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撣邦和國內哪個民族相同
A. 傣族與撣族有何區別緬甸撣族與中國境內的傣族
緬甸撣邦在地理上同我國雲南省相毗連,撣族與我國的傣族又是同源異流的民族,因而歷來同我國有很密切的關系。英國殖民者並吞緬甸前,撣邦土司一方面向緬甸國王納貢稱臣,同時也向中國皇帝進貢並接受其冊封。元、明、清三代在現今緬北的木邦、摩密、蠻莫、孟養等緬甸地方土司,均歸雲南布政司管轄。明末桂王永曆帝逃入緬甸時,曾以撣邦為基地與清政府作戰,隨永曆帝逃入撣邦的部分漢人後來與撣人通婚,並定居撣邦。現今的撣族還分為普通撣族與中國撣族(即漢擺夷)兩大類。後者不僅人數居多,文化較高,而且有中國漢族的血緣關系。由於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撣族很多生活習慣乃至服飾都與漢族相似。撣傣關系極為密切,雙方結親者甚多,他們跨國界而居,隔界河相望,通婚互市,走親串戚,親如一家。
B. 緬甸人在中國是什麼民族
緬甸人在中國不屬於什麼民族,是外國人。
緬族起源於古代氐羌集團,是中國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緬甸以前是中國的領土,但現在不是了,而且也沒有緬甸人留在中國,所以緬甸也不屬於中國民族,只是中國雲南的傣族是屬於緬甸的大民族,擁有大量的人口在緬甸的撣邦。
緬甸作為我國的西南鄰國,一直與我國有著密切的來往,而且最近兩年,中國去緬甸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從而從一定程度帶動了緬甸的旅遊業發展。
緬甸人的生活很有特色, 由於信佛教的緣故,緬甸人歷來非常尊敬僧侶,黃色的袈裟是人們心目中庄嚴、崇高、聖潔、不可侵犯的象徵。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緬甸佛家人可以食肉,這與其它佛教國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殺生的。
(2)緬甸撣邦和國內哪個民族相同擴展閱讀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總人口5141.9萬(2014年),主要民族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
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C. 緬甸的蟬邦是不是中國雲南一帶的傣族
緬甸的傣族比中國傣族多。如此,在緬甸景頗族很多,卻國內只有幾萬
D. 傣族與泰國的泰族,寮國的老族,緬甸的撣族是同一民族嗎
這三個民族得分開看。
泰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之一,公元650年左右自中國南部和東南部的長江流域一帶廣大地區遷徙此地。自13世紀初葉起,泰國成為統一的國家。但泰族已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與緬甸的少數民族、柬埔寨民族、泰南部土著族交叉融合,只能說是和傣族在歷史淵源上同屬一家。
寮國的老族具體講的話分為三大民族,即老龍、老松和老聽。老龍族和傣族在歷史上同屬一支,老聽和我國的哈尼族、獨龍族、彝族等少數民族有較大淵源,老松族即是中國苗族的一個分支。所以寮國的老龍族和傣族在歷史上同屬一支。
緬甸的撣族和傣族是一個民族,在撣邦的撣族自稱「傣族」。傣族和撣族本是一家,但由於語言、邊界等因素產生了兩個不同的叫法。
E. 緬甸國內有個少數民族就是我們中國的漢族,他們的民族名字叫什麼
果敢又名麻栗壩。關於「果敢」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稱叫「 Kokang」 ,來源於科干山的音譯;「果敢」二字系由撣語變音而來,「果」是撣語的九,「敢」是戶口,意思是這個地區由九戶人家組成。
F. 緬甸的禪邦和中國有聯系嗎
有。
唐時,南詔興起於雲南西部,天寶十四年以後,形成了一個不受唐朝中央政府管轄的地方民族割據政權。緬甸境內的傣族或傣撣民族的先民均處於南詔的統治下。
緬人勢力崛起,建立了蒲甘王朝。蒲甘王朝興起後,緬族的勢力在向南部孟人地區和西南部阿拉甘地區擴張的同時,也開始向北部和東北部的傣撣民族地區擴張。
大理國時期的西部邊疆一直與印度為界,元朝時期雲南行中書省的西部邊界線亦沿襲不改,這一帶地區的傣撣民族仍在中國元朝的管轄之下。
蒲甘王朝末期,緬甸一度控制了「金齒」 的一些地區,元緬戰爭以後,蒲甘王朝衰亡,元朝先後於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在今緬甸太公城一帶設了太公路。
至元二十七年 (1290年)在今瑞麗縣西南部境外的瑞麗江南北兩岸設了蒙憐路和蒙萊路,後又在今緬甸興威一帶的木都之地設了木邦路,後至順四年(1333年)又在緬甸本部設了邦牙等處宣慰司。
