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和哪個國家戰爭

緬甸和哪個國家戰爭

發布時間: 2023-06-26 12:59:38

1. 哪個國家侵略了緬甸

歷史上緬甸曾經很強,曾長期統治暹羅(泰國)。
明末清初時,清軍為了追擊明永曆帝,曾攻入緬甸,緬甸被迫交出朱由榔。
清乾隆時,清軍再一次入侵緬甸,重創緬甸,此次戰事曾被弘歷得意地算為其「十全武功」中的一件。
進入近代,英國在佔領印度後不斷蠶食入侵緬甸,最終緬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被並入英屬印度。
1942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從南部和泰國入侵緬甸,擊敗了英印軍隊和入緬作戰的10萬國民黨遠征軍,佔領緬甸。
二戰後,緬甸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1950年年初,在雲南戰敗的國民黨殘軍約3萬人逃入緬甸,擊敗緬軍,長期割據中緬邊境和泰老緬三國交界的金三角地區。後來解放軍應緬甸政府請求,發動勘界戰役,入緬作戰,擊潰國民黨殘軍主力,緬甸也向聯合國控訴,台灣被迫出面,由美國派遣飛機將大部殘軍接運回台灣,剩餘的殘軍遂變為職業販毒武裝,直到80年代,才向泰國投降。
現在印度在鎮壓其阿薩姆邦等東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分離武裝時,經常越界進入緬甸境內,為此時而和緬甸有小規模沖突。

2. 第一次英緬戰爭始末

19世紀初,隨著雍籍牙王朝(貢榜王朝[ 貢榜王朝存在於1752年到1885年,期間不但統一全緬甸,也對外四處用兵擴張疆土,於1767年消滅暹羅阿瑜陀耶王國,並多次和中國清朝發生戰爭。19世紀中期,南緬甸受到大英帝國入侵,該王朝前後與英爆發三次英緬戰爭,終於在1885年遭受英國全面佔領,貢榜王朝亦覆滅。其領土則被並入英屬印度。 ])的統治者把他們的統治擴大到阿拉干、曼尼坡和阿薩姆,緬甸與英屬印度之間的邊界沖突不斷升級,成為英緬戰爭的導因。但是,第一次英緬戰爭的爆發,卻有著更深刻的原因。它實際上是英國資本主義在東方進行的殖民擴張的一個組成部分。

19世紀最初20年,英國已接近完成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強國。1814年,歷時11年的拿破崙戰爭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英國進一步鞏固了作為世界強國的地位,並且得以騰出手來,加緊向東方進行殖民擴張。1817-1818年,英國通過戰爭最後征服了印度馬拉特諸首領,實際上已統治了印度的中部和南部。1819年,英國又占據新加坡,獲得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據點。此後,英國在馬來半島地區取得了檳榔嶼和威斯利省。

英國殖民主義者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進行侵略的時候,早已把緬甸作為擴張的目標。因為緬甸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它位於中國和印度兩大國之間,並且橫亘在英屬印度與馬來半島地區的英屬殖民地之間。在英國殖民主義者看來,如果控制了緬甸,不但有利於鞏固英屬印度,而且可以把英國在東方的殖民地連成一片,甚至可以進而打開中國的大門。僅在1795年到1811年之間,英國東印度公司就6次派遣使者到緬甸。這些英國使者雖然未能成功地誘使緬甸統治者簽訂不平等條約,卻並非完全空手而歸。他們利用出使的機會深入緬甸,了解各方面的情況,積極為英國對緬甸的殖民擴張出謀劃策。西姆施在1795年出使緬甸後就提出,緬甸帝國內被稱為「勃固」的那一部分地區對於英屬印度的重要性,是與三個明確的目標相聯系的。這三個目標就是:一,取得緬甸的柚木。二,把英國的產品大量輸入緬甸。三,防止英國之外的國家控制緬甸。坎寧在1810年出使緬甸後則提出,「英印方面派出一支軍隊,就足以征服阿拉干,而佔領阿拉干將給英國政府提供極好的機會,取得從吉大港到尼格萊斯灣的廣闊地區」。

