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中國緬甸戰爭是什麼時候

中國緬甸戰爭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 2023-05-27 11:29:49

❶ 中國是什麼時候跟緬甸發生的戰爭

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

❷ 揭秘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始末

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發生在十八世紀末,當時中國清朝與緬甸貢榜王朝之間由於領土問題和對資源的控制問題上產生分歧,矛盾越積越多,最終爆發了清緬戰爭。

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由緬甸貢榜王朝首先發起,他們在1762年的時候侵入了中國雲南地區。早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貢榜王朝已經做了很多影響兩國和平的事情,他們頻頻侵犯中國清朝管轄的領土,向那些邊境的土司收取貢賦糧錢,對中國土司動用軍事力量。但由於當時乾隆在平定準噶爾上耗費了很多精力和物資,無暇顧及南方緬甸的挑釁,使得貢榜王朝越來越猖狂。緬甸貢榜王朝對中國雲南地區的騷擾集中發生在乾隆三十年,為了得到大量的糧食和人力送到與暹羅戰爭的戰場上,緬甸在中國雲南大肆掠奪財力、人力和物力,這時清王朝不再堅持綏靖政策,派兵出擊,乾隆三十年清緬戰爭一觸即發。

在七年的戰爭中,乾隆先後派去多名信任的將領前去雲南指揮作戰,緬甸方面也不得不將暹羅的兵力調到中國雲南地區去參加清緬戰爭。雙方交戰激烈,都動用了超過五萬的兵力,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方的損失也達到一萬之上,遲遲不能分出勝負。

最終雙方簽訂了合約來結束這場戰爭。雖然名義上緬甸向清 *** 臣服,但實際上中國清朝並沒有取得這場戰爭的完全勝利,尤其是在國力強盛的乾隆王朝時期,沒能真正平定「南荒小夷」,成為乾隆帝的一大憾事。

清緬戰爭詳細過程分析

清緬戰爭持續長達七年之久,這期間清軍一共進行了四次出擊,每次出擊的結果都不盡人意,使得清朝在這次戰爭中損失慘重,雖然最後取得了名義上的勝利,但是對於征戰數年的乾隆來說,這次戰爭卻是一場完全失敗的戰爭。那麼,清軍是經歷了怎樣的清緬戰爭過程,才讓清軍在國力強盛、兵力強大的時候沒能完全戰勝一個東南亞小國呢?

在清緬戰爭中,清軍一共進行了四次出擊。前兩次都犯了輕敵的錯誤,被緬軍逼得退守到雲南。第三次出擊,乾隆派出了自己的又一大將明瑞,將清緬戰爭的過程推向 *** 。明瑞身經百戰,在多次受創後決定直接攻打緬軍的強兵並取得了最終勝利。然而明瑞依然沒有重視這個對手,依然抱著輕敵的態度與他們交戰。緬軍抓住這個機會,採取誘敵戰術,將清軍誘至地形復雜的地區,使得來自北方的士兵在這種地形下發揮不出自己的優勢,最終被緬軍所滅,死傷嚴重,明瑞也戰死沙場。第四次出擊的結果也是不盡人意,緬甸由於無法顧及長期的戰爭,與中國簽訂了合約,戰爭結束。

這就是清緬戰爭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看來,清朝之所以沒能打敗緬甸,正是因為 *** 上下的剛愎自用和輕敵。在這樣的心態的影響下,裝備較好的清軍在雙方交戰過程中頻頻受挫,也讓他們失去了本可以獲得的勝利。

明緬戰爭與清緬戰爭對比

明緬戰爭和清緬戰爭都是中國和緬甸之間發生的戰爭,兩場戰爭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明緬戰爭和清緬戰爭的導火索都是緬甸對中國邊境的頻頻騷擾。萬曆年間的緬甸東吁王朝和乾隆年間的貢榜王朝,都仗著自己軍力強盛,對中國境內的多個土地進行慘無人道的掠奪,不斷向中國挑釁,在土地和資源方面展開掠奪,逐漸發動了戰爭。還有相似的情形是當時中國朝廷內部都有一定的矛盾。明朝時,朝廷很多人,包括皇帝對當時緬甸和雲南邊境的情況並不是很了解,當權者也不聽有識之士的建議,沒有及時對緬甸的挑釁採取行動,給了緬軍極大的休養時間,同時,明王朝的反擊措施也不是很合適,使得明軍在戰爭伊始頻頻受挫。到了清朝,情況也沒有太多的轉變,乾隆時期的清朝國富力強,朝廷上很多人都沒有把緬甸這樣的小國放在眼裡,不僅沒有及時阻止他們對中國的掠奪,更是在已經受挫的情況下仍然認為緬甸是「南蠻小夷」,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這場戰爭持續了七年之久,清軍損失慘重。

