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領導人有哪些
⑴ 現在緬甸實際掌權的是誰
緬甸政府實質是軍政政府,軍隊首長當然就是國家權力掌控者咯。。
1948年3月4日,緬甸獲得獨立以來,實行的是多黨民主議會制。 1962年,奈溫將軍推翻了吳努政府,開始實行由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一黨執政的一黨制。 1963年初緬甸軍政府對地上眾多新老緬族政黨,如反法西斯自由同盟、聯幫黨、聯合工人黨等,進行黃鼠狼給雞拜年的「誠邀和談」,半年後就追殺圍剿無赦,大規模屠殺各政黨領袖。 1988 年9月18日,緬甸軍隊接管政權以後,緬甸政治迎來了短暫春天。成立了以蘇貌大將為首的軍政府,取消舊的人民議會和國務委員會,成立了新的國務委員會,宣布解散原來的社會主義綱領黨,廢除一黨制,實行多黨議會制。 目前,緬甸主要民主黨派大約有10個,最大的是全國民主聯盟,國父昂山將軍的女兒昂山素季為該黨主席。 其次是緬甸民族團結黨,由原綱領黨重新組建而成。第三大民主黨派是撣邦民主聯合會。但是好景不長。 1990年5月,緬甸舉行多黨制民主大選,大選結果,大大出乎緬甸軍政府的預料,以昂山素季 為首的緬甸民主聯盟在大選中獲勝。但軍政府以必須先制憲才能交權為由,拒絕交權。緬甸人民與軍政府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和激化。 軍政府悍然廢除聯邦憲法,那是1947年組成緬甸聯邦大家庭的唯一條約,殘忍殺害與拘禁各邦各族領袖,致使簽約的撣族、克倫族、克欽族、欽族、孟族等悲痛無比,憤怒抗爭。1963年,軍政府「邀請」撣邦獨立軍、撣邦解放陣線、克欽獨立軍及吉仁自衛隊等到仰光協商和平。至該年11月,軍政府賊喊捉賊,祭出「捍衛聯邦,反對分裂」大旗,至今一直在有組織的燒殺搶劫眾土族村莊,大打種族滅絕內戰,並用強奸少數民族婦女為戰爭手段——這些使得各族人民更深惡痛絕大緬族沙文主義、賊喊捉賊的卑鄙行徑與野蠻的強迫同化政策,以及要把內戰打到底的禍國殃民做法——這就是緬甸半世紀來大民族欺騙、屠殺眾小民族,眾小民族為求自保而堅持自決權的主要根源。 目前制憲大會已經召開了近7年半之久,但至今仍沒有達成一致,仍在斷斷續續召開,結束遙遙無期,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會議。軍政府答應,待國民大會結束、新憲法制定後,緬甸將按新憲法規定的程序再次舉行大選,然後,軍政府將把國家政權移交給大選獲勝者。近年來,軍政府一面用軟硬兼施的辦法,將各個民主黨派逐一瓦解、摧毀,一面組織 成立了「緬甸聯邦鞏固和發展協會」,作為自己的後備力量. 1997年11月15日,將法律與秩序委員會改名為緬甸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現政府有31個部,具體如下:農業與灌溉部、郵電通訊部、建設部、合作社部、文化部、國防部、邊境與少數民族發展部、教育部、能源部、財政稅務部、林業部、衛生部、內政部、移民與人口部、飯店與旅遊部、第一工業部、第二工業部、宣傳部、 勞工部、畜牧水產部、礦業部、國家計劃與經濟發展部、鐵道運輸部、宗教事務部、社會福利與救濟安置部、科學技術部、體育部、經濟與商務部、交通部、外交部、仰光市發展委員 會(相當於部級)。
編輯本段經濟
1963 年初緬甸軍政府宣布「國有化法案」,所有工商業經濟命脈都要由民族資本家與外僑手中,無償收歸「國有」。緬甸軍政府用社會主義之名,行排外肥己之實,做起打家劫舍的強盜本行! 1963年2月23日所有外資銀行,僑資銀行一律由軍政府的聯邦銀行接管。 1964年1月緬甸兩大出口商品——大米與木材,分別由軍政府的農業局與林業局獨家經營。 1964年3月2-19日,全國工商業12,212家(95%為外僑所有)被收歸「國有」。電台播音剛停,各廠店各企業門口就有兵士奔來,鐵門一拉,宣布里內所有東西都已屬於「國家」,並規定立即據實上報所有財產物業等,否則坐牢十年。 1964年5月17日宣布流通的100元、50元大鈔作廢,對民族資本家與外僑再來一次毀滅性打擊。全緬流通貨幣共為2,230百萬元,民族資本家與外僑所持的大鈔占流通貨幣的97%, 攜帶不方便的10元、5元小鈔只佔3% 。華僑等正當財產被無償沒收,正當工作生活被無理禁止,完全違背了聯合國人權宣言的最低要求——生存權,華僑求生不得,求救無應,成了絕地孤兒。 自從緬甸軍政府掌政40年來,緬甸長年名列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⑵ 緬甸軍隊領導人由誰來任命
