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有哪些慢搖

緬甸有哪些慢搖

發布時間: 2023-05-29 14:02:01

『壹』 緬甸有哪些著名舞蹈

《巴漢的伯爵》

舞蹈取材於緬甸的古代故事。公元9世紀,有一座城鎮名為巴漢,位於緬甸四大江之一的新墩江畔。巴漢有一位伯爵以慈愛而出名,因此,在他去世後,出現了各種演出,以紀念這位伯爵。舞蹈向觀眾表現了巴漢伯爵富甲一方,聲名顯赫,但是行事公道,從不欺壓百姓,還幫助人們致富,擺脫貧困,用自己的金錢修建寺廟,普濟眾人,受到緬甸百姓的擁戴,並且將他的功績載入史冊,廣為傳唱的故事。

舞蹈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和敘事性,動作具有表意性和抒情性,屬於緬甸的戲劇舞蹈。表演時,舞蹈演員身著傳統服飾,有詳細的角色扮演舞段,也有集中表現伯爵功績的舞段。舞蹈動作有固定的手部語言,注重眼神和手的路線。整個舞蹈雖然以敘事為主,但不拘泥於舞蹈情節的敘述性,在簡述情節的同時,更強調通過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具有舞蹈性的動作對人物情感進行抒發。在整個舞蹈的起承轉合之中,動作銜接巧妙,極富變化,體現了巴漢伯爵的慈愛,以及人民對他的擁護。演員的表演十分到位,因此舞蹈非常傳神,具有緬甸戲劇舞蹈的特色。

『貳』 緬甸民間舞蹈有哪些道具

緬甸的民間舞蹈因各民族的風俗禮教、生活習慣而異。民間舞蹈可直觀地體現各族人民的生活、喜好、審美、感情。民間流行表現各種神獸圖騰的舞蹈,但緬甸的民間舞蹈大都以鼓作為道具,用來慶賀豐收、舉辦婚嫁、喪事等活動。緬甸的民間舞蹈有祭祀神佛的油燈舞、瑞波大鼓舞、象腳鼓舞、背鼓舞、鈸舞、神舞、多那耶神獸舞等,它們大多產生於農事活動和宗教活動之中。

緬甸的民間舞蹈動作精緻、靈敏,動靜相稱。緬甸各民族舞蹈,各具特色,並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每逢喜慶節日,如緬族、撣族的潑水節時,除專業團體的演出外,城鄉普遍舉行群眾性的歌舞比賽或慶祝表演活動。又如克欽族的木瑙盛會和克倫族過新年時,村民都要通宵達旦地唱歌跳舞。

緬甸民間音樂分類法以鼓來稱呼曲類。如瑞波地區的鼓舞就稱瑞波大鼓舞,用象腳鼓敲擊演唱、表演的即稱象腳鼓舞。其他與鼓有關的舞蹈和音樂都這樣稱呼。其主要原因在於民間舞蹈絕大多數離不開歌曲,而以鼓伴奏演唱歌曲又離不開舞蹈。

緬甸的鼓點與舞蹈有著內在的聯系。這種鼓點來源於印度的宗教音樂和舞蹈。

緬甸民間音樂和舞蹈如同它的繪畫、雕刻、建築藝術一樣,也很注重裝飾,當民間老藝人彈起弦琴唱起歌時,音樂旋律就如潺潺流水,彈到悲傷之處又如鴻雁哀鳴、孤女抽泣,舞蹈隨著音樂而抒發感情。因此,緬甸的民族歌舞,有獨特的韻律和舞蹈語匯。

緬甸的舞蹈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從印度流傳而來,後來受泰國的影響,舞蹈造型特別突出曲線,顯示女性特殊的美,可以說是「三道彎」的藝術。緬甸舞蹈風格十分鮮明,主要以半蹲、全蹲、跪為基礎,協調配合手、腳、腰(塌腰)、胸、頭(仰頭)等表現出千變萬化的各種舞蹈形態,形成獨具風採的人體「三道彎」的造型動作,典雅柔美、婀娜多姿。看上去很美,可跳起來很辛苦。舞蹈大部分舞段都保留一種體態,一直以半蹲的姿勢跳舞,並且時起時落。

由於中緬兩國相鄰,自古以來友好、和睦相處,因此兩國不斷進行文化交流。緬甸舞與我國的傣族舞有些相似,卻不盡相同,傣族舞偏柔韌,起伏比較大,而緬甸舞的起伏不大,比較典雅優美,或蹲或跪做出各種優雅姿態,表演須具有扎實的基本功。

