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小輩對長輩的孝順有哪些
1.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1、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2、服飾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3、稱呼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
(1)緬甸小輩對長輩的孝順有哪些擴展閱讀
緬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緬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其中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信徒約佔全緬87%的人口。基督教約在16世紀初傳入緬甸,目前影響最大的是新教浸禮會和羅馬天主教派。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不喜歡別人觸摸自己的頭。婦女的筒裙被視為不潔,嚴禁晾曬在頭部以上的高度,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走過。進入佛教寺廟和參觀佛塔時應脫鞋、脫襪,不應與僧侶「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隨意碰觸僧侶袈裟或身體。
進入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場所前,應事先詢問是否可以進入,如對方不歡迎非信徒進入,請勿強行參觀。此外,緬忌諱隨意撫摸兒童頭部,用腳做指示、踢東西或觸碰人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2. 緬甸禮儀常識有哪些
緬甸人的姓名和屬相緬甸人不論男女,都是有名無姓,他們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一個稱呼,以便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和官職的區別。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思即自謙為「弟弟」。對長官或長輩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吳」,意思即敬稱對方為「叔叔」、「伯伯」。對平輩或年輕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思即稱對方為「兄」。對年輕女性稱「瑪」,意為「姐妹」,有地位或年老的女性稱「杜」,意為「姑」。緬甸女人的通稱是「瑪」,意思是姐妹。不論已婚或未婚,年齡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都可稱「杜」,意思是姑姑或阿姨。
緬甸人的屬相與華人的十二生肖不同,他們按出生日是星期幾來決定自己的屬相。
緬甸人將星期三這天分開,上半天稱為星期三,下半天稱為「羅侯」,因此,一星期便有8天之分,緬甸人也就有了8大生肖:星期日出生的人屬妙翅鳥,星期一屬老虎,星期二屬獅子,星期三上半天屬雙牙象,下半天屬無牙象,星期四屬老鼠,星期五屬天竺鼠,星期六屬龍。因此,緬甸人除了每年過一次生日以外,每個星期還過一次「生日」,「常慶常生,常吃常喝」。
緬甸人喜塗「特納卡」在緬甸,無論貧富,幾乎家家都有一個像碗那麼大小的石磨,這就是用來製做「特納卡」的。早上起來,洗漱完後,人們先朝小石磨上倒幾滴清水,接著把晾乾的黃香楝樹干置於石磨上面不停地研磨。磨出來的黃色漿汁,就會流入小磨盤邊上小槽內。然後,有的人是用小刷子把「特納卡」刷在臉上,有的則是用手直接在兩邊臉頰上均勻地抹上一片。而那些怕太陽曬壞了她們寶寶的媽媽們,則把「特納卡」塗滿了她們寶寶的臉,像把整整一張黃色面膜貼在了孩子們的臉上,只看見孩子們可愛的嘴、鼻子和忽閃忽閃的大眼睛。除塗在臉上外,婦女、小孩、青年男子也有把「特納卡」搽在裸露在外面的胳膊、腿上等部位的,既可防治皮膚被陽光灼傷,也可防止蚊蟲的叮咬。緬甸人還深信,這種木頭和水磨出的液體可以防止粉刺,保持皮膚嫩滑細膩。
由於「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緬甸女性不但在臉上搽抹「特納卡」,在身體看不到的部位也大都施用「特納卡」。
如今,隨著現代物質生活的普及,有些緬甸新潮女性已不再把「特納卡」抹在裸露的皮膚上了。然而,對絕大多數緬甸人來說,如果哪家的婦女、小孩早上起來沒有往臉上抹「特納卡」,他們就會認為這家人太懶,早上沒洗臉。因此,往臉上搽「特納卡」,不僅是緬甸人保護皮膚的一種辦法,也是緬甸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般的情況下,未婚的少女喜歡將「特納卡」塗滿前額和鼻樑,結過婚的婦女則只塗臉的上半部,寡婦只塗臉的一半,老年婦女則隨心所欲,可塗可不塗。
