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打針代表什麼

緬甸打針代表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06 07:23:04

⑴ 我的團長我的團 為什麼會在緬甸這是什麼戰爭

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分兵進犯東南亞各國。12月15日,日軍佔領了緬甸最南端的城鎮高東等地和三個機場。12月23日至25日,日軍轟炸仰光,緬甸形勢岌岌可危。英國為了挽救其在緬甸的危機,於12月25日與中國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在美、英兩國的建議下,於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該戰區包括中國、越南、泰國和緬甸,由蔣介石任總司令,美國將軍史迪威任參謀長。從此,中國人民和東南亞各國人民組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1942年1月初,氣焰囂張的10萬日軍分三路入侵緬甸。緬甸戰場上打響了大規模的保衛戰。為了援助緬甸的反法西斯戰爭,同時也為了保衛滇緬公路,從2月16日起,我國派遣10萬遠征軍奔赴緬甸。遠征軍由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組成,軍長分別是杜聿民、甘麗初、張軫。3月1日,滇緬公路上車輪滾滾,空中有盟軍的飛機護航,在遮放集結的遠征軍乘上英軍的紅頭大卡車,直奔國門畹町而去。這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次派遣軍隊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第一次援助他國作戰。這次出兵,受到了緬甸人民的熱烈歡迎。
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後,戰局已十分危急。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遠征軍立即組織了東瓜戰役,集中7個師的兵力,將敵五十五師圍困在仰光北面的東瓜。3月19日戰役打響。遠征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採用「深築高坑、坑道串通、廣設埋伏、近距殺傷、利用夜間、短促突擊」的戰術,激戰12天,消滅敵人5000多人,俘敵400多人。這就是有名的「東瓜大捷」。六十六軍於4月上旬入緬。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已被日軍包圍了兩晝夜,他們糧盡彈缺,水源斷絕,一再告急。六十六軍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少將率部奉命救援。經過3天苦戰,擊潰了日軍主力,日軍丟下1200多具屍體狼狽退出陣地。是役,遠征軍克復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軍7000多人,取得了入緬作戰之後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後,齊學啟將軍因公與師部失去聯系,與本師負傷官兵18人向深山覓路西進,追趕師部。在離荷馬林20英里處遭日寇騎兵追擊,在機槍掃射之下,16人壯烈犧牲,1人落水逃生,齊將軍頭部中三彈、身中四彈,倒卧血泊中昏迷過去。他蘇醒後,方知重傷被俘,被關在仰光中央監獄俘虜營。1944年5月,汪偽政權派陸軍部長葉蓬赴仰光勸降,遭齊將軍嚴辭拒絕。1945年3月7日,齊將軍在獄中被漢奸行刺,於13日去世。馮玉祥將軍曾在詩中贊頌齊將軍:「還有將軍齊啟學,寧死不屈世驚嘆……壯烈足稱中華魂,光輝史冊萬萬年。」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輝煌的戰績開始,一度扼制了日軍的猖狂進攻,對整個戰局起到了積極的配合作用。特別是東瓜保衛戰、仁安羌解圍戰和棠吉攻擊戰的勝利,為中國軍隊打出了軍威和國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
然而,事與願違,因盟軍指揮失策,協作不力,加之日軍於1942年4月28日偷襲臘戍成功,切斷了我方後路,16萬盟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由主動陷入被動,並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劇——兵敗「野人山」(克欽山)。在這場災難性的國際大撤退中,中國遠征軍除了第90師、第96師、第200師、新28師、新29師的殘余部隊得以撤退回國外,歸路被截斷的其他幾個師只好於5月15日通過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編38師跟隨英軍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隊伍。北撤的遠征軍殘部進入克欽山,彈盡糧絕,飢寒交迫,在縱橫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熱帶叢林中艱難跋涉,與野獸和熱帶傳染病進行殊死的拚鬥……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無數遠征軍官兵!一個半月前出征時浩浩盪盪的10萬之眾,僅殘剩4萬多人,那6萬人多數不是在戰斗中死傷,而是在潰敗中被俘虜、被炸死、被餓死和被傳染病奪去生命。於是,緬甸全境淪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會晤,決定在中印緬戰場反攻日軍,奪回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供給線,並重組遠征軍戰區,由陳誠任司令長官(不久衛立煌接任),節制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14個師,總兵力達16萬餘人。中國駐印軍6萬人,也已早有準備,於同年10月從印度阿薩姆省出發,反攻緬北日軍,形成了三麵包圍日軍的有利態勢。12月,中國駐印軍在於邦打響了反攻緬北戰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肅清了胡康河谷之敵,並攻入勐拱城,直逼緬北重鎮密支那。與此同時,滇西遠征軍於年初強渡怒江天險,進入高黎貢山地區,與駐印軍對敵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8月底,中美盟軍以傷亡5000多人的慘重代價,奪取密支那,挫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蘆溝橋事變的日軍「常勝師團」——第五十六師團。10月中旬,中美盟軍南攻八莫,12月收復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國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在中緬邊境的芒友會師。至此,緬北戰役取得了勝利,接著揮師南下光復臘戍,重新開通了滇緬公路。
根據戰後盟軍公布的檔案材料,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兵員為10萬人,傷亡總數達6.1萬人,其中5萬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蹤的。盟軍傷亡及被俘約1.5萬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為中緬關系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患難與共的中緬兩國人民,將永遠珍惜這經過戰火考驗的「胞波」友誼。

⑵ 緬甸果敢事件是什麼啊

  1. 緬甸果敢事件指2009年8月8日凌晨,緬軍以果敢槍械修理廠制毒的借口為由,派出30名警察,欲強搜該廠。緬甸政府軍與果敢特區連日爆發激戰,大批難民爭相逃出果敢,果敢長年積極招商引資,吸引三萬華僑定居,在戰爭過後幾乎全數撤離果敢,果敢特區主席曾透過媒體向國際求援,但在緬甸與中國控制消息的情況下,戰爭未獲得國際廣泛關注。

