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教堂有什麼特色
1. 緬甸的宗教是什麼
緬甸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緬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靈崇拜、伊斯蘭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緬甸佛教屬上座部佛教,是緬甸國教。長期以來緬甸佛教與緬甸政治緊密結合。同時,它還對緬甸文化施予極深的影響,無論語言文字、文化教育,或是文學藝術、建築藝術、手工藝等,都吸收和融入大量佛教文化。所以,緬甸人常說,佛教即緬甸文化。
緬甸人最早接觸到基督教是在16世紀初。目前緬甸基督教影響最大的是新教浸禮會和羅馬天主教派、全緬設有緬甸教區紅衣主教,仰光和曼德勒地區設有主教。全緬甸共有5200多座教堂。
伊斯蘭教13~14世紀從孟加拉地區傳人緬甸若開地區。現在,全國有6個擁有獨立組織、清真寺等機構的伊斯蘭宗教團體,即緬甸穆斯林聯盟、若開穆斯林聯合會、全面毛拉同盟、緬甸穆斯林大會、全緬穆斯林學生聯合會和穆斯林中央基金會,有3100多個清真寺。
現在緬甸的印度教徒約有40多萬人,主要為印度移民,也有少數若開族人。緬甸的印度教組織主要有印度教友誼協會等,有1000多個印度教神廟。著名的印度教神廟有斯利濕婆克里希那寺和斯利杜爾迦寺。
2. 東南亞建築文化歷史與特點
東南亞:東南亞是一個具有多樣統一性的地域。大陸與島嶼並存,山地與平原同在的地理特點,亞熱帶與熱帶氣候逐漸過渡的自然條件,加上頻繁的民族遷徙和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構成了多樣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東南亞的建築文化深受宗教的影響,主要以佛教為主,所以各國在宗教的影響下所形成的建築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大的方向: 1.印支半島--中南半島上的5個以佛教為主的國家,建築樣式是佛教寬頂多角塔樓. 2.馬來半島上的馬來西亞和印尼\汶萊等建築風格以伊斯蘭教尖頂塔樓 3.菲律賓\東帝汶和越南建築樣式是西方格調.
歐洲:歐洲建築風格特點及代表
羅馬式:(即羅曼式建築),代表著人類的力與美,理性與感性的平衡
它是中世紀時期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因採用古羅馬風格的券、拱等建築式樣而得名。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我們參觀的義大利比薩主教堂建築群就是羅馬式建築典型的代表。它的主要特徵是:厚實的牆壁、窄小的窗口、半圓形的拱頂、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高大的塔樓並大量使用磚石材料,西面有一、二座鍾樓。羅馬式建築作為古典建築到哥特式建築的一種過渡形式,它的貢獻不僅在於把沉重的結構與垂直上升的動勢結合起來,而且在於它在建築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組織到建築的完整構圖之中。
羅馬萬神殿
哥特式建築:哥特原為參加覆滅古羅馬帝國的一個日耳曼民族,其稱謂含有粗俗、野蠻的意思,其建築特點空靈、纖瘦、高聳、尖峭……高聳入雲、直達天庭,代表對神的歌頌與崇拜,人們藉此可將自己卑微的心靈與神溝通……
在歐洲,哥特式建築隨處可見。這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最普遍的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其建築特色為尖拱式,即運用線條輕快的尖拱券、直插雲天的尖塔、輕盈剔透的飛扶壁以及彩色玻璃鑲嵌的門窗。外觀巍峨聳立,盡現當時的富足鼎盛。一般認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區的聖丹尼教堂。典型的代表作有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大教堂、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等。