緬甸與我國雲南接壤,自然生態相像,所以舞蹈文化也有著很大的相同之處。比如「三道彎」的審美,比如同樣的手形。但是又因兩國歷史和舞蹈長期的變異和發展不同,舞蹈的風貌完全不同。傣族舞蹈的手型模仿孔雀,動作幅度較大,較為舒展。而緬甸舞蹈的手型意為蓮花開放,且手部動作語言頗豐。傣族舞蹈的「三道彎」注重的是左右擺動的跨步動作和造型,而緬甸的舞蹈則注重腳下的半蹲和程式化的腳下距離,挺胸、翹臀,雙手放在腰間。我國雲南的傣族舞蹈多模仿生靈,表達情感,動作舒張,節奏平穩,伴有膝顫,屈伸,張力十足,動靜結合,造型優美,音樂帶有我國傣族傳統的風格特徵,而緬甸的舞蹈脫胎於緬甸的傀儡戲,動作多以「傀儡爬跳」為主,注重眼神、手部動作,腳下緊湊且屈膝而舞,具有鮮明的緬甸特色。

『叄』 緬甸Mic是什麼意思

慢搖吧

『肆』 芒市慢搖吧哪家最好

瓦舍酒消局吧。根據查詢相鎮橋行關公開信息顯示,瓦舍酒吧是芒市大街綜御嘩合清吧,環境好、服務熱情、放鬆舒服、酒水正宗、氛圍好。芒市位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首府,東北接龍陵縣,西南連瑞麗市,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隔龍川江相望,南與緬甸聯邦共和國交界。

『伍』 緬甸舞蹈有哪些特徵

一、舞蹈藝術特徵與風格

(一)傳統舞蹈

緬甸傳統舞蹈是從古典劇、羅摩劇、阿迎戲中派生的。古典舞劇表現佛陀前生修行的《本生經》的故事,具有下緬甸方型舞姿造型的獨特色彩。「羅摩」劇專演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片段,受到古代暹羅舞的很多影響。其舞步舒緩,舞姿修長,含蘊秀逸,嫵媚動人。

緬甸傳統舞蹈具有非常嚴格和傳統的形式和內容,傳統舞蹈動作柔軟、優雅、細膩、精緻。緬甸是佛教國家,佛教供奉蓮花,表示聖潔之意,因此手指的動作是模仿蓮花的形狀,手指的開合模仿蓮花開放的盛狀。在訓練此舞蹈時,基本站姿:腳跟相對,兩腳腳尖寬約半尺,挺胸塌腰翹臀,手掌彎折放於腰後,肘部平行,目視前方。傳統舞蹈有非常嚴格的訓練體系,有40多個基本動作和步伐,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舞蹈表演時強調眼睛、頭部的方向和身體的配合,同時腰部要求靈活,腿部和腳要保持固定距離,手、頭、腿、腳要相互平衡和協調。

宮廷舞蹈受古代緬甸的古典戲劇、傀儡戲以及阿迎舞等傳統的舞蹈影響,由一代代緬甸舞人傳承與創造而形成的。大部分的宮廷舞蹈取材於緬甸的民俗舞蹈,進入宮廷後加以改編創作,具有造型精確、儀態萬千、端莊神聖的特點。由於對舞蹈演員的柔韌性、節奏感有特殊要求,因此舞蹈講究手、眼、身、步的相互協調,同時對節奏感和動律的把握又有近乎完美的結構。

緬甸人大都是佛教徒,因此緬甸舞蹈與印度舞和泰舞中的特點較為相似,其最重要的三個特點是手指動作限制嚴格,動作雜技化,腳部動作有力。緬甸的傳統舞蹈的動作大多源自古代的傀儡戲,因此有些動作有逗趣、詼諧的感覺,但也有表現女性柔美溫婉的動作。

『陸』 緬甸民歌有哪些

海鷗 曼德里山峰

緬甸位於東南亞,是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它的文化受到中國和印度的雙重影響。在古代,緬甸和中國就進行過文化交流,早在9世紀時緬甸的驃國王就曾派遣了30多名藝術家來到中國。他們帶來了20多種樂器,10幾種樂曲,在唐朝的首都長安舉行了成功的演出,著名詩人白居易也為之感動,寫下了動人的詩篇「驃國樂」,詩中寫道:「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這說明古代緬甸的音樂舞蹈藝術是很有特點的,並且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觸發了詩人的靈感,寫下了千古絕句。緬甸北部民族與中國雲南少數民族在各方面都比較接近,文化藝術方面也有相通之處。緬甸中南部則受印度文化的影響較深。緬甸的古典戲劇、舞蹈大都與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的故事有關。緬甸古典音樂中的調式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喜慶,悲哀、婚禮、葬禮等均應採用不同的調式,不能混淆,這也與印度古典音樂中的拉格相似。