因緬王領地「處雲南極邊」,雲南行省鞭長莫及,於1342年撤消了邦牙等處宣慰司,將其轄地仍交由緬王治理,作為元朝的屬國,不再隸屬雲南省,雲南行省西南部的一段邊界仍退回到太公路南部地段。這一帶地區的絕大部分傣撣民族當時仍在中國元朝的統治下。
元朝末年,今雲南西部中緬邊境一帶地區的傣撣民族以麓川為中心逐漸擺脫元朝的控制,明朝初期除了車里等地區外,今中緬邊境兩側幾乎所有傣撣民族地區均被「麓川」所兼並。
建文元年 (1399年),思倫法卒,原先被麓川兼並的傣族各部,紛紛脫離麓川政權而自立,明廷分別建立了許多土司政權,先設了孟養、 木邦、 孟定三府 ,隸雲南,又設干崖 、 潞江、 大侯 、 灣甸四長官司,隸金齒。重新控制了傣撣民族的廣大地區。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緬甸東吁王朝統治者莽應龍攻佔阿瓦後,便開始向今緬甸撣邦地區和德宏境內侵擾。
先後奪去了木邦,侵佔了隴川、干崖、孟養等地。莽應龍死後,莽應里繼續為東吁國主,進一步向傣撣民族地區進犯,並一度侵入內地。明代後期,許多原先屬於中國的傣族地區淪於緬甸。
清朝初年, 一些早先附緬的傣族首領又在中緬之間徘徊 。
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後,英國佔領了緬甸王都曼德勒,隨即揮師北上佔領整個緬甸,其殖民統治也隨之向上緬甸擴展。
1886年,英國將除了撣邦的上緬甸劃定為規劃區,即無須議會通過法律,總督可自行頒布行政法令直接管理的地區。眾撣邦仍然由撣族土司們統治,不隸屬緬甸本部。
1887年6月,南撣邦投降,1888年1月, 英國軍隊佔領了北撣邦,基本上控制了撣邦大部,1890年,英軍才越過薩爾溫江,征服了撣邦的最後一個地區景棟。
1920年3月,撣邦土司接受了建立撣族聯邦的計劃。
1922年8月,英屬印度政府批准了該計劃。撣族聯邦由北部撣邦6個地區和南部撣邦35個地區組成,是與緬甸本部同級別的行政區,由總督直接管理。
1925年,改名為撣族聯邦行政區,為撣族聯邦專員所管轄,專員駐東枝。
1947年,撣邦與緬甸簽署彬龍協議。
1948年,共同從英國手中獲得了聯合獨立,是年基於彬龍協議與緬甸組建了緬甸聯邦。
1949年,緬甸以驅逐中國國民黨殘軍為名進入撣邦。
1960年,中緬雙方協商劃分邊界線,本來名義上屬於中國的果敢、佤邦、小勐拉、南坎、木姐等地,正式劃入緬甸撣邦。
(6)緬甸撣邦和國內哪個民族相同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撣邦位於撣邦高原,著名的山嶺間有江河谷地有黑河盆地、錫波盆地、登尼盆地和景棟盆地等。主要河流為薩爾溫江,該江發源於中國,流經撣邦,南流去。撣邦和寮國之間有湄公河界河。
G. 撣族是什麼民族
撣族(Shan),一般是指分布在緬甸境內的泰民族。
緬甸官方將分布在撣邦高原的泰民族命名為「撣(Shan)」,把分布在撣邦高原邊緣和其它地區的泰民族命名為「昆(Khun)」、「允(Yun)」、「罕底(Khanti)」、「小撣(Shan Gale)」、「大撣(Shan Gyi)」、「毛撣(Maw shan)」、「泰蘭(Tai Lem)」、「泰隆(Tai Lon)」、「泰那(Tai Lay)」等不同族稱。實際上,緬甸各地的泰民族並不承認緬甸官方的民族劃分,對外均統一自稱「泰(Tai)」,普通緬族人稱其為「撣(Shan)」。
緬甸的撣族(Shan)與泰國的泰族(Thai)、柬埔寨的泰族(Tai)、越南的泰族(Tai)、寮國的佬族(Lao)、中國的傣族(Dai)、印度的阿薩姆族(Assam)均是分布在不同國家、不同叫法的同一個民族,都是泰民族的一部分。
H. 傣族與撣族有何區別緬甸撣族與中國境內的傣族是同
傣族重大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關門節」在七月中旬,這時正是農忙季節,佛教節日也大多集中在這段時間,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以食物、鮮花、銀幣、紙幣等獻佛。「關門節」要持續三個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開門節」為止。
傣族最盛大的節日是潑水節。時間在每年四月。按時序計算,陽歷的四月,相當於傣歷正月。潑水節也就是傣歷新年節,按照傳統習慣,這一天清早,人們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以後,群眾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銅缽,臉盆盛水,湧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高興,笑聲朗朗……