明緬戰爭和清緬戰爭最大的不同點是明緬戰爭以明軍的勝利為結局,在明軍的反攻下,緬甸向明軍投降,東吁王朝的勢力也被趕到一些偏遠地區,邊境地區的土司們也紛紛表示歸順明王朝。而清緬戰爭在名義上取得了緬甸的臣服,但清兵在戰場上損失慘重,更是失去了明瑞這樣的大將,實際上並沒有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清緬戰爭是起因引起的

清緬戰爭起因最早是因為緬甸貢榜王朝對中國雲南等邊境地區進行頻頻挑釁,當時乾隆正集中全力平定準噶爾,並沒有將他們的挑釁放在眼裡,也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阻止他們,這使得緬甸變本加厲,在乾隆三十年的時候,他們的侵略行為空前頻繁,清軍開始反擊,清緬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緬甸的貢榜王朝建立後軍事力量強大,在迅速征服中緬邊境的一些小土司後,他們開始向中國境內的土司進行軍事威脅,讓他們向貢榜王朝交出貢賦糧錢,迫於自身安全,這些土司不得不聽之任之。這是清緬戰爭起因之一。有些不願屈服的土司派出人馬給當地官府報告此事,朝廷聽說後卻採取綏靖政策,以忙於平定準噶爾、沒有空閑時間顧及南方為由拒絕了土司們的請求。直到乾隆完成了平定新疆之後才開始對緬甸的行為進行反擊,中緬的關系越來越向著無法挽回的緊張局勢進展。

乾隆二十七年的時候,緬甸的貢榜王朝再次向中國境內的土司徵收貢賦被土司拒絕,惱羞成怒的緬甸軍方直接派兵侵入雲南,這一事件成為清緬戰爭的導火索,正式引起了兩國邊境問題的沖突。入侵的緬甸軍隊不僅焚燒中國土司的房屋,更是進行財物掠奪,雖然當地軍民奮起反抗,但由於清 *** 的不作為和緬甸的軍事壓迫,他們最終不得不屈服於緬甸。乾隆三十年,由於緬甸在暹羅戰場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他們就將目光轉向了中國車里,車里成為他們掠奪物質的總目標,這件事成為最終的清緬戰爭起因,至此,長達七年的清緬戰爭正式開始。

清緬戰爭時清軍裝備如何

清緬戰爭發生於十八世紀末,當時的中國由乾隆皇帝執政,國力強盛,國富兵強。但在東南小國緬甸面前卻吃了不少虧,雖然乾隆派出多名大將前往戰地雲南指揮清軍作戰,但這場戰爭還是持續了七年之久,清軍損失了高達一萬多名的兵力,成為乾隆一生的遺憾,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強大的清王朝打不贏「南蠻小夷」呢?那麼首先來看看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

這次戰爭,清軍派出了明瑞、阿桂等大將和六萬多士兵,但作戰時頻頻受挫。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主要以弓弩為主,士兵大多也是騎兵,其中滿洲八旗兵作戰勇猛、善於騎射,穿著甲胄,騎著大馬,緬甸的軍隊一聽到這個名字連軍營都不敢出。可是在地形復雜的雲南地區,騎兵的優勢被削弱了很多。緬甸方面主要採用火器,當地氣候潮濕,空氣濕度較大,對火器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對於以弓弩為主的清兵來說,潮濕的氣候無疑是雪上加霜,弓弩的勁力遠遠低於北方。

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還有火繩槍、紅夷炮、腰刀等,這些武器在清 *** 對其他地區的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清緬戰爭中也是靠著武器和戰術與敵人僵持七年之久。所以,清緬戰爭時的清軍裝備並不是很差,戰術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兵器卻不像在北方作戰時那麼好使,這也是清朝不能完全取勝緬甸的原因之一。