因此,英國殖民主義者在誘使緬甸締約失敗後.沒有也不可能放棄對緬甸進行殖民擴張,而是採取新的手法,積極支持逃入英屬印度的阿拉幹人進行反緬活動,利用他們同緬甸封建統治者的矛盾,在緬印邊境製造事端,惡化雙邊關系,准備侵略戰爭。

雍籍牙王朝的統治者對英國殖民主義者雖然打了多年的交道,但並不了解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真實情況。緬甸軍隊在對暹羅、對阿拉干、對曼尼坡等戰爭中的勝利,又滋長了封建統治者盲目自大的情緒。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英國殖民主義者是完全不同於他們過去的對手的新的強大的敵人,一開始並沒有把英國人放在眼裡。1817年,緬甸蘭里島總督致信英屬孟加拉總督說,「我王神力無窮。吉大港、達卡等地屬我王。英國東印度公司應交出統治權,向緬甸政府交納賦稅」。「如果拒絕,將派出大軍水陸兩路進發,直搗英國領地」。

在這種情況下,英緬關系在1820年前後已嚴重惡化。最後,刷浦黎島事件終於成為第一次英緬戰爭的導火線。內夫河口的刷浦黎島,位於阿拉乾和吉大港之間。對於這個島的歸屬,當時緬甸和英印當局有爭議。1823年2月,一支英軍佔領刷浦黎島,豎起英國國旗。緬甸阿拉干總督要求英軍撤離,遭到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1000多名緬甸士兵奉命於9月24日在該島登陸,驅逐英軍。不久,緬軍撤走,英軍重占該島。阿拉干總督警告英軍必須撤離,否則緬方將使用武力,奪回該島。但是,英方置之不理,島上英軍也賴著不走。

1824年1月,緬軍名將班都拉出任阿拉干總督後,立即派出軍隊,再度佔領刷浦黎島,驅逐英軍。蓄謀已久的英國殖民主義者以此為借口,發動了第一次英緬戰爭。英印當局聲稱,由於緬甸方面「進攻和殺害我們在刷浦黎島的守軍」,「實際上已使兩國處於交戰狀態」。1824年3月5日,英印總督阿姆赫斯特(1823-1828)宣稱,「為了維護英國政府的權利和榮譽」,英國正式向緬甸宣戰。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了。這是一場打得十分艱苦的戰爭。雙方都動用了龐大的軍事力量。參戰的英印軍隊前後有近40000人。緬軍在數量上更大,僅在阿拉干一線就不下60000人。緬軍已使用西式槍炮,水軍約有500艘戰船,大船長20-30米,可載士兵100人左右。有的戰船配備了9-12門火炮。

1824年3月到5月,英軍分兵三路,大舉入侵。第一路侵略軍沿布拉馬普得拉河入侵阿薩姆,第二路進攻阿拉干,第三路從海上逼近下緬甸。英軍的主要顧問是曾經三次出使緬甸的伯尼上尉。

戰爭最早是在阿薩姆打響的。1824年3月13日,英軍進犯阿薩姆,沿途散發了「致阿薩姆人宣言」,把入侵阿薩姆說成對阿薩姆人的「援助」,是為了「驅逐緬人」,建立一個「符合阿薩姆人需要的、促進各階級幸福的政府」。1825年1月,緬軍在阿薩姆首府朗普爾與英軍展開激戰,擊斃了許多英軍士兵,打傷侵略軍頭子理查茲。英軍付出沉重的代價,才攻佔朗普爾,在阿薩姆戰場上取得勝利。

在阿拉干一線,緬軍在班都拉的指揮下,於1824年5月主動出擊,渡過內夫河,攻佔英印在吉大港地區的重鎮拉特納帕蘭,擊斃英軍上尉諾頓。駐守該鎮的1000多名英軍士兵,只有約700人逃回吉大港。孟加拉英國殖民當局十分驚慌,加爾各答的一些商人甚至攜帶著財產逃離該城。英印當局急忙調集軍隊增援吉大港。但是,由於從海路入侵的英軍在1824年5月攻佔仰光,班都拉奉命回師緬甸南部地區。這樣,阿拉干戰場的軍事形勢就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英軍開始轉入攻勢。1825年3月,英軍攻佔阿拉干首府末羅漢,隨後佔領阿拉干全境。由於遭到緬甸軍民的頑強抵抗,又因水土不服傳染上流行性疾病,英軍損失極為慘重,傷亡200,病死1400,染疾病的不下4000。英軍總指揮摩利遜將軍也染疾,在送回英國的途中死去。

