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國民黨退守緬甸多少軍隊

國民黨退守緬甸多少軍隊

發布時間: 2023-05-28 02:24:59

A. 二戰期間中國國民黨的遠征軍去了緬甸回來了多少人

二戰期間中國遠征軍主要戰役關鍵詞: 二戰 中國遠征軍 國軍 (1):滇湎路戰役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中日戰爭中,中國遠征軍在雲南省西南部、緬甸·、泰國西北部和印度東北部地區,對日軍第15軍進行的防禦戰役。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同蘇、美、英及東南亞、大洋洲各國結成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是年1月,在美、英兩國建議下,設立中國戰區(最初包括中國、泰國、越南和緬甸北部)統帥部,3月,日軍進攻緬甸(時為英國殖民地),英國守軍告急。中國以陸軍第5、第6、第66軍為主共10萬餘人組成中國遠征軍第1路,在司令長官羅卓英指揮下,進入緬甸與盟軍並肩作戰。 8日,日軍第15軍在司令官飯田祥二郎指揮下登陸仰光,分路北進。一路以第33師團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東岸進攻卑繆:一路以第55師團由勃固向仰曼鐵路北犯東吁、彬文那,企圖切斷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 18日,日軍第55師團先頭部隊在彪關以南與第5軍警戒部隊接觸。第5軍騎兵團給日軍以奇襲後轉移至鄂克春地區。接著日軍又發起進攻,經激烈戰斗,鄂克春失陷。日軍繼續向東吁進攻,與第5軍第200師發生激戰,雙方均有重大傷亡。日軍一部向右翼迂迴,第200師向北轉移。此時,第5軍新編第22師由黎達誓方向反擊,給日軍以重大殺傷,雙方在斯瓦河畔對峙。4月11日,日軍第55師團和增援第18師團各一部向黎達誓進攻,經激烈戰斗,新編第22師逐次轉移至彬文那。日軍進犯彬文那地區,被第5軍第96師擊退。後因右翼英軍後撤,陣地突出,第5軍各部放棄彬文那向密鐵拉、敏建方向轉移。16日,日軍第33師團在突破英軍陣地後,將英緬軍第1師及戰車營一部包圍於仁安羌以北地區。第66軍新編第38師一部馳援,與日軍鏖戰兩晝夜,擊斃日軍1000餘人。 日軍攻陷東吁後,以第56師團分向毛奇、雅多進攻。第6軍先後在毛奇、壘固、和榜、雷列姆地區阻擊日軍,並在薩爾溫江以東的緬泰邊境地區,對日軍進行作戰後回國。第200師在和榜地區阻擊日軍北犯,並克復東枝。在轉移途中與日軍發生激戰,師長戴安瀾受重傷後犧牲。此後第200師、第96師經騰沖、維西向怒江東岸轉移。第5軍直屬部隊、新編第22、第38師經太洛、新平洋轉移至印度東北邊境雷多地區。 日軍於24日攻陷雷列姆後,旋即分兩路向臘戍突進,第66軍逐次回援,節節失利,日軍直向中國國境逼進。此後,退回滇西的遠征軍與滇西第11集團軍各一部在龍陵、騰沖地區對日軍實施反擊,以一部進入日軍後方游擊,主力逐次退回怒江東岸,與日軍隔江對峙。至9月16日,戰役結束。 點評:此戰,遠征軍經一個多月作戰,在保衛東吁、解救英軍諸戰中,英勇頑強為世人所贊譽。但由於出國時機過晚,盟軍作戰缺少協同,多頭指揮等原因,使遠征軍始終處於被動態勢,未能達成戰役企圖。

B. 中國解放戰爭後國民黨軍在緬甸的歷史及現狀

1949年末,國民黨第8軍在湖南戰敗之後,李彌退往台灣,將手下的將士丟下不管,一個人跑了。其中,93師一路敗退南下,從廣西,逐漸退到了緬甸和泰國、寮國的交界處,才安頓下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在敗退途中,曾經有一個士兵因為實在是飢餓難忍,跑到旁邊的莊稼地里,偷摘了農民的紅薯,被連長當場槍斃。——誰說國民黨軍隊都是沒有軍紀的?正規軍一樣也是很嚴格的。整整半年的時間里,第8軍93師居無定所,顛沛流離。在50年的除夕之夜,終於逃出了共軍的追殺,進入了緬甸的領土。在逃跑中,93師和另外一個團、一個師的殘部,將不願意投降共軍的7千名士兵和家屬帶到了異國的土地上。

