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用什麼槍
A. 東南亞式步槍是個什麼東東
對菲律賓軍隊來說,俄羅斯的輕武器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盡管俄羅斯軍工企業能夠提供菲軍作戰所需的全套輕武器,但俄羅斯不具備生產美製槍械的能力。而且俄羅斯推薦的卡拉什尼科夫AK-103卡賓槍、PP-19-01沖鋒槍、PP-2000沖鋒槍等武器,在操作習慣上與美式武器相差很大,菲律賓軍警很難接受。
B. 關於緬甸槍械問題
這是克欽獨立軍生產的M22 槍托不可折疊 別的性能跟佤幫產的M22差不多
C. 緬甸軍隊這款槍的名字和型號
緬甸自行研製的MA1自動步槍(MA是Myanmar Army的字首縮寫),主要特徵的7孔護木,技術來源似乎是以色列的加利爾步槍。
D. 泰國、緬甸、柬埔寨和越南這些國家的軍隊戰士主要使用什麼槍械
泰國主要使用M4系列步槍 緬甸好像是AK系列的少量的M4這么說,緬甸政府軍戰鬥力反而沒有地方的人強
越南也是AK系列 柬埔寨好像還裝備了95式的山寨版
E. 緬甸佤邦軍打了這么多年仗,領地也比較小,軍費是怎麼來的
緬甸的佤邦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戰事比較多,他們有一支大約30000人的正規軍稱為佤邦軍。其總部設立在邦康,雖然佔領的地區比較小,但是軍隊裝備十分精良,那麼佤邦軍的軍費到底從哪裡來的呢?
佤邦雖然土地面積少,但是樹木礦資源豐富,他們經常出口礦物跟木材給緬甸,從而獲取資金。但還有一些「黑勾當」讓他們大發橫財,那就是種植「罌粟」,早年的佤邦軍除了保衛國土跟人民財產安全之外,還充當這些「生意」的保護傘,比如鮑有祥執政時期,就有人稱佤邦軍是在以毒養兵,當年佤邦的「三角地區」鴉片交易頻繁,其中大部分收入流入了佤邦軍囊中,使得這支部隊財力豐厚,從而擴充軍備招募人馬,一度成為了緬甸最強的地方武裝部隊。
佤邦軍打敗坤沙軍隊,並且佔領了坤沙之前的地盤--泰國跟緬甸的交界邊境。而坤沙是金三地區有名的毒梟頭子,手下養著一支精銳武裝部隊,佤邦軍能打敗他並且奪走他的戰果,自然實力非凡。後來佤邦軍花費大筆資金購買大量輕重型武器,包括有狙擊槍、突擊步槍、沖鋒槍、手槍、手榴彈、反坦克火箭炮、重型機槍、榴彈發射器等等。
佤邦開始轉型,主要以出口橡膠跟茶葉為主要貿易項目,從而「改邪歸正」。目前佤邦軍擁有九個旅、有5個旅駐扎南面,4個旅駐扎在北面,一共40000人左右,其大本營在邦桑。而由於以前的「生意」使得佤邦積累下巨大的資本,這些錢均用在佤邦的基礎社會建設以及教育項目當中,其中還有一部分留給佤邦軍當軍費。而這就是佤邦軍雖然國小,但軍費來源強大的原因。
F. 二戰緬甸戰場上的中國遠征軍和日本軍隊
初期入緬的中國遠征軍與當時中國國內的抗戰部隊裝備差不多,應該以漢陽造,毛瑟步槍,中正式步槍,捷克造ZB26型輕機槍,毛瑟自動手槍為主,以及部分德制和蘇制坦克及裝甲車,都是輕型的,以杜聿明的第五軍裝備比較多。
第二期遠征軍以及遠征軍駐印軍開始換裝美式裝備後,步槍主要換裝成M1903斯普林菲爾德是非自動步槍,該槍是美國在毛瑟步槍的基礎上研製的,主要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該槍精準度較高,在二戰時期美軍大量換裝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後曾一度是美軍狙擊手的標配。並且相對於鬼子的38大蓋重量輕便於攜帶,但是在白刃戰時處於下風,原因是即使裝上比較長的M1942型刺刀也比友坂38式步槍短。
