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萬塔之城是什麼
Ⅰ 萬塔之城
說起緬甸,很多人會想起遠征軍,緬甸和我們邊境接壤,千百年來,都是我們的鄰居,並不遙遠。
在緬甸建造佛塔,是緬甸佛教碧凳鄭的一種傳統,無論國王、僧侶還是平民,建造佛塔就是完成了一個最大的善果,人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修建一座獻給佛的塔[祈禱]
建築形狀不同,風格多樣的佛塔
蒲甘是緬甸的古城,如今有上千座佛塔林立在蒲甘。
穿梭在塔林,彷彿時光倒流
蒲甘的佛塔大多數都是紅磚砌築,有方形、圓形、橢圓形、多邊形、鍾形。
來緬甸,一定要來蒲甘感受「出門見佛塔,步步遇菩薩」[祈禱]
很多佛塔,都沒有名字
站在高處往下看,紅色佛塔悔頌像下了一半的棋子,散落一地
太陽冉冉升起,每座佛塔都被金色籠罩
熱氣球漂浮在萬千佛塔上。
在蒲甘看日落,是一種讓人無法言說的感覺,如果能站在佛塔上看日落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出於對古跡的保護,限制遊客攀登佛塔,尤其是那些沒有樑柱的佛塔。我們只好尋找地勢相對較高的土坡,靜靜粗豎的等待太陽下山,
隨著太陽緩緩落下,遠方天空變成一片金紅,層層的古老佛塔和茫茫的大地融為了一體,在夕陽的映襯下,顯得遙遠而神秘,此時人的內心彷彿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一剎那間,彷彿看到了那個曾經的佛國。
曼德勒大皇宮
如果要想了解古老的佛教精神,來緬甸吧
阿南達寺
古老的寺廟,一磚一瓦,都是千百年的痕跡,
辛比梅佛塔
金光燦燦的瑞喜宮
緬甸人對佛的執念,他們希望用一生的執著來表示對佛祖的無比虔誠[祈禱]
固都佛塔
在緬甸,看到最多的就是佛塔和寺廟
世界上最昂貴的塔——翡翠塔
老百姓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廟里修佛法,有點像我們國家的義務教育一樣。
緬甸伊洛瓦底江,發源於中國察隅,雲南境內稱為獨龍江,
郵輪著火了
柚木搭建,百年不倒,泛舟東塔曼湖上,看烏本橋日落 ,
緬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炎熱
很多年以後,我還會想起緬甸、想起蒲甘、想起蒲甘的佛塔,,,
Ⅱ 關於緬甸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緬甸聯邦(TheUnionofMvanmar)
首都:內比都
面積:67.6581萬平方千米
人口:5540萬(2006年)
民族:全國有135個民族,緬族約佔全國人口的65%左右。為國家的主體民族。其他依次為克倫族、撣族等。
語言:緬語、英語
貨幣:緬元
國家地理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毗鄰。西北與印度、孟加拉國相接,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從南到北長2000千米以上。東西最寬為930多千米。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勢北高南低。喜馬拉雅山脈從中國西藏東南延伸入境,在緬甸北部形成高山地區,海拔大都在3000米以上。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以第悅一東吁一線稍北為界,劃分為上緬甸和下緬甸。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錫唐河、加叻丹河、丹那沙林河等。緬甸森林覆蓋面積為全國總面積的50%多。其中以柚木最多。緬甸人稱它為樹木之王,被譽為「緬甸之寶」,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多的國家。礦產資源有石油、錫、鎢、鉛、鋅、銀、煤、鐵等。還出產世界聞名的紅寶石、翡翠、琥珀、玉石等。1978年3月,在緬旬北部發現了一塊重約30噸的世界上最大的粗玉。緬甸屬熱帶氣候,沿海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北部屬季風型亞熱帶雨林氣候。
緬甸國名的由來
緬甸國名源於它的人口最多的民族——緬族。「緬甸」一詞來源於梵文,意為「堅強、勇敢」。
「和平之城」:仰光
仰光原是緬甸首都。位於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部,仰光河左岸,腹地寬廣。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緬甸第一大城市。城市三面臨水,仰光河從勃固流經仰光的西面和南面。城東是仰光河的支流形成的勃生堂河。人口530萬(2004年)0仰光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這里曾經是一座漁村。古稱大光,梵文意為「三崗村」。1775年緬甸王雍籍牙王將大光改為仰光,意為「和平之城」。1852年成為緬甸的首都。仰光是一座有著東方民族色彩的現代化城市。世界著名的珠寶交易市場。緬甸紅寶石的價值超過金剛鑽。這座城市有眾多的寶塔和絕妙的建築。仰光還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內河航運發達。港闊水深,可吞吐萬噸巨輪。陸地交通四通八達,鐵路公路干線在此交織。北郊機場是聯系國內外的重要航空港。矗立於仰光市區北部茵雅湖畔的丁固達拉崗上的。是馳名世界的佛塔。它與印度尼西亞的漢卡羅浮屠塔、柬埔寨的吳哥寺齊名,早已成為佛教國家緬甸的象徵。大金塔。緬甸人稱瑞大光塔,「瑞」在緬甸語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稱。
