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什麼時候才育苗

緬甸什麼時候才育苗

發布時間: 2023-07-27 11:50:30

『壹』 請介紹一下「緬甸」這個國家——

一、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二、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2、森林資源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資源

緬甸國內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國。其中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均發源於中國。伊洛瓦底江為緬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緩,從北向南依次流經克欽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個省份,最後從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長2,200公里,總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為13,600立方米/秒。薩爾溫江為緬甸第二大河,由雲南潞西出境進入緬甸,在緬境內1,660公里,流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經過撣邦、克耶邦、克倫邦和孟邦,最後由莫塔馬灣歸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雙版納進入緬甸,主要流經緬甸撣邦與寮國、泰國的邊境線。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幾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

2、語言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3、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4、習俗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吳昂基」。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稱「瑪丹敏」。

五、著名旅遊景點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貳』 緬甸陸龜什麼時候下蛋我是廈門的。。。

緬甸陸龜一般四歲左右,長到2-3斤就可以繁殖了。都是在夏天和秋天產卵,大約6--10月間。。

『叄』 世界植樹節是什麼時候

據聯合國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中國的植樹節是每年3月12日。

約旦的植樹節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

法國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

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

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

芬蘭的植樹節是6月24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規定,植樹節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舉行;

印度的植樹節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

菲律賓的植樹節已有70多年歷史,他們把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植樹節;

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也是國慶日);

古巴的植樹節是10月10日;

英國的植樹節是11月6日至12日;

義大利1898年就決定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

敘利亞的植樹節是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

拓展資料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

中國的植樹節由林學家韓安、凌道揚等倡議設立,最初確定在4月5日清明節。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

『肆』 各國的植樹節時間

植樹節簡介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義務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我國曾於1915年由政府頒令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即3月12日。後來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國政府頒布了植樹令:嗣後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幾年植樹式。」民國政府之所以頒布這道令,是因為孫先生幼年就對「樹藝牧畜」十分熱愛的緣故。他在海外留學時,經常利用假期回故鄉種植桑樹。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植樹節由來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乾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領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盪盪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我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於改革開放之初。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年,我國開始了第一個「12年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

中國植樹節
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1915年 7月31日中國政府規定每年農歷清明節時為植樹節,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屆第六次會議於1979年2月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

中國的植樹節定於3月12日。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1981年夏天,四川、陝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從此,義務植樹作為一項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被付諸實施,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全國持續開展了26年。全民義務植樹26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全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我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全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我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我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來,中國全民義務植樹累計超過350億株。中國正在實施「 三北 」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天然林保護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至2000年底,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達16.55%,城市建城區人均公共綠地提高到6.52 平方米,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1億公頃。

各國植樹節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也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為植樹節;朝鮮每年3月2日為植樹節;泰國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義大利每年1月21日為植樹節;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舉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

在這些國家中,美國的植樹節最早,已有130多年的歷史。1872年4月10日,由內布拉斯加州一新聞記者發起美國第一個植樹節。當天,內布拉斯加州全境種樹超過100萬棵。

巴西是一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內,全國森林覆蓋率為52%以上。盡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樹造林。巴西政府對森林資源採取合理開發的同時積極鼓勵人們植樹造林。

為了積極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6年11月8日在內羅畢發起「為地球植樹:10億棵樹運動」。這一運動計劃2007年在全球種植最少10億棵樹。

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據聯合國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全年12個月,每月都會有國家歡度植樹節:

約旦的植樹節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

法國於1977年規定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

日本於1922年規定每年 4月1~7日為綠化周,4月3日(神武天皇祭日)為植樹節;4月29日是該國的綠之日,也可以被當作該國植樹節

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

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

芬蘭的植樹節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規定,植樹節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舉行;

印度的植樹節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

菲律賓的植樹節已有70多年歷史,他們把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植樹節;

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也是國慶日)

古巴的植樹節是10月10 日;

英國的植樹節是11月6日至12日;

義大利1898年就決定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

敘利亞的植樹節是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

斯里蘭卡:從1977年開始,每年的9月17日為植樹節;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樹節;

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

美國: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

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

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

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舉行;

瑞典:每年3月舉行森林周活動。

植樹節相關

一顆樹的生態價值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

一棵50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
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
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
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植樹趣聞

