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包拯是什麼人

緬甸包拯是什麼人

發布時間: 2023-05-08 07:30:35

① 包青天是什麼族人

包拯是漢族悔散人。 包拯(999年4月11日—1062年5月24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中國北宋官員,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 曾任龍圖閣學士,人稱包龍圖;又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卒謚孝肅, 贈吏部尚書。 而其廉潔公碧沖氏正、不攀附權貴,判雀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黑子」、「包黑炭」。

② 包拯是什麼樣的人

包畝改拯是宋朝傑出的政治家,他為官清廉,鐵面無私,即使在皇帝身邊保證處理事情時也依然。能堅持自己的看法。又一次,宋仁宗任命沒有立過什麼功勞的招搖組擔任掌管。財政的官員招搖左。是宋仁宗寵愛的妻子的親戚孢疹知道後非常氣憤,他馬上上書。給皇帝指出當前國家的財政已經很困難了,用張堯佐醬沒有才能。人去管理財政只會越管越糟。包準堅決要求撤銷招搖走的職務,宋念宗非常生氣,不僅沒有採納孢疹的結義,還提拔了招搖左孢疹知道後就再次上書,他還和宋仁宗當面爭辯激動十連口水都見到了宋任忠的臉上松,任宗感動了覺得他真是個中成就免去了招搖左的植物。包拯一生愛憎分明,他曾立下家訓,規定後代子孫凡是當官的決不允許貪污受和耐羨睡,如果有人這樣做的話,活到時候不許回家,死了也不能埋葬在家族的墳地里,如今包著已經成了青年政治的代名詞,它被稱為包青天,受到後人永遠的記憶。敬仰。喚拍和懷念。

③ 歷史上真實的包拯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啟鋒上真實的包拯

1、名:包拯, 字:希仁, 別名:包青天、包龍圖 ,生辰:公元999年 祭日:1062年 民族:漢 籍貫:廬州(合肥)包拯,北宋大臣,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政治家。宋仁宗天聖間五年(1027年)進士。初以父母皆邁,辭官不就,及雙親亡,始出任。歷任大理監事、建昌知縣、轉和州稅監、天長知縣、端州知州、遷殿中丞、監察御史、天章閣待制 、龍圖閣直學士、開封府尹、樞密副使。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開封,終年63歲,碧如謚孝肅。包拯任監察御史時,主張「練兵選將,務實邊備」以御契丹。包拯一生為官剛正不阿,以廉潔著稱,執法嚴峻,不畏權貴,當時稱為「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為民伸冤,懲治權貴,百姓尊稱為「包青天」。其事跡為舊小說和戲曲取為題材,流傳日廣,被作為「清官」形象,為歷代民眾所稱頌。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長(安徽天長)知縣,頗有政績。任滿後,調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回京任監察御史里行,又改監察御史,為「言事官」,對處事不當,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進行彈劾。為懲治貪官,自慶歷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贓吏》,認為清廉是人們的表率,而天贓則是「民賊」。包拯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蠍」,殘害百姓。並嚴厲批評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曾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審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詐騙案,震動朝野。包拯在歷官三司戶部判官及三司悔旁啟副使期間,先後出任京東,陜西,河北等路轉運使,每至一地,都以減輕民間負擔、改革弊政、發展生產為己任,提出了「寬民利國」的經濟思想。多次為了國家大事,說了皇帝不愛聽的話,論斥權幸大臣,請求罷去皇帝賜給親信官僚們的恩寵,一切改由主管機構正常渠道進行。他將唐朝魏徵給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寫出來,呈給宋仁宗為座右銘,時刻警惕,以國家大事為重。請求仁宗虛心納諫,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為主」,偏聽偏信,而要愛惜人才,除去苛刻,嚴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說,不隨意大興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採納施行。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知開封府,他於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離任,前後只有一年有餘。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於懲治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由於包拯在開封府執法嚴明,鐵面無私,敢於碰硬,貴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斂,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兒童婦孺們都知道包拯之名,親切稱呼他為「包特製」。開封府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用閻羅比喻包拯的鐵面無私。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樞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朝廷贈官吏部上書,有「奏儀」十五卷傳於世。包拯不僅為官清廉,且治家也極嚴。他親自製定了家訓:「後世子孫仕官有犯賊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這一家訓告誡子孫,做官不能貪贓枉法,違者永遠不準回包家(也即是開除族籍),即使是死後也不能葬入包家的墓地。不從家訓的人,就不承認他是包家的子孫。另外,包拯還將家訓刻於碑上,豎立在廳堂西壁,以昭示後人。在他的嚴格管教下,他的子孫都能恪守家規。包拯之妻董氏生一子,名包鐿,包鐿娶妻崔氏。包鐿早亡。包拯的夫人孫氏,生一男孩,取名包綬,包拯夫人同長媳崔氏一起將他撫養成人。由於長媳崔氏使包拯家既後嗣有人,又能很好持家教子,因此,受到哲宗皇帝的嘉獎。據說皇上對包拯長媳崔氏的嘉獎辭出自大文學家蘇軾之手。長子包鐿,官至太常寺太祝,不幸的是,只有20多歲就病故。雖然包鐿當官時間不長,但在父親包拯的教育下,政績顯著,為官清廉正直,獲時人好評。次子包綬,歷任太寺太祝、國子監丞、濠州(進安徽鳳陽)團練判官,48歲擢升潭州通判,赴任途中病故。據史書記載,包綬為官如其父,清苦守節。箱囊之內,除朝廷誥敕、書籍及著述外,別無他物,真是為官一場,兩袖清風,一身清白。包拯的孫子包永年,為官與其先輩一樣,保持清廉之風。他曾任開封咸陽縣主簿及崇陽縣縣令。為官一生的包永年死時,幾乎家無余票,身無分文,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其喪事還是兩個弟弟出資為其辦理的。死時人們「相顧嗟嘆」,並稱譽說:「包公之後,信乎有是賢孫也。」