清緬戰爭為什麼會清朝輸了

有的人看到一些與清緬戰爭相關的評價後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清緬戰爭為什麼會清朝輸了?最後兩國不是以握手言和的方式解決了這場戰爭嗎?其實不然,雖然在名義上,中國的清王朝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但是嚴格來說,這場戰爭是清朝輸了,乾隆在晚年的時候也認為沒能打贏緬甸是他抱憾終身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說清朝輸了呢?其實在雙方交戰的時候,清朝屢屢受挫。首先說兵器,當時的清軍使用的武器以冷兵器為主,尤其善於騎射,但清緬戰爭的戰場在如今的中國雲南地區,那裡地形復雜,氣候潮濕,並不適合在北方生活、訓練的清朝騎兵,而且由於空氣過於濕潤影響了弓弩的勁力,在緬甸的火槍面前自然沒有任何優勢。其次是作戰心態,清朝上至乾隆、將領,下至普通士兵,都認為緬甸只不過是一個「南蠻小夷」,軍事力量、作戰能力遠遠不如國力強盛的清軍,在這樣的輕敵情況下,清軍作戰沒有規劃,最終被敵人誘致深處、大舉殲滅,清軍傷亡嚴重,將領明瑞也戰死沙場。

所以清軍輸了的原因就是清軍根本沒有在戰場上大獲全勝,派去六萬多士兵與緬甸軍隊抗戰七年也沒能將他們徹底打敗,更是失去了中緬邊境的一些領土,最後還是因為緬甸沒有精力與清軍進行長久戰而採取談和的措施,所以這場戰爭就是清朝輸了。

❸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些皇帝打過緬甸

緬甸與中國的戰爭可以追溯到緬甸第一個統一帝國——蒲甘王朝時期。

第一次中緬之戰即元緬戰爭,時間是從公元1277年至1300年,期間經歷了兩任皇帝,即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和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忽必烈之孫)。

接下來就是明緬戰爭,時間是從公元1576年至1606年。當時中國正值明朝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執政時期。

再接下來是清緬戰爭,時間從公元1762年至1769年。當時中國正值清朝乾隆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執政時期。

❹ 中緬戰爭是哪年

清緬戰爭,亦稱中緬戰爭,是十八世紀末中國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鏈賣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我國雲南普洱地區,中國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歷時7年,國力強盛的清王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埋運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對緬戰爭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較棚液逗多爭議的一件。

❺ 遠征軍入緬作戰是在什麼時期

1942年初第一次入緬作戰。

1944年初第二次入緬作戰。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歷史評價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地帶,又是東南亞地區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

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提高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且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鳳凰網)

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作戰勝利的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的一次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而隨後與中國駐印軍並肩作戰殲滅緬甸日軍,更是「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援助盟邦進入異邦國土作戰並獲得勝利的一次大規模作戰」。(《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❻ 1941年中國入緬作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向西南太平洋發動進攻,企圖一舉攻佔當時英屬殖民地緬甸,並切斷盟國向中國運送作戰物資的滇緬公路,進而由緬入滇,迫使中國屈服。因此緬甸的得失在戰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41年底,日軍又開始向緬甸進攻。12月23日,54架日本轟炸機第一次空襲仰光,滇緬公路上戰雲密布。為阻止日軍的瘋狂進攻,中、英、美三國政府及軍方首腦經過反復磋商,決定由中國派軍隊迅速入緬作戰。

擔任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最高統帥的蔣介石決定組建中國遠征軍,下設3個軍,約10萬人。由衛立煌、杜聿明分別擔任遠征軍正副總司令,衛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並兼任第五軍軍長。美國則委派史迪威將軍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參與指揮。

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應英軍請求,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揮師出征那天,空中有盟國的飛機掩護,地上則車輪滾滾、馬達轟響。上千輛各式各樣的車輛,坦克車、炮車、彈葯車、步兵輸送車、救護車、通訊車、輜重車,就象一條鋼鐵巨龍,浩浩盪盪,沿著滇緬公路向南挺進。

對中國遠征軍來說,緬甸是一個既陌生又充滿危險的戰場。這兒地形極其復雜,高山環列,河流交錯,茂密的熱帶叢林遍於全境,交通對機械化部隊運動作戰極為不利。

1942年3月19日,戰斗在同古外圍打響。我軍初露鋒芒,打得非常漂亮,第一天就殲敵300人。馬上增援,包圍了同古。他們還出動飛機,摧毀了英國在緬甸的全部空軍,掌握了制空權。守衛同古的是中國遠征軍第200師的官兵,師長是戴安瀾將軍。到3月24日,同古保衛戰已打了整整5天。