此樹大多見於乾旱、貧瘠的土地上。黃香楝樹和檀香樹、樟木樹一樣,氣味芬芳,色澤鮮亮,因為能散發出香味,所以也可用做香料。用黃香楝樹干研磨的黃香楝粉有清涼、化淤、消炎、止疼、止癢、醫治疔瘡、防止蚊蟲叮咬等作用。人們把黃香楝粉抹在臉上,既可防止紫外線,又起到清涼、美容的作用。另外,由於緬甸氣候炎熱,異常炎熱的時間大約佔全年的3?4還要多,氣溫常常在攝氏30度到40度,人經常會出汗,容易產生體臭、狐臭,用「特納卡」抹在身上,會散發出一種淡淡的苦香味,並能起到驅趕蚊蟲的作用。因為「特納卡」完全是天然的,無任何添加的化學成分,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作用。加之,黃香楝樹到處可見,「特納卡」製作方便,價錢又便宜,因而深受緬甸百姓歡迎。在緬甸城鄉的集市或商店裡,到處可見一尺多長、酒杯那麼粗的、一節一節的黃香楝樹干,也有一盒一盒已經研磨成乾粉塊的「特納卡」出售。
3. 既然緬甸沒有姓氏,對於緬甸人應該如何稱呼呢
緬甸人很重視在名上區分性別、長幼、尊卑。因此,他們在每個人的名前面都加一個前綴稱呼。
這個「前綴」一般表示自謙或尊敬,且隨著年齡增長或社會地位改變而改變。
一般來說,男人名前加「貌」、「郭」、「吳」字等,女人名前加「瑪」、「杜」字等。
男性對少年或幼輩稱「貌」(意思是弟弟、小弟),對青年或平輩稱「郭」(意思是小夥子、兄長),對長輩或上級稱「吳」(意思是大叔、先生)。
年輕的女性無論婚否,或自稱時,一般在名前加「瑪」字(意即少女),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則名前加「杜」字(意即夫人、太太),以示尊敬。
常用的尊稱中,還有其他一些稱呼,是軍官的,前面加「波」字;是老師的前面加「塞耶」;愛國青年知識分子,名前加「德欽」二字,表示「主人」;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喜歡在名前加「耶波」,意思是「同志」。
(3)緬甸小輩對長輩的孝順有哪些擴展閱讀
緬甸人在人際交往中待人十分謙恭、友好,他們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三種。
1、合十禮
由於緬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們在社交活動之中,一般都習慣於向交往對象行合十禮。在緬甸,在行合十禮時不僅要問候對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須首先將帽子摘下來,並且夾在腋下。見到僧侶時,對其只能行合十禮。
2、鞠躬禮
緬甸人在見到長輩、上級或學者時,大都要向對方行鞠躬禮,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3、跪拜禮
在民間交往中,緬甸人在參見父母、師長或者僧侶時,往往講究要「五體投地」,向對方行跪拜大禮。這種禮節,其實出自佛門。按照佛教教規,在行跪拜禮時,行禮者須使自己雙手、雙腳、雙肘、雙膝、額頭同時接觸地面,並且在此前後雙手合十舉至頭頂。
在日常生活中,緬甸人對長輩尊重有加。他們講究,晚輩在向長輩遞送東西時,必須使用雙手。在遞細小物品時,可單用右手,但應同時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
在長輩面前通過時,晚輩應當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允許昂首闊步,或是奔跑通過。
長輩來到室內時,晚輩必須迅速起身迎侯。向長輩告辭時,晚輩先要躬身施禮,然後後退兩步,方可離去。
4. 作為一名小學生,孝敬父母可以有哪些表現
作為一名小學生,孝敬父母可以有以下表現:
1、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
2、在家裡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3、體諒父母,不和其他同學攀比。消世
4、在家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
5、到同學或者朋友家玩要事前和父母說一下,並徵得父母的許可。
6、上學放學的路上遵守交通規則。
7、有時碰橋帶間幫助父母洗笑蘆洗腳、捶捶背。
5. 晚輩對長輩的敬語有什麼
父親:令尊、尊公、尊大人
母親:令堂、太君、老令君
德高望重:公
品行優良:君
聞道有先:先生
尊師重道:夫子
岳父:丈人、泰山、冰翁
地位尊貴:陛下、殿下、閣下、足下
長輩和晚輩的區別:
1、粗虧意思不同:
長輩:釋義為輩分較長(zhǎng),看著晚輩成長,無時無刻不關懷備至的吵悔人。可以是血親、姻親,也可以是鄰居等。
晚輩:比自己前一代,或者比自己小的。
2、對象不同:
長輩:針對輩分大的人。
晚輩:針對輩分低的人;後輩。
3、出處不同:
長輩:出自巴金·《秋》四九:「四爸、五爸,你們不要以為做小輩的就害怕長輩。」岩碰神
晚輩:出自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三章:「他用長者的身份教訓晚輩。」
6. 孝順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作為一個家長,我們除了想讓孩子成才,還希望孩子長大後孝順,如果孩子有著7種表現,長大後會非常孝順哦,快看看你家孩子有嗎?如果沒有這幾種表現,我們就趕緊培養!