  2. 起因:8月7日,緬方聲稱,查到小中山與小母乃附件有一個毒品加工廠,他們請求果方配合。打擊犯罪組織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作為果敢同盟軍,當然義不容辭。當天晚上7點鍾,果方當即決定令執法處派10名幹警、禁毒委派10名幹警前往配合。可誰也沒有想到,緬軍說查抄毒品製造廠是假,轉而前往楊龍寨把槍械修理廠包圍。但是,被派往配合緬方的隊伍到了楊龍寨後,發現情況不對,馬上把情況向高層領導作了匯報,對突如其來的事情,隊伍沉著應對,並在修理廠門近200米處與緬軍對峙。

  3. 經過:緬時早晨7:00鍾,從緬甸中央派來的二級參謀哼索、軍事安全局彤彤尼來到特區辦公室,要與果方進行談判。果方派出了代表團與其進行談判。但由於緬軍的要求太苛刻,以致談判進行了兩個半小時也沒有談判成功。最後,緬方代表說,要果方各常委11:00到他們的營區去進行談判,但果方並不予理睬。下午1點鍾,緬軍再次到特區辦公室,要與果方進行談判。這一次,果方代表團與他們進行了正面對話,3點鍾,果方代表團帶上緬方駐果最高軍分區司令溫貌、中央軍事安全局一級參謀彤彤尼、二級參謀季嘟、少尉昂昂等緬方代表前往楊龍寨槍械修理廠一看究竟。當緬軍看完了槍械修理廠後,當即表示道歉。因為廠里沒有任何與毒品有關的器皿與化學物品。最後,他們只得無功而返。

  4. 影響:緬甸政府軍與果敢特區連日爆發激戰,大批難民爭相逃出果敢,果敢長年積極招商引資,吸引三萬華僑定居,在戰爭過後幾乎全數撤離果敢。特區政府稱軍事行動造成果敢上百億人民幣的損失。原果敢特區政府的成員在彭氏家族以及隨之退出政府的人士離開之後,改組為果敢地區臨時管理委員會,接替了原果敢特區政府的角色,其成員中的多數仍由緬共時期的將領所組成。特區政權對外的名稱也由「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政府」改為「緬北撣邦果敢臨時管理委員會」。原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在8月25日出任果敢地區臨時管理委員會主席,表示會服從緬甸軍政府有關果敢的整兵命令。