日軍的步兵雖然被擋在外圍,但敵人憑借猛烈的炮火和制空權,已將同古城內炸得天翻地覆,瓦礫遍地。我軍第一次在國外作戰,地形不熟,聯絡不暢,加上天氣酷熱,飲水缺乏,戰斗頗為艱難。當晚9時,戴師長召開各團長及直屬營長會議。他坐在指揮所悶熱的掩體里,仍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氣概。他說:「今天的會,沒有別的,就是四個字:『准備死戰』」。給部隊下達完戰斗任務,他緩緩站起身來,用低沉的聲音一字一句地說道:「余奉命固守同古,誓與城共存亡。余戰死,以副師長代理;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理。」聽到此言,軍官們個個神情肅穆,紛紛當場留言,指定自己的代理人,作好了拚死沙場的准備。

第二天,全師官兵繼續投入血戰,與四倍於自己的日軍展開殊死搏鬥。日軍不僅用飛機轟炸,用大炮轟擊,更是喪失人性,施放糜爛性毒氣彈數百發。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他們仍頑強堅守陣地,決不後退半步。經過多日血戰,第200師在重圍中孤軍奮戰,已經精疲力竭。到了3月28日,同古城已陷一半,眼看著第200師將與同古城同歸於盡。

杜聿明和蔣介石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支王牌部隊遭到滅頂之災,於是命令他們撤退。3月30日凌晨,戴安瀾率領第200師數千名殘兵,趁漫天濃霧,悄悄撤離同古城。同古一戰,中國軍隊殺傷敵人三四千人,而第200師也付出了傷亡2500人的代價。

此後,中國遠征軍第38師在師長孫立人指揮下又取得仁安羌戰役的勝利。4月中旬,包括司令亞歷山大上將在內的7000餘英軍,被日軍圍困於仁安羌。師長孫立人率領38師兼程馳援,與日軍激戰2晝夜,殲敵1200餘人,攻破了日軍的包圍圈,解救了處於困境中的英軍。他們的英勇行為揚威異國,轟動世界。

中國遠征軍雖然作戰勇敢頑強,而且在局部戰斗中取得勝利,但整個戰略態勢卻對遠征軍日趨不利。日軍具有豐富的叢林作戰經驗,加之掌握了緬甸制空權,所以作戰進展迅速。相反,盟軍方面軍事行動步調混亂,各行其是。英軍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而遠征軍內部高層指揮在作戰方面也有嚴重錯誤,史迪威作為最高長官,在軍事部署方面,常常失之於全盤考慮。在戰局危險時,他也未能及時調整軍力,致使中國軍隊被各個擊破。中國軍隊入緬作戰,一直處於被動,最後終遭失敗。失敗後的遠征軍分成兩路撤退,一路撤入印度,另一路則撤回國內。部隊在撤回國內的途中,不僅要抵禦敵人的圍追堵截,更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斗爭。他們歷盡人跡罕至的崇山密林,行動困難,加之雨季來臨,氣候炎熱,蚊蟲成群,疫病流行,傷亡慘重。

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歷時半年,轉戰1500多公里,損兵折將,不僅未能完成作戰任務,反而使我西南唯一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敵完全切斷,日軍入侵雲南境內。遠征軍由出征時的10萬之眾,到最後僅剩4萬多人,軍械也丟棄大半。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第93師副師長胡義賓、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壯烈殉國,大批士兵的鮮血灑在撤退途中,令人扼腕嘆息。

第一次緬甸戰役的失敗,不僅使中國損失了大量精銳部隊,更造成滇緬公路的中斷,從此美援華物資只能依靠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空運,補給量十分微弱。

為配合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攻勢,同時也為了改善中國戰區軍需物資的運輸狀況,從1942年7月起,中、美、英三國又開始磋商反攻緬甸問題。從1942年秋開始,中國在印度的軍隊及撤回雲南的軍隊分別接受了美國教官的訓練,裝備及戰鬥力大大加強,為第二次緬甸作戰作好了充分的准備。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從印度阿薩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區出發,向日軍展開攻擊。為了有效地打擊敵人,部隊毅然開入道路崎嶇、人跡罕至的野人山。這兒蚊蚋遍地,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被稱為「死亡之路」,又被稱為「絕地」。有膽量走入「死亡之路」的中國駐印軍,必然已經抱定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和信念!他們英勇地在胡康河谷拉開了緬甸反攻的序幕。