但是,緬甸政府不想接納他們,於是戰爭開始了。雖然國軍將士在內戰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對付緬甸政府軍,還是綽綽有餘的。三下五處二,將緬甸軍打的落花流水。終於在金三角站穩了腳跟。緬甸政府於是向聯合國投訴,這是後話了。李彌一看自己的殘兵居然在金三角站住了腳跟,並且打贏了緬甸政府軍,馬上跑出來說——我的軍隊在中國邊界取得了勝利,這里是反攻大陸的基礎,然後四處找外援。可是,93師的弟兄們早已經不想再打了,長年的征戰,使得國軍官兵只想早點回到台灣,但是李彌堅決不答應。李彌想在蔣介石那裡要資本,留駐雲南的第8軍殘部正好證明自己的作用。休整了一年之後,李彌要求93師**團團長反攻大陸。開始,國軍攻勢迅猛,連奪4個縣城。但後來在3個解放軍師的包圍下,終於落敗,再次退回緬甸。此時的緬甸軍已經和印度達成了協議,決定由印度出兵協助緬甸軍趕走國民黨殘兵。這是一場惡戰,國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也是慘勝。國民黨殘兵以不足萬余之力,硬是打敗了印緬聯軍。徹底在中緬邊界站住了,後來聯合國決議,國民黨余部撤往台灣,李彌要求將老弱病殘撤走,主力留下。但也再沒有力量可以反攻大陸了,他們想回大陸,但政府不答應。就這樣,在金三角有了一隻沒有祖國的軍隊……後來,為了生存,開始種植鴉片。這么多年來,他們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滇緬邊區的第一次反攻大陸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其影響力是很大的!李彌在台北更是興奮不已,說——以自己殘兵不足3000餘眾,在一周內連克4縣,說明了「雲南反共復國軍」的戰力是強大的,雲雲。話也有道理,國軍打了共軍一個措手不及,後來緊急調派3個師數萬人,才擺平。此後在昆明成立軍區和建設軍校,也和當初的繳匪有很大關系。

50年代末,共軍和緬甸政府達成協議,暗地出兵滇緬邊區,剿滅蔣匪,但是,此次出兵不是很順利。1、國軍已經在滇緬邊區經營多年,又熟悉地形地況;2、共軍出國作戰,氣候地理不明,補給不足因此,此次進剿成了追擊作戰,共軍一撤,人家又回來了後來,李彌將老弱病殘的約3300名將士撤回台灣,但還是留下了約2500名將士作為反攻大陸的主力基礎。基本是以兩個團的編制,師部人員撤離了。

60年代以後GCD已經徹底在中國大陸站穩了腳跟,但隨著1965年國民黨又一次的返攻大陸的狂潮的臨近,李彌再次要求滇緬邊區的國軍將士積極准備二次反攻大陸,但是留守滇緬邊區的國軍將士很清楚自己的實力,能老老實實呆著就不錯了,誰非要出去找死?於是,將士抗命,此事終於不了了之。

60年代,中國開始向周邊地區進行共產主義輸出,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都先後爆發了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緬共和政府軍開始了連綿不斷的戰爭插說一段——現在緬甸的名人——昂山素姬的父親就是堅決反共的。這時候,93師的國軍將士為了獲得緬甸政府的居留承認,又不得不再次和緬共進行戰爭。後來,緬共無法取得勝利,國軍將士也傷亡慘重,最可怕的是,根本沒有補給(自從李彌按照聯合國撤兵之後,93師經泰國的補給線也被凍結了。)所以,剩下的兵員越來越少了,在滇、泰、緬邊區,形成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武裝,緬甸政府是徹底的沒有辦法了,就想通過收編國軍老兵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戰力,但是93師的將士不願放棄自己的祖國,不想加入緬甸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後來,連年的戰亂,沒有補給,國軍和緬共還有支緬分隊的共軍將士開始集體在金三角地區種植鴉片,形成了現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產加工基地!種植鴉片籌集軍費的做法,在中國很流行。進入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中美蜜月時期,留守滇緬邊區的93師的老兵大多已經成為花甲之年了。他們向祖國提出,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國,畢竟50年前的那場戰爭,已經成為過去了……但是,不知道處於什麼原因,大陸政府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他們只有再次轉而請求留居緬甸,但緬甸以上次你們拒絕為由拒絕了他們的申請。

