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人有多少子孫

緬甸人有多少子孫

發布時間: 2023-05-21 00:24:21

❶ 中國有多少緬甸人

約有110萬。
果敢在籍人口約30萬,常住人口約80萬。其中90%人口為華人(緬甸謂之果敢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
由於緬甸與中國十分近,於是成為眾多國人心儀的居住地點。

❷ 既然緬甸沒有姓氏,對於緬甸人應該如何稱呼呢

緬甸人很重視在名上區分性別、長幼、尊卑。因此,他們在每個人的名前面都加一個前綴稱呼。

這個「前綴」一般表示自謙或尊敬,且隨著年齡增長或社會地位改變而改變。

一般來說,男人名前加「貌」、「郭」、「吳」字等,女人名前加「瑪」、「杜」字等。

男性對少年或幼輩稱「貌」(意思是弟弟、小弟),對青年或平輩稱「郭」(意思是小夥子、兄長),對長輩或上級稱「吳」(意思是大叔、先生)。

年輕的女性無論婚否,或自稱時,一般在名前加「瑪」字(意即少女),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則名前加「杜」字(意即夫人、太太),以示尊敬。

常用的尊稱中,還有其他一些稱呼,是軍官的,前面加「波」字;是老師的前面加「塞耶」;愛國青年知識分子,名前加「德欽」二字,表示「主人」;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喜歡在名前加「耶波」,意思是「同志」。

(2)緬甸人有多少子孫擴展閱讀

緬甸人在人際交往中待人十分謙恭、友好,他們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三種。

1、合十禮

由於緬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們在社交活動之中,一般都習慣於向交往對象行合十禮。在緬甸,在行合十禮時不僅要問候對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須首先將帽子摘下來,並且夾在腋下。見到僧侶時,對其只能行合十禮。

2、鞠躬禮

緬甸人在見到長輩、上級或學者時,大都要向對方行鞠躬禮,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3、跪拜禮

在民間交往中,緬甸人在參見父母、師長或者僧侶時,往往講究要「五體投地」,向對方行跪拜大禮。這種禮節,其實出自佛門。按照佛教教規,在行跪拜禮時,行禮者須使自己雙手、雙腳、雙肘、雙膝、額頭同時接觸地面,並且在此前後雙手合十舉至頭頂。

在日常生活中,緬甸人對長輩尊重有加。他們講究,晚輩在向長輩遞送東西時,必須使用雙手。在遞細小物品時,可單用右手,但應同時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

在長輩面前通過時,晚輩應當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允許昂首闊步,或是奔跑通過。

長輩來到室內時,晚輩必須迅速起身迎侯。向長輩告辭時,晚輩先要躬身施禮,然後後退兩步,方可離去。

❸ 緬甸現在還有皇族嗎

1866年8月2日被殺害的加囊親王的後代。當時好像是因為被敏東王的兒子敏孔殺害,然後加囊親王的全家族遇害。但逃跑了一個兒子和女兒 加囊親王被敏東王三個兒子謀害,女兒早在加囊親王前去世。另一兒子,曾在緬甸出家躲藏。1887年躲至雲南德宏並更名,其子孫一直在雲南生活並世代不返
現在沒有皇族了

