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原始社會有什麼特徵
Ⅰ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特徵各是什麼
原始社會: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經歷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個發展階段。氏族是原始社會的人納兆們以血緣關系聯結起來為特徵的共同生產和純判生活的基本經濟做茄改單位。氏族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
奴隸社會:奴隸主擁有奴隸的制度.勞力活動須以奴隸為主,一個人類社會中,如果大部分物質生產領域勞動者是奴隸,這樣的社會叫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歐洲從9世紀到大約15世紀建立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佔有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建立的領主與封臣的關系基礎上的政治經濟體系,以佃農的效忠、服兵役以及沒收財產為特徵。
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僱傭關系;資本家通過僱傭關系剝削勞動者的剩餘價值;
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過渡,而且社會主義需要有發達的資本主義作基礎才能實現;
原始社會特徵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沒有經歷過原始社會。人類出現,原始社會也就產生了。但是他的消亡則各地參差不一。處於原始社會的人類生產力水平很低,生產資料都是公有制的。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產品的剩餘之後,就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勞動的關系被破壞,而被「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所代替。
原始社會的特徵之一是:當環境穩定,與它種文化接觸又有限之時,這些社會不易變化,至少變化速度不易覺察。而西方文化則是由此發端,不停地發生急劇變化——有時以爆炸性的速度變化著。
Ⅱ 緬甸人源於什麼時期
緬甸考古學家在望瀨鎮區與昌烏鎮區之間的瑞明丁山上的巒奎村附近,發現了人類上頜骨的化石,上面還保留著臼齒與前臼齒。緬甸考古學家把所發現的化石定名為「巴瑪人」,他們是緬甸最早的直立人。「巴瑪人」的出現,揭開了緬甸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的歷史。」「在緬甸雖然還沒有發現與四、五十萬年前「巴瑪人」同時的石器工具,但在伊洛瓦底江沿岸的乾燥地區,在南撣邦,都曾發現大量的舊石器。在仁安羌附近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工具尤多。考古學家把緬甸舊石器文化遺存稱為安雅特文化(「安雅特」按緬甸語意為「上緬甸人」)。」「在新石器時代,緬甸原始人群活動的地域范圍更為廣闊了。在西起阿拉干沿海和親敦江流域,東到撣邦高原,北起克欽山區,南到丹那沙簾的廣大地區,都有新石器文化遺存出土。較有代表性的,有帕達林文化遺址、勒班奇波文化遺址和陶馬貢文化遺址
Ⅲ 原始社會有什麼特點
原始社會是一個沒有人壓迫人的社會
⑴、原始社會人們共同生活和勞動的基本單位
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社會人們共同生活和勞動的基本單位。
⑵、沒有人壓迫人的社會制度--氏族制度
①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氏族的一切大事都由全體氏族成年男女共同討論決定。
②氏族長衫桐和軍事首領也由氏族議事會選舉產生。氏族長處理氏族內部日常事務,沒有強制手段,全靠風俗習慣和自己的威望。他同所有氏族成員一起勞動,或洞坦沒有任何特權,更沒有壓迫和奴役的現象。
這表明,氏族內部的所有成員之間的關系,都是平等。從而也說明原始社會是一個沒有人顫余壓迫人的社會。
Ⅳ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特徵分別是什麼
原始社會信顫是一種沒有剝削和晌坦肆壓迫的社會,社會的成員人人平等,生產資料平均分配,但生產力水平卻及端低下。
奴隸社會是是在原始社會的基礎之上出現宴轎了私有制和私有資產從而導致了奴隸主的產生,奴隸主對奴隸進行壓迫買賣,奴隸社會就原始社會而言生產力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封建社會是典型的剝削和壓迫的社會,社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只有地主擁有,農民只有從地主那裡租得土地,受地主的剝削。封建社會就奴隸社會而言社會生產力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Ⅳ 原始社會有什麼特徵
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狀況是:生產經驗、勞動技能很少,知識水平很低的勞動者,在很長時期使用極為簡陋的石制生產工具,以加工和改造非常有限的自然物為勞動對象。
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生產資料歸氏族公社集體所有,氏族成員在共同的生產勞動中結成原始的平等互助的關系,氏族成員平均分配消費品。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適應當時極端低下的生產力,在絕大部分時間中,促進著生產力緩慢向前發展。
(5)緬甸原始社會有什麼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純孫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世簡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巫山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距搜褲褲今約201萬至204萬年。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Ⅵ 緬甸的古代史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530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緬甸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獲得勝利,最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的英緬戰爭,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BaMaw)當選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自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Gen.AungSan)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昂山則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ThakinNu)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
Ⅶ 原始社會的特徵是什麼
1、社會生產力極脊仿其低下;
2、氏族制度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
3、關系是平等和民主的.