終於,留守滇緬邊區近40年的93師官兵,成了一隻沒有祖國的軍隊……

他們畢竟都是炎黃子孫,他們每年還在過著春節、端午、中秋,唱著中國的民歌,講著中國的語言……

在異國他鄉,為了生存不得不和緬甸政府軍開戰、和印緬聯軍開展、為了某人的私利反攻大陸、他們和黑幫開戰、他們和緬共開戰……

40年了,他們為了生存,進行著不懈的戰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堅韌和堅忍……

相關資料

去泰國旅遊的人都知道,到芭堤雅時被安排參觀的一個景點,是「93師泰北民族村展館」。

國軍93師,原系東北軍所部,在國內戰爭中敗北,而逃亡金三角地區,最後定居泰北山區,迄已60年了。

館內陳列圖片和文字說明,將60年的風雨歷程,盡現參觀者眼前,且有實物和模型展示,以直觀地介紹他們的艱難困苦。尤其講解員是該師第三代傳人,其聲情並茂的講述,很能打動聽眾,以致整個參觀過程令人感到壓抑。

據說,93師後裔已多達數十萬人,除部分因戰功獲得泰藉身份外,多數仍無任何身份,只能圈禁在貧窮山區而不能外出謀生。我曾提問:你們第二、第三代那麼多人,都是純中國人嗎?答稱:是的。又問:當年當官的帶隨軍家屬可以理解,難道當兵的都有家眷可帶?答:出國前,在雲南等地邊境,每個士兵都「找」了姑娘結婚,然後外逃。

時間讓繁育已達數十萬的華夏子孫,脫離祖國,飄泊在外,寄人籬下。不是有首歌嗎?沒媽的孩子象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他們甚至連聯合國確認難民身份都不可得,境況堪憐啊!

也許,只憑講解員一面之辭難以足信?然而,你想呀,誰願意在陌生人面前自曝其「丑」?直覺讓我相信那是真的。因此,回來後一個多月來,我心中老掛著這檔事,他們畢竟是華裔呀!我想:如果祖國母親收留了他們,做子女的必更愛母親。以前在《博客日報》上看到多篇討論有關愛國的大作,竊以為能大度地接納流浪子孫回來,是感召人們愛國的有力舉措,效果肯定比說教強。

從走進93師民俗村開始,心情就十分沉重。看到村裡解說員那一身襤褸的迷彩服;看到那一雙年輕的卻滿是滄桑的眼睛;看到他們不卑不亢的態度;聽到他們改不了的鄉音;聽到他們因為沒有國籍而不能上學悲哀處境;聽到他們為了獲得國籍而為泰國政府賣命的經歷;聽到他們無數次申請卻無能獲得一個國籍的心酸…… 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這一群中華民族的後裔,成了沒有家,沒有國的難民,流落異鄉,幾多悲苦,他們最大的盼望是祖國早日統一,台灣盡快回歸,那一天,他們也就回家有望了。

C. 內戰戰敗後的國民黨軍入緬甸後的歷史

1951年6月至7月,根據李彌部的動向,人民解放軍雲南軍區先後集中7個團和4個團的兵力,對越境入竄的國民黨軍數幹人實施圍剿,在耿馬、西盟、孟連、滄源、瀾滄等縣殲其700餘人,余部又逃往國外。

1953年1月,在台灣國民黨當局支持下,逃緬國民黨軍實力曾發展到1.85萬人,編為1個總部、1個指揮所、3個軍區、4個師及16個縱隊,並改番號為「東南亞自由人民反共聯軍」。

11月以後,李彌總部及第8軍、第26軍部分兵力共5400餘人撤往台灣。在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強大政治攻勢下,留緬國民黨軍殘部3000餘人回國投誠。至1957年6月,逃緬國民黨軍僅剩3800餘人,而且內部混亂,對雲南邊境的武裝竄擾有所收斂。

1958年8月,逃緬國民黨軍500餘人竄至滇南孟連縣至勐臘縣附近,進行小股襲擾。解放軍昆明軍區從5個公安邊防團各抽調一部進行堵擊圍殲,給予其沉重打擊。1959年5月,雲南邊防部隊針對逃緬國民黨軍小股入竄的特點,制定和修改反竄擾作戰方案,組織小分隊分地區游擊作戰,粉碎了逃緬國民黨軍數十次竄擾。

1960年7月,台灣當局給逃緬國民黨軍空運大批武器裝備,其實力擴增至9400餘人,又加緊了入境竄擾活動。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解放軍昆明軍區集中5個團又1個營的兵力,進行了兩次勘界警衛作戰,殲國民黨軍740餘人。

