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為什麼不去征服緬甸
① 解放軍當年為什麼沒有去緬甸清理國民黨殘軍
中國先後出兵兩次進入緬甸剿滅國民黨殘軍,但是由於國民黨殘軍已在當地紮根多年,對地形地勢非常熟悉,善於隱藏,基本上就是中國軍隊一進入緬甸,殘軍就跑,中國一撤出,殘軍又回來。所以最後中國也不參與剿滅了,一直到1980年左右,殘軍成建制被泰國收編,全部加入泰國國籍成了泰國人。
② 古時候的中國為啥無法征服緬甸,直達印度洋
緬甸作為我們的近鄰,在古代時就與我們多有摩擦,有的朝代甚至差點將其亡國。那麼,緬甸又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呢?正所謂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我們也許可以輕易征服一個地區,但是卻難以使其歸心。緬甸地勢復雜,高低起伏,若是反復離心,征伐的成本會很大,所以採取懷柔政策。
所以,因為徹底掌控雲南的苦難程度以及緬甸自身地勢特殊的原因,朝廷軍隊很難政府緬甸,強行為之只會得不償失,甚至可能一敗塗地,故而中原王朝對待緬甸只能採取懷柔政策。
③ 中國人民解放軍會不會出兵緬甸
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會出兵緬甸的,緬甸現在是內政問題,我們國家奉行的不幹涉內政的原則。即使為了保護我們國家的僑民也會通過合法的程序進行的。
④ 為何我國古代從來沒有徵服緬甸,而到達印度洋入海口
中國沒有經過緬甸,也沒有直接從陸地通向印度洋那是因為中國想要到印度洋只有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都沒有經過緬甸這個地方,其中一條就是經過新疆到達阿富汗然後經過伊朗或者印度到達印度洋,另一個方面就是通過中南半島,直接進入孟加拉灣。為何我國古代從來沒有徵服緬甸,而到達印度洋入海口?
緬甸是我們附近的西南鄰國,曾多次出現在我國的歷史記錄中。從今天的雲南省邊界到西南部,這個與我們共享許多重要河流的國家是我們的邊界和印度洋之間的唯一障礙。
因此我們國家想要通過陸地到達印度洋,它只需要繞過中亞並通過越南和雲南的邊界地區進入中南半島。因為我國想要掌握雲南的困難非常大控制雲南的成本也很大,再加上緬甸復雜的地理和種族條件,最終導致中原王朝無法征服緬甸並進入印度洋海岸。
⑤ 蜀漢為何總是北伐曹魏,卻不遠征緬甸寮國越南呢
先得了解一下蜀漢政權的組成及政治口號,蜀漢政權的建立成功主要有三撥人組成,第一撥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核心團隊,以及趙雲、孫乾、簡雍、糜竺等人,這批人被稱為北方人,他們是蜀漢政權的元老派,到公元221年劉備建立政權時,這批人已經很少有活下來的,比如關羽、張飛、糜竺都在220年前後去世,孫乾在215年去世,只有趙雲活下來。
劉備、關羽、張飛
第二撥人是以諸葛亮、龐統、馬良、馬謖、向朗、向寵、蔣琬、費禕、董允等荊州人組成的骨幹團隊,劉備最早是在荊州建立基層政權的,所以最初他的政權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當時的荊州人(東漢十三州之一的荊州,不是今天的荊州),這批人是劉備政權絕對的中堅力量和骨幹,蜀漢四相均出自這些人。
益州南部地圖
另以為諸葛亮南征是開發所謂的南方,其實不是,諸葛亮南征只是為了解決北伐的後顧之憂,他只是維持了劉備時期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政策和地盤,並沒有伺機擴大蜀漢的地盤,也沒有將南部地區有效納入蜀漢的管理范圍,諸葛亮要的只是南部地區的穩定與和平,不要反對蜀漢政權就行,這不叫遠征,而叫安撫。
另外,東吳政權已經征服了越南北部及中部地區,蜀漢政權的政策是與東吳結盟共同對抗曹魏,因此也不可能對東吳的地盤發動攻擊,至於緬甸與寮國,當時都還是無人區及熱帶雨林,沒人去的地方,蜀漢當然也不會遠征了。