巴黎聖母院
米蘭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文藝復興式建築:人性的裝飾與象徵
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了帶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這一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它在建築輪廓上講究整齊劃一、強調比例與條理性,構圖中間突出、兩旁對稱,窗間有時設置壁龕和雕像。一般認為,十五世紀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建成,標志著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而整個現存的佛羅倫薩古城建築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寶貴遺產,現在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武漢:聖若瑟女子中學
建成時間:1925年。
聖若瑟女子中學原是漢口鄱陽街嘉諾撒修女院辦的識字班,後由中國教友集資修建新校,才改為正規學校。聖若瑟女子中學是文藝復興式建築,三段構圖,正面中間主口設門斗為陽台,中間三開間為柱廊,牆面為紅磚清水牆,窗上下粉白色,紅白相間,十分奪目。屋頂為紅瓦鋪面。樓背後為U形,兩側凸出部分四層為上收的菱形氣屋,三、四層為窄條的窗形與一、二層大窗相對,使建築更顯活潑。
巴洛克式:來源於葡語,奇怪的珍珠,今指十七世紀的藝術及其獨特的風格,指十六世紀矯飾主義以後到十八世紀洛可可以前,這期間的歐洲文化,講究平衡、對稱與花俏,更注重裝飾……
最早起源於義大利,17-18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其建築特點是造型柔和、多採用裝飾曲線以追求動態起伏的效果。在內部裝飾上則極盡鋪張、浮華和雕琢。各國的許多教堂和宮廷建築都運用了巴洛克的藝術風格。巴洛克式的教堂很好地表現出神秘的宗教氣氛。巴洛克式的宮殿則充滿富麗堂皇的奢華感。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路德維希堡、義大利威尼斯的佩薩洛宮等都屬這一建築風格。
文藝復興式建築:人性的裝飾與象徵
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十五世紀產生於義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了帶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築。這一建築最明顯的特徵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築上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它在建築輪廓上講究整齊劃一、強調比例與條理性,構圖中間突出、兩旁對稱,窗間有時設置壁龕和雕像。一般認為,十五世紀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建成,標志著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而整個現存的佛羅倫薩古城建築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寶貴遺產,現在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武漢:聖若瑟女子中學
建成時間:1925年。
聖若瑟女子中學原是漢口鄱陽街嘉諾撒修女院辦的識字班,後由中國教友集資修建新校,才改為正規學校。聖若瑟女子中學是文藝復興式建築,三段構圖,正面中間主口設門斗為陽台,中間三開間為柱廊,牆面為紅磚清水牆,窗上下粉白色,紅白相間,十分奪目。屋頂為紅瓦鋪面。樓背後為U形,兩側凸出部分四層為上收的菱形氣屋,三、四層為窄條的窗形與一、二層大窗相對,使建築更顯活潑。
巴洛克式:來源於葡語,奇怪的珍珠,今指十七世紀的藝術及其獨特的風格,指十六世紀矯飾主義以後到十八世紀洛可可以前,這期間的歐洲文化,講究平衡、對稱與花俏,更注重裝飾……
