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元朝為什麼不進攻緬甸

元朝為什麼不進攻緬甸

發布時間: 2023-07-11 13:32:53

❶ 元朝征服了東南亞了嗎

元代曾經政府過安南,緬甸等東南亞一些國家,但是蒙古大軍不適應東南亞的濕熱氣候.最終是以失利告終,結果那幾個國家都是實際獨立的.
鞭長莫及
蒙哥汗三年(1253年)臘月,忽必烈攻佔大理後,留大將兀良哈台鎮守。兀良哈台平定雲南各部之後,於蒙哥汗七年(1257年)秋,派使節招降安南陳朝(今越南北部)。安南國王扣留使節,拒絕投降。同年十一月,兀良哈台率大軍沿紅河進攻安南。十二月,大敗安南軍,一舉攻陷安南國都升龍(又名大羅城,今河內),安南國王逃往海島。次年二月,安南國王傳位於其子。至夏,安南新國王派使者晉見兀良哈台,表示臣服。
中統元年(1260年)十二月,忽必烈派禮部侍郎中孟甲等出使安南,允許安南保持衣冠典禮風俗等本國舊制。作為回報,安南國王派族人通侍大夫陳奉公等覲見忽必烈,請求三年一貢。忽必烈同意其要求,並予以冊封。此後有一段時間,兩國使節往來頻繁。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應安南國王請求任命訥剌丁為安南達魯花赤(大督官)。不久,忽必烈又下詔要求安南君長親自來朝,貴族子弟入質,編制戶口,出兵役,交納賦稅,設置各級達魯花赤。安南國王不接受這些要求,也不向元使跪拜,且還提出取消達魯花赤的要求。此時,元朝忙於滅宋,無力南顧。
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消滅南宋殘余勢力後,開始討論對安南的用兵問題,因南方各地人民不斷起義而作罷。至元十八年,元朝成立安南宣慰司,以卜顏帖木兒為參知政事、宣慰使都元帥,進行戰事准備。至元二十年(1283年),忽必烈以進攻佔城(今越南中南部古國)為名,派其子鎮南王脫歡、大將李恆率大軍南征,要求假道安南,讓安南給元軍提供糧草。安南國王斷然拒絕了元朝的要求。至元二十一年十二月,元軍分六路侵入安南,安南興道王率兵憑險節節抵抗,安南國王親率10萬大軍布防於升龍以北的富良江一線。經過激戰,安南國王軍隊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正月十三日撤離升龍,退守天長府。脫歡佔領安南國都後焚毀了王宮,並揮師南下,同時命令駐扎在占城的元將唆都北上,合擊安南主力。元軍會合後,分水陸兩路追擊安南王國部隊。安南王屢戰屢敗,逃往安邦海口,藏於山林,後又退據清化府。其弟陳益稷投降。
元朝軍隊暫時獲得了勝利,但對這個崛起於蒙古大漠的民族,能承受得了南亞濕熱的氣候嗎?
元軍雖然獲勝,但在安南叢林和水網地帶,蒙古軍騎兵亦無法施展其本領,又值暑雨疾疫,加上安南援兵日增,不斷襲擊元軍,脫歡被迫放棄已佔領的安南京城,於同年夏撤至思明州(今廣西寧明縣)屯守。而在元軍撤退途中,在如月江、冊江(乾滿江)等地一再遭到安南軍民的截擊,損失慘重,唆都、李恆等元帥戰死。安南一度收復了全部失地。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月,忽必烈罷征日本,調集軍隊、糧草,准備大舉進攻安南。到第二年正月,忽必烈調集8萬大軍(江淮、江西、湖廣蒙、漢軍7萬人、雲南兵、黎族兵約1萬人;船500艘),成立征交趾行省,以奧魯赤為平章政事,烏馬兒、樊楫為參知政事,受鎮南王脫歡節制。十一月,元軍分三路攻入安南境內。程鵬飛、孛羅合答兒由西道攻永平,大小十七戰,連破老鼠、陷沙、茨竹三關,直抵萬劫;脫歡、奧魯赤從東道攻女兒關;烏馬兒、樊楫從海道攻安邦口。各路元軍會合後,矛頭直指升龍。十二月,脫歡率諸軍渡過富良江,擊敗守軍,再次進佔了安南都城。安南國王逃進了敢喃堡。

