎮,信奉伊圌斯圌蘭教,膚色黝圌黑,臉相、語言系屬、宗圌教接近孟加拉人,故羅興亞人在緬甸被視為孟加拉偷渡者。
關於羅興亞人的起源,一說為自7至8世紀以來阿圌拉圌伯商人和波斯商人與孟加拉人、北非的摩爾人及緬甸土著不斷融合形成的混血民圌族。一說指在英國殖民緬甸前,阿拉乾地區的羅興亞穆圌斯圌林人數有限,而羅興亞人的人口激增是因為英國鼓勵孟加拉等地的穆圌斯圌林移民,以促進英國對緬甸的殖民統圌治。人口統計顯示從1872年到1911年,阿拉乾地區的羅興亞穆圌斯圌林人口從5.9萬增加到了17.9萬。而在緬甸燒殺擄掠,燒毀上百個村莊,屠圌殺超過十萬名佛教圌徒平民的英軍孟加拉V支隊,大多是羅興亞人的祖先。
至2013年,約有130萬羅興亞人生活在緬甸境內,多個世代以來的仇圌恨燃圌燒,以至於緬甸政圌府不願賦予他們居民身份,更不承認他們是緬甸公圌民,社圌會上,緬甸的上座部佛教僧侶與信眾認同其他的穆圌斯圌林,但普遍反圌對羅興亞人的存在。按照聯合國的說法,羅興亞人是世界上受到迫圌害最嚴重的少數民圌族之一。許多羅興亞人被圌迫從緬甸逃離到鄰國孟加拉國的貧民窟和難圌民營生活,並沿泰國-緬甸邊境地區一路逃難,很多羅興亞人更從海上逃至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避難。

Ⅲ 面絢歷史請幫幫忙!

緬甸,國名全稱緬甸聯邦(Union 0f Myanmar),位於亞洲中南半島的西北部,形狀呈長菱形,南北最長約2050公里,東西最寬約850公里,全國面積67658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

緬甸北部和東北部與我國西藏自治區和雲南省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寮國泰國為鄰,西部和西北部與孟加拉國和印度毗連。

西南瀕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與鄰國的陸地邊界線總長約6000公里,其中與中國的邊界線長約2100多公里。

緬甸地形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中間為平原地區。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山脈,西部是若開山脈,東部是撣邦高原,中央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為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猶如一個大斜坡。境內江河眾多,湖塘遍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錫唐河。伊洛瓦底江是緬甸第一大河,源於中國青藏高原的察隅地區,自北向南流貫緬甸全境,注入安達曼海,是緬甸民族的搖籃和緬甸文化的發源地。

薩爾溫江是緬甸第二大河,源於中國西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上游為中國的怒江,在緬甸境內長約1660公里。錫唐河源於撣邦高原,注入莫達瑪灣,全長560公里。緬甸著名的湖泊是撣邦的茵麗湖,面積約67平方英里。茵麗湖四面青山環抱,湖水清澈見底,風光秀麗,素以「高原藍海」著稱。尤其是世代居住在茵麗湖上的茵麗人用腳劃船的獨特習俗,湖中的「水上人家」、「水上集市」、「水上園田」、「水上佛塔」等更使觀光旅遊者流連忘返。

緬甸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緬甸政府宣稱全緬甸境內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民族有7個,即緬族、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克耶族、孟族、若開族。其他民族都是上述民族的支系。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約佔全國人口三分之二。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一帶。緬族屬蒙古人種,起源於中國西北蒙古高原的邊緣和西藏東北部、甘肅南部地區,屬羌族的一個支系。公元7世紀中葉南遷至緬甸境內。ll世紀時,建立了以緬族為主體的蒲甘王朝。克倫族是緬甸第二大民族,總人口近200萬,主要分布在克倫邦和克耶邦。