駐印軍作戰英勇,連克頑戰,連續攻取新平洋、於邦等地。12月28日,駐印軍分兵左右兩路向緬北進軍,開始全面反攻。孟買、瓦魯班、孟拱、密支那、南坎、八莫等地相繼被我軍收復。日軍雖然負隅頑抗,但終究不是我軍對手。

為了策應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在滇西開始對怒江以西的日軍發動猛烈進攻,拉開了滇西反攻。

龍陵,松山、騰沖、平戛是日軍利用滇西高黎貢山的險要地形構築的四個主要據點。經過兩年多的苦心經營,日軍在據點周圍修築了大量的半永久性工事,封鎖了一切道路,儲存了充足的糧食、彈葯、飲水及所需器材。中國遠征軍面對易守難攻的敵軍堡壘,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擊。

松山攻堅戰是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戰斗。松山扼滇緬公路之咽喉,是怒江之西的制高點。日軍企圖憑借天險,負隅頑抗。中國遠征軍連續發動5次攻擊,將松山外圍日軍據點全部攻佔。但是,其核心據點卻屢攻不下,遠征軍傷亡很大。在此情況下,遠征軍秘密挖掘地道,安裝炸葯,終於炸毀了山上的碉堡。經過3個月的連續攻擊,我軍全殲守敵,攻克松山。

1945年1月收復畹町,1月27日,駐印軍與遠征軍在芒友勝利會師,中國西南國際交通補給線完全打通,雲南省領土完全收復。緬北、滇西作戰,從1943年12月起到1945年3月止,歷時1年多。中國軍隊在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艱苦奮斗,挺進2400餘公里,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多座,殲滅日軍2萬多人,繳獲步槍1萬多支、輕重機槍600多挺、汽車600多輛。中國駐印軍、遠征軍也損失4萬多人。

中國軍隊的勝利,不僅殲滅和消耗了日軍的重要力量,更為減輕盟國軍隊在其他戰場上的壓力創造了有利條件,是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中國遠征軍終於在勝利的日子裡凱旋迴國。

❼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第二次大戰的過程是什麼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從印度阿薩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區出發,向日軍展開攻擊。為了有效地打擊敵人,部隊毅然開入道路崎嶇、人跡罕至的野人山。這兒蚊蚋遍地,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被稱為「死亡之路」,又被稱為「絕地」。有膽量走入「死亡之路」的中國駐印軍,必然已經抱定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和信念!他們英勇地在胡康河谷拉開了緬甸反攻的序幕。

駐印軍作戰英勇,連克頑戰,連續攻取新平洋、於邦等地。12月28日,駐印軍分兵左右兩路向緬北進軍,開始全面反攻。孟買、瓦魯班、孟拱、密支那、南坎、八莫等地相繼被我軍收復。日軍雖然負隅頑抗,但終究不是我軍對手。

為了策應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在滇西開始對怒江以西的日軍發動猛烈進攻,拉開了滇西反攻。

龍陵,松山、騰沖、平戛是日軍利用滇西高黎貢山的險要地形構築的四個主要據點。經過兩年多的苦心經營,日軍在據點周圍修築了大量的半永久性工事,封鎖了一切道路,儲存了充足的糧食、彈葯、飲水及所需器材。中國遠征軍面對易守難攻的敵軍堡壘,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擊。

松山攻堅戰是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戰斗。松山扼滇緬公路之咽喉,是怒江之西的制高點。日軍企圖憑借天險,負隅頑抗。中國遠征軍連續發動5次攻擊,將松山外圍日軍據點全部攻佔。但是,其核心據點卻屢攻不下,遠征軍傷亡很大。在此情況下,遠征軍秘密挖掘地道,安裝炸葯,終於炸毀了山上的碉堡。經過3個月的連續攻擊,我軍全殲守敵,攻克松山。