「佛教聖地」:巴格
位於緬旬北部的巴格距仰光僅1個小時的車程,它曾是昔日王朝繁榮的都城,而且在仰光取代它之前,一直都是緬甸最重要的海港。現在它是緬甸的稻米主產區,繁衍生息著50萬人口,歷史上的紛飛戰火早已經成了過眼雲煙。巴格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那裡有1000年歷史的55米高卧佛,這座大佛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之一。
「萬塔之城」:蒲甘
位於江畔的蒲甘是舉世聞名的萬塔之城,緬甸人曾經說過:「沒有到過蒲甘。就等於沒有到過緬甸。」蒲甘佛教藝術聞名於國內外,佛塔、佛像、壁畫,壯觀瑰麗,豐富到無所不包的廣大范圍。蒲甘是東方文化寶庫之一,是蒲甘王朝的首都。
伊洛瓦底江
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最大的河流,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的察隅地區,流入印度洋的邊緣海。自兩江匯合處至江口全長約2150千米。流域面積達43萬平方千米,占緬甸全境的60%以上。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民族發展的搖籃,緬甸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都與它密切相關。緬甸人民自古稱它為天惠之河,對它十分崇敬。自北而南流經谷地、平原和下游三角洲,是緬甸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其中,中部平原和下游三角洲,是緬甸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Ⅲ 世界上都有哪些奇城
秘魯首都利馬,年降雨量只有37毫米,是世界上幾乎不見雨的城市,被譽為「旱城」。
印度阿薩姆邦氣拉朋齊城,年降雨量達12000毫米以上,最高可達22990毫米,被稱為「世界雨城」。
義大利的威尼斯城建築在118個島嶼上,市區共有117條河道,401座橋梁,素有「水城」之稱。
保加利亞的索菲亞城,共有花園草場幾百處,家家都種花草,享有「世界花城」的美稱。
緬甸的薄區城,共有440座佛塔,成為舉世聞名的「萬塔之城」。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蔽亂是音樂大師貝多芬、莫扎特生活過的地方,這里建有許多影劇院和音樂廳,每年有一次為期一周的文化節,故有世界「音樂城」之譽。
德國慕尼黑城的啤酒遠銷世界各地,每年一次的「啤酒節」要喝掉100萬公斤啤酒,飲酒量雄居世界第一,有「酒城」之美譽。
捷克斯洛伐克的哥特瓦爾城是全國製鞋工業的中心,年產各種鞋靴2億雙,暢銷世界100多個國家,有「鞋城」之稱。
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城,緊靠世界著宏粗檔名的凳搭活火山——維蘇威火山。公元79年火山爆發,火山熔岩巧妙地把附近一座名叫龐貝的城市掩蓋了起來,從此龐貝城秘密地在地下度過1800百多年,直到20世紀初才被考古學家發現。城市一切建築都完好無損,有人叫此城為「地下城」。
Ⅳ 有「萬塔之城」美譽的佛塔建築群,現狀如何
佛塔建築大家應該都見過的吧。早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佛塔就傳進了國內,成為了國內佛教建築的一大代表作。最初的佛塔是用來供奉舍利、經卷和法物的,可以說是一處對於佛教來說十分重要的地方了。而在靠近我國雲南的緬甸內,卻有一座可以說曾是全亞洲最大的佛塔建築群了。今天就讓小編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座建築群吧!
佛教在人們的心中依然是一個神聖的存在,經過了幾千年的變更,很多人的內心依然有著一個屬於自己的信仰,這份信仰支撐著人們度過一道又一道的難關。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嗎?
Ⅳ 緬甸蒲甘有著什麼的稱號
緬甸蒲甘有著「萬塔之城」的稱號。
蒲甘是緬甸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旅遊勝地,位於國境中部,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位於流經緬甸中央之伊洛瓦底江中游,為緬族之中心地區。
市區保留著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建築藝術是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是緬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現今之緬甸以緬族為中心,北部、東部有撣族,南部有得楞族。
景點
蒲甘塔林中,有佛牙的塔共有4座,除瑞西貢塔之外,另外3座是丹吉當塔、羅迦南達塔和古隱當塔,此3座塔比瑞西貢金塔規模小一些。阿難陀塔也是名塔之一,塔內的佛像千姿百態,塔內的浮雕、壁畫以及各種圖案在其他塔中罕見,有人稱這是緬甸的「龍門石窟」。大彬瑜塔規模大、保存完整,亦是名塔之一。
