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怎麼看待軍人
Ⅰ 一個緬甸的朋友 和她交流應該注意什麼
注意尊重民族習俗。
Ⅱ 令人吃驚:緬甸人是最怎麼看中國的
一個緬甸的官員曾經和我一起聊天,當我們聊到他對我們中國的看法的時候,他沉默了一下,然後問我,是不是好的壞的都可以暢所欲言,我說那當然。他說出了下面一席話:首先,作為一個政治工作者,他覺得在政治上,現在的緬甸政府對中國政府只有感激,別無其他,因為中國對緬甸政府的各方面的資助和給予,讓他這樣的基層官員,感到很感激。但是也就是在政治和經濟緬甸要不斷依靠中國的關系,他們的眼光和思想也是復雜的,緬甸的經濟形成很單一,沒有我們中國這樣的多元化,80%的經濟都需要中國的支持和幫助,緬甸的經濟情況和我們中國的國內經濟形勢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在這方面,使他們看到了以後假如某一天中國和緬甸的關系因為第三國的插入,發生了改變的話,中國一旦給緬甸來個釜底抽薪,對緬甸來講那即將是滅頂之災,所以這幾年緬甸也在一支尋找他的多元化經濟道路。
我們沒有任何的言論來指責我們的這個官員,因為作為一方父母官,我們的這個緬甸的基層官員,他首先要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負責,其次才能我們中國談國家友誼,所以,在他的談話中,我也發現了,現在的緬甸就好象是我們中國的60到80年代時候,正在想一條合適他們政府體制和經濟體制的經濟道路,因為我們有著同樣的經歷,所以對別人我們無可厚非。
另外一次和我聊天的是一個個體老闆,他從事的行業是緬甸國內的日常用品批發的生意,因為他都是在我們國內進貨,所以我和他的交道也就多了很多,當他和我講到中國的時候,首先的的第一反應是,他說我們中國的在緬甸東西很好賣,第二中國對他們的政策很好,為什麼說我們的政策對他們很好呢,朋友們來過中緬邊境就知道,緬甸人進入我們國家邊境城市經商是不需要很復雜的手續的,甚至比我們國內的人想從事一個生意還簡單,在稅收方面,我們對他們的也很低,很多產品都是免稅的,商人的天性,當然只要有自己的利益,他可以出賣自己的任何東西,包括他自己的靈魂。所以我的感覺也不奇怪,問到他的生意怎麼樣,這個傢伙和我賣起了關子,但是後來的話,禁不住我們的贊揚,他跟我們說了實話,依靠批發生意,他已經在他們當地開起了連鎖店……
最後我接觸的是一個緬甸的農民兄弟,當我問著他同樣問題的時候,我們的這個胞波兄弟很無奈,他說他對中國的感情很復雜,說不好,我問他為什麼說不好呢?他跟我講,他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中國的聯系實在是太緊密了,大到一台電視機,小到鹽巴,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牙膏、牙刷,他們用的都是中國產的東西,大的方面,比如語言和各個方面,現在的緬甸政府也一直在往中國靠攏,去年的話,他們村子裡又來了3個中國過去的援助教育的老師,專門教他們的孩子漢語,他現在的擔心是,過不了幾年,他們的孩子的孩子說漢語會比說他們當地的語言還流利……
Ⅲ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1、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2、服飾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3、稱呼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
(3)緬甸人怎麼看待軍人擴展閱讀
緬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緬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其中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信徒約佔全緬87%的人口。基督教約在16世紀初傳入緬甸,目前影響最大的是新教浸禮會和羅馬天主教派。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地方,不喜歡別人觸摸自己的頭。婦女的筒裙被視為不潔,嚴禁晾曬在頭部以上的高度,忌諱從晾曬的婦女筒裙底下走過。進入佛教寺廟和參觀佛塔時應脫鞋、脫襪,不應與僧侶「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隨意碰觸僧侶袈裟或身體。
進入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場所前,應事先詢問是否可以進入,如對方不歡迎非信徒進入,請勿強行參觀。此外,緬忌諱隨意撫摸兒童頭部,用腳做指示、踢東西或觸碰人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Ⅳ 我是緬甸華人。在一年多前,一老者給我的。我也不懂,是真的假的。想請各位專家,幫我鑒定一下。謝謝。
假的,不是純金的,手感不好
Ⅳ 緬甸民族習俗
一、【飲食風俗】
緬甸人常用米粉、面條或炒飯作早點,也有喝咖啡、紅茶和吃點心的。午餐和晚餐為正餐,以米飯為主食。菜餚特點為油多、帶酸辣、味重隱局。常用各種幼果、鮮菜嫩葉信蠢作小菜,蘸佐料吃。進餐時將米飯盛在盤子里,用手抓著吃。隨著社會發展,用刀、叉、勺進食者逐漸增多。
二、【服飾風俗】
緬族的滑攜陪服飾與中國雲南傣族相似,不論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稱「籠基」,女裙稱「特敏 」。男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外衣,女上衣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場合,男人多戴緬式禮帽(緬語稱「崗包」,用細藤編胚、以粉紅或淺黃色紗巾裹扎而成)。緬甸婦女多留長發,挽發髻,戴鮮花,喜愛用緬語稱為「檀那伽」的香木漿塗在臉上,有清涼、防曬、護膚作用。緬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場合均穿拖鞋,軍人除外。
三、【宗教風俗】
緬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教)與中國的佛教(大眾部,俗稱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緬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誠,每天早晚均要念經一次,每逢緬歷初一、十五或齋戒日都要到寺廟朝拜、布施錢財、物品。遇有紅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請僧侶到家供齋或到寺廟布施。佛教傳入緬甸已有上千年歷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形成緬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體系。
四、【姓名風俗】
緬甸人只有名字,沒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稱,以示性別、長幼和尊卑.對長輩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吳」(叔、伯之意),對晚輩則稱「貌」(意為弟弟)。一個人隨其年歲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稱發生變化,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齡小的稱其為「哥吞威」;比他年齡大的或長輩稱其為「貌吞威」;成年後的一般稱其為「哥吞威」;年長後或有一定社會地位後,尊稱其為「吳吞威」。婦女也同樣,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稱「杜」(姑、姨、嬸之意),對晚輩或平輩稱「瑪」(意為姑娘、姐妹)卑稱或昵稱冠以「米」。如名叫「欽溫」的姑娘,小時有人叫她「瑪欽溫」或「米欽溫」,長大成人結婚後稱「杜欽溫」。凡是軍人,名字都冠以「波」或軍銜,軍官轉業後則冠以「吳」相稱。
五、【注意事項】
1、緬甸為佛教國家,視佛塔、寺廟為聖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國家元首、外國貴賓,下至平民百姓,進入佛寺一律要赤腳(脫鞋、脫襪),否則就被視為對佛教不敬。
2、緬甸人忌諱撫摸小孩的頭。小孩兩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對大人的尊敬。
3、緬甸人時間概念比較強,每場活動前請提前或准時到場,千萬不要遲到。
Ⅵ 緬甸人當兵可以退伍嗎
我國現在不需要外籍人士參軍,緬甸公民是不可能被許可加入中國軍隊的;每個國家的軍隊中只有少數人可以服役到退休,大多數可以正常退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