1945年1月收復畹町,1月27日,駐印軍與遠征軍在芒友勝利會師,中國西南國際交通補給線完全打通,雲南省領土完全收復。緬北、滇西作戰,從1943年12月起到1945年3月止,歷時1年多。中國軍隊在地理、氣候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艱苦奮斗,挺進2400餘公里,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多座,殲滅日軍2萬多人,繳獲步槍1萬多支、輕重機槍600多挺、汽車600多輛。中國駐印軍、遠征軍也損失4萬多人。

中國軍隊的勝利,不僅殲滅和消耗了日軍的重要力量,更為減輕盟國軍隊在其他戰場上的壓力創造了有利條件,是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中國遠征軍終於在勝利的日子裡凱旋迴國。

❽ 1942年滇緬戰役

近代爆發的戰爭有很多,你知道在1942年爆發的滇緬戰役嗎?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1942年滇緬戰役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滇緬戰役背景

1942年春,日軍入侵緬甸。中國應英軍要求,派遠征軍入緬支援英軍作戰。此次入緬甸作戰失敗(參見滇湎路戰役)後,中國遠征軍一部進入印度,編為中國駐印軍;另一部退守滇西,擴編為兩個集團軍。1943年10月,為執行盟軍魁北克會議關於在緬甸對日軍發動攻勢和打通中國西南 國際 交通線的 決定 ,駐印軍在總指揮史迪威指揮下逐次集結於印緬邊境的雷多地區,准備向緬北日軍發動進攻;駐滇西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決定以騰沖為目標對日軍發動進攻。駐緬北和怒江西岸的日軍共4個師團,轄9個步兵聯隊、8個特種兵聯隊,在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揮下實施防禦。

滇緬戰役經過

1942年10月14日,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師擊破日軍第十八師團一部,攻取新平洋,進入緬北。12月攻佔於邦。1944年初,新編第三十八、第二十二師分別攻克大自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佔孟關和瓦魯班。日軍退守傑布山隘,憑險頑抗。新編第二十二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與美軍第五三。七支隊(兩個營)策應下,經14天戰斗,攻佔長達10公里的傑布山隘(參見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日軍殘部向孟拱河谷撤退。隨後第五三。七支隊與新抵達太克里地區的新編第三十師、第五十師各一部混合編為中美突擊支隊,繼續向密支那挺進;新編第三十八師向高利前進。

退守孟拱河谷的日軍得到增援,據守高利、英開塘及雀橋模卡盟等地。4月末,新編第二十二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一部配合下向日軍攻擊,經月余苦戰,於6月19日將上述各地全部攻克。接著,新編第三十八師向孟拱急進,新編第二十二師由西側向孟拱迂迴(參見孟拱河谷戰役)。此時,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由滇西栗柴壩至雙虹橋間渡過怒江,經月余激戰,攻克馬面關、北齋公房、江苴街等日軍據點,迫近騰沖外圍。第十一集團軍為支援第二十集團作戰亦以一部渡過怒江。5月22日,遠征軍根據中國國民政府 軍事 委員會關於迅速攻佔騰沖、龍陵與駐印軍會師緬北,打通中印公路的電令,以第二十集團軍為右集團攻擊騰沖,以第十一集團軍為左集團攻擊龍陵、芒市。6月初,第十一集團軍對日軍發動全面進攻。第七十一軍主力渡過怒江,向龍陵進攻,激戰至21日,雙方形成對峙(參見強渡怒江戰役)。

第二軍主力渡過怒江,以一部圍攻平戛,以另一部配合第七十一軍進攻龍陵。遠征軍總預備隊第八軍於6月初逐次渡江,加入第七十一軍對龍陵之攻擊。與此同時,新編第三十八師在孟拱東北攻殲日軍一部,解除遭日軍攻擊之英印軍第三十六師一部之危,並進迫孟拱城;新編第二十二師連克孟拱外圍各據點,對孟拱城形成包圍。經兩晝夜戰斗,於25日攻克孟拱。日軍殘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緬北重鎮密支那駐守日軍兩個聯隊。駐印軍與先期到達該地近郊的中美混合突擊支隊對日軍展開攻擊,經過兩個多月的激烈戰斗,於8月5日攻克密支那.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八莫撤退。

