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為什麼殺緬甸人
1. 康熙都說算了,吳三桂卻仍要殘忍地殺死永曆帝是為什麼
清軍入關後,南明政權偏安於一隅。永曆皇帝朱由榔是南明的終究一位皇帝,適逢亂世,他的帝王生計可以說十分慘痛。
順治十三年,除雲貴的永曆政權和鄭成功仍舊抗清之外,清朝基本現已完成了對大陸的一致。因而,清朝若想實現全國一致,有必要對占據在雲南的永曆政權進行討伐。
但此後並未再面見過永曆帝,實際上也是自己與明朝君主做了一個了斷。明朝滅亡乃是大勢所趨,何況自己不可能拋棄榮華富貴去嘗試一次不可能的賭博。
所以他挑選了將永曆帝殺死,以杜絕後患,實際上也是斬斷了自己的後路。
第四消除清朝猜忌吳三桂的前半生曾是明朝的大將,盡管投靠清朝,因其出身特殊,不免受到清朝猜忌。因而為取得清朝的信任,吳三桂主動上疏請朝廷賜死永曆帝,以表忠心。
不僅如此,在得到清朝就地正法的諭旨之後,吳三桂直接奏請將永曆帝斬首。實際上,在對待前朝君主之時,為博取名聲,收攏人心,統治者大多將其幽禁,或者賜死之時全其身首,但吳三桂卻出人意料。
挑選了將永曆帝斬首的懲罰。實際上也就是為了向清朝表示自己與明朝恩斷義絕,向清朝表忠心算了。終究在其他滿洲將領的勸說下,還是免去了永曆帝身首異處的懲罰。永曆帝就這樣完畢了自己的終身。
在永曆帝的生死問題上,吳三桂通過全面考慮還是決議將其除掉,不僅是為絕後患,更是斷了自己的後路,給自己的挑選做更好的心思建設和預備。
2. 從逃難入緬到魂歸他鄉,最後一個漢人君王是如何被殺的
這個逃到緬甸的漢人帝王就是南明的永曆帝,是在明朝滅亡之後,明朝的舊臣在當時的皇室中扶持的皇帝。他最後是被緬甸王騙到咒水河畔然後被包圍殺死的。
綜上所述,這一個漢人皇帝之所以被殺,還是因為他自己太過於無能,聽信大臣的饞言。
3. 緬甸爆發內戰,怎麼會牽扯到我國的清朝呢
和順古鎮位於雲南境內,明清時期,很多和順人前往緬甸經商,他們在那裡站穩腳跟,生意做得越來越大。都知道,和順古鎮離中緬邊境很近,幾乎可以直接步行走過去。之後,有些經商之人成為了富賈,但是,他們的財富卻遭到緬甸地方勢力的惦記,最終,引發了雙方對峙。
還有就是,清政府保持中立,與地方大員也有關。當時,雲南的總督愛必達、吳達善、劉藻等人都不喜歡邊功,他們幾乎不可能挑起戰爭。而且,他們不僅不想參與緬甸內戰,還不允許下面的人參與緬甸內戰。總之,他們都不願意惹事。
然而,清政府還是被迫捲入到了緬甸戰爭。從乾隆二十七年開始,緬甸人不斷騷擾內地,掠奪當地資源,雲南人將其稱為匪患。當然,匪患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侵擾西雙版納的“莽匪”,一種是侵擾孟定的“木匪”。而清政府,只知道“木匪”是緬甸王朝的人,“莽匪”卻不知道是哪裡人。
直到乾隆三十二年,清政府才知道這兩種匪患都是緬甸王朝的人,可是,此時的戰爭已打了多年。
4. 永曆帝逃往緬甸,清廷都想放棄了,吳三桂為何非要出兵擒拿呢
畢竟吳三桂是前明降將,當初降清,也是為了對付李自成,所以才降了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清朝對他的信任是有限的,不是兵力吃緊,實在是對於南方鞭長莫及的話,也不至於讓他擁兵自重,並且鎮守雲南的。
所以吳三桂打算以永曆帝作為投名狀,來表示自己對清廷的忠心,以達到世鎮雲南的目的。
清廷自然是投桃報李,在吳三桂擒獲永曆帝以後,晉封其為親王,表示對他的進一步重用。
當然清廷這樣做,也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畢竟開國初期,久經戰事,國家已經殘破不堪,財政亦是困難,所以才允許野心勃勃的吳三桂在雲貴一帶獲得半獨立的地位。
等到康熙帝親政以後,出於集權想法,自然不會容忍吳三桂這樣半獨立存在的異姓王。所以康熙十二年,康熙帝撤藩,吳三桂自感被清廷所騙,亦是不甘心放棄自己苦心經營十幾年的大好局面,於是便是造反了。
而吳三桂之前主動擒獲永曆帝的行為,終究在這個時候爆發了出來,可謂是搬起了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吳三桂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造反的,清廷直接將吳三桂當年的“三患二難”奏疏公布天下,使吳三桂在政治上再難占據優勢,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