第一次英緬戰爭的主戰場,是在伊洛瓦底江流域。

1824年5月9日,一支由66艘軍艦組成的龐大的英國海軍艦隊,載著11000多名士兵,離開安達曼群島,駛向緬甸南部沿海地區。當時緬甸沿海地區兵力空虛。5月11日,英軍佔領仰光。當地居民已帶著糧食和牲畜撤離,留下一座空城。英軍遠道而來,「既無所掠,糧運又不繼」,處境十分狼狽。此時雨季已經到來,只剩下4000人還能作戰,其中大約2700名是印度籍士兵。

但是,英軍佔領仰光和馬都八、土瓦、丹老、勃固等沿海城鎮,從南面威脅緬甸中心地區,的確震動了緬甸封建朝廷。緬甸政府急忙從首都阿瓦調集士兵,同時決定召回在阿拉乾的緬軍主力。班都拉立即率領60000士兵,其中槍兵35000,步兵10000,騎兵700,攜帶著數百門火炮,冒著季風雨和酷熱,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阿拉干山脈,於1824年11月回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此舉使得英國侵略軍軍官也大為震驚。後來,有的西方史學家把它看作可以與古羅馬時期迦太基的大將漢尼拔率領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相媲美的壯舉。

1824年12月1日,班都拉指揮緬軍,向仰光英軍發起進攻。此時,從印度開來的援軍已到達仰光,英軍實力大為增強,而緬軍翻山越嶺,遠道而來,疲憊不堪,參戰匆忙,加上武器又比英軍落後,因此,幾次進攻瑞大光寶塔附近地區,都被英軍擊退,造成軍事上的失利。仰光之役緬軍傷亡不下5000人。英軍也損失了近400人。同年12月底,班都拉帶著7000多名士兵,向北退到達柳漂。

1825年3月,英軍大舉北侵,准備進攻達柳漂。英國將領科頓寫信給班都拉,要他率軍投降。班都拉在復信中義正詞嚴地回答說:「你會看到,我將堅定地保衛我的祖國。如果你作為朋友而來,我讓你參觀達柳漂;但是,如果你作為敵人而來,那就來吧!。」

在科頓誘降失敗後,英軍就進攻達柳漂,但被緬軍擊退。3月25日,英將坎貝爾率領增援部隊趕到。4月1日,英軍發起大規模進攻。班都拉臨危不懼,從容指揮作戰。不幸,一顆炮彈落在他身旁。這位傑出的愛國將領當即身亡。緬軍失去總指揮,陷入混亂之中。英軍攻佔達柳漂後,繼續北上,佔領卑謬重鎮。只是因為雨季來臨了,英軍才沒有繼續北進。

班都拉之死和達柳漂、卑謬的相繼失陷,在緬甸上層統治集團內部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一些官員主張同英軍議。1825年9月,緬王派出代表到卑謬以北30多公里的良彬集同英軍談判。英國侵略軍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要緬甸割讓阿拉乾和丹那沙林,賠款200萬英鎊。這是緬甸封建王朝聞所未聞的,緬王感到有損自己的尊嚴。緬方宣稱割地賠款不符合緬甸的習慣,拒絕了英方提出的條件。

談判失敗,戰局重開。緬甸統治階級想集中優勢兵力,一戰挽回敗局。1825年10月,緬軍60000多人,包括約8000名從撣邦徵集來的撣族士兵,向集結在卑謬的約6000人的英軍發起反攻,曾一度重創英軍,擊斃英軍上校諾克道爾。但英軍畢竟是用先進武器裝備起來的近代軍隊,而緬軍匆匆召集起來,僅在人數上占優勢,反攻很快就遭到失敗。卑謬之役,英軍傷亡180多人,而緬軍死傷2000多名。

