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獨立義勇軍是什麼組織

緬甸獨立義勇軍是什麼組織

發布時間: 2023-05-12 04:25:49

1. 二戰中有哪幾個國家投降了

7個,分別是中國,緬甸,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美國,朝鮮。

1、中國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2、緬甸

1942年5月,二戰,日本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傀儡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

1942年,昂山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及中國遠征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

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傀儡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

1944年,日軍在戰場節節敗退,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

1945年,全緬抗日勝利,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

3、新加坡

1942年,珍珠港事件隔天,日軍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峇魯登陸,戰爭開始僅兩個月,日軍就佔領了整個馬來半島與星洲。

1942年2月15日,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宣布無條件投降,逾13萬名英國、澳洲、印度等守軍淪為階下囚,這是英國軍史最大浩劫(新加坡之戰)。日本在接管新加坡後改名為昭南島。

同年2月18日至25日,為報復星華義勇軍和先前支持中國抗日的華人,日軍開展了以「大檢證」為名的復仇行動。

日軍當局在多個地方設立「檢證中心」,他們的計劃是甄別所有介於18至50歲的華裔男性,將所有的「反日分子」鏟除,最後日軍抓走約兩萬多人,當中絕大多數被帶到郊區或偏遠的樟宜、榜鵝海邊予以集體槍殺,剩下則被送到泰國做苦工。

日軍還勒索南洋的華人,要他們交出五千萬元俸納金。山下奉文當時給的理由是:「華僑支持重慶政府抗日,這筆俸納金,是你們向日軍贖罪的買命錢」。

經歷了3年多的苦難,隨著日本的投降,居住在新加坡的華人無不高興。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佔領超過3年的期間約有2萬至5萬名華人慘遭殺害(新加坡大屠殺)。戰後,多個地方相繼發現被屠殺者的遺骸。

4、菲律賓

日軍於1942年1月2日佔領馬尼拉;4月9日攻下巴丹半島;5月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扒緩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投降。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隨後,日本人成立了一個獨立准備委員會負責起草憲法。

1943年10月14日,日本佔領軍扶植勞威爾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史稱菲律賓第二共和國(1943年—1945年),正式名稱為菲律賓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

5、馬來西亞

1942年至1945年日本佔領這個地區,馬來亞被日本佔領。雖然日本佔領的時期相當短,但是它激起了馬來亞和其它地區的反殖民民族主義。

馬盯此攜共在英軍的召集下成立人民抗日軍,進行抗日游擊戰,在日軍後方展開游擊戰,成為馬來半島日據時期的抗日主力之一。

馬共採取聯英抗日政策,馬共領導的人民抗日軍發展到1萬多人,成員除了華人,亦包括馬來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在共同努力之下,解放了馬來亞一半土地。1945年日本投降。

6、美國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

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7、朝鮮

1910年大韓帝國與大日本帝國簽訂《日韓合並條約》,大韓帝國王室移居日本本土,朝鮮半島正式並入大日本帝國成為日本領土。

朝鮮總督府設為京城府(今韓國首爾)。日本政府對朝鮮實行殖民主義統治,限制朝鮮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掠奪朝鮮的資源,日語被定為國語並限制朝鮮語的教學,對學生實行奴化教育,提出「日韓同祖」之說並試圖以此同化朝鮮人。

二戰時期日本大量掠奪朝鮮勞動力、大量強征慰安婦,為侵略戰爭服務,並向學生灌輸軍國主義思想,招收很多朝鮮籍日本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

網路——抗日戰爭

網路——新加坡

網路——菲律賓

網路——馬來西亞

網路——美國

網路凱伏網路——朝鮮

2. 二戰時緬甸的民族獨立組織是怎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Gen. Aung San)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昂山則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Thakin Nu)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

巴莫在1937年到1939年間擔任緬甸總理,並且持續與英國殖民當局不合作。1941年巴莫與日本合作,出任緬甸行政府長官;1943年8月巴莫宣布緬甸獨立,並對英國與美國宣戰;同年11月參與大東亞會議。巴莫在大東亞會議上表示「在我們長期的彷徨之中,把我們從荒野中拯救出來的國家,是東洋的領導者日本」。

但是1944年日本出現敗相時,巴莫改倒向英國;1945年5月日軍退出仰光。戰後,巴莫亡命日本新瀉,直到1946年被特赦才回到緬甸。雖然巴莫一度回到政界,但是在軍事政權成立之後,巴莫被逮捕,後來被釋放。1977年巴莫在仰光家中過世。