⑶ 緬甸為什麼和果敢同盟軍發生戰爭

這次果敢戰事,還有前一時期的江西南庄戰役,果敢同盟軍的主要政治目標是以打促談,爭取到自己的政治地位。而這個訴求,中方在給緬軍的有關緬北和平建議中也提到了果敢同盟軍的政治地位問題。這次果敢戰役後,緬軍總司令敏昂來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了,說中方在果敢同盟軍的問題上,提了干涉緬甸內政的建議,表示不滿,也佐證了中方的這個建議。
但從筆者所能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中方在建議中,僅僅是要緬軍正視果敢同盟軍的事實存在,緬北和平問題,需要一攬子解決,而不能留下戰火復燃的死角。可惜的是,緬軍沒有聽進去而直接拒絕了關於果敢同盟軍的建議,隨後,果敢戰事就正式爆發。
中方的建議中,只是要求緬軍正視果敢同盟軍的事實存在,要給予其應有的政治地位進行和談,沒有涉及到支持果敢同盟軍打回果敢,光復果敢。在果敢戰事爆發之前,彭家聲接受采訪時也是反復提到要緬方給予其談判的政治地位,也沒有得到緬軍的響應。隨後,果敢戰事爆發後,局面就暫時都失去控制,同盟軍提出的恢復果敢第一特區的政治目標,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新的政治目標。
二、果敢同盟軍宣傳上的政治失策略談
果敢同盟軍在打回果敢之初,就明確提出了果敢人不打果敢人,目標只對准緬軍。可惜的是,同盟軍的某個在網路上有影響的宣傳人員,一看到同盟軍起初的攻勢勢如破竹之時,就狂妄無知到了極點,在博客上對白所成明學昌魏三等自治區政府要員喊打喊殺,表現得比同盟軍更極左更革命的樣子。
而歷史早就證明,現實也正證明,往往這些民族主義口號喊得最響亮,最激烈的人,最後往往就是叛徒。
該宣傳人員在博客上的把敵人直接對准自治區政府要員而不是真正的敵人緬軍,看似是在為同盟軍搖旗吶喊,而實際上,是在為同盟軍樹立更多的政治敵人。之後,該宣傳人員又把矛頭直接對准了中國政府,對中國政府連篇累牘地痛罵。
這種夾帶個人私利的宣傳,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組織和事件來達到泄自己私憤的目的,絲毫不顧及到整個局勢下的果敢同盟軍的前途,是任何組織都無法容忍的,而這里我暫時說這是他的私利和泄憤,已經是很輕的表述了。
從開始到最後不顧果敢同盟軍的勸告直至警告,依然我行我素無限消費果敢同盟軍,為果敢同盟軍到處樹敵,達到自己肩負某國的政治目標。到最後,同盟軍不得不公開發出聲明與他進行政治上的切割,該宣傳人員的調子立馬一轉,說果敢同盟軍還沒站穩腳跟就要清算白所成魏三等等,他為白所成等感到悲哀,自己也是兔死狐悲,到這個時候,還不忘記對同盟軍栽贓和樹敵。
查同盟軍的官方博客,從沒有要通緝白所成要殺白所成,反而對白所成等惡狠狠地喊打喊殺的,就是該宣傳人員他自己。就是那個通緝令,也是由果敢同盟軍里與其關系要好又沒政治頭腦的某人頭腦發熱而擅自發出。果敢同盟軍在政治上被該人的夾帶個人私利的宣傳搞得越來越被動,迫使同盟軍不得不徹底與其進行切割。
在其夾帶個人私貨的謊言宣傳和暗示下,讓眾多網友認為彭家是受到美國資助才打回果敢而痛罵自己的國家不幫果敢人民,那麼中國由政府出於人道主義安置的大量果敢難民並收治傷員,何以視而不見?
有人說,單憑一個宣傳人員就能把這事攪渾了,側面說明很多問題;也有人覺得這個人能長期存在網路上這事很詭異。其實,果敢同盟軍的實力畢竟還很弱小,經不起這類政治投機商的消費。果敢同盟軍需要的是被幫助,而不是被消費。
三,關於果敢同盟軍的性質
當然,出於各種利益的考慮,網上包括群里有歌頌白所成的,有歌頌彭家聲的,有認為壓根就不需要借用彭家聲名望就可以打回果敢的,或者現借用彭家聲的聲望打回果敢然後一腳踢開彭家聲的,各種觀點在網路上都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也客觀上讓網友可以接受到四方的觀點以供自己判斷。
關於果敢同盟軍與彭家聲的關系問題,我的觀點是:沒有彭家聲的聲望,就不可能有果敢同盟軍的重新組建,但果敢同盟軍也不等同於彭家聲。果敢同盟軍目前是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並由緬甸民族正義黨所領導的以爭取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的革命武裝組織,而非某個人的私人武裝。
四、果敢同盟軍的戰役戰術得失談
這個問題由於敏感,筆者已經就這個問題在內部進行過意見交流,因此,在公開的層面上,不再談及。
五、果敢戰事的中方態度
有關中方的態度,從目前來看,沒有什麼改變,那就是:建議各方坐下來談,只要緬方願意,中國這次願意當調停人,而不再僅是見證人。這是在緬甸和平路線圖上,從沒有出現過的態度。
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目前中方的態度也僅進行到此為止,還是沒有說支持同盟軍光復果敢,是否光復果敢,取決於談判的政治結果,而不是軍事結果。解讀出來的意思就是:一個名義上統一的緬甸是符合中國的利益的。
所以,在果敢問題上,在克欽問題上,中國目前是絕不接受任何一方用武力獨立於緬甸之外的政治訴求的,在這點上,佤邦和四特把握的相當精準,所以,佤邦和四特總是強調我們不分裂,但我們必須要高度自治。
當然,現在緬甸內地大緬主義情緒被煽動,針對中國的各種過激的政治言論在紛紛出籠,如果緬甸政府和軍方不從兩國和平穩定的大局考慮,只一味地宣洩自己的不滿和無限度向中方索取不恰當的回報,那麼,中方在目前上述立場上是否有微調、調整、方向性陡轉?還有待觀察,在此,筆者提醒網友注意研究下1967年緬甸和1969年的緬甸歷史。
六、緬甸軍方為什麼在果敢戰事上如此強硬?
熟悉緬北近些年的所有重大事件的網友應該知道,緬軍目前的高層,包括三軍總司令敏昂來,都是藉助2009年的88果敢事件而一戰成名爬上高位。因此,不管是中方的建議,還是果敢同盟軍的通過武裝斗爭打回果敢,這都無異於是要這些緬軍高層既得利益者把早已經吞進去的勝利果實吐出一部分出來,因此,不管是在政治考量上,還是在他們私人的利益考量上,是絕不輕言退讓的。
而緬甸國家的政治格局的角度來看,對於西方國家和緬甸內部大量的政黨和民眾要求就憲法的任何條款進行全民投票修憲的呼聲,吳登盛政府已經夾持這些有利於他政治利益的呼聲答應就修憲問題在5月份進行全民公投,在這種局面下,除了總統資格條款有可能修改公投外,軍方不經任何選舉就自動佔有議會25%的席位的條款的修改也可能會進行公投。
在軍方面對國際國內的巨大修憲公投的壓力下,軍方如果堅決反對修憲公投的聲音就會顯得異常刺耳。而此時的果敢戰事的爆發,無疑為緬軍提供了巨大的政治機會,為此,敏昂來總司令甚至高調說打擊果敢同盟軍是一場反侵略戰爭,就是意在通過調動國內的大緬主義情緒來讓緬甸民眾認為軍方的25%的席位是不可修改的,對果敢地區實行90天的軍管,也恰好涵蓋了計劃5月份的修憲公投。
因此,在修憲公投沒有結束之前,不管緬軍在果敢戰場遭到多大損失,也不會輕言撤軍和和談,相反,這個期間的緬軍重大傷亡反而更能刺激緬甸內地民眾的大緬主義情緒,從而達到就軍方在議會中的25%席位不舉行修改公投。在達到這個政治目標後,才有可能轉變對果敢同盟軍的政治態度。
七、如何讓緬軍和緬政府承認果敢同盟軍的政治地位?
有人問如何讓緬軍承認同盟軍的政治地位?答案是目前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繼續打,堅持到緬甸修憲公投之後,直到緬軍自己覺得損失慘重,政治籌碼也在輸的時候,態度才會出現變化。
同時,緬甸內部各個政黨、政治家、分析家、一些軍方人士,也認識到,如果在果敢問題上,不接受中方的建議,恐怕會重蹈69年的覆轍,到最後,輸的褲子都快沒有了,還是得談,因此也在積極建議和呼號希望政府和軍方高層不要因為自己的個人政治利益而不接受中方的建議。