源於中國西北的羌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克耶族與克倫族是兄弟民族,1951年前被稱之為「紅克倫」,屬克倫族的一個支系,1951年緬甸議會決定把克耶族同克倫族分開,單獨建邦。撣族是一個跨境民族。在緬甸主要集居在撣邦,人口約130多萬人。克欽族也是一個跨境民族,在緬甸克欽族約有45萬多人,主要聚居在克欽邦,源於中國青藏高原東部。若開族亦稱阿拉干族,主要聚居在緬甸西部若開邦。族源與緬族相同,語言相似,風俗習慣也大同小異。孟族是緬甸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燦爛的古老文化,主要聚居在孟邦,人口約100多萬。源於中國青藏高原。

中緬兩國山水相連,民族同源,兩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友好相處,親如兄弟。據緬甸著名史書《琉璃宮史》記載,早在帝釋時代,太陽神的後裔,與龍公主邂逅相愛,龍公主生下三個龍蛋。一個龍蛋漂至中國,變成一位美貌的少女,後來成為中國的皇後。一個龍蛋沿江漂到緬甸境內抹谷,變成了紅寶石(抹谷是緬甸著名紅寶石產地)。另一個龍蛋沿伊洛瓦底江漂到緬甸境內良宇,變成一個英俊的男孩子,長大後智慧超群,力大無比,是一位力挽千斤的神箭手。後來成為駙馬,並繼承了王位。這位國王就是蒲甘國的始祖、歷史上有名的驃苴低國王。緬甸人據此稱中國人民為「胞波」,即同胞兄妹之意。

中緬兩國的正式交往,始自中國的漢代。漢永元六年(公元94年)緬甸部落國家第一次遣使中國,以後在三國、唐、宋、元、明、清各時期,兩國互派使節頻繁。經貿往來不斷。公元802年,緬甸還派團到唐朝首都長安獻樂。唐代著名詩人自居易曾寫下贊美緬甸樂舞的不朽詩篇《驃國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緬兩國人民,共同修築了著名的《滇緬公路》,攜手並肩抗擊日本法西斯,在世界近現代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中國解放和緬甸獨立以後,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緬甸是最早承認中國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同中國簽定邊界條約的國家。周恩來總理生前曾九次訪問緬甸,奈溫將軍13次訪問中國。兩國領導人的多次會晤。為中緬友誼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近年來,中緬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育和衛生等方面交往和合作進一步擴大,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胞波」友誼揭開了新的一頁。

Ⅳ 羅興亞人的介紹

羅興亞人(Rohingya people),或譯洛興亞人、羅辛亞人或羅興迦人 ,是緬甸若開邦阿拉乾地區的一個穆斯林族群(集中在若開邦北部近孟加拉邊界一方的貌奪和布帝洞鎮區)。截至2012年,約有80萬羅興亞人生活在緬甸。他們自稱是古代到孟加拉灣經商的阿拉伯人後代,早在公元7世紀就已在緬甸居住。但實際上,羅興亞人主要是19世紀英國控制緬甸之後,作為英國殖民當局「以夷制夷」的幫凶移居到緬甸的南亞人與當地部分土著融合後形成的混血民族,此後又融入了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逃入緬甸的孟加拉難民。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說孟加拉語的一種方言,從外觀以至文化上與孟加拉人相差不大。1因為多次發動武裝暴動分裂緬甸領土,並且犯罪率高,羅興亞人與緬甸佔多數的佛教徒之間的關系一直十分緊張,即便是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的一些緬甸鄰國(如孟加拉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均不願收留羅興亞人。