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對騰沖發起攻擊,日軍據險頑抗,經苦戰,於9月14日攻克騰沖,日軍全部被殲。7月13日,第十一集團軍再次對龍陵發動進攻,在第二十集團軍的支援下,於11月6日攻克龍陵,日軍大部被殲,少數向芒市撤退。爾後,第十一集團軍向芒市、遮放頃緩、畹町、芒友進攻。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將所屬部隊分編為新編第一軍(轄新編第三十八、第三十師)和新編第六軍(轄新編第二十二、第十四、第五十師),經過整訓補充後,於10月15日開始南進。11月14日,新編第三十八師抵達八莫附近,在新編第二十二師和空軍的配合下,經過20餘天的戰斗,擊潰日軍第二師團一個加強聯隊,攻佔八莫。新編第三十師於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日軍大部被殲,殘部向臘戍撤退。

第五十師在芒卡附近接替新二十二師任務後,向南進攻,在萬好擊破日軍一部繼續向茂羅前進。英印軍第三十六師一部向喬梅方向前進。攻克南坎後,新編第三十八師、新編第消昌三十師分別向芒友、老龍方向進攻。新編第三十八師連克滇緬路(從昆明起經南坎到臘戍)沿線殘余日軍據點,27日攻克芒友,與遠征軍會師,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從雷多起經南坎到昆明的統稱)。新編第三十師在新編第三十八師一部支援下,經過50餘天的戰斗,於3月8日攻克臘戍,續向康沙追擊,27日與第五十師一部會合。第五十師另一部與英印軍在喬梅會師。殘余日軍向景東方向潰退。至此,戰役結束。

滇緬戰役結果

緬北滇西戰役,歷時一年半,盟軍以陣亡31445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兩萬五千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極大的配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大反攻。

滇緬戰役影響

緬北滇西反攻戰役,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這次勝利不僅打通了中國與盟國間的陸上交通線,而且揭開了亞洲戰場盟軍向日軍反攻的序幕。緬北滇西之戰被後來的軍事學家稱為“東方諾曼底之戰”。

❾ 緬甸戰役是什麼時候

緬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軍隊從1942年1月20日至5月20日在緬甸進行的一次進攻戰役。戰役目的是切斷連接中國與英美盟國的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佔領緬甸,並推進到印度邊境。

緬甸戰役是日本第15軍實施的。這次戰役於1月20日從泰國領土發起。英國軍隊曾企圖將敵人阻止在薩爾溫江、米鄰和錫唐河地區,但未成功。1月31日,日軍佔領毛淡棉,2月23日奪佔了錫唐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梁,3月8日進入仰光。中國的3個軍開到緬甸也未能扭轉局勢。日軍繼續進攻,佔領了東吁、仁安羌、臘戍、曼德勒等城市。英國軍隊和中國軍隊隨即退卻並形成毫無組織的潰退。日軍佔領了緬甸,並侵佔了中國雲南省的部分地區及騰沖、龍陵等城市。

為了防止英國海軍可能參加作戰而影響緬甸戰役的結局,以及為了徹底擊潰英軍,日本海軍對在錫蘭的英國海軍基地進行了襲擊,迫使英國海軍退駐馬爾地夫群島海域。日軍採用了迂迴、包圍和果斷深入敵人後方等戰術,其作戰行動比英軍更為機動靈活。

日軍進攻獲勝的一個有利因素是,為數頗多的緬甸居民相信,靠日本人的幫助,就可以使國內反對英國統治的長期斗爭最後完成。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迅速發展壯大。許多城市為緬甸獨立軍派出的隊伍所佔據;這些地方建立的政權機構,對入侵的日軍分隊均善意相待。

但是,緬甸獨立軍的領導人很快就看清了日本「同盟者」的狡詐和虛偽。不過,要撲滅對昔日殖民者的怒火,尤其是要使怒火轉向日軍,已很困難,這需要時間。至5月底,倖存的英國軍隊的大部分到達印度境內的英帕爾城。

在翻越山嶺之前,他們丟棄了自己所有的武器。到達印度的只有1.2萬人,只佔參加緬甸戰役的英軍的1/3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軍隊的第38師殘部也開到了英帕爾。日本在完成緬甸戰役之後得到了一次暫息的機會,遂利用這一機會鞏固了在緬甸的地位。

❿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從哪一年開始,一共幾次入緬作戰,打到哪一年,以什麼為結束標志

1942年初第一次入緬作戰
1944年第二次入緬作戰
結束標志:1945年3月30日,中國遠征軍攻克喬梅,與英軍勝利會師。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