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岩蟒和緬甸蟒怎麼區別
⑴ 岩蟒的重要事件
一份最新研究發現,非洲最大的蟒蛇正在向美國佛羅里達州入侵。這種蟒蛇被稱為非洲岩蟒,長達20英尺(約合6.1米),而且脾氣非常暴躁。自2002年以來,已經有6條非洲岩蟒在佛羅里達州被發現。更麻煩的是,其中還有一條已經懷孕並產下兩條小蟒。這意味著這種入侵的爬行動物已經在佛羅里達州安家了。
佛羅里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高級爬蟲學家肯尼斯·克里斯克(Kenneth Krysko)表示,非洲岩蟒比緬甸蟒更危險。緬甸蟒非常兇狠,經常襲擊短吻鱷,而非洲岩蟒從卵里一孵化出來就能襲擊獵物。
迄今為止,這些巨蟒只是在邁阿密西部郊區一塊1平方英里(約合2.6平方千米)范圍內的區域被發現。肯尼斯·克里斯克表示,它們可能是某位寵物愛好者無意中釋放出來的。
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野生動物學家羅伯特·里德(Robert Reed)主要研究爬行物種入侵。他指出,如果加上非洲岩蟒,在佛羅里達州已經有三種巨蟒了,另外兩種是緬甸蟒和紅尾蟒。
羅伯特·里德指出,佛羅里達州的野生動物可能不是非洲岩蟒唯一的目標。在非洲,這種岩蟒曾有襲擊過人類的記錄。「它們藏在佛羅里達州的沼澤區里」,他補充到,「然後對你突然發起襲擊,你甚至不知道它們在哪裡」。
非洲岩蟒已經進入大沼澤公園地區,在哪裡它們可能會遇到自己的同類「緬甸巨蟒」。如果這兩種蟒蛇進行交配,可能會產生一種新的雜交蟒蛇。根據生物學 「雜種優勢」的理論,這種雜交蟒蛇可能會更兇狠、更具有攻擊力。他還表示,佛羅里達州政府應該採取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成立「蟒蛇巡邏隊」的做法。在緬甸蟒進入大沼澤公園區域後,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的「蟒蛇巡邏隊」開始尋找並捕捉這些蟒蛇以控制它們的蔓延。 2014年7月24日,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小村莊比拉(Billa),一條巨蟒吞食下一整隻幼年印度大羚羊。
許多村民圍聚在空地的邊緣觀看這一場景,他們希望能夠殺死巨蟒,以防未來它傷及村裡的幼兒。在村民的干擾下,巨蟒放開了自己的獵物,減輕身體重量以方便逃走。
村民們最終同意了將巨蟒交給林業部門的官員處理,隨後這條巨蟒被官員在村莊附近的森林中放生。
⑵ 緬甸蟒的外形特徵
緬甸蟒頭較軀體小,無毒。吻端扁平,有3對唇窩(熱感應器官)。體棕褐色,頭背有棕色箭頭狀斑,背面黃色,滿布不規則棕色雲狀大斑,腹部白色。泄殖腔兩側有一對退化的爪狀殘肢。
緬甸蟒可以長到6米以上,粗細趕得上成年男子的腰圍,是世界第三大蟒蛇。全體生長到4米以上十分平常;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雌性有可能長到7米以上。更有超過8米,重達186公斤的個體(金氏世界記錄)。如果大量投喂並且保持溫度的話,在出生之後的兩年內就可以生長到3米左右。雌性緬甸蟒的體型比雄性的大。如果過量投喂的話,體型會變得肥胖,並容易得各種疾病。
緬甸蟒以體型巨大著稱,平均身長至高可達7米,體重可達91公斤。緬甸蟒畢生會不斷成長,大量的脊椎骨增生令其體型不斷加長,而且雌性的緬甸蟒比雄性更為巨大。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蛇類野生動物園中的一條緬甸蟒,是全球被飼養的蛇類中體重最重的紀錄保持者,在2005年,其體重達183公斤,體長則為8.2米。 緬甸蟒的身體顏色基調較為淺色,有著許多明顯的黑紋,其斑斕的紋理深受歡迎,在皮革行業中其蛇皮成為相當高級的逸品。緬甸蟒的體紋形態及色彩均與非洲岩蟒(Python sebae)頗為相似,這令許多在野外(多指印度與緬甸的邊陲地區)遇到巨蟒的人,會對此兩個物種有所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