⑥ 中國歷代王朝為什麼都吞並不了緬甸
從地形圖看,中原王朝明明已經控制了雲南山區,把最難走的山口都拿到了自己手裡,為什麼到了平原地形反而停下,不再前進到沿海地區
揭秘發現青蒿素的神秘「523任務」
據說,當時的越共總書記胡志明親自到北京,向毛澤東提出請中國支援抗瘧疾葯物和方法。在革命戰爭時期曾感染過瘧疾、深知其害的毛澤東回答說:「解決你們的問題,也是解決我們的問題。」隨後,親自布置了抗瘧疾新葯的研發。
這段故事未見文字記載,但在此後參與抗瘧疾葯物研發的醫葯工作者中口口相傳。曾參與過中越瘧疾疫情調查的軍事醫學專家方輝(化名。尊重當事人意願,隱去實名。)告訴記者,毛澤東的這句話是有現實依據的。瘧疾在當時的中國也是一種惡性傳染病,1969年到1971年是高發年,其中1971年就有4000多萬人感染瘧疾。
不過,1967年開始的集全國醫葯科研力量進行抗瘧疾研究,確實是發端於「援越抗美」。這項研究由此成了一項帶有軍事色彩的緊迫任務。
1967年5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和國家科委在北京召開了抗葯性惡性瘧疾防治全國協作會議,組織60多家科研單位協力攻關,並制定了三年科研規劃。防治抗葯性惡性瘧疾被定性為一項援外戰備的緊急軍工項目,以5月23日開會日期為代號,稱為「523任務」,一直沿用下來。
古代亞洲人沒有青蒿素,沒有奎寧(金雞納霜是美洲新大陸土產),平民也買不起蚊帳,所以緬北積水地區的蚊蟲瘧疾無法克服。中原王朝如果強盛,控制高海拔的雲南山地不難(起碼駐紮下來不回病死),要是企圖穿越緬北再擊敗沿海的文明國家,就算成功也必然出現統治「斷裂帶」,進而導致分裂。所以緊靠中國的緬甸平原區從來沒有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⑦ 如果說征服緬甸有難度,那麼中國多次征服越南,卻為什麼最終也失去了呢
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征服緬甸是有難度的,這並非緬甸有多強大,要知道緬甸統一其實正處於中國的北宋時期,可以說非常的晚。
緬甸和越南一樣,在中原王朝的眼裡,屬於一片荒野,一方面這里非常遙遠,交通不便,另一方面翻山越嶺,和北方草原一樣,並不太適合農耕。
當然了,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越南自從獨立建國後,並不老實,而是走上了擴張的道路,實力也並不容小覷。
盡管大明可以直接出兵吞並,但其實大明的這種強勢是不能持續的,一旦大明羸弱,越南再次反抗走向獨立是必然的。
⑧ 古代人們佔領雲南後為何就止步了,為何不繼續進攻緬甸呢
我國古代征戰大多都止步於雲南,很少進攻緬甸,究其原因,只能說是我們有心無力,而且進攻緬甸對我們並沒有什麼益處。跨過雲南就是緬甸,雖說兩地緊挨著,但進攻緬甸卻並非是一件容易事,雲南本就地處中國邊陲,管轄起來也不容易,而且歷史上雲南多紛爭,內地對雲南的管轄效果並不理想,可想而知,進攻緬甸更是一件難事。再者,我國與緬甸歷史差異較大,語言不通,即使成功征服緬甸,對緬甸的管理也很難進行,可能還會勞民傷財,這都是不值得的。
古人們征戰到雲南就停止了,這未必不是一種遠見,沒有能力管理,對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價值,這似乎就註定了這一現象。這樣來看,不進攻緬甸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⑨ 中國古代為什麼不征服緬甸,贏得印度洋的港口
你見過地主去搶窮人的么,西方的發展模式是強盜模式,搶出來的;中國是地主模式,攢出來的。當中國放眼望去都是窮國的時候,他怎麼會考慮搶外邊的呢?因此,當時印度洋的港口對中國影響不大,在加上中國是朝貢貿易的主導國,自身占據老大的地位,比現在美國的地位還牛,借用港口根本是打個招呼的事,沒必要征服緬甸才能使用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