Ⅳ 若開族的簡介

若開族是緬甸的第四大民族,占緬甸總人口的5%,主要分布在若開邦境內,共有5個支系:若開、仰別、曼昂、昌達、丹兌。這5大支系分別分布於實兌地區、仰別島、曼昂島、加拉丹河流域、丹兌地區。各支系均有自己的土語,相互之間可以通話。若開邦境內還有一些講孟加拉語,信仰佛教,風俗習慣類似於若開族的民族,他們是德人、岱乃人、繆人、緬瑪基人。緬甸政府認為他們與若開族同源,是若開族的支系民族。若開族沒有單獨的語言,他們使用的是緬語的一種方言(若開方言)。
若開族人口為232萬(1997年),占緬甸總人口的5%。主要居住 在緬甸西部沿海的狹長地帶。若開族共有7個分支,即若開(Yakhain)、克曼(Kaman)、卡密(Khamwi)、岱奈(Dainnet)、瑪爾瑪基(Malamargyi)、謬(Myo)和德(Thet)。
若開族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捕魚業、制鹽業、畜牧業、紡織業、手工業等也比 較發達。農作物有稻穀、玉米、芝麻、花生和豆類。此外,還種植辣椒、大蒜、洋蔥、咖啡 、香蕉、芒果、檸檬和煙草等。
若開族由於地理位置與印度接近,其文化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若開族最有名的傳統佳節是 一年一度的劃船節。每年4、5月間,正是若開人的秋收時節。若開人在此時舉行劃船節 也有慶賀豐收之意。若開人的劃船節前後歷時3天,非常熱鬧。
若開族與緬族在緬甸獨立以後產生了矛盾,若開族不滿緬甸政府對自己的管理,要求 自治願望強烈。1973年,緬甸聯邦政府終於同意若開邦變為若開族自治邦。

Ⅵ 緬甸羅興亞人問題由來

根據歷史記載, 「羅興亞 」一詞最早起源於 「Roang/Rohan g/Roshang」(若開的舊稱),因此他們以前被稱為若開人, 但羅興亞人自稱他們是摩爾人、阿拉伯人、波斯商人、印度西北國境阿富汗人、莫卧爾人、土耳其人和孟加拉士兵及移民的後代。歷史上羅興亞穆斯林在若開邦的定居可被劃分為五個階段。最早到來的一批是一些阿拉伯商人和穆斯林神秘主義者。歷史學家推測,若開與伊斯蘭教的首次接觸可能是在19世紀通過穆斯林水手來完成的。17~18世紀時期若開王室的孟加拉文學也有過相關的記載,「自八九世紀以來,早在邊境地區穆斯林王國建立之前,伊斯蘭教便傳播至梅克納東岸 。

羅興亞人
通過孟加拉灣繁盛的洲際貿易所帶來的海上聯系,一小部分 穆斯林移居始在若開出現。第二波和第三波定居者則分別出現於1430年復辟的若開王室時期和16世紀左右吉大港(Chittagong,孟加拉國東南地區省份 )的被占時期。由於印度政局的動盪不安,莫卧爾王子沙賈漢和他的大批追隨者來到若開避難,這一時期穆斯林人口一直保持著穩步的增長 。因此直到19世紀80年代,仍有許多吉大港穆斯林居住在若開地區。
若開邦原名阿拉干,在古代它並不是緬甸王朝的一部分,實際上阿拉乾地區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早在阿拉干建立自己的封建王朝時期,這個地區就包括了吉大港在內的 「孟加拉十二市鎮」,在妙吳王朝後期被緬甸侵入後王朝滅亡。 1824年英緬戰爭之後,緬甸戰敗並與英國簽訂了 《楊達波條約》,根據該條約緬甸割讓了阿拉干、阿薩姆和丹那沙林, 若開邦等地並入英屬印度下的孟加拉省。據緬甸前文化部歷史研究司副司長敏登的考證,羅興亞這個民族是在1824年英緬戰爭後從孟家拉吉大港地區移居到若開地區的印度穆斯林教徒。
彼時緬甸山區多是封建的世襲少數民族上層土司統治,若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十分落後,英國在此地大量開發荒地,地主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增,吉大港地區的孟加拉人和穆斯林隨即作為季節性短工遷入緬甸若開邦。「孟加拉十二市鎮」人多地少,加之英國殖民當局在若開地區實施 「授地」制度,大量的孟加拉人隨之遷入並在該地定居。

Ⅶ 緬甸有多少個少數民族,請按順序寫出來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據調查統計,全國有四十二個民族,135支系。但是主要有八大民族: 就是緬族、吉仁族、揮族、若開族、孟族、克欽族、欽族和克耶族。緬甸民族有三大語系:(一)藏緬語系、(二) 汶高棉語系、(三)漢泰語系。根據人類學家的鑒定,緬甸民族多屬於蒙古人種,又都是從中國青藏高原先後進入緬甸的。