緬甸軍方的「發家史」
在緬甸民眾眼中,軍方一度是救國家於水火的英雄。
1945年,緬軍在昂山將軍的領導下,與盟軍聯合,對日本法西斯發起反攻,從日本手中收復了緬甸大部分領土。
緬甸於1948年1月4日正式宣布獨立。
來源:Wikipedia
隨後又發生了緬甸內戰。
在內戰中,緬軍成功解圍叛軍占據的首都仰光,平息內戰。當時面臨分裂和崩潰的緬甸得以倖存。
1962年,就像屠龍的英雄一樣,緬甸軍政府正式上台。
可惜。屠龍的英雄,最終也難逃變成惡龍的命運。
在軍隊掌控下的緬甸,因為腐敗、治理效率低下,從一個東南亞首屈一指的富裕國家,淪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因為對軍政府不滿,民眾發起了多次抗議,而軍隊在民眾中的聲譽也迅速下滑。
不過,無論聲譽如何下滑,因為建國時的英雄偉業,軍方一直是緬甸政治不容忽視的力量。
軍方試圖挽回威信
2008年,民主化進程開始,緬甸舉行憲法公投。
順應民意,軍政府於2011年3月30日正式向以吳登盛為首的新政府移交權力,實現了由軍政府到民選政府的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權力變更的同時,政府制定了有利於軍方的憲法。這意味著,軍方權力仍不可小覷。
據此憲法:軍隊可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擁有議會兩院25%的議席。而且,國防部、內政部、邊境事務部等三個部門的部長,由國防軍司令提名。
為了挽回自己的威信,緬甸軍方並非沒有努力做出改變:
國防軍總司令在「臉書」上開了個人賬戶,定期發布軍隊和他自己的活動信息;軍方安排了專門的新聞發言人,加強對媒體的公關工作。
緬甸洪災發生時,軍隊被派去參加救災工作。當時,國防軍穿著軍服的士兵們在洪水中扶老扶幼,轉移民眾財產。這些照片和視頻通過社交網路進行廣泛傳播,引起了緬甸網民的關注。
2016年9月16日,緬甸軍事法庭對七名涉嫌殺害無辜村民的現役軍人作出判決,剝奪其軍職,處以監禁五年。
軍隊公開承認部屬犯有罪行並接受審判,這在緬軍歷史上是很少見的。這表明緬軍正積極尋求改善其形象。
這樣的例子不少,緬甸軍方試圖打造一種全新的形象,以合法選舉上位。
軍方當然不能直接上台,但是軍方支持了一個叫鞏發黨的政黨,希望通過它的上台來重回權力王座。
軍方合法上台的失敗
但是,軍方合法上台的進程並不十分順利。
2015年11月,緬甸在經歷政治轉型後舉行第二次大選。
在這次大選中,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鞏發黨輸了。
緬甸軍方還是沒有回到它的「王座」上。
當時很多人擔憂:軍方是否會拒絕接受選舉結果,並武力控制國家。
但出人意料的是,國防軍總司令向民盟和昂山素季表示祝賀,並支持鞏發黨(支持軍方的政黨)將權力移交給民盟。
盡管軍方高層對民盟執政表示不歡迎,但隨著政治轉型期的到來,許多政府官員、軍人及其家屬都希望杜昂山素季和民盟能夠給緬甸帶來改變。
政變還是來了
2020年換屆選舉能否如2015年般順利交接權力,最近一直是緬甸研究專家關心的事情。
而2015年沒有發生的政變,終於還是發生了。
在1月29日,國際上便有聲音擔心政變。| 來源:CBC
2月1日接受采訪時,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博士後亨凱表示:軍方接管緬甸政權,破壞了民眾對軍方的好感,強化了民眾對民盟的支持。此後,緬甸軍隊再難以公平方式同民盟競爭,也幾乎無法重獲執政合法性。
「因而這次軍方接管權力後,緬甸的政治轉型進程只會全面倒退,不可能回到之前政治轉型的框架。」
⑶ 緬甸軍隊的最高軍銜
緬甸的軍銜制度很獨特,它的將官共分為六級:
一顆星的是准將
兩顆星的是少將
三顆星排成一溜的是上將
三顆星排成品字型的是副大將(這名字確實聽著別扭,把它理解成二級大將也成,但官方的中文譯法就是副大將,只好約定俗成了)
四顆星的大將
