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為什麼將軍多

緬甸為什麼將軍多

發布時間: 2023-08-01 08:17:23

㈠ 我的團長我的團 為什麼會在緬甸這是什麼戰爭

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分兵進犯東南亞各國。12月15日,日軍佔領了緬甸最南端的城鎮高東等地和三個機場。12月23日至25日,日軍轟炸仰光,緬甸形勢岌岌可危。英國為了挽救其在緬甸的危機,於12月25日與中國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在美、英兩國的建議下,於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該戰區包括中國、越南、泰國和緬甸,由蔣介石任總司令,美國將軍史迪威任參謀長。從此,中國人民和東南亞各國人民組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1942年1月初,氣焰囂張的10萬日軍分三路入侵緬甸。緬甸戰場上打響了大規模的保衛戰。為了援助緬甸的反法西斯戰爭,同時也為了保衛滇緬公路,從2月16日起,我國派遣10萬遠征軍奔赴緬甸。遠征軍由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組成,軍長分別是杜聿民、甘麗初、張軫。3月1日,滇緬公路上車輪滾滾,空中有盟軍的飛機護航,在遮放集結的遠征軍乘上英軍的紅頭大卡車,直奔國門畹町而去。這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次派遣軍隊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第一次援助他國作戰。這次出兵,受到了緬甸人民的熱烈歡迎。
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後,戰局已十分危急。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遠征軍立即組織了東瓜戰役,集中7個師的兵力,將敵五十五師圍困在仰光北面的東瓜。3月19日戰役打響。遠征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採用「深築高坑、坑道串通、廣設埋伏、近距殺傷、利用夜間、短促突擊」的戰術,激戰12天,消滅敵人5000多人,俘敵400多人。這就是有名的「東瓜大捷」。六十六軍於4月上旬入緬。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已被日軍包圍了兩晝夜,他們糧盡彈缺,水源斷絕,一再告急。六十六軍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少將率部奉命救援。經過3天苦戰,擊潰了日軍主力,日軍丟下1200多具屍體狼狽退出陣地。是役,遠征軍克復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軍7000多人,取得了入緬作戰之後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後,齊學啟將軍因公與師部失去聯系,與本師負傷官兵18人向深山覓路西進,追趕師部。在離荷馬林20英里處遭日寇騎兵追擊,在機槍掃射之下,16人壯烈犧牲,1人落水逃生,齊將軍頭部中三彈、身中四彈,倒卧血泊中昏迷過去。他蘇醒後,方知重傷被俘,被關在仰光中央監獄俘虜營。1944年5月,汪偽政權派陸軍部長葉蓬赴仰光勸降,遭齊將軍嚴辭拒絕。1945年3月7日,齊將軍在獄中被漢奸行刺,於13日去世。馮玉祥將軍曾在詩中贊頌齊將軍:「還有將軍齊啟學,寧死不屈世驚嘆……壯烈足稱中華魂,光輝史冊萬萬年。」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輝煌的戰績開始,一度扼制了日軍的猖狂進攻,對整個戰局起到了積極的配合作用。特別是東瓜保衛戰、仁安羌解圍戰和棠吉攻擊戰的勝利,為中國軍隊打出了軍威和國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
然而,事與願違,因盟軍指揮失策,協作不力,加之日軍於1942年4月28日偷襲臘戍成功,切斷了我方後路,16萬盟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由主動陷入被動,並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劇——兵敗「野人山」(克欽山)。在這場災難性的國際大撤退中,中國遠征軍除了第90師、第96師、第200師、新28師、新29師的殘余部隊得以撤退回國外,歸路被截斷的其他幾個師只好於5月15日通過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編38師跟隨英軍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隊伍。北撤的遠征軍殘部進入克欽山,彈盡糧絕,飢寒交迫,在縱橫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熱帶叢林中艱難跋涉,與野獸和熱帶傳染病進行殊死的拚鬥……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無數遠征軍官兵!一個半月前出征時浩浩盪盪的10萬之眾,僅殘剩4萬多人,那6萬人多數不是在戰斗中死傷,而是在潰敗中被俘虜、被炸死、被餓死和被傳染病奪去生命。於是,緬甸全境淪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會晤,決定在中印緬戰場反攻日軍,奪回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供給線,並重組遠征軍戰區,由陳誠任司令長官(不久衛立煌接任),節制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14個師,總兵力達16萬餘人。中國駐印軍6萬人,也已早有準備,於同年10月從印度阿薩姆省出發,反攻緬北日軍,形成了三麵包圍日軍的有利態勢。12月,中國駐印軍在於邦打響了反攻緬北戰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肅清了胡康河谷之敵,並攻入勐拱城,直逼緬北重鎮密支那。與此同時,滇西遠征軍於年初強渡怒江天險,進入高黎貢山地區,與駐印軍對敵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8月底,中美盟軍以傷亡5000多人的慘重代價,奪取密支那,挫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蘆溝橋事變的日軍「常勝師團」——第五十六師團。10月中旬,中美盟軍南攻八莫,12月收復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國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在中緬邊境的芒友會師。至此,緬北戰役取得了勝利,接著揮師南下光復臘戍,重新開通了滇緬公路。
根據戰後盟軍公布的檔案材料,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兵員為10萬人,傷亡總數達6.1萬人,其中5萬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蹤的。盟軍傷亡及被俘約1.5萬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為中緬關系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患難與共的中緬兩國人民,將永遠珍惜這經過戰火考驗的「胞波」友誼。