最早起源於義大利,17-18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其建築特點是造型柔和、多採用裝飾曲線以追求動態起伏的效果。在內部裝飾上則極盡鋪張、浮華和雕琢。各國的許多教堂和宮廷建築都運用了巴洛克的藝術風格。巴洛克式的教堂很好地表現出神秘的宗教氣氛。巴洛克式的宮殿則充滿富麗堂皇的奢華感。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路德維希堡、義大利威尼斯的佩薩洛宮等都屬這一建築風格。
羅馬聖彼得保大教堂
洛可可式:風格上更人性化、更花俏、更注重細節裝飾……
它是在巴洛克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一種建築裝飾藝術風格。18世紀初起源於法國、18世紀後半期盛行於歐洲。其特點是內部裝飾精巧、繁瑣和華麗,整體建築講究線條曲折多變、光線陰暗分明,給人一種氣勢雄偉、生機勃勃的感覺。
阿爾卑斯山谷中的白色威斯天路教堂巴洛克建築和洛可可建築比較:前者講究線條的韻律感、量感、空間感和豐富而有變化的立體感,並帶有繪畫般的效果。
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之上更講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復多變的曲線和裝飾性的繪畫布滿壁面,甚至利用鏡子或燭台等使室內空間變得更為豐富,喜歡用舶來品(如中國瓷器、日本漆器、東方絲綢與掛毯、非洲珠寶、義大利水晶燈等)裝飾室內。室內裝潢通常以白色為底,利用花朵、草莖、棕櫚、海浪、泡沫或貝殼等作為裝飾的圖案,帶來一種異常纖巧、活潑的趣味,但卻破壞了建築的均衡、莊重和安定的感覺,尤其是使用金、白、淺綠、粉紅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撩亂,這種繁瑣、矯揉造作的風格,實在是裝飾藝術的極端。
古典主義式建築:它是受啟蒙運動的思想影響,崇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流行於18世紀後半葉和19世紀的一種建築風格。在建築方面紛紛效仿古希臘羅馬的柱廊、廟宇、凱旋門和紀念塔。
黃土高原:窯洞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在這里,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中東: http://ke..com/view/192963.htm?fr=ala0_1
阿拉斯加:http://ke..com/view/4160.htm?fr=ala0_1_1
3. 緬甸旅遊攻略曼德勒在哪裡
緬甸是我們的鄰國,緬甸是一座極具東南亞風情的國家,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位於緬甸中南部的內陸,歷史上幾個古代王朝都曾經在這里建都,所以曼德勒的建築也是非常有特點的,來到緬甸必不可少的要去曼德勒遊玩,快來get詳細的曼德勒旅遊攻略吧
市區一日游
曼德勒皇宮—曼德勒山—固都陶佛塔—金色僧院—獨特僧院一日游
曼德勒皇宮
曼德勒皇宮位於市區內,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的皇宮。原始建築在二戰的時候已經全部被損毀,現在所看到的是緬甸政府在1989年根據歷史資料在原址重新修建的。宮殿整個呈正方形,3.2公里,外圍有環繞一周的護城河以及城牆,正門有四道,除此以外還有八道邊門。皇宮內大大小小宮殿有104座,包含了皇上和妃嬪的起居室、皇上和大臣議事的大殿、沐浴的房間等等,所有建築都由柚木建造,為紅色,部分頂部有景色油漆描邊。
曼德勒山
曼德勒山位於曼德勒市區北部、曼德勒皇宮西北邊,是曼德勒市內最高的山丘,高236米。傳說在2000多年以前,佛祖釋迦摩尼在這里宣揚佛法,吸引了無數佛教信徒以後,逐漸成名。登山會經歷1700多台階,有頂棚,沿途也是大小寺廟不斷。其中半山腰的一座廟里供奉著佛陀的3顆遺骨。大約走到2/3的位置,立著一尊鍍金的施依亞塔佛塑像,手指大皇宮。
山頂是一座印度神廟,根根方柱連接拱形頂形成環繞一圈的長廊,所有牆壁和柱子都由玻璃覆蓋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廟正中的牆上還寫著「Thepersonwho