緬甸國防軍原來的總司令、也是該國實際的最高領導人丹瑞是大將軍銜,而副總司令貌埃是副大將軍銜。這兩手第一第二號人物去年同時宣布退出政壇,不再擔任國家領導人,也不再擔任軍隊正副總司令。但將領退休後終身保留軍銜尊稱是各國通用的作法,比如我軍一位上校退役後就不能保留某上校的稱呼,但某上將退役後仍可被稱為某上將。我們也沒看到兩人被免掉軍銜的消息,所以他們仍分別擁有大將和副大將的軍銜。
目前接任緬甸國防軍總司令的是敏昂蘭,他的軍銜是上將。請注意圖中他肩章上排成一溜的三顆星。輿論普遍認為,他只是名義上的總司令,真正的實權還掌握在幕後的那兩位大將和副大將手裡,也許軍銜此時要比職務更說明問題。
順便一提,西方在翻譯緬甸軍銜時,是把大將譯為Senior
General,而副大將譯為Vice
Senior
General,而上將譯為General,跟咱們譯得也差不多。
⑷ 敏昂來多高
身高在一米六五左右,在部隊也就是偏中下等個子
敏昂萊,1956年出生於緬甸聯邦德林達依省土瓦市,緬族,大將軍銜,現為緬甸國防軍總司令[1]、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1]、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2]。
2021年2月1日,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接管緬甸國家權力。[3]
中文名
敏昂萊
外文名
Senior-General Min Aung Hlaing
別名
敏昂蘭
國籍
緬甸
民族
緬族[4]
出生日期
1956年
畢業院校
仰光大學
緬甸國防大學
出生地
緬甸聯邦德林達依省土瓦市
性別
男
執政經歷
家庭情況
對華交往
人物履歷
1972至1974年,於仰光大學讀法律專業。[5]
1974年,敏昂萊第三次嘗試申請轉入緬甸國防服務學院,終於取得成功。[6] [5]
曾擔任緬軍輕步兵第44師作戰參謀。(當時該部隊的指揮官是後來成為緬甸軍政府領導人的丹瑞。敏昂萊以丹瑞為人生導師,並在他手下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5]
2002年,任緬甸三角軍區總司令。
2008年,任緬甸國防軍第二特戰局局長。
2010年8月,任緬甸國防軍總參謀長。
2011年,時任緬甸聯邦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軍政府時期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主席、緬軍總司令丹瑞任命總參謀長敏昂萊接任總司令一職,敏昂萊隨之成為緬甸政治轉型後首位新上任的軍方總司令。[7] [5]
2016年1月,緬軍方宣布敏昂萊退休年限延長5年[4] 。
2021年2月,任緬甸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1] 、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主席[2] 。
2008年至2009年間升為少將;2009年底升為中將;2011年初升為上將;2013年3月晉升大將
⑸ 緬甸軍方高層排名
登盛(Thein Sein)中將,2011年當選為緬甸總統
丁昂敏烏(Tin Aung Myint Oo)中將
瑞曼(Shwe Mann)上將
覺溫(Kyaw Win)中將
丁埃(Tin Aye)中將
耶敏(Ye Myint)中將
昂希(Aung Htwe)中將
欽貌丹(Khin Maung Than)中將
貌波(Maung Bo)中將
⑹ 緬甸軍方是親中還是反中
當然是果敢族武裝了 ,因為果敢地區大部分是漢族,在緬甸屬於少數民族了,外來做生意的緬甸其他地區的商人比較少,相反,內地的商家倒是挺多,在果敢在部分地區都能收到中國移動的信號,緬甸通信信號覆蓋的倒是很少,果敢也一直都是民族自治區,現在果敢族武裝的頭彭家生以前是果敢地區主席,五年前被政府軍趕下台...歷史上明朝據說有一支皇族因為戰亂來到這里,直到現在仍然有人自稱是皇族後人,不過果敢地區一直被當地的幾個大家族控制著。有一些方面可以看出他們是親中的,當地的小學課本是在內地買的,書上寫的首都當然是北京了,老師教的時候還得現解釋...