2、包拯(999-1062)自希仁,蘆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聖五年(1027)進士。

中進士後,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遠去為官,直到雙親相繼去世,守孝完畢,才在親友的勸說下為官,期間長達十年之久,故以孝聞於鄉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長(安徽天長)知縣,頗有政績。任滿後,調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回京任監察御史里行,又改監察御史,為「言事官」,對處事不當,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進行彈劾。為懲治貪官,自慶歷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贓吏》,認為清廉是人們的表率,而天贓則是「民賊」。包拯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蠍」,殘害百姓。並嚴厲批評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曾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審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詐騙案,震動朝野。

包拯在歷官三司戶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間,先後出任京東,陜西,河北等路轉運使,每至一地,都以減輕民間負擔、改革弊政、發展生產為己任,提出了「寬民利國」的經濟思想。多次為了國家大事,說了皇帝不愛聽的話,論斥權幸大臣,請求罷去皇帝賜給親信官僚們的恩寵,一切改由主管機構正常渠道進行。他將唐朝魏徵給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寫出來,呈給宋仁宗為座右銘,時刻警惕,以國家大事為重。請求仁宗虛心納諫,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為主」,偏聽偏信,而要愛惜人才,除去苛刻,嚴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說,不隨意大興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採納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知開封府,他於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離任,前後只有一年有餘。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於懲治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

由於包拯在開封府執法嚴明,鐵面無私,敢於碰硬,貴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斂,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兒童婦孺們都知道包拯之名,親切稱呼他為「包特製」。開封府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用閻羅比喻包拯的鐵面無私。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樞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朝廷贈官吏部上書,有「奏儀」十五卷傳於世。