緬族 是緬甸的主體民族,佔全過國入口的69%,屬於蒙古人種藏緬語系緬語支。起源於中國西北蒙古高原邊緣地區,西藏東北部和甘肅南部地區,是羌族的一個支系。在公元前緬族人逐漸向南遷移,大約在7世紀中葉,到緬甸中部叫棲定居,漸漸地散布到全緬各地。主要集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緬甸獨立後工業也有所發展。

吉仁族 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佔全國人口的8.4%,屬於藏緬語系吉仁語支,也是從中國西北羌族分支出來的,南遷時遷徙路線可能是從怒江流域經緬甸東北部,最後定居於薩爾溫江流域一帶。吉仁族分兩支。住在山區高原的叫山區吉仁;住在平原地區的叫平原吉仁。山區吉仁基本上是刀耕火種。商品交換形式,大都是以物易物。
吉仁族的宗教信仰:山區居民大多數信仰原始宗教,他們最信譽奉的是榕樹神、家神和民族創始者神。平原吉仁多信佛教,遷居城市者和上層吉仁人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吉仁族有自己的文學和藝術。每當夜晚群聚火地,彈出優美動聽的琴聲、唱出世代相傳的民歌、故事、歌頌本民族的創始者、部落英雄、一切真善美的神鬼和動物。緬歷10月1日是吉仁族的新年(基督教的吧吉仁人是以公歷1月1日作為新年)。屆時他們便把一年必需的糧食儲藏起來,用一部分糧食釀酒和烹制各色美點佳餚聚餐。按民族習俗,聚餐時要先敬奉老人,長輩和老師,然後同親友們開懷暢飲,歡度佳節。同時他們還要把去年亡故的親人的屍體火化,將骨灰撒向天空,任其在風中四散飄落。43

拇族: 屬於漢藏語系藏泰語支,佔全國人口的8%。大多聚居在緬甸東北部的撣邦境內,其餘則散居和雜居在克欽邦、克耶邦、傑沙和緬甸的幾個縣境內。根據1947年2月彬弄會議的決議,撣族於1948年初建立自治邦,是緬甸最大的一個邦區。原本是以土司制度治邦。1962年緬甸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廢除土司制度。

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與緬族極為相似。全族95%的人信仰佛教。撣族人民勤勞善良,性格溫柔。具有團結互助的精神。一家有難,全寨相幫是他們傳統的民旅美德。撣族人有自己的語言文字, 撣族人民能歌善舞,孔雀舞是他們世代相傳的民身間藝術精華。

若開族: 舊稱阿拉干族,佔全國人口的5%。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若開族居住於緬甸西南部沿海地區與(孟加拉國)毗鄰。1973年正式建立若開族自治邦。若開族語言與緬族相似,除一部分信仰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之外,其餘均信奉佛教。若開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基本上與緬族相同。賽船節是若開族人民的傳統佳節,每年緬歷的一、二月間(公歷4、5月間)正是收獲季節,也是若開人民一年一度的賽船節。

孟族: 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老民族,屬於蒙古人種,孟高棉語系,孟語支。先民從康藏高原遷徙西南沿湄公河上游南下,進入中南半島,散居在中、越、柬、老、緬、交界的地方。它是在緬甸南部定居最早的一個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的28%。主要居住在德寧達依省的直通、吉卡米、丹老及伊洛瓦底江三角州。孟族有古老的文化,在基礎建築、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對緬甸文化有較大影響,他們在經濟、生活、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婚喪禮儀等各方面基本上與緬族相同。日常社交活動中都使用緬語和緬文,但在孟族聚居區仍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保留本民族的傳統和習 俗,以農業耕作為生。

