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期緬甸怎麼來的
❶ 元朝統治過緬甸嗎
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緬甸的蒲甘王朝。
元朝設置「緬中行省」(又稱「征緬行省」)。1290年緬中行省撤銷,但之後的蒲甘國王幾乎都是元朝的傀儡。
後來緬甸分裂,撣族和孟族分別在緬甸東部和南部建立勢力。
❷ 緬甸為什麼叫緬甸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ng 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上緬甸」和「下緬甸」,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甸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464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 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強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 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獲得勝利,最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的英緬戰爭,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 Ba Maw)當選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自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Gen. Aung San)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昂山則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Thakin Nu)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
1044年
形成統一的國家。
1886年
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37年
英國又將緬甸從英屬印度劃出,由英國總督直接統治。
1942年
日軍佔領緬甸。
1945年
日本投降後,英國重新佔領緬甸。
1948年1月4日
建立緬甸聯邦。
1974年
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8年9月23日
改稱緬甸聯邦。
1988年9月
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1990年5月27日
緬甸舉行首次多黨制大選。但軍政府不移交權力於政黨。
1997年11月15日
緬甸成立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取消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
2005年11月7日
緬甸政府突然宣布由仰光遷都至內比都。
2007年9月20日
緬甸爆發大規模民眾遊行示威要求民主改革,舉世注目。緬甸人口識字率達到93.8% 創新高。
2008年5月2日
緬甸遭受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襲擊。截至8日下午3時,約有13.3萬人遇難或失蹤,1.4萬人受傷。據知情人士推測,失蹤者大多恐難以生還,最後遇難者人數可能將超過5萬人。
❸ 緬甸在歷史上是如何脫離中國的管轄完成獨立的
中國古代天朝體系裡有一個特點,就是臣服中國的藩屬一般都是較為弱小的國家。而其中一個國家卻有一個較為強大的帝國,也甘心成為中國的藩屬,這個國家就是緬甸。
薛福成
緬甸的獨立
1942年5月,日軍佔領緬甸後,成立以巴莫為首的政府,在日本支持下反對英國統治,昂山等人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宣布獨立。
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但實際上仍受英國控制。1948年1月4日,英國議會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不過獨立之後的緬甸在1950年就發生大規模的內戰,連執政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也在1958年發生分裂,分裂之後的緬甸至今也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統一,國家內亂還在持續。
緬甸是中國天朝體系中最強硬和最遠的一個,緬甸即便是在國家處於危亡之時也沒有想到去中國求援,可見其對中國宗主地位的不認可。但是奇怪的是元明清三朝都認為緬甸不過是地方土司,到清朝時甚至提出過禁止朝貢作為懲罰手段,可見當時目光的短淺。
然而緬甸卻是西方世界打給中國的一扇窗,無論是明緬戰爭還是清緬戰爭,中國都應該看到對方武器的強大,但是統治者們都選擇了閉眼,讓人好不唏噓!
❹ 緬甸(俄羅斯等)在元朝一段時間是中國的,用的是他們自己的語言嗎還有些人眼睛是其他顏色的又是中國的
