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大勐宜在哪個位置
Ⅰ 果敢這個國家在地球儀的哪個地方
果敢(Kokang),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縣、滄源縣接壤,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的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管轄下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國境線約250公里。
Ⅱ 孟波屬於緬甸哪裡
孟波屬於緬甸小勐拉特區。
緊鄰中國西雙版納,氣候四季宣人,異族地域風情獨特。同時本地華裔眾多語言交流無障礙,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特區政府實行開放經濟政策。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孟波屬於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下轄的一個縣級行政區,下轄勐波,勐嘎,賀島,南排,勐念五個區,擁有高度的自治權,其轄區與我國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勐馬鎮相鄰。
當地以信奉佛教聞名於世,佛塔隨處可見,這里多數的人口信奉佛教,無論是天氣炎熱,山路崎嶇,都有大批光腳信徒,孟波人對於佛陀極為虔誠,光腳行走是表示對佛陀的尊敬。
寶石和玉石產地:
孟波縣在緬甸的東北部。孟波是世界上著名寶石和玉石產地。寶石的主要產地為抹谷,盛產紅寶石、藍寶石。
1989年,在撣邦南渡的丙弄村發現新的寶石產地,緬甸政府把丙弄周圍地區劃為國家專營的寶石產區。孟波海岸線漫長,內陸湖泊眾多,漁業資源豐富,因受資金、技術、捕撈、加工、養殖水平等條件限制,對外合作開發潛力大。
緬甸海岸線長2832公里,專屬經濟區48.6萬平方公里,適宜捕撈海域22.5萬平方公里,平均年捕撈量105萬噸。
Ⅲ 那些流落緬甸的中國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流落緬甸的中國人有四支:
一是果敢族:約14萬人,生活在以果敢為核心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轄1縣、1市、2鎮、15個鄉。第一特區設1縣1市1經濟特區,即果敢縣、老街市、清水河經濟特區。是一批追隨明永曆帝朱由榔殘存的官兵和受滿清政府迫害的平民,300多年前遷移至此,世代居住於果敢地區。
三是華族:首批定居緬甸的華人,據說是在幾個世紀前移入緬北克欽邦附近山區的玉石商人。他們是從雲南省移入。1861年,第一個廣東籍商人經新加坡來到緬甸曼德勒王朝古都。1885年英國侵佔了整個緬甸,並把它並入成為印度的一個省後發生大規模移民潮,大量華人通過海峽殖民地,由海路移民緬甸。目前華族占緬甸總人口的3%,
緬甸華人移民在1930年代人數激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華人人數已達19萬4千至3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1% 。他們創辦華文報章、華校、並設立社團。1950年,仰光有4家華文日報、3家周刊、而全緬甸也有超過200所學校。
四是勐穩族,主要以居住在緬甸北撣邦貴概大勐宜。是早年從德宏芒市一帶遷徙出去的漢族,目前人數大約為一萬左右。
Ⅳ 果敢的歷史和由來
如果追溯果敢歷史的源頭,它與中國古代的一個皇帝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即使在今天,許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後代而自稱。明代中期,國勢強盛,周邊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稱臣納貢,接受明王朝的統治。在當時雲南與現在緬甸北部克欽邦、撣邦接壤的地方,明朝採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對邊境「蠻夷」進行統治。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2個是在目前緬甸版圖上的孟養和木邦。當時,明朝的統治范圍很廣,薩爾溫江的上游是中國的內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統治范圍。在伊洛瓦底江邊的八莫,明朝設立「威遠營」,並在此築壇誓眾,其誓詞曰:六慰拓開三宣恢復諸夷格心求遠貢獻,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縱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受命用武力收復了蠻莫(八莫),為了加強邊防,陳用賓在騰越州邊界築起了八關,即神護關(今雲南騰沖縣西北孟卡山)、萬仞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孟弄山)、巨石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息馬山)、銅壁關(今雲南盈江縣西北布哈山)、鐵壁關(今雲南隴川縣西北)和虎距關、漢龍關、天馬關(清末中英勘界時,三關劃歸緬甸)。這八關的關址距當時中緬邊界數十里至數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間,緬人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八莫、孟養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為「大西軍」擁戴而舉旗反清。同年10月進入雲南,終因不敵清兵而放棄昆明,經保山、騰沖退入緬甸。雖然戰事落敗,但在此期間卻出現一個驍勇善戰的羅姓將領,這就是後來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羅星漢的先祖。
1662年,吳三桂率清兵10萬之眾抵達緬甸阿瓦城郊,緬王莽白即將永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軍。永曆帝於同年6月被絞死於雲南昆明。在此之後,朱由榔的數千隨從,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內地,但絕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緬甸北部地區。果敢地區的漢人便是這些明末官兵的後裔,果敢土司和萊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體系。