幾百年前,南斯拉夫就制定了一項法律,規定每對新婚夫婦,必須先種植油橄欖樹70株。
日本鹿兒島等一些地區也有新婚夫婦要植樹的規定,樹旁立碑寫明姓名和婚期,植後50年方能砍伐,屆時植樹夫婦可舉行結婚50周年慶祝活動。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法令條文規定,第一次結婚要種樹2棵,離婚的要種5棵;第二次結婚必須種樹3棵,否則不予登記。
添車種樹,在日本有一項特殊的規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輛汽車,必須植一棵樹。這是因為,每輛汽車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氫化合物,還要發出噪音,而樹木則是天然的「消毒員」和「除音器」,所以必須種樹。
添丁種樹,在非洲坦尚尼亞的許多地方,有一種「添丁植樹」的風俗,即誰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盤埋在門外的土地里,並在那裡種上一棵樹,表示希望孩子像樹一樣茁壯成長。
家庭樹,波蘭的一些地方規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樹3株,稱之為「家庭樹」。
樹木銀行,為了防止建築工程毀壞樹木,日本開辦了「樹木銀行」。凡施工單位,必須把清理場地挖出來的帶根樹木及時存入「樹木銀行」,在工程結束後,該單位必須及時把樹木取出來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綠化面積。
求愛樹,在德國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樹季節,小夥子要送給姑娘一棵精心挑選的白樺樹苗,親手把它栽好,以表達愛慕之情,人們稱之為「求愛樹」。

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為了切實貫徹執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特製定如下實施辦法。
一、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均應成立綠化委員會,統一領導本地區的義務植樹運動和整個造林綠化工作。各級綠化委員會由當地政府的主要領導 同志,以及有關部門和人民團體的負責同志組成。委員會的辦公室設在同級政府的主管部門,不另增加編制。 個別地方,由於氣候、土地等條件限制確實難以開展植樹運動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綠化委員會批准,可以不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不成立綠化委員會。
二、各級綠化委員會應當組織和推動本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通過各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和本實施 辦法,宣傳全民植樹、綠化祖國的重大意義,認真做好思想動員,提高認識,造成聲勢,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要努力做好調 查研究、規劃安排、苗木培育、技術訓練等准備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植樹運動,要扎扎實實,講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和「一刀切 」。
三、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男十一歲至六十歲,女十一歲至五十五歲,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均應承擔義務植樹任務,各單位要將人數據 實統計上報當地綠化委員會,作為分配具體任務的依據。
縣級綠化委員會在分配義務植樹任務時,要按照每人每年植樹三至五棵的要求,確定具體指標,因地制宜地進行靈活多樣的安排。可以按 單位劃分責任地段,承擔整地、育苗、栽植和管護任務;也可以按相應勞動量,分配承擔造林綠化的某一單項任務。此項任務,可以一年 一定,也可以一定幾年。
對十一歲至十七歲的青少年,應當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就近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
四、此項義務勞動,限於用在本縣、本市所轄范圍,營造國有林和集體林。義務植樹的地段或參加綠化勞動的項目,城市要優先搞好風景游覽 區、名勝古跡和主要街道等公共場所的綠化。農村要盡快搞好「四旁」綠化和農田防護林建設。機關、團體、企業、學校等單位和居民區 ,都要大力植樹、種草、栽花、美化環境。
五、使用義務勞動,在國有土地上栽植的樹木,林權歸現在經營管理這些土地的單位所有;沒有明確經營管理單位的,由當地政府指定的部門 、單位所有。在集體土地上義務栽植的樹木,林權歸集體單位所有。如果情況特殊,另有協議或合同,按協議或合同的規定辦理。對林權 所有單位,縣以上人民政府要發給證書,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
六、為確保義務植樹所需苗木,各地應當努力辦好現有的國營苗圃和集體苗圃,並按排必需數量的土地和專業人員,擴建和新建苗木基地,培 育良種壯苗。凡是有條件的單位,都要積極自辦苗圃。提倡城鎮家庭和農村社員開展營養缽育苗。
七、對義務植樹的樹木和現有的林木,必須大力加強培育管護,確保成活成林,不受破壞。林木所有的單位或承擔管護義務的單位,應當根據 情況組織林場、專業隊或確定專人負貢管護。耍嚴肅法制和紀律,建立愛林護林的鄉規民約。採伐更新,必須按照森林法的規定,經過林 業或園林部門批准。城市綠地要嚴加保護,不得侵佔破壞。違者要給予經濟處罰或法律制裁。
八、植樹綠化,要講究科學,注重實效。要培訓技術骨幹,加強技術指導,普及植樹綠化的技術知識,嚴格按照技術規程辦事,保證質量。
九、對義務植樹,各單位每年都要進行檢查,並將完成情況據實上報.綠化委員會應當定期組織評比,成績優異的,要給予表揚和獎勵;年滿十 八歲的成年公民無故不履行此項義務的,所在單位要進行批評敦育,責令限期補栽,或者給予經濟處罰。整個單位沒有完成任務的,要追 究領導責任,並由當地綠化委員會收繳一定數額的綠化費。
十、各級林業和園林部門,應當在綠化委員會領導下,會同有關部門,努力搞好規劃設計和苗木培育等各項具體工作。基層機構不健全的,應 當充實和加強。
十一、義務植樹所需的苗木費、管護費,應當根據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的原則,一般由林權所有單位負責解決。有的單位因綠化任務大,資金困 難,確實無力承擔全部費用的,按單位隸屬關系,由各級財政酌情解決。參加義務植樹的單位和個人所需交通等費用,由參加單位自理。
十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是促進整個造林綠化的一個重大措施。各地在開展此項運動時,必須同加快整個造林綠化工作結合起來,在苗木 、經費、技術力量的使用和林木管護等方面進行統籌安排,既要搞好義務植樹,又要完成年度造林綠化計劃。對於一個地方來說,完成 了義務植樹任務,但整個造林綠化工作沒有做好,不能給予表揚和獎勵。
十三、根據《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和本實施辦法的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參加營區外義務植樹的辦法,按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軍隊參加營區外義務植樹的指示》(〔l982]3號)的規定執行 ,營區內植樹辦法,由解放軍總部另定。但各地人民政府必須密切合作,合理規劃,幫助軍隊解決應解決的實際同題。