此後,逃緬國民黨軍對雲南潞西、鎮康、孟連等邊境地區進行了8次小股竄擾,遭到雲南邊防部隊的沉重打擊。到1966年9月,逃緬國民黨軍撤往泰緬邊境地區,停止了對雲南的武裝竄擾活動。

1950年至1966年,雲南邊防部隊對逃緬國民黨軍和國民黨武裝特務進行大小戰斗1302次,殲其29800餘人,其中俘虜7600餘人,迫降16000餘人。

(3)國民黨退守緬甸多少軍隊擴展閱讀

國共內戰中,國民黨軍雖有巨大的優勢,最終是還被解放軍打敗,逃到了台灣。那時候,除了一些沿海小島還有部分國軍殘余部隊,大陸上幾乎是看不到國軍的影子了。不過,在雲貴川地區國民黨還留有一小部分殘余部隊,他們沒有來得及撤退,在無可奈何下只能逃到了緬甸。

這些國軍殘部逐漸在緬甸境內集合,很快就組成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部隊,還有個番號國民黨93師。蔣介石雖然敗走台灣,但他不甘心就這樣失敗,從來沒放棄過反攻回大陸的念頭。這樣說來,遠在緬甸的93師將會成為國軍之後的重要力量。蔣介石甚至還將他們編入正規軍,和其他部隊一樣給他們發放糧食軍餉。

雖然國共內戰中,國軍被解放軍打得很慘,但他們到了緬甸,和緬甸軍隊的實力比起來還是厲害不少的。緬甸軍隊每次討伐93師都要反過來被93師教訓一頓,緬甸肯定是很不服氣,就告到了聯合國。對於這件事,蔣介石也不能給出合理的說法,只能想辦法把這支部隊運回台灣。

不過在93師中很多士兵並不願意去台灣,他們中很多都是雲南人,這么多年來一直夢想著重回家鄉。出現這種情況蔣介石也沒辦法,只能把願意走的帶回台灣,不想走的就丟在當地,並且斷絕往來。

雖然留在緬甸的國軍一下子少了很多,只剩下2000人,緬甸軍隊還是打不過。不過,這支部隊沒了供給,吃飯都成問題。所以他們就做起了毒品生意,成了金三角地區很有名的毒品武裝部隊。緬甸和泰國的部隊來來回回打了很多次都是大敗而歸,泰國政府沒辦法只能主動找他們談判。

D. 緬甸有中國國軍部落嗎

成批聚居的肯定沒有了。比較集中的都在泰國北部。
1960-1961年解放軍會同緬軍對緬北地區的原國民黨殘軍發起了聯合勘界警衛作戰行動,對國民黨軍控制的金三角地區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掃盪。緬甸從解放軍手裡得到元被國民黨軍控制的30萬人口,面積為3萬平方公里的地區。
為了躲避解放軍,國民黨殘軍從牢牢控制達10年的緬北退往寮國和泰北地區。後來在泰國充當僱傭軍的條件下,元國民黨軍成建制地在泰國北部山區聚居,取得了泰國的山民證。最有名的就是限制已經成為旅遊景點的泰國清萊府美斯樂村。

E. 當年國民黨戰敗後退守在哪裡

一開始是退到台灣、海南和緬甸三個地方的都有。大部分是台灣,再後來海南的敗軍又退到了台灣。退到緬甸的則在緬甸站穩了腳跟,連緬甸政府軍都不是他們的對手,還反攻過大陸一次,當然是寡不敵眾。再後來受到國際壓力也大部分撤回了台灣,有兩千人留下,這兩千人沒有再接收到台灣的援助,後來他們年老時也想過回大陸,但是被拒絕了。再後來因為泰國也正好處於內戰,他們想到自己也回不去台灣也回不去大陸,就只能答應被泰國政府收編,由於立下了戰功,最後被泰國政府派發了泰國身份證,就留在了那。

F. 印緬戰場國軍用了幾個師或軍

第一次有杜聿明第5軍轄戴安瀾將軍200師廖耀湘新22師余韶新96師。甘麗初6軍轄彭壁生49師呂國銓93師陳勉吾暫55師。張珍的66軍有下轄孫立人新38師劉伯龍新28師馬維什麼新29師。
第二次、新一軍轄新30師新38師50師。新六軍轄22師14師50師(50師先隸屬新六後隸屬新一。)另還有2軍71軍53軍54軍8軍等等。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啊!我中華民族必勝!中國遠征軍不朽!