3. 請簡要概括緬甸歷史的幾大部分

蒲甘王朝(1044年~129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阿朗西都國王(1111年~1167年)在位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鼎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緬中行省

(1286年~1290年)

1286年,中國元朝設置「緬中行省」(又稱「征緬行省」)。1290年緬中行省撤消,但之後的蒲甘國王幾乎都是元朝的傀儡。

後來緬甸分裂,撣族和孟族分別在緬甸東部和南部建立勢力。

東吁王朝

(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之後莽應龍即位,因多次與實力強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交戰而耗盡國力,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

(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1875年,西部克倫尼邦被確認為主權國。

殖民時期

(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獲得勝利,最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

1885年,英國發兵滅緬甸,並入大英帝國所下屬的印度,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中國清朝政府命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抗議無效。

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英緬戰爭,中國被迫與英國簽訂《中英緬甸條約》,規定中國承認英國對緬甸有支配權,但緬甸對中國仍照往例,每十年一貢。至於中緬邊境未定界,應由兩國會商勘定。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伊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890年~1947年,撣邦、佤邦成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克欽邦、欽邦則為分開的行政區。

1894年,薛福成在倫敦與英國簽訂《中英滇緬商務條款》。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當選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

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自治。緬甸脫離英屬印度,成為大英帝國的緬甸本部(英屬緬甸)。

1942年5月,二戰,日本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傀儡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

1942年,昂山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及中國遠征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

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傀儡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

1944年,日軍在戰場節節敗退,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

1945年,全緬抗日勝利,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

民主化歷程

1947年,眾撣邦、克欽邦、欽邦及緬甸本部於撣邦境內彬龍(也譯為班弄)小鎮上,簽署《彬龍協議》,協議之目的為:聯合緬甸、撣邦、克欽邦、欽邦等,聯合向英國爭取獨立。

1947年7月,昂山將軍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繼續領導獨立運動。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國60多年的殖民統治,緬甸獲得獨立,蘇瑞泰為首任緬甸總統。

1948年~1958年,以吳努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為緬甸聯邦的執政黨。

1958年~1960年,吳奈溫將軍強迫吳努讓其成立「看守政府」。

1960年~1962年,吳努的緬甸聯邦黨(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潔派改名)在1960年緬甸大選獲勝而執政。

4. 日軍在緬甸部署了多少兵力

1942年初,日本佔領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佔領緬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這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但在這之前緬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佔。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交火。然而日軍在飯田祥二郎指導下率優勢兵力兵包圍了同古,迫使中國遠征軍突圍。不過,中國遠征軍在孫立人等將軍的指揮領導下,在緬甸曾多次擊敗日軍的進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兩國軍隊預定在曼德勒籌劃會戰,但日軍在同時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並領兵迂迴至中國軍隊背後。英軍開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國遠征軍右翼暴露,結果聯合作戰失利,遠征軍被迫後退。在日軍的不斷打擊下,英軍一路潰敗,最後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系的要點臘戍被日軍佔領。遠征軍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兩路分兵撤回中國境內。最終緬甸失陷,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突圍時犧牲。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緬甸被日軍佔領後,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日本佔領緬甸後,在緬甸實行殖民統治。許多緬甸人民積極展開與日本的斗爭,抗日戰爭一直堅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情。不過,緬甸國內也有很多反對英國殖民政府、希望緬甸獨立的人士,如緬甸歷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昂山。他在抗日戰爭前曾在日本組織和訓練緬甸獨立義勇軍,因此對日本持一定的好感。他在抗日戰爭中參加了日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的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然而,他在利用日本人的支持得到獨立後,政策卻出現了大轉變,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開始反攻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即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並在獲得英國的承認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由於日本人早先對緬甸獨立所做出的幫助,昂山率領的緬甸政府在戰後對日本持一種比較同情的態度,可以從戰後賠款等問題上體現出來。[編輯] 參見 抗日戰爭 (消歧義) 緬甸國

5. 緬甸的歷史

1.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2.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3.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

6. 緬甸與日本關系怎麼樣

只要是中國的鄰居,日本都會買通。

7. 緬甸為什麼叫緬甸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ng 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上緬甸」和「下緬甸」,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甸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464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 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強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 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獲得勝利,最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的英緬戰爭,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 Ba Maw)當選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自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Gen. Aung San)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昂山則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Thakin Nu)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

1044年
形成統一的國家。

1886年
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37年
英國又將緬甸從英屬印度劃出,由英國總督直接統治。

