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撣邦南部屬於哪個幫派
1. 緬甸有幾邦幾省
截至2018年,緬甸一共有7個省和7個邦,分別為伊洛瓦底省,勃固省,馬圭省,曼德勒省,實皆省,德林達依省,仰光省,欽邦,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孟邦,若開邦,撣邦。下面具體介紹其中5個省:
1、伊洛瓦底省,是緬甸南部的省。主要由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組成,西北包括若開山脈的余脈,西瀕孟加拉灣,南和東南臨安達曼海。面積3.5萬平方公里。
2、勃固省,緬甸的一個省。位於該國中南部平原。面積39,404平方公里。首府勃固。
3、馬圭省位於緬甸中西部,與實皆省、曼德勒省、勃固省、若開邦和欽邦相連。面積44,819平方公里,馬圭省共設馬圭(首府)、敏布、德耶、木各具和甘高5個縣和25個鎮區。
4、曼德勒省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行政區,位於國家的中央。與撣邦、克倫邦、勃谷省、馬圭省和實階省相接。位於北緯19度30分和23度45分及東徑94度50分和96度50分之間,面積為14295平方英里。
5、實皆省是緬甸聯邦西北的一個省,面積93,527平方公里,是棉花、芝麻、鹽、小米的集散地。
(1)緬甸撣邦南部屬於哪個幫派擴展閱讀:
緬甸簡介: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主要景點有:大金塔,甘道基皇家太湖,卡拉威宮,茵萊湖,昂山市場,蘇里塔,波特濤塔,巧達吉卧佛塔,中心公園等。
2. 緬甸南撣邦軍的一些資料和來歷歷史
緬甸政府宣布撣邦軍(南部)為恐怖組織
--------------------------------------------------------------------------------
2006年08月26日15:15 新華網
新華網仰光8月26日電 據緬甸官方的《緬甸新光報》26日報道,緬甸政府已經宣布約瑟領導的撣邦軍(南部)為恐怖組織,該組織成員為恐怖分子。
緬甸內政部25日發布公告說,約瑟領導的撣邦軍(南部)火燒民宅、綁架村民、製造爆炸、射殺無辜,製造民眾流血和恐慌,為害國家和人民,因此政府宣布該組織為恐怖組織。公告還羅列了這一組織製造的多起事件。
緬甸政府2005年8月已經宣布約瑟領導的撣邦軍(南部)和另外3個反政府組織為非法組織。2006年6月,由吳蒙新率領的800多名撣邦軍(南部)成員與政府實現和解,但撣邦軍(南部)更多人員仍在從事反政府活動。
今年4月,緬甸政府曾宣布4個反政府組織為恐怖組織,它們是「緬甸聯邦聯合政府」、「緬甸工會聯合會」、「全緬學生民主陣線」和「民盟-自由世界」。(完)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 成立於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5月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撣邦民族軍」。總兵力3200餘人。
撣邦聯合革命軍。 成立於1960年。1985年該部與坤沙的蒙泰軍合並。1996年初2000餘人脫離坤沙自立門戶,重新組成「撣邦聯合革命軍」。總兵力約5000餘人。
坤沙余部和其他較小的民族武裝組織。 坤沙余部包括張維綱的自衛隊、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軍、趙蘇來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總兵力約1萬人。其他較小的反政府組織還有若開民族解放軍、若開解放黨和欽族解放軍等。
3. 現在金三角犯毒組織還有幾個大幫派都是叫什麼是不是佤幫最大
佤幫並不是最大的,但確實有一定的實力
金三角的歷史與現狀
歷史的故事,讓人記憶猶新,也會讓人更多地客觀地看到了今天。
不是萊島山迷人的曉霧,不是南淀河的潺潺流水,不是眾多華人的付出,我們的故事絕對不會演義到今天。是的,「金三角」中淌出的,不僅僅是鴉片,也不僅僅是罪惡,它也流淌著生命,哺育著繁衍。這里,既有美與丑的較量,也有善與惡的爭斗。如果僅僅是邪惡,沒有廣大善良山民與少數民族,「金三角」也不會發展到今天。
同時,在泰國米賽與緬甸、寮國接壤的「金三角」,也不可能成為今天的旅遊勝地,吸引眾多的旅客流連忘返。
這種文化,是那裡生存了成百上千年的人民創立的。這其中,又有廣大華人不可磨滅的巨大歷史功績與貢獻。忽略了這個事實存在,僅僅盯著毒品,應該說,這不是客觀公正的態度。