❹ 果敢族的發展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斗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斗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緬甸耐溫排華的年代直至21世紀,緬甸國內一律取消華語,更不允許教授中文。為了保存自己的漢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操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中文稱為果敢文,最終保證中華文化得以傳延。
1968年後緬甸人民軍進駐果敢。1989年果敢成立「緬甸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同年獲緬政府承認成立「撣邦第一特區」。該轄區於2002年實現了基本禁絕罌粟種植,在當地的民族歷史和禁毒的歷史上邁出了一大步。
撣邦果敢第一特區,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5200平方公里,與我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中緬國界線長達250公里。果敢數百年來,特別是近百年的歷史,是以販運毒品獲利為目的的武裝割據的歷史,解剖它的歷史,可以看到緬北數支地區民族武裝和販毒武裝勢力形成、發展歷史的縮影。95%由華人組成的今日緬甸少數民族「果敢族」,與雲南邊疆地區有著極為深遠的歷史關系,對其進行深入探究,不僅有助於西南邊疆史的學術研究,而且對世人認識雲南境外毒品問題的歷史與現狀、維護西南邊陲的穩定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仔細推究起來,果敢族的歷史起源竟在中國昆明的逼死坡,與中國明朝末年的永曆帝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今天,許多果敢人仍然自稱是皇裔後世子孫,並以此而自豪。逼死坡是昆明市五華山西麓、華山西路北段的陡坡。明清兩代貢院在此開科取士,後逐漸發展成為通往貢院(今雲南大學)和北城門及北郊的重要交通要道。據說最初因這個山坡上有幾家賣蓖子的鋪子,因此被稱為蓖子坡。 吳三桂數十萬大軍分三路進逼昆明。南明小朝廷只得棄滇都昆明,經保山、騰沖一路敗退進入緬甸。雖然南明的大西軍戰事一再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冒出了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此人的第十代子孫羅星漢成為後來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梟。
據《明史》記載:朱由榔帶1500餘人由騰越(騰沖)西逃,進入緬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觀望形勢的緬王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士莽白繼位,他看清形勢,派精兵夜襲,砍死了南明數十名遺臣武將,囚禁了永曆帝。這在歷史上被稱為 「咒水之難」。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十萬之眾飲馬怒江、直抵緬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妻、妾送交清軍,以免惹火燒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頭的金禪寺(今利民巷)內。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弦在今稱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徹底結束。
昆明百姓出於對吳三桂叛國降清的義憤,將永曆帝遇難地蓖子坡改稱為逼死坡。清雲貴總督認為有損大清聲譽,遂於道光年間將逼死坡改為昇平坡,並勒石立碑以宣揚其昇平盛世,但民間仍稱之逼死坡。後雲南都督蔡鍔將軍以三迤士民的名義,在逼死坡頭立「明永曆帝殉國處」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頭。
南明的殘兵數幹人逃到了一個叫麻栗壩的地方,這地方在緬語里的意思是最野蠻的地方,即今緬甸果敢縣(整個果敢轄區呈條狀,多為高山丘陵區,主要是由三個大壩子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出產大煙而聞名的麻栗壩,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氣溫攝氏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隱姓埋名深居下來。今天果敢地區的華人系以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為主體。其中有一姓楊的武術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將軍長驅入滇時的帳前驍將,此後歷代鎮守滇西南,對西南的民情地理瞭若指掌。楊氏成為當地土司,統領起各部南明遺民,逃避清兵的追殺,一個華人社團崛起於緬北高原,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國封建王朝封誥的官僚體系。直至1962年,楊家才與奈溫將軍達成協定,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 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動卡山)、萬切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動弄山)、巨石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作為南明永曆帝副將的羅氏後代,因永曆帝的落敗也隨之沉淪,到了羅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訓,隱瞞其祖上曾是永曆帝寵愛副將的歷史。所以,雖有家譜傳世,但由於族人嚴格守訓,致使其家世愈加鮮為人知。到20世紀初葉,永曆帝身邊羅副將家已傳至第八代。1916年冬,羅家第四個兒子降生,這就是後來在緬北地區赫赫有名的羅四老闆——羅朝興。1934年,年滿18歲的羅朝興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長子即1935年出生的羅星漢(緬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傑,長女星蕊。羅將軍第十代後裔的羅星漢,日後便會成為三角毒名揚天下的世界頭號大毒梟。 2009年果敢戰爭,是2009年8月在緬甸果敢發生的一場戰爭,交戰一方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另一方為緬甸聯邦政府。自8月8日開始的軍事對峙而引發難民潮,始稱八八事件。兩周後戰爭爆發,最終在緬甸軍政府的優勢軍力之下,瓦解了果敢特區軍隊。
果敢特區主席曾透過媒體向國際求援,但在緬甸與中國控制消息的情況下,戰爭未獲得國際廣泛關注。大部分的新聞來源是由果敢逃至中國邊境的華人轉述以及熟悉緬甸事務的觀察家所估算。 果敢為緬甸境內的華人自治區,原是緬甸共產黨執政區域。1989年脫離緬共和緬甸軍人政府和談,彭家聲與仰光政權達成協議各自派遣部隊維持該地區的和平,地區緊張局勢得以緩解。
2008年,緬甸通過新憲法,確保了軍政府能更強有力地推進自己主導的民族和解和民主進程。緬甸和平和民主陣線聯盟發表聲明,緬甸政府軍正在向他們施壓,要求他們在2010年緬甸大選前,將自身的武力編入由政府控制的邊境安全部隊,以此避免他們對大選造成影響。 導火線2009年8月7日,緬甸軍政府所屬的部隊借口緝毒,進入果敢特區搜查槍械修理廠,果敢守軍拒絕了這要求,兩軍形成對峙。隔日,果敢爆發難民潮,數以萬計的平民向東避入中國。各方協調下,局面有所緩和。 數日後,果敢特區政府發布消息,緬甸政府軍開始撤離果敢,情勢趨於平緩。特區政府出面安撫民心,呼籲百姓返回果敢。
2009年8月22日開戰日,緬軍宣稱特區主席彭家聲違法開設槍械修理廠,隨即出兵控制了特區政府,炮轟位於昔娥的同盟軍總部。果敢政府官員立場分歧,白所成、劉國璽、張德文、明學昌、魏超仁等人主和,彭家聲則領兵反抗。28日,緬軍相繼佔領老街、清水河,同盟軍退守山區。 撣邦先驅新聞社總編輯坤賽以及緬甸事務分析家馬蒂森認為,佤邦聯合軍加入了果敢方,與緬甸政府軍隊作戰。
28日,據雲南省紅十字會副會長何永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證實,一枚炮彈28日從緬甸落入中國境內,造成1人死亡,數人受傷。
29日,果敢領袖彭家聲透過環球時報聲稱在27、28日兩天的作戰中,果敢同盟軍共擊斃30多名政府軍士兵,俘虜50多人。他還表示,政府軍的行動已經給果敢造成了上百億人民幣的損失。 29日,果敢同盟軍不敵緬軍,撤向中國,中國依國際慣例繳收果方的武器並給予難民身份進行安置。緬甸軍事分析者Aung Kyaw Zaw對伊洛瓦底江雜志社表示,估計放棄抵抗退入中國的果敢軍人至少有700人。
30日,局勢趨於平緩,中國政府與緬甸政府經過磋商後,各自發布了新聞,緬方向中方就中國公民的損失致歉,並公布傷亡數字,強調戰事不會影響中國在緬甸的輸油工程。緬甸軍政府宣布戰事結束,已成立新的果敢政府。彭家聲則透過電話否認同盟軍向緬甸政府軍投降。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2009年8月17日例行的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果敢問題屬於緬甸內政,緬甸問題要由緬甸政府和人民通過自己的智慧來解決。我們希望緬甸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存在的問題,實現民族和解,中國政府將採取不幹涉別國內政的一貫方針,希望看到一個穩定、民主、發展、和解的緬甸。」發言人姜瑜28日表示,「中國希望緬甸妥善解決國內有關問題,維護中緬邊境地區穩定。 」中國雲南省出於人道主義設置了7個安置點,為難民提供生活保障品和必要的醫療服務。 美國:美國國務院聲明,嚴重關切緬甸軍政府武力攻擊果敢地區少數民族一事,敦促緬甸停止軍事行動。 日本:日本政府將向果敢第一特區提供援助款75萬美元,主要用於為果敢第一特區的婦女兒童們購買食品。這筆援助款將用於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果敢的援助項目。
2009年8月27日下午,緬甸政府軍與果敢地方武裝由原先的對峙狀態升級至交戰狀態,導致數萬名在果敢地區做生意的中國商人與緬甸邊民涌至中國雲南邊境地區。 然而,在09年8月7日,持續了20年的平靜被打破了。緬甸警方稱,在查毒時警方要求搜查果敢地區一家槍械修理廠,但遭到果敢方面拒絕,雙方處於對峙狀態,由此造成當地民眾恐慌。
據報,僅8日至12日,就有近萬名在果敢地區做生意的中國商人與部分緬甸邊民越過國境線,奔入雲南省躲避。27日下午,緬軍與果敢同盟軍發生激戰,其間出現傷亡,更禍及無辜平民。 雲南省官方27日證實,緬方邊民大量湧入與果敢接壤的雲南省,湧入人數仍在增加。入境難民人數無法統計,據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已有3萬難民湧入中國國境。
據雲南省政府新聞辦當天通報,雲南省從維護兩國友好關系和邊境地區穩定的大局出發,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對進入中國境內的緬方邊民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劃定區域、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生活衛生保障。
據悉,雲南省已在中緬邊境地區設置了7個安置點,並配備了必需的生活用品,提供了必要的醫療救助。
據難民安置點的目擊者說,難民營中比較安靜,聚集了較多婦女和小孩,能聞到消毒葯水的氣味。環境還算干凈,大家席地而眠。但有些聯系不上親人的難民很傷心,一有剛從境外的人回來就圍上去詢問情況。
中方要求緬方保護在緬中國公民
據新華社電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姜瑜28日表示,中國希望緬甸妥善解決國內有關問題,維護中緬邊境地區穩定。
姜瑜說:「中方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已通過外交渠道向緬方表達關切,希望緬方妥善解決國內有關問題,維護中緬邊境地區穩定。我們也要求緬方保護在緬中國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權益。」
緬方對上述事態造成個別中國邊民傷亡深表歉意,對中方善待緬入境邊民表示感謝,允諾將依法保護在緬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

❺ 既然緬甸沒有姓氏,對於緬甸人應該如何稱呼呢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Maung,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Ko,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吳昂基」(U
Aung
Gyi)。此外,還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欽」(Thakin,意為主人)、「波」(Bo,意為軍官)、「耶波」(YeBo,意為同志)、「塞耶」(SaYar,意為教師和醫生)的。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Ma),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Daw,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Tan
Min)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Ma
Tan
Min)或「杜丹敏」(Daw
Tan
Min),她本人自稱「瑪丹敏」(Ma
Tan
Min)。有統計,緬甸人取名所用的字總共不到100個,用這些字互相拼湊,取其聲韻順口悅耳即可。因而緬甸人重名的很多,為表示區別,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後加上籍貫或工作單位、職業名稱等。

❻ 中國富人移民世界第一,大批資金外流,可以效仿美國的棄國稅嗎

中國自從1949年成立以後,歷經了70多年的發展。其中鄧小平爺爺提出的改革開放很重要。

讓中國的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的中國,民營經濟比重超過了60%,在這同時也造就了大批的中國富豪,目前中國超過百萬美元的家庭人數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可見中國如今的經濟發展之快。