Hill(想要長命百歲的人,需要尋求曼德勒山的庇護)」。站在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曼德勒城,這里也是觀看日出、日落的極佳位置。
固都陶佛塔
佛塔在曼德勒山和曼德勒皇宮之間,離山達穆尼寺廟不遠,也是白色的佛塔群,過頂部是呈葫蘆型。佛塔建於1857年,全名為瑪哈羅迦瑪若盛佛塔,也被緬甸人稱為「全世界最大的功德佛塔團攔」。固都陶佛塔之所以非常有名,是因為在其修建完成時,敏東王召集了中南半島各地2400位高僧,在此完成了第五次佛經的修訂大會。這些修訂好的佛經又用巴利文字被篆刻在729座雲石碑上,後人又在每座石碑外圍修建起白色的小佛塔,整齊排列頗為壯觀。這些經書因為齊全的內容和宏大的規模,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書」(據稱一個人如果每天閱讀八小時,把這些經書讀完也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金色僧院
位於固都陶佛塔正南邊,是敏東王的寢宮,塌棗胡也是他駕崩的地方。整個建築本來是在皇宮內,但是由於其繼任者避諱於敏東王死亡,所以整個被遷移到現在的位置,成為一座僧院。也正因為曾經是敏東王的寢宮,所以整個建築比一般的寺院要精美繁瑣得多。整個建築為三層,底部以上百根柚木立柱為支撐,形成懸空高架的底盤,有利於通風防潮。第一層的主殿,外圍配有一圈的木迴廊;往上逐級收攏的兩層,外圍都有四重檐。大殿外圍門牆立柱都配有精美的雕花,密密麻麻,讓人眼花繚亂;而內部的牆壁和屋頂都塗有金色牆漆,金色宮殿的稱號也是由此而來。
獨特僧院岩悄
位於金色宮殿西側,與曼德勒皇宮建造時期相同,都是由敏東王所建。原建築全為柚木,在1890年被燒毀前,一直被稱為曼德勒最美的建築。現在所看到的大多是由緬甸政府於1966年用水泥原址重建的。雖不如柚木那般奢華,但還是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雛形。正門需要登上十幾級的台階,然後到大殿外的迴廊。整個建築主要為白色牆壁,門窗和頂部配有金色木雕,風格遠看很類似於歐洲的大教堂。大殿內部主要是誦經念佛的地方,除了立柱基本沒有其他東西,類似於室內籃球場,看起來空空盪盪。
郊區一日游
馬哈根達揚僧院—敏貢古城—實皆山—因瓦古城—烏本橋一日游
馬哈根達揚僧院
僧院位於阿瑪拉普拉古城區域,靠近烏本橋,是緬甸最為重要的佛學院。緬甸信奉佛教的家庭,每個男人一生必須出家修行一次,也可更多,時間長短從幾周到幾年,甚至終身當和尚的都有。馬哈根達楊僧院雖說修建時間並不長,只有50餘年,但是長期在此修行的僧人已經達到上千。
而僧院最著名的則是每天早晨十點半進行的「千人僧飯」。緬甸是小乘佛教國家,僧侶嚴格實行「過午不食」和「托缽乞食」,第一餐在4:00,第二餐在10:00左右開始沿街化緣,12:00以前回到寺廟吃完。上千僧侶整齊的排成兩排,托缽赤腳,目光保持在在前方三英尺,不可左顧右盼,手臂靜靜包裹在袈裟內,靜默有序的緩緩向前移動。在院堂內,當地的信徒開始給他們分發食物,僧人拖缽接受食物和進食的時候才可以露出右臂,然後走到餐廳或者回宿舍進食。僧人的所有食物都是當地信徒提供,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語言交流,都是靜靜的。現在這個僧院的僧侶已經不用出去化緣,會有各地信徒輪流帶材料來給僧侶做飯作為修行。
敏貢古城
敏貢古城位於伊洛瓦底江上游,曼德勒市以北11公里處,相對其他三座古城,它離市區最遠。古城是由當年貢榜王朝第六任皇帝波道帕耶,為了宣揚自己的豐功偉績(與大清修好關系、擁有佛祖真身佛像和迎回曾經屬於自己國家數尊的高棉銅佛像)而選址修建。
實皆山
山上森林環繞,佛塔錯落在其中卻依舊讓人覺得寧靜,所以很多僧侶都會到這里來修行,所以也讓這里成為了緬甸重要的佛教參拜聖地。實皆山的山路非常陡峭,拾級而上,一路都可看見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佛塔。據稱山上的佛塔、寺廟有500多座,而修行的僧侶更是多達6000名,在路途中你隨時可以遇見僧人們正在休息或者誦經。半山有一座半環型的寺廟,裡面依弧線坐著三十多個面貌相同的佛像,外面的牆壁上刻滿經文。
因瓦古城
烏本橋
