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服裝廠生意怎麼樣
『壹』 有誰知道緬甸的工資咋樣
你要是了解緬甸當地人的工資的話,當地小姑娘做服裝廠的大約每個月摺合人民幣300,男孩子做工廠也就是500-800,一般企業也搞的也就是1000,再高的很少。
『貳』 緬甸中資和中緬合資服裝廠遭縱火打砸,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一方面,我們倡導在一國之內、尤其大國之內,進行“市場分級”,為我們不同人們的快樂生活創造條件;
另一方面其實,我們也不建議進行強度過大的跨國投資活動——尤其那些技術含量極低、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的,“低端產業”領域的投資活動。
“封閉”,僅僅從這一詞彙當中,我們當然並看不出任何矛盾、沖突、戰爭的字眼;
但在內涵上來看,“封閉”幾乎跟“矛盾、沖突、戰爭”同義等價,至少在跟邊界外的人們交往時候經常會表現得這般問題重重。
更基本來看,“封閉”意味著一種更為陳舊的概念系統、一種停留在戰爭尚未實現共和、注意力尚未轉向的認識階段。
『叄』 轉產東南亞遭遇產業鏈短板 國內紡織業「迴流」中西部
近日,工信部表示,統籌推進紡織行業國內外協調布局和發展。
這一表態的背景是,近年來我國紡織業的部分產能不斷向東南亞轉移。據統計,2019年越南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7.5%。與之相對應的是,2019年1-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2718.362億美元,同比下降1.89%。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實存在紡織服裝產能向東南亞地區轉移的情況,主要體現在紡紗和成衣製作這一塊。其中,成衣製作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更多依賴於東南亞低勞動力成本優勢,而紡紗多數為國內產能轉移。2019年,中國在越南投資的紡紗產能占越南紡紗總產能的32%。
然而,不少中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投資設廠,在享受成本紅利的同時,也將面對產業鏈不完善的挑戰。
「緬甸工人的工資特別低,每月只有400-500元,但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內進口,增加了額外的物流成本。」聯成(緬甸)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工信部同時提出,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這也成為一些企業的新選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個中西部紡織產業園建成,顯示出中國紡織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以四川為例,今年以來,包括瀘州、自貢等地都有相關產業園開建,當地紡織產能大幅提升。
很多東南亞國家的紡織服裝業的出口額,近年來持續保持5%以上的快速增長。大型紡織企業健盛集團在2019年年報中指出,東南亞近年來受益於紡織服裝產業的轉移,出口增長較快。比如越南,2019年紡織品出口額為326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7.5%,較2017年增長了24.42%。
在這背後,是很多國內企業在東南亞設廠,比如雷明所在的企業。他從事服裝業已有13年,2013年決定將部分產能轉移緬甸。
「我搬廠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緬甸工人的工資低,更重要的是,那時歐盟給予緬甸最優惠國政策,對緬甸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實行零關稅。」雷明說。
與雷明的公司一樣,東南亞低工資和零關稅的誘惑,促使不少中國紡織企業轉移。
捷德皮具製品有限公司老闆羅良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1993年起從事紡織服裝業,主要生產手袋、箱包和皮帶等產品,美國是其主要海外市場,2018年他開始在柬埔寨建廠,轉移最主要還是為了避關稅。
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選擇東南亞設廠,比如位於浙江的健盛集團,在今年3月發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中指出,公司於2013年開始生產基地海外布局,目前在越南已規劃建設了三大生產基地。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以越南為主的東南亞地區,低成本(人工、水電)和政策扶持(低稅),確實是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優勢。此外,越南已經加入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其紡織服裝商品關稅門檻進一步降低。