沖鋒槍方面以美製湯姆森沖鋒槍以及M3噴油嘴沖鋒槍為主,其中湯姆森沖鋒槍在遠征軍中包含多種型號,有M1921,M1928以及M1和M1A1等,湯姆森沖鋒槍火力猛,有「芝加哥打字機」的綽號,能有效壓制日軍裝備的92式重機槍以及歪把子輕機槍,缺點是重量大(由於結構復雜,即使是進行簡化後裝備的M1型仍然有4.78kg)且造價昂貴,在射擊方面也存在精度大,彈著點分散等缺點。所以美軍研製M3沖鋒槍用以取代湯姆森,M3沖鋒槍才用全鋼制結構,結構簡單,便於大量生產,遠征軍部隊也裝備過一部分。
機槍方面,遠征軍輕機槍仍舊裝備大量ZB26型輕機槍,該槍有重量輕,火力猛,精度較高等很多優點,所以在蘭姆加受訓的遠征軍駐印軍在大量換裝美英裝備的時候仍舊保留下很多ZB26輕機槍。重機槍美軍提供了相當數量的M1917水冷式重機槍,而沒有提供普遍裝備美軍的M1919式風冷式機槍,可能是由於最好的武器首先提供給美軍吧,或者是小鬼子的破裝備實在是用不著全線換成最先進的武器。。。
此外,輕武器方面,美軍還提供給遠征軍M1911式手槍,巴祖卡火箭筒,以及火焰噴射器和60迫擊炮。
重武器方面,遠征軍裝備了美式M1A1型75毫米山炮,這種山炮在美軍101空降師中普遍裝備(可以在兄弟連中看到)。火炮還有美製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這些火炮在精度上遠勝日本的同類裝備。
駐印軍當時編有中國當時第一支美式坦克裝甲部隊,主要坦克為美製M3型輕型坦克,雖說被歸類為輕型坦克,但是對付鬼子的95式和97式坦克可以說非常得心應手,當時駐印軍第一戰車團在瓦魯班以很小的損失將日軍第18師團的戰車部隊全部消滅。之後美軍又向遠征軍提供了部分M4A4謝爾曼式中型坦克,該坦克在西線面對德軍的虎式坦克顯得力不從心,但在太平洋戰場對付鬼子的鐵皮坦克綽綽有餘,算是龐然大物。
此外,中國遠征軍還有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和第十航空隊的空中掩護和空降補給,可以說在裝備和供應方面已經完全超越了對手-日軍。
G. 緬甸軍隊閱兵,這是什麼槍啊
97式突擊步槍,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製生產的一款專供外貿出口的5.56毫米自動步槍。97式突擊步槍是基於中國95式5.8毫米突擊步槍發展而來,其槍族使用的是北約制式的5.56mm槍彈該型突擊步槍延續了5.8毫米突擊步槍特點,輕重量和設計緊湊,精度良好和可靠性高。
實質是使用5.56毫米的95步槍,並增加了空倉掛機和鋼彈夾,取消了小握把。是95的外貿型。
H. 第一次英緬戰爭是怎麼發生的
第一次英緬戰爭發生於1824~1826年。英國殖民者在多次誘迫緬甸締結不平等條約失敗後,即不斷在阿拉干、曼尼普爾、卡恰爾和阿薩姆等地區挑起事端,惡化邊境形勢,為其發動侵略戰爭製造口實。1824年3月5日,英印殖民當局以緬甸出兵卡恰爾,進攻有爭議的內夫河口刷浦黎島英守軍,威脅了英屬印度的安全為借口,對緬甸發動了第一次侵略戰爭。