烏本橋坐落於阿瑪拉普拉古城境內,始建於1856年,全長1200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木橋之一。整橋都是用緬甸最著名的柚木做成,歷經歲月,至今仍可正常使用。橋的修建是由於東塔曼湖是季節性湖泊,雨季時期湖水上漲會淹沒周邊,為解決交通困難,敏東王修建了這座橋。緬甸人還把烏本橋成為「情人橋」,他們認為相戀的兩人到此虔誠祈禱,可以達到「六和精神」中所要求的和諧互敬,愛情能夠更加長久。傍晚時分,也可乘船,在河上遠觀日落余暉灑在這百年的建築上,說不出來的祥和。
4. 仰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瑞光大金塔推薦理由:緬甸最著名的佛教聖地,擁有2500年歷史
2、蘇雷寶塔
推薦理由:仰光市中心的著名地標佛塔,擁有2200的歷史
3、喬達基卧佛寺
推薦理由:6層樓高的巨大卧佛側卧於此,建造及修繕費用全部來自虔誠佛教徒
4、仰光唐人街
推薦理由:仰光華人聚集區,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很多中華特色的建築
5、皇家湖
推薦理由:皇家湖擁有仰光最華美落日,日落余暉灑在平靜湖面,美極了
6、茵雅湖
推薦理由:仰光最大的湖泊,湖區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有緬甸劃艇俱樂部
7、仰光聖瑪麗大教堂
推薦理由:仰光最大的天主教堂,外觀哥特內里結合東南亞元素,典雅庄嚴
8、班都拉公園
推薦理由:緬懷英雄班都拉而建,用於市民休閑及觀光的公園
9、波特濤塔
推薦理由:與大金塔同期建造的千年佛塔,二戰被毀後重建卻發現了更多珍奇
10、緬甸國家博物館
推薦理由:可以迅速了解緬甸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歷史的地方
還有170條相關問答,更多仰光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5. 說說緬甸建築的特點
仰光(Yangon) 仰光地處富饒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河下游.距出海口34公里.是緬甸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人口500多萬.仰光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綠樹成蔭、鮮花常開.有「花園城市」之稱。仰光古稱「大光」.十八世紀中是仰光河畔的一個漁村。1755年改名為「仰光」(緬文意為「戰爭終止」)。 仰光港為深水港.可進出萬噸輪.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仰光也是全國的航空樞紐.北郊建有敏加拉洞國際機場。 仰光市內主要景點有: 大金塔(Shwe Dagon Pagoda):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踏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大金塔緬語名「瑞德宮」塔.聳立於仰光市中心丁固德拉山崗上.是仰光市的地標。大金塔始建於公元前588年.相傳塔下藏有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佛發.是著名佛教建築和人類文化遺產。在緬甸百姓心中有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每逢月圓曰或佛教節日.大金塔都有盛大的佛事活動.香客信徒雲集。大金塔主塔高368英尺(110多米).佔地14英畝.從底至頂按壇台、雲鑼座、緣缽鍾座、飛檐座、蓮座、蕉包的次序層層砌高。頂部由寶傘、風標和鑽球組成。鑲嵌著無數的寶石翡翠.最頂端鑲有重76克拉的鑽石。4座中塔和64座小塔呈眾星捧月狀環繞在主塔四周。風格各異,錯落有致.整體合一,每座小塔的壁龕內均供奉著大小不一的佛像。主塔和小塔上貼滿金箔.僅主塔貼金就重達7噸多。大金塔上下四周懸掛1萬多枚金銀風鈴,風吹鈴動,聲傳四方,悅耳動聽。大金塔東、南、西、北四方建有四道正門,每門入口處均有造型獨特的緬式獅身人面獸守護。南門建有電梯.供國賓及外國遊客登塔使用。塔東北角有一棵菩提古樹.相傳是從釋迦牟尼金剛寶座的聖樹苗中移植而來。東北角和西北角有兩座古鍾.一座約16噸。系1778年緬王捐鑄。另一座約40噸。系1841年緬王捐鑄。塔南側為大金塔博物館。陳列著信徒捐贈的佛像、金銀器皿和其它物品。 