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椰子是什麼樣的
① 緬甸水果有哪些
緬甸熱帶水果品種繁多,主要有荔枝、榴槤、香蕉、椰子、西瓜等。
1、荔枝
相比中國內地的價格,緬甸荔枝要便宜得多。自從下緬甸引種荔枝以來,農戶種植規模也相應地擴大,品種有白糖罌、妃子笑、糯米糍等。
2、榴槤
榴槤的味道很重,可以「臭千里」。榴槤的外面是有許多小刺,肉為黃色,呈奶油狀,「臭味」就是從這散發出的。吃的時候最好食姜,姜可以不讓榴槤的味道散出來。最好的榴槤產於緬甸的毛淡棉(MAWLAMYINE), 從每年的4月到8月都可以吃到榴槤。
3、香蕉
香蕉芭蕉是緬甸水果的主角,熱帶水果在緬甸很便宜,尤其是香蕉,當地種植香蕉樹的農戶比較多,氣候也比較適合香蕉的生長。用人民幣的一元錢都可以在水果攤買幾斤香蕉,因為便宜,所以當地很多人喜歡以此為主食。
4、椰子
在緬甸,椰子簡直就是日常生活的必備,椰子汁清甜可口,降火解暑;緬甸人早餐常吃椰子粥和椰子、白糖做的各式糕點小吃。
5、西瓜
由於氣溫高、光照時間長,在冬季,緬甸適合種植西瓜,而且相比中國內地省去了大棚,降低了成本。此外,緬甸勞動力成本很低、土地承包費用低,這也大大降低了緬甸西瓜的種植成本。現在有大量自中國的瓜農來到緬甸開展反季節西瓜的種植,成熟果實全部銷往國內。
(1)緬甸椰子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緬甸是熱帶國家,每年都會出產許多水果,緬甸的水果主要通過邊貿途徑出口到中國,2017-2018財年緬甸的水果出口創匯額和出口量,較往年均有增長。對比2016-2017財年數據,水果出口量增長了10萬多噸,出口創匯額增漲了1700多萬美元。
緬甸的水果出口,主要出口商品是西瓜、香瓜、牛油果、芒果、椰子、西西果、菠蘿、香蕉等。 2017-2018財年出口的水果中國,西瓜出口量最高,其次為香蕉,第三為香瓜,主要通過邊境口岸出口往了中國
② 椰子的特點和產地分布是怎麼樣的
椰子樹是典型的熱帶果樹,其果實稱椰果,經濟價值高。不僅是甘爽的夏季果品,而且還是重要的油料。椰果含油率達60-68%,比任何油料作物都高。椰子的其它各部分也有很高利用價值,幾乎全身是寶,因此,自古以來被人們贊譽為「寶樹」。
椰子樹屬多年生常綠喬木,原產東南亞熱帶地區,其生活習性喜高溫多濕,一般要求年平均氣溫在24℃以上,最冷月氣溫大於15℃的條件下才能生長良好,結果多。當絕對低溫為2℃時,即遭凍害。年降雨量要求在1500毫米以上,而且分配均勻為宜。椰子樹又是喜光植物。若光照不足,則生長不良,產量不高。對土壤的要求,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沙壤土生長最好。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區均能栽植。高聳挺拔的椰子樹,還可與其它作物間作套種,分層利用太陽光能和土壤水分,具有不與糧油、橡膠爭地,且對農田基本建設要求不高,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優點。我國的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和台灣南部,地處熱帶氣候區內,水、熱、光照條件優越,適於椰子樹的生長發育。特別是海南島,年平均氣溫高達25℃以上,氣候終年炎熱,不見霜雪,是發展椰子生產的好地方。
椰子樹起源中心地在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亞群島和紐西蘭等地,大約在距今四千年前即為亞洲東南部海島上的居民培育並種植。於公元前三至四世紀引入我國海南島,然後,傳到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和雲南等地種植。公元四世紀《南方草木狀》中已描繪了當時嶺南種植椰子樹的情景。《南越筆記》中也有「瓊州多椰子葉」的記載,到了漢成帝時,海南島已是椰林遍布。許多文獻表明,我國椰子樹的栽培歷史至少有2000年之久。
目前,我國椰子樹的主要栽培區有:廣東的雷州半島、海南島,雲南的西雙版納、河口、金平以及台灣南部。其中,以海南島種植的數量最多,主要分布在該島的東部和南部沿海及萬泉河等河流沿岸,面積約有14萬畝,年產椰果1600萬個。解放後,最高水平曾發展到40萬畝,年產果3000萬個。但由於收購價格不合理,以致面積、產量下降。今後,除了積極恢復原有老植區處,還應大力開拓新植區。如可在海南島沿海2-3公里范圍內,海拔50米以下地區,建立椰子生產基地,並充分利用「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空地,種植椰子樹。這對增加熱帶水果的供應和解決熱帶地區人民食用油的來源均有重要意義。
③ 各品種的椰子有何不同椰肉多且甜的是什麼品種
各品種的椰子主要通過顏色來區分,椰肉多且甜的品種是黃金椰。
一、各種椰子品種的異同
椰肉多且甜的品種是黃金椰,原產地泰國,是泰國的國寶,是泰國第一批戰略果品。曾經有一段時間,最純正的黃金椰子受到了嚴格的保護,嚴禁向國外輸出。和我們想像中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椰子樹不一樣,它的果實結得很矮,用竹子就能輕易地採摘下來。
黃金椰的椰子汁清澈如純凈水,甘甜更勝蜜糖,帶著一點愉悅的酸,用勺子順著外皮的邊緣輕輕一刨,就能把一大片的椰肉給刨出來,色澤潔白,直接食用的椰子肉彈性十足,口感和布丁差不多,更有嚼勁。
椰肉也可以用來做雞湯,在清爽之餘也帶著一股天然的芋頭牛奶味,風味十分地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