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克欽族有多少
❶ 緬甸總共有多少個民族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
❷ 果敢克欽於中國的什麼族有關系
克欽族是羌 族 南 逃 的一支後裔,和泰國的泰族一樣,原本生活在中國西南,由於H 人南 下而逃出中國。至今克欽族和泰族還有紀念乘舟躲避中原軍隊的「龍船節」。不過這是歷史上的克欽族。現在果敢的克欽族可不是這樣,通過兩次漢H,現在的克欽族早不是以前的克欽族了。
第一次漢H是明末清初永曆帝朱由榔帶去緬甸的南明余部,他們不願意降 清,就在緬甸果敢地區定居下來,和當地克欽族通婚混血,代表人物羅星漢。
第二次是G M D逃到緬甸的余部,他們也和當地人通婚,代表人物張蘇泉
所以搞得現在果敢克欽族基本用漢子(繁體)漢語。
果敢和平紀念碑:
以克欽族為代表的果敢地區對緬甸無論是政治上還是文化上根本沒有認同感。
而且果敢很少用緬甸的緬元,而主要用人民幣(博 彩業)
手機號也不用緬甸的,而是用雲南的。
好多和諧啊……
❸ 緬甸有多少民族分別是哪些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緬族、克欽族、克耶族、克倫族、欽族、孟族、若開族、撣族。
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
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2018年3月21日,緬甸總統吳廷覺辭職。
(3)緬甸克欽族有多少擴展閱讀:
緬甸民族服裝特色
緬甸人喜穿傳統的民族服裝,各個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服裝,緬甸男女下身都圍紗籠,男式的稱為「籠基」,女式的稱為「特敏」。男女紗籠的穿法不一樣,男式的籠基是在腰際結一個花球,女式的是左右裙端扭成帶狀,互相結住。
平時的生活中緬甸人都喜歡肩挎一個很有民族特色的顏色鮮艷的長帶包。出席正式場合時的服裝都很講究。男士要穿無領的對襟長袖外衣,內穿襯衣,並且頭上戴用一條素色的薄紗或絲巾裹紮好的「崗包」,下穿拖鞋;女士正式場合穿顏色鮮艷的服飾,梳各式高而光亮的發髻,並戴鮮花。
緬甸人喜愛鮮明色彩,例如傳教徒所穿的番紅黃色裝束,也喜歡用貓頭鷹作圖案。
他們除了喜歡穿「紗籠」以外,,還愛用金首飾,不少人寧願節衣縮食也要買一二件首飾佩戴。婦女首飾除金耳環、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鐲之外,還有金腳鐲,男人簡單些,通常是金項鏈、金戒指翻金鈕扣。
緬甸男人頭上愛扎素色裹巾,緬甸人稱之為「崗包」。女子穿的紗籠一般很薄,配有底裙,有的還繫上銀帶或裝飾鈕扣,最隆重的盛裝是穿著白色蟬翼紗的上衣和紅色的紗籠。
在緬甸,不論男女平時很少穿鞋襪,不是光腳,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涼鞋,政府官員只是在接待外賓時才穿鞋襪。
❹ 緬甸克欽邦有多少人口
克欽邦(Kachin State)是緬甸北部的自治邦,地形是山地和平原,面積8.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88萬(2019年統計),是緬族、撣族、克欽族等雜居地區。
❺ 緬甸有多少人口
到目前為止,緬甸約有5386萬人口,人口在世界上排24位。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全國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約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緬甸語為官方語言,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
(5)緬甸克欽族有多少擴展閱讀:
區域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
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❻ 克欽族的簡介
緬甸的克欽族與中國的景頗族是同一民族,同族不同稱。中國境內的景頗族有12萬餘人,據20世紀70年代的統計,在緬甸的克欽族總數約56萬人。緬甸的克欽族主要要居住在克欽邦山區,瑞麗江流域、撣邦山區以及景棟地區,在印度阿薩姆邦那加西部山區也有少量克欽族居住。