安南軍民以堅壁清野,藏粟逃匿的策略困擾元兵,而元軍糧船又在綠水洋受到安南軍的阻截,糧食全部沉入海中。元軍的長驅深入,造成士卒疲敝,糧餉短缺,加之天氣轉熱,病疫頻發,使元軍陷於進退失據之困境,次年二月初,脫歡只得下令全師北撤。在元軍撤退途中,安南王集結重兵30萬據女兒關和丘急嶺一帶布防百餘里,准備再次截擊歸師。脫歡聞訊下令各路軍隊避開敵軍,分道撤回國內。元軍水師在白藤江遭安南軍阻擊,主將樊楫受傷被俘。總領脫歡也在且戰且退時中毒箭傷腳,從單己縣撤回思明州。三月,安南國王遣使入元,歸還俘虜,進貢金人以代謝罪。忽必烈十分惱怒,但仍不得不恢復和好關系。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安南國王去世,子繼位,又對元朝採取了不卑不亢之態。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忽必烈第三次調集大軍出征安南。翌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病逝,成宗鐵穆耳即位,下詔罷征安南,寬宥其抗命之罪。此後,兩國邊境雖然發生過一些小規模沖突,但始終維持著安南對元朝的朝貢關系。
損人耗己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朝福建行省參政唆都派使節到達占城(越南中南部古國)。使節回報占城國王失里咱牙信合八剌麻哈迭瓦有歸順之意,元世祖忽必烈封其為占城郡王。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二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教化的、唆都等出使占城國,要求占城國王入朝。占城國王(保寶旦)派使者至元朝進貢,奉表歸降。貢物包括大象。至元十八年十月,元朝設立占城行省,以唆都為右丞、劉深為左丞。調集海船百艘、士卒水手萬人,准備第二年正月出征海外,要求占城郡王供給軍糧。不久,占城王子補的專權,扣押了元朝派往暹國(泰國)、馬八兒國(印度半島南端佩內爾河以南)的使者。忽必烈決心討之。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六月,忽必烈下令調集淮、浙和福建、湖廣駐軍5,000人,海船100艘、戰船250艘,由唆都統率水陸兩軍循海道進攻佔城。當年十一月,唆都率軍從廣州出發,航海到占城港(今越南平定省歸仁)登陸。占城國王(孛由補刺者吾)拒絕了元朝的招降。至元二十年(1283年)正月十五日半夜,元軍分三路從北、東、南三面乘船攻擊木城。第二天早晨兩軍交戰,中午,元軍攻入木城。占城國王率部逃入山中。接著,元軍進兵大州,占城國王聞訊求降。元軍開到大州東南,准許占城國王投降,赦免其罪。但要求占城國王親自來營中納降。
占城國王一面派國舅寶脫禿花為使節應付唆都,一面在大州西北雅侯山立寨,集結2萬餘人,並速派使者向安南、真臘等國借兵。二月十九日,元軍進攻雅侯山,占城軍拚死抵抗,並利用地形切斷元軍歸路。唆都率軍苦戰,才得以突圍。隨後,唆都在舒眉蓮港建立木城,固守待援,並以此為根據地,繼續攻擊占城郡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三月六日,唆都奉命北上協助脫歡大將進攻安南,率軍撤出占城。二十七日,占城國王見安南不支,遣使求降。當年,元朝曾再度策劃派兵討伐占城,因安南戰事擱淺。元成宗時,與占城恢復了和好關系。