㈡ 國民黨九十三師為什麼當時沒被剿滅他們和泰國、緬甸、印度、坤沙什麼關系為什麼能發展到今天10萬人

國民黨九十三師的人也是中國人的。因為內戰,因為政治,九十三師是戰敗而逃的!但是更多程度上是受到台灣的命令:就是逃到邊境以備反攻中國,加上當時的雲南共產黨的軍隊並沒有足夠的軍備,無法進行更大規模的殲滅戰!
我記得印象中九十三師當時出境是才有一萬人,由於疾病、環境等客觀因素逃到泰國邊境的時候才剩3000多人。因為畢竟是國防軍,擁有精良的戰鬥力,在緬甸對抗當地土司的戰斗中幾乎百戰百勝,所以一些膽子小的土司用和親或者加盟的方式來加入到了九十三師的行列中。
由於在緬甸境內沒有足夠的土地和物資(這要參考緬甸歷史啦!很長很復雜,我這里不能說清),很多的緬甸土司和私人武裝進行毒品的買賣已滿足自己的給養,所以在這樣的歷史上九十三師的人不得不從事大煙的種植和銷售!(但是部隊的軍人是不允許自己吸毒,可以販毒的)在大煙的運輸過程中,當地的私人武裝也是不可小窺的力量。九十三師也在這個時候組建起強大的運輸隊伍,其中的一個緬甸華人在運輸毒品的那段歷史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名字就叫坤沙。昆沙的中文名我記不得啦!但是這個人從小孩的時候就跟隨國民黨的毒品運輸隊伍,立下汗馬功勞,到後期幾乎壟斷了緬甸境內的毒品交易,成為金三角的大毒梟(這你可以去找找一些關於金三角的文獻書籍!可以這樣說,昆沙是九十三師的小弟,後來是九十三師開的毒品小賣部的經理!
由於毒品的資金來源充足,國民九十三師也開始了部隊的整備,那些老弱殘兵回歸到部隊中,部隊也得到了足夠的給養,人數也在增加。我覺得應該是當地人參軍和以前那些跑出中國的華人後裔的加入吧!人數也漸漸超過一萬人......也就在這個時候,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才知道,緬甸泰國邊境還有一支自己的部隊,而且還混的不錯。所以這個時候趕緊派人到金三角的九十三師部隊來街頭,已順利接收這個失去聯系很久的部隊!派來的那個軍官我記得姓李吧,在台灣養尊處優,來到這個不毛之地,在加上九十三師的人對他唯命是從。(這個要說到那些九十三師的領導人,像段將軍、雷雨田將軍,都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是中國歷史上相當優秀的軍人,是軍紀過硬的那種硬漢。)所以為了向台灣政府領功,所以在部隊還沒有完全修養好的情況下進行了幾個月的對雲南邊境的反攻。打到雲南的時候連克三個縣,部隊的軍人們也在勝利的情況下更加激起打到北京的強烈願望!但是由於後勤無法保障,百姓也痛恨這些土匪(部隊的人很多都是雲南人,可以說他們在打自己的家鄉。)人心的反抗和後勤的不足導致這三個縣也丟拉......反攻大陸的第一次戰爭也就這樣失敗啦!後面好像也進行過幾次吧~但是都失敗啦!
從台灣來的領導人換了又換,九十三師的人也在一次次失望中等待著未知的明天.......前面忘了交待,九十三師除了接受台灣政府的支持外也得到美國的支援!由於時間的流逝,慢慢的九十三師的人也不在做反攻大陸的夢啦,幾次的失敗讓他們認識到,共產黨在中國的政策是正確的,他們不可能打贏沒有百姓支持的戰爭的啦.......還不如專心的賣賣毒品做做買賣好!
由於在歷史上,緬甸和泰國之間因為種族、土地等各種因素幾百年來就沒有和平過。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上,緬甸和泰國的邊境的一些局部戰事一直都是泰國處於下風。泰國政府也一直在尋求解決這個事情的方法!
人數的增加,周圍緬甸土司的挑釁,讓九十三師的領導人不得不重新為手底下的人考慮一條出路。他們和泰國人合作,幫助泰國政府對付緬甸的武裝力量.....像現在的泰國境內的美思樂就是九十三師的先輩用鮮血換來的,現在的在泰華人的地位也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為了換取和平,戰勝後的九十三師也像泰國政府繳槍,也不再從事毒品聲音,為了後代的生存,他們積極融入泰國社會....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美思樂華人聚集地~推薦你有機會一定要到泰國美思樂看看。那些過去的往事現在沒有發追究錯與對~但是,我敢說的是,我們龍的傳人,不論走到那裡都是最牛b的!

㈢ 國威與軍魂:新一軍及孫立人將軍在緬北的奇勛偉績

        【節選自拙著《 中國軍神孫立人 》】

緬甸之戰,自新38師於1942年4月入緬參戰起,到1945年4月底告捷,整整三年時間,如果只就反攻緬北的戰事算起,也有兩年的時間。

在這兩年中,部隊除了在密支那休整了兩個月外,幾乎無一日不在喋血奮戰之中,且能始終保持高昂的戰鬥士氣,愈戰愈勇,這樣持續不斷進行長期戰斗的部隊,不僅是中國抗戰史上所僅有,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亦屬罕見。

美國政府為表彰孫立人率領新一軍打通密支那至臘戍一段中印公路的戰功,再度授予他美國司令官級的豐功勛章。授勛典禮於1947年12月10日下午在南京美國大使館內舉行,美軍顧問團團長魯克斯中將等三十餘人出席,由司徒雷登大使親自為孫將軍佩戴勛章。

美國駐華首席武官蘇爾宣讀證書說:

      孫立人將軍於1944年10月15日至1945年3月15日之期間內,任中國駐印軍之新編第一軍軍長,領導其軍隊在緬甸密支那至臘戍之317哩長程內,在崎嶇困難之森林地帶,反常不利之氣候,及倔強頑固之敵軍抵抗下,極度成功,其統帥才能及戰略卓越,實為打通中國陸路交通最後關鍵之重要貢獻。孫將軍完成此項特殊艱困任務,實足彰顯其本人及盟軍之極高聲望。

