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糯米糕節怎麼來的
A. 潑水節的由來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瞎橘,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虛缺之聲響乇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歷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
潑水節的傳說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歷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傣文歷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
可是潑水節由來的傳說卻有兩種。: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裡,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發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發,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裡,邪火就蔓延到哪裡。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於麗江華坪地區的傣家潑水節的故事卻獨具特色。這里的傣族人是中國乃至亞洲緯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們的故事是這樣的: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幹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磨譽團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里食用。
潑水節的活動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雲宵,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沖對岸。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釒芒)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里的水向對方灑過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後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後,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釒芒)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翩翩起舞。激動時,人們還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痴,通宵達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游戲。“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夥子,小夥子再擲給姑娘,並藉此傳遞感情。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後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B. 糯米糕是哪裡的特產
糯米糕是以糯米和麵粉混合各類食材製成的傳統糕類罩伍睜小吃。有血糯米,物歲黑糯米等種類。
分類
甜品,粵菜
口味
甜,粘,軟
主要食材
糯米,麵粉,豆沙,油
米糕是江南地區的特產,擁有很悠久的歷史,是中國特色傳統小吃食品之一。米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來蒸成,加工製作方便,耐貯藏,食用方法多樣,所以很受大眾歡迎。米糕擁有很悠久的歷史,是中國的傳統小吃食品之橘汪一。
漢朝對米糕就有「稻餅」、「餌」、「糍」等多種稱呼。漢代的揚雄在《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
C. 潑水節是緬甸的盛大節日,講究的人往往用樹枝蘸水,輕輕地往別人身上抖灑。請問,他們一般用什麼樹枝
櫻桃花枝
D. 每個國家過春節的習俗
1.韓國
韓國雖然在春節期間也貼春聯,但是韓國的春聯不同於我國的紅底黑字而是白底黑字的,而且中國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那天貼春聯,而韓國在立春那天貼春聯;
除夕夜裡守歲,有別於中國用鞭炮震懾年獸的故事,韓國則是為防一種名為夜光鬼的怪獸,傳說這種怪獸喜歡偷走住戶的鞋子,一旦他的鞋子被偷走,那麼新的一年他的好運也被偷走了。但夜光鬼喜歡數數,所以他們會在自家院子里放上竹簍等眼多的物品來保護 「鞋子」;
韓國春節也會祭祀祖先,包壓歲錢等,但是不同中國統一紅色的紅包,韓國的紅包五顏六色,其中最常見的是白色;
韓國春節會穿上傳統的韓服,喝年糕湯和辣白菜象徵新的一年團團圓圓。
E. 切糕國家不管嗎
切糕是新疆的特產,一般賣切糕的都是新疆人,國家對於少數民族是有政策的,並且新疆人容易聚眾鬧事鎮鬧態,一人受到欺御源負,會聯系周圍的新疆人來幫忙鬧事,所以面對新疆人賣切糕坑人就沒人管了。現在也很少見到買切糕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切糕價格貴,而且還坑人,所以人們不願意買切糕,導致生意比較冷淡,很多賣切糕的人不再賣切糕了。同時現在社會什麼都講究營業執照,如果沒有營業執照的商家,都會被城管們當做非法營業,這樣一來就會受到很大的壓力,賣切糕的人正是因為這樣迫於壓力,覺得生意不好做所以才不賣切糕的。
切糕坑人沒人管是因為切糕是新疆的特產,國家對於新疆及少數民族是有政策的,並且新疆人容易聚眾鬧事,所以更彎備多的處理辦法是不管。僅供參考。
F. 雲南瑞麗一寨兩國賣的糕點有哪些
雲南瑞麗一寨兩國是中國與笑鄭輪緬甸邊境上的一個小鎮,這里有許多美食,其碰信中糕點也是非常有名的。以下是一些在這里能夠買到的糕點:
1. 瑞麗糯米糍:這是瑞麗地區最有名的糕點之一,由糯米粉和豆沙餡製成,外面裹上了一層芝麻糊,口感軟糯香甜,非常好吃。
2. 椰汁糕:這是一種用椰汁製成的糕點,口感清香甜潤,非常受大家的喜愛。
3. 緬甸春卷:這是一種用蔬菜和肉類製成的春卷,口感鮮美,非常適合作為小吃。
4. 瑞麗糖葫蘆:這是一種用葫蘆製成的糕點,外面裹上了一層糖霜,口感甜脆可口。
5. 瑞麗豆腐腦:這是一種用豆漿和石膏製成的豆腐腦,口感細膩柔滑,非常受當地人的歡迎。
6. 瑞麗小米糕:這是一種用小米叢隱粉製成的糕點,口感松軟綿密,非常適合作為早餐食品。
7. 緬甸花捲:這是一種用麵粉製成的花捲,口感松軟香甜,非常適合作為下午茶點。
8. 瑞麗糯米飯團:這是一種用糯米和各種餡料製成的飯團,口感軟糯香甜,非常適合作為午餐食品。
以上就是一些在雲南瑞麗一寨兩國能夠買到的糕點,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口感和特色,如果有機會去瑞麗旅遊,一定要品嘗一下這些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