卑謬反擊戰失敗後,緬軍力量大受削弱。英軍沿伊洛瓦底江而上,長驅直入,於1826年1月攻佔敏巫和仁安羌,2月初攻佔緬甸古都蒲甘,進抵距離緬甸首都阿瓦只有一日之程的揚達波。緬甸封建王朝在英國侵略軍威脅到它的存亡的嚴重關頭.完全喪失了繼續抵抗的信心,派出代表到揚達波與英方進行談判,無條件地接受了侵略者提出的各項要求,於1826年2月24日正式簽定了喪權辱國的揚達波條約。

揚達波條約共有11款並有一項附款。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一、緬甸政府放棄對阿薩姆及其鄰國的要求,今後不得干預他們的事務;承認曼尼坡原來的統治者的地位。二、緬甸國王把阿拉乾和丹那沙林割讓給英國。三、緬甸政府賠款1000萬盧比(在當時摺合緬甸上等銀225000公斤),分四次還清。四、英國方面可以派出使臣駐緬甸首都,使臣可以擁有一支50人的衛隊。五、英國船隻可以自由進入緬甸港口,商船免稅。

揚波達條約的簽訂,標志著長達兩年之久的第一次英緬戰爭的結束。英國殖民主義者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在緬甸軍隊的抵抗和人民的打擊下,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參加侵緬戰爭的40000名官兵中,有15000多人葬身緬甸,全部軍費開支高達1300萬英鎊(以2005年幣值計算,約合3.79億至9.85億英鎊)。高額的費用導致1833年英屬印度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此次軍費比12年後第一次鴉片戰爭的400萬英鎊還高)因此,第一次英緬戰爭被稱為「英國軍事史上打得最糟糕的一場戰爭」。緬甸人民的抗英斗爭雖然由於武器的落後和封建統治階級的妥協而遭到失敗,但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不畏強暴,英勇頑強地抵抗,表現了反抗外國侵略的英勇氣概。在抗英戰爭中犧牲的班都拉將軍,被緬甸人民尊為民族英雄。

第一次英緬戰爭對緬甸 歷史 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是緬甸古代史與近代史的一個分水嶺。這次戰爭打斷了緬甸封建 社會 獨立發展的進程,使得統一的封建的緬甸被肢解為英國統治下的殖民地 社會 和緬王統治下的封建 社會 兩部分,從而開始了緬甸殖民地、封建 社會 的 歷史 。對曼尼坡、阿薩姆等地控制的喪失,使緬甸國王統治的地域大為減小,而阿拉乾和丹那沙林的割讓,使緬甸喪失了10萬余平方公里的領土,主權受到嚴重損害,並且隨時面臨英國進一步侵略的威脅。英國船隻可以自由出入緬甸港口,向緬甸大量傾銷廉價商品,又使緬甸的封建經濟直接受到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沖擊。緬甸封建王朝為了支付巨額賠款,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從而加劇了國內階級矛盾。緬甸的國力因為戰爭、割地、賠款而受到極大的削弱,從此一蹶不振。緬甸封建 社會 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3. 緬甸為什麼和果敢同盟軍發生戰爭