2019年,全球所有的私人財富已經達到了204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占據了60.7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占據23.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就會誕生很多富豪,從2010年到至今,中國的富豪財富增長速度是130%,位居世界第一。當然這也跟中國從清朝的閉關鎖國之後,再到成立新中國,再到改革開放,所經歷的一系列的事之後,中國從一個落後的大國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非常大的關系。

在目前來看中國已經強大了,但還不是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人的慾望是無窮的,當一個地方的生活環境滿足不了自己的時候,就會想著換地方生活,當然發達國家就成了很多有錢人的選擇。有些富豪在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考慮移民他國。

世界上華人最多的10個國家:
1、泰國有:939萬華人。
2、馬來西亞有:665萬華人。
3、美國有:494萬華人。
4、印尼有:283萬華人。
5、新加坡有:254萬華人。
6、緬甸有:163萬華人。
7、加拿大有:148萬華人。
8、菲律賓有:135萬華人。
9、澳大利亞有:121萬華人。
10、韓國有:105萬華人。

雖然說泰國和馬來西亞占據了第一和第二,但這不是中國有錢人的選擇。中國富人移民的目的地大多數都會選擇一些發達國家,這就要說到移民到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了。這三個國家與我們中國都沒有什麼好感,並且這三個國家還是五眼聯盟之一。

要知道這三個國家與我們中國與沒有簽訂罪犯引渡條約的,也就是說如果移民去了這些國家,再發現犯罪了,我們無法及時將其引渡歸案。就如我們看過的一部電視劇:《人民的民義》,裡面最開始的時候,有一個叫丁義的人跑去了美國,因為沒有引渡條約,只能勸返,而不能在美國動手。這一點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1:在2015年,中國個人境外投資規模就達到了五點四萬億,占當時中國國家GDP的7%。這可不是一個小數。這是在2015年的時候,現在是2021年了,相信這個數據會再增加。

2:據全球財富遷移報告顯示,在2018年,中國富人移民到海外的人數比2017年中國富人移民到海外的人數增加了50%。

2018年中國富人移民到海外已經達到1.5萬人。本國人移民到其他國家,這一數據中國位居世界第一,比第二名俄羅斯高出一倍之多!

能夠移民出國的,必然是有錢人,有才華的人,這對中國來說造成的損失太大了。任何國家的富豪移民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資本外流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1: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去往發達國家。比如某些發達國家,確實在教育上比起中國要好。

2:為了企業上市移民去國外。

例如:俏江南的董事長張蘭就是為了企業上市才選擇移民的。

3:為了國外的福利。

4:不為人知的的個人原因和想法。

對於中國富人移民去國外,一般國家都歡迎的,因為只要你看過任何一個國家的移民政策,你都會發現,想要移民去一個國家,一般這個國家都會有一個資產達到多少,有多少錢。也就是說有錢人,有資金的人,去到一個國家是受歡迎的,因為國家需要發展,需要經濟。

對於中國富人移民去國外,其實看法都不一樣。有人認為這是個人自由問題,不應評價,確實如此,但如果涉及到國家呢,一個人在中國生活,在中國發家,在中國穩定的 社會 環境下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而後想要移民,這就不僅僅是個人自由的問題了。這就要說到對於國家和 社會 有一定的責任了。

其實中國的移民真的不用付出什麼,幾乎就沒有什麼代價,辦好手續就可以移民去國外了。只不過我們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只要移民去了國外,辦了綠卡,就說明自動放棄了中國國籍。

某些國家設置的移民門檻,其實就是為了窮人設置的,對於富人來說,想移民去國外太容易了,並且移民去的國家恐怕是要舉雙手歡迎去的。

所以中國富人移民基本上是想走就走,移民的代價可以忽略不計。中國之所以移民的人數位居世界第一,主要就是移民沒有什麼代價。

美國所謂的自由真的只是相對的,美國的稅收真的是各種收稅。

比如說:

美國的密蘇里州對於在21歲到50歲的人,只要未婚過的單身人士就需要交單身稅。

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看風景需要繳稅,住在海邊的加利福利亞的人,對於海邊的風景,每年需要交稅66美元到184美元不等。自動售貨機買新鮮水果吃,要交33%的稅。

美國的紐約有一種食物名為:切片百吉餅。買這種食物吃也是要交稅的。還有美容,身體上有穿環穿刺都是需要繳稅的。

在美國放棄美國國籍就要交稅,美國移民會有一個 棄國稅。

也就是說如果從美國移民的話,財產超過5萬美元的需要申報,即使主動申報的話,也繳納27.5%的棄國稅。不是主動報備,則需要繳納30%的棄國稅。

這里美國的繳稅,雖然說是個人資產,但這是包括國內的財富,連同海外所有的資產都要清算,在美國會有專門的部門給你清算價值。

除了要交棄國稅之外,在美國放棄美國國籍的時候,還需要做一些手續處理,這些手續費大約也有2350美元左右。是某些普通國家的十倍之多。

也正是因為這2點原因,在美國才沒有那麼多的人移民出去。哪怕是有很多人移民去了美國,又想放棄美國國籍,回到原來的國家,面對如此多的稅,也會不了了之。

例如:

1:曾經有一個移民,俄羅斯富豪奧格列也列夫移民去了美國之後,又想回到俄羅斯,想要放棄美國國籍,結果被迫交了6.3億美元的棄國稅,再加上一些名目繁多的罰款,最後他總共交了將近8億美元才放棄美國國籍,回到俄羅斯。

2:再比如我們熟悉的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經也是移民去了美國,而後為了擺脫美國國籍,他也付出了2.6億人民幣才回到中國。

當然這種情況不多見,很少見的。美國人之所以這么做,是覺得本身在美國生活,走之前必然是需要回報國家的。美國 社會 提供了你賺錢的機會,你想輕易地被帶走並沒有那麼容易。

對比中國和美國的做法,美國是很好地把大部分的資金控制在了美國國內。當然我們中國也是很清楚的, 為此出了一些政策:

1:2019年,銀行的現金管理產品、信託現金管理產品和信託產品規模逐漸增大,這些線性產品的不斷擴張,將帶動更多的富人將資金留在國內投資。

2:中國銀監會通過禁止分期付款的規定。和公開方式增加非標准資金池業務來限制富人的資產轉移。雖然沒有美國那麼明顯,但是對富豪移民也起到了一定的限製作用。

以上做法,中國控制富豪移民,這個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及時的。

是中國的好政策、好環境給人們提供了掙錢的有利條件。富豪們有錢了 應該報愛祖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中國控制富豪移民,這個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及時,而且現在要必須要去實施的,我們應該要借鑒美國的這種控制富豪移民的辦法。

對富豪移民也應該學習美國,人可以走該交的稅得留下,國家應該強制管理富豪移民。所有財產按不同的財富和不同積累的細則實行嚴管。不同的人不同的對待。承擔 社會 責任,應該教育富豪有 社會 責任感,好的財富政策和機遇應該留給有 社會 責任感的企業家。

其實移民就跟離婚一樣,就算是離婚,也應有個財產分割,畢竟小孩撫養費還得按時交。控制富豪移民某些方面應該借鑒別人的經驗,該嚴格必須嚴格,不利於國家的漏洞必須得堵住,才能高質量發展經濟。

中國的富豪是靠什麼起家的,一般人能夠積累這么多財富嗎?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說移民是個人選擇,無權干涉,但是我希望它們可以永遠不要回來! 別一有事就想起來自己的炎黃子孫了。