然而,和大企業可以同時設立一些上游產業鏈的企業與項目不同,中小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設廠之後,卻受困於產業鏈不完備。
雷明表示,東南亞的產業鏈並不成熟,只能做代工產品,他們公司需要在中國采購原材料,運到緬甸再加工為成衣出口。
另外,羅良碴表示,柬埔寨工人生產效率低,熟練工人只有國內的60%,連管理人員也要從國內帶過來,他還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培訓柬埔寨工人。
「產品交到客戶的成本比國內低,比如在中國生產成本是10美元,因為有關稅,到了客戶手中是14.3美元,而在柬埔寨生產成本大概是11美元。但光從生產方面來看,由於原材料需要從中國進口,產生了物流費,在柬埔寨的綜合生產成本比國內還高。」羅良碴說。
產業鏈之困,導致並不是所有中國紡織企業都適合轉移東南亞。
一家位於廣東的紡織外貿公司開發部員工許恆(化名),其所在的企業已經從事紡織業12年,主要做針織產品,2年前為了擴大生產,降低人工成本,曾前往越南考察,但最後決定仍然將產能留在國內。
許恆認為,大企業的供應鏈等各方面比較齊全,從製造、印染再到成衣,但像他們這種小企業很難遷過去,而且還缺乏資金。
語言不通等也是中國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羅良碴坦言,剛到柬埔寨開廠時語言不通,凡事都得請翻譯,由此產生了不少人力和時間成本。其次,在柬埔寨注冊公司很慢,至少要4-6個月,而在中國只需10天。
目前來看,訂單流向東南亞國家也是倒逼中國紡織企業轉移東南亞的重要原因。
不過,更多的訂單並不意味著更多的利潤,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紡織企業扎堆東南亞,企業間的競爭也在逐步升級。
雷明表示,他從2013年在緬甸開廠到現在,不斷有中國服裝廠轉移到緬甸。據他所知,緬甸的大部分中資工廠利潤並不多,只有少部分管理得比較好的工廠可能會賺到一點錢。從加工廠的角度來看,一年投資幾千萬元,能賺幾百萬元已經算不錯。「有的工廠哪怕是接到虧本的訂單,為了養活這邊的工人,也會選擇去接。」
既然如此,中國紡織企業要如何選擇在國內外合理布局?
9月17日,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321號建議的答復中稱,統籌推進紡織行業國內外協調布局和發展。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引導規范企業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國際合作與國內產業升級良性互動,穩定優化紡織產業鏈和供應鏈。
雷明正考慮回內地辦工廠,因為無論是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工廠,還是中國的工廠,都有經營得好和經營不好的。「國內像廣西、新疆和山東等地,也有3000元不到的工資。」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我國紡織服裝業上的競爭優勢還主要體現在整體產業鏈配套更為完善,以及我國具有高素質的紡織技術工人。尤其是隨著今年中國儲備棉政策性調控,棉花內外價差持續低位運行,國產棉性價比提高,中國棉紗成本優勢再度體現。但對於整個全球紡織原料而言,棉花纖維僅佔25%左右,大部分均由滌綸短纖、粘膠纖維等化纖貢獻。在這一點上,中國具有絕對的化纖產能優勢,紡織產業鏈配套更為完善。
「目前困難之一在於,生產要素成本逐漸提高,困難之二則在於外貿市場受到的貿易壁壘沖擊正在逐漸加大。」上述研究員指出,紡織服裝產業的確存在向我國中西部轉移的現象,但這還是難以解決貿易壁壘問題,東南亞的優勢確實存在。
因紡織服裝體量、產業鏈配套的巨大優勢,使得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全球貿易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雖然紡紗產能逐漸往越南轉移,但越南棉紗主要出口地依然在於中國市場,而進口合成紗主要來自中國,這一點看來,越南的紡織業更像是中國產業的補充。
羅良碴則認為,目前國內服裝產業鏈上還有突破空間,當前服裝業兩極分化,一種像H&M、UNIQLO這樣的服裝企業,物美價廉且量大,可以利用成本優勢。另一種是量小且講究 時尚 ,季節性強,中國的供應鏈相當成熟,才能生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肆』 出口服裝到緬甸的優勢
出口服裝有較大優勢,比如緬甸整體消費水品不高,人口較多,對服裝要求不大。
緬甸近些年美國的壓制導致各個行業不景氣再加上疫情原因。
到緬甸去首先當地的人肯定會有服裝上的的需求,價格偏低一些買的人會很多。緬甸地處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有著較好的地域優勢。我們國家出口會有政府支持和相關福利。
『伍』 去緬甸適合什麼生意呢
家電生意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