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緬語名「甘道基」), 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卡拉威宮 卡拉威宮是緬甸風格的代表性建築,設計別具匠心,造型為兩只傳說中的神鳥——妙聲鳥.背馱一座寶塔.浮游在皇家大湖上。建築周圍的雕刻及大廳內的裝飾.描繪了緬甸主要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場景,金、紅兩色是整個建築的主體色彩.象徵吉祥、安樂。 卡拉威宮 (Karaweik Palace): 是仰光市內景點的標志之一。是一艘浮於湖中的鳥型大船,很有特色。外觀金碧輝煌,裡面裝飾豪華。每天晚上7點至10點有緬甸民族歌舞表演,以自助餐的形式開放。 茵萊湖(Inle Lake)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是仰光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湖邊樹叢中,風格各異的豪宅別墅、茶餐廳、賓館或隱或現。在湖邊的咖啡館悠閑小坐,清風習習而來,遠看藍天微雲、白帆點點,讓人不禁入忘我之境。湖濱還有緬甸劃艇俱樂部,對這個水上項目有興趣者可以在這里花不多的錢當一次「一日會員」,由專業劃艇運動員陪你到泛舟湖上,體驗一次競技之樂。緬甸國賓館也建在湖畔。 茵萊湖長22公里,寬10公里,是緬甸主要的風景區。茵萊湖三面環山,處於盤地中間,湖面非常寬闊,湖水的顏色隨天氣變化。乘船游茵萊湖是主要的旅遊項目,浩瀚的湖面上有集市、菜園、寺廟、學校、工廠、酒店、參觀等。湖上船不多,在浩瀚的湖面上航行,正是「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昂山市場 (Bogyoke Market) :位於市中心,是仰光市內最大的旅遊工藝品市場,除供應仰光市民日常用的各種百貨外.還出售各種特色旅遊紀念品、天然寶石、翡翠玉器、金銀飾品、金線綉、木雕、漆器、皮具、藤器等傳統工藝品.是外國遊客的主要購物場所。是外國客人購物的天堂。 蘇里塔Sule 位於市中心.鬧中取靜.塔高46米.塔身鍍金.塔基呈八邊形。據傳建成於2000多年前迎接聖物的和尚自印度返回後,以Kakusana菩薩時代的保護神Sule的名字命名。周圍遍布出售工藝品的攤販。 波特濤塔Botataung 又名千佛塔.與Sule塔同時建成。據傳從印度來的護送聖物的千佛陪葬於此。1943年被皇家空軍炸毀.20世紀下半葉重建。重建中發現了許多2000多年前的文物和珠寶。遊客可進入塔身內部觀賞保存聖物的密室。 巧達吉卧佛塔 塔內有長70米的卧佛雕塑。雕塑完成於1907年,20世紀60年代重修。佛腳上的108種佛跡清晰可見。旁邊的英文說明逐一解釋各種佛跡的含義。 中心公園 位於仰光市政廳附近的中心公園,又叫瑪哈班都拉廣場,是為紀念抗擊英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將軍而得名。公園中央的獨立紀念碑高42.72米,像一枚刺向蒼穹的寶劍,象徵著緬甸的自由與獨立神聖不可侵犯.也向後人講述著班都拉將軍為爭取緬甸獨立而犧牲的英雄事跡。公園邊的仰光市政廳,是一黃色的緬式風格建築,外觀莊重、裝飾精美,遊客均會到此拍照留念。 珠寶展覽館 1992年建成,由南、北兩樓組成,南樓設有珠寶拍賣廳和貴賓休息室,每年的珠寶交易會和玉石拍賣會均在此舉行。兩樓間安放著緬甸的國寶…33噸的老坑玻璃種玉石,當年緬甸政府用大隊官兵,歷時數月才從開采地運到此處。北樓是一幢4層建築,頂層為珠寶和礦藏展覽廳,陳列著緬甸自獨立以來收藏的各種國寶級珠寶玉石珍品,令人在大開眼界之餘更增加不少知識。其中有個展台展示的是玉石的等級和分類,玉石愛好者是非看不可。展廳北側還陳列著緬甸主要礦藏示意圖,展有緬甸的各種礦產樣品.並配有一個緬甸地圖沙盤,全緬各地的主要礦藏一目瞭然。其餘樓層為珠寶首飾銷售廳,遊人在此可以購買到各種珠寶飾品 觀音古廟 位於唐人街.由第一代華人移民所建,供奉著從故土請去的觀音娘娘.歷來香火旺盛.緲緲香煙中散發著暖暖的鄉情。 國家歷史博物館 位於PYAY大街的使館區.從歷史、宗教、工藝等多方面介紹緬甸歷史,一樓展示緬甸歷史上歷朝的珍寶,二樓展示各類佛教藝術品,三樓是繪畫為主的藝術品。 丁茵水中佛塔 丁茵(Thanlyin)的水中佛塔(KyauktanYele Pagoda),在眾多緬甸塔群中獨樹一幟,別具匠心,塔群建在河中心的小島上,需乘渡船方能到達。