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為什麼叫中國人
⑴ 果敢人使用的為什麼是漢字
果敢人使用漢字,是因為他們是地地道道的漢族人。他們的先祖是明朝末年隨朱氏桂王逃到緬甸的一支武裝力量。由於後來桂王遭吳三桂毒手,清朝又已被明朝代之,這些移民無法返回而在緬甸果敢定居。
漢文字是中華民族的的根,文化傳承的載體。果敢人就是中國漢族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保護弘揚中華文化,漢人不用漢字,何以叫漢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解放後不久,迫於形勢需要把江心坡至果敢劃歸緬甸。從此,江心坡,撣邦等華夏故地離開祖國留在外邦而民(克欽,佤族,漢)族心繫故國不斷,心繫中國不變,不斷文字,民族根不斷,果敢在2008年汶川地震向內地捐款。漢族在緬甸被迫改為果敢族,名字如何改變,改變不了華夏子孫的身份與尊嚴。歷史有些遺憾,果敢人採用雲南電話號碼,內地教材,與緬甸政府戰亂時逃到雲南邊境一側,樹起五星紅旗。生命危難時,只有母親懷抱才有溫暖。心向中國,這就果敢為什麼使用漢字由來。
⑵ 緬甸不是中國,為什麼會說中國話,而且長得跟中國人都一樣
首先,緬甸是獨立自主的獨立國家,從歷史上確實有曾經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存在。近現代時期,因為戰亂和商業往來等原因,有很多原有的中國人或移居或停留在中南半島的國家中,其中比較有代表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撤退到中南半島的原國民黨部隊,雖然有部分回到故鄉或撤退到台灣,但也有最後留在當地的人。
至於長相相似,整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各國人民在長相上其實差距不大,同屬於相似人種,只不過因各地區飲食生活環境和宗教文化差異,導致的後天差異而已。
以上。
個人建議,僅供參考,祝好運。
⑶ 緬甸人為什麼會說中文
因為緬甸和中國是交際的國家,而且緬甸那邊也有很多的中國人在做貿易,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會講中文的。
緬甸這邊有很多人都是會說中文的,說的還很溜。國內的遊客對於這樣的現狀,也是有些不解的,當地的一個美女對此表示,其實緬甸人的祖先就是中國人。在緬甸的果敢族,他們都是說中文,是用中文教學,連手機卡都是用國內的。在他們看來,自己的祖先是中國人,他們也是中國人。
緬甸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物價低,盛產玉石,每年都有很多人專赴緬甸購買物美價廉的珠寶首飾。碎寶石畫是緬甸的特色手工藝品,畫作是由各種寶石的邊角料拼湊而成的,由寶石的自然光澤展現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雪茄是緬甸萊茵湖的特色手工製品之一,他們會在煙葉中摻入棕櫚糖、丁香、肉桂、羅望子等香料,這樣抽起來味道會比香煙更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同時也更為溫和一些。木雕是緬甸的另一大特色,這里最為珍貴的要數由黑木、柚木、花梨木等名貴的材料雕成的木雕工藝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緬甸
⑷ 緬甸華人是中國人嗎
緬甸華人是自己或祖輩是中國人,入了緬甸國籍就成了緬甸華人了。
⑸ 緬甸為什麼說漢語
因為緬甸和中國是交際的國家,而且緬甸那邊也有很多的中國人在做貿易,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會將中文的,而且現在中國附近的一些國家特別是東南亞這些國家學習漢語的熱情也是非常高的。
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創始國之一,是第一個與中國簽訂邊界條約及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的國家。除了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受到干擾外,中緬雙方一直保持睦鄰友好、和平合作的關系。
⑹ 緬甸稱呼中國人為中國德祐,中國德祐到底是什麼意思
緬甸作為我們眾多鄰國之一,一直和我們國家保持著非常良好的友誼關系。如今也有著很多的中國人在空閑的時候就會去到緬甸進行旅遊度假。有關於緬甸喜歡把中國人稱為「德祐」的說法其實一直都有著兩個不同的版本。一個版本是有關我們中國人德行的原因,而第二個版本是緬甸說「德祐」如果音譯成我們的漢語的話就是「同樣的人」的意思,這樣叫會顯得兩個國家非常的親切。
2.版本二:「德祐」音譯中文為「同樣的人」
這個版本的解釋大致意思就是「德祐」在緬甸語中通過音譯的方式變為漢語是代表著「相同的人」的意思。據說當初緬甸看到中國人的時候認為他們和我們有著極大的相似程度,所以就用了「德祐」這個名字來作為我們中國人的稱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增進我們兩國之間感情的一種方式,會不由得讓人心生一種親切感。
⑺ 緬甸人為何稱中國人為胞波呢兩國人民有血緣關系嗎
二個國家的同一個種族。明白了嗎
⑻ 緬甸語對中國叫「得佑」,「得佑」在緬語中的本意是什麼
緬甸稱呼中國人為「德由」(Tayok)
這個詞最早是元代開始使用的,1285年《信第達巴茂克碑銘》稱元世祖忽必烈為「德由皇帝」。
蒲甘王朝(公元849-1287或1297)末代國王被稱之為「德由披敏」(因為害怕中國人而逃跑的國王)
這個詞的來源有不同說法:
1、英緬殖民地專員、首部現代標准緬甸史書作者亞瑟·潘爾(Arthur Phayre)認為「德由」來自中文「突厥」, 13世紀入侵緬甸的蒙古軍隊中有大量的突厥戰士。 (《緬甸史》,1883年出版)。
2、法國漢學家伯希和(1878-1945)認為「德由」一詞形成於南詔、大理國時期。(伯希和的說法是根據他對蒲甘王朝江喜陀國王時期《勒道佛塔碑銘》的研究。)
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吳玉穎(Goh Geok Yian)認為 「德由」一詞來自「大月氏」或者「唐兀惕(西夏人)」 :(2010年2月《東南亞研究雜志》)
由於緬甸本身古代史料缺乏,所以現在他們自己也搞不清這個詞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