克欽族: 是一個跨居緬、中、印三國邊區的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的2。4% 。祖先源於中國青藏高原的羌族系,是藏緬語系景頗語支。主要分布在親敦河上游和伊洛瓦底江上游。緬北克欽邦為聚居中心。古代緬王阿朗悉都出巡當地時受到景頗人民載歌載舞的迎送,當時對他們賜名為「克欽",意為想跳舞,現轉意為能歌善舞的民族。克欽族豪爽開朗、待客如賓、疾惡如仇。客人來訪時,必置酒款待。如受欺侮,則兵刃相見。生活習俗還保留著早期社會的殘余形態,雖然有一部分克欽人改信基督教和佛教,但多數人仍信仰原始宗教,認為萬物有靈,信神不信鬼,為了驅惡鬼、崇善鬼,就舉行經常性的宗教活動和祭典。「木腦眾歌節」就是克欽族的祭典盛會。

欽族: 屬於藏緬語系欽語支。隨著藏緬族的南遷,是較早到緬甸的農民族之一,佔全國人口的2。3% 。大部分聚居在緬西部欽山山脈一帶。也有散居在若開山脈的欽族。1947年召開彬弄會議之後,欽族在獨立後,不建邦,改設特別區。1973年12月才開始改稱自治邦。大部分還是處於刀耕火種的階段。由於環境條件不同,欽族的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但都不同程度地保留著原始村社的特點。欽族人多數信仰原始宗教。英國佔領後,少數人改信基督教,也有信奉佛教的。欽族各支系的習俗不盡相同,收種節是欽人共慶的新年。大約在公歷l0月下旬舉行。慶功節被華人稱為「擺功德宴"。欽人一生至少做一次功德。節日期間,家家庭院都樹立著竹柱子,以顯耀主人家的富裕和功德的標記。慶功會主要是表彰為本民族、本部落和本村寨做出貢獻,立過戰功的集體和個人。男子後腦勺留長發。南部女子有紋臉的習俗。欽人熱情好客,性格豪爽,男女老幼酷愛煙酒。

克耶族: 屬藏緬語系吉仁語支。佔全國人口的0.3%,是自治邦中最小的邦。他們和吉仁族是兄弟民族,也稱他們為山區吉仁。主要居住在緬甸東部和東北部,自稱克耶民旅。他們喜歡用兒茶染成紅色上衣而得名。克耶以農耕為本,在山區基本上是刀耕火種,手工業較發達。早在13世紀就出現本民族的鐵匠、銅匠和漆匠等手工業工匠,魏當肩袋行銷緬泰,邦內所產的雲漆是緬甸的精品。風俗習慣與吉仁族大致相間同。「克托博"是克耶族的新年,是主祭兩神的節會,在每年的公歷4月間舉行,含有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意。

Ⅷ 羅興亞問題的實質是什麼

羅興亞問題的實質在於因為他們的種族和飄忽不定的稱呼,導致一度與緬甸關系處於危機狀態。

1982年緬甸通過新公民法,規定公民有3種,即公民、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

只有在1823年起就將緬甸作為長居地的民族群體才屬於緬甸原住民,自動獲得公民身份,羅興亞人不在其中;只有熟練掌握了緬語、若開語等原住民語言才能成為歸化公民,而羅興亞人有自己的語言很難憑借語言獲得緬甸國籍。

該法引起羅興亞人的強烈不滿,他們重建了羅興亞團結組織(RSO),其目的是建立羅興亞自治邦,並按伊斯蘭教法管理。不僅佛教徒,連溫和派穆斯林都是他們的襲擊對象。

此外,宗教傾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緬甸主體是佛教徒,長期立佛教為國教,而羅興亞人是穆斯林,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當然,也沒有任何其他民族與他們站在一起。

羅興伽人是緬甸若開邦的主要居民之一,但具體的數量一直是眾說紛紜:

若開羅興伽民族組織認為在緬甸1948年獨立之前羅興伽人就有150萬,當時他們要求與英國單獨談判來獲得自己的地位,但英國政府沒有同意;

而目前羅興伽人共有350萬,其中在緬甸居住的約有200萬,其餘的分別居住在孟加拉國(約60萬)、巴基斯坦(約35萬)、沙烏地阿拉伯(約40萬)和阿聯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共約10萬)。