在東盟國家中緬甸因為受到西方的制裁,所以對中國的倚賴也比較大,所以和中國軍隊的關系還可以.
中緬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兩國於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緬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六十年代,兩國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讓精神,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國與國解決邊界問題樹立了典範。長期以來,中緬堅持睦鄰友好,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良好合作,雙邊關系穩步發展。
緬甸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緬甸政府是一個民族主義政府。
⑺ 緬甸軍方最高將軍是誰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26日改組軍方高層,軍方情報機構主管妙吞烏中將晉升為國防軍總參謀長,意味著他有望在5年後接替敏昂萊。敏昂萊不久前決定再干5年後才退休,按照路透社的說法,這次軍方高層改組主要目的是鞏固敏昂萊在軍隊內部的權力基礎。國防軍總參謀長可以指揮海陸空三軍,被外界視為緬甸軍隊中僅次於敏昂萊、國防部長盛溫中將的「三號人物」。
⑻ 緬甸司令可以管多少人
緬甸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武裝沒有沒有歸降政府
撣東同盟軍(NDAA)
撣東同盟軍(NDAA)。是1989年4月由緬甸G**人民軍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3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以撣族為主體,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議族。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5月。該部主要以緬甸撣族為主體所組成。撣族為緬甸第三大民族,有緬甸撣族和中國撣族(傣族)之分。撣幫聯合革命軍於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了「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約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該部曾先後10多次與緬政府進行談判,但均未能達成和解協議。
果敢同盟軍(MDNA)
果敢同盟軍(MDNA),是1989年3月由緬甸G**人民軍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逐了彭家聲,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成員主要是果敢族(漢族),其次是撣族(泰族)和苗族。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是以克倫尼族(克耶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在霍雅。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是以克倫尼族(克耶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昂丹雷、吳庫貼布佩,兵力7800人,總部在多達瑪基。
克欽獨立軍(KIA)
克欽獨立軍(KIA),組建於1961年2月5日,當時,緬軍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少數民族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宣布成立了「克欽獨立軍」 (KIA),並且成立了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KIC)和「克欽政黨」(KIO)。克欽獨立軍是緬甸國內老牌的反政府少數民族武裝,當地人多稱其為「山兵」,部隊主要沿用英國軍隊的管理體制和教練方法。
1962年2月5日1987年5月,緬甸國防軍對其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剿,由於時任「克欽主席」的早邁執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雲南省盈江縣邊緣數百米的「勒新」。後來由於夏季叢林暴雨突來,阻擋了國防軍的繼續進攻,克欽「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緬甸國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緬共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在武器等方面斷了重要來源,形勢對克欽軍不利。於是早邁決定與政府進行停戰談判,1994年2月24日雙方達成停火協議,緬政府承認其為「克欽邦東部第一特區」,46其轄區為位於緬甸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總人口約15萬人。
克欽獨立軍所轄地區是克欽邦最主要的罌粟種植區,但自1991年始即開始禁毒,不僅不準販毒,而且不準吸毒,凡販毒和吸毒者一律處死!經過努力,克欽獨立軍轄區內一度確實做到了無罌粟種植,無鴉片販賣。
克欽自衛軍(KDA)