你這裡面有很多誤解,古代所謂的中國,只是個籠統的地域概念,是指中央之國,中央王國,跟現代政治概念的中國是兩回事。在古代來說,哪個國家處於中原,誰就是中國。再說中國從來就不是只有黃種人,自炎黃時代開始,就是經常擴張,商朝那時吞並了些雅利安部落,東夷里也有不少是白人部落,從古代商朝墓葬可以發現裡面奴隸骸骨是高加索人的。今天山東人之所以普遍身材高大,跟幾千年前的東夷有很大關系,雖然白皮膚藍眼睛的特徵不見了 ,但身材高大的特徵依然保留下來。春秋戰國,各諸侯國兼並戰爭激烈,七雄更是大肆擴張,吞並了周邊很多部落外族,在西北就有不少源自中亞的白人部落。吞並,並不是指完全消滅他們的人口,而是部分消滅,佔領他們的土地,他們的人民,逐漸移風易俗,跟中原諸侯國互相通婚,再也分不出彼此。這個世界上並無純粹血統的民族,從遠古細胞分化出各種動物,猿猴又逐漸進化成人,人又分化成各人種,各人種又形成各民族,民族之間互相征伐,互相融合。民族本身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概念,漢族本身也個融合而來的民族,主體是華夏族,融合大量的少數民族。華夏族源自炎黃時代,在南北朝和隋唐,都是民族大融合時代,那些鮮卑、匈奴(黃白混血)、氐、羯、羌等族,最後大多數不是互相攻伐死光,就是給漢化,融入漢族。而且中原歷代王朝都有那麼多民族,隋唐五代時更是有大量的少數民族名臣和將領,王公貴族和這些外族也互相通婚,楊堅的皇後獨孤氏、唐太宗的老婆長孫皇後都是鮮卑族後裔,狄仁傑是羌人後裔,上千年來還有不少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留在中原娶妻生子,近代以來還有俄羅斯族等少數民族加入,所以有些人眼睛顏色不同是很正常的,但不妨礙他們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比如著名的空軍中將林虎,外表看就是個老外,但他父親是山東人,他自我認同是中國人。明初那時,殘元遠遁,剩下很多蒙古人、女真人、契丹人為了活命,改頭換面,改姓,外表完全就是漢人,這么多年,也早融入漢族了。明朝朱元璋和朱棣時,有不少朝鮮妃子,朱棣生母據說就是個朝鮮妃子,他自己也娶了不少朝鮮妃子,這些朝鮮妃子也生了不少孩子。在民初,排滿主義興起,滿人喪失了政權,八旗子弟為了活命,也紛紛改姓,比如關佳瓜爾氏,改姓關,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不得不打破了旗漢不通婚的傳統,直到後來才逐漸恢復滿族身份。
元朝和蒙古帝國,是兩回事,元朝只是蒙古帝國分裂後的一部分,不過是最大,最核心部分,但四大汗國不聽元朝皇帝號令。當時並無俄羅斯,只有莫斯科公國,弱小得很,是給金帳汗國統治的,只是些斯拉夫貴族和金帳汗國高層通婚,但俄羅斯人大體上還是保持原來的血統,有白皮膚和紅頭發、藍眼睛,都是很正常的。西伯利亞有很多古老的部落,人口極其稀少,少的只有幾十人,多的也不過上千人,他們大多是黃種人,文化上跟蒙古人更接近。
至於緬甸,當時是元朝的藩屬國,是中原王朝朝貢體系的一部分,藩屬國是指臣服的附屬國家,就是老大我的小弟,並不能等同領土。藩屬國,依然保有獨立主權,行政權、軍事外交權,只是國王稱號不如皇帝那麼高,要隔段時間過去朝貢送些禮,有事又要拜託老大幫忙。有人拜你做老大,難道他家老婆孩子也全歸你了嗎?當然不是啦。當然他們用的自然還都是自己的語言文字,但為了方便外交,他們也會學習蒙古語和漢語的。
❺ "緬甸"由來
1278年:中國元朝設置「緬甸行省」,此乃「緬甸」得名之始。
1989年:緬甸當局將其英文國名從「Union Of Burma」改為「Union Of Myanmar」。
知道了吧!!呵呵
明朝成設置緬甸軍民宣慰使司,任命當地首領為宣慰使
.
❻ 緬甸在歷史上以前是中國的領土嗎
一直以來都不是因為那個地方環境不是特別好,而且南方的熱帶地區溫度特別高,濕氣特別大,而且有一些傳染病之類的東西。
❼ 緬甸的古代史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530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緬甸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獲得勝利,最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的英緬戰爭,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BaMaw)當選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自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Gen.AungSan)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昂山則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ThakinNu)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
❽ 遠古時期的緬甸是怎樣的
在五千多年前,緬甸依洛瓦底江畔已有人類居住的痕跡,曼德勒以北稱為上緬甸,以南稱為下緬甸。在遠古時期,緬甸人民尚未有宗教信仰,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樣,他們信仰天地萬物,崇尚自然,於是遠古時期緬甸人民的舞蹈多模仿自然界的動植物。現今,我們所見的緬甸舞蹈——神鳥舞、獸舞、孔雀舞等,都與當時人們崇拜天地之靈而舞有著很大關聯。