❼ 緬甸人是否用漢姓

緬甸沒有姓氏,只有名字。。。黏貼一篇文章給你。。。

漫談緬甸「姓氏」: 德欽、貌、哥、吳、瑪、杜

作者: 貌強 Maung Chan (緬甸華族)

讀者:貌強先生,我們是您的忠實讀者。您最近介紹許多緬甸政壇名人名將,如德欽昂山、德欽努、德欽梭、德欽丹吞、德欽巴登頂。。。。名字前面無不帶『德欽』。『德欽』是否如釋迦牟尼的王族姓氏『釋迦』?或像歐陽修那樣的復姓歐陽?。。。。然而,您又說緬甸人無姓,我們糊塗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貌強: 這些緬甸風雲人物本來叫吳昂山、吳努、吳丹吞、吳巴登頂。『德欽』來自德欽黨,不是姓氏--緬甸人是真的無姓氏的。

眾所周知,英軍1824年占據了下緬甸西南部與南部,1852年吞下了半個緬甸,1885年佔領了全緬甸。緬甸亡國後,與英國統治者講話、寫信、會面時,緬甸人必須尊稱他們為主人或老爺即德欽(Sir, Master,Majesty)。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緬甸民族意識覺醒,認為緬甸是屬於緬甸人民的, 1930-31年,高度自尊自強的緬甸民族主義者,就組織了『我緬人協會』(Do Bama Asi Ayon),其斗爭口號是:『緬甸是我們的國家,緬甸語言文字是我們的語言文字。我們要熱愛我們的國家,提倡與尊重我們自己的語言文字』。大家一致認為他們本人即緬甸人民,才是緬甸的真正主人即德欽(Thakin),於是,『我緬人協會』的會員們就一律在自己名字前冠之以『德欽』,取代了傳統的貌、哥、吳等--大家自稱或互稱『德欽某某』。『我緬人協會』創始人就自稱德欽巴當(Thakin Ba Thaung)、德欽巴盛(Thakin Ba Sein),德欽登貌(Thakin Thein Maung),德欽吞瑞(Thakin Tun Swei)。大家也這么叫他們。『我緬人協會』因而也稱為『德欽黨『。

讀者:二戰前後罷工、罷課領袖,工會、農會、學生會、軍隊領導人,發現都是德欽某某。他們是否都是德欽黨人?

貌強:對!1935年3月,德欽黨舉行首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總部機構,不久該總部成為全國民族運動的領導核心。1938年7月,德欽黨人就領導了震撼國內外的緬甸石油工人大遊行大罷工,後又倡建、領導了全國性的工會、農會、學生聯合會,積極開展風起雲涌的民族獨立斗爭。

讀者:緬共、緬甸出路派、緬甸獨立軍、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領導人也好像都是德欽某某,這些組織都發展得不錯嗎?

貌強:說得對!

緬共:1939年8月15日創建緬共的是德欽昂山、德欽丹吞、德欽梭、德欽巴亨(Thakin Ba Hein)等。1946年德欽梭為首的部分中央委員另組紅旗緬共,堅決走蘇聯武裝奪取政權的路線,1970年11月徹底戰敗,德欽梭被政府俘獲。而原緬共則稱為白旗緬共,由德欽丹吞繼續領導,執行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斗爭路線, 1968年9月24日德欽丹吞被奈溫(獨立前叫德欽秀貌)的特務所殺害,德欽辛(Thakin Zin)繼任其位,把暴力革命堅持下去。1975年5月25日德欽辛陣亡,德欽巴登頂(Thakin Ba Thein Tin)繼任主席,德欽佩丁(Thakin Pei Tin)為副主席,繼續武裝革命。1989年緬共分崩離析。

緬甸出路派:它是1939年德欽黨出面邀請當時各行其是的緬共、貧民黨、議會民主派、緬甸人民革命黨(德欽妙、隨後德欽覺頓領導)等求同存異,在該年10月共同成立的統一戰線,主席是貧民黨領袖巴莫博士,總書記是緬共總書記德欽昂山。德欽努、德欽妙、德欽拉波等則是領導成員。

緬甸獨立軍:它是德欽昂山、德欽吞歐(Thakin Tun Ok)、德欽秀貌(Thakin Shu Maung 即奈溫將軍)等30位志士1941年12月26日在泰國招募1500人成軍,引領12萬日本法西斯軍進入緬甸的。

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它是德欽梭、德欽丹吞領導的緬共,德欽昂山領導的緬甸國防軍,德欽妙、德欽覺頓領導的緬甸人民革命軍以及少數民族團體1944年8月在仰光秘密組成的抗日統一陣線,首任主席為德欽昂山,總書記為德欽丹吞。1945年3月領導全國抗日,1946年7月反對英國重返緬甸。9月,因對臨時政府觀點分歧,緬共退出。1947年4月,昂山組織臨時政府,7月,主席德欽昂山、領導成員德欽妙等遇害,由德欽努繼續領導兼任臨時政府總理。1948年緬甸獨立後,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一直是執政黨。1958年4月,該同盟分裂為『廉潔派』(努丁派)與『鞏固派』(瑞迎派)。1960年大選,吳努領導的廉潔派獲勝後,就改黨名為『聯邦黨』,而『鞏固派』仍用同盟原名。1962年3月2日奈溫將軍(前德欽秀貌)發動政變奪權,所有政治人物被投入監獄,1964年3月所有政黨都被取締。

讀者:絕大多數中國人與台灣人誤以為1948年前姓德欽的領導人,在緬甸獲獨立後一律改姓吳,形成吳姓統治大家族。

貌強笑:緬甸獲得獨立後,掌權的德欽們認為人民已當家作主,於是要求所有德欽黨人取消德欽稱號,恢復傳統稱呼『吳某某』,如總理德欽努改稱吳努,國防部長德欽秀貌改稱奈溫將軍。

但認為『革命尚未成功』的其他革命家與愛國志士,他們在緬甸『獨立』後仍續稱德欽某某。他們為原定目標繼續奮斗終生--如緬共紅旗領袖至死仍自稱德欽梭,緬共白旗歷屆領袖們至死仍自稱德欽丹吞、德欽幸、德欽巴登頂。記得國師級愛國詩人貌倫(Maung Lwin)吧?他至死一直被緬甸人民尊稱為『德欽哥德邁』 (Thakin Ko Daw Hmaing)。

讀者:是那位50-60年代聞名中外,中國人民親密好友與獲史大林和平獎的緬甸愛國作家兼詩人吧?

貌強:對!他1875年生於卑謬(Pyi Myo)縣農民家庭,童名貌倫,年輕時出家,在寺院刻苦學習巴利文佛經與緬文文學。19歲還俗,在報社排字與校對為生。1911年任『太陽報』編輯,後艱苦創建了緬甸第一所國民大學--巴罕國民學院,親自教授緬甸歷史與文學,緬甸國家領導人與革命領袖多為其門生,深受全國人民愛戴。他1934年被推舉為德欽黨名譽主席,改名為德欽哥德邁,積極反英與抗日,爭取民族解放。他1945年榮任德欽黨主席,儼然成為緬甸國師。緬甸獨立後,他老人家強烈反對緬甸內戰與世界兩大陣營的對立,1949年他熱烈歡呼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他先後擔任緬甸國內和平委員會主席、緬甸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緬中友好協會名譽主席、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緬甸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1950年榮獲緬甸政府『文學藝術卓越者』稱號、1955年榮獲『加強國際和平』史大林國家獎金。1964年逝世--國內外獨裁者與戰爭販子們都熱烈叫好,而全國人民卻無比哀慟。

讀者:當時東南亞排華反華,緬甸炎黃子孫也被『合法』洗劫與掃地出門,一批一批地逃難到港澳台灣,中國與美國也收容了一大批。這不是人間慘事嗎?