一:主動幫父母分擔家務的表現
一般有主動幫父母分擔家務表現的孩子肯定是孝順的,現在很多孩子別說有主動幫父母分擔家務的表現了,即使家長吩咐讓其做家務還不做呢。有主動幫父母分擔家務的表現的孩子會懂得心疼家長,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忙,比如掃掃地,擦擦桌子。提醒各位家長一句千萬別心疼孩子,不讓其做家務,做家務又不會累到孩子,反而會讓他們有感恩之心和對生活充滿信心,孩子在做家務時會感覺自己是有用的,而且他們在做完家務後會有一種滿足感,我們常說一句話,我們可以慣孩子任何事情,但是不能慣孩子不幹活。有主動幫父母分擔家務表現的孩子,以後走入了社會開始自己生活,他們也不會覺得委屈。
二:將好吃的分享給父母的表現
一些孩子有了好吃的吃獨食,從不懂得將其分享給家人,這也是很不好的一種表現。如果你家孩子沒有將好吃的分享給父母的表現,一定要讓其改正。我們聽過孔讓梨的故事,有了好吃的先讓兄長吃,自己才吃,有這樣表現的孩子一定是孝順的。如果你想讓你家孩子長大後孝順,你一定要培養孩子將好吃的分享給家人的表現。認為每個人都不差這一口吃的,但是孩子有了東西我們一定要吃,並且孩子給你吃你就吃,別說「你吃吧,我不吃」這樣的話,如果時間長了,孩子再有將好吃的分享給父母的表現也會消失,因為他們認為,反正家長也不吃就不給了。
三:獨立的表現
我們一直提倡孩子從小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如果你培養出了孩子獨立的表現,你就偷著去笑吧。因為有獨立表現的孩子一定是孝順的。因為他們懂得獨立,不依賴任何人,而孩子有獨立這個表現真的很不容易,因為家長都不願意放手,一直幫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也許我們心裡想讓他們獨立,但是手上已經幫他們做了,這樣孩子怎麼獨立?所以要想孩子有獨立的表現,自己要先學會放手。其實孩子有了獨立的表現,並不只是孝順,而且我們也能更輕松一下,空出時間去做我們自己的事情。
四:耐心聽父母嘮叨的表現
孩子有聽父母嘮叨的表現,真的會孝順父母。因為孩子有了耐心聽父母嘮叨的表現,意味著他們已經懂得尊重父母,已經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他們已然懂事。也許父母的嘮叨很煩,但是這都是治理名言,都是他們的經驗,所以如果孩子有耐心聽父母嘮叨的表現,他們不止孝順而且會成才。但是有這個表現的人少之又少,別說孩子了,成年人都不一定有耐心聽父母嘮叨的表現,父母一句話經常說才叫嘮叨,但是他們確實是為了我們好,我們真應該靜下心來聽聽父母的嘮叨。如果你想讓孩子有耐心聽父母嘮叨的表現,首先你自己要做到。
五:經常和父母聊天的表現
孩子長大了會越來越不黏父母,因為他們會有自己的生活,但如果孩子有經常和父母聊天的表現,真的是難能可貴。如果孩子放學後會主動和父母聊他們在學校的事情,學習上的事情,這就是一種孝順。而如果孩子有經常和父母聊天的表現,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孩子長大後會不孝順,因為與父母分享自己的事,說明他們把父母看得很重要,而如果孩子孝順與否,是看父母在他們內心所佔的比重。
六:幫父母洗腳的表現
相信孩子在學校都會有安排幫父母洗腳的作業,但是又有幾個孩子真的做到了。有幫父母洗腳表現並不可恥,幫自己的父母洗腳應該是光榮的,因為孩子在幫父母洗腳的同時,能從內心深處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因為歲月已在父母腳上體現了出來,有孝敬心的孩子會深有感觸。你家孩空哪子有幫父母洗腳的表現真的是孝順的。認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想讓孩子有幫父母洗腳的表現,你自己有沒有幫父母洗腳的表現呢?