以上的塔和蒲甘其他的塔,供奉的臣像、坐佛、立佛,多是緊身袍服,左肩披襟,有的頭戴玉冠,這是受印度的小乘佛教藝術的影響。自蒲甘王朝後,小乘佛教傳遍緬甸各地,為緬甸統一起了很大作用。
Ⅵ 為什麼緬甸被稱為萬塔之國
我們在緬甸各地觀光, 首先映入眼簾的, 就是那些光彩奪目的佛塔.緬甸是一個佛教之國.信奉佛教者佔全國人口80%以上, 保存有許多歷代建築的佛塔.宏偉壯麗、金光閃爍的佛塔到處可見.這些佛塔有的建在鬧市中心, 有的依山傍水.在首都仰光、古都曼德勒、文化古城蒲甘等地, 更是佛塔林立, 令人驚嘆.曼德勒現有佛塔上千座; 古代佛教聖地蒲甘現有佛塔五千多座, 相傳這里最盛時期佛塔多達4486733座, 號稱」四百萬座寶塔城」, 比該城的人口還要多幾倍.據統計, 全國擁有佛塔10萬多座, 平均每300人有一座.若將緬甸所有的佛塔排成一列縱隊, 可從首都仰光直達北部的密支那, 全長1567千米.因此, 緬甸素享」萬塔之國」盛稱.緬甸關於迷信(有人認為那叫宗教信仰)的「故事」很多,一個故事就會有一個象徵建築。首先你要知道緬甸是一個經濟、科技、文化、素質落後國家。任何地方一旦科技、文化落後就會導致經濟落後,這種情況下迷信(有人認為這叫宗教信仰)就會興起,什麼牛鬼蛇神、祥雲四起的傳說就逐漸出現,然後再編個故事綁定上就會引來很多文化落後的信徒跪拜。緬甸人喜歡把大自然的奇觀包裝起來然後一廂情願的跪拜,而不是刻苦學習科學知識去解開自然之謎。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Ⅶ 萬塔之國是指哪
人們在緬甸各地觀光, 首先映入眼簾的, 就是那些光彩奪目的佛塔.緬甸是一個佛教之國.信奉佛教者佔全國人口80%以上, 保存有許多歷代建築的佛塔.宏偉壯麗、金光閃爍的佛塔到處可見.這些佛塔有的建在鬧市中心, 有的依山傍水.在首都仰光、古都曼德勒、文化古城蒲甘等地, 更是佛塔林立, 令人驚嘆.曼德勒現有佛塔上千座; 古代佛教聖地蒲甘現有佛塔五千多座, 相傳這里最盛時期佛塔多達4486733座, 號稱」四百萬座寶塔城」, 比該城的人口還要多幾倍.據統計, 全國擁有佛塔10萬多座, 平均每300人有一座.若將緬甸所有的佛塔排成一列縱隊, 可從首都仰光直達北部的密支那, 全長1567千米.因此, 緬甸素享」萬塔之國」盛稱.
緬甸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期,我曾以邊境旅遊的方式,從雲南省的德宏州出境,去過緬甸的木姐和南坎兩個小城。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大潮初起,經濟還很不發達,這兩個緬甸小城裡自由市場上的電子手錶、化妝品、襯衣等商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又從西雙版納出境,去過緬甸的勐拉。這些地方都處緬甸的北部邊境,經濟並不發達,甚至可以說是落後。說陌生,是指我還沒有深入到緬甸的腹地。
今年「五一」大假,我不畏炎熱,決定與朋友飛赴緬甸旅遊。所見所聞,使我感到過去國人對我們這個近鄰的了解實在是太少,甚至有許多誤解。
過去,一提緬甸,在許多國人眼裡,似乎就意味著腐敗、獨裁、毒品、貧窮與落後,很容易聯想到金三角、昂山素季等等。這裡面明顯有宣傳的誤區。等你到了那裡,親眼看看,就會明白「百聞不如一見」的古訓是做人時應當時刻謹記的。
我們這次去造訪的是緬甸現在的首都仰光和古都曼德勒、蒲甘。
事實上,緬甸在歷史上曾是中南半島上稱霸一時的強國,有著輝煌的歷史。在雍籍牙王朝孟雲王統治時期(公元1782-1819年),緬甸的封建社會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疆域西起當今印度的阿薩姆、曼尼坡,東到今泰緬邊境的廣大地區,都是它的勢力范圍,成為當時東南亞各國中疆土最為遼闊的強大的封建國家。
位於中南半島西部的緬甸,面積約676,581平方公里,在東南亞僅次於印度尼西亞而居第二位。與中國接壤的國境線長達2,185公里,其中與雲南省接壤的邊界線有1,997公里。由於其大部分國土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因而屬於熱帶。
花城仰光
現今的首都仰光是一個洋溢著現代氣息的美麗的城市,特別是城中參天的熱帶樹木、盛開的鮮花和殖民地時期留下的歐式建築,給人印象頗深。
5月的緬甸正是一年中該國最熱的季節。我們到達仰光那天的中午,有空調的旅遊大巴內氣溫竟然在30攝氏度,車外氣溫高達41攝氏度。或許是我們已經先在曼德勒預熱過了,所以一身短打扮(短衣、短褲、拖鞋)的我,居然也能接受和適應。當然,一離開空調,就免不了汗流浹背。
導游阿強是個華人,一路上給我們介紹緬甸的歷史,而且總少不了要贊美當年佔領緬甸的英國殖民者,說仰光的街道、火車站都是英國人一百多年前規劃興建的,某一街區的建築也是英國人建的,等等,時至今日,還在沿用,仍然能適應仰光城市現在的需要。
來仰光,第一要看的自然是其標志性建築、堪稱世界之最——雪德恭大金塔。它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經數次整修,如今塔高112米,底座周長427米,其塔頂鑲嵌有7000多顆鑽石及一顆世界最大的紅寶石,塔身用純金建造,而且大金塔四周又環立著68座各式小佛塔,形成金塔之林,在藍天紅日的映照下,真是燦爛輝煌,蔚為大觀。據說,整個大金塔使用了六七十噸黃金,這也更凸現了大金塔的珍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看大金塔就是看黃金。一年到頭,這里都擁擠著緬甸的佛教信徒與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在緬語中,仰光意思是「戰爭結束」,也就是和平之城,位於伊洛瓦底江支流仰光河的左岸。其街道不寬,但比較整齊,建築也要比古都曼德勒現代化,高樓不少。但最讓人稱道的是街道、馬路兩旁鬱郁蔥蔥又參天的大樹以及盛開的各種鮮花。說仰光是春城、花城,倒真是恰如其分。