克欽族屬蒙古人種東南亞分支,人體特徵與中國漢族相近,是一支與占緬人有著淵源關系的緬族親屬民族。「克欽」是他稱,自稱為「景頗」(意為「人」)或「班陽」。據考,緬甸的克欽族為外來遷徙民族。至今克欽族中仍有其祖先居住在「木轉省臘崩」(平坦的山頂)的傳說。相傳,克欽人的祖先大約在7世紀時開始由青藏高原東部沿橫斷山脈南遷。8世紀時已定居於高黎貢山一帶了。11世紀,他們沿恩梅開江,邁立開江逐漸遷入今緬甸境內。
克欽族進入緬甸境內之後,又分兩路向南遷移。一路從孫布拉蚌沿著南部山地遷移,爾後又向西南方向遷移,另一路則沿著三角地帶的山脈,從恩梅開江沿岸南下並逐漸定居下來。15世紀克欽族再次南遷,開始與緬族、撣族接觸,文化受到影響。
克欽族有4大支系:景頗、浪峨、載瓦、勒期。克欽族有自己的語言,克欽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克欽語是緬語的親屬語言,語法與緬語一致度較高,基本詞彙中有50%與緬語一致。克欽語與古漢語在語法和詞彙方面也有明顯關系。克欽族中操景頗語者人數最多,操浪峨語者次之。景頗語是克欽族的通用語,有6種方言:普通景頗語、喀古景頗語、高伊景頗語、戶拱景頗語、督茵景頗語和騰乃景頗語。普通景頗語是克欽邦普遍使用的語言,也是學校的教學用語。
克欽文字為19世紀末美國浸禮教會傳教士首先創制,後幾經完善,現已固定成型。克欽族的傳統社會形式為村社制,其基層政權實質上仍為頭人、山官、土司所掌握。
克欽族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民族。主要行業有農業、畜牧業、礦產和林產品開采業以及家庭手工業。克欽族的農業分為平原種植、雨季山坡早地種植和梯田種植3種,平原和梯田種植比較固定。主要作物為水稻、玉米、豆類、麥子、甘蔗等,雨季山坡旱地種植較為粗放,多以刀耕火種、輪歇丟荒的方式進行。主要作物為早稻、玉米以及套種的瓜果蔬菜。克欽族人飼養牛、豬、雞等動物。飼養的目的不是為了生計,而是為了婚喪嫁娶和敬神的需要。
克欽族人大多相信鬼神和萬物有靈,上層知識分子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克欽人心地善良、性格強悍、豪爽倔強,有助人為樂的美德。
❼ 面絢歷史請幫幫忙!
緬甸,國名全稱緬甸聯邦(Union 0f Myanmar),位於亞洲中南半島的西北部,形狀呈長菱形,南北最長約2050公里,東西最寬約850公里,全國面積67658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
緬甸北部和東北部與我國西藏自治區和雲南省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寮國和泰國為鄰,西部和西北部與孟加拉國和印度毗連。
西南瀕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與鄰國的陸地邊界線總長約6000公里,其中與中國的邊界線長約2100多公里。
緬甸地形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中間為平原地區。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山脈,西部是若開山脈,東部是撣邦高原,中央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為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猶如一個大斜坡。境內江河眾多,湖塘遍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錫唐河。伊洛瓦底江是緬甸第一大河,源於中國青藏高原的察隅地區,自北向南流貫緬甸全境,注入安達曼海,是緬甸民族的搖籃和緬甸文化的發源地。
薩爾溫江是緬甸第二大河,源於中國西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上游為中國的怒江,在緬甸境內長約1660公里。錫唐河源於撣邦高原,注入莫達瑪灣,全長560公里。緬甸著名的湖泊是撣邦的茵麗湖,面積約67平方英里。茵麗湖四面青山環抱,湖水清澈見底,風光秀麗,素以「高原藍海」著稱。尤其是世代居住在茵麗湖上的茵麗人用腳劃船的獨特習俗,湖中的「水上人家」、「水上集市」、「水上園田」、「水上佛塔」等更使觀光旅遊者流連忘返。