適齡公民:您履行植樹義務了嗎?

如果要以一種獨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種單純的生命象徵,那就是樹,進入樹的世界就像進入美與神秘的境地。進入2006年的3月12日,已經是我國開展的第28個植樹節,而始於1982年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也已經度過了第25個年頭。

說起植樹節以及全民義務植樹,熟悉的人們自然忘不了1978年發生在四川省的那場特大洪水。洪水過後,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指出洪水肆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長江流域森林植被的減少。於是,在小平同志的倡議下,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做出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82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就是在這一年的春天,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倡導者鄧小平同志率家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上義務植樹。從此,每年4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都會在北京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斗轉星移,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大力倡導和積極參與下,全國億萬民眾積極參加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據統計,截止至2002年,參加全民義務植樹的人數達到了82.8億人次,累計義務植樹398.4億株。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錢能志作了一個測算,398.4億株樹,如果按1米的距離排列,這些樹足以繞地球994圈;如果按每畝150株的密度排列,這些樹可以覆蓋整個貴州省、兩個江蘇省。錢能志說,不僅如此,在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推動下,我國的綠色迅速擴展,全國人工林保有面積達到7億畝,居世界首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由12%提高到16.55%,全國城市綠化覆蓋率由10.1%提高到27.44%。 而到今年,這個數字也遠遠在增加。

祖國大地的綠色變遷,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偉大與成功。回首22年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歷史,我們有欣喜,也有憂慮。欣喜的是,全民義務植樹取得的輝煌成就;憂慮的是,人們對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了解還不夠,義務植樹的規模效益不顯著,綠化成果管理不善等。最突出的問題是許多地方適齡公民並未按照全國人大的規定履行植樹義務。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中明確規定:「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全國人大出台了這一決議後,義務植樹實際上成為了公民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律義務。

然而就是這樣一項法律義務,人們的履行情況卻還不能令人滿意。據介紹,廣東省每年大約有30%的18歲以上的適齡公民未履行植樹義務,即每年將近有1460萬適齡公民沒有參加義務植樹,按照這一人數計算,廣東全省每年要少植樹五千八百多萬株,摺合面積將近2.4萬公頃。再以北京市為例,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曾透露說,北京市符合義務植樹條件的公民約有600萬人,但每年約有一半人未履行植樹義務。

其實,每一個人只要看一看自己、家人、周圍的人,再想一想是不是每年都完成了義務植樹的法律義務,就不難看出,到底有多少人沒有履行義務植樹的法律義務。每年因未履行義務植樹法律義務全國會少種多少樹?如果精確算一下,這一定是個驚人的數字,在數字的背後,不僅法律的規定被大大打了折扣,更重要的是大大影響了祖國綠化事業的進程。