同時,緬甸這些有識之士也暗示接受了中方的建議,88果敢事件的既得利益者今後在政治上相信中方不會讓其有損失的。但是緬軍不會把已經吞進肚子里的東西自動吐出的。
所以,後一階段的果敢戰事,將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會有多場惡戰,特別是在春節假期後中方的態度再次出來之前,雙方都會惡戰幾場,以爭取在談判時的政治籌碼。也就會看到,從緬軍目前誓言徹底干凈地消滅同盟軍,到後來會表述成消滅同盟軍的主力,之後再表述成擊潰同盟軍的主力,再之後就表述成為了國家和平,緬軍願意高姿態接受中方的調停。各位網友今後可以細心觀察緬軍就果敢戰事的評論表述的這種用詞細微變化。(緬甸東子

⑷ 緬甸人是信什麼教的。。。又有什麼風俗習慣。。

緬甸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緬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和神靈崇拜、伊斯蘭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響最為廣泛並為絕大多數緬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
緬甸有約六千萬的國民,68%為緬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若開族(3.5%)、華人(2.5%)、孟族(2%)、克欽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此外還有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移民(1.25%)。但是緬甸官方目前並不承認緬甸華人(果敢華人除外)、印度人、孟加拉人和羅興亞人(來自孟加拉國的一個混血族群)為法定少數民族。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奶茶,吃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烹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很鮮美。
緬甸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度,絕大多數人篤信佛教。佛塔和佛寺比比皆是,到處可見。緬甸人一有閑暇,便去拜佛聽經,朝拜佛塔,祈求平安。但無論是進佛寺,見法師,或是進入塔院,有一條嚴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須脫鞋,連襪子也不能穿。因為緬甸人認為鞋是最骯臟最齷齪的物品。他們經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賤之人比作是「挨鞋打之物」。在緬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則認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恥辱。在緬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聖的地方,僧侶則是佛祖的代表,絕不能穿最骯臟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見僧。否則,會極大地傷害緬甸人的感情。
緬甸是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農業機械化程度很低,牛是廣大農民進行農業耕作的主要依靠。無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寒,牛總是和農民們一起在土地上耕耘。自古以來,緬甸農民與牛相依為命,把牛視為「忠誠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為如此,很多緬甸人,尤其是緬甸農民忌吃牛肉,認為吃牛肉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背叛行為」。所以,當你宴請緬甸朋友時,千萬要問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否則會是一種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緬甸人的喪葬方式有棺葬、土葬、火葬、天葬等,各民族的習俗不完全一樣,其中以緬族人的喪俗較有代表性。緬族人因信奉佛教,所以他們不以死亡為悲哀。人死後,家人要替死者凈身更衣,然後安放在木架或席上,下放一個盛滿清水的新沙鍋。出殯時,先將沙鍋在門口打碎,然後把屍體連同木架或席子一同送往附近的寺廟火化。火化完,有的把骨灰放在寺廟里,有的則加以埋葬。在此期間,喪家要備煙茶、檳榔招待弔唁者。
緬甸是宗教意識很濃的國家。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紗、手持黑傘的僧侶,全國僧侶有10幾萬,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萬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個是和尚,佛教徒中每個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社會上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以後才能夠享有結婚的權力,出家的年齡一般在10歲上下,出家時間,在以前最短為一年,現在已縮短為7夭。也可以幾個月,幾年,甚至終生為僧。出家手續十分簡便。因此,在緬甸有出家容易,還俗也容易的說法。

⑸ 日軍為何進攻緬甸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接壤,西北和印度相鄰,東南和泰國、印支交界,西南瀕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是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從1885年起,緬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改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緬甸是東南亞惟一未被佔領的國家。成為同盟國在亞洲大陸的南翼屏障。從仰光到昆明的中緬公路是美國向中國國民黨政府運輸戰爭物資的惟一陸上通道。

進攻緬甸是日軍在東南亞發動進攻期間所進行的最後一次戰役。由於兵力不足,日軍大本營指示南方方面軍,在南方作戰期間,首先相機奪取緬甸南部的航空兵基地;當作戰告一段落後,在情況許可的范圍內,再繼續發動進攻。日軍佔領緬甸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大陸屏障,截斷美、英對中國國民黨軍隊進行補給的中緬公路交通線,以便早日結束中國戰場的軍事行動;同時,進逼印度,促使其脫離英國。擔負對緬作戰的兵力是陸軍第15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陸軍中將,下轄第33師團和第55師團,共3.5萬餘人。開戰後增至4個師團,6.3萬人。支援作戰的飛機564架。為了進攻緬甸、控制泰國,日本第15軍於1941年12月8日在曼谷登陸。12月19日,日軍一部進入緬甸南端的丹那沙林地區,奪取了3個機場,切斷了英軍從印度、緬甸對馬來亞的空中支援。此後,日軍加緊構築道路,加強偵察,組訓緬甸反英親日分子,厲兵以待。

英國在戰前認為日本不會進攻緬甸,只把緬甸作為美、英對新加坡和中國進行陸空補給的中轉站。因此,緬甸在英國的防禦體系中未被重視,它曾先後隸屬印度司令部、新馬司令部、南亞盟軍司令部,最後又歸屬了駐印英軍,但緬甸的防禦始終未能建立。1942年初,盟軍在新、馬、菲和荷屬東印度地區相繼失敗之後,緬甸這個南亞大陸的前哨屏障的作用才被重視起來,但已為時過晚。當日軍向緬甸大舉進攻時,英國的防禦兵力只有1個印度步兵旅、1個緬甸步兵旅和一些分隊,另1個印度旅還沒有到達。總兵力只有2.6萬人。部隊都組建不久,裝備訓練不足,戰鬥力很弱。支援作戰的有美、英各1個戰斗機中隊,共有飛機36架。英國在印緬戰區已無兵可派。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英首相丘吉爾要求澳大利亞把正從非洲調回的1個師改道運至仰光。但澳政府認為,由於荷屬東印度地區被佔領,澳大利亞本土已岌岌可危,因而拒絕了丘吉爾和羅斯福的強烈要求。當時,緬甸之戰已經開始,英國轉向蔣介石求援。