這一時期的果敢地區還有一部分漢人,這就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馬幫。他們因留戀緬北而長久留了下來,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老兵們,因衣食無著,被迫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
因此,在緬北果敢一帶,人們的籍貫不僅有雲貴高原,還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等地。羅星漢家的祖籍,就是中國南京人,傳至羅星漢正好是第10代。
永曆帝事件不久,在今臘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設立「木邦宣慰司」一職,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畢竟鞭長莫及,多時是統而不治,實際上成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談判定界,果敢正式劃入英屬緬甸。
整個果敢轄區呈條狀,多為山區、丘陵,主要是由三個大「壩子」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壩」。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氣溫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聞名於世的萊莫山,它雖然在地理上屬於當陽,但與麻栗壩卻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歷史上,萊莫土司、果敢(滾弄)土司均承襲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萊莫山由於是緬甸撣人的聚居區,漢撣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較完整的華人傳統。無論從文化底蘊,還是對於族系的認同上,這些地區的大多數百姓,幾乎都以自己是華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習慣上,也與中國別無二致。對於任何外部勢力,這里有一種天然的抵制與排斥。這也是作為緬甸少數民族的果敢漢人始終與緬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統治緬甸時期,果敢、萊莫等地因是撣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較大的民族自治權利,傳統的社會形態得以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二戰時期,這里山高皇帝遠,同時日本人對撣邦網開一面,同英國人一樣,採取了寬松的統治方式,使區內民眾得以休養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爭中,撣族、旅緬華人以及許多土司武裝,奮起抗戰,為民族獨立做出了貢獻。
在果敢地區活躍著數支地方勢力,最具影響力的是羅氏家族、楊氏家族、彭家聲及果敢同盟軍等。這幾支地方集團的發展史,與果敢歷史演進的關系是如此密切,以致於我們在研究果敢的歷史與現狀時均無法予以迴避。這些地方勢力的形成與發展,則構成了果敢歷史的主幹。
Ⅳ 都是傳聞,果敢在2016年時候滅亡了嗎
沒有滅亡,只是和政府軍達成協議
果敢一直存在
全稱「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1897年前為中國領土,1897年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割讓給英屬印度。1960年中緬兩國簽訂了邊界協定,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果敢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在籍人口約25萬,其中90%人口為果敢人(華人),首府老街市。
果敢曾經(1989年至2009年8.8事件前)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通行果敢語(華語),流通人民幣和緬幣。學校用簡體中文和緬文授課。果敢當地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
Ⅵ 果敢的面積有多大,最好有個比較
果敢的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是果敢面積的6倍。
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的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管轄下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7年因《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的簽訂而劃歸英國,二戰之後殖民地獨立,果敢土司被迫簽署彬龍協議而成為緬甸聯邦下的一個邦。
(6)緬甸大勐宜在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果敢是一個以果敢族為主的地區,也居住有其他民族,共有漢族(果敢族)、撣族、崩龍族、苗族、佤族、傈僳族、克欽族共7個民族,通用果敢語(漢語西南官話雲南方言)。
在常住人口中,漢人佔87%,大多數的果敢人是明代移民的後代。果敢族多集中在老街,緬族移民則多為緬甸中央政府派駐的公共事業職員。
在撣語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九戶人家的意思。果敢人自己的解釋是:「果」等於果斷,「敢」等於勇敢。
果敢在經濟上屬相對落後的地區,自英國殖民於緬甸以來,以種植罌粟為主,以出產優質大煙聞名於世。在20世紀初土司治理的時期,曾有一段繁榮的歷史,罌粟也逐漸成為果敢唯一的經濟來源。
由於緬甸政府對果敢實施經濟封鎖,果敢的經濟嚴重依賴中國雲南,積極從中國引進資金、技術及人才。電力方面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通過35千伏南果東線提供。
通信方面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在附近建有基站,使用中國臨滄地區區號0883,互聯網也經由中國對外聯系。另外,中國電信及中國移動的手機用戶漫遊至果敢地區時是沒有國際漫遊費,無需申請國際漫遊功能。