由於仰光工業很不發達,許多日用品和工業品依靠進口,加上熱帶植物遍布,雨水充沛,所以這里的空氣質量非常好,污染少,天是瓦藍瓦藍的。對於久居中國污染嚴重的大都市的我們而言,來緬甸洗肺、換氣,真是好極了。
走在仰光的大街上,看到一個怪現象,那便是正在跑的汽車大都十分破舊,而且形形色色,真像一個舊車博物館。有的老式汽車我們以前只在電影里看過。這些汽車中有上個世紀20年代的甲殼蟲、有老掉牙的二戰卡車,更多的是日本產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車。問及原因,導游阿強說,緬甸軍政府規定從外國進口的新車在緬甸銷售要繳納高達200%的關稅,所以大多數緬甸人很難買得起新車,只好用外國(主要是日本)淘汰的舊車。
普通的緬甸人出行,主要靠的是從中國進口的自行車和摩托車。也有乘坐公共汽車的。仰光的公共汽車也很特別,有不少使用的是箱式小貨車,乘客一個挨一個站在車廂里,任憑氣溫高達三四十攝氏度,像沙丁魚似的緊緊擁擠在一處,甚至還有勇敢者外掛在車廂的兩邊和尾部,讓我們這些老外看得提心吊膽,生怕他們從車上摔下來。
這些以運送人為主的公共巴士不少都是超載,安全措施也非常缺乏,仰光當局的管理人員如警察竟然熟視無睹。我們對此感到十分奇怪。阿強說,沒辦法,國家落後、人窮,命不值錢,也就是兩袋米的價錢嘛!他解釋說,在緬甸出了交通事故,人被汽車軋死,政府也就補助死者家屬兩袋大米而已。當然了,如果軋死了當大官的家人,那就不是兩袋大米能解決的,麻煩就大了。
提「錢」來見
沒來緬甸之前,就聽說緬甸一些政府官員相當腐敗,凡事都要錢。因此,當我乘飛機抵達曼德勒時,就做好了入境交小費的准備。前年,去柬埔寨旅行,在首都金邊國際機場,我和全旅行團的朋友,每人都被迫在查驗護照時向移民警察奉獻了1美元,才順利過關。
當我站在曼德勒國際機場的外國人入境通道前,一個面孔黝黑的男移民官員,友好地用英語同我打招呼。在我把護照遞上去後,他問我:「Can you speak English?」「A little.」我一邊回答,一邊提高了警惕,心想莫非他想要小費?豈料,他只是問我的職業是什麼,來緬甸訪問的目的是什麼,准備去什麼地方,並沒有索要小費。兩人一問一答,臨了,他還給我護照時,不忘說一句「Welcom to Burma!」我終於如釋重負地過了關。
入境的經歷使我以為原來的傳說有些言過其實,甚至是謠傳。沒想到,在後來的旅途中,還是得到了驗證。導游阿強說,由於經濟不發達,緬甸的政府官員薪水很低,而要養家糊口、過好日子,則不能不索要小費、收受賄賂,這在那裡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據他介紹,在緬甸找官員辦事,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提『錢』來見」。比如司機開車違犯了交規,見警察時一定要把錢捏在手中與他握手,而一些有經驗的老警察不用看,但憑手感,就能判斷出司機送的錢的面值大小,真是一絕。據說有一次,緬政府因為腐敗受賄問題,一次更換了政府十多個部長。
在我們結束旅行,再次來到曼德勒機場,准備從這里回國時,索要小費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在第一次過機場安檢門的時候,與我同行的好友那鼓鼓囊囊的錢包,立刻讓檢查官員眼睛發亮了,示意這位好友在一旁等待檢查。他和我都以為壞了,這下錢包里的美元要被沒收了,因為入境時沒有申報。負責檢查的那人,將好友的錢包拿去翻看了一下,然後向另一位官銜比他大的人請示怎麼辦,兩人用緬語嘀咕了一陣,還是揮手放行了,讓人虛驚一場。然而同行的一位四川老表,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攜帶的七八千元緬幣,被以「政府規定不準將緬甸國家貨幣帶出境外」為由,合理合法的沒收了,盡管四川老表解釋說他還要回來做生意,也無濟於事。
量體溫(因為北京又發現了非典)、換完登記牌,又辦行李托運,我親眼看到「很懂規矩」的導游阿強,從他的錢包里抽出幾張大額緬幣,送給辦行李托運的機場工作人員。當這些手續總算辦完之後,向候機廳走去,沒想到緬甸人還設了最後一道安檢在那裡。 我自然是順利過關了,拿好自己的物品,正准備找個座位坐下,一轉身,發現我的那位好友又被攔住了,自然又是他的錢包惹的禍。負責檢查的三、四個緬甸官員有兩個是穿軍裝的軍人(緬甸是軍人政府,一切都是軍方說了算),其中一個示意好友停下。跟在好友後面的一位同行者,想幫忙,可惜試了一下,聽不懂軍官說的英語。感到緊張、又不懂英語的好友趕緊喊我:「大哥,你快來看看,他要干什麼。」我走過去,看見軍官把裝有錢包、護照之類的小塑料筐放在一旁。我用英語問他「有何貴干?」他支支吾吾,不肯明說。我馬上意識到,可能是想要小費,連忙問他是否要「Tips」,他點點頭,豎起一根手指:「One dollar!」我當即向好友說明,他連忙從錢包里抽一美元奉上,那軍官又指了一下他的同伴。我說:「再拿一美元,給他。」好友又急忙抽出一美元遞過去,這樣才終於放他過關了。待到候機廳坐定,議論剛才的經歷時,同行的一位老者帶著一臉的不悅進來了,他沒有美元,卻被索要了300元人民幣。瞧瞧,緬甸軍政府官員的腐敗,我們總算領教了!