貌強:1963-64年奈溫軍政府以緬甸社會主義國有化名義,無償沒收了華僑華人的工商企業,無償作廢了50緬元-100緬元大鈔票,無償沒收與永久關閉了華文學校,並嚴限華僑華人合法活動,讓華僑華人在經濟上轉瞬間一無所有,經商方面無正常活動空間,從此一蹶不振,文化教育上緬甸炎黃子孫也從此跟中華文化絕緣,上大專院校時遭受諸多無理限制與為難。緬甸華僑華人求天天不靈,呼地地不應,孤苦無助,只好任人宰割--名副其實是海外孤兒!他老人家又不在--別誤會!我是指德欽哥德邁,於是就更無人為水深火熱中的華僑華人敢說句同情語,敢講句公道話。

讀者:您自稱『貌強』,大家稱您『吳強』,但同輩好友卻叫您『哥強』。為什麼?

貌強:緬甸人男女都無姓。貌(Maung)、哥(Ko)、吳(U)是緬甸男性冠於名字前首的稱號。貌是弟弟的意思--用於男性對平輩自稱或長輩稱呼小輩。『哥』是兄長的意思--用於稱呼平輩男性。『吳』是叔叔、伯伯的意思--用於尊稱長輩或有地位的男性。

我從出生至小學中學整段時期,都自稱『貌強』(Maung Chan),大家也一律叫我『貌強』。我大學時期雖仍然自稱『貌強』,但小輩與平輩開始昵稱我為『哥強』(Ko Chan)。我讀大學期間擔任過中學教師,畢業後在緬甸工業發展局任職,1967年排華時期差點被殺因而出國留學避難,在德國荷蘭一直工作至今。。。。我大學後的大半生,雖仍然自稱『貌強』不變,但緬甸人卻無不稱我為『吳強』(U Chan)。

緬甸女性名字前首則冠『瑪』(Ma)或『杜』(Daw)。『瑪』是姐妹的意思--用於女性自稱或平輩互稱或長輩稱呼小輩。『杜』意即嬸嬸或姑姑--用於稱呼年紀較大的女性或受人尊敬的已婚或未婚女性。

如昂山素姬:她讀小學中學時,自稱『瑪昂山素姬』(Ma Aung San Suu Kyi),大家也都叫她『瑪昂山素姬』。她大學及在聯合國工作時期,雖依舊自稱『瑪昂山素姬』,但大家卻無不尊稱她為『杜昂山素姬』(Daw Aung San Suu Kyi)。