中國國民黨政府應英國政府的請求和為了保持中緬公路的暢通,同意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但交涉過程頗為曲折。自1940年日本侵佔海南島和印度支那,切斷了中國經南海和印支的海、陸對外交通之後,中國國民黨政府對緬甸通道的安全日益擔心。1941年2月,國民黨政府派遣一個高級軍事代表團赴緬甸、印度和馬來亞進行考察,探討和英國聯合保衛緬甸問題。但英國顧慮較多,不願擔負中國遠征軍的後勤供應。1941年夏,韋維爾以印緬戰區總司令的身份到重慶活動時,蔣介石曾當面提出派遣部隊入緬和英國部隊共同保衛緬甸,但韋維爾態度消極,強調中國軍隊以防守中緬、中老邊界為宜。蔣介石對此大為不滿。1941年12月下旬,中國國民黨政府和英國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准備先以3個軍入緬作戰。但英國一直不同意遠征軍提前入緬,雙方爭執多時,中國遠征軍歷經三次動員和變更行動時間,直到仰光不保,英國才最後同意中國軍隊入緬作戰。國民黨遠征軍統稱「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先由衛立煌任司令,後改派羅卓英為司令,杜聿明為副司令,下轄3個軍;即第5軍,軍長杜聿明兼;第6軍,軍長甘麗初;第66軍,軍長張軫。在中國遠征軍入緬前後,英國、美國和中國國民黨政府又在指揮權問題上爭吵不休,各有打算,最後同意由英國的亞歷山大上將和美國的史迪威中將實行雙重領導,蔣介石也在幕後指揮,實際仍是各行其是,嚴重地影響了遠征軍的作戰。

1941年12月23日和25日,日軍對仰光猛烈空襲。1942年1月4日和19日,日軍2個師團從泰國向緬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發動進攻,至1月31日,佔領了毛淡棉及其以南地區。此後,日軍急速向仰光推進,於2月21日渡過薩爾溫江,突破了英軍在米鄰河和錫唐河的防禦,英印守軍第17印度師只餘下3000餘人棄械逃回東吁。日軍於3月4日前到仰光東北的勃固,仰光受到嚴重威脅。3月6日,緬甸戰區新任司令亞歷山大上將下令撤出仰光。此時日軍已對仰光形成包圍之勢,幸而北面日軍機械地執行命令,在達成合圍之後,沒有等待接替部隊的到來即自行撤離,仰光守軍得以僥幸撤出。3月8日,日軍進入仰光時,該市已是一座空城。

日軍佔領仰光後,海上補給得到了保障,經短期休整補充,並得到2個師團的增援後,分三路向曼德勒推進。右翼第56師團經勃固、東枝,直插臘戍,以切斷英軍和遠征軍的退路;中路第18、第55師團沿鐵路向曼德勒進攻;左翼第33師團沿伊洛瓦底江向卑謬、仁安羌進擊,以佔領仁安羌油田,從左側包圍曼德勒守軍。由仰光撤出的英軍邊打邊退,戰鬥力已大為削弱,至4月初英軍約6萬人在曼德勒以南240公里防守一條由西至東的防線。英軍東側由中國遠征軍防守。其中第6軍防守景棟、孟迤地區,第5軍防守東吁至曼德勒一線,第66軍為預備隊。第5軍先遣部隊第200師於3月7日開抵東吁後,立即掩護英軍退卻,並抗擊北進的日軍。雙方激戰12天,日軍傷亡較大,這是日軍人緬以來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由於遠征軍上層指揮混亂,守軍得不到有力增援,於3月29日棄守東吁。左路日軍3月23日佔領緬甸南部主要機場勃生,從此英軍失去了空中掩護。4月中旬,日軍佔領卑謬後,逼近仁安羌,並對該地英軍形成包圍。英軍緊急要求駐守曼德勒以南的中國遠征軍前往解圍。第66軍所屬第38師1個團擊退了日軍,使英軍七千餘人,其中包括英軍司令亞歷山大安全轉移。4月下旬,佔領東吁之日軍又攻克東枝,並換乘汽車向深遠後方臘戍猛插,於29日攻佔臘戍,從而切斷了遠征軍和英軍的退路。至此,英軍和中國遠征軍未能實現在曼德勒以南與日軍會戰的企圖,部隊被迫後撤。5月1日,曼德勒失守,英軍丟棄了大量武器裝備,爬山越嶺,歷盡艱辛,退至印境阿薩姆邦的英帕爾。中國遠征軍一部進入印度的利多,大部退回國內。遠征軍在撤退中組織指揮混亂,給養缺乏,又兼雨季已到,山洪暴發,蚊蠅螞蟥為害,疾病流行,部隊非戰斗減員比作戰傷亡還大。日軍圍追堵截,西路到達親敦江以西,東路佔領了八莫和密支那,並進入中國雲南境內,於5月10日佔領騰沖,前出至怒江西岸,雙方沿江兩岸對峙。至此,日軍已達成其作戰目的。這次戰役英軍傷亡約1.3萬人,中國遠征軍傷亡約3萬餘人。日軍傷亡4600餘人。