      杜魯門(總統簽字)

回顧中國駐印軍入緬反攻之初,除了史迪威和孫立人等少數人外,其他如遠東戰區總指揮蒙巴頓、印度總督魏菲爾,以致英國首相丘吉爾等,他們都認為:中國軍隊想要征服緬北險惡的自然環境,欲戰勝強大的日本軍隊,欲確保中印公路的修築,並使之暢通無阻,直達中國邊境與原滇緬公路相銜接,為中國開辟出一條國際通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駐印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在與史迪威的會談中,就指出:要在緬北發動全面反攻,取決於能否獲得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強大得足以控制緬甸上空的空軍部隊,一是控制印度洋和掩護進攻仰光的一支4至5艘航空母艦組建的強大英國艦隊。鑒於海軍要在其他部隊戰斗,第二個條件事實上是辦不到的,因為英國海軍在其他方面的任務已經分身乏術。」【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第350頁】不過由於盟軍空軍逐漸在1943年獲得制空權,這也確實為反攻作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當時史迪威等人也向英方提出了從仰光登陸的作戰計劃,雖然後來英方無力落實,但盟軍方面卻用自己的優秀克服了各種困難,從而實現了對緬甸日軍的殲滅性打擊。

除了緬甸親日武裝的傷亡,據日本方面的粗略統計,緬甸方面的日軍陸軍在三年中共計先後投入了10個師團、3個獨立混成旅團、司令部直轄部隊等達303501人,最終戰死、病死、事故死的人員為185149人,死亡率高達60%以上;其中第18師團先後投入了31444人,戰死人數為20393人,死亡率也超過了60%【《緬甸作戰》下,第216頁,不含空軍】。

據中國方面的粗略統計,新一軍官兵在前後兩期的緬北反攻戰中,對壘的日軍先後有第2、第18、第49、第53和第56等五個師團,以及第34獨立旅團和其他特種兵部隊,共計17萬餘人(包括補充人員),我軍共擊斃日軍33082人,其中包括兩個聯隊長和其他高級軍官,擊傷75499人,俘虜田代大尉以下官兵323人,我軍和日軍的總傷亡比例大致是1比6(低於新38師戰績)【實際上因為接踵而至的內戰、大陸和台灣都長期不重視印緬戰事、英美軍隊曾參與緬北戰事等因素,導致戰後並沒有對新一軍的殲敵情況做出深入的研究和精確的統計,事實上也幾乎不可能仔細統計,尤其是日軍因傷病和飢餓而死的人數,所以今天的我們只能略知大概。】——但是在中國戰場上,敵我傷亡卻在1比8之間,粗略統計中國戰場上日軍40餘萬的總死亡,而國軍卻付出了320萬以上的死亡代價(日軍總死亡在50萬左右,包括了八路軍、新四軍等戰果);而更為重要的是,緬北戰場還是以駐印軍進攻為主,國內戰場則是以日本為主,而進攻的一方至少要在力量上吃20%的虧。

擄獲的戰利品,計有步槍7938支,輕重機關槍643挺,大炮186門,汽車552輛,火車、機車及車廂4513節,坦克67輛,飛機5架,倉庫108所,金屬器材2萬余噸。佔領公路646英里(其中史迪威公路雷多到芒友465英里,舊滇緬路芒友到臘戍114英里,緬甸國道臘戍到喬美67英里,其他支線及非國際性質的公路,都不計算在內),超過由重慶經貴陽到金城江的西南公路。佔領鐵路161英里,約等於由南京到上海的京滬鐵路。解放日軍佔領區在5萬平方英里(13萬平方公里)以上,比一個山東省的面積略小——緬甸總面積6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其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緬甸盪寇志》,第164頁】。

孫立人率領新38師及新一軍官兵經兩年的血戰,所贏得的這一勝利,既鼓舞了抗戰中全國的人民,也震驚了世界,令他們不得不對中國軍隊刮目相看。總結這一得來不易的勝利成果,不能不歸功於孫將軍的卓越軍事才能和他的具有堅強戰力的部隊。

孫將軍具有文韜武略,智勇超人,他重視搜索敵情,善於捕捉戰機,尤其是用兵靈活,敢於突破常規,令敵人防不勝防;他頭腦清晰冷靜,臨危不亂,料敵如神,凡敵軍有謀於我者,都在他預料之中,故能制敵機先,無往不勝。

密支那攻城戰,新30師三個團先後都被調用參戰,因無顯著建樹,胡素少將被免除師長職務,調回國內。改隸孫將軍麾下的新一軍後,該師竟成為攻陷南坎的主力,掃盪瑞麗,力挫頑敵。可見孫立人長於指揮、善於用兵,同一部隊在他運籌帷幄之下就能發揮無比的戰力,使敵人驚心喪膽,聞風而逃,指揮官在戰爭的勝負上所能發揮的不同作用,於此可見。

在訓練部隊方面,孫立人也是常抓不懈的,這是部隊保持高度戰力的一個基本條件。據孫克剛觀察:「筆者看到新一軍雖然是不斷有新兵補充到作戰的部隊裡面,但那些新兵動作熟練,比起老兵來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原因就是在不放鬆訓練的機會,從國內空運新兵分發到部隊之後,立刻成立新兵訓練營,加緊訓練,完成一切基本戰鬥技能,等到發生傷亡,便能隨時補充。在前方作戰的部隊,輪到擔任預備隊或警戒勤務時,也要抽出訓練的工夫來,哪怕是十天半月,甚至於三天五天,都不絲毫放鬆。這樣把訓練和作戰並在一起實施,效果極大,戰鬥力自能有增無減。」【《緬甸盪寇志》,第138頁】