1942年
日軍佔領緬甸。

1945年
日本投降後,英國重新佔領緬甸。

1948年1月4日
建立緬甸聯邦。

1974年
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8年9月23日
改稱緬甸聯邦。

1988年9月
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1990年5月27日
緬甸舉行首次多黨制大選。但軍政府不移交權力於政黨。

1997年11月15日
緬甸成立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取消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

2005年11月7日
緬甸政府突然宣布由仰光遷都至內比都。

2007年9月20日
緬甸爆發大規模民眾遊行示威要求民主改革,舉世注目。緬甸人口識字率達到93.8% 創新高。

2008年5月2日
緬甸遭受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襲擊。截至8日下午3時,約有13.3萬人遇難或失蹤,1.4萬人受傷。據知情人士推測,失蹤者大多恐難以生還,最後遇難者人數可能將超過5萬人。

8. 緬甸的歷史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530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獲得勝利,最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的英緬戰爭,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BaMaw)當選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自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Gen.AungSan)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昂山則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ThakinNu)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

9. 2戰後東南亞獨立的國家有哪些

菲律賓--1946年獨立;
1950年以後,政府開始限制消費品進口,實行外匯管制,鼓勵發展替代進口商品的工業;
20世紀60年代後期,採取經濟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取得一定成效;
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
菲律賓的外項型工業比較發達.

越南---1945年獨立;
1976年宣布全國統一;
1986年實行改革開放;
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是著名的稻米產區,從越南出口的產品來看,大多都為農產品和初級產品,屬於欠發達的農業國.

寮國---1945年獨立;
1975年成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
1988年以來,推行革新開放路線,對內調整經濟結構,對外實行開放.

柬埔寨--屬於落後的農業國;
1998年以後將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作為首要任務,現在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泰國---屬於典型的農業國;
1961年起,實行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計劃;
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擴大出口,引進外資,改變單一經濟結構,經濟發展較快,逐步向新興工業國轉化;
1995年,人均收入已超過2500美元;
1997年,爆發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1999年下半年,經濟開始恢復;
1991年起,實行汽車業自由化,發展很快;
泰國是世界首位出口大米,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盡次於日本和中國的第三大海產國.

緬甸---1948年獨立;
1987年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1989年,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經濟發展增速;
近年來,私營經濟發展較快;
1997年以後,由於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其它因素,經濟遭遇困難.
緬甸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水力資源都很豐富;
寶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柚木出口國.

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
1963年,馬來亞,新加坡,沙撈越和沙巴組成馬來西亞;
1965年,新加坡推出;
自然資源豐富;
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業的發展,重點是電子,汽車裝配,鋼鐵等部門,礦業以錫,石油,天然氣開采為主,農業以香蕉橡膠,可可,熱帶水果等經濟作物為主;

印度尼西亞-1945年獨立;
1968年以來,大力調整經濟和產品結構;
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
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為外向型的製造業;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新加坡---1965年成立共和國;
建國後,在保持原有以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為主的經濟特色的同時,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來建立較合理的經濟結構.
製造業發展極為顯著,是僅次於休斯頓和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大;
糧食全部靠進口;
對外貿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新加坡的五大經濟支柱:運輸,貿易,金融,製造業和旅遊業.

汶萊---其經濟支柱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
獨立後,積極推行經濟多元化政策;
主要出口:原油,石油產品和液化天然氣.

東帝汶--2002年成立民主共和國;
經濟落後,基礎設施差,一些地區還處於自然經濟狀態,農業為國民經濟的主體.

10. 義勇軍是什麼

義勇軍當然不是正規軍,不過正規軍也不一定就比義勇軍強。特別是民國時期的軍隊和戰爭打法。黃巾之亂時劉備、曹操帶領的都是義勇軍。抗日義勇軍是自發組織。就是一群接受不了日本人佔領統治東北的老百姓組成隊伍和他們干仗。他們是那個時代中國的脊樑。那個時代軍閥都有自旦謹己的地盤。互相攻伐。軍閥統治一個地方作威作福。他們與義勇軍的胸襟氣節差的遠了。所以東北丟失後,東北的軍閥不管,別的軍閥由於收復東北付出和利益不成正比,和要防範被別的軍閥吞並鑽空子。所以只能由老百姓組成的軍隊去收復東北了。馬佔山、抗日義勇軍和抗聯都是屬於這種性質的軍隊。就像現在的釣魚島,如果有百姓自洞耐主組織武裝起來去收復,就算是義勇軍。不過軍閥和國家因為納遲春各種考慮,有時候也會禁止這些組織在自己的地盤招募人手和募捐財物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