日軍在進攻緬甸的同時,為了保障緬甸的海路補給,於1942年3月23日,以陸海軍一部佔領緬甸南端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英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對日本的進攻能力估計不足,在新、馬、緬都吃了大虧。新加坡失守之後,印度洋門戶洞開,印度、錫蘭失去屏障。英國十分擔心東印度洋這兩個殖民地的安危,在緬甸兵力非常缺乏的情況下,立即動員了6個旅防守錫蘭,還於3月間在錫蘭成立一支新的艦隊。日軍深怕英國海軍勢力的增長危及它由海路向仰光的增援,於1942年4月5日和9日出動了由南雲指揮的第1航空艦隊為主的機動編隊,對錫蘭科倫坡港和亭可馬裏海軍基地進行了空襲,共擊沉英軍輕重巡洋艦5艘、航母和驅逐艦各1艘,擊落飛機約90架,同期還在孟加拉灣等海域擊沉艦只30餘艘。英國在遭受襲擊之後,將東方艦隊主要力量撤往東非,實際上除了非洲東部海岸以外,全部放棄了印度洋。英國以焦慮的心情擔心日本會在掌握印度洋制海權之後,大舉進犯印度大陸。但日本這時已成強弩之末,力量有限。日艦隊解除了對仰光的海上威脅之後,已收兵回營。其陸上兵力的擴張能力亦達極限,再也無力佔領錫蘭、特別是印度這樣的大國了。

在太平洋戰爭第一階段作戰中,日軍實施戰略進攻,達到了預期目的。盟軍處於戰略防禦,遭受了嚴重的挫折。

日本自1941年12月7日發動太平洋戰爭以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打敗了美、英、荷在遠東的部隊,相繼佔領了泰國、香港、馬來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緬甸,以及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島。強占的土地面積達380萬平方公里,人口1.5億。日本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是戰前周密准備,開戰時集中兵力實施突然襲擊,一舉奪取了海空控制權,海戰力求速戰速決,不間斷地實施登陸和進攻戰役,從而使同盟國完全陷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⑹ 緬甸的經濟等各方面怎麼樣

緬甸經濟落後是肯定的。普通工人每個月工資換算成人民幣也就3,4百塊。幾乎所有地區都是經常性停電。幾乎沒有自己的重工業,輕工業也是寥寥。
政治不穩定,恐怖活動主要集中在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緬族聚集區還算可以,不過今年(2010)4月中旬還發生過嚴重的爆炸。但總體來說比中東那種地方安全多了。
但緬甸有很多熱帶流行病,比如瘧疾(俗稱「打擺子」),他們告訴我,絕大多數的緬甸人在一生中都得過這種病。瘧疾如果萬一得了一定要回國治療,治癒可能性很大,但有個朋友在國內治好後還是留下了偏頭痛的後遺症。千萬不要在緬甸的醫院里打針,抽血等一切和血液沾邊的活動。那裡的艾滋病和其他傳染病(肝炎等)可不是一般的猖獗!所以在外吃小吃也要格外小心!
緬甸人民非常純朴,全國大多數人信仰佛教,很多地方可以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而且緬甸人本身對中國人就有一種特別的崇拜,非常友好(如同很多中國人會自然而然地對歐美人友好一樣),很樂於助人。不過在生意上當然沒有什麼友好不友好的了,該騙的照騙。
所以一定要告誡你叔叔,食品安全和防蚊蟲這塊兒千萬小心,其他的方面不用太操心。
緬甸自然風景非常優美,南部的海灘更是堪比南太平洋上那幾座你叫的上名字的小島,公務之餘還是去欣賞欣賞才是……

⑺ 在緬甸說打針是什麼意思

現在我們帶緬甸說打針是什麼意思?就是打針就是可以幫助我們治療很多的疾病。

⑻ 請介紹一下「緬甸」這個國家——

一、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二、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2、森林資源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資源

緬甸國內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國。其中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均發源於中國。伊洛瓦底江為緬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緩,從北向南依次流經克欽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個省份,最後從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長2,200公里,總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為13,600立方米/秒。薩爾溫江為緬甸第二大河,由雲南潞西出境進入緬甸,在緬境內1,660公里,流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經過撣邦、克耶邦、克倫邦和孟邦,最後由莫塔馬灣歸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雙版納進入緬甸,主要流經緬甸撣邦與寮國、泰國的邊境線。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幾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

2、語言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3、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4、習俗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吳昂基」。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稱「瑪丹敏」。