G. 中國緬甸遠征軍的中國抗日遠征軍戰歌

中國不會亡
中國不會亡
遠征軍健兒浴血拚殺上戰場
槍,在我們肩上
血,在我們胸膛
庄嚴的軍旗在炮火中飄揚
寧死不後退
寧死不投降
日寇強敵不敢擋,不敢擋!
中國不會亡
中國不會亡
遠征軍健兒浴血拚殺上戰場
槍,在我們肩上
血,在我們胸膛
到緬甸去吧,走上國際的戰場
寧死不後退
寧死不投降
日寇強敵不敢擋,不敢擋
(孫立人將軍寫的)
戰斗歷程 作戰由於英國方面的阻撓,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國遠征軍只有第6軍的49、93師進入緬甸景東地區,其餘各部仍在滇緬公路集結待命。此時由於緬甸戰事吃緊,英國人卻又急著要遠征軍入緬參戰。2月16日,蔣中正下令先運送第5軍入緬,以第200師為先頭部隊。3月7日,200師到達同古,3月16日,日軍開始轟炸同古,此為遠征軍與日軍第一次大規模接觸。3月19日,200師首次與日軍地面部隊接觸,由於緬甸交通線不斷遭到日軍的狂轟濫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極延誤,後續部隊始終沒有按原定計劃到達同古,10餘日後,200師傷亡達2000餘人,內缺糧彈、外無援兵,並且還要面對4倍於己的敵軍包圍,杜聿明審時度勢,下令200師於3月29日晚從同古以東突圍。3月30日,日軍進城後才發現同古是一個空城。在同古保衛戰中,200師殲敵5000餘人,重創日軍第55師團。
隨後中國遠征軍准備進行平滿納會戰,然而,在西路方面,緬甸戰場右路英軍不斷後撤,將中路平滿納地區的中國遠征軍右翼完全暴露給日軍,東線方面由於中國軍隊武裝力量薄弱,陣地不斷失守,第5軍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1942年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羅卓英不得不下令放棄平滿納會戰。
1942年4月14日凌晨,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急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請求接被包圍在仁安羌的英軍。4月19日下午5時,在新38師師長孫立人、副師長齊學啟和113團團長劉放吾的帶領下收復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軍7000多人和被日軍俘虜的英緬軍官兵、美國傳教士和新聞記者等500多人。消息傳出,中、英、美三國轟動。
1942年4月20日,史迪威和羅卓英輕信英方關於在仁安羌和喬克柏當之間有敵軍3000餘人的情報,命令第200師長途奔襲至喬克柏當。第200師到了喬克柏當後,發現沒有日軍,只有英軍在新38師的掩護下撤退。而後又退回到棠吉,浪費了寶貴的3天時間,使日軍搶先攻佔可棠吉,1942年4月23日下午,200師向棠吉發起攻擊,經過激烈的戰斗,於1942年4月25日18時佔領棠吉。而在1942年4月24日,在日軍猛烈攻勢之下,第6軍被迫放棄雷列姆,
日軍隨後從雷烈姆北進,此時防守臘戍已無意義。
1942年4月29日拂曉,日軍猛攻臘戍,第66軍傷亡慘重,當天中午,日軍佔領臘戍,第66軍各部退守新維。所謂曼德勒會戰已經徹底成了泡影。此時撤退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撤退
東線方面,第6軍於1942年4月24日被迫放棄雷列姆之後,且打且退,1942年5月12日,推到薩爾溫江東面,隨後撤回國內。
中線方面,第5軍軍部和所屬的新22師、第96師主力於1942年4月26日黃昏由皎克西乘汽車、火車向曼德勒轉移,於當天夜間十時全部到達。1942年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區,此後第五軍直屬部隊、第200師、第96師、第66軍的新38師徒步輪流掩護撤退。1942年5月8日上午,日軍攻佔密支那,杜聿明按蔣中正7日的命令向國內撤退。1942年5月9日,由於在傑沙(又譯為卡薩)發現日軍,並且新38師先到傑沙掩護的只有一個團,而新38師、新22師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從前線撤下,杜聿明認為日軍有可能從南北包圍將遠征軍殲滅,從而下令第93師在右翼掩護,並且在孟拱附近佔領掩護陣地,同時命令各部隊分路回國,自尋生路。
新38師師長孫立人沒有聽從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新38師是第一次遠征結束之後唯一一隻保存建制的部隊。
杜聿明率領第5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離開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轉打洛到新平陽,迷路的遠征軍在森林裡轉來轉去,很多人因為飢餓、疾病死去,還有一些人因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殺。後來,一架美國飛機在野人山上空發現了這支軍隊,盟軍隨後空投了電台、糧食、葯品,使得這支軍隊終於走出了野人山,由於預定回國路線所經的中緬國境已有大量日軍把守,這只部隊最後還是改道去了印度。
第200師至棠吉,以後沿途突破敵人的封鎖線,經南盤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國。1942年5月18日,第二百師分兵兩路通過細(胞)抹(谷)公路,前衛部隊突然遭到伏擊。激戰一天,第二百師傷亡過半,才從東面山坡撕開一條缺口,殘余官兵得以死裡逃生。戴安瀾在突圍時被兩顆機槍子彈擊中胸部和腹部。1942年5月26日,戴安瀾將軍逝世。
第96師及炮工兵各一部經孟拱、孟關、葡萄、高黎貢山回國。
據戰後統計,穿越野人山的部隊有3萬餘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軍新編第22師野戰醫院的護士劉桂英更是做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聞名。
第一次遠征結果第一次遠征失敗之後,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 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的訓練