另外人心的向背,也是中國駐印軍能夠成功實施反攻的一項重要前提。日本人在緬甸的宣傳和特務工作,曾經費過很大的苦心,在太平洋戰爭以前他們就派出大批軍官,改扮成和尚後分送到各地廟宇,掛著拜佛求經的幌子,利用緬甸人尊重佛教的心理,去從事各類諜報活動和特務工作;有些人怕被英國人看出破綻,乾脆改入緬甸籍,裝作緬甸人。這種陰謀活動,顯然在第一次緬戰中發揮了巨大效力,讓中國遠征軍吃了很大的虧;及至日本人占據緬甸之後,他們假仁義假慈悲的面具開始去掉,其原有的猙獰面目開始暴露出來,日本人的巧取豪奪激起了緬甸人的巨大反抗。

因此,等到第二次緬戰的時候,緬甸人多選擇跟盟軍合作,加上我軍的秋毫無犯,更讓緬人喜出望外:「在高山上、在叢林里,經常可以看見許多喀欽人和擺夷人幫助我軍運輸糧彈、抬送傷兵、刺探敵情、引導路徑。孟拱戰役,潰散在山林中的敵軍有幾千人,當地民眾們想了許多辦法,勾引他們離開隊伍,然後把他們捉住,捆送到附近我軍營地,帶回去一些降落傘作為酬勞,這樣的漸漸成了一種交易,起初是一個降落傘換兩個俘虜,後來降落傘少了,便可以多換幾個,最後降落傘沒有了,他們還是照樣的把俘虜送來,不求報酬。路遠的,不方便送人,便把耳朵割下送來,作為殺敵的憑據。成隊的敵人,他們不敢下手,便送信給我軍,派人引導我軍前往兜剿,這些失去了民眾的暴敵,怎能夠不失敗呢?」【《緬甸盪寇志》,第140頁】

人心的得失雖然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但日軍在侵略戰爭中的暴虐表現,卻無疑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

孫立人將軍率領新38師反攻緬甸之初,常因受制於史迪威總指揮及參謀長柏特納的干擾,未能充分發揮其指揮長才,有時竟使我軍受困,或讓被圍敵軍從容逃逸。

及至索爾登中將繼任中國駐印軍總指揮,他更為開明民主,對孫立人更加信任,從未下達與孫將軍意見不同的作戰命令,他賦予孫將軍從八莫至臘戍、西堡的指揮全權,給孫以極大的支持,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使孫將軍得以一展其軍事天才!新一軍在孫立人指揮下,最終取得了緬甸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為中華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勛。

但是在分析駐印軍方面的缺點時,孫立人指出了兩個問題:「第一,戰車營以前雖隨(部隊)後行動,然因未由本(新一)軍直接指揮,且美方指揮組拘束甚嚴,至有利攻堅之利器,每每失卻戰機,無法發揮其威力;第二,本軍未有直接支援之空軍,每需要空軍支持時,須轉請總部,故不克於所望之時間與地點,得到適切之有效支援,有失戰機。」【《中日再戰緬甸實錄》,第640頁】

新38師連以上的部隊長大都是原稅警第四團的骨幹,都經過孫將軍的千錘百煉,練成一身膽量和智識,具有單獨作戰的戰術修養,戰士們都熟諳各種戰術戰法,具有百發百中的射擊功夫。在藍姆迦又得到新式的美軍裝備,再經過雷多十個月山林戰的嚴格訓練,就構成了以後在緬北重創日軍5個師團及1個旅團的本錢。

孫將軍知人善任,他熟習新38師排級以上幹部的姓名,更了解連、營、團級幹部的作戰能力和指揮才能,他甚至能叫得出一些老戰士的名字。這樣將知兵、兵習將,打仗指揮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指揮裕如。

新38師的班排,就是獨立的作戰單位,每個士兵都具有獨立作戰的精神:臨濱之戰,機槍手葉義貴、余亨元膽大心細,臨危不亂,使陣地轉危為安;易明清等三位戰士脫離部隊兩晝夜,獨自殲敵八名後,仍能趁夜在密林中鑽越敵陣間隙,回歸本排,說明他們具有的作戰信心與能力;114團在孟拱以一個排的兵力,接替英印軍77旅五百兵力的陣地,而且能夠完成英印軍兩個月未能達成的戰斗任務;彭新民和陳仕安兩個排哨,敢於笑捋虎須,擊斃高見量太郎大佐,並擊潰他所率領的一個大隊的人馬,還擄獲各種口徑的大炮數門;114團在南巴卡以北,僅以兩個加強營的兵力,截擊日軍第56師團的上萬官兵,在逃敵瘋狂反撲企圖突破重圍下,114團官兵奮力殺敵,陣地固若金湯……這一切實績,都是新38師訓練有素、武功過硬的最佳表現。

在新一軍戰報的最後總結部分,孫立人及廣大新一軍同仁們是這樣以自己的戰績為傲的:

在戰略上,迫敵在整個緬甸迅速崩潰,打破其固守緬北,待援反攻之妄想,粉碎其封鎖我國對外交通線之迷夢;在戰術上,我採取火力主義,包圍、迂迴、奇襲之戰法,屢殲頑敵,完成重任,使敵望風披靡,不敢回首西覷,昔日之所謂武士道精神,皇軍威風,予以根本之摧毀。在外交上,因本軍經17閱月,長期不斷之艱苦奮斗,而獲得出人意料所不到之偉大戰績,以致引起友邦人士之驚異而生敬佩,提高我在抗建期中之國際地位,尤以在印緬戰場並肩作戰之盟軍將領,因深悉緬北地形之險阻,氣候之惡劣與對戰敵人之頑強,在此種連續17閱月之長期戰斗精神與時間,卒能擊潰強敵,獲至碩大之戰果者,認為突破世界古今之先例,他國軍隊是不可能之事。