詳細如下:氏族是以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自然形成的人類共同體,是原始社會里繼原始群之後的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的基本單位.它終結於階級社會和國家的產生.氏族制度先後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
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徵是:第一,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當時主要是以石器和弓箭作為生產工具.母系氏族時期的生產,起初漁獵、採集還很重要,但農業、畜牧業已開始發展.手工業也已經出現,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是制陶業.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是伴隨著氏族制度的發展而緩慢出現的.總的說來,生產率極低,生產發展異常緩慢,人類完全受著大自然的支配.第二,氏族制度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使得人們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維持生存.氏族內部按性別和年齡分工,男女老少都參加生產勞動.由於生產在本質上是共同的生產,因而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歸氏族集體所有,個人只有一些生活用品和隨身攜帶的工具.與此相適應,消費品也是平均分配.第三,氏族公社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平等和民主的.這是由生產衡野裂資料公有、共同勞動和平均分配決定的.氏族議事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在議事會中,全氏族的一切成年男女都享有平等表決重大事項的權利.氏族首長由氏族成員選舉產生,如果他們違背了氏族成員的利益可以撤換.在氏族內部,除了輿論對人們的褒貶之外,沒有任何強制手段,更沒有任何剝削和壓迫.第四,氏族內部的婚咐閉姻制度是族外通婚,禁止同一血緣親族集團內部互相通婚.當時典型的婚姻形態是對偶婚.同一個血統的幾個氏族組成胞族,兩個或幾個姻系胞族組成一個部落.於是形成了氏族——胞族——部落這樣的組織系統.
Ⅷ 緬甸人的祖先是蒙古人嗎
緬甸人的祖先是蒙古人。
緬族屬蒙古人種,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起源於中國西北地區,是羌族的一個支系。緬族人屬蒙古人種東南亞分支,個頭不高,膚色呈棕色,講緬語。緬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有7種方言,各方言間差別不大,可以相互通話。緬語通行緬甸全國,是緬甸的國語。
家庭習俗
婚姻和家庭是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因素。家庭是社會的基礎,通過婚姻而確立。干百年來,緬族社會經歷了母系制、母父共制、父系制三個發展階段。婚姻由原始的群婚、轉房婚發展到一夫一妻制。
緬族人在11世紀接受佛教和印度摩奴法典精神後,父權發展異常迅速。緬族家庭嚴格地實行一夫一妻制。丈夫為一家之長,負責家庭的生計等重大事項。妻子主內,負責家務勞作,撫養幼兒。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養家責任。
一般來說緬人社會中男女地位平等。婦女可在社會中擔任公職,上管一方行政。她也是獨立社會的人,有婚戀的自由,有平等繼承家庭財產的自由。
丈夫去世時,妻子可繼承財產,接替丈夫的位置,負責整個家庭的生計,對兒女的婚姻大事等有決定權。
Ⅸ 原始社會時期階段特徵
原始社會的特徵
1、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
2、氏族制度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
3、關系是平等和民主的。
詳細如下:氏族是以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自然形成的人類共同體,是原始社會里繼原始群之後的社會組織與經濟組織的基本單位。它終結於階級社會和國家的產生。氏族制度先後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
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徵是:第一,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當時主要是以石器和弓箭作為生產工具。母系氏族時期的生產,起初漁獵、採集還很重要,但農業、畜牧業已開始發展。手工業也已經出現,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是制陶業。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是伴隨著氏族制度的發展而緩慢出現的。總的說來,生產率極低,生產發展異常緩慢,人類完全受著大自然的支配。第二,氏族制度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使得人們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維持生存。氏族內部按性別和年齡分工,男女老少都參加生產勞動。由差毀於生產在本質上是共同的生產,因而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歸氏族集體所有,個人只有一些生活用品和隨身攜帶的工具。與此相適應,消費品也是平均分配。第三,氏族公社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平等和民主的。這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共同勞動和平均分配決定的。氏族議事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在議事會中,全氏族的一切成年男女都享有平等表決重大事項的權利。氏族首長由氏族成員選舉產生,如果他們違背了氏族成員的利益可以撤換。在氏族內部,除了輿論對人們的褒貶之外,沒有任何強制手段,更沒有任何剝削和壓迫。第四,氏族內部的婚姻制度是族外通婚,禁止同一血緣親族集團內部互相通婚。當時典型的婚姻形態是對偶婚。同一個血統的幾個氏族組成胞族,兩個或幾個姻系胞族組成一個部落。於是形成了氏族 胞族 部落這樣的組織系統。