照說,佛教號召信徒追求簡單生活、不能貪婪,在這樣一個人人信仰佛教的國度里,這些利用職權、明目張膽地向外國遊客索要錢的行為是否與佛教的宗旨相違背呢?
萬塔之邦
這里想說說緬甸的另一大特色。來到緬甸就如同來到佛教國度。由於歷史的原因,至今緬甸奉佛教為國教,國民的80-90%都是佛教信徒。據資料記載,緬甸這樣一個人口四五千萬的國家,和尚就約有10萬之眾,尼姑數千,大小佛寺在2萬座以上,佛塔也多達10餘萬座。
如果你是佛教信徒,那以我這次的經歷奉勸你一定要去緬甸朝聖。事實上,這次緬甸旅行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來自泰國、中國等地去緬甸朝聖的佛教徒。在聞名於世的仰光大金塔,我親眼看到了來自泰國的一個約有二三十人的朝聖團,帶著銀缽、鮮花等貢品,集體參拜大金塔,集體在大金塔誦經。
有人說,緬甸是萬塔之邦。到緬甸一看,發覺此言真的不虛。從曼德勒到仰光,從仰光到蒲甘,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到處都是閃著金光的佛塔和寺廟,到處都有僧侶的身影。同行一位朋友感慨地對我說:「這次旅行,可是把我這輩子的佛塔都看完了,以後不用再看了。」以緬甸古都蒲甘為例,蒲甘王朝從公元9世紀起,不惜耗費大量錢財,興建的各式佛塔多達5000多座,歷經後代的戰亂和多年的自然風化,現在還存有2000多座古佛塔。
實際上,我們造訪的第一站並不是仰光,而是曼德勒。曼德勒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從城邊流過。它是緬甸著名的古都,也是緬甸現在的第二大城市。當地的華僑習慣稱之為「瓦城」。
曼德勒古時候是什麼樣子,我們不得而知,但以我的眼光,現在無論從空中看、還是從地面上看,它都不像個城市,更別說是什麼第二大城市。在我看來,曼德勒就像個大鎮子,幾乎沒有什麼樓房,大都是緬甸風格的低矮建築,這些房屋不像中國城市那樣擁擠在一起,而是較零散地分布在伊洛瓦底江平原上;像樣的街道也不多,不少道路還是土路,難得一見水泥或瀝青鋪就的馬路,每當汽車駛過,難免會揚起陣陣塵土。有一點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片平原面積不小,許多地方還空著或一片荒蕪,以後它發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而同樣沒有什麼工業的曼德勒,植被也不錯,到處都是綠樹。如果說要挑選曼德勒最具現代氣息的建築,那理所當然就是城郊新落成的國際機場。這個飛機場,是目前緬甸全國最大、最好的現代化國際機場,比其首都仰光的機場要好得多(仰光的機場還是英國人當年修建的,已經顯得又小又簡陋、陳舊),聽說這個新機場是泰國援建的。
游覽曼德勒,除了看眾多的佛塔,主要是在清晨或傍晚,登上曼德勒山,看日出或夕陽,據說這是曼德勒最令世界各地攝影家們痴迷之地。再就是參觀曼德勒的皇城。皇城為敏同王(公元1857-1878年)所建,坐落在曼德勒的城東北部,呈正方形,城牆以磚砌成,四周還環繞一條護城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皇宮遭到了破壞,現存的建築物據說還不到原來的一半。這個皇宮雖然也充滿著緬甸的建築風格,建築物鑲金鍍銀,看起來也還不錯,但同泰國的大皇宮、柬埔寨金邊的王宮相比較,不僅要小得多,也沒有他們那樣富麗堂皇和氣派。現在對外國遊客開放,當然了,有軍人把守,因為皇城內還住有軍政府的高官。
朝聖蒲甘
中國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緬甸人則說:「不到蒲甘,就不算到過緬甸。」
我們是從仰光去蒲甘的。從仰光到蒲甘雖然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但據說路面太糟糕,坑坑窪窪,十分難走,如果乘汽車要花五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所以,我們選擇了飛機。
一大早起床,緬甸時間7點40分左右到達機場,8點多登上仰光航空公司的一架座位只有70多個的小飛機,僅用了20分鍾,我們就飛到了蒲甘。趁著此刻天氣還比較涼爽,行裝未卸,旅遊大巴把我們直接拉到了蒲甘的佛塔遺址。這時,已經相當於北京時間的10點鍾左右,光線很適合攝影。首先,導游帶我們看的是這里最有名的雪西貢佛塔,然後是最高的佛塔、最壯觀的佛塔等等,一個個地看下去。