信徒在這里放生魚,是該地的一大特色。沿途可觀賞丁茵大橋,Kyaik Kauk Pagoda、以及具有濃郁殖民色彩的丁茵(Thanlyin)小鎮,沿途秀麗的田園風光和綠樹叢中點綴的緬式高腳茅屋也別有一番風情。如果時間富餘,可在途中的椰林餐廳稍事休息.,品嘗緬式小吃,體會一把忙裡偷閑的田園夕樂。 二戰英軍公墓 為緬懷二戰時期犧牲在緬甸的英國士兵,英國政府和緬甸政府在仰光郊區桃疆為他們建了一座紀念他們的公墓。 特色建築 仰光作為曾經的殖民城市.多座建築保留了西方建築風格.還有西式風格與緬甸特色的混合建築.更具藝術色彩和視覺美感.如仰光市政廳、天主教堂、海關大樓、仰光火車站等。
6. 西什庫教堂游記西什庫教堂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項
西什庫教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特色西式建築物,也是北遲祥派京歷史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建築物,內部裝飾和外層建築物規模和設計都極具豪華宏偉,這里發生了諸多歷史事件,極具觀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西什庫教堂游記
西什庫教堂俗稱北堂,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開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一座教堂。
除了這些,它還是少有的一座中西合璧的教堂,教堂左右各有一中式四角黃琉璃瓦頂的亭子,一中一西,一高一矮,讓這座教堂顯得獨特而魅力無窮。
之前也去過一些教堂,廣州,天津,青島,但這樣中西宴改融合的教堂我還是第一次見,中西文化本應像這座教堂一樣,和諧共存,互相尊重,只有這樣才會更具魅力。
從教堂的側面可以進入教堂內部,教堂兩側的窗花也是中西融合的,這也是少有的,一邊講天主教在西方的發展史,一邊講天主教在中國的歷史,聽工作人員說,這些窗花是後來重修的,我覺得重修後的窗花太好看了,增色了不少。
最後一張是錯誤示範,是我在冬天5點左右,日落時拍的,因為教堂朝西,日落時太陽會被周邊建築擋住,會產生這種類似人像的陰陽臉,最好避開冬日日落時。
進入大門後,映入眼簾的是真的是太好看了,馬上就開始拍照根本停不下來,拍出來的每張都是大片的即視感!教堂的左側小門可以進入教堂的裡面,有很多的琉璃窗,在陽光折射下的彩色琉璃窗真的太好看了。
開放時間
門票免費,無需身份證
周一至周六上午6點-11:30
下午碼賀1點-6點
周日6點-晚7點
注意事項和禁忌
1、進入教堂需保持安靜
2、不要穿拖鞋、背心,短褲(工作人員可能會不讓進去)
3、一定要看好時間,這是我第二次打卡,第一次由於沒有看進入時間,錯過了工作人員不讓進
7. 緬甸有什麼特色
1、彩砂佛畫是緬甸的一大特產,用自然的砂岩作為顏料作畫,畫的內容主要是古代佛教壁畫中的紋樣和緬甸一些間民傳說故事,如佛教護法神、佛傳道故事、天女散花等;
2、當地人喜歡用漆器盛放物品,有漆碗、漆盒、漆盤等。漆器分為兩種,一種是純手工藝製品,造型精巧,圖案優美。另一種是作坊批量生產的,圖案和工藝相對粗糙,購買時需分辯;
3、緬甸獨有的美容品,用緬甸的香木枝幹烘乾後,研磨成粉,再入水,塗在臉上。有美容,治療粉刺的作用。滑隱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用丹納卡;
4、緬甸出產的翡翠世界聞名,無論質量和產量要高於其它國家地區,一個心儀的翡翠飾品是值得;
5、 緬甸舞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印度流傳過來,後來受泰國的影響,舞蹈特別突出曲線,風格十分鮮明。主要以襪虧半蹲、全蹲、跪為基礎,協調信好廳配合手,形成獨具風採的人體三道彎的造型動作,典雅柔美、婀娜多姿。
8. 錫耶納大教堂有哪些建築特色
錫耶納大教堂坐落在大教堂廣場上,是一座非同一般的建築,只有米蘭大教堂和奧爾維耶託大教堂與它的風格相接譽早近。教堂正面是由雕刻品,柱子和復雜精製的裝飾細節組成的哥特式兼羅馬式的混合風格,觀之令人為之目眩。它的作者是比薩建築師兼雕刻家——焦萬納•皮薩諾。進入教堂,參觀者的注意力常會被天頂所吸引,那些石雕頭像代表了無數個教皇。