記得,在與一位泰國著名學者座談的時候,談及了泰國有關方面對「金三角」中各武裝的態度。這們學者坦率地承認,泰國的軍方,從國家安全利益出發,一直將鄰國的反政府武裝區域視為一塊有利於泰國的緩沖地帶。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採取了許多「彈性」的處理方式。應該承認,泰國軍方的共識,是可以理解的。它所做的「彈性」處理,只要不違背兩國間的友好,也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誠然如此,今天的「金三角」地區,還是出現了近40年來少有的穩定階段。
泰國、寮國和越南境內的割據武裝,已經不復存在。鴉片種植,也已經大為減少。目前的年產量,估計在300噸左右,其中寮國年產量是220—240噸,泰國約15噸左右,越南40—50噸。越、泰、老國內的罌粟種植,大多依然是貧困的山地民族。在越南北部與寮國北部尤為突出。
「金三角」中的緬北撣邦地區,90年代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鴉片產地之一。也是整個「金三角」85%以上鴉片的出產地。緬甸的鴉片產地,又正好是在緬北的幾支割據武裝控制區。
涉及到「金三角」的事情,就不得不將這幾支原緬共武裝作一個細致而紀實的敘述。這數支武裝的發展,現在還沒有成為最後的定局,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因素。但是,無論將會怎樣,它們當前均實實在在在那裡。並且,它們的轄區內,存在著與緬政府若即若離的極大自由度與活動空間。撣、克欽、佤、拉祜、崩龍、漢族等民族在這里聚居。
緬共中獨立出來的四支武裝之間,以及它們內部,也同時存在著復雜的矛盾斗爭。近年來,部分武裝,內部紛爭不斷,幾番兵戎相見。與克欽獨立軍的關系,與坤沙部的關系,仍然在曲折地發展之中。
盡管緬北的這些組織和武裝,已經與緬甸政府和解,但是,各懷心思並留有一手,一直是互相戒備的。因此,幾支武裝的控制區,較緬共時期並沒有減少,反之,在武器裝備及軍隊的實際數量上,已經遠遠超過了緬共時期。
緬甸政府也同樣在做著兩手准備。仍然在採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1995年,緬軍從國外購買了5億多美元的武器裝備,調整充實了各個「戰區」。1995年11月23日,緬軍借果敢同盟軍內部紛爭之機,揮軍跨過薩爾溫江以東的緬北地帶。對於緬甸政府來說,是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緬共時期在一定崗位上任職的領導人,現在絕大多數還在緬北的各支割據武裝之中。有的是重要的指揮員,有的是這些地區的行政領導人,應該承認,中國血統的華人,佔了絕對的多數。這是不爭的事實。
各支武裝的罌粟種植問題,是一個令各國政治家們與有關國際組織共同關心的棘手問題。這不是緬北地區少數民族的責任,而是政治勢力作用使然。
1993年,緬甸政府代表與佤邦聯合軍、果敢同盟軍、撣邦東部同盟軍、克欽新民主軍,在緬北的瓦城共同召開了有關毒品問題的會議。鑒於緬甸當時國內的經濟發展狀況及邊區的特殊情況,政府與四支武裝分別簽署了允許其3年內「可以運用適當的方式」解決經濟來源問題的協議。這種適當的「方式」,後來被理解為對罌粟種植的一種默許。
在四支武裝與各種國際組織交往過程中,經常對國際援助被政府截留頗有微辭。認為政府打「禁毒」的旗幟招商引資,它們的邊區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實惠和好處。
至今,緬政府依然不能隨便進入佤邦、林明賢部、丁英部的轄區,即使緬軍與彭家聲部共同駐扎果敢,但緬軍駐守山上,壩區與邊境口岸,依然是彭部人馬把守。所以,政府要更多一點的了解各支武裝的內部情況,只有派情報人員秘密進入這些地區。公開的方式是很難得到真實情況。
不過,緬甸政府的民族和解政策,較過去的確有了許多重要的改變。邊區相對過去已經安寧了很多。至少,這些組織在形式上還是服從中央政府領導的,並對邊境安全負有一定的責任。
原緬共的四支地方民族武裝,近年來的發展也各不相同。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壯大。
曾經一度不被緬甸政府重視的佤邦及其佤聯軍,目前,已經發展成為緬北地區最大的一支武裝力量。1990年以來,佤邦重點對軍隊建設與裝備進行了大量投入。部隊人數最高達到1.8萬人。1992年後,佤邦與坤沙部在泰緬邊境作戰,盡管打仗消耗了佤邦大量的人財物,但是,在與坤沙部的作戰中,佤邦得到了一定發展。其「南部軍區」的地盤得到進一步鞏固,泰緬的通道在坤沙部「投降」前一直暢通無阻。同時,佤聯軍與緬政府軍保持著較為強硬的對抗性,無論是領地還是軍隊的武裝問題,佤邦從來不作任何讓步。因此,緬政府一直視其為「最為惱人的一塊」。
果敢彭家聲部也是命運多桀。1991年,彭家聲在果敢老家大宴賓客,度過了自己的60歲生日。但在1992年很快衰敗下去。手下的「參謀長」楊茂良兄弟率部起事,並借外力將彭逐出果敢。彭不得不到其婦女婿林明賢部的一個小山頭上蟄居,部下作鳥獸散。許多投到坤沙部,有的投到林明賢部。由於楊氏兄弟畢竟在果敢的根基不及彭家聲,加之楊內部出現了太多的混亂。1995年11月,64歲的彭家聲又再次殺回了果敢,重掌果敢的地方大權。