這次果敢戰事,還有前一時期的江西南庄戰役,果敢同盟軍的主要政治目標是以打促談,爭取到自己的政治地位。而這個訴求,中方在給緬軍的有關緬北和平建議中也提到了果敢同盟軍的政治地位問題。這次果敢戰役後,緬軍總司令敏昂來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了,說中方在果敢同盟軍的問題上,提了干涉緬甸內政的建議,表示不滿,也佐證了中方的這個建議。
但從筆者所能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中方在建議中,僅僅是要緬軍正視果敢同盟軍的事實存在,緬北和平問題,需要一攬子解決,而不能留下戰火復燃的死角。可惜的是,緬軍沒有聽進去而直接拒絕了關於果敢同盟軍的建議,隨後,果敢戰事就正式爆發。
中方的建議中,只是要求緬軍正視果敢同盟軍的事實存在,要給予其應有的政治地位進行和談,沒有涉及到支持果敢同盟軍打回果敢,光復果敢。在果敢戰事爆發之前,彭家聲接受采訪時也是反復提到要緬方給予其談判的政治地位,也沒有得到緬軍的響應。隨後,果敢戰事爆發後,局面就暫時都失去控制,同盟軍提出的恢復果敢第一特區的政治目標,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新的政治目標。
二、果敢同盟軍宣傳上的政治失策略談
果敢同盟軍在打回果敢之初,就明確提出了果敢人不打果敢人,目標只對准緬軍。可惜的是,同盟軍的某個在網路上有影響的宣傳人員,一看到同盟軍起初的攻勢勢如破竹之時,就狂妄無知到了極點,在博客上對白所成明學昌魏三等自治區政府要員喊打喊殺,表現得比同盟軍更極左更革命的樣子。
而歷史早就證明,現實也正證明,往往這些民族主義口號喊得最響亮,最激烈的人,最後往往就是叛徒。
該宣傳人員在博客上的把敵人直接對准自治區政府要員而不是真正的敵人緬軍,看似是在為同盟軍搖旗吶喊,而實際上,是在為同盟軍樹立更多的政治敵人。之後,該宣傳人員又把矛頭直接對准了中國政府,對中國政府連篇累牘地痛罵。
這種夾帶個人私利的宣傳,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組織和事件來達到泄自己私憤的目的,絲毫不顧及到整個局勢下的果敢同盟軍的前途,是任何組織都無法容忍的,而這里我暫時說這是他的私利和泄憤,已經是很輕的表述了。
從開始到最後不顧果敢同盟軍的勸告直至警告,依然我行我素無限消費果敢同盟軍,為果敢同盟軍到處樹敵,達到自己肩負某國的政治目標。到最後,同盟軍不得不公開發出聲明與他進行政治上的切割,該宣傳人員的調子立馬一轉,說果敢同盟軍還沒站穩腳跟就要清算白所成魏三等等,他為白所成等感到悲哀,自己也是兔死狐悲,到這個時候,還不忘記對同盟軍栽贓和樹敵。
查同盟軍的官方博客,從沒有要通緝白所成要殺白所成,反而對白所成等惡狠狠地喊打喊殺的,就是該宣傳人員他自己。就是那個通緝令,也是由果敢同盟軍里與其關系要好又沒政治頭腦的某人頭腦發熱而擅自發出。果敢同盟軍在政治上被該人的夾帶個人私利的宣傳搞得越來越被動,迫使同盟軍不得不徹底與其進行切割。
在其夾帶個人私貨的謊言宣傳和暗示下,讓眾多網友認為彭家是受到美國資助才打回果敢而痛罵自己的國家不幫果敢人民,那麼中國由政府出於人道主義安置的大量果敢難民並收治傷員,何以視而不見?
有人說,單憑一個宣傳人員就能把這事攪渾了,側面說明很多問題;也有人覺得這個人能長期存在網路上這事很詭異。其實,果敢同盟軍的實力畢竟還很弱小,經不起這類政治投機商的消費。果敢同盟軍需要的是被幫助,而不是被消費。
三,關於果敢同盟軍的性質
當然,出於各種利益的考慮,網上包括群里有歌頌白所成的,有歌頌彭家聲的,有認為壓根就不需要借用彭家聲名望就可以打回果敢的,或者現借用彭家聲的聲望打回果敢然後一腳踢開彭家聲的,各種觀點在網路上都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也客觀上讓網友可以接受到四方的觀點以供自己判斷。