七:記得住父母的喜好
可以肯定的說,父母都能記住孩子的喜好,而孩子永遠記不住父母的喜好,如果你家孩子有記得住父母的喜好的表現,那真的斗信碼恭喜了坦嫌。一般孩子真的很少有這個表現,他們只記得住自己,有這個表現的孩子可以百分之一百的肯定是孝順的,如果不孝順又怎麼能記得住父母的喜好呢?如果你家孩子在外或者逛街時或者吃好吃的時候能想到父母也愛吃,帶回去給父母吃,這多讓人感動!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是孝順,如果沒有這些表現,家長也不要灰心,耐心培養孩子都是會孝順的!
7. 小輩應該如何孝順父母
5凡是有心人都知道要積極幫助長輩減輕負擔,拉近拆耐與長輩的關系就從旅凱春身邊的家務事做起,長幼有序、長幼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基礎。孫毀
8. 古人所說的孝順父母的標准包括哪些啊
所謂世間的孝順,即譽團是兒女為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長大之後侍奉父悉虛早母,睜雀讓他們快快樂樂。也有六親之間後輩對長輩的孝順。
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之中首先說的第一條就是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孝順是我們為人的基本,孝順之人得到眾人稱贊,反之,忤逆之人眾人指責;天地鬼神敬重孝順父母之人,而懲罰不孝之輩。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盡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通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對象是死去的人,這帶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在周朝的人們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總之,西周時期的孝是一種封建宗教倫理。
9. 晚輩對待長輩,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禮儀,禮節
在敬老方面要做到飢磨:
1、主動關心問候 在家裡早晚要主動向長輩問好和問安長輩身體不適應主動照顧要端葯送水問寒問暖逢年過節向畝肢宏長輩問候、祝福。
2、聽從長輩教誨。 尊敬長輩要孝順體貼言辭溫婉聽從長輩的正確教誨不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可同長輩商量心平氣和講道理不與長輩鬧對立。
3、分擔長輩的憂慮。 孝敬長輩就應該體諒長輩的艱辛盡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迅冊心多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
10. 有哪些算得上是孝親的行為
孝親的行為如下:
1、主動用心供養父母。在衣食住行方面,應該仔細觀察父母有什麼需要,主動為父母准備好,不要等父母張口。除非迫不得已,父母永遠不會張口跟孩子要東西。等父母開始要東西了,就已經說明,你對父母實在是太不用心了。
2、記住父母的生日。子女的生日,父母永遠都不會忘記,父母的生日,我們也不應該忘記。父母不一定希望生日過得多麼熱鬧排場,希望收到多少禮物,但起碼你要記住給父母打個電話,告訴她:「生日快樂!」
3、經常給父母拍照。現在拍照方便了,在給寶寶拍照的同時,千萬不要忘判鋒啟記給父母拍照。父母年事已高,拍照的機會已經不多了,沒准兒哪一天她們就會基備撒手人寰,到時候再想拍,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4、多給父母打打電話。如果能守護在父母身邊,那當然最好,如果做不到,一定要記得多打打電話。父母不打給我們,是因為怕掘如打擾我們的工作生活,是怕拖累我們。能夠和子女聊天,其實是父母最開心的事。
5、跟父母聊天有耐心。不管是當面和父母聊天,還是打電話,一定要有耐心,老人年齡大了,耳朵可能會有點兒背,如果聽不清,自己就已經很難受了。小輩可以大點聲,或者多說幾遍,千萬不要有厭煩的情緒,不要讓父母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