同樣位於伊洛瓦底江畔的蒲甘,是緬甸最重要和最大的佛教聖地。據史書記載,蒲甘王朝從公元9世紀開始大肆修建佛塔,以炫耀其強大的實力,到鼎盛時期,共興建了5000多座各式佛塔。因此,說蒲甘是萬塔之城,真是名副其實。
地處盆地的蒲甘,氣候常年炎熱,地面呈現出類似於非洲草原的地表特徵,土壤乾燥而有些沙化,一個旅遊者打趣地說「蒲甘蒲甘,普遍乾旱」。不過,這里雖然乾旱,卻又會下點雨,這對古塔的保存倒是比較有利。令人感到意外和愜意的是,盡管乾旱,但蒲甘並不乏綠草和樹木。放眼望去,數以千計的佛塔,都掩映在綠樹之中,無論是在朝陽里還是夕陽下,都非常的美麗。
由於天氣太熱,從中午到下午4點以前都不適合外出。抵達的那天下午,蒲甘氣溫最高時竟高達45攝氏度,很容易熱得中暑。所以,根據安排,大家中午飯後先在酒店裡休息。雖然,房間里有空調,還有電扇,但是還是覺得熱,就連床鋪都是熱的,好半天,也涼不下來,身上還是粘乎乎的。我的同伴,把自己的皮涼鞋用清水沖洗後,拿到屋外去涼曬了一會兒。居然,這皮涼鞋的後跟,被火熱的太陽曬化了膠粘劑,鞋跟裂開了,其高熱度為我等平生所未見。
下午5點,大家登車繼續參觀。先參觀了一處佛塔之後,看看時候不早,在我的提醒下,導游帶著我們前往另一處佛塔,目的是為了在那裡觀看蒲甘最美的一景——塔林夕陽。
下車後,為了表示對佛教的尊敬,按照緬甸人的習慣,照例得脫下鞋子,赤足,沿著陡峭的台階,攀上佛塔半腰的一圈平台。此時,已經是6時30分左右了,夕陽從遠處把落日的余暉撒在了蒲甘林立的各式佛塔之上,反射出土紅色的光芒,凸顯出一派庄嚴,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遠眺,則群山起伏逶迤,伊洛瓦底江為夕陽最後的輝煌映照得金光閃閃。塔中腰雖然面積不大,卻也聚集了來自各國的觀光客,尤以歐美人士居多。大家都光著腳,在塔腰轉來轉去,尋找角度拍照、觀賞,力圖把這號稱東南亞最壯麗的夕照凝固在自己的記憶之中。
面對這有千年歷史的文化遺產,今天的後人又該如何珍惜?哦,蒲甘,你不只屬於緬甸,還屬於全世界、屬於全人類!地球上的人們除了激賞你的壯美,還應當為保護你的永存而做點什麼。
Ⅷ 誰知道公元108年或公元前108年是什麼朝代發生過什麼大事
公元前108年,屬西漢是漢武帝元封三年。
公元108年,屬東漢 漢安帝永初二年。
公元108年,中國農歷戊申年,生肖猴年,屬東漢永初二年。
大事記
漢安帝二年(公元108年)五月五日曹娥的父親在迎波神伍子胥時溺死,當時曹娥年方十四,沿江尋找父屍,晝夜號哭不絕,遂投江而死。
為了保證通往西域道路的暢通無阻和遠揚軍威,公元108年(元封三年十二月),漢武帝派趙破奴和王恢率兵出征。 趙破奴率領騎兵和各郡征調的軍隊一共幾萬人進擊。
公元108年,梁慬奉命返京,行至敦煌,恰逢眾羌一萬餘人反叛,梁慬奉命率軍攻打,大敗羌人,乘勝追擊到昭武、姑城,羌人首領與余眾300人投降。
公元108年,羌民首領滇零在北地(東漢時為北地郡治已遷到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稱天子,穩立了起義政權,許多漢族人民也響應羌民起義,共同打擊東漢軍隊。
公元108 年(東漢永初二年)春,身為命官的楊震(公元51-124 年),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為由夜半卻金,「 四知」 乃成為千古美談。
公元108年(東漢永初二年),湟中飢,湟中諸縣,粟石萬錢,百姓死亡不可勝數。
塔城緬甸中部的蒲甘,素有「萬塔之城」的美譽,它建於公元108年。
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安帝舅鄧隙大敗西羌回,拜大將軍,岑作《出師頌》。
鮑德在張衡的輔佐下功績卓著,於公元108年被調入京城任大司農。張衡便辭去南陽郡主簿職務,回到西鄂家中,專心鑽研學問。
漢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涼州的羌人造反,攻入漢中,殺太守董炳,並且騷擾巴中。朝廷派中郎將尹就領兵討伐,結果失敗。益州諸郡被迫起兵抵禦羌人的入侵。
公元108年 - 歷史紀事
賑濟貧民
永初二年(108)正月,因郡國連年遭受水旱災,百姓多已飢困,安帝詒令以公田賦與貧民。二月,又派光祿大夫樊准、呂倉分行冀、兗二州,稟貸流民。冬十月,稟東郡、鉅鹿、廣陽、安定等地貧民。
京師及四十郡國模純賀發生自然災害
永初二年(108)六月,京師洛陽及四十郡國發生了水災或風災、雹災。此年,十二個郡國發生地震。
蜀郡徼外羌內屬
永初褲拿二年(108)閏七月,蜀郡徼外薄申等人種舉眾降漢。
廣漢塞外參狼羌降漢
