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和緬甸有多少公里
A. 怒江與緬邊境有多少公里的國境線
怒江州是中緬滇藏的結合部,有長達449.5千米的國界線。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區,東北臨迪慶藏族自治州,東靠麗江市,西南連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接保山市,政府駐瀘水市六庫鎮。
B. 中國和緬甸的邊界 在哪
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和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性定界,並且確認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的劃界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中:
第五條 締約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一段邊界,除片馬、古浪、崗房地區以外,按照傳統的習慣線定界,也就是從尖高山起,沿著以太平江、瑞麗江、怒江、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為一方、恩梅開江為另一方的分水嶺向北,直到在西靖丹以西獨龍江南岸的一點。
由此跨過獨龍江,然後繼續沿著以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和察隅河為一方和除西靖丹以上的獨龍江以外的全部伊洛瓦底江上游支系為另一方的分水嶺,直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為止。
第六條 締約雙方確認,從尖高山到南帕河和南定河匯合處以及從南卡江和南永河匯合處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南臘河和瀾滄江(湄公河)匯合處的兩段邊界,過去已經劃定,無需加以更改,界線如本條約附圖所標明。
(2)怒江和緬甸有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主要內容:
(1)雙方同意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和崗房地區外,按傳統習慣性定界,並且確認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東南端終點的劃界原則;
(2)緬甸同意把屬於中國的片馬、古浪、崗房地區歸還中國;
(3)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猛卯三角地(南坎)所保持的「永租」關系,中國方面同意把這個地區移交給緬甸,緬甸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兩國的滇緬南段界務換文規定屬於緬甸的班洪、班老部落轄區劃歸中國;
(4)為了便於雙方各自的行政管理,照顧當地居民的部落關系和生產、生活上的需要,雙方對1941年換文劃定的界線中的一小段,作一些公平合理的調整;
(5)放棄1941年6月18日中英兩國政府換文規定的,中國參加經營緬甸爐房礦產企業的權利該條約1961年1月4日起生效,中緬邊界條約的簽訂,兩國全部邊界的正式劃定。
C. 怒江在哪裡
怒江,又名潞江,古時稱為瀘水。它發源於西藏唐古拉山的南麓,穿行在雲南省西部的橫斷山脈之中,與瀾滄江平行南下,流至緬甸,稱為薩爾溫江,最後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
怒江兩岸高山雄峙,河谷中樹木蔭翳,濃綠蔽天,把江水染成墨綠色,藏族同胞便叫它「那曲」,意思就是「黑水」。怒江一瀉千里,谷底激流翻騰,蘊藏著巨大的電力資源。據估計,僅僅在雲南境內就有650千米,就可以發電2000萬千瓦。
怒江在我國境內長1540千米。從滇藏交界處起,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六庫,長達300多千米江段,是馳名中外的「怒江大峽谷」。峽谷東面的碧羅雪山,西面的高黎貢山,儼如兩位盔冰甲雪的巨人,巋然對峙。道道懸崖,猶如刀削;座座陡坎,恰似斧劈。江水被逼在寬僅百餘米的峽谷河道中,洶涌激盪,滾沸如湯,猛烈地撞擊著兩岸石壁,「怒不可遏」地濺起千堆浪花,震得山嶽簌簌顫動,真是:「驚濤裂岸壁,危崖墜蒼空。水無不怒石,山有欲飛峰。」激流險灘,雲霧蒸騰,晝夜轟鳴,兩岸峰崛巒挺,千姿百態,古樹蒼藤,飛翠流丹,構成了怒江大峽谷三百里山水畫廊。
從遙遠的古代起,怒江兩岸的傈僳族、怒族等兄弟民族便在怒江兩岸架起了溜索橋,飛渡天險。溜索一般架設在江面較窄的地段,一端固定在岸邊地勢較高的樹樁上,另一端聯結在對岸較低處的樹根上。溜索上有溜板,由一個帶鉤的滑輪,上掛著兩根很結實的棕繩組成。過橋時將繩索分別兜在腰和大腿上,身體成坐狀,然後藉助滑輪,從溜索的高端滑向對岸。為了便於往返,溜橋一般都架設兩根溜索,一根用於過去,一根從對岸高處溜回來。漢朝絲綢之路的商旅貨物,都是依靠溜索而通過怒江天險的。傈僳族有句名言:「不會過溜的人,算不得傈僳族漢子。」然而,舊式的竹篾溜索,每隔兩三年就得更換。由於溜索磨斷或溜板斷裂,不知有多少人葬身萬丈深壑。新中國成立以後,竹篾溜索和木溜板換成了鋼索和鐵滑輪,保證了經過的安全。如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已修成公路600多千米,沿江架設了4座公路橋,16座人馬橋和6座鋼索橋,真稱得上是「峽谷飛彩虹,天塹變通途」。