1942年7月15日,新38師由英帕爾開往藍姆伽,8月初,從緬北野人山脫險入印的的第5軍新22師和軍直屬部隊也來到了藍姆伽。根據中美協議,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撤銷,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史迪威為總指揮,羅卓英為副總指揮。同時,國民黨政府利用駝峰空運飛機回航的機會,每天空運幾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補充兵源。1942年底,由於史迪威與羅卓英矛盾不可調和,蔣中正被迫將羅卓英調回國內,經過反復考慮,決定派第8軍軍長鄭洞國中將接替羅卓英的職務。同時決定在駐印軍指揮部下設新編第一軍建制,下轄新38師、新22師。鄭洞國任軍長,孫立人為副軍長兼新38師師長,廖耀湘為新22師師長。3月中旬,鄭洞國率軍部人員來到藍姆伽,正式成立新一軍。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師兵員陸陸續續空運到印度,新30師編入新一軍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師與第50師的也兵員空運到了印度。中國駐印軍在藍姆伽換裝了美式裝備,有美國的軍事援助和充足的糧食,軍事訓練十分扎實。經過一年的整訓,練就了叢林訓練和叢林生存的過硬本領。再加上同時大批知識青年在蔣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踴躍參軍,士兵的素質有了大大的提高,這兩點使得駐印軍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線穩定之後,國民黨政府積極訓練軍隊,准備反攻緬甸。1943年2月1日,蔣中正任命陳誠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3月28日,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在雲南楚雄成立。陳誠從重慶飛到楚雄就任,著手進行遠征軍部隊的訓練和反攻計劃的制定。1943年8月,遠征軍的5個軍編練和裝備基本完成。後調來的第54軍也在11月完成改編。其中,第11集團軍下轄第2、第6、第71軍和第200師。第20集團軍轄第53、第54軍共4個師。另外第八軍和第93師直屬遠征軍司令長官部。1943年冬,陳誠因病辭職,衛立煌接任遠征軍司令。
反攻
1943年3月,新38師的114團即先行開進野人山區,掩護中美部隊修築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區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師和新38師主力乘車到達胡康河谷邊緣,駐印軍緬北反攻戰正式開始。經過血戰之後,新38師於12月29日攻克於邦。隨後在新38師的配合下,新22師於1944年3月5日攻克孟關。後來兩師合作攻下瓦魯班。新22師在攻佔瓦魯班戰斗中突襲18師團司令部,繳獲18師團發布作戰命令的關防大印,這在抗戰期間絕無僅有。蔣中正給其嘉獎電為:中國虎!1944年4月份新22師、新38師、第30師、第50師與美軍聯合圍攻下了密支那。攻克密支那後,各個部隊修整了2個月,此時第14師、第50師、新30師已陸陸續續空運來到緬北反攻的前線,中國進入緬甸的部隊已達到5個師,為便於指揮,將新一軍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兩個軍。新一軍下轄新30師和新38師,軍長孫立人。新六軍下轄新22師、第14師、第50師,軍長廖耀湘。鄭洞國升任駐印軍副總指揮。1944年10月16日,新一軍與新六軍開始向八莫發起進攻,12月初,日軍進犯獨山,貴陽告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調新六軍回國保衛大西南,新六軍主力於12月1日奉命停止前進,新六軍軍部及新22師、第14師被空運至雲南沾益,以保衛重慶。留下第50師與新一軍作戰,歸新一軍指揮(後來正式編入新一軍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一軍攻克了八莫。
在駐印軍開始反攻幾個月之後,國內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反攻開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團軍強渡怒江,於6月底血戰至騰沖附近。經過3個月的戰斗,於9月14日解放騰沖。第11集團軍於6月1日渡江,新28師於4日攻克臘猛,進圍松山,由於敵陣堅固,該師五攻未客。7月1日改由第8軍來攻,該軍以三個師輪換進攻,連續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敵陣,全殲守敵。遠征軍經過血戰,於11月3日攻克龍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復畹町。1月22日中午第53軍第116師與新一軍一部在木遮相會,旋以鉗形攻勢向芒友推進,
1945年1月15日,新一軍攻克南坎,並繼續前進,於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中國遠征軍會師。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車典禮在畹町城舉行。會師後,滇西遠征軍回國,新一軍與第50師南下,新一軍先後拿下了新維、臘戌,第50師先後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麥等市鎮,新50師自從1944年渡過伊洛瓦底江以來,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挺進600公里,斃傷日軍3500餘人。3月30日,中國遠征軍攻克喬梅,與英軍勝利會師。隨後中國駐印軍凱旋迴國。至此,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的任務順利完成。
第二次遠征結果