緬甸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緬甸政府宣稱全緬甸境內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民族有7個,即緬族、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克耶族、孟族、若開族。其他民族都是上述民族的支系。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約佔全國人口三分之二。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一帶。緬族屬蒙古人種,起源於中國西北蒙古高原的邊緣和西藏東北部、甘肅南部地區,屬羌族的一個支系。公元7世紀中葉南遷至緬甸境內。ll世紀時,建立了以緬族為主體的蒲甘王朝。克倫族是緬甸第二大民族,總人口近200萬,主要分布在克倫邦和克耶邦。
源於中國西北的羌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克耶族與克倫族是兄弟民族,1951年前被稱之為「紅克倫」,屬克倫族的一個支系,1951年緬甸議會決定把克耶族同克倫族分開,單獨建邦。撣族是一個跨境民族。在緬甸主要集居在撣邦,人口約130多萬人。克欽族也是一個跨境民族,在緬甸克欽族約有45萬多人,主要聚居在克欽邦,源於中國青藏高原東部。若開族亦稱阿拉干族,主要聚居在緬甸西部若開邦。族源與緬族相同,語言相似,風俗習慣也大同小異。孟族是緬甸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燦爛的古老文化,主要聚居在孟邦,人口約100多萬。源於中國青藏高原。
中緬兩國山水相連,民族同源,兩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友好相處,親如兄弟。據緬甸著名史書《琉璃宮史》記載,早在帝釋時代,太陽神的後裔,與龍公主邂逅相愛,龍公主生下三個龍蛋。一個龍蛋漂至中國,變成一位美貌的少女,後來成為中國的皇後。一個龍蛋沿江漂到緬甸境內抹谷,變成了紅寶石(抹谷是緬甸著名紅寶石產地)。另一個龍蛋沿伊洛瓦底江漂到緬甸境內良宇,變成一個英俊的男孩子,長大後智慧超群,力大無比,是一位力挽千斤的神箭手。後來成為駙馬,並繼承了王位。這位國王就是蒲甘國的始祖、歷史上有名的驃苴低國王。緬甸人據此稱中國人民為「胞波」,即同胞兄妹之意。
中緬兩國的正式交往,始自中國的漢代。漢永元六年(公元94年)緬甸部落國家第一次遣使中國,以後在三國、唐、宋、元、明、清各時期,兩國互派使節頻繁。經貿往來不斷。公元802年,緬甸還派團到唐朝首都長安獻樂。唐代著名詩人自居易曾寫下贊美緬甸樂舞的不朽詩篇《驃國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緬兩國人民,共同修築了著名的《滇緬公路》,攜手並肩抗擊日本法西斯,在世界近現代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中國解放和緬甸獨立以後,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緬甸是最早承認中國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同中國簽定邊界條約的國家。周恩來總理生前曾九次訪問緬甸,奈溫將軍13次訪問中國。兩國領導人的多次會晤。為中緬友誼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近年來,中緬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育和衛生等方面交往和合作進一步擴大,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胞波」友誼揭開了新的一頁。
❽ 緬甸克欽族是怎樣發源的
克欽族跨居緬、中、印三國,在中國叫景頗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景頗族發源於青藏高原東部,唐代的「裸形」、「尋傳」部落即其先民,公元960年,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開江南遷,到17世紀逐漸定居在今緬甸北部和雲南德宏地區。緬甸的克欽族有45萬人,分布在克欽邦。克欽族信奉神靈,所以會定期進行祭祀。在英國長期的殖民統治下,受英國軍隊影響,克欽族人會演奏蘇格蘭傳統風笛,會隨之而舞蹈,因此,在今天的克欽族節日活動中會有風笛的出現。
❾ 緬甸有哪些民族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緬甸語為母語,屬於漢藏語系民族,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