關於果敢同盟軍與彭家聲的關系問題,我的觀點是:沒有彭家聲的聲望,就不可能有果敢同盟軍的重新組建,但果敢同盟軍也不等同於彭家聲。果敢同盟軍目前是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並由緬甸民族正義黨所領導的以爭取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的革命武裝組織,而非某個人的私人武裝。
四、果敢同盟軍的戰役戰術得失談
這個問題由於敏感,筆者已經就這個問題在內部進行過意見交流,因此,在公開的層面上,不再談及。
五、果敢戰事的中方態度
有關中方的態度,從目前來看,沒有什麼改變,那就是:建議各方坐下來談,只要緬方願意,中國這次願意當調停人,而不再僅是見證人。這是在緬甸和平路線圖上,從沒有出現過的態度。
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目前中方的態度也僅進行到此為止,還是沒有說支持同盟軍光復果敢,是否光復果敢,取決於談判的政治結果,而不是軍事結果。解讀出來的意思就是:一個名義上統一的緬甸是符合中國的利益的。
所以,在果敢問題上,在克欽問題上,中國目前是絕不接受任何一方用武力獨立於緬甸之外的政治訴求的,在這點上,佤邦和四特把握的相當精準,所以,佤邦和四特總是強調我們不分裂,但我們必須要高度自治。
當然,現在緬甸內地大緬主義情緒被煽動,針對中國的各種過激的政治言論在紛紛出籠,如果緬甸政府和軍方不從兩國和平穩定的大局考慮,只一味地宣洩自己的不滿和無限度向中方索取不恰當的回報,那麼,中方在目前上述立場上是否有微調、調整、方向性陡轉?還有待觀察,在此,筆者提醒網友注意研究下1967年緬甸和1969年的緬甸歷史。
六、緬甸軍方為什麼在果敢戰事上如此強硬?
熟悉緬北近些年的所有重大事件的網友應該知道,緬軍目前的高層,包括三軍總司令敏昂來,都是藉助2009年的88果敢事件而一戰成名爬上高位。因此,不管是中方的建議,還是果敢同盟軍的通過武裝斗爭打回果敢,這都無異於是要這些緬軍高層既得利益者把早已經吞進去的勝利果實吐出一部分出來,因此,不管是在政治考量上,還是在他們私人的利益考量上,是絕不輕言退讓的。
而緬甸國家的政治格局的角度來看,對於西方國家和緬甸內部大量的政黨和民眾要求就憲法的任何條款進行全民投票修憲的呼聲,吳登盛政府已經夾持這些有利於他政治利益的呼聲答應就修憲問題在5月份進行全民公投,在這種局面下,除了總統資格條款有可能修改公投外,軍方不經任何選舉就自動佔有議會25%的席位的條款的修改也可能會進行公投。
在軍方面對國際國內的巨大修憲公投的壓力下,軍方如果堅決反對修憲公投的聲音就會顯得異常刺耳。而此時的果敢戰事的爆發,無疑為緬軍提供了巨大的政治機會,為此,敏昂來總司令甚至高調說打擊果敢同盟軍是一場反侵略戰爭,就是意在通過調動國內的大緬主義情緒來讓緬甸民眾認為軍方的25%的席位是不可修改的,對果敢地區實行90天的軍管,也恰好涵蓋了計劃5月份的修憲公投。
因此,在修憲公投沒有結束之前,不管緬軍在果敢戰場遭到多大損失,也不會輕言撤軍和和談,相反,這個期間的緬軍重大傷亡反而更能刺激緬甸內地民眾的大緬主義情緒,從而達到就軍方在議會中的25%席位不舉行修改公投。在達到這個政治目標後,才有可能轉變對果敢同盟軍的政治態度。
七、如何讓緬軍和緬政府承認果敢同盟軍的政治地位?
有人問如何讓緬軍承認同盟軍的政治地位?答案是目前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繼續打,堅持到緬甸修憲公投之後,直到緬軍自己覺得損失慘重,政治籌碼也在輸的時候,態度才會出現變化。
同時,緬甸內部各個政黨、政治家、分析家、一些軍方人士,也認識到,如果在果敢問題上,不接受中方的建議,恐怕會重蹈69年的覆轍,到最後,輸的褲子都快沒有了,還是得談,因此也在積極建議和呼號希望政府和軍方高層不要因為自己的個人政治利益而不接受中方的建議。