總之本軍經三年余之艱苦奮斗,犧牲多少戰士血肉,由緬轉戰入印,由印邊打出緬甸,重返臘戍,往返步行,全程達15000里,且以上所經過作戰地區,不為連峰際天,葛藤蔓延,古木蔽天,飛鳥不通之區,即為河渠縱橫,瘴癘流行,杳無人煙,舉目荒涼之地,險阻艱辛,悲壯慘烈,曷可以言喻。撫今追昔,感痛奚似,此皆有賴最高統帥德威之感召,及本軍全體官兵以冒死犯難,赴湯蹈火,砥礪獻身救國之精神,誓以打通中印公路,完成使命為職志,有以致之。 【《中日再戰緬北實錄》,第643頁】

這里的「火力主義」,是指盡量發揮重武器的效能。緬北山高林密,對敵人的堅固工事,步槍、機槍這些輕武器往往是沒有用武之地的,而利用各種火炮尤其是重迫擊炮,可發揮破壞敵人堅固工事的作用;另外迫擊炮彈等多有延時爆炸的一類,這類炮彈往往能夠深入日軍工事內部,起到更佳的破壞效果。

毋庸置疑,印緬之戰,戰果輝煌,昭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備受列強摧殘蹂躪的奇恥大辱,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為中國步入聯合國「五常」之位助益頗多。而孫立人在緬甸的彪炳戰績,也為各國軍政領袖所公認,使他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國唯一名震寰宇的抗日愛國名將!

美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的軍事學家,在分析了世界各國軍隊戰力及歷次戰役後,特將新一軍譽為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並指出他們所創下的「四最」——最長戰線(1500多公里),最久的戰斗時間(歷時一年半),最壞的戰場環境(野人山區),殘敵數目最多(日軍傷亡在10萬以上)。從戰力、裝備、指揮、訓練等方面綜合來看,當時的新一軍的確不愧為「天下第一軍」的美譽。

至於日本方面的評價,本書序言中已經有所提及,這里不再贅述。總之,不言而喻,孫立人將軍乃是20世紀中國唯一世界級名將,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其人格風范,其豐功偉績,值得我們後人永世緬懷!

㈣ 為什麼在緬甸的北部,會存在很多的軍閥

最近一段時間,緬甸國內北部的戰火蔓延至我國雲南邊境。引得我們再次對緬甸北部局勢給予高度關注。緬甸局勢的不安於緬甸北部的眾多軍閥有著密切的關系。說起緬甸北部存在眾多軍閥,其存在的原因是因為緬甸存在的民族利益矛盾以及外國勢力干預。

其次,緬甸東北部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軍閥,也與外國勢力的扶植有關。而中國一向倡導的是周邊國家和平相處,促進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地順利實施。顯然中國鄰國的混亂有助於對中國戰略布局的牽制。印度也不希望緬甸局勢的穩定而為中國挺進印度洋提供便利。
這就是為何緬甸軍閥能夠在緬甸政府的高壓態勢之下,能夠在夾縫中求得一席之地的原因。總而言之,存在即合理,一切都與彼此的利益相掛鉤。

㈤ 緬甸軍隊領導人由誰來任命

緬甸軍方的「發家史」
在緬甸民眾眼中,軍方一度是救國家於水火的英雄。

1945年,緬軍在昂山將軍的領導下,與盟軍聯合,對日本法西斯發起反攻,從日本手中收復了緬甸大部分領土。

緬甸於1948年1月4日正式宣布獨立。

來源:Wikipedia
隨後又發生了緬甸內戰。

在內戰中,緬軍成功解圍叛軍占據的首都仰光,平息內戰。當時面臨分裂和崩潰的緬甸得以倖存。

1962年,就像屠龍的英雄一樣,緬甸軍政府正式上台。

可惜。屠龍的英雄,最終也難逃變成惡龍的命運。

在軍隊掌控下的緬甸,因為腐敗、治理效率低下,從一個東南亞首屈一指的富裕國家,淪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因為對軍政府不滿,民眾發起了多次抗議,而軍隊在民眾中的聲譽也迅速下滑。

不過,無論聲譽如何下滑,因為建國時的英雄偉業,軍方一直是緬甸政治不容忽視的力量。

軍方試圖挽回威信
2008年,民主化進程開始,緬甸舉行憲法公投。

順應民意,軍政府於2011年3月30日正式向以吳登盛為首的新政府移交權力,實現了由軍政府到民選政府的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權力變更的同時,政府制定了有利於軍方的憲法。這意味著,軍方權力仍不可小覷。

據此憲法:軍隊可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擁有議會兩院25%的議席。而且,國防部、內政部、邊境事務部等三個部門的部長,由國防軍司令提名。

為了挽回自己的威信,緬甸軍方並非沒有努力做出改變:

國防軍總司令在「臉書」上開了個人賬戶,定期發布軍隊和他自己的活動信息;軍方安排了專門的新聞發言人,加強對媒體的公關工作。

緬甸洪災發生時,軍隊被派去參加救災工作。當時,國防軍穿著軍服的士兵們在洪水中扶老扶幼,轉移民眾財產。這些照片和視頻通過社交網路進行廣泛傳播,引起了緬甸網民的關注。