怒江河谷「一天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兩岸的高山上六月飛雪,玉屑瓊泥,凜冽萬古。谷地深處則是「萬紫千紅花不謝,芳草不識秋與冬」。河灘上的雙季稻隨風搖曳,坡地里的甘蔗林飄著清香。火焰般的攀枝花和彩霞爭艷,翠綠的鳳尾竹將村寨擁抱。因此,有人曾把怒江河谷比作第二個西雙版納,是別在祖國西南邊陲的又一隻碧玉簪。在海拔2000米以上,為針闊混交林帶景色大為改觀。到3000米,生長著魁偉的雲南松和英武的台灣雲杉。海拔3000米以上,冷杉、雪松、雲杉砌起一道封鎖嚴寒的綠色長城。海拔4000米以上,草甸抖開綉花碧裳,覆蓋著山窪,怒江河谷又是一幅層次豐富、色彩濃艷的美麗圖畫。
怒江河谷最令人傾心的是花,全世界的杜鵑花約有800餘種,在這里竟達400餘種之多。山茶花的種類也不少,像玉蘭、龍膽、報春、百合、垂頭菊等,數不勝數。鮮花不僅以姝容媚色動人,更饋贈人們眾多名貴的葯材,如貝母、金耳、黃連、木香、當歸、黨參、烏頭等,怒江河谷不愧是花的世界,葯的寶庫。在怒江河谷這座森林公園里,還活躍著許多種熱帶、亞熱帶的動物。如今,這里已劃出兩個自然保護區,來保護自然垂直景觀帶和各種珍貴稀有的野生動植物。美麗富饒的怒江河谷,已經成為保護動植物的天然寶庫。
D. 怒江流經哪幾個國家
怒江流經中國、緬甸兩個國家。怒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熱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內部,由怒江第一灣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東部的平淺谷地,入雲南省折向南流,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流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最後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
怒江從河源至入海口全長3240公里,中國部分2013千米,雲南段長650千米;總流域面積32.5萬平方千米,中國部分13.78萬平方千米,雲南省內流域面積3.35萬平方千米,占雲南省面積8.7%。徑流總量約700億立方米。怒江目前是中國唯一一條沒有建造水電站的河流。
怒江大部河段奔流於深造峽谷中,落差大,流勢急,多瀑布險灘,上遊河流補給以冰雪融水為主,夏季降雨補給,水量豐沛,多年平均徑流量689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46000MW,占薩爾溫江水能蘊藏總量的90%以上。
E. 怒江流經多少個國家,沿途有什麼旅遊景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處我國雲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斷山脈縱谷地帶,西與緬甸毗鄰,北接西藏,東南和省內的迪慶、麗江、大理、保山相連;國境線長達449.67公里。總面積 14703平方公里,總人口45.88萬人。
怒江兩岸的山嶺多在3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水流聲如怒吼,故名怒江。兩岸有許多飛瀑流泉,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景色雄奇壯觀,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首府設在六庫,共轄瀘水、碧江、福貢、蘭坪和貢山5縣。人口45.4萬人,有傈僳、白、怒、普米、獨龍等少數民族。怒江和獨龍江在境內高山峽谷中流過,為舉世聞名的怒江大峽谷的主要地段,高差多達4740多米,長達621公里。兩岸有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群峰雄峙,橫亘千里,其間的怒江奔騰咆哮,沿江多急流、險灘、峽谷、溪流、瀑布、翠竹綠林,雲霧擁山,景色壯麗,有「東方大峽谷」之美譽。
在貢山還發現了古老的岩畫,怒江及其支流獨龍江上,還保留有溜索、藤橋、鐵索橋等各式橋梁,宛如一座活的橋梁博物館。
傈僳族和獨龍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產、生活用具獨具民族特色。傈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圖騰崇拜的遺跡,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節日。怒族有「仙女節」、獨龍族有「卡雀哇」等民俗節日。他們穿自製的麻布衣、火草衣,顯得古樸大方。傈僳、怒、獨龍等民族性格豪爽,熱情好客,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怒江地區民俗豐富多彩,尤以傈僳族的刀桿節,獨龍族的鏢牛習俗最為獨特。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並存。
怒江州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具有立體氣候的特點,境內的「三江」峽谷地帶,從峽谷底到梁峰頂,分布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自然景觀,棲息著種類繁多。
怒江是我省高山河谷探險和考察民俗的重要旅遊區,六庫距昆明635公里,至大理235公里,至保山150公里。
F. 中國與緬甸交界的城市是哪裡
緬甸和中國的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德宏州、怒江州交界,國境線長2200公里。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G. 緬甸與中國交界的地方是哪裡
緬甸與中國交界的地方在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德宏州、怒江州,國境線長2200公里。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