同時,緬甸這些有識之士也暗示接受了中方的建議,88果敢事件的既得利益者今後在政治上相信中方不會讓其有損失的。但是緬軍不會把已經吞進肚子里的東西自動吐出的。
所以,後一階段的果敢戰事,將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會有多場惡戰,特別是在春節假期後中方的態度再次出來之前,雙方都會惡戰幾場,以爭取在談判時的政治籌碼。也就會看到,從緬軍目前誓言徹底干凈地消滅同盟軍,到後來會表述成消滅同盟軍的主力,之後再表述成擊潰同盟軍的主力,再之後就表述成為了國家和平,緬軍願意高姿態接受中方的調停。各位網友今後可以細心觀察緬軍就果敢戰事的評論表述的這種用詞細微變化。(緬甸東子

4. 中緬戰爭是哪年

中緬戰爭是1762年—1769年。

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

時隔18年後,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緬甸國王孟雲為應付周邊暹羅等國的壓力,主動改善對華關系,派出使節奉表納貢,此事才結束。

清緬臨時和約的正式文本沒有保留下來,而雙方向各自國君稟報的內容又有出入,雙方戰後交涉還因此拖延了二十年。

(4)緬甸和哪個國家戰爭擴展閱讀

中緬戰爭的影響:

造成中南半島上的重大政局變動:清緬戰爭爆發的時候,緬甸正和它歷史上的死敵暹羅交戰,剛滅了暹羅就遇上清朝軍隊進攻。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駐扎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清朝進攻。暹羅的鄭信由此得以擊敗國內其他割據勢力,擊退緬兵,重建暹羅。

清緬戰爭造成中南半島上發生了一大變局,緬甸被戰爭削弱,暹羅得以復國。緬甸戰後十年主動求貢,重新被納入東亞朝貢體系。

一些參加過清緬戰爭的將領,目睹了部分緬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術落後。返回後曾上書乾隆皇帝,提議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支,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

但乾隆皇帝受「騎射乃建州之本」祖訓的影響,認為發展火器將會導致本來入關後因腐化導致騎射和冷兵器作戰技藝鬆弛的八旗軍依賴火器,其該方面技藝進一步鬆弛,所以未予以重視。

十八世紀中緬戰爭,總體而言,沒有勝利者。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在晚年也承認,「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但此戰造成東南亞一大變局,暹羅因此而復國;緬甸也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力量,由此建立了與中國綿延二百多年的睦鄰關系。這又是當事者所始料不及的。

雖然清緬戰爭以緬甸入侵中國為開端,但卻是一場雙方以爭奪地區利益與霸權為目的的戰爭,戰爭以中緬議和、緬甸名義上對中國稱臣為結局,兩個國家都沒能達到自己的期望,清朝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大量兵員,耗費大量白銀,最終也沒能征服緬甸。

而當時在東南亞稱霸一方的緬甸也因為這場戰爭元氣大傷,整個國家的路線發生了變化,對泰國的吞並戰爭也因為清國的巨大軍事壓力由接近完成最終化為泡影,而這也是清國對緬戰爭對東南亞產生的深遠影響之一。

5. 剛果為什麼同緬甸戰爭

應該問的是果敢吧?察罩差剛果在非洲,是不可能和東南亞的緬甸打仗的。而和「剛果」發音相似容易混淆的「果敢」,正在和緬甸中央處於戰爭狀態。
果敢以前是緬甸境內的一個自治邦,以漢族(緬甸稱為果敢族)為主,1960年中緬兩國簽訂了邊界協定,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之後由於和緬甸的民族矛盾以及地域矛盾,緬甸中央和果敢地方經常爆發武裝沖突。2009年,果敢就悶滲和緬甸爆發了較大規模的沖突,由於當時緬甸發動突襲,果敢軍抵抗3天之後不得不撤退。而到了2015年2月,果敢人民軍為了回到家鄉,與政府軍產生了沖突,隨即展開大戰,戰爭至今仍在持續,已經導致敗皮多名中國邊民傷亡。

6. 近代中國歷史中英國什麼時候從緬甸入侵雲南的

1910年12月底,英國一支2000餘人的遠征軍跨過中緬邊境,再次入侵中國雲南片馬地區。清朝在片馬地區並沒有駐扎軍隊。因此英國軍隊的推進沒有遇到什麼抵抗,輕輕鬆鬆地就佔領了片馬地區。19世紀以前,緬甸是中南半島領土最大、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中國與緬甸是山水相連的鄰居,自古以來交往頻繁,清乾隆年間,兩國確立朝貢關系。

然而,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隨著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先後完成工業革命,西方殖民者開始對中南半島加緊武裝侵佔活動,領土最大的緬甸首當其沖。1824年3月5日,第一次英緬戰爭爆發,深刻影響了緬甸及東南亞歷史進程。三次英緬戰爭歷時61年,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對英國和緬甸,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戰爭使中南半島的其他國家受到極大震動並作出不同反應,從而導致半島形勢發生劇變。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7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60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5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1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6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1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3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