潑水節期間,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要舉行劃龍船比賽,水船扎以彩花,裝扮成龍,孔雀,大魚等形象,由數十男女青年奮力劃槳前進,兩岸觀眾如雲,鑼鼓聲、喝彩聲響徹雲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這是傣族人民自己製作的煙火。用一根數丈長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葯等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架上。點燃引線,火葯燃燒,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飛入雲天,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煙火,猶如花團錦簇,群星閃耀,光彩奪目,把節日的夜空裝點得特別美麗。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潑水節是個迎新的節日,歡樂的節日,一般要過三至五天時間
I. 緬甸撣聯邦,克欽邦,欽邦是什麼族
撣邦的主體民族就是「撣族」,其實就是我國的傣族
克欽邦的主體民族是「克欽族」,其實就是我國的景頗族
欽邦的主體民族是「欽族」,有學者認為「欽」就是中國的「羌」。
欽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欽語支,其先民大約在公元2世紀前後從中國內陸南遷至緬甸戶拱地區,隨後繼續向南轉移,大約於13世紀到達親敦江流域,幾經輾轉流徙,以後又於14--15世紀被迫遷至西北部山區欽山山脈定居,即今日緬甸的欽邦。一部份遷到了印度阿薩姆地區。是隨藏緬語族南遷,較早進入緬甸的民族之一。
J. 傣族、撣族、泰族、老族是同一個民族還是同一個民族的不同分支或者是同源的不同民族
國內科考資料表明:傣族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傣族先民出自我國雲南西南傣族聚居區,東南亞各國傣族都來源於此。中國傣族與緬甸的撣(傣)族、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為同一民族。總人口6000萬以上。歷史上傣族以雲南南部、泰國北部和緬甸東部為核心建有傣族國家——妙香國。後經歷史演變,這個國家已不復存在,傣族散居於我國西南一帶和中南半島各個國家。在印度的東北阿薩姆邦亦有一部分傣族.
滿族建立的清朝進入泰族地區後,代替明朝統治著北方大部分泰族,繼續明朝的改土歸流政策,委派流官進行管理,但大多數泰族地區還是保留了土司制度,仍然由各地泰族頭人世襲管理,有數十個泰族土司政權。
中華民國政府延續了清政府對北部泰族地區的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撤消了土司制度,設立了2個泰族自治州(西雙版納泰族自治州、德宏泰族景頗族自治州),7個泰族自治縣(臨滄•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泰族自治縣、臨滄•耿馬泰族佤族自治縣、思茅•孟連泰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思茅•景谷泰族彝族自治縣、玉溪•新平彝族泰族自治縣、玉溪•元江哈尼族彝族泰族自治縣、紅河•金平苗族瑤族泰族自治縣),以及數十個泰族鄉(分散在中國西南各地)。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後,一部分泰族又開始向南遷徒,進入緬甸、泰國、寮國。
現今,北部泰族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西部和南部邊疆,有人口110多萬人,信仰南傳上部佛教,除政治上的隔絕外,人民之間的婚姻情緣,地域上的山水相連,與南部泰族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2、南部泰族
公元前2世紀左右,泰族先民逐漸開始向南遷徒,到公元11世紀中期,泰族人南徙更多起來,已經廣泛分布在雲南西部—雲南南部—寮國北部—緬甸北部—泰國北部—越南北部,並不斷地向南遷徒。
北部泰族處在彝族白族統治之下時,南部泰族則先後建立了勐交(緬甸東部)、勐老(即蘭滄,寮國北部)、蘭那泰(泰國西北部)、拍堯(泰國西北部)、哈里奔猜(泰國西北部)等獨立的小國家。這些小國之間、與北部泰族之間保持著王族間互相聯姻的傳統。後來這些小國家時而獨立,時而受北方王朝的節制。勐老(蘭滄)後來向泰國東北部發展,成了以後的寮國。蘭那泰是泰族首先在今天的泰國境內建立的一個政權。
壯、漢、傣等族交錯雜居地區,田地、山林等主要生產資料大部分掌握在外族地主手中,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錯綜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