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排擠羅興亞
Ⅰ 如何評價緬甸驅逐羅興亞人
肯定是不好了,國際影響太不好了,這誰還敢去你那啊
穆斯林吧,他們什麼特點,教義高於國法,或者說不好聽的,只認教義,新疆寧夏,穆斯林總出事,這個有部分原因,
當然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不好,也不是所有的穆斯林國家都那樣,
所以緬甸這事,容易得罪中東的穆斯林國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很不好
Ⅱ 流離失所,困苦不堪的羅興亞人,為何得不到中國人的同情
緬甸,一個面積67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卻有著超過135個民族,還不包括不被承認的羅興亞人,也就說緬甸的民族數量確實非常之多。然而對於緬甸來說,多民族只能說是國家的現實,而不是國家的幸運。因為緬甸國內民族矛盾很多也很嚴重,割據一方的分裂武裝也非常之多,至少有二十餘支。其中一股力量屬於羅興亞人,也就是最近國際上炒的比較熱的羅興亞問題。很顯然,緬甸主體民族佛教徒人多勢眾,受欺負的一方似乎鐵定是「羅興亞人」,可是中國人絕大多數不同情羅興亞人,甚至於「幸災樂禍」,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羅興亞人屬於「惡意移民」
符合以下條件的全部或者大多數,就屬於惡意移民。1.以比較明確的掠奪原住居民的生存資源為目的,進入一個國家,2.不尊重主體居民的風俗習慣、法律秩序,總是以封閉性很強的小團體存在,3.與其他居民關系緊張,甚至於犯下過嚴重的種族民族仇殺的罪行。顯然,羅興亞人就屬於「惡意移民」。
因此,羅興亞人問題的主要責任方,羅興亞人和緬甸政府實際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正義方,真正的受害者是普通羅興亞人和緬甸居民。但是由於羅興亞人極度宗教化的特徵,羅興亞極端武裝和羅興亞人構成了實際上的魚和水的關系,即使緬甸政府作出讓步,羅興亞人仍舊會繼續採取暴力手段謀求事實上的獨立以分裂緬甸,所以,流落各地的羅興亞人再苦,也不值得同情。除非他們懂得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
Ⅲ 如何評價緬甸鎮壓驅逐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英國殖民者帶入緬甸的南亞人(孟加拉巴基斯坦後裔) 還有1說法是7世紀進入緬甸若開邦的阿拉伯商人後裔,在緬的羅人信仰和當地人(若開人語言信仰同緬族差別不大)不同,人種不同,長和當地人發生矛盾,而且還搞獨立,這樣就搞得整個國家不滿了,你要鬧獨立,那就別怪我不客氣,這樣給你說吧你支持當年入侵我國的日本人後裔還生活在我國東北或者台灣,而且還搞分裂我國的活動么?
Ⅳ 緬甸羅興亞人的歷史 難民潮是怎麼發生的
緬甸人認為,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羅興亞人」(Rohingya),它是孟加拉非法移民自己造出來的,以求在字面和發音上與若開邦的英文「Rakhine」接近,給人以他們很早就生活在若開邦的假象。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先是被稱為「吉大港穆斯林」,後來叫作「孟加拉穆斯林」,緬甸獨立後,長期生活在若開邦的穆斯林才有了「阿拉干穆斯林」的稱謂。
緬甸獨立後,阿拉干成為若開邦。聖戰黨要求成立自治的穆斯林邦,結果遭到緬甸聯邦政府的拒絕。聖戰黨隨即發動了針對聯邦政府的聖戰,搗毀了若開邦北部倖存的佛教徒村莊,控制了整個若開邦北部和緬巴邊境(當時孟加拉國尚未獨立,屬於東巴基斯坦),使得更多的孟加拉貧民得以湧入若開邦。緬甸政府軍曾數次與穆斯林武裝交火,聖戰士們數度投降或被消滅,但總是在不久之後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隨著印巴分裂、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獨立建國,以及孟加拉國的經濟長期處於每況愈下的狀態,越來越多的孟加拉難民逃進了若開邦,進而蔓延到緬甸內陸。按照緬甸人的統計,現在,僅若開邦的已知孟加拉人口就超過了100萬,而若開邦總人口不過300萬。