歷代詩人吟植樹

25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記載有我國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人們植樹的情況;如《定之方中》就寫有「樹之榛粟,椅桐梓漆。」說的是衛文公徒居楚丘,始建城市,打造宮室,就種有榛、粟、椅、桐、梓、漆。那時人們植樹既是美化環境,更是使用方便。當時在黃河流域規模較大的果園里有種桃、李、棗等果樹的,也有植桑樹的。先人把桑與梓栽在牆旁宅邊,以供養蠶,維持生活;並作為遺產留給子孫,促進了當時桑業的發展。《魏風·十畝之間》記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兮兮,行與子還兮……」因此,後人對這些樹看得很重要,至今人們還常用桑梓來比喻自己的故鄉。後魏《齊民要術》記載三國時一個叫李衡的人,在五陵郡龍陽蓋了所住房,種千棵柑橘,臨終前告訴兒子:「我家鄉的住宅有千頭『木奴』,不向你要吃、要穿,每年只納一匹絹的稅,而它們生產的東西就夠你用的了。」他兒子後來每年果然收益不少。

古人勤於植樹,樹木造福於古人。因而激發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他們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如東晉陶淵明不久喜菊蘭,還愛植柳。他歸隱後就專門在房前種了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他愛柳、植柳的傳世詩有「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等。

唐代詩人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都喜歡植樹。杜甫雖嗜酒,但更愛桃、竹,他住處附近的景色是「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平生憩息地,必種數桿竹。」據史料,他因戰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就是生動寫照。素有「柳痴」稱呼的柳宗元,他被貶柳州刺史後,在柳江沿岸種了很多柳樹,故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說法。他不僅植柳,還帶頭「手種黃柑二百株」,歷行「列樹表道」「庇蔭行旅」的環保美化策略和綠化方針。他的《種柳戲題詩》留有美譽,他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對指導植樹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白居易在任忠州刺史時,常把植樹造林當大事與發展遠景來實施,他詩詠道:但願「紅者霞艷艷,白者雪皚皚;游蜂逐不去,好鳥亦來棲。」他常偕部屬與百姓一道揮鋤、培土、修渠、灌溉;為世人留下佳話。

宋代詩人蘇東坡在杭州任職期間,曾主持築起至今聞名的西湖長堤——蘇堤,「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圖畫」,使西湖平添了「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的美妙景象。他謫居黃州後,在南門外築東坡雪堂,並在它周圍種滿竹、棗、栗以及黃桑、細柳等樹木,並寫有「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麻三百尺」的詩句。

崇尚植樹造林趣聞佳話

治病種杏
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 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餘萬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後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換成糧食。賑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從此,「杏林」成了醫學界的代名詞。

思鄉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寫詩護樹
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駐兵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並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伍』 緬甸香菜什麼時候種最合適

1、選取種子。
首先選取耐熱生長快的緬甸香菜種子,去除表面的雜質,然後用少量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處理最佳。
2、浸種催芽。
然後就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4~32個小時,然後撈起來放在潮濕的麻袋上,上面再蓋上一層麻袋,處於陰暗的通風透氣的環境即可,每天攪動一次,大概3~4天即可發芽。
3、基質配製。
緬甸香菜喜歡在肥沃的保水的通透性較好的土壤中生長,一般可以選用腐殖土,園土,粗砂按照3:2:1的比例進行混合配製,然後澆足水分,保持土壤偏濕,再澆入少量的有機肥溶液即可。
4、開始播種。
緬甸香菜種植的話一般可以用臘皮畝撒播為主,也可進行密植處理,然後將種芽向下,再在表面覆蓋一層土,將種子輪森蓋住即可,然後處於陽光充足的環境下,澆入適量的水分,保持土質濕潤即可。
5、栽培管理。
入栽定植後保持每天有5個小時的光照時間,陽光強烈時候可握宴進行適當遮陰,處於半陰半陽的環境下最佳,夏季炎熱時候可增加空氣流通性,或者進行噴水降低周圍溫度,避免葉片發黃枯萎現象。
6、鬆土管理。
緬甸香菜種植以後還要注意平常的細心管理,最好不定期的鬆土處理,剪除植株上的枯枝殘葉,而且每月最好施加一次腐熟的有機肥溶液最佳,並及時澆入水,以促使植株的生長。

『陸』 緬甸水稻一年種植幾次

一般來說,緬甸南部的水稻,一般可以收獲至少季節,有的甚至三季。

現在一些地區種植雜交水稻,產量可以達三季。至於播種和收成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想什麼時候播種就什麼時候播。所以這個也養成了緬甸人不勤勞的原因之一(種什麼都能吃,什麼時候種也都會長)。一般播種之後,三到五個月就可以收了。如果你需要收購水稻的話,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來緬甸,緬甸沒有統一的水稻成熟時間的!除非是同一個村子或者同一個農民家族的水稻!