公元前後,中國古代哀牢人(傣族先民在怒江至瀾滄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聯盟國家)即達光王國人民分兩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據了今天的柬埔寨和寮國,即今天的柬埔寨地區的高棉人,另一支進入泰國和緬甸,在緬甸地區生存下來,即今天緬甸地區的孟人。進入緬甸的孟族居住在錫當河流域,此後,青藏高原藏緬人的一部分順山勢南遷至緬甸。在公元3世紀,緬甸族的一支驃族南下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了驃國,以卑謬為都城,通過外來侵入,小乘佛教也傳入了緬甸。
歷史上,我國西南周邊的撣國、驃國為我國古代中原王朝獻演樂舞戲劇之事時有發生,據記載,東漢安帝在位之時,居住在永昌(今雲南保山)徼外(今滇緬邊境)的撣人三次入貢朝賀,均獻演雜技幻術,於唐代又獻演「五字」《南詔奉聖樂》與《五均譜》。劍川節度使韋皋並用五種曲調與藝術造型來排演南詔樂,這些行為均說明此地朝野對「五」的偏愛之心。《南詔奉聖樂》因由舞隊獻演時組成南、詔、奉、聖、樂五個大字而得名。《新唐書·驃國傳》雲:「舞者舞『南』字,歌《聖主無為化》;舞『詔』字,歌《南詔朝天樂》;舞『奉』字,歌《海宇惰文化》;舞『聖』字,歌《雨露覃無外》;舞『樂』字,歌《闢土丁零塞》。」凡歌五章,「皆一章三疊而成」,再加之「序曲二十八疊」,共四十三疊。可見《南詔奉聖樂》並非一般的音樂、歌舞組曲或套曲,而是儼然有序、結構嚴謹的唐大麴或大型樂舞戲。
《南詔奉聖樂》字舞表演盛況為:「舞者十六人為四列,又舞《辟四門》之舞,遽舞入遍兩疊,與鼓吹合節。進舞三、遲舞三,以象三才、三統。舞終皆稽首逡巡,又一人舞《億萬壽》之舞,歌《天南滇越俗》四章,歌舞七疊六成而終。」表演者扮飾甚為富麗堂皇:「舞人服南詔衣,絳裙襦,黑頭囊,金怯苴,畫皮驊。首飾抹額,冠以金寶花鬟,襦上復加畫半臂,執羽翟,舞俯伏,以象朝拜。裙襦畫鳥獸草木,文以八彩雜華。」據舞人衣飾打扮,方知《南詔奉聖樂》此套大型樂舞頗具南詔高原地方文化特色。這種融東西方文化為一體的「胡夷樂舞」,據《唐會要》卷三三載為「南詔樂,貞元十六年正月,南詔異牟尋作奉聖樂舞,因西川押雲南八國使韋皋以進,時御麟德殿以閱之」。文中的年代記載與上述相一致,證實南詔王此獻藝之舉有力地增強了古代南詔、西域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往。
832年,驃國被同為藏緬系的南詔國剿滅,驃人四處逃散,逐漸與叫棲一帶的同族人緬族融合。緬族後來演變成為緬甸最大的主體民族。
❾ 緬甸的第一大民族緬族居然起源於中國
在中國的西南邊陲有這樣一座鄰國,它有著猖獗的毒販,也有著遍地寶石,更有著佛國之稱,這里就是緬甸。然而緬甸這個名字,並不是自古以來的叫法,在中國的歷史書中,緬甸漢朝時期被稱之為撣國,唐朝稱它為驃國,宋朝稱之為蒲甘,直到明朝開始才稱它為緬甸,這個古名,緬甸一直沿用至今。
這個國家夾在中國、印度兩國之間,自古以來深受中印兩國的影響。那麼,這個國家又經歷過怎樣的發展歷史,這個國家的民族又是由何而來呢?
緬族人
在逃命的過程中,有一支名為白狼羌族的羌人隊伍,幾經波折終於到達了現在的緬甸。他們在這里繁衍生息,與當地的土著結婚生子,逐漸演變成了這里的緬族人。所以在這個民族血液中,至今還流淌著一部分羌族人的血脈。
現在的緬甸,有聞名世界的軍政府,有世界三大毒品產地之一的金三角,也已經成為了備受人們喜愛的旅遊勝地。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這里融合,在這里發揚光大,也讓曾經的蒲甘,成為了現在的千佛之國。
❿ 古代緬甸與中國的關系
1、1044年,蒲甘王朝統一緬甸,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的統治,中國元朝設置「緬中行省」(又稱「征緬行省」)。1290年緬中行省撤消,但之後的蒲甘國王幾乎都是元朝的傀儡。1531年緬人莽應體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緬甸獨立,脫離中國統治。
2、國家簡介
(1)緬甸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2)中國
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主體、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中國境內56個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規模較大的部落。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建立,此後歷經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直至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專制政體退出中國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體。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作為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孕育出了獨特的中華文化,在語言、文字、歷法、哲學、文學、醫學、建築、飲食、音樂、繪畫、戲曲等各方各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並且強烈影響著周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