永初二年(108)十二月,廣漢塞外參狼羌降漢。東漢朝廷分廣漢郡北部為司國都尉。
公元108年 - 文化紀事
班昭撰《女誡》
班昭永初元年,班昭因諸女都將出嫁,擔心她們不聞婦道,嫁後受夫家責備,取恥宗族,乃作《女誡》以為訓詞,命諸女各抄一本。《女誡》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內容都是宣揚三從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倫理,對封建時代的婦女教育產生過重大影響。
馬融等校書東觀
永初元年,鄧太後當政。鄧後曾從班昭受經書及天文算術,好學不倦,晝理國事,夜則誦讀,慮宮中藏書文字或有謬誤,於永初四年(110)拜馬融為較書郎中,使與謁者僕射劉珍、校書郎劉騊及五經博士、議郎、四府掾史等五十餘人校定洛陽南宮東觀所藏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諸書,整齊脫誤,訂正文字。所校定的諸子書即有一百八十九家之多。
詔王國舉薦人材
永初二年(108)九月,安帝下詔令王國官屬墨綬以下至郎、謁者,凡廉孝有才可與計偕 上尚書,公府通調,令得外補。
公元108年 - 雜譚逸事
鄧騭敗於鍾羌
永初二年(108)正月,鄧騭率軍至漢陽;諸郡兵尚未會集,鍾羌數千人先在冀西(今甘肅天水市西北)發動攻擊,大敗漢兵,殺千餘人。校尉侯霸坐眾羌反叛免,以西域都護段禧為校尉。同年冬,鄧騭又派任尚和從事中郎司馬鈞率諸郡兵與先零羌、滇零等數萬人戰於平襄(今甘肅通渭縣西),任尚等軍大敗,死八千餘人。於是滇零在北地自稱「天子」,招集武都、參狼、上郡、西河諸雜種羌,勢力大盛。東犯趙、魏,南入益州,殺漢中太守董炳,寇掠三輔之地,斷絕隴道。湟旦派中諸縣粟一石值萬錢,百姓死亡不可勝數。朝廷不能制,糧草轉運也無以為繼。於是詔令鄧騭還師,留任尚屯漢陽節度諸軍。朝廷因鄧太後之故,迎拜鄧騭為大將軍,封任尚為樂亭侯,食邑三百戶。
梁慬連破諸羌
梁慬字伯威,北地弋居(今甘肅省寧縣南)人。有勇力,慷慨好功名。初為車騎將軍鄧鴻司馬。延平元年(106)拜西域副校尉,在平定西域諸國反叛的戰爭中,戰功卓著。永初元年(107),朝廷罷西域都護,派騎都尉王弘發關中兵迎還梁慬等及伊吾廬、柳中屯田吏士。第二年春天,梁慬率軍二 到達敦煌。時眾羌反叛,朝廷發兵征討。梁慬奉命為諸軍後援,至張掖日勒。諸羌萬餘人攻亭侯,殺略吏民。梁慬率軍進擊,大破眾羌。羌豪三百餘人降附,並遣返故地,河西四郡復安定。後受詔屯兵金城,得知羌人轉寇三輔,迫近陵園,即率兵進攻諸羌,轉戰武攻美陽關,羌人破散。朝廷屢次以璽書勞勉之,委以西方事,令梁慬節度諸軍。
公元108年 - 出生
華佗生於安帝永初二年,即公元108年,卒於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享年九十七歲。
公元108年 - 逝世
公元108年,和帝去世,享年27歲,在位17年。
公元前108年,在中國又稱漢武帝元封三年,是漢武帝第六個年號的第三年。(漢武帝年號分別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
朝鮮投降
朝鮮降,自此漢朝恢復了秦朝時的疆域。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兵由水、陸兩路進攻,滅衛滿朝鮮,公元前108年置為樂浪郡、玄菟郡、臨屯郡、真番郡四郡,屬於幽州。
卒本扶余
卒本扶余(졸본부여)是古朝鮮民族扶餘人所建立的一個國家。檀君朝鮮滅亡後,高豆莫在檀君朝鮮故地建立起東明國反漢朝建立的漢四郡。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高豆莫征服北扶余,將東明國和北扶余合並為卒本扶余。
司馬遷任太史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司馬遷三十八歲,為太史令,這使他有機會讀遍皇家藏書處石室金櫃收藏的文史經籍,諸子百家,及各種檔案史料。(司馬談臨終曾對司馬遷說:「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
司馬遷繼父職為太史令,《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紳石室金匱之書。」與朋友摯峻書信往還,勉勵其拋棄隱居生活,立志於事業,從而立德、立言、立功。
相撲運動誕生