『柒』 緬甸西瓜瓜瓤發粉發白怎麼回事

西瓜瓜瓤發粉發白,是施用氮肥太多。
鉀肥、磷肥、硼肥不足。
可適當加施鉀肥、磷肥、硼肥。
硼肥,是指提供植物硼營養,具有硼標明量的單質肥料。
硼肥主要有硼酸和硼砂。硼是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硼以硼酸分子的形態被植物吸收利
用,在植物體內不易移動。硼能促進根系生長,對光合作用的產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轉運有重要作用,對受粉過程的正常進行有特殊作用。因此,對防治油菜「花而不實」、棉花「蕾而不花」和果樹「落蕾、落花、落果」、小麥「不稔」等症均有明顯能力。如果豆科作物缺硼,則根瘤發育不良,甚至失去固氮能力。油菜、棉花、大豆、甜菜、蘋果、柑橘等施硼都有顯著增產,並改善品質。
我國缺硼土壤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全國耕種土壤缺硼面積多達5億畝以上。貴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雲南、河南、陝西、廣東、福建、廣西、吉林、河北、山東、山西等耕地缺硼比例均大於60%。這些區域種植農作物,都不應忽視硼元素肥料的使用。
硼對作物生理過程有三大作用:一是促進作用,硼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運轉,植物體內含硼量適宜,能改善作物的有機物供應,使作物生長正常,提高結實率和坐果率。二是特殊作用,硼對受粉過程有特殊作用。它在花粉中的量,以柱頭和子房含量最多,能刺激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使授粉能順利進行。作物缺硼時,花葯和花絲萎縮,花粉不能形成,表現出「花而不實」的病症。三是調節作用,硼在植物體內能調節有機酸的形成和運轉。缺硼時,有機酸在根中積累,根尖分生組織的細胞分化和伸長受到抑制,發生木栓化,引起根部壞死。硼還能增強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和促進作物早熟的作用。
另外,在稻雜交制種中施用硼肥,可使父、母本植株成熟期趨於一致,促進制種產量的大幅度增加;同時還能提高遠緣雜交種的結實率。可見硼在育種工作中也同樣能起重要作用。
作為油菜、棉花、花生、果樹、蔬菜等高需硼經濟作物,缺硼會嚴重地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缺硼已成為妨害作物產量及品質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硼肥使用方法
1、作為底肥使用時,缺硼地塊就需要選擇硼砂補充硼肥,每畝農作物施用量0.5至1.0公斤,每棵果樹施肥5至10克,將硼肥與農家肥混合使用,或者和化肥拌勻後條施或者穴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但是不能和種子接觸。
2、如果作物出現缺硼症狀,可結合澆水使用硼肥,也可以將硼肥溶解在農家肥裡面施入,也可以和化肥拌勻後稀釋或者隨水施入,一般選擇液態硼肥,畝使用量150克。可以作為基肥,也可以作為追肥,在農作物生長前期和中期使用。這種方法比撒施和葉面噴肥效果好。
3、在作物開花期以前,一般使用速溶硼肥每畝用量20克,葉面噴施2至3次,可以快速補充硼元素,改善缺硼症狀。最好將液肥噴在葉片背面,即可達到預期效果。
硼砂的用法主要是基肥和葉面噴施。
當做基肥的話,每畝硼砂用量500g至1kg與20至30公斤過篩的有機肥或細土充分拌勻,均勻撒施後翻耕入土,或開溝條施。
硼砂作為葉面肥噴施的話,每畝用硼砂100克,兌清水50公斤,即成0.2%的溶液。
硼元素屬於微量元素,作物不可缺少的必需元素,但是一定不要過量使用,否則不僅不能增產,反而造成減產。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7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9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4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0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5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8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0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3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