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通過元大理、鄯闡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派遣奇得脫因等出使緬甸,詔撫緬王。緬國蒲甘王朝那羅梯訶波帝派使者價博到達大都。忽必烈派使回訪緬國。兩國間建立了初步聯系。至元十年(1273年),忽必烈派勘馬拉史里、奇得脫因等出使緬國,要求緬王派遣王室子弟或顯貴大臣來京朝貢。未料,元使一去不歸。據緬甸史籍記載,元使是因為晉見緬王不肯脫馬靴而被處死的。雲南行省見使臣久久不歸,緬王毫無表示,便向朝廷建議出兵征討緬國。忽必烈沒有批准,示意先觀其動向。
忽必烈此時可能也是有些力不從心了,沒有主動發起戰爭,然而,兩國之間會相安無事嗎?
正當元朝在是否出兵問題上猶豫不決時,緬國卻先發動了戰爭。至元十四年(1277年),緬國出動士卒四五萬、戰象800頭大舉向元朝鎮西路新附千額(今雲南盈江縣城)及原附金齒(今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區)侵襲,千額總管阿禾遂向元廷告急。大理路(治所在今大理市)蒙古千戶忽都、總管信苴日率領700名騎兵馳援阿禾。元軍與緬軍在行進中遭遇,激戰兩日。元軍首先破其象隊方陣,緬軍大亂而敗退。元軍追逐30餘里,攻破其17寨。同年十月,元朝雲南諸路宣慰使都元帥納速剌丁統兵3,848人出征緬國。元軍進占江頭城(今緬甸蠻莫縣江新),招降了附近的撣族部落35,200戶(約300寨)。後因天氣炎熱,未深入緬境。納速剌丁回國後,向朝廷上奏曰:緬國地形虛實,全在我掌中,大可伐之。 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納速剌丁等再次請求征伐緬國,忽必烈予以批准,下詔調兵遣將,積極籌備,正式任命諸王相吾答爾為征緬大軍統帥。至元二十年(1283年),征緬元軍水陸並進,攻破了江頭城、太公城(今緬甸拉因公縣境內)等地,分兵駐守。過後,緬王的臣屬建都(緬甸北部地區)王烏蒙、金齒西南夷等12個部落歸順元朝。但緬王一直堅持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一月才向元朝求降。忽必烈允許他悔過自新,但重申要緬甸權貴親自來京朝貢,並為此派兵護送怯烈出使緬甸。然而,怯烈還未到達緬甸首都蒲甘,緬甸就發生了內亂。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緬王庶子不速速古里囚禁(一說殺害)了緬王,還殺害了元朝雲南王派去的官員阿南達等人。不久,不速速古里也在與諸兄弟爭位的紛亂中被殺。緬甸蒲甘王朝實際上已經解體,分成若干撣邦。各地紛紛擁兵自立的貴族和撣族部落首領為尋求政治上的支持,大多向元朝投降,接受了元朝任命的宣慰司等各種官職名號。約於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緬王立普哇拿阿迪提牙也向元朝納貢稱臣,並派自己的兒子信合八到大都朝見元朝皇帝。第二年,元成宗鐵穆耳封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國國王,信合八為緬國世子。
大德年間,緬甸權臣、木連城(今緬甸叫棲縣)首領阿散哥殺死緬王及元朝留駐緬國的信使從人百餘人。另立其子鄒聶為王。朝中大權盡操於阿散哥之手,緬王成為傀儡。元成宗聞訊,決心派兵懲罰阿散哥。大德四年(1300年)十二月,元成宗令宗王闊闊、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薛超兀而、芒完圖魯米石等出兵干涉,圍攻木連城,遭到守軍抵抗。次年二月,由於阿散哥以重金賄賂闊闊以下元軍將校,元軍將領以暑熱為由撤兵回國。元軍班師後,阿散哥派其弟弟哲迪到元上都請求寬恕。成宗赦免了阿散哥的弒君之罪,下詔停止征緬,默認了緬甸國內的現狀。此後,直到大元末期,緬甸一直保持著對元朝的朝貢及臣屬關系