入侵英軍分為三路:第一路沿布拉馬普特拉河進入北方的阿薩姆地區;第二路進攻西南部的阿拉乾地區;第三路從海上進攻緬甸南部。戰爭首先在阿薩姆打響,英軍在遭到緬軍頑強抵抗,付出沉重代價後,於1825年1月攻佔阿薩姆首府。而在阿拉干方向,緬軍在班都拉將軍的指揮下,於1824年5月初,渡過內夫河,主動出擊,一舉攻下英印吉大港地區重鎮拉特納帕蘭和拉木。英國殖民當局極為震驚,惟恐緬軍乘勝進攻吉大港,急忙調兵增援。但由於5月間從海上進攻緬甸的英軍攻佔了仰光,緬軍主力奉命回師南下,阿拉干戰場形勢轉而對英軍有利,英軍轉守為攻,於1825年3月攻佔阿拉干首府,隨後控制了阿拉干全境。從海上進攻伊洛瓦底江流域是這次戰爭英軍主要作戰方向。1824年5月9日,英軍一支由66艘戰艦、1.1萬人組成的龐大艦隊從安達曼群島駛向緬甸南部沿海,乘緬軍主力尚在西部邊境地區,南部沿海兵力空虛之機,在仰光登陸,攻佔了仰光、勃古等海岸城市,從南面直接威脅緬甸中心地區。緬甸政府急調部隊據守仰光以北陣地,並召班都拉率軍回師南線。11月,緬軍6萬多人冒著大雨和酷熱,翻山越嶺,趕回仰光前線。12月1日,班都拉率部向駐守仰光的英軍發起總攻,但由於雙方武器裝備差距太大,緬軍最好的武器也只是18世紀的滑膛槍。英軍以逸待勞,緬軍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又加之英軍增援部隊陸續到達,因此,緬軍幾次進攻失利,傷亡慘重,被迫退守仰光西北掘壕固守。
1825年3月,英軍沿伊洛瓦底江北上,對班都拉勸降不成,即對緬軍陣地發起猛攻。班都拉將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不幸中彈身亡,緬軍陷入混亂,英軍趁機攻佔了緬軍陣地。4月3日,英軍又占卑謬,因進入雨季,不敢繼續北上。班都拉之死和英軍不斷入侵緬甸腹地,動搖了緬甸統治者的抗英決心,緬王接受議和派建議,於9月派人與英方談判。英方提出的割地、賠款等苛刻條件引起緬方義憤。10月,緬政府重新組織1萬多人的部隊,向卑謬的英軍發起反攻。緬軍雖給敵以有力打擊,但英軍大批援軍趕到後,反攻仍遭失敗。1826年2月,英軍佔領蒲甘,逼近緬甸首都,緬甸政府被迫接受英方提出的談判條件,於2月24日與英殖民者締結了和約。長達兩年之久的第一次英緬戰爭結束。根據條約,緬方割讓阿拉乾和丹那沙林兩地給英方,賠款100萬英鎊。戰爭給緬甸各族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使獨立的緬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英國殖民當局雖然取得了進一步入侵緬甸的橋頭堡,但在緬甸人民的頑強抗擊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侵緬英軍4萬多人,約有1.5萬人葬身戰場,消耗戰費1300萬英鎊。
I. 緬甸軍用槍是哪種型號
MA - 1卡賓槍 EMERK - 3步槍
據說是以色列設計,中國製造(據說是81和加利爾的雜交)!
具體的自己看吧
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article_28095.html
J. 克欽軍和佤邦軍都是三萬兵力,究竟誰才是緬甸最強地方武裝
雖然克欽軍和佤邦軍都是三萬兵力,但是從武器方面,管轄土地范圍和軍隊人數方面對比,佤邦軍才是緬甸最強地方武裝。
由緬甸第六大克欽族支持的克欽軍隊預計總人口約100萬。克欽軍規定,13歲以上的人必須在軍隊服役,終身不能退休。每個家庭的子女都必須按一定比例參軍,因此據稱兵力已達到總人口的7%,即7萬人。不過,這只是為了嚇阻政府軍而誇大其詞。克欽軍的武裝戰士大約有15000人,其中包括攜帶槍支的平民和政府人員,總人數為32000人。佤族方面,佤族國軍管轄的人口有66萬,沒有克欽邦軍隊那麼多,但佤族人民更加團結,年輕人參軍意願很高,武裝戰士有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