❽ 緬北這個地方歷史上被漢族政權統治多久

[歷史]緬北的明朝遺民――果敢族
緬北的明朝遺民――果敢族果敢族是明朝遺民,根本是漢族;而在緬甸共產黨中真正的緬甸人很少,主要是少數民族佤族人(大約百分之七、八十),這也是強迫小數民族遷徙原因之一,至於如何搪塞西方國家指責」強迫小數民族遷徙」的罪行呢?恐怕禁毒便是一個絕佳的借口,反正指責緬甸種植罌粟的也是西方國家。
緬甸和中國現今雖保持著友好,但蹤觀中、緬近代的邊界糾紛及現今進行中的強制撣邦內漢、佤、傣族大遷徙,和美國的對華圍堵策略,我們不能不為緬甸在不久將來投向美國而作好准備。緬甸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投入美國懷抱的走向,是不會隨著中國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中國唯一能做的就是作好進兵緬甸討回1960年10月中緬兩國政府簽定邊界條約和1941年國民政府與英國簽定的《中英滇緬南段界務換文》所失去的南坎,即盂卯三角地(面積約二二○平方公里,八十五平方英里)、江心坡及江心坡以西與印度阿薩姆省接壤的中國藩屬的孟養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等地區,上述這兩片土地相加比台灣還大一倍。此外還要在東撣邦建立一個包括大比數漢族在內的撣邦共和國(撣蘭共和國)Republic of Shanland政府以對抗即將到來的親美翁山蘇姬政府,這會對中國起著重大的戰略作用。
果敢縣(又名麻栗壩)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和緬甸東北部的交界處,與雲南的龍陵、鎮康、孟定接界,全境面積約五千一百平方公里。原來在緬甸北金三角的撣邦果敢特區,主體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果敢族;他們絕大部分實際上是中國漢人,如今這些漢人在金三角被稱做是果敢族。若向上追溯,果敢族的「根」在中國,是中國的漢族。因此在整個北金三角地區,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漢文化的脈絡始終未被阻斷。此果敢縣是位在撣邦即金三角境內,處於薩爾溫江以東並和雲南省耿馬撣族佤族自治縣相連。那裡的封建領主制是一種特殊形態。土司姓楊,既不臣服於清朝皇帝,也不受制於英國殖民政府,依靠薩爾溫江這一天險傲然獨立,卻也自我封閉了幾百年。1968年以前,那裡地方政權機構的官職,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職來命名,如守備、千總、把總之類。老百姓的服裝仍然是明朝時的漢裝,信奉的是文聖孔子和武聖關公,由於他們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後人,故一定保留了相當明朝官話。這在世界史上是一個特例。因為緬甸政府正在進行
民族強迫大遷徙,最近又移民一批果敢漢人約1,700人從撣邦北部強迫遷徙到撣邦南部泰緬交界的地區。除了從明代的漢族遺民即果敢族,東撣邦地區有著很多其巷他來源的漢族人口,如國民黨的孤軍和眷屬、文革時逃往緬甸的知青和改革開放後大批移居金三角中緬邊界緬甸一側的漢人,在金三角漢人總數應該不下一百多萬。它是「中原文化」崩潰裂變後,在邊陲異域的一種扭曲的延續。公元1659年,清兵的鐵蹄如疾風一般叩響了明王朝的殘山剩水,南明的末代皇帝永曆帝在死忠的孤臣黔國公沐天波(開國元勛沐英的後代)及其部下的簇擁下,逃進了滇緬邊境的野人山。「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緬王,忽聞中華上國的天子駕臨,受寵若驚,即派儀仗隊來接,旋踵便覺不妥,就「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落草的鳳凰不如雞,這群中原皇孫與卿相不得不一夕數驚地潛伏於斯,幸有來自緬京的米糧接濟,不至於采野薇而食。次年緬京老王駕崩,新王繼位。他沒那幺胡塗,深知國邦里養著一群禍胎,早晚會殃及池魚,便派精兵夜襲,一舉將幾十名臣亂刀砍死,永曆帝被囚禁。果然,同年底平西王吳三桂的大軍已飲馬怒江。緬王即獻出永曆帝,後那位亡國之君在昆明五華山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於緬桂樹下,中國的又一輪朝代更迭就此正式打上了句號。然而,在緬甸境內,事情並沒有了結。當時,前後腳追隨永曆帝逃入緬甸的南明軍民有萬余之多。明滅後他們繼續逃亡,藏匿於緬北的熱帶叢林之中,其中有一楊姓武?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將軍長驅入滇時的帳前驍將,此後多少代鎮守滇邊,對西南的民情
地理瞭若指掌。在緬北竣酷的環境中,楊氏終能統領起各部南明遺民,逃避清兵的追殺,與當地土著紅刀子進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而失之蒙昧的土著人斗不過這群「客籍」,漸漸退入野人山深處,一個華人的社團從此崛起於緬北高原,住民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緬甸王正式承認了楊家的實際地位,封為果敢(地名)土司王,自此,統治緬北一個多世紀的土司王朝,無論英國人、日本人都未能撼動其百年基業。直至1962年,楊家才與吳奈溫將軍達成協議,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
果敢曾滋養、誕生一代毒梟「羅星漢」,此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縱橫金三角,與毒品大王坤沙爭霸,面對全世界各地媒體侃侃而談「鴉片」和「海洛因」。如今,果敢方面的毒品生產、加工、製作、販賣,在整個金三角地區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佔多大的比例,沒有科學的統計和明確的說法。果敢縣地圖上只如星點一般,很不引人注目。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在她百年來的歷史上曾經歷過千辛萬苦,千難萬險;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有無數可敬可愛的英雄!緬共治理果敢的二十年中,大體和土司時代相仿。治安良好,夜不閉戶。百姓照舊種大煙,生活安定,尤其是不聞槍炮之聲,百姓心情也就隨生活之安定而舒暢了。1969年3月,滾弄交通公路受緬共阻斷,補給困難,緬政府決定放棄果敢,撤守滾弄。當時協助政府軍的地方自衛隊為不留兵源和財產給緬共,竟強迫果敢人民搬遷,限三天
內全搬家,否則以「投敵」治罪。時為農歷3月,正值鴉片收獲旺季,命令即下,誰敢不從,只好忍痛盡棄,遵命搬遷,扶老攜幼,徒步向滾弄前進。自大水塘街起,至西山區各寨、新街、下壩區等地,都屬搬遷之列。其間燒毀新街及大旺地,總計到達滾弄的百姓共三千餘戶,暴曬於江邊廣場達一月之久。以後,大部分遷到臘戌、南閘拉一帶定居,少部分 因無力謀生而遷徙不定.這里要提及的是果敢大搬家,負責防守大水塘街的一名自衛隊指揮官已接到放火的命令,他一念之仁,沒有縱火,只叫百姓趕快同自衛隊一道撤退,才保住這條街及許多寨子免遭損毀。1969年,政府軍放棄果敢,隨行強迫搬遷者達
五千多家,是果敢有史以來空前大遷徙。4月以後,果敢分為兩個制度不同的地區,政府軍守住滾弄附近一部分;南帕河以上由緬共統治的果敢縣也逐漸強大。1970年11月,緬共以果敢為基地,出動野戰主力三千八百六十人大舉進攻滾弄,企圖瓦解怒江東岸的政府軍。相持四十二天,政府軍由仰光運來一零五口徑重炮,使用飛機空投炸彈,人民軍傷亡慘重才撤退。在土司時代凡滿十六歲至四十歲的男丁,一律服三年一換的兵役。在役士兵,家中免去一切賦稅和搖役,如有要事還可由自己兄弟暫時替換,家屬在村寨中受尊敬,甚至連頭人也會禮讓三分,服役期滿回家,上述優待隨之取消,照舊為民。可是既然當了三年士兵,所見所聞自然要比別人開通一些,一般說來,只要能循規蹈矩,不作威作福,大家會對其禮遇和尊敬的。徵兵制的好處是:人民對當兵無所恐懼,三年一滿就可以回家,而且明說當兵,實際上沒有打仗機會,根本無危險可言。既然受過軍訓,至少學到點軍事常識,軍人氣息總比老百姓強些,一旦有事,立可應付。土司行此策,旨在全民皆兵。果然,1963年果敢上司抗緬成立總指揮部時,幾天內就徵集兵源三千多名。這些以往老兵,不必怎樣訓練,即可編組成隊,執行戰斗任務。士兵有事請假回家,還可以帶槍回去,期滿歸隊又帶回來,此乃果敢兵役上一大特色。今天,不論在果敢境內哪裡,問起三十歲以上男人,可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當過兵。二十年來果
敢籍官兵傷亡數包括緬政府和緬共何止兩千人?!上自六十年代副總指揮楊振業、楊振紀;下至排長、士兵,或戰死於疆場,或爭權內弘致死,或被刺殺。這些人之死,是非功過,留待果敢後人去定論。不過,他們都是耍槍炮而死,不同於老百姓的正常壽。1989年2月28日下午我們跟隨彭家聲副司令員已從賀島秘密來到老街。在果敢籍高級
南明小朝廷只得棄滇都昆明,經保山、騰沖一路敗退進人緬甸。雖然南明的大西軍戰事一再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冒出了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此人的第十代子孫羅星漢成為後來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梟。 據《明史》記載:朱由榔帶1500餘人由騰越 (騰沖)西逃,進人緬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觀望形勢的緬王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士莽白繼位,他看清形勢,派精兵夜襲,砍死了南明數十名遺臣武將,囚禁了永曆帝。這在歷史上被稱為 「咒水之難」。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十萬之眾飲馬怒江、直抵緬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妻、妄送交清軍,以免惹火燒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頭的金禪寺(今利民巷)內。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弦在今稱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徹底結束。 昆明百姓出於對吳三桂叛國降清的義憤,將永曆帝遇難地蓖子坡改稱為逼死坡。清雲貴總督認為有損大清聲譽,遂於道光年間將逼死坡改為昇平坡,並勒石立碑以宣揚其昇平盛世,但民間仍稱之逼死坡。後雲南都督蔡鍔將軍以三迤士民的名義,在逼死坡頭立「明永曆帝殉國處」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頭。 南明的殘兵數幹人選到了一個叫麻栗壩的地方,這地方在緬語里的意思是最野蠻的地方,即今緬甸果敢縣,隱姓埋名深居下來。今天果敢地區的漢人系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為主體,其中有一姓楊的武術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將軍長驅人滇時的帳前繞將,此後歷代鎮守滇西南,對西南的民情地理瞭若指掌。楊氏成為當地土司,統領起各部南明遺民,逃避清兵的追殺,與當地土著紅刀子進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的土著人斗不過這群來勢洶洶的「客籍」,漸漸退人野人山深處,一個華人社團崛起於緬北高原,繁衍至數十萬之多,其後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國封建王朝封潔的官僚體系。直至1962年,楊家才與奈溫將軍達成協議,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璽,實行地方自治。 早在明代中斯,國勢強盛,中央帝國西南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納貢稱臣,接受明王朝的節制。在雲南與現今屬緬北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王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對偏遠之地的「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兩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洋和木邦 (明朝末年1602一1606年間,緬人趁中國改朝換代的內亂之機,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了八莫、孟洋等地)。在明朝中葉,它的統治范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而現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范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人莫,明朝設立威遠營,曾在此築壇誓眾,其誓詞日:「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動卡山)、萬切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動弄山)、巨石關(今丟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 (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 (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作為南明永曆帝副將的羅氏後代,因永曆帝的落敗也隨之沉淪,到了羅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訓,隱瞞其祖上曾是永曆帝寵愛副將的歷史。