❷ 中國歷史上那麼強大,為什麼從來沒有打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

從地圖上看,中國距離印度洋距離並不遠,雲南省瑞麗市弄島鎮距離印度洋最近的直線距離約為600公里。這還是現在的距離。無論從氣候還是地理上來說,緬甸和雲南都是非常相似的,很多人說中國是農耕文明,事實上緬甸也是種植水稻,也是農耕文明。跟雲南沒什麼區別。況且,這個地區民族很多都是跨國的,也不存在什麼民族矛盾。緬甸漢族移民後裔多達幾百萬。但是為什麼中國一直沒有把緬甸納入管轄區呢?為什麼沒有打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呢?

元朝地圖

雲南地區從元朝開始才真正成為中央管轄區,以前都是民族地方控制政權,比如南詔國,大理國。元朝向來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領土面積最大的朝代。但是元朝控制的雲南地區,距離印度洋最近約為500公里。1277年,元朝和緬甸戰爭,忽必烈率軍攻打緬甸蒲甘王朝。戰爭以元軍勝利、蒲甘王朝淪為元朝附庸國而告終。也僅僅如此,元朝統治者並沒有把緬甸納入統治區。

明朝雲南地圖

從明朝時期雲南地圖上看,明朝實際管轄區,距離印度洋只有約300公里。明朝平定雲南後,採取各種措施乃至戰爭手段,西南邊疆版圖得到極大拓展。但還是沒有到印度洋。近在咫尺,望洋興嘆了。

清朝雲南地圖

到了清朝的時候,距離又拉遠了,跟現在的距離差不多。約600公里。

1762年冬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史稱清緬戰爭。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只得了面子,並未能獲得一寸土地,且損失慘重。傷亡一萬多人。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對緬戰爭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較多爭議的一件。乾隆帝晚年時曾說過,「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

我們應該可以看出來了,為什麼中國沒有打到印度洋出海口。原因就是打不過人家。很多人又會問了,中國古代兵力那麼多,幾十萬人參與的戰爭也不計其數,北方少數民族那麼強悍都能拿下,為何連區區的邊陲小國都打不過呢?原因還是在於對海洋意識淡薄,中國古代屢次禁海。海洋對中國統治者來說,可有可無,倒是中原土地不能丟。因此大量精兵都在西方和北方征戰,抵禦外族入侵。南方本來就是煙瘴之地,朝廷也不夠重視。如此,我們就少了一個印度洋的出海口,可惜,可嘆。如果印度洋能出海,誰還能封鎖?

❸ 古代的帝皇為什麼沒有派兵攻打不丹、尼泊爾、緬甸

比爾蓋茨為什麼不去搶乞丐的錢?古代的帝皇就為什麼沒有派兵攻打不丹、尼泊爾、緬甸。

❹ 蒙古人戰無不勝,滅國無數,為何卻滅不了一個小小的緬甸

十三世紀時蒙古人的世界,整個世界都在蒙古人的鐵蹄下瑟瑟發抖。公元1206年,蒙古族歷史上最傑出的領袖,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

三.元朝內部不穩。

元朝庭對漢人實施殘酷的統治,絕大多數漢人始終沒有歸附。再加上吏治的腐敗,橫征暴斂,收刮民脂民膏,導致階級矛盾激化,時常有起義發生。元朝不得不派出軍隊鎮壓起義軍,無法集中優勢兵力征戰東南亞諸國。

❺ 中國古代為什麼選擇征服緬甸後來為什麼又放棄了

緬甸,一個跟我們一衣帶水的西南鄰邦,曾經多次出現在我國的歷史記載之中。從今天的雲南省邊陲向西南方向遠眺,這個與我們共享多條重要河流的國家是我國邊疆與印度洋之間的唯一阻隔。