2016年9月16日,緬甸軍事法庭對七名涉嫌殺害無辜村民的現役軍人作出判決,剝奪其軍職,處以監禁五年。

軍隊公開承認部屬犯有罪行並接受審判,這在緬軍歷史上是很少見的。這表明緬軍正積極尋求改善其形象。

這樣的例子不少,緬甸軍方試圖打造一種全新的形象,以合法選舉上位。

軍方當然不能直接上台,但是軍方支持了一個叫鞏發黨的政黨,希望通過它的上台來重回權力王座。

軍方合法上台的失敗
但是,軍方合法上台的進程並不十分順利。

2015年11月,緬甸在經歷政治轉型後舉行第二次大選。

在這次大選中,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鞏發黨輸了。

緬甸軍方還是沒有回到它的「王座」上。

當時很多人擔憂:軍方是否會拒絕接受選舉結果,並武力控制國家。

但出人意料的是,國防軍總司令向民盟和昂山素季表示祝賀,並支持鞏發黨(支持軍方的政黨)將權力移交給民盟。

盡管軍方高層對民盟執政表示不歡迎,但隨著政治轉型期的到來,許多政府官員、軍人及其家屬都希望杜昂山素季和民盟能夠給緬甸帶來改變。

政變還是來了
2020年換屆選舉能否如2015年般順利交接權力,最近一直是緬甸研究專家關心的事情。

而2015年沒有發生的政變,終於還是發生了。

在1月29日,國際上便有聲音擔心政變。| 來源:CBC
2月1日接受采訪時,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博士後亨凱表示:軍方接管緬甸政權,破壞了民眾對軍方的好感,強化了民眾對民盟的支持。此後,緬甸軍隊再難以公平方式同民盟競爭,也幾乎無法重獲執政合法性。

「因而這次軍方接管權力後,緬甸的政治轉型進程只會全面倒退,不可能回到之前政治轉型的框架。」

㈥ 為什麼緬甸有那麼多軍閥呢

一方面,它不像越南那樣是一個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另一方面,它也不是像泰國那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其次,國際新聞報道較少,這可能是因為該國沒有太多的指導性報道。