Ⅶ 緬甸是哪個國家
緬瑪聯邦共和國,通稱緬甸,是東南亞國家,位於中南半島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東北靠中國大陸,東南接泰國與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
其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1,930公里,占國境線總長三分之一。國土面積約67.6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國家、東南亞第二大國。人口約5,567萬,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內比都,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雖名為聯邦共和國,但實為單一制的國家。
地理
緬甸聯邦共和國位於東南亞西北部,東與中國、寮國和泰國相鄰,西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相接。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南臨安達曼海。面積676,578平方公里,是東南亞大陸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緬甸三面環山,西部有若開山脈,北部有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東部和東南部為撣邦高原和丹那沙林山脈。中部為平原。位於北部喜馬拉雅山中的開加博峰海拔5881米,是緬甸也是東南亞的最高點。
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欽敦江、薩爾溫江和錫唐河等。其中伊洛瓦底江發源於中國西藏林芝地區,向南流經緬甸中部地區,最後注入安達曼海。緬甸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伊洛瓦底江流域,為緬甸最重要的河流。
(7)緬甸大勐宜在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人口和民族
緬甸有約五千萬的國民,68%為緬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若開族(3.5%)、華人(2.5%)、孟族(2%)、克欽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此外還有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移民(1.25%)。
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
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緬甸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
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Ⅷ 雲南與緬甸的邊境城市有哪些
有瑞麗、潞西、隴川、盈江等以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一些地境。雲南省與緬甸相鄰邊境州市情況簡介 一、保山騰沖口岸國土面積 5845 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回、傣、佤、傈僳、阿昌等 25 種民族。全縣轄 18 個鄉鎮, 2004 年末總人口為 61.6 萬人。 騰沖北、西北與緬甸毗鄰,與緬甸克欽邦山水相連,國境線長 148.075 公里。沿騰沖自古就是西南邊陲的重要通商口岸和邊防重鎮。
回答擴展:
雲南省與緬甸相鄰邊境州市情況簡介 1. 保山騰沖口岸國土面積 5845 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回、傣、佤、傈僳、阿昌等 25 種民族。
2.瀾滄縣地處西南邊陲,國境線長80.563千米。轄23個鄉(鎮),157個行政村(辦事處),1889個自然村,9.8萬多戶。全縣人口約50萬人。有28個民族。
3.西盟縣位於雲南省西部,是一個以佤族為主,有拉祜族、傣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民族自治縣。它與緬甸相鄰,是我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
相關鏈接:緬甸_網路
Ⅸ 南鄧屬於緬甸還是中國
南鄧特區屬於緬甸。
佤邦政府將控制的北部劃分為3縣、2特區。南部統稱為南部軍區管委會( 即171軍區),總部設在萬宏行政管理區。共計31個行政區,12個區級行政鄉。
緬甸撣邦第二特區政府下轄勐冒縣、勐能縣、勐波縣和南鄧特區、邦康特區以及171軍區南部行政事務管理委員會。
(9)緬甸大勐宜在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佤與南佤地區之間隔著撣邦第四特區和政府軍控制區。北部地區位於東經98°~100°、北緯22°~23°之間,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控制國境線502公里, 即中緬邊境145~210號界樁之間。
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瀾滄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和孟連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與撣邦的曼甘孟、勐傑、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西南面和撣邦的勐洋、勐卡、萬塔凱接壤。
南部地區位於東經98°~100°、北緯19°~21°之間,東西距離215公里,南北距離91公里,總部萬宏,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
東臨寮國會曬, 南面與泰國清萊府米賽、美斯樂、大其力等地接壤, 國境線約600公里, 北面與西面分別與撣邦的孟東、勐撒、賀勐等地相鄰。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相隔約400公里的緬甸撣邦第四特區和緬甸中央政府控制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