事實上,古代中國政權曾經多次與緬甸交戰甚至將之滅國,但我們卻始終沒能將之變成如內地一般的郡縣體制,進而打開通向印度洋的大門。

❻ 為什麼東南亞像印度、印尼、越南、寮國、緬甸,非洲的國家寧願變成外國的殖民地,也不願意被元朝佔領

你這里有誤解。元朝和蒙古帝國是兩回事,元朝只是蒙古帝國分裂後的一部分,最大最核心部分。那些西征都是鐵木真的子孫後代或將領做的,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沒有誰會心甘情願給外族統治的,開頭都是經過很痛苦的抗爭的,那些國家最終沒有給佔領,有很多原因。
像東南亞這些國家,主要依託氣候和地形。東南亞是熱帶雨林國家,氣候高溫多雨,地形多山多叢林,而蒙古人來自蒙古高原,習慣寒冷乾旱的氣候,對於東南亞的氣候很不適應,兩次打越南,都是由於水土不服,運輸困難,減員嚴重,徒勞無功,不得不放棄。
元朝和緬甸也打過幾次,最後結果大多是獲勝,蒙古人對東南亞的氣候是恐懼的,他們對那土地興趣不大,也只滿足要求緬甸稱臣而滿足。
當時也沒有印尼這個國家,上面只是些鬆散的小國。蒙古人和宋人、及其他仆從軍遠征東南亞,但蒙古人除了不適應熱帶氣候,還有個弱點,就是不善海戰,不知天時。蒙古人靠陸戰起家,對海戰了解很少,而且勞師遠征,後勤補給是個很大問題,兵力也有所不足,最終失敗。說到底,蒙古人發動戰爭,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是一時沖動,或侵略的慣性,其實他們對那些地方興趣不大,只要受挫折,見不到取勝希望了,他們就會放棄。
非洲跟元朝沒關系,那是蒙古帝國。也僅僅是埃及而已,13世紀的蒙古鐵騎所向披靡,令所有的歐亞國家都聞之色變,說噩夢都不為過。蒙古帝國皇帝蒙哥死於中國四川,旭烈兀的大哥忽必烈和弟弟為爭奪皇位打了起來,旭烈兀不得不帶領主力軍離開敘利業歸國,只留下5000兵給怯的不花,留守敘利亞。怯的不花的聯軍2萬人(5000蒙古精銳外加15000敘利亞士兵組成)與忽都思率領的馬穆魯克騎兵2萬人戰於艾因賈魯平原。結果,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在此次戰役中被全殲,怯的不花被俘身死。蒙古大軍失敗原因,一是馬穆魯克騎兵本身就非常強悍,而且有備而戰,靠智計取勝,先是假裝敗逃,引誘蒙古大軍進入山谷,馬穆魯克大軍埋伏偷襲,三面合圍,而蒙古大軍給打了個措手不及,加上地形不利,無法發揮蒙古騎兵戰術優勢,國王忽都思舍親率大軍沖鋒,徹底激發馬穆魯克大軍士氣,戰鬥力翻倍;二是怯的不花誤判形勢,不聽部下勸告,堅持一貫作風,死戰不退,就是不下令突圍;三是那15000雜牌軍中途逃跑,導致怯的不花寡不敵眾,最後給徹底包圍而全軍覆沒。這場戰役,蒙古騎兵的真正實力並沒有表現出來,而馬穆魯克大軍雖然贏了,但傷亡也相當慘重。
此戰影響巨大,怯的不花失敗後,馬木魯克大軍在忽都思的帶領下,迅速收復敘利亞,收復聖城耶路撒冷。不過,當忽都思繼續向前,想收復蒙古西征軍在中東、西亞佔領的更多的土地時,就無法辦到了。
最終的結果是:馬木魯克保住了埃及,阻止了蒙古西征軍繼續向非洲挺進,他們拯救了伊斯蘭文明,打破了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