從國家目前的狀況來看,有點像蘇聯撤軍後的阿富汗,目前的敘利亞、伊拉克和哥倫比亞。

沒有真正統一強大的政府力量,全國民族眾多,存在四大矛盾。

㈦ 緬甸打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緬甸內戰始於1960年,當時軍事強人奈溫奪取政權,建立軍事獨裁政府,否決少數民族的自決權,開始緬甸化同化政策。由此,緬甸陷入50多年的內戰。這場內戰,截止到現在仍未有停歇的意思。在緬甸近6000萬人口中,緬族佔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緬甸現在有公開的25支民族武裝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裝,僅撣邦就有10多支民族武裝經常活動。在這些武裝當中,有一些是當年國民黨遠征軍的遺老遺少,是中華民族遺落在他國的武裝;有些是由緬共演變出來的武裝。但是,這次和緬甸政府軍打得最激烈的卻不是和中國源源較深的那些武裝,而是和美國源源頗深、受美國支持較多的克欽獨立軍。而這次緬甸政府軍和克欽獨立軍的戰爭,美國在其間的作用不可忽視。
在美國智庫(CSIS)最新提出的、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2.0版的政策建議中,關於東南亞布局的內容提到的第一個國家就是緬甸。考慮到近幾年緬甸的政治改革、緬甸反對派昂山素季的出獄並恢復議員身份,以及美國政要頻繁訪問緬甸,可想而知緬甸已經成了美國在地院戰略上准備遏制中國的重要布局。考慮到中國和緬甸現政府的關系,美國的目標一直是推動親西方的昂山素季在競選中上台,這一點從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緬甸,並與昂山素季密談可以窺斑見豹。但是,緬甸現政府顯然沒有給昂山素季和美國機會,昂山素季最終因憲法所限未能獲得競選總統的資格。這使得美國通過競選途徑贏得緬甸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了。於是,美國開始選擇內戰方式。
事實上,為了使得昂山素季獲得更多支持,美國一直在努力促使克欽獨立武裝在政治上支持昂山素季,從而使昂山在緬甸獲得軍事上的力量。要想搞清楚這一點,我們還得從緬甸克欽獨立武裝的歷史說起。19世紀,英國殖民者先後發動3次侵緬戰爭,並於1886年正式在緬甸建立起殖民統治。和在印度一樣,英國人在緬甸也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建立了「七邦七省」,並有意識地將一些軍政要職逐步讓給克倫、克欽和佤族等少數民族。隨著時間推移,各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關系不斷惡化,緬甸的民族分離主義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受英國殖民者影響,克欽等緬甸少數民族中的大部分人也拋棄了傳統的拜物信仰,改信了基督教,與英國人合作對付緬族人。1948年緬甸獨立,那時候少數民族分離主義已經很明顯。到了1962年後的奈溫軍政府時期,矛盾開始激化。克欽獨立軍就是成立於1961年2月5日,是緬甸克欽族分裂運動克欽獨立組織(KIO)的武裝力量。克欽獨立武裝是緬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裝之一,也是緬北勢力最大的反政府武裝,數十年來與緬甸中央政府的國防軍打打停停,戰爭不斷。事實上,克欽獨立軍與美國淵源頗深。早在上世紀緬甸獨立前,可親民族的拼音文字都是由美國傳教士奧拉·漢森幫忙編制的,並把第一本用克欽文翻譯成的《聖經》交給克欽民族,克欽族就是在那時候開始改變了信仰。目前,克欽邦超過90%的人都信仰基督教。二戰爆發後,日本軍隊佔領了全緬甸,由於初期盟軍還處於劣勢,所以希望能在緬甸動員更多本土力量對抗日本侵略軍,於是美國就與克欽族合作成立了擅長山地作戰的「克欽101突擊隊」(Force 101 Ranger)。這一突擊隊參與了不少美軍對日軍的作戰,扮演了諸如偵察、突襲和炸毀日軍彈葯庫等任務。克欽101突擊隊發展迅速,到1945年初由原來2000人發展為2萬多人,成了抗日英雄部隊,部分甚至還參與了美國在太平洋的對日作戰,得到了美國總統和國防部的嘉獎。戰後,美軍撤離緬甸,但在美軍中一直保留了101突擊隊的番號和101部隊基金會。
緬甸獨立後,101克欽突擊隊以五個營兵力轉入了新成立的緬甸聯邦國防軍。當時,緬族軍隊僅有三個營。由於昂山繼任者沒有兌現「彬龍協議」中關於尊重少數民族自治意願的條款,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的矛盾沖突加劇惡化。1949年,實力強勁的克欽部隊應時任總理吳努的要求,南下攻打正在圍攻仰光的克倫族軍隊,擊敗克倫族軍隊後可親部隊又在勃固山區打垮了緬共力量。
但是,隨後克欽部隊發生分裂,一部分軍隊進入克倫族軍中,並於1961年2月5日建立了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克欽獨立軍,次年回到克欽邦,成了反政府軍武裝。緬甸獨立後即和美國建交,與美國關系的惡化則始於軍隊接管政權後。在奈溫建立軍政府後,美國即將駐緬使館降為代辦級,停止對緬甸提供經濟援助和進度援助,撤消了對緬甸的貿易普惠政策,對面實施了武器禁運,並對緬甸實施了金融制裁,組織國際機構對緬提供援助。
事實上,自那時開始緬甸被美國封鎖了。美國和緬甸關系的改善是從2009年9月開始,奧巴馬政府公布對緬新政策,在維持現有制裁同時,恢復與緬直接接觸並有條件擴大對緬人道援助,目的是換取親西方政治人物昂山素季的自由。2009年11月,奧巴馬在新加坡與包括緬總理吳登盛在內的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
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兩次訪緬。作為和西方改善關系並實施內部改革的一部分,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被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季被釋放後,美國政客即開始頻繁訪問緬甸。2010年12月,美國務院助卿幫辦約瑟夫·雲訪緬。2011年5月,約瑟夫·雲再次訪緬。2011年6月美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訪緬。2011年8月,美參議院批准關於米德偉(Derek Mitchell)擔任美國緬甸事務特使,米德偉先後於9月和10月訪問緬甸。9月29日,美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助理國務卿波斯納和緬甸問題特使米德偉分別在華盛頓會見緬外長吳溫納貌倫。11月30日,美國務卿希拉里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成為50多年來第一位到訪緬甸的美國國務卿,此後兩國關系開始改善。2012年1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減輕對緬甸制裁,准許美國公司在緬甸投資。2012年11月1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緬甸。奧巴馬此行使其成為首位在位期間訪緬的美國總統。2013年5月,緬甸總統吳登盛訪美,成為47年來首位訪問美國的緬甸國家元首。
美國和緬甸改善關系,目的是為了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季,並推動緬甸改革,從而試圖在後面的選舉中贏得緬甸選舉,從而完成對緬甸的政權演變。對緬甸政府來說,以釋放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來換取美國對緬甸的制裁解禁,目的是為了進行改革,並擴大緬甸與外部的經濟合作與聯系。兩國的蜜月期在2013年5月奧巴馬訪問緬甸達到頂點,之後開始回落。
奧巴馬在訪問緬甸時,與昂山素季進行了會見並有密談。在會面後不久的6月份,昂山素季即宣布參選總統。這一變化顯然突破了緬甸政府的底線,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拉鋸,最終緬甸聯邦議會議長吳瑞曼在2014年11月18日,在內比都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下屆政府時期方可修改現行憲法,明年底大選依然依據現行憲法舉行。
這也意味著昂山素季將不可能擁有總統競選資格,美國針對緬甸的5年布局也就此宣布落空。為了推動改革,緬甸新政府自2011年3月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重啟與少數民族獨立武裝的談判,但緬軍和政府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誤解,所以彼此仍是打打停停,並未真的停止,只是到2012年1月後沖突次數減少。到了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沖突再次加劇。由於政府已經與多個少數民族簽署了停火協議,所以這之後的沖突雙方主要在克欽獨立武裝與政府軍之間展開。2014年4月,緬甸政府雋星新一輪人口普查,這遭到了部分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域的抵制。由於政府軍簽署停火協議的主要條件就是要緬甸境內的獨立武裝解散軍隊,緬甸只能允許「一國一軍」的存在。連續3年的戰爭使得克欽獨立武裝壓力過大,經濟也面臨崩潰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克欽獨立武裝也在不斷尋求外援。
考慮到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克欽獨立武裝能夠尋求最大的幫助就只能是美國。2014年4月中下旬,緬甸克欽獨立軍副總司令桑魯甘茂對美國進行了為期11天的訪問。在美國,桑魯甘茂會見了包括主管民主、人權與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湯姆。馬林諾夫斯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薩曼莎。鮑爾、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際開發署及國防部的一些官員。另外,甘茂還會見了聯合國秘書長緬甸特使南威哲、旅美克欽民族國際組織、其他克欽組織等代表。而早在這之前,在奧巴馬執政後不久,克欽邦的「101突擊隊」的老兵就曾聯名向白宮寫信,希望美國能對克欽予以幫助。奧巴馬政府認為,美國有必要幫助克欽,表面上理由是克欽曾幫助美國軍隊打過日本軍隊,事實上則是因為在美國對緬新政策下克欽獨立武裝對美國有了新的利用價值和意義。
不過,那時候美國還需要和緬甸官方進一步緩和關系,所以只是態度上表示支持,並未提供實質性援助。雖然沒有實質性的支持,美國還是給了克欽獨立武裝一個建議,即發展和緬甸民主派即昂山素季方面的關系,通過與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合作來獲得美國的幫助。這實際上是美國在給昂山素季策劃軍事支持力量。當然,由於這個選擇牽扯到大國利益,克欽獨立武裝不敢得罪中國。
因此,克欽獨立武裝並沒有很快敢下決定,雙方並未達成利益一致。但是,2014年4月甘茂訪美,希望美國政府能夠作為見證者參加緬甸政府和各民族武裝組織之間的停火協議簽訂儀式。這實際上是克欽獨立武裝試圖將美國拉入到緬甸內戰調停當中,將克欽問題國際化的一次努力。努力的目的是,迫使緬甸政府讓步,實施聯邦制,並允許克欽等少數民族保留獨立武裝。2014年4月29日,甘茂又對緬甸《伊洛瓦底江新聞雜志》表示,緬甸內戰已經打了60年,這個問題已不是雙方能夠處理的;中國是強大的鄰居,同時美國是一個認真開展對緬交流的超級大國,只有中美兩個大國參與進來,克欽民族的和平才能實現。
克欽獨立武裝的這種行為,在大國角力的情況下實際上是順著美國的利益在走,而一旦緬甸問題國際化,那麼就將影響中國的絲綢之路戰略,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的戰略實施就將受到影響。所以,對中國來說,並不希望美國插入進來,特別是在中國越來越需要打通從緬甸到印度洋的陸路通道的時候。客觀上,中國反對克欽的想法。然而,由於緬甸政府確定了昂山素季不能參加本屆總統選舉,美國試圖借昂山素季勝選或敗選後發動對緬甸的和平演變的計劃破滅了。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需要搞亂緬甸。與此同時,作為緬甸政府,為了繼續贏得美國的信任,從而試圖得到美國的諒解,也在盡最大努力改革以符合美國的胃口。於是,美國以此為借口要求考察緬甸人權。2015年1月11日到15日,美國國務院人權特使訪問緬甸,與緬方舉行人權對話。美方代表團中還包括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數名軍方高官,他們低調訪問了緬北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考察人權」的同時,了解緬北武裝沖突現狀。據報道,人權對話前,克拉奇菲爾德等美軍高級將領9日低調前往緬北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與緬甸武裝部隊總參謀部人員、密支那軍區指揮員及旅級前線軍官會晤。
除了探討緬甸軍隊建設和改革前景,美軍將領還專門聽取了緬北武裝沖突現狀、緬北各支「民地武」當前的情況,以及首批受訓緬軍回前線後的表現,並商討第二批緬軍少壯派軍官赴美受訓的事。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托馬斯·哈維是負責戰略構建的。有知情人士透露,美軍高層此次訪問緬北前線和內比都目標明確,那就是爭取緬甸軍人集團、昂山素季民主派和「民地武」三方面力量。說白了,美國一方面試圖在緬軍中扶植親美勢力,同時還向將昂山素季和緬北的武裝力量糅合在一起,並最終挑起緬甸的大規模內戰。