但這個數字有一定的水分,研究緬甸民族問題的著名學者馬丁•史密斯認為在緬甸居住的羅興伽人大約在70—150萬之間,聯合國難民署也認為目前緬甸的羅興伽人在75—80萬左右。

Ⅸ 緬甸有哪些民族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緬甸語為母語,屬於漢藏語系民族,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

Ⅹ 來自大理的南詔後裔皮邏閣為何能統一緬甸

緬甸部落三巨頭

縱貫全境的伊洛瓦底江將緬甸南部三角洲地區沖擊成大片的沃野良田,也為中部的河谷平原帶來充足的水利資源。大約2000年前,兩支來自中國的部落先後沿著大江從雲南遷徙到緬甸,其中一支在伊洛瓦底江河谷安家,另一個則在沿海地區紮下根來。

在河谷地區安家的驃族老家在青海、甘肅一帶,是緬甸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居住者,盡管在他們之前,早就有熱帶地區的土著生活在伊江兩岸,但驃族顯然代表了更為先進的文明。他們在河谷地區開始了農業和畜牧業,並作為中間商,壟斷了中國和印度之間南方絲綢之路上的貿易。

從魏晉到唐朝,中國的史籍上都記載過驃族的情況,比如唐朝詩人白居易就曾寫下過新樂府《驃國樂》記錄貞元十七年(801年)驃國樂舞到長安表演的場景:「玉螺—吹椎髻聳,銅鼓千擊文身踴。珠纓炫轉星宿搖,花?斗藪龍蛇動」,可見這種樂舞的主要樂器是螺號和銅鼓,舞者頂髻紋身,舞姿聳動跳踴,時而搖擺旋轉。至公元8世紀,驃族在伊洛瓦底河谷平原上聚集成18個城邦,以卑繆為都城,建立了驃國。

2014年6月,現存的3個驃族城鎮遺址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緬甸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古跡。

卑繆的驃族古城於2014年被聯合國授予世界文化遺產。驃族是緬甸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移民。

在沿海地區盤踞下來的孟族,是柬埔寨高棉人的近親,他們擅長漁業和海上貿易,逐漸在緬甸東南沿海和泰國南部建立起了幾個城邦,並將觸角伸向泰國內陸,甚至到達寮國。孟族人從斯里蘭卡引入了小乘佛教,並將其傳播至中南半島,被稱為「東南亞的佛教信使」。孟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緬甸現在的文字就是在孟族文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孟邦首府毛淡棉的佛寺。孟族是將小乘佛教傳播到中南半島的「信使」。

盡管驃族和孟族很早就進入緬甸並建立了城邦國家,但真正一統緬甸全境的卻是另一支來自雲南的族群。

緬族:從南詔到緬馬

公元8世紀,以現今雲南大理州巍山縣為中心的彝族城邦——蒙舍詔——吞並了洱海周圍的另外幾個城邦,史稱「統一六詔」,從而建立了南詔國。蒙舍詔的第四代君王皮邏閣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遠見卓識的帝王,他統一六詔後,將都城搬到了現在大理古城附近,憑借洱海周圍的肥沃土地和蒼山天險,使南詔迅速稱雄於莽莽雲貴高原。

南詔是一個尚武的國家,身處大唐與吐蕃兩個強大王朝的夾縫中,時而聯蕃據唐,時而棄蕃歸唐,左支右絀,竟然也打下了不小的一片天地。

707年,吐蕃進犯南詔國境,唐朝派遣唐九征為討擊使,率兵與南詔軍隊並肩作戰,擊退吐蕃軍隊,拆除了吐蕃建在漾濞江上的鐵索橋,切斷了吐蕃與洱海地區的交通。唐九征在漾濞江邊豎立了一根鐵柱,用來表彰戰功,並以之標記大唐與吐蕃的邊界。這就是後人孫髯翁在昆明大觀樓「天下第一長聯」里寫到的「唐標鐵柱」典故。