在緬甸眾多的少數民族中,若開族是僅有的幾個曾經自己建國、後來被緬族吞並的族裔之一(克欽人、克倫人歷史上都沒有真正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若開人卻是緬甸軍政府最強有力的支持者。如此耐人尋味的一幕緣自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的總理吳努在參加選舉時,為了獲得若開邦非法移民的支持,曾許諾給予他們公民權,這遭到了軍方的強烈不滿,也成為吳奈溫發動政變把吳努趕下台的原因之一。此後的軍政府雖然把國內經濟弄得一團糟,政治空氣也極其壓抑,但是,在對待穆斯林的問題上,卻堅定地與若開人站在一起,這就是他們在若開邦得到大力支持的原因。
軍政府上台後,奈溫發動了幾場平息穆斯林聖戰的清剿行動,其中以1978年和1991年的兩次戰爭最為猛烈。緬甸軍隊以奈溫特有的鐵血無情,將若開邦境內的穆斯林武裝基本上剿滅干凈,收回了大片土地,許多穆斯林農民也因失去土地而淪為貧民。所謂的「羅興亞難民」就在此後越來越多地見諸穆斯林的媒體,進而逐漸被國際社會使用。
要地盤還是要民主
即使在聖戰武裝被清剿之後,若開邦民間穆斯林與佛教徒的沖突從來沒有停止過。最近一次大的沖突,發生在2012年,是由三名穆斯林強奸一名佛教徒女孩致死而引發的,動亂持續了數個月之久,造成近百人死亡,眾多清真寺和佛寺被燒毀。
沖突發生之後,西方的媒體和NGO組織一股腦地偏向羅興亞人,在報道中異口同聲地批評緬甸人民和政府沒有給予羅興亞人基本的人權。聯合國也出面施壓,三番五次要求緬甸政府給予羅興亞人公民身份,否則,緬甸的改革開放就不能被視為徹底地走向民主。
緬甸人塗抹標語發泄對支持羅興亞人的NGO組織的不滿。
這么大的一頂帽子,居然被緬甸政府毫不客氣地給抵制了,總統吳登盛駁回了聯合國的要求,異常決絕地表示,「請不要干涉我們的內政。」同時,緬甸政府正在醞釀立法限制羅興亞人的出生率,新近通過的婚姻法中也著重強調了跨宗教通婚中不許強令一方改變宗教信仰的條款(與穆斯林通婚的緬甸女性此前都需要放棄佛教信仰)。此外,2014年,緬甸政府下令、要求媒體和出版物在全境之內禁用「羅興亞人」這個詞。
被美國《時代周刊》稱作「佛教界本拉登」的緬甸僧人維拉督(Wirathu),不僅帶領緬甸佛教界發起抵制穆斯林的運動,還於2015年年初出言不遜,將譴責緬甸人權狀況的聯合國特使李亮喜罵為「娼妓」、「婊子」。盡管維拉督的言行在緬甸佛教界受到了一些批評,卻絲毫不能阻止這位言語激進的反穆斯林宗教人士成為緬甸民眾擁戴的領袖性人物。
2013年,昂山素季在歐洲訪問時,曾接受英國BBC的采訪,當被問及羅興亞人是不是屬於緬甸國民時,她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回答:「我不知道。」為此,昂山素季不僅招致西方媒體的批評,認為她沒有勇氣幫緬甸的弱勢群體說話;也導致很多緬甸人的不滿,認為她在非法移民的立場上不夠堅定,真是兩頭不討好。
2015年5月19日,也就是最近的一次羅興亞難民潮爆發時,昂山素季再次被媒體問及這個問題,她的回答變成了:「這個問題,應該由(緬甸)政府來解決,你最好去問政府,別來問我。」不管是從前的含糊其辭,還是現在的無可奉告,昂山素季必然清楚,在這個問題上,如果她出面聲援羅興亞人,就違背了緬甸的民心所向,不啻於自動交出了競爭下任緬甸國家領導人的機會。
對於這個問題,昂山素季的發言人那溫(Nyan Win)的說辭更為直截了當:「我理解,西方國家在羅興亞人的問題上正在給我們施壓,根據我們的歷史和我們的法律,我們不能接受羅興亞人。」這個表述代表的正是以昂山素季為領袖的緬甸民盟的立場。
緬甸若開邦,一小夥子向我展示一件T恤,上面印有反NGO標語,他們正在准備一次反NGO的遊行
Ⅳ 緬甸的羅西亞人為什麼遭受歧視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胡賽因2016年6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發布最新報告
該報告指出,羅興亞人被任意剝奪國籍,行動自由受到嚴格限制,生命安全遭威脅,受教權與工作權被剝奪,就醫困難,面臨強迫勞動、性暴力、投票權被剝奪等政治權利受限等侵害。此外,極端佛教組織煽動仇恨與宗教偏執的言行日漸嚴重,已達到讓人警覺的程度。胡賽因也首度指出,對羅興亞人的長期迫害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這是國際犯罪,代表嚴重、普遍、全面的人權侵害。