3、北宋大臣包拯(999年-1062年),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此人性格嚴峻剛直,與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虛偽的言辭取悅於人。包拯立朝剛毅,執法公正,為民作主,不畏權貴。他出身在一個中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仰慕古代聖賢,有「竭忠死義」之志。
據史書記載,1027年,包拯一舉考中進士,授官建昌縣(今江西南城)知縣。因當時其父母年事已高,不願遠離家鄉,為了照顧父母,他放棄知縣工作,在離合肥不遠的和州(今安徽和縣),找到一個較低的官位任職。其父母仍不願隨同前往。包拯毅然辭去官職,回鄉奉養雙親,直至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期滿後,已經39歲的包拯才重登仕途。
在出仕做官時,包拯寫過一首明志詩: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遺來者羞。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居心清正是治理政事的根本,正道直行是做人的准則。秀美的樹干終將成為棟梁之材,精純的鋼鐵決不應做成彎鉤。倉庫充盈老鼠麻雀也喜歡,地光草盡狐狸都要發愁。史書上記錄著歷代先賢的遺訓,從政做官一定不要留下劣跡而招後人的羞辱。
包拯是這么寫的,也是這么做的。從他39歲重新出仕,到他64歲死於任上,共為官從政26年。其間,他都把明志詩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表現出高尚的為官道德,做出了卓越的政績。他先後擔任過知縣,戶部判官,轉運使,州府,直至權御史中丞,三司吏,樞密副使等職。三司使,樞密副使在宋代相當於副宰相一級的高官。
包拯的日常生活勤儉節約,雖然後來當了三司使,樞密副使,但其穿的,吃的,用的仍然和剛做知縣時一樣儉朴。宋代達官貴人素有蓄養歌伎之風,而包拯在閑暇時只與夫人對談聊天。
包拯有兩個兒子,長子名繶,英年早逝,其妻崔氏,誓不改嫁。次子名綬,是包拯所出媵妾孫氏所生。長子繶死後,次子綬由崔氏收養。包拯逝世時,包綬才5歲,此後一直由崔氏撫養成人,包綬便對其嫂崔氏「以母禮事之」,即所謂「嫂娘」。戲劇,小說中,說包拯稱其嫂為「嫂娘」,這不過是一種藝術需要。包拯一來無兄長,二來直到三十五六歲,其父母尚健在,所以,包拯本人並無「嫂娘」。
包拯不但自身清廉,而且所到之處,都深入體察民情,為百姓做好事。在端州當知縣時,他發現老百姓由於飲用江水,身體多病。於是,他發動群眾,在端州城內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飲井水後,健康狀況大為改觀。這些井被後人稱為「包公井」,有的至今尚存。
包拯鐵面無私,秉公執法,在歷史上是非常突出的。1053年,宋仁宗皇祐5年,包拯因年老喪子,回老家任廬州知縣。一些親戚故舊以為可以有恃而無恐,仗勢欺人,甚至擾亂官府,無法無天。一次,他的一位堂舅犯法,引起公憤,外甥與舅父屬於近親,外甥是不太好懲處舅舅的。包拯不顧私情,下令逮捕堂舅,依法處以笞刑,痛打了一頓。從此,包拯的親戚故舊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了。

④ 包青天是什麼人

包拯(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人,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關於包拯,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如《少年包青天》、《七俠五義》、《包青天》等,在戲劇之中,包青天也是眾所周知的形象之一,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等離奇曲折的故事也與包拯密切相關。拋開這些民間傳說與文學作品,真正猜中渣的包拯是怎樣的一個人,讓我們從正史之中去尋找答案。

⑤ 包拯是什麼人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我國北宋廬州人,天聖進士。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後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

授龍圖閣直學士,歷權知開封府、權御歷桐史中丞、三司使等職。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其事跡被後人改編為小說、戲劇,令其清官包公肢譽坦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戶曉,歷虛明久不衰。

⑥ 歷史上的包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很黑嗎

歷史上的包拯也是天面無私啟裂芹,是一位大清官悄畢,兩袖清風的一個人;可能在歷史上他真源橡的比較黑,但是也沒有影視劇裡面黑成這個樣子。

⑦ 包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包拯是剛正不阿和清正廉明的人。
包拯(999—1062),漢族,宋廬型吵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字希仁。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櫻搏、三司使等職。嘉裕六年(1061),任卜頌侍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謚號「孝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

⑧ 歷史上的包拯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清官嗎

歷史上的消姿包拯是一個鐵面無私,大義滅親的人,他嚴格地去拿鉛絕遵循並執行法律,認理不認親,實激臘事求是,是一個真正的清官,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