林明賢的「八·一五」,勢弱力單,但處於「夾縫」中生存的「撣幫第四特區」,近年來著眼於發展本地經濟。在與緬政府的周旋中保存實力,與「友軍」避免了更大的沖突,倒也是得到了許多經濟上的利益。其轄區內的禁毒與經濟發展模式,被緬政府作為一張民族和解政策下的王牌,向國內外炫耀。林部所走的是側重經濟發展的道路,從目前的情形看,已經嘗到了甜頭。
丁英101與其它三支武裝相對距離較遠,所以也就更加獨立。他們所走的發展道路,與林明賢部有許多相似之處。丁英部地處資源豐富的蘊藏帶,對於該部地區經濟的繁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101的經濟實力已經讓世人不可小視。鴉片的種植越來越少,已經不是其經費的主要來源。
克欽獨立委員會主席布朗森1994年去世之後,克欽獨立軍也迅速與緬甸政府完成最終的和解。雙方的談判從1993年開始。目前由早邁和宗卡擔任主要領導人的克欽民主軍,仍佔有克欽邦約1/4的土地,武裝力量4200餘人。其中正規軍在冊人數3100人,其餘的是「聯防」隊員。政治上,克欽獨立軍仍角堅持建立「景頗獨立國」的政治理念,發展經濟以求壯大。經費來源,也已經轉變為以玉石生意,木材生意為主。克欽民主軍與西方國家保持著較為密切的關系。由於克欽的文字是由英國與美國傳教士創立的,所以,克欽文化中有極為濃厚的基督教色彩。因此,克欽族的上層人物,許多赴西方接受先進的教育,回來後成為克欽族中的精英分子,掌握著一定的權力。
緬北邊境地區,目前還有兩支更小的武裝,他們分別從果敢同盟軍中分裂出來。一支是孟沙拉「保安軍」,占據原緬共北方分局所在地勐固一帶,兵力約600餘人;另一支是被彭家聲逐出果敢地區的楊茂良兄弟,他們的武裝被緬政府「安置」在中國龍陵境外的一個山頭上,目前僅餘400餘人,已經成不了多大的氣候了
4. 撣邦的行政區劃
撣邦共分為北部、南部、東部三個地區。撣邦北部包括24個城市,以臘戌為主要城市。撣邦東部包括8個城市,以景棟為主要城市。撣邦南部包括24個城市,以東技為主要城市。東枝為撣邦首都,是喬冶、斯克特爵(Sir Georgo Scoll)在英國統治時代所建,撣邦共有57個城市、1,705縣、15,775鄉。
撣邦管轄11個縣和54個鎮區。 東枝市:撣邦的首府,人口30萬多人(1994年),通鐵路和公路。黑霍的機場。
景棟市:位於薩爾溫江以東,是一個重要城鎮。
格羅鎮:一個美麗的山城。
大其力市:大其力市是一個靠近泰國邊界的邊境城市,在邊境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臘戌市:撣邦北部的一個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航空線路可通往各地。
南渡市:南渡市因有冶煉廠而出名。
木姐市:緬中邊境城市為緬甸對中國貿易門戶。
5. 緬甸為什麼叫撣邦
撣邦,是緬甸聯邦東部的撣族自治邦。面積為62500平方英里,人口約八百多萬人(2005年)。是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個邦。主要居民是傣族而緬人稱為撣人。首府在東枝鎮。
地理
位於緬甸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階省相連。
撣邦位於東部高原,著名的山嶺間有江河谷地有黑河盆地、錫波盆地、登尼盆地和景棟盆地等。主要河流為薩爾溫江,該江發源於中國,流經撣邦,南流去。撣邦和寮國之間有湄公河界河。
歷史
唐宋時代梵語稱為「妙香國」,當時撣邦跟雲南南部和泰國與寮國的一部分同屬一個不可分離的地區。 元明清時撣邦與雲南分家,但無邊界,你來我往,還是親如一家人。
1885年第三次緬甸戰爭發生,1886年英國把整個緬甸地區為英屬印度直接統治的一省,並置眾撣邦、北部克欽邦、西北部欽邦等眾邊區,為英帝國的保護邊區。眾撣邦仍然由撣族土司們統治,不隸屬緬甸本部。 1947年眾撣邦與緬甸簽署彬龍協議,1948年共同從英國手中獲得了聯合獨立,是年基於彬龍協議與緬甸組建了緬甸聯邦,1949年緬甸以驅逐中國國民黨殘軍為名入侵撣邦 ,因此,撣邦後來進行反對緬甸入侵的武裝斗爭。
行政區劃
撣邦管轄11個縣和54個鎮區。
縣:東枝、萊林、臘戌、木姐、皎脈、滾弄、老街、景棟、孟薩、孟別、大其力
主要鎮區
東枝市:撣邦的首府,人口30萬多人(1994年),通鐵路和公路。黑霍的機場。
景棟市:位於薩爾溫江以東,是一個重要城鎮。
格羅鎮:一個美麗的山城。
大其力市:大其力市是一個靠近泰國邊界的邊境城市,在邊境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臘戌市:撣邦北部的一個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航空線路可通往各地。
南渡市:南渡市因有冶煉廠而出名。
木姐市:緬中邊境城市為緬甸對中國貿易門戶。
6. 緬甸禪幫屬於哪是屬於華人 還是屬於緬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是咱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