五、著名旅遊景點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⑼ 緬甸打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緬甸內戰始於1960年,當時軍事強人奈溫奪取政權,建立軍事獨裁政府,否決少數民族的自決權,開始緬甸化同化政策。由此,緬甸陷入50多年的內戰。這場內戰,截止到現在仍未有停歇的意思。在緬甸近6000萬人口中,緬族佔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緬甸現在有公開的25支民族武裝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裝,僅撣邦就有10多支民族武裝經常活動。在這些武裝當中,有一些是當年國民黨遠征軍的遺老遺少,是中華民族遺落在他國的武裝;有些是由緬共演變出來的武裝。但是,這次和緬甸政府軍打得最激烈的卻不是和中國源源較深的那些武裝,而是和美國源源頗深、受美國支持較多的克欽獨立軍。而這次緬甸政府軍和克欽獨立軍的戰爭,美國在其間的作用不可忽視。
在美國智庫(CSIS)最新提出的、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2.0版的政策建議中,關於東南亞布局的內容提到的第一個國家就是緬甸。考慮到近幾年緬甸的政治改革、緬甸反對派昂山素季的出獄並恢復議員身份,以及美國政要頻繁訪問緬甸,可想而知緬甸已經成了美國在地院戰略上准備遏制中國的重要布局。考慮到中國和緬甸現政府的關系,美國的目標一直是推動親西方的昂山素季在競選中上台,這一點從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緬甸,並與昂山素季密談可以窺斑見豹。但是,緬甸現政府顯然沒有給昂山素季和美國機會,昂山素季最終因憲法所限未能獲得競選總統的資格。這使得美國通過競選途徑贏得緬甸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了。於是,美國開始選擇內戰方式。
事實上,為了使得昂山素季獲得更多支持,美國一直在努力促使克欽獨立武裝在政治上支持昂山素季,從而使昂山在緬甸獲得軍事上的力量。要想搞清楚這一點,我們還得從緬甸克欽獨立武裝的歷史說起。19世紀,英國殖民者先後發動3次侵緬戰爭,並於1886年正式在緬甸建立起殖民統治。和在印度一樣,英國人在緬甸也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建立了「七邦七省」,並有意識地將一些軍政要職逐步讓給克倫、克欽和佤族等少數民族。隨著時間推移,各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關系不斷惡化,緬甸的民族分離主義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受英國殖民者影響,克欽等緬甸少數民族中的大部分人也拋棄了傳統的拜物信仰,改信了基督教,與英國人合作對付緬族人。1948年緬甸獨立,那時候少數民族分離主義已經很明顯。到了1962年後的奈溫軍政府時期,矛盾開始激化。克欽獨立軍就是成立於1961年2月5日,是緬甸克欽族分裂運動克欽獨立組織(KIO)的武裝力量。克欽獨立武裝是緬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裝之一,也是緬北勢力最大的反政府武裝,數十年來與緬甸中央政府的國防軍打打停停,戰爭不斷。事實上,克欽獨立軍與美國淵源頗深。早在上世紀緬甸獨立前,可親民族的拼音文字都是由美國傳教士奧拉·漢森幫忙編制的,並把第一本用克欽文翻譯成的《聖經》交給克欽民族,克欽族就是在那時候開始改變了信仰。目前,克欽邦超過90%的人都信仰基督教。二戰爆發後,日本軍隊佔領了全緬甸,由於初期盟軍還處於劣勢,所以希望能在緬甸動員更多本土力量對抗日本侵略軍,於是美國就與克欽族合作成立了擅長山地作戰的「克欽101突擊隊」(Force 101 Ranger)。這一突擊隊參與了不少美軍對日軍的作戰,扮演了諸如偵察、突襲和炸毀日軍彈葯庫等任務。克欽101突擊隊發展迅速,到1945年初由原來2000人發展為2萬多人,成了抗日英雄部隊,部分甚至還參與了美國在太平洋的對日作戰,得到了美國總統和國防部的嘉獎。戰後,美軍撤離緬甸,但在美軍中一直保留了101突擊隊的番號和101部隊基金會。
緬甸獨立後,101克欽突擊隊以五個營兵力轉入了新成立的緬甸聯邦國防軍。當時,緬族軍隊僅有三個營。由於昂山繼任者沒有兌現「彬龍協議」中關於尊重少數民族自治意願的條款,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的矛盾沖突加劇惡化。1949年,實力強勁的克欽部隊應時任總理吳努的要求,南下攻打正在圍攻仰光的克倫族軍隊,擊敗克倫族軍隊後可親部隊又在勃固山區打垮了緬共力量。
但是,隨後克欽部隊發生分裂,一部分軍隊進入克倫族軍中,並於1961年2月5日建立了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克欽獨立軍,次年回到克欽邦,成了反政府軍武裝。緬甸獨立後即和美國建交,與美國關系的惡化則始於軍隊接管政權後。在奈溫建立軍政府後,美國即將駐緬使館降為代辦級,停止對緬甸提供經濟援助和進度援助,撤消了對緬甸的貿易普惠政策,對面實施了武器禁運,並對緬甸實施了金融制裁,組織國際機構對緬提供援助。
事實上,自那時開始緬甸被美國封鎖了。美國和緬甸關系的改善是從2009年9月開始,奧巴馬政府公布對緬新政策,在維持現有制裁同時,恢復與緬直接接觸並有條件擴大對緬人道援助,目的是換取親西方政治人物昂山素季的自由。2009年11月,奧巴馬在新加坡與包括緬總理吳登盛在內的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
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兩次訪緬。作為和西方改善關系並實施內部改革的一部分,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被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季被釋放後,美國政客即開始頻繁訪問緬甸。2010年12月,美國務院助卿幫辦約瑟夫·雲訪緬。2011年5月,約瑟夫·雲再次訪緬。2011年6月美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訪緬。2011年8月,美參議院批准關於米德偉(Derek Mitchell)擔任美國緬甸事務特使,米德偉先後於9月和10月訪問緬甸。9月29日,美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助理國務卿波斯納和緬甸問題特使米德偉分別在華盛頓會見緬外長吳溫納貌倫。11月30日,美國務卿希拉里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成為50多年來第一位到訪緬甸的美國國務卿,此後兩國關系開始改善。2012年1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減輕對緬甸制裁,准許美國公司在緬甸投資。2012年11月1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緬甸。奧巴馬此行使其成為首位在位期間訪緬的美國總統。2013年5月,緬甸總統吳登盛訪美,成為47年來首位訪問美國的緬甸國家元首。
美國和緬甸改善關系,目的是為了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季,並推動緬甸改革,從而試圖在後面的選舉中贏得緬甸選舉,從而完成對緬甸的政權演變。對緬甸政府來說,以釋放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來換取美國對緬甸的制裁解禁,目的是為了進行改革,並擴大緬甸與外部的經濟合作與聯系。兩國的蜜月期在2013年5月奧巴馬訪問緬甸達到頂點,之後開始回落。