所以,雖有家譜傳世,但由於族人嚴格守訓,致使其家世愈加鮮為人知。到20世紀初葉,永曆帝身邊羅副將家已傳至第八代,1916年冬,羅家第四個兒子降生,這就是後來在緬北地區赫赫有名的羅四老闆。羅朝興。1934年,年滿18歲的羅朝興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長子即1935年出生的羅星漢(緬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傑,長女星蕊。羅將軍第十代後裔的羅星漢,日後成為便會三角毒名揚天下的世界頭號大毒梟。 明清時朝,在宣撫目的設置下,又設有部落土司。果敢土司只是木邦宣慰司下轄33個土司之一。一百多年前,果敢一楊姓大戶,每年替代當時叫大夥頭的陳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職,捐交一年的門賦、煙課,跑來跑去與上頭混熟了,後來木邦宣慰使將這名姓楊的青年任命為果敢土司,陳氏的職務被莫名其妙地頂替了。至晚清光緒初年,麻栗壩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職,首任土司叫楊國正,他的子孫後來一直世襲土司至最後一任。清末,後來英國王室也對緬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人事變動統統予以冊封追認。現在在果敢老街的大廟、大水塘兩處,還存有當年清廷與英緬政府封話果敢土司王的兩塊碑。 這一時期還有一部分漢人進入了果敢地區定居,他們主要是古代來往於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馬幫商旅,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而後,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散兵游勇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華人區定居。因此在緬北果敢地區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永曆帝事件後不久,在今臘戍以北的登尼,清政府也仿明制,設立了木邦宣慰司一職,命當地土司 「世守其地」。但忙著應付反清復明和內亂的清廷鞭長莫及,多數時統而不治,緬北成了飛地、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談判定界,果敢被劃人英屬緬甸。
果敢南部就是後來因坤沙而聞名於世的菜莫山,它雖然在地理上屬於當陽,但與麻栗壩卻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歷史上,萊莫土司、果敢(滾弄)土司均承襲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萊莫山由於是緬甸撣人的聚居區,漢撣文化交融在一起,而果敢至今仍保存著較完整的華人傳統。無論從文化底蘊,還是對於族系的認同上,這些地區的大多數百姓幾乎部稱自己是華人。連坤沙都曾對外宣稱過自己祖上第八代,是從中國雲南到萊莫山的漢人,其父娶了當地撣族(與中國傣族、泰國泰族系同一民族)女人為妻,生下了混有漢撣血統的坤沙。對於任何外部勢力,這里都存在一種天然的抵制與排斥。這也是作為緬甸少數民族的果敢漢人始終與緬人沒能完全融合的原因。 當地華族與緬北少數民族各按自己的習俗生活著,在緬北,種植罌粟、生產鴉片已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鴉片經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紀40一50年代,逐步形成了當地少數民族以種植為主,旅緬華族收購、販運為主的格局。華族因此所賺得的錢遠遠超過了當地土著民族。 20世紀初朝楊國正主政時,正值麻栗壩大煙土聲譽鵲起之時。因出產優質鴉片,果敢由此而商業興旺,社會繁榮,人口也大大增加,並誕生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最盛大的煙會,成為緬北當地一年一度最為熱鬧的鴉片集貿盛事。每年到鴉片上市交易的時節,從中國四川、雲南遠道而來的馬幫,印度、泰國來的商賈,雲集果敢老街販運大煙土,交易活動中還有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和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久而久之形成聞車中國西南和金三角的鴉片煙會,時間為十天半月不等。從中國遠道而來的老闆和馬幫,一般是將生產工具、絲織品和器皿等運來果敢貿易,再換成大煙土運回雲南。從泰國、印度來的商人則以販賣日用百貨為主。英國人則以兜售洋貨為主。煙會越辦越紅火,成為果敢僅次於傳統節日的一大盛事。 在煙會上最搶手的商品當然是大煙土。20世紀40年代以前,煙會上最為活躍的主角,是常常手持文明棍的英國人。英國人僱用的馬幫,被當地人稱為趕洋腳,這是當時一件大大有利可圖的事情,馬幫幫忙販運一趟,獲利比平時跑單幫高出2一3倍。土司楊家更加熱衷於煙會。因為每年此時他們的馬幫不僅可以大賺一筆,還更進一步密切了與英國人的關系。作為土司署,每年的煙會是署內最可觀的一筆煙課,成為其最重要的財政來源。當地的煙課,幾乎是果敢上交繳撣邦土司稅賦的惟一來源。 作為果敢政治經濟中心地帶的老街,盡管是一條小街,卻因煙會而贏得多年的輝煌。百年來,整個果敢出產的鴉片幾乎全是以老街為集散地。由緬甸經滾弄運往中國的貨物,也是以老街為中轉站。在20世紀40年代初鑰,整條街商號林立,其中包括雲南最大的永昌祥、復協和、茂恆等大公司設的分號,每天進出騾馬數以千計。 果敢土司楊家與大戶羅家、蘇家因此而暴富起來。羅四老闆羅朝興在婚後將家產的大部分投人到馬幫運輸業之中,他先後添置了200多匹騾馬,成立了一支20餘人的武裝,干起了從臘戍、當陽、東枝等地向泰國清萊、渭賽一帶運送鴉片的買賣,有時也幫人運輸一些土雜干貨之類。 日本戰敗後,英人重返緬甸。為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緬甸國內展開了風起雲涌的獨立斗爭。以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為首的自由同盟,推動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撣族、克倫等少數民族,是英國統治的獲益者。在緬人奮起反英之時,整個撣族居住的撣邦,也由於自身的利益而進行了積極的活動。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局,果敢土司楊振材等人招兵買馬,擴充武裝,以防不測。果敢華人紛紛響應,捐款捐物,擁戴楊振材成立果敢地區自衛隊,許多青壯年果敢人加人自衛隊行列中。二戰中,中國遠征軍(以青年學生組成)流散的老兵,也在緬北各地依託華族的力量,辦起了各種華文學校和訓練班。在果敢,羅星漢原來就讀的官立小學50年代成為反共軍事學校。羅星漢時年13歲,彭家聲也未滿14歲,教官是國民黨黃埔軍校生老兵。在這個訓練班快結束時,羅、彭等人己經練就了一身本領,走馬槍,游擊作戰,幾乎無所不精。軍事培訓班結業後,所有22名學員均被授予少尉軍銜,羅星漢是最小的一個,當年只有14歲多一點。他和彭家聲均被分到果敢自衛隊中任分隊長、小隊長,開始了在金三角地區的滾打。而彭家聲更是由此開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歷程,最終贏得果敢王的稱譽,成為近代歷史上控制果敢時間最長的人物。後來的坤沙也是在這所學校就學畢業。這里的授業,造就了日後三人化詫金三角的本領。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管轄本地治安與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組成的「紅包頭」,這是一支服裝怪異的警察隊伍,頭裹紅頭布,據說是仿英人僱用印度巡捕的頭飾而來,身上皂白相間的服裝與腰中的彎刀,卻又是清代衙役的裝束。這支兼容了大清與英殖民色彩的搞笑隊伍,由果敢傳統的門賦與煙課等稅捐供養。1942年日本侵佔緬甸後,為抗擊日本侵略軍,果敢的紅包頭改名稱自衛隊。當時果敢第四代土司王楊文炳,在危難之際堅拒日寇誘惑,毅然在果敢豎起抗日大旗,並在1942年3月赴重慶拜晤當時領導中國抗日的領袖蔣介石,宣稱三百年前(明朝)同出一宗,絕不當出賣漢民族的敗類,後被授予果敢地區抗日自衛隊少將司令一職。
中國遠征軍迸人緬北及果敢後,將其改編為第20集團軍果敢自衛隊,並配發槍支彈葯,自衛隊因此發展到1000餘人,在與遠征軍配合作戰中,先後與日軍直接對抗上百次,犧牲了150餘人。最輝煌的一次是在大水塘地區與中國遠征軍聯合對日作戰,打死了日軍一個聯隊1000餘人,果敢自衛隊因此留下了抗日的良好口碑。因為有了這支隊伍,那時的緬北地區始終高懸著英國米字旗和中國的青天白日旗。直到1948年1月緬甸正式獨立,土司王楊文炳參加了緬甸立國的班弄會議,果敢人因其浴血抗戰、保土有功,而獲新生的緬甸政府承認,果敢族被寫進了緬甸國冊,它成為緬甸在緬北人數最少的一個少數民族。楊振材兩兄弟分別當選上議員、下議員兼地方長官,他們提出緬北華人應加入緬甸國籍,在議會獲得通過。但1950年頒發緬甸國民身份證時,緬北果敢一帶的兒十萬華族中,僅有1萬餘人願意領取,華人的向心力還是北方的中國。楊振材後來官至緬甸撣邦財政廳長,而果敢縣長一職則多年由楊家兄弟輪流坐莊。 因抗日有功,1947年英王喬治六世向楊文炳頒發了英帝國勛章。之後僅保留百來號人的隊伍守土自治,但自衛隊的稱謂就此延續下來。以後隨著形勢的發展,自衛隊的功能逐漸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或為果敢領導層內斗的工具,或為緬甸政府所利用,或成為毒案如羅星漢擁兵自重、演變為護衛鴉片運輸的武裝,或成為如彭家聲與政府對抗的民族武裝。 1941年,楊文炳被英國人接往印度加爾各答「度假」半年。後由與他一同回到果敢的英國文官宣布:由於楊文炳長子天折,次子楊振材為「印襲官」。英人採用中國封話制,由此確立了楊家最後一代土司的地位。在楊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人稱楊二小姐的楊振材之妹――楊金秀。這不僅因為楊二小姐有傳奇式的經歷,而且羅星漢等人的幌起與她有著密切關系。楊二小姐生就一副倔葷性格,自幼習文練武,成年後走馬販運煙土(楊二小姐終生未嫁,現居緬甸仰光,記者2002年4月在金三角采訪時,年已70多歲的楊二小姐正在住院,已進人生命的彌留時刻)。她擁有約200人的武裝馬幫,而這支武裝的隊長,就是羅四老闆的大公子羅星漢。羅星漢比楊二小姐小十多歲,但得益於土司楊二小姐的名聲和自身的才幹,個人勢力得以迅速成長。 羅星漢等人憑自衛隊武裝擁兵自重,自立門戶。果敢形成三大勢力主導天下的局面,一是楊振聲的反緬武裝,其中一部分在泰國由楊振業領導;二是羅星漢受政府扶持的自衛隊武裝;三是彭家聲領導的由年輕人組成的反緬武裝。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緬甸政府加緊了對果敢地區的控制。1958年,政府軍一個連進駐果敢大水塘。1963年8月17日,緬甸軍事偵探部及東北軍區同時行動,對果敢地區頭面人物進行了搜捕,楊文燦在仰光、楊振材在臘戍、楊二小姐楊金秀在仰光、羅星漢在緬東幾乎同時被抓。緬軍第77師大規模集結完畢,開始向果敢地區快速挺進。 1965年6月,賦閑在家的彭家聲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他們在果敢百姓中贏得了支持,並公開與政府軍對抗。彭家聲與其弟彭家富統領大約150人的武裝,於1968年1月1日打著緬甸共產黨人民革命軍的旗號,重返果敢。從此,果敢開始了緬共二十餘年的統治。 1968年,緬共首先攻佔果敢地區,至1972年果敢已經完全成為解放區根據地。果敢縣的建製成為20世紀70年代緬共統治區的一個縮影。
記者在果敢見到現年30歲的果敢大竹管人氏羅星偉,他在果敢老街和胞兄開小鋪做雜貨生意。以前他們在大牛場住,以玉米、茶葉、穀子和種罌粟為生。他家和羅星漢同出一族且同輩,按輩分年紀應叫羅星漢哥哥,只是由於羅星漢毒名顯赫而不願和他來往。羅星偉長年當兵打仗,平時沉默寡言,但是對地圖非常熟悉,有些文化。據羅星偉回憶說,原來這里是原始森林。明末清初,永曆帝被抓走後,數干隨從有的降清,有的逃亡,但大部分人為躲避圍剿來到果敢定居。系出名門的這些明朝將官後裔一律隱姓埋名。羅家先輩是深得永曆帝寵愛的南京名將,到了家族第八代,也就是羅星漢的父親羅朝興,才重立祖宗牌位。 據他解釋,果敢是撣族語,「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九戶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稱為「Kokang」,在雅虎網站上解釋為 「居住在緬甸金三角的一支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果敢人對自己的解釋卻是:「果」等於果斷,「敢」等於勇敢。「果斷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對自己族名的宣示。歸來吧,我們的同胞;歸來吧,祖國的熱土。