事實上,對於緬甸境內羅興亞人的人道危機問題,昂山素季始終採取迴避的冷處理態度,絕口不提「羅興亞人」,這種做法受到海外人士與緬甸國內一些人的批評。
緬甸有130萬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15世紀起定居在該國西南部、孟加拉灣東岸的若開邦,當局不承認他們是緬甸公民,堅稱他們是西邊鄰國孟加拉來的非法移民。2012年6月,羅興亞人與若開邦當地佛教徒發生一場宗教種族沖突後,羅興亞人糟糕的處境雪上加霜,14萬人被迫逃離家園,留下來的羅興亞人被政府隔離圈禁在特定地區,家園降格為難民營,生活環境惡劣。
Ⅵ 羅興亞難民潮是怎麼發生的
最近,緬甸的羅興亞難民潮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由於食物和飲用水的缺乏,已有不少難民死於船上,難民中甚至發生因爭搶食物而自相殘殺的悲劇。
可憐的婦孺,老人。希望人們能和平相處。
Ⅶ 緬甸若開邦武裝沖突原因
主要原因是羅興亞人認為自己在若開邦生活的歷史很久,是本地合法居民。而緬甸國內主流民意認定他們是來自孟加拉國的「非法移民」,拒絕承認羅興亞是一個民族。這也是目前緬甸政府的立場。
若開邦位於緬甸西北海岸,毗鄰孟加拉灣,與孟加拉國接壤,古稱阿拉干。這里曾有一個獨立的阿拉干王國,直至18世紀被緬甸王國征服。英國殖民者在18世紀先後征服印度、緬甸後,將包括阿拉干在內的緬甸劃入英屬印度,直至1937年才把緬甸單獨劃出。1948年,緬甸獨立,阿拉干成為緬甸的若開邦。
Ⅷ 羅興亞問題的實質是什麼
羅興亞問題的實質在於因為他們的種族和飄忽不定的稱呼,導致一度與緬甸關系處於危機狀態。
1982年緬甸通過新公民法,規定公民有3種,即公民、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
只有在1823年起就將緬甸作為長居地的民族群體才屬於緬甸原住民,自動獲得公民身份,羅興亞人不在其中;只有熟練掌握了緬語、若開語等原住民語言才能成為歸化公民,而羅興亞人有自己的語言很難憑借語言獲得緬甸國籍。
該法引起羅興亞人的強烈不滿,他們重建了羅興亞團結組織(RSO),其目的是建立羅興亞自治邦,並按伊斯蘭教法管理。不僅佛教徒,連溫和派穆斯林都是他們的襲擊對象。
此外,宗教傾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緬甸主體是佛教徒,長期立佛教為國教,而羅興亞人是穆斯林,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當然,也沒有任何其他民族與他們站在一起。
羅興伽人是緬甸若開邦的主要居民之一,但具體的數量一直是眾說紛紜:
若開羅興伽民族組織認為在緬甸1948年獨立之前羅興伽人就有150萬,當時他們要求與英國單獨談判來獲得自己的地位,但英國政府沒有同意;
而目前羅興伽人共有350萬,其中在緬甸居住的約有200萬,其餘的分別居住在孟加拉國(約60萬)、巴基斯坦(約35萬)、沙烏地阿拉伯(約40萬)和阿聯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共約10萬)。
但這個數字有一定的水分,研究緬甸民族問題的著名學者馬丁•史密斯認為在緬甸居住的羅興伽人大約在70—150萬之間,聯合國難民署也認為目前緬甸的羅興伽人在75—80萬左右。
Ⅸ 緬甸的羅興亞人非常霸道,這個民族到底是怎麼回事
緬甸的羅興亞人問題不僅涉及民主,人權和民族自決。
若開邦的羅興亞危機也突然來臨,許多外國非政府組織基本上由歐美國家的外交部和使館直接資助和間接指揮都參與其中。緬甸政府的軍隊可能會過度鎮壓,這使得昂山素季很難說服山區的地方國民軍在與中央政府達成停火與和平協議時達到更加焦慮的時刻。緬甸羅興亞危機的最大威脅不是羅興亞的人道主義問題,而是將當地武裝力量與伊斯蘭極端主義結合的可能性。若開邦羅興亞人的獨立武裝力量一直薄弱,他們的領導人和總部離倫敦很遠。與山區少數民族武裝部隊不同,他們堅持在當地作戰,並得到群眾的支持。
Ⅹ 100萬亞洲人被開除國籍趕走,沒有國家收留,為何還被稱「自作自受」
當地的羅興亞人和緬甸的人民他們生活在同一地區,羅興亞人屬於一個文化低下的群體,但是羅興亞人卻在鬧獨立,並且經常會發動武力,這讓緬甸政府不能容忍,最後緬甸政府把他們開除國籍,像這種自不量力,又不能安分守己的過日子的民族,走到哪兒都受人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