中國希望周邊穩定,以便於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美國,希望破壞中國周邊的穩定,破壞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於是乎,緬甸就成了中美較量的一個新區域。而緬甸內部的各方,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位置,試圖謀得利益最大化。
事實上,中國在盡力試圖說服各方坐下來談判,避免緬甸最終發展成大規模的內戰,上了美國的當。然而,由於緬甸政府和緬北武裝的矛盾難解,被美國利用恐怕是定了,只是到底會利用到什麼程度,會不會引發大規模、全國性的大戰,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作者署名:緬甸中文網)

㈧ 緬甸,這個國家為什麼戰亂不斷

緬甸這個國家自己本身實力就很弱,就會有許多外國參與進來干涉國家內政,而且緬甸這個國家內部民族分裂也很多,所以也是基本戰亂不斷,國家領導沒有實力,外國干涉國內政治,自己國內還在打內戰,所以這個國家戰亂一直都不停息。


緬甸早期的時候發生軍事的政變,奈溫將軍為首的軍政府執政。在軍政府時期,緬甸中央政府對其他少數民族鎮壓俞發變本加厲,大搞緬族的「大民族主義」長期以來,緬族受大民族主義影響,極力壓制其他民族政治、利益訴求,以維持統治;

㈨ 緬甸為什麼這么多軍閥,為什麼不發動統一戰爭

沒有用的,
緬甸問題的解決絕對不是只靠軍事的干預能夠解決的,只要緬甸的貧困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就會有人不斷的鋌而走險,販毒,暴力等等。

㈩ 緬甸獨立已有70年,為何至今國家仍然沒統一

緬甸是英國的前殖民地,其於1948年獨立,然而緬甸卻一直未能實現全國統一,至今仍然處於內戰狀態,而且內戰幾乎遍及全國大多數邦和省。對陣的雙方分別是緬甸政府軍和緬甸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有人可能會問,緬甸為何會如此,要知道打內戰能打70多年的國家,全世界也只有緬甸這獨一份,而且還是大大小小沖突幾乎不斷!

1988年至今,緬甸軍政府自上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轉變民族政策,採用一邊安撫,一邊圍剿的策略。與部分可以合作的民族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並且給予自治權,成立了一些特區。另外針對克倫民族聯盟、撣邦少數民族武裝、克欽獨立軍等強硬的民族地方武裝展開一系列軍事行動。這些清繳行動在2015年緬甸實現全國普選,成立民選政府後有所緩和。政府軍與大的民族地方武裝處於停火狀態。不過民主化之後,如何推進民族和解,解決“一國多軍”的局面,仍然是非常棘手的問題。中央政府與地方少數民族仍然缺乏互信。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7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9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4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0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5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8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0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3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