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不從緬甸進入印度
⑴ 唐僧取經為什麼不走緬甸去印度
走緬甸要過雲南,當時那裡還是奴隸制,掠漢人為奴的習俗一直持續到解放前
唐僧根本走不通
⑵ 作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緬甸為何沒有加入印度,而是自己獨立了
這其實是由於早在1937年的時候,緬甸他就已經脫離了當時的印度,成為了一塊單獨的殖民地。那麼在這其中其實也是由於殖民以及本身文化因素的影響,所以說最終才成為了一個獨立的部分。
緬甸它的國力更是在逐漸的走向下坡路,後來的時候英國它利用一次戰爭,使得緬甸它國家的軍事實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削弱,那麼英國在這一場戰爭之中贏得了勝利,後續的時候則不斷地向緬甸發起進攻,在不斷的進攻之中緬甸它國家的經濟以及軍事實力則是在不斷下退的,那麼後來自然就成為了被英國所佔領的一部分。
但是在印度擺脫英國的統治之前,其實緬甸它就已經完全的脫離了印度,再加上兩個國家所屬的文化,本身就有著很大的差距,那麼到後來的時候自然是選擇獨立。
⑶ 唐僧取經為什麼不從緬甸到印度
首先,玄奘當年去的西天,是古印度,現在的巴基斯坦境內,具體地點是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西北約五十公里處的一座普通的小城——塔克西拉。
從西安經河西走廊到塔克西拉方便,還是南下繞道進入連民國時期中國遠征軍去了都損失巨大的緬甸叢林更方便一些呢?
⑷ 古代中國擴張時,為何不從緬甸地區進入印度,偏偏被喜馬拉雅山阻擋
首先糾正一點,中國以前就沒怎麼擴張過。中國自己人打得不可開交,哪裡顧得向外。
其次,就算有動過擴張的念頭,也不是向南,而是向北。
當時緬甸的地方嚴格來說算是越南的,而歷次中國討伐越南的行動中,一共6次,只有一次贏了,那次是在明朝永樂年。
不過如果把松贊干布也算進來的話,那中國就打進印度一次。(那時的吐蕃太威猛,唐軍都不是對手,不然哪裡需要文成公主和親。)
⑸ 為何我國古代從來沒有徵服緬甸,而到達印度洋入海口
中國沒有經過緬甸,也沒有直接從陸地通向印度洋那是因為中國想要到印度洋只有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都沒有經過緬甸這個地方,其中一條就是經過新疆到達阿富汗然後經過伊朗或者印度到達印度洋,另一個方面就是通過中南半島,直接進入孟加拉灣。為何我國古代從來沒有徵服緬甸,而到達印度洋入海口?
緬甸是我們附近的西南鄰國,曾多次出現在我國的歷史記錄中。從今天的雲南省邊界到西南部,這個與我們共享許多重要河流的國家是我們的邊界和印度洋之間的唯一障礙。
因此我們國家想要通過陸地到達印度洋,它只需要繞過中亞並通過越南和雲南的邊界地區進入中南半島。因為我國想要掌握雲南的困難非常大控制雲南的成本也很大,再加上緬甸復雜的地理和種族條件,最終導致中原王朝無法征服緬甸並進入印度洋海岸。
⑹ 緬甸和印度的關系
印度和緬甸在歷史上都是英國的殖民地。
緬甸在獨立之前,跟巴基斯坦和印度一樣,都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因為同屬於英國的管轄,印度和緬甸在近代歷史上並沒有領土糾紛。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之後,緬甸仍然被英國殖民者控制,而印度獨立後的邊界都是由英國殖民者劃和腔碼定的,因此印度和緬甸之間並不存在歷史領土糾紛。
不過印度並不是沒有吞並緬甸的野心,在1948年緬甸獨立的時候,印度就向緬甸發起邀請,希望跟緬甸組成印度緬甸聯邦。
緬甸政府拒絕印度合並的原因:
然而緬甸政府看透了印度的野心,拒絕了印度合並的請求。緬甸政府拒絕印度合並的邀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印度和緬甸在歷史上並不屬於同一文明,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英國人進入印度之前,印度一直都有自己的文明。印度出現文明的時間非常喚哪早,大約在公元前2700年的時候,印度就已經有了早期的部落聯盟國家。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在印度建立了種姓制度,到了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印度出現了強大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圓賣的疆域向東到達現在的印緬邊界,向西達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邊界,向北到達喜馬拉雅山脈,孔雀王朝時期也是印度古代疆域最鼎盛的時期之一。
⑺ 中國古代為何沒有打開印度洋的出海口明朝將緬甸丟得乾乾凈凈嗎
中國目前只瀕臨了一個大洋,那就是太平洋。如果中國的船隻要到波斯灣進口石油,那就必須要繞道馬六甲海峽,但是馬六甲海峽受制於他國,使得我國的石油安全頗受威脅。這就引起我們思考了,中國的雲南距離印度洋只有470公里,隔著一個緬甸。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將緬甸納入版圖,開拓印度洋呢?