原始社會
1。舊石器時代
2。中石器時代
3。新石器時代
4。原始社會的解體
5。原始社會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原始社會的象形文字
文化人類學理論上的一種社會組織類型,以親族關系為基礎,人口很少,經濟生活採取平均主義分配辦法。對社會的控制則靠傳統和家長來維系,而無習慣法和政府權力。在典型的原始社會里,沒有專職的領袖。年齡與性別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會地位。如有爭執就按照傳統准則進行桐消調停,人們普遍遵守這些准則。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會,形式多樣。有些以狩獵和採集經濟為主,有些則以漁業為主,或者以簡單的自然農業為虛輪備主,部落組織是某些原始社會的特徵,但是並非所有的原始社會都有這一特徵。根據文化進化論者的學說,有些原始社會保持著平均主義的性質,但另一些則已經逐步變成等級制度的社會,並進而發展成為酋長領地,其組織形式更為復雜。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沒有經歷過原始社會。人類出現,原始社會也就產生了。但是他的消亡則各地參差不一。處於原始社會的人類生產力水平很低,生產資料都是公有制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產品的剩餘之後,就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勞動的關系被破壞,而被階級社會所取代。
原始社會可以分為這樣幾個時期:
[編輯本段]1。舊石器時代
這一時期人類還只能製造簡單的石器,通過狩獵和採集維持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早期和中期,人們通過血緣關系維持著家族內部的關系。在血緣家族內部,婚姻按照輩數來劃分,同一輩分的人互為夫妻。而在不同輩分之間則不通婚。這樣一個家族就是一個社會集團和生產單位。內部兩性有分工,男性狩獵,女性進行採集和撫育小孩。
到了舊石器時代晚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轉入了相對的定居生活。人口逐漸增多,同時認識到家族內部同輩之間近親婚姻對人類體質的危害,原先的血緣家族為氏族公社所取代,同時形成了族外婚制。互相通婚的兩個氏族就形成了部落。一個氏族的成員必須和另一氏族的成員通婚。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氏族的世系只能按母系計算,所以叫做母系氏族。(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是指在生產中誰起的作用大而言的,並非前面作者所說。譬如,如果整個社會女性的工作處於主導地位的時候,這個社會就屬於母系氏族,反之則是父系氏族。)
[編輯本段]2。中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這一時期細石器被大量使用。廣泛使用弓箭;已知馴狗;在一些地方還發現了獨木舟和木槳。
[編輯本段]3。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得到了全盛。婚姻制度由群婚轉向對偶婚,形成了比較確定的夫妻關系。在氏族內部,除個人常用的工具外,所有的財產歸集體公有。有威望的年長婦女擔任首領,氏族的最高權力機關是氏族議事會,參加者是全體的成年男女,享有平等的表決權。 原始彩陶
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名稱、共同信仰和領地。當氏族內部的成員受到外人傷害,全族會為他復仇。
在新石器時代,產生了農業和畜牧業,磨光石器流行,並發明了陶器。
[編輯本段]4。原始社會的解體
在新石器時代末期,人類已使用天然金屬,後來學會了製作純銅器。但是由於純銅的質地不如石器堅硬,不能取代石器,這一時期也稱為金石並用時代。到了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左右,人類學會了製造青銅,進入了青銅時代。到了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隨著鐵器的使用,人類進入鐵器時代。 從金石並用時代到鐵器時代,是原始社會的解體時期,也是階級社會形成的時期。世界各地階級社會的出現幾乎都和金屬出現的時代相關,唯一例外的是美洲的瑪雅文明。不同文明其原始社會解體的過程也不一樣,在埃及和兩河流域,原始社會在金石並用時代就已經解體,而在其他一些地區,則是在青銅時代或鐵器時代才發生解體。 這一時期,生產有較大發展。出現了三次社會大分工。隨著農業和畜牧業在生產中的地位的提升,男性逐漸取代女性取得了社會的主導地位,父系氏族公社形成了。
原始社會時期階段特徵,始於人從動物界分離,止於階級和國家的形成(即夏之前),前後約300餘萬年。是人類歷史上經歷的第一個社會形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沒有經歷過原始社會。原始社會可以分為這樣幾個時期: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
Ⅹ 緬甸人有什麼風俗
緬甸人一般不在星期二出門辦事,認為在這一天出門辦事,一次不能成功,至少辦兩次才行。贈送禮物:緬甸人崇拜佛教,樂善好施,但送給他人物品時,有一定的規定。一般來說,送物必須在星期一到星期六期間,星期天忌送他人物品,尤其禁止把衣服、沙籠送給別人。在星期一,緬甸人禁忌送牛給他人或向他人借牛使用;星期二,禁忌把木頭、竹子等送給別人;星期三,禁忌把稻穀贈給他人;星期四,禁忌向他人索借金銀製品。此外,緬甸人還禁忌在星期二、五、六借錢給別人。用手在緬甸、印度,有一個禁忌常會被初到者忽視,即當地人把左手看作是低下的、不潔凈的。這是因為他們上廁所時用左手(緬甸的廁所里,不論檔次高低,都有洗手設施,或是面盆,或是水龍頭,亦或只有一個筒易水池,加上一把水勺),所以平時送茶、上菜、接物、遞東西都不允許用左手,見面時更是禁忌用左手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