H. 國民黨第五軍有多少人從野人山撒出來

1942年1月,日本入侵英屬緬甸。2月3日,英方向中方請求派軍隊入緬。根據英國請求,軍委會成立中國遠征軍第1路,下轄第5,第6,第66軍共計10萬餘人,由羅卓英任司令(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赴緬甸作戰,相繼參加了同古保衛戰,彬文那會戰及仁安羌救援,曼德勒會戰與緬北撤退等三次大型作戰,由於英軍配合不力,第5軍損失極為嚴重,軍部和新編第22師在軍長杜聿明率領下,翻越了野人山地區,於1942年7月25日抵達印度列多;第200師在東枝(也稱為棠吉)作戰後,在向八莫、南坎轉移途中受到日軍伏擊,傷亡巨大,戴安瀾師長在突圍過程中身負重傷,最終因傷重光榮殉國,同時參謀長及第599,600兩團團長均在此次突圍戰中失蹤,余部由該部第598團團長鄭庭笈率領於1942年6月17日抵達騰沖地區,此時全師僅剩餘2600餘人,傷亡失蹤達75%以上。第96師及軍屬炮兵、工兵各一部與軍部失去聯系,最後在師長余韶帶領下,在野人山地區輾轉兩個多月,翻越高握伏黎貢山,於1942年8月17日抵達中國雲南劍川。該軍軍部後奉命返回國內,而新編第22師則留在印度,被編入中國駐印軍。另調原66軍之新編第39師改隸該軍,該軍主要擔任昆明防衛及滇緬路機動作戰任務。
資料統計,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而傷亡人員絕大部分在碧遲胡康河谷野人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滇緬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杜聿明決定違反當時盟軍亞洲戰區參謀長約瑟夫·史迪威的命令以及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及其師長廖耀湘的建議撤往印度,而堅持遵守蔣中正命令率第五軍穿越此地返回中國:草長過人,無路可行,自行開路,導致段慧攜國軍在此因為瘴癘之氣死傷大半,據戰後統計,穿越野人山的部隊4萬人進山,有3萬餘人葬身原始森林,僅8千人出山生還;大多數士兵死於迷路、餓死、瘴氣、蟒蛇吃人、螞蟥吸血、食人鼠及蚊叮熱病,有些士兵亦選擇了跳崖或是持械自盡。其中第5軍新編第22師野戰醫院的護士劉桂英更是作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聞名。

I. 國民黨殘軍逃到緬甸後的命運如何

一樓回答重要錯誤:說什麼國民黨余部撤往台灣,李彌要求將老弱病殘撤走,主力留下。
呵呵,李彌有什麼權力違抗台灣命令?李彌是台看在他是這支部隊的長官派他來的,後調回台灣……事實上這支部隊一到緬,一面自力更生養活部隊一面打仗,也一直努力跟台灣聯系,後終於聯繫上,台灣方面供養補給一切,帶來台灣軍政人員及美軍訓練指導等等,建飛機跑道等等,反攻基地熱火朝天……
後三國交界政府真不幹了,到處國際訴求,台灣分別於1953和1961年不得不將大部分軍隊撤回台灣,剩下少數沒走,因李文煥不是正規軍人出身余部沒走,還有一些投靠過來約佤族祭司土司的武裝,並段希文部隊大部雲南當地人難舍故土,這些總共近2000多人留了下來,台宣稱概不負責了,結局是這支國軍殘軍大部分都撒退到台灣了……其餘少部分從此開始開創金三角生活