而到了755年,中國北方發生「安史之亂」時,南詔又聯合吐蕃軍隊進犯大唐後方的四川,攻城略地,搶奪人畜。據唐朝末年樊綽所著《蠻書》記載,南詔歸化了西南地區眾多蠻族部落,士兵身披虎皮,生食畜肉,陣中以大象猛獸開道,南征北伐,所向披靡。

832年,彪猛善戰的南詔大軍翻過橫斷山脈,一路殺進伊洛瓦底河谷,攻破驃族城池,滅掉了驃國,並擄走三千多人、帶回大理做奴隸。

然而,進入公元9世紀後期,由於連年的征戰,南詔國力漸衰,隨後發生了王室內亂,權臣篡位。其後的幾十年間,大理地區經歷了多次政權更迭,最後於937年由白族人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才算安定下來。

在南詔大軍征討驃國時,一部分軍民留在了伊洛瓦底河谷。他們留下的目的起初是為了幫助南詔鎮守大後方,並開拓新的屯田基地,以保障南詔征戰的後援。但是,到了南詔王國逐漸衰落的時候,這些遠離家鄉的徵人漸漸意識到「故國不堪回首」,歸程遙遙無期。伊洛瓦底河谷為他們提供了廣袤的牧場和良田,連年征戰培養了他們的紀律性和團隊精神,很快,他們就成了河谷地區的新主人,並逐步修建了城堡,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城邦。

從那時開始,他們漸漸摒棄了「南詔人」或「哀牢人」的稱謂,而自稱為「緬馬」(Mranma),意思是「強大的騎士」。緬甸現在的國名——Myanmar——就是從這個稱謂發源而來的,而這些留在伊洛瓦底河谷的南詔人從此變成了後來緬甸的主體民族——緬族。

緬族人先後在今天曼德勒省伊洛瓦底江和她最大支流欽敦江的匯合處建立了數個城邦,其中最早的一支是於849年建立的蒲甘國。

蒲甘古城現在已經成為緬甸最重要的旅遊地,大約有2000多座佛塔和寺廟得以倖存。

南詔後裔首次統一緬甸

關於蒲甘王國的起源,現代學者的考古研究與緬甸古代皇家編年史的記錄有很大的出入。緬甸人將蒲甘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幾個世紀,而由於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及考古學的佐證,很多皇家的記錄大多來自後人編織的傳奇故事。

緬甸和越南一樣,為了擺脫中國的「陰影」,在神話故事中編造出一個自己的始祖,以示「正本清源」,表明自己的民族是現在國家版圖上的世襲土著,與中國沒有任何關系。在緬甸人的傳說中,蒲甘的締造者是太陽神之子與神龍之女結合而生,長大成為一個巨人,百步穿楊的神箭手,長壽110歲,等等。而現代科學研究和鄰國文字記載的歷史,則會得出另一種結論。

不管怎麼說,在蒲甘建國的年代,蒲甘只是伊洛瓦底河谷地區眾多的城邦小國之一。附近驃族的城邦仍舊苟延殘喘,南方孟族的城邦也漸成氣候,更多的民族部落翻山越嶺而來,棲息在高原與河谷之間。直到蒲甘國成立了將近200年後,1044年,一位緬甸人民心目中的偉大英雄——阿奴律陀,登上了國王的寶座。

阿奴律陀從兄長手中奪下王位,在隨後的30年裡,他騎著戰象,親自率兵東征西戰,逐個兼並了河谷地區的其他城邦,統治了整個伊洛瓦底河谷。然後,他的軍隊繼續四面出擊,向北一直打進雲南,與大理國劃地為界;向南消滅了孟族城邦,占據了沿海港口,扼住了通往馬六甲海峽的海上貿易通道;向西南殺進阿拉干王國(現緬甸若開邦)的領地,令阿拉干國王納貢稱臣;向東南佔領了德林達依海岸,擊退了高棉帝國的擴張大軍。

蒲甘王國控制的地盤基本上覆蓋了今天緬甸領土的面積,阿奴律陀成為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了全境的國王。這位「緬始皇」隨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很快將蒲甘發展壯大成為在東南亞與高棉比肩的強大帝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7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