一,漢朝的開拓
我們必須先了解中國古代在西南的開拓歷程,才能知道中國是如何一步步向印度洋靠近的。在古代,西南地區就是一片山高谷深、森林密布的瘴癘之地,無法穿越。先秦時期,人們不知道“西南夷”的存在,更不知道印度洋的存在。就算是武功赫赫的秦朝,也未能登上雲貴高原。
西漢時期,來自於印度的誘惑終於讓漢武帝有了開拓西南的野心。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國(巴克特里亞)見到了蜀地的物產,詢問才知道,這些物產是從身毒(印度)轉運而來。張騫將這事告訴了漢武帝,於是漢武帝試圖打通到印度的交通,派遣王然於、柏始昌、呂越人等人出使西南夷,尋找通往印度的道路。
當時的緬甸為蒲甘王朝。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使者出使蒲甘,要求其臣服。但是使者一去不回。1277年,緬甸又出兵攻打雲南盈江、金齒。於是,元朝決定滅蒲甘王朝。當年,元朝駐扎在雲南的大軍就推進到了江頭城,因為天氣炎熱而未能繼續前進。1280年,忽必烈再次發動戰爭。到1283年,江頭城、太公城均被攻破,緬甸北方12個部落投降。1285年,蒲甘國王正式投降,臣服元朝。
⑻ 元朝大軍一口氣擊滅40餘國,為何不敢踏進印度呢
元朝當時之所以沒有對印度發出進攻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正好是七八月,印度是在南亞大陸上面的,當時正是印度全年溫度最高的時候。當時印度每年都有,因為夏天中暑而死的人,所以當時元朝的將士大多數是來自於北方草原的這些將士,根本就無法適應印度的氣候。雖然當時元朝軍隊有著非常大的野心,但是卻從來沒有想要攻佔過印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時間已經到達了七八月份,是印度溫度最高的時候。由於印度處於南亞大陸,所以每到這個時候都有人因為中暑而死。這些元朝的將士已經習慣了北方草原上的氣候,所以根本就無法適應印度。最後只能放棄對這個國家發起進攻。
⑼ 古時候絲綢之路為什麼不向南通達印度
唐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中記載:「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 ,或曰賢豆 ,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史記.大宛列傳》:「﹝大夏﹞東南有身毒國 。」
身毒是古代對今印度國名的音譯。漢武帝時期的傑出外交家和探險家張騫曾經到達身毒。張騫出使西域所開辟的陸上古絲綢之路,為身毒——古印度帶來了經濟、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其中重要的標志就是,發源於古印度的佛教經過古絲綢之路傳到中國,扒輪並在中國發揚光大。身毒所在的西南絲綢之路是中國和南亞、東南亞商貿交往的重要陸上通道。從《史記》的記述中,了解到西漢時通過「蜀-身毒道」交易到印度的商品至少有邛竹杖和蜀布。
1994年,位於雲南德宏段古道上的盈江縣舊城的一個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東漢文物。其中包括一把長1.3米的環首鐵刀、一件銅洗、一件銅鍪和十多個陶罐。出土的銅洗和銅鍪、環首鐵刀是當時滇東一帶產品。文物部門初步推測墓主人應是沿西南絲綢之路至印度經商的商人。這批出土文物,證實了在東漢時期,內地的金屬首做製品已經傳入南亞的身毒國。
位於雲南境內的德宏古道開通於戰國,一直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身毒國重要陸上通道。通過這條古道,古代中印兩國及包括緬甸等東南亞各國之間,經濟文化往來絡繹不絕。
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恆河流域所在貴霜帝國(公元1-3世紀)等更是重要節點之一。貴霜帝國的建立,為東西方之間的經濟來往和文化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
《漢書者此衡·地理志》記載,西漢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為:從徐聞(今廣東徐聞縣境內)、合浦(今廣西合浦縣境內)出發,經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南部的黃支國和已程不國(今斯里蘭卡)。這是目前可見的有關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文字記載。
隋唐時期,廣州成為中國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由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到了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將海上絲綢之路更是拓展到了全球。
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上重要節點國家,無論是古代還是在現代都將是古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國家。
⑽ 「二戰」時候,倭寇佔領了緬甸,為何不乘勢進攻印度
首先,當時日軍的兵力使用已經達到了極限,其中三分之二的陸軍被拖在中國戰場動彈不得,其它陸軍在東南亞各國駐扎防衛,海軍在太平洋上跟美軍耗著,實在宴冊是抽不並仿出兵力。
其次,日本佔領緬甸之後,補給遇到了很大困難,當地相當貧窮,武器彈葯全依賴本國供給,路途遙遠,補給非常困難。
再次,當時日軍佔領緬甸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切斷滇緬公路,即中國的外來補給線,並從西南方向上威脅中國。
最後,在印度方向上還會遇到來自英屬印度軍隊的抵抗,與中國不同的是,英國雖然將主要精力放在歐洲,晌蔽宏但是英屬印度與中國戰場不同的一點是,其補給線沒有被切斷,來自美國的援助可以繞過好望角直達印度,更有可能是美國陸軍全面加入印度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