角抵,又寫作角觝,後稱相撲,大致上與今天的「摔跤」相似。在中國體育史上,若論從朝廷到民間、不分性別、包括大人小孩都愛好,而且深刻影響國際的競技項目,沒有一項能超過角抵。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漢武帝在首都長安進行了兩次大規模角抵表演,這次表演「三百里內皆觀」,可謂聲勢浩大。觀眾中有雲集長安的各國來華使節,受到他們的贊賞,掌聲雷動,壯了國威。
當時恭逢其盛的太史公司馬遷,後來在其《史記·大宛傳》中載謂:「角抵奇戲歲增變,甚盛益興,自此始。」從此由朝廷官辦的「大角抵」盛會,就成為定製。
公元前108年,中國漢朝已與日本有了往來。
據《山海經.海內北經》、《漢書.地理志》記載: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在朝鮮半島設置了樂浪郡,治所朝鮮縣城(今平壤大同江南岸)是故衛氏朝鮮都城王險城,對朝鮮、日本諸部落有很大的影響力,日本列島上「百餘國」定期向其朝貢。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好仙道的漢武帝劉徹在大滌洞洞口建宮壇祭天求神,投龍簡祈福,使這里成為道教祖庭。到了北宋,宋真宗賜名洞霄宮。
公元前108年。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匈奴國勢力強大,漢、匈兩族的邊陲有30多個大小不等的王國,大多為匈奴所控制,只有烏孫國(今新疆伊犁一帶)擁兵近20萬,是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王國,敢與匈奴抗衡,而且願意與漢朝來往。公元前108年,西域烏孫國王昆莫向長安送來聘禮,請賜一位漢室公主為妻。漢武帝為聯合烏孫共同對付匈奴,同意聯姻。通過左挑右選之後,決定由劉細君出塞,擔此重任。
Ⅸ 世界著名的十大文化遺產是什麼,各有怎樣的特點
如果溯源人類的歷史,咱們得往會看上萬年的歷史,人類文明是偉大的,回顧以往,自古以來人類用智慧創造了很多連當今科學都無法解釋的奇跡。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人類的瑰寶:世界著名十大文化遺產
Ⅹ 「萬塔之城」是哪個國家的城市的雅稱
緬甸蒲甘有人說,蒲甘古城是緬甸甚至亞洲之旅的終極目的地。這里是亞洲三大佛教遺跡之一,曾經的448.6萬多座佛塔和寺院賜予了這里「萬塔之城」的美譽。在這里至少要住一晚,白天可以租輛馬車慢慢游覽這座城市,你會感嘆幾千座佛塔居然沒有一座是雷同的;傍晚,找一個城中制高點,欣賞世界上最華美的日落。 推薦玩法:租輛馬車逛塔林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緊貼在緬甸第一大江伊洛瓦底江的右旁。與吳哥相比,同是佛教遺跡,同是規模宏大,但吳哥就像圈在籠里供人瞻仰的聖物,寬闊平坦的馬路,細心規劃的旅遊設施,景點的痕跡太重。而蒲甘,眾多姿態各異的佛塔寺廟,無序列的長在這片蒼茫大地上,沒有圍牆,沒有檢票,沒有導游,沒有旅遊設施,一切仿若百年前,與大地相伴,與綠樹相依,只是少了煙火氣息。游覽這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租輛馬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車夫還是你最好的導游。雖然所到之處全是佛塔與佛廟,但是卻一點都不會乏味,兩千餘座佛塔與佛廟沒有一座雷同,圓頂的、尖頂的、沒頂的都有。走進寺里,又是另一種感覺,大小的磚石或橫或豎或平地而起,堆砌成宏偉壯觀又庄嚴的佛像,到訪過的遊人無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坐上熱氣球賞日落晨曦黃昏時的蒲甘是最絢麗。清晨,當太陽從蒲甘山谷升起之時,整個地區迎來最輝煌的時刻,冉冉上升的太陽,驅散大地的濃霧,金色的寶塔慢慢地顯露出動人的輪廓。黃昏,金色的陽光灑在高聳的佛塔上,在綠色的原野上留下長長的影子。登上高塔,只見伊洛瓦底江彎彎曲曲,宛若長蛇在附近游過,河水返照出的夕陽的光輝,讓原野上成百上千的佛塔塗上了一層夕陽的余暉。在蒲甘,迎接日出的最好地點在裊烏與老蒲甘之間的新路邊的牙洪紀塔,而欣賞日落的最好地點是在蒲甘老城東南Shewsandaw塔,此時也是拍攝古塔的最佳時段。不過,坐在熱氣球上看日落,相信是全世界最特別的了。俯瞰腳下,紅褐色的佛塔星羅棋布地散落在開闊的江岸平原上,猶如一顆顆瑪瑙鑲嵌在蔥郁的樹林里,整個蒲甘美景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