雖然緬甸音樂文化受到中國、印度的影響,但並非是這些文化的摹本,而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方面還是獨一無二的。緬甸的音律與12平均律不同,與中國、印度的音律也有差異,緬甸音階中的第3音,第7音低,第4音偏高,是其基本特點,一般採用五聲音階較多。此外,不同的調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尼因龍調式要在宮庭音樂中特別是皇帝出場時採用,錫基調式則用來表現哀怨、悲傷的情緒。黑包歐扁調式用於敬神迎賓等。緬甸歌曲、器樂曲中的節拍重音常常是前弱後強,並落在偶數節拍上。掌握節拍的必備樂器是西(一對金屬小鈸)和瓦(用竹或木製的一副拍板)。緬甸人喜愛自然、純朴、的民族唱法,他們不重視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寬度,而刻意追求表現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並常常採用輕聲吟唱的方式。

緬甸音樂的最大特點還在於它的樂器和器樂。緬甸最主要的民族樂器是彎琴(緬語為桑柯)這是緬甸所特有的弓型豎琴,我國唐朝時稱它為風首箜篌。彎琴的外形很美,高高聳起的彎曲琴頸頂端的金葉是菩提樹葉的象徵,它的共鳴體是用一塊木頭雕成的,形狀像一條船,上面蒙上一塊紅色的鹿皮,四周飾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紋,再加上飄舞在琴頸上的紅色飾帶和穗子,使這件樂器顯得十分雍容華貴,精緻典雅。彎琴的琴弦一般是13根至16根,按五聲音階定音,音樂家將琴放在腿上抱在胸前演奏。它最早的用途是為歌唱伴奏。現在常獨奏,或與其他樂器合奏。彎琴的音色清新雅緻,娓娓動聽。演奏彎琴的大師過去被冠以「天上的音樂家」的稱號。在緬甸,不僅是音樂家會演奏彎琴,廣大的知識分子又都以會演奏,欣賞彎琴音樂為自己必需的文化修養。而且彎琴的音樂特點、音色影響了緬甸整體器樂風格。其實彎琴本來不是緬甸樂器,它起源於古埃及或美索不達米亞,經過阿拉伯、伊朗、印度、(或印尼)傳入緬甸,但其他地方都已失傳,只有在緬甸得以保存,並得到了發展,這是一個奇跡,也是古代樂器的一件活化石。今天彎琴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仍然十分活躍,有時還與小提琴和圍鼓合奏,既保持自已的風格,又獲得了新的生命力。除了彎琴外,圍鼓(緬語為帕特瓦因)也是緬甸人民的獨特創造,它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的。世界上鼓的種類不可勝數,但多為掌握節奏之用。而圍鼓卻是演奏旋律的,標準的圍鼓為21個,音域達4個八度(按5聲音階排列)。這種形體細長的鼓掛在一個圓形的木圍欄的內側,圍欄上精雕細刻,用水晶玻璃鑲嵌,十分華麗,鼓手坐在圍欄中用雙手擊鼓演奏,每個圍鼓鼓皮上還粘有巴沙(用糯米飯和樹木灰製成的混合物)。巴沙能調節鼓的音高和音響。圍鼓的音色因此變得十分動人,除了能發出凄婉含蓄的音響外,還能發出滴水似的滑音效果。

圍鼓不僅能獨奏,而且形成了以圍鼓為中心的圍鼓樂隊(緬語為賽因瓦因),它包括了圍鑼、芒鑼、鈸、木梆子、嗩吶、笛子等。除彎琴、圍鼓外,竹排琴(緬語為巴德拉)也是一件緬甸樂器中的珍寶。竹排琴採用20多塊長短不同的竹板用線穿在一起,然後掛在一個船形的共鳴體上,演奏者用兩根頭上包有毛氈的車輪形小木錘敲擊。竹板的選材,製作是很嚴格、細致的,初採的竹板要經過處理、存放三年後才能製作,做成的竹排琴音高穩定音色柔美,不會開裂。竹排琴的共鳴體是用木製成的船形體,在它的表面常常精雕細刻,並用寶石,水晶鑲嵌,十分華美。作排琴的音色柔和抒情,常和彎琴一起合奏,是緬甸室內樂的主要樂器。圍鼓則多用於室外,各種佛事活動,喜慶節日,戲劇舞蹈都離不開圍鼓樂隊。

總之,可以說彎琴、圍鼓和竹排琴三件樂器及其音樂是緬甸音樂的珍寶,也是對緬甸對世界音樂的貢獻。

『柒』 緬甸有沒有蹦迪的地方

有的,不貴。你來緬北老街。消費很低的 妹子又多,Ktv包房100隨便嗨,酒店也很便宜只要30。 總統套房200。 這邊你帶2000來就是土豪。我是本地緬甸人,話說我還沒見過2000是多少。。。。

真只拿2000去了。別說我坑你。。。。

『捌』 緬甸主要有什麼節日

緬甸的主要節日具體如下:

1、獨立節:1月4日,紀念緬甸1948年1月4日獨立日。

2、聯邦節:2月12日,紀念1947年2月12日昂山簽署《彬龍條約》決定成立緬甸聯邦。

3、農民節:3月2日,紀念1945年3月27日抗日勝利。

4、建軍節:3月27日,初為抗日節,1955年改為建軍節。

5、潑水節:4月13日前後(緬歷新年)。

6、工人節:5月1日。

7、烈士節:7月19日,紀念1947年7月19日昂山將軍等人遇難。

8、民族節:12月1日。

(8)緬甸有哪些慢搖擴展閱讀

緬甸的風俗禁忌: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不喜歡別人觸摸自己的頭。婦女的筒裙被視為不潔,嚴禁晾曬在頭部以上的高度,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走過。進入佛教寺廟和參觀佛塔時應脫鞋、脫襪,不應與僧侶「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隨意碰觸僧侶袈裟或身體。

進入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場所前,應事先詢問是否可以進入,如對方不歡迎非信徒進入,請勿強行參觀。此外,緬忌諱隨意撫摸兒童頭部,用腳做指示、踢東西或觸碰人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緬甸佛塔和寺廟遍布各地,拍照時需注意是否有禁止拍照標識。佛教齋戒月(公歷八、九、十月,緬語稱瓦期),不舉行婚禮、遷居等喜事活動。

『玖』 求慢搖歌曲···還有那種像 valder fields曲風的歌曲 謝謝

beat it(女版鄭信鬧喊罩)坦世
boston
My Girl
close to you
dying in the sun
new soul
She Came Home For Christmasfor your ride
Fireflies
gotten have you
The Saltwater Room

『拾』 緬甸舞蹈有哪些種類

緬甸的舞蹈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具體可分為宮廷舞蹈、戲劇舞蹈和民間舞蹈。

宮廷舞蹈是受古代緬甸的古典戲劇、傀儡戲以及阿迎舞等傳統舞蹈的影響,由一代代緬甸舞人傳承與創造而形成的。大部分宮廷舞蹈取材於民俗舞蹈,進入宮廷後加以改編創作,具有造型精緻、儀態萬千、端莊神聖的特點。由於對舞蹈演員柔韌性、節奏感的特殊要求,因此舞蹈講究手、眼、身、步的相互協調,同時對節奏感和動律的把握又近乎完美。

戲劇舞蹈早期的功能是祭祀,包括祭祀佛祖、天神、先祖,所接觸的人群是緬甸皇室的達官顯貴,舞蹈要求嚴格,結構嚴謹,雍容華貴。其中有一部分舞蹈素材來源於緬甸的佛教聖經——《本聖經》。《本聖經》又稱《佛本生經傳》或《佛本生故事》,佛教僧人用於講經,警示人們行善去惡,在緬甸流傳十分廣泛。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第4次佛教結集之時,開始以文字形式傳布於世,並傳播到所有信奉佛教的國家。以本生故事為題材的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作品大量涌現,極大地促進了緬甸的文化發展,也為緬甸的戲劇舞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從戲劇移植出來的舞蹈有傀儡舞、隱士舞、拜神舞、拔羅舞等。

緬甸是傳統的農業國家,緬甸國旗上的稻穗是稻文化的象徵,緬甸內陸地區的舞蹈具有農耕文化的特徵。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沿海地區的人們的舞蹈又具有海洋文化的標志。緬甸的舞蹈因各民族的風俗禮教、生活習慣而異。民間舞蹈可直觀地體現各族人民的生活、喜好、審美、感情。緬甸民族眾多,風俗多樣,因此不同民族的婚喪嫁娶、慶賀豐登的歌舞形式各有不同。民間流行表現各種神獸圖騰的舞蹈。緬甸的民間舞蹈大都以鼓作為道具,用來慶賀豐收、舉辦婚嫁、喪事等活動。緬甸的民間舞蹈有祭祀神佛的油燈舞、瑞波大鼓舞、象腳鼓舞、背鼓舞、鈸舞、神舞、多那耶神獸舞等。它們大多產生於農事活動和宗教活動之中。

緬甸的舞蹈動作以精緻、靈敏、動靜相稱為特點。緬甸各民族的舞蹈各具特色,並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每逢喜慶節日,如緬族、撣族的潑水節,除專業團體的演出外,城鄉普遍舉行群眾性的歌舞比賽或慶祝表演活動。又如克欽族的木瑙盛會和克倫族過新年,村民都要通宵達旦地唱歌跳舞。緬甸的舞蹈歷史悠久,具有古老的傳統。自11世紀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在緬甸推崇佛教以來,被稱為「萬塔之城」的蒲甘,每建一塔即舉行歌舞儀式慶祝。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