J. 對中國遠征軍退守緬北野人山的歷史看法

由於指揮上的失誤,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失敗告終。4月30日,遠征軍長官部從瑞保撤至甘勃盧,集結於曼德勒地區的遠征軍各部均於當夜前轉移至伊洛瓦底江西岸。5月1日,曼德勒為日軍佔領。

從東線包抄的日軍第56師團先頭部隊5月5日到達怒江西岸惠通橋附近。日軍第56師團搜索聯隊4月30日從臘戍出發,沿途擊退新29師在新維、貴街的堅強抵抗,5月3日攻佔畹町,是橡毀夜復佔八莫,絕襪8日再占密支那。中國遠征軍撤回國境的另一條主要通道被完全切斷。

由於形勢急轉直下,東路日軍已突進至遠征軍主力左側後。5月6日,長官部得知畹町、龍陵等地已經失守(當時因部隊尚在移動之中,通信不暢,尚不知八莫失守及日軍已抵怒江),認為再按原定計劃撤退,將極為困難,因而史迪威和羅卓英決定將沿鐵路兩側向密支那撤退的第5軍等部隊改為向印度撤退,因此連續兩次電令第5軍。

據估計,這時在緬甸的遠征軍主力尚有第5軍軍直15000人、下屬新編第22師6000餘人、第200師7000人、第96師5000餘人,以及第66軍的新編第38師7000餘人(杜聿明回憶錄數據有所不同)。但杜聿明出於對史迪威的惡感,不願退入並如激印度,仍希望率部返回國內。經向蔣介石請示,蔣同意仍由密支那方向撤至騰沖。第5軍遂按原計劃向密支那方向轉移。遠征軍司令部於7日開始從曼西撤退。史迪威帶中、美少數人徒步西行,於24日抵達印度丁蘇基,改乘飛機去新德里;羅卓英率長官部人員一面收容一面前進,於23日抵達印度英帕爾。

5月12日,第5軍各部抵達曼西,13日破壞了重型裝備,開始進入山區徒步轉進。此後,各師即失去掌握,各自行動。第五軍的部隊則不得不徒步在原始森林的「野人山」山區向胡康河谷的太洛等地前進。

按照杜聿明回憶錄的記載,進入野人山包括了第五軍部分軍直部隊、新22師、第96師部隊約2萬人,其中第96師(5000-6000人)作為後衛,進入野人山後獨立行進,並成功翻越高黎貢山返回國內。第200師與部分軍直部隊包括補訓處的補充1、2團等部則沿滇緬公路方向,從日軍封鎖線中間奪路回國。

緬甸北部,至今仍然是一個外人難以涉足的神秘世界。孟拱以北,山嶺縱橫,河流密布,幾乎所有溪流都匯入的一條長達400公里的河谷。這河谷從南向北幾乎延伸到喜馬拉雅山下,其中部有一個陡峭的峽口,將河谷分成兩段,南邊一段叫做孟拱河谷,雖環境艱苦,尚有人跡;北邊的一段,則完全沒有人煙,緬甸人把它叫做胡康河谷,也被稱為「野人山」。

由於杜聿明的猶豫不決,第五軍軍部和新22師「棄車上山」的時機也已經太遲,大約一萬餘人的部隊在環境惡劣的野人山又碰上最糟糕的雨季。

當時,退入緬北森林的中國軍隊把旱季乾涸的溪谷河道當做交通要道,但在雨季乾涸的河流會由於上游降雨而猝發山洪,洪水來勢兇猛,盪滌一切,轉瞬之間,人馬即無影無蹤。不僅如此,冰冷的雨還帶走了熱量,帶走了體溫,螞蝗成群結隊,循著人的氣息隨時襲來,無孔不入。

杜聿明部官兵在飢餓中以樹皮野草裹腹,並完全迷失方向,絕糧8日,賴空投地圖方於5月31日到達清加林長姆特,得到美軍空投的支援。此時,杜聿明不得不奉命改道進入印度,在空投糧葯的支援下,經新平洋於八月初撤到印度列多。此時,杜聿明率領的軍部和新22師僅生還官兵三千餘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7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6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5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1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6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9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1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3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