奧巴馬在訪問緬甸時,與昂山素季進行了會見並有密談。在會面後不久的6月份,昂山素季即宣布參選總統。這一變化顯然突破了緬甸政府的底線,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拉鋸,最終緬甸聯邦議會議長吳瑞曼在2014年11月18日,在內比都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下屆政府時期方可修改現行憲法,明年底大選依然依據現行憲法舉行。
這也意味著昂山素季將不可能擁有總統競選資格,美國針對緬甸的5年布局也就此宣布落空。為了推動改革,緬甸新政府自2011年3月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重啟與少數民族獨立武裝的談判,但緬軍和政府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誤解,所以彼此仍是打打停停,並未真的停止,只是到2012年1月後沖突次數減少。到了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沖突再次加劇。由於政府已經與多個少數民族簽署了停火協議,所以這之後的沖突雙方主要在克欽獨立武裝與政府軍之間展開。2014年4月,緬甸政府雋星新一輪人口普查,這遭到了部分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域的抵制。由於政府軍簽署停火協議的主要條件就是要緬甸境內的獨立武裝解散軍隊,緬甸只能允許「一國一軍」的存在。連續3年的戰爭使得克欽獨立武裝壓力過大,經濟也面臨崩潰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克欽獨立武裝也在不斷尋求外援。
考慮到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克欽獨立武裝能夠尋求最大的幫助就只能是美國。2014年4月中下旬,緬甸克欽獨立軍副總司令桑魯甘茂對美國進行了為期11天的訪問。在美國,桑魯甘茂會見了包括主管民主、人權與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湯姆。馬林諾夫斯基、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薩曼莎。鮑爾、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際開發署及國防部的一些官員。另外,甘茂還會見了聯合國秘書長緬甸特使南威哲、旅美克欽民族國際組織、其他克欽組織等代表。而早在這之前,在奧巴馬執政後不久,克欽邦的「101突擊隊」的老兵就曾聯名向白宮寫信,希望美國能對克欽予以幫助。奧巴馬政府認為,美國有必要幫助克欽,表面上理由是克欽曾幫助美國軍隊打過日本軍隊,事實上則是因為在美國對緬新政策下克欽獨立武裝對美國有了新的利用價值和意義。
不過,那時候美國還需要和緬甸官方進一步緩和關系,所以只是態度上表示支持,並未提供實質性援助。雖然沒有實質性的支持,美國還是給了克欽獨立武裝一個建議,即發展和緬甸民主派即昂山素季方面的關系,通過與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合作來獲得美國的幫助。這實際上是美國在給昂山素季策劃軍事支持力量。當然,由於這個選擇牽扯到大國利益,克欽獨立武裝不敢得罪中國。
因此,克欽獨立武裝並沒有很快敢下決定,雙方並未達成利益一致。但是,2014年4月甘茂訪美,希望美國政府能夠作為見證者參加緬甸政府和各民族武裝組織之間的停火協議簽訂儀式。這實際上是克欽獨立武裝試圖將美國拉入到緬甸內戰調停當中,將克欽問題國際化的一次努力。努力的目的是,迫使緬甸政府讓步,實施聯邦制,並允許克欽等少數民族保留獨立武裝。2014年4月29日,甘茂又對緬甸《伊洛瓦底江新聞雜志》表示,緬甸內戰已經打了60年,這個問題已不是雙方能夠處理的;中國是強大的鄰居,同時美國是一個認真開展對緬交流的超級大國,只有中美兩個大國參與進來,克欽民族的和平才能實現。
克欽獨立武裝的這種行為,在大國角力的情況下實際上是順著美國的利益在走,而一旦緬甸問題國際化,那麼就將影響中國的絲綢之路戰略,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的戰略實施就將受到影響。所以,對中國來說,並不希望美國插入進來,特別是在中國越來越需要打通從緬甸到印度洋的陸路通道的時候。客觀上,中國反對克欽的想法。然而,由於緬甸政府確定了昂山素季不能參加本屆總統選舉,美國試圖借昂山素季勝選或敗選後發動對緬甸的和平演變的計劃破滅了。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需要搞亂緬甸。與此同時,作為緬甸政府,為了繼續贏得美國的信任,從而試圖得到美國的諒解,也在盡最大努力改革以符合美國的胃口。於是,美國以此為借口要求考察緬甸人權。2015年1月11日到15日,美國國務院人權特使訪問緬甸,與緬方舉行人權對話。美方代表團中還包括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數名軍方高官,他們低調訪問了緬北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考察人權」的同時,了解緬北武裝沖突現狀。據報道,人權對話前,克拉奇菲爾德等美軍高級將領9日低調前往緬北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與緬甸武裝部隊總參謀部人員、密支那軍區指揮員及旅級前線軍官會晤。
除了探討緬甸軍隊建設和改革前景,美軍將領還專門聽取了緬北武裝沖突現狀、緬北各支「民地武」當前的情況,以及首批受訓緬軍回前線後的表現,並商討第二批緬軍少壯派軍官赴美受訓的事。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托馬斯·哈維是負責戰略構建的。有知情人士透露,美軍高層此次訪問緬北前線和內比都目標明確,那就是爭取緬甸軍人集團、昂山素季民主派和「民地武」三方面力量。說白了,美國一方面試圖在緬軍中扶植親美勢力,同時還向將昂山素季和緬北的武裝力量糅合在一起,並最終挑起緬甸的大規模內戰。

中國希望周邊穩定,以便於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美國,希望破壞中國周邊的穩定,破壞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於是乎,緬甸就成了中美較量的一個新區域。而緬甸內部的各方,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位置,試圖謀得利益最大化。
事實上,中國在盡力試圖說服各方坐下來談判,避免緬甸最終發展成大規模的內戰,上了美國的當。然而,由於緬甸政府和緬北武裝的矛盾難解,被美國利用恐怕是定了,只是到底會利用到什麼程度,會不會引發大規模、全國性的大戰,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作者署名:緬甸中文網)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1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8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9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4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1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6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