❾ 緬甸克倫族和中國漢族有沒有親緣關系,是不是漢族分支

克倫族,亦作甲良族,是一個居住在緬甸東部及泰國西部的民族,在安達曼群島也有少量克倫族移民,是著名的象夫民族,總人口約600萬人,其中40萬在泰國境內,其餘在緬甸克倫邦、克耶邦和撣邦。克倫族使用的語言叫作克倫語,屬於藏緬語族克倫語支,通行於克倫族人聚居的緬甸東部及泰國西部。兩邊的克倫語略有不同,但不構成溝通障礙[1]。
克倫族占緬甸人口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2],在緬甸是僅次於緬族和撣族的第三大種族[3]。緬甸官方承認的135個民族中有23個屬於克倫族:
克倫族群的11個民族都屬於克倫族,人數較多的有斯高克倫族和波克倫族;
克耶族群的9個民族都屬於克倫族,如克耶族(紅克倫族,克倫尼族);
撣族群的33個民族有3個屬於克倫族,如巴奧族(黑克倫族)。緬甸與湄宏順的長頸族也是克倫人。
克倫族跟漢族應該沒什麼關系,我覺得你問的應該是果敢族
果敢族是緬甸東北邊境的世居民族,具有緬甸官方少數民族的地位。在緬甸,他們被指為從中國雲南省而來,居住在果敢縣的中國漢人[1];而在中國,有人指他們是明朝在緬甸的遺民。在緬甸,這些果敢族人還成立了果敢邦(即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是緬甸境內唯一由漢族為主體成立的地區組織。[2][3][4]
果敢邦是由一個楊姓的土司家族所成立,他們聲稱是明朝永曆帝的遺民,在17世紀明亡時遷移至雲南省,然後再移居到中緬邊境的狹小土地上。雖然大英帝國在1885年並吞了上緬甸,使果敢族的主權轉移到英國,楊氏家族依然得以維持在區內的權力。緬甸獨立後,上、下緬甸統一,使果敢族失去權力,而原來的統治家族亦因此而流亡海外。近年來,果敢漢人一直受到緬甸政府的壓迫,不時發生緬甸軍隊攻擊果敢族的事件。

❿ 中國在緬甸有多少人口

根據2021年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末,中國在緬甸的人口為3,200人。這些人主要數跡是在緬甸從事商業、投資、建設等領域的中國公民,包括一些在緬甸生活和工作的華人。此外,中國在緬甸的援助項目和援助人員也在緬甸境內活動搭肢,但他們的數量相對較少。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僅為官方統計數字,實際情況知畢世可能有所偏差。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7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60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5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1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6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9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1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3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