然而最吸引人的是由一系列錫耶納主要藝術家設計的26幅敘述性板面油畫組成的大理石地面。北側廊中間的壁畫是進入教堂後看到的第一幅雕刻作品。它是皮科洛米尼聖壇的背壁裝飾畫,其下半部分的四尊龕雕是冊虛凱米開朗基羅年輕時的作品。旁邊的入口處通往皮科澳米尼藏書樓。
樓內有翁布里亞藝術家平圖里喬創作的16世紀壁畫系列。這些色彩鮮明的壁畫描述了在當地出生的阿耶內亞斯•皮科洛米尼的生平。聖壇上最具特色的是一整套引人注目的嵌飾木板裝飾而成的唱詩班席位,旁邊尼古拉•薩諾建造的布州喚道壇上擺放著刻有耶穌生平的浮雕。
佈道壇前方的左牆上有蒂諾•達卡馬尼奧建造的紅衣主教彼得羅尼之墓,它成為後來許多喪葬紀念物的模型。它的前方是主教佩奇之墓和由多納泰洛建造的青銅鋪面紀念物。北耳堂角落,還藏有平圖里喬創作的引人注目的施洗者聖約翰的雕塑和許多壁畫。
9. 緬甸撣邦第三特區的板瓦口岸
自2005年9月中旬以來一直封關,除以前有過出境證的人外,一般人都不得進出。人數現已大不如前,經濟更顯落後。2006年10月克欽邦第一特區成立禁毒會,接收來自中國禁毒部門的近百噸大米援助,隨後還與中國地區政府、公司簽定農業合作等。2007年1月,中國封關更嚴,並不再允許中國從緬甸境內進口木材等,原來的伐木工人全部撤回。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對於砍伐木材原本就有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木材行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等,另一方面砍伐木材破壞千百年來的原始生態環境,有損自身形象。克欽邦第一特區政府原計劃於2007年開始修建由板瓦至甘拜地的公路,然而失去了木材稅收的他們,只能暫時擱置與此相同的許多計劃。面對諸多問題,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政府將何去何從?板瓦距離雲南省騰沖縣城80KM,現有常住人口3000-5000人。城區有三座教堂,一座為傳統浪族基督教堂,一座為天主教堂,還有一座為緬甸基督教堂(該教堂人數較多,有較好組織管理,無種族區別,現有一座禮堂,正在新建一座西式教堂)。每個星期天,他們大多都會去教堂做禮拜。距離板瓦不遠的山坡上建有一座寺廟,寺廟旁邊有一個用於民族服飾展覽的房子。房子前面有一頭「太平聖象」,象高3-4米,重6噸,為整個東南亞最大一頭整木全雕大象。寺廟上去一百多米正在建設一座佛塔群,主佛塔仿緬甸仰光大金塔而建,高三十多米,遠遠看去金碧輝煌。佛塔群現已完工95%,預計2007年上半年便可全部建成,總投資約1000萬-1500萬人民幣,全部由政府出錢,其象徵意義可見一般。板瓦的緬甸人幾乎都能說至少三種以上語言,基本上人人都能說上一點漢語(騰沖方言),緬文為官方文字。生活物資90%來自中國。人們能使用中國移動或中國聯通的手機信號,有中國和緬甸兩國的座機電話。能連中國電信ADSL網路,有網吧,有列印店(該列印店位於板瓦中心點,能進行中緬文業務,並能為手機、MP3等下載緬文、景頗文歌曲等)。有幾座標准酒店,仔細尋找還能找到緬式小飯館等。有一個小型水電站供應電力,然而由於沒有合格技術人員管理,經常缺電。在板瓦年輕人喜歡聽的歌曲有緬文、景頗文、中文等歌曲。緬甸的電影卻沒什麼意思,水平恐怕讓一般的中國人都無法接受。板瓦的緬甸教堂不定期會舉行各種演出晚會,這里的民族能歌善舞,只要給他們一把吉它,都能來上幾首。日常生活中緬甸人多喜歡喝咖啡,這里的小型咖啡店僅有便宜的速溶咖啡,搭配上幾個不生不熟的雞蛋等。這里每年都會有政府組織舉行運動會,足球最受歡迎。最近幾年,在距離板瓦十幾公里的地方經緬甸仰光政府與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政府批准建立板瓦旅遊經濟開發區。開發區原是一片不毛之地,雨季牛馬不能經過。該開發區有來自中國的許多老闆出錢而建,擁有自治管理開發權,他們在此地蓋房子、修公路、建立自來水廠、自建電站,下設土地建設局、工商稅務局、警察治安局等。吸引其它人員投資建設賓館、酒店、超市、葯店、服裝店等等。現已初見規模,彷彿異地他鄉的「中國城」,為何開發區會吸引這些人?恐怕每個人都想問,原因就在於他們有一個支柱產業,這個產業在中國也同樣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那就是博彩業。博彩業在緬甸前些年發展迅速,後因中國政府的大力打壓而失去生氣,現已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