克欽自衛軍(KDA)。是以克欽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木吐諾,兵力2000餘人,總部在崗卡。
撣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
撣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是以撣族為主體的民族地方武裝。領導人吳達格雷,兵力3100人,總部在瑙都。
佤邦聯合黨與瓦邦聯合軍(MNSA)
佤邦聯合黨與瓦邦聯合軍(MNSA),原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是1989年4月從緬共中部軍兵變後分離出來的部分。1989年11月改名佤邦聯合黨。該黨領導的武裝稱「佤邦聯合軍」,簡稱「佤聯軍」。其宗旨是謀求佤邦自治,並成為省級行政區。佤聯軍控制區分南、北2個部分。北部與中國雲南省接壤,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南部與泰國和寮國相鄰,面積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22萬。佤聯軍控制區以佤族為主體民族,人口數量約占總人口數的70%。依人口數量排列,下面是拉祜族和撣族,再次是克欽、漢、愛尼、僳僳、苗、布朗、回、本、崩龍、阿克、緬、克倫和老棉等民族。佤聯軍成員以佤族居多,主要領導人也大多是佤族人士。佤聯軍現已發展到3.5萬人,是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現任黨總書記趙尼萊,副總書記趙明(最近去世)、肖明亮。佤聯軍總司令鮑有祥,副總司令李自如、布萊康。總部設在邦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揮機關「行政事務管理部」設在萊三哨。書記鮑有義(兼南部軍區政委)。
政府給了正式名分,撣邦第3特區。原主要控制區是北部山區,土壤貧瘠,只能種毒。後來打敗坤沙,擴展了南部軍區。南部可以種水稻。政府派人車把北部居民運到南部,給安家費,在雲南省幫助下替代種植(水稻)。還發現了錫礦。用礦產和水稻來做主要經濟來源。
⑼ 緬甸總統是誰
緬甸現任總統是吳登盛。
吳登盛,1945年4月出生,緬族。畢業於緬國防軍事學院。1997年4月任三角軍區司令。2001年12月,任國防部軍務署長。2003年8月出任「和發委」第二秘書長,2004年 10月升任「和發委」第一秘書長。2007年5月18日被任命為代總理,同年10月24日出任總理,並於11月晉升上將。2010年4月退役,擔任緬甸聯 邦鞏固與發展黨(簡稱「鞏發黨」)主席並仍任政府總理。同年11月,在全國大選中當選為人民院議員。2011年2月4日,在聯邦議會選舉中當選為緬甸聯邦 共和國首任總統。
緬甸歷任總統:
一、緬甸聯邦總統
1、蘇瑞泰(Sao Shwe Thaik)1948年1月4日—1952年3月16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2、巴宇(Ba U)1952年3月16日—1957年3月13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3、吳溫貌(Win Maung)1957年3月13日—1962年3月2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革命委員會主席吳奈溫(Ne Win)1962年3月2日—1974年3月2日軍人(1962—1972)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1972-1974)
二、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
1、吳奈溫(Ne Win)1974年3月2日—1981年11月9日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2、吳山友(San Yu)1981年11月9日—1988年7月25日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3、吳盛倫(Sein Lwin)1988年7月25日—1988年8月12日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國務委員會代主席吳埃哥(Aye Ko)1988年8月12日—1988年8月19日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4、貌貌(Maung Maung)1988年8月19日—1988年9月18日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主席 蘇貌(Saw Maun)1988年9月18日—1988年9月23日軍人
三、緬甸聯邦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主席
1、蘇貌(Saw Maun)1988年9月23日—1992年4月23日軍人
2、丹瑞(Than Shwe)1992年4月23日—2010年10月21日軍人(1997年11月起改任 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
四、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
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Than Shwe)2010年10月21日—2011年2月4日軍人
吳登盛(Thein Sein)2011年2月4日—今聯邦鞏固與發展黨
⑽ 緬甸那支軍隊是好人
他就是緬甸1號人物、緬軍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