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用的是什麼書
⑴ 緬甸用的是什麼語言和文字
緬甸的官方語言文字是緬甸語。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1)緬甸用的是什麼書擴展閱讀: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
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⑵ 緬甸歷史是怎樣的緬甸官方歷史書是怎麼寫的
緬甸官方寫自己的歷史特別悠久,而且他們的歷史進程中佛教一直是主流。
⑶ 哪有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書
1:《森林戰爭》 格拉德·阿斯特爾2:<<滇緬公路>> 多諾凡·韋伯
3:《緬戰回憶錄》 趙學淵
4:《赤色之旅》 南風
5:《《中緬邊境的戰爭》 張建章
6:《中國知青終結》 鄧賢
7:《我所親歷的印緬抗戰》 文聞 文史
8:《血戰滇緬印:中國遠征軍抗戰紀實》 方知今
9:《血霧迷茫:滇緬抗日及日軍罪惡揭秘/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系列叢書》 陳祖梁
10:《中緬印戰場抗日戰爭史》 徐康明
11:《緬北之戰》(美)黃仁宇
12:《軍碑1942》 王楚英
13:《中國駐印軍印緬抗戰》 丁滌勛,王伯惠
14:《虎出南亞》 無住
15:《滇緬大會戰內幕全解密(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備忘錄)》 陳立人
16:《父親的戰場(中國遠征軍滇西抗戰田野調查筆記)》 章東磐
17:《遠征路上話今昔:中國遠征軍老兵在緬甸》 禹志雲
18:《遠征軍日記》 先軫 網路還有很多的,,,,。
⑷ 緬甸人讀的書字是不是跟中國人的字一樣的
緬甸有自己的文字,不過在緬甸北部的一些地區,接近中緬邊境,他們語言也是漢語,自然也讀的漢語書籍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⑸ 緬甸歷史是怎樣的緬甸官方歷史書是怎麼寫的緬甸的民族的來源是什麼
緬甸這個國家在我們的固有印象當中是一個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但是要說它的歷史,也是可以寫的很長的呢。緬甸至今可以確認的歷史大概有5000年左右,緬甸本身的官方歷史書和中國一樣,主要由皇室自主編纂。緬甸這個民族則是各個地方匯聚而來的人組成的民族,其中十分之七為緬族,這也是緬甸的主要民族,除了緬族之外,緬甸還有撣族、克倫族、孟族、克欽族、克倫尼族、欽族、若開族這些個法定的少數民族。
而當時有個人叫瓦里魯,他趁著蒲甘王國的衰敗,在下緬甸高舉旗幟,自立為王。但他自立為王不久又被人殺掉了。後來緬甸分為上中下三個區域,各個區域是自己做自己的,直至19世紀英國人將緬甸納為了殖民地。
⑹ 緬甸 使用什麼文字
緬甸的官方語言是緬甸語,緬甸傳統上也不屬於漢文化圈,不使用漢字。緬甸語是緬甸的官方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流域和三角洲地區。使用人口約2800萬,在泰國、孟加拉、美國等也有少量分布。仰光話是現代緬甸語的標准語。緬甸語既然是緬甸的官方語言,說明緬甸語翻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使用還是有一定比例的。
⑺ 緬甸的教科書有哪幾種
緬甸的教科書?我不太理解你想知道的問題。
我猜你是想學緬語。我給你的答案是:
緬甸的國家教科書只有一種,統一一個系列,很少改動,我10年前讀的,跟現在的,都差不多,後來有改動。如果按照科目的話,有語文、數學、英語、常識、公民、這些都是小學會有的。初中加了物理、化學、歷史、地理。高中基本上科目就不增加了。准備高考了。
如果是一些課外的,就是一些中緬英會話,或者中緬英常用語這些書籍了。
⑻ 為什麼緬甸人是讀台灣的教科書而不是緬甸的教科書呢
NHK : 同意樓上的說法...其實不止緬甸有很多 "孤軍" 的後裔...寮國...泰北...泰國北部也是有很多...都是當年從內地撤退到東南亞的國軍官兵...的後代子弟...其實台灣內部...也是收了很多來自緬甸和泰國的華僑學生...以前讀書的學校里...就有很多來自緬甸的同學...他們大多會說國語...也是學台灣的拼音...但寫中文字...只能算...還可以...讀台灣的教科書...相信是要考來台灣念書...及早適應台灣的考試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