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坤沙在哪裡
① 緬甸毒梟坤沙去哪了
大毒梟昆莎 已經死了 死很久了 好像是07年10月30號
希望你滿意
② 坤沙是什麼
坤沙(Khun Sa),國籍泰國,中文姓名張奇夫,著名毒梟,亦是緬甸軍閥,前蒙泰軍(MTA)總指揮,因海洛因而聞名世界。
坤沙(Khun Sa)原名張啟福或張祈福;張奇夫是他少年時寄學於早咩市張鳳翔老師家時,張鳳翔為他改的。1989年金三角毒品貿易達到最高峰時,坤沙控制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毒品貿易的80%。美國曾懸賞200萬美元捉拿這位曾經的世界第一毒梟。1996年1月5日,坤沙向緬甸政府軍投降,隨後前往仰光,開始了被軟禁的晚年生涯,2007年10月26日,在仰光寓所病逝。
③ 緬甸金三角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金三角」的范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總面積為19.4萬平方公里。
由於「金三角」地區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里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
清盛縣位於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國一側。20世紀60年代,這里已成為以盛產鴉片聞名世界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這里成了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自從替代種植政策推行後,當地罌粟種植大幅下降。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就業,泰國有關部門還大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
雖然三國歷屆政府都曾做過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這一地區罌粟種植的發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後到該區傳授種植、提煉、銷售技術,並對鴉片採取收購,20世紀50年代這里形成了第一個鴉片生產高潮,接著出現60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數十噸上升到200噸左右,到80年代初,產量已達700噸左右,1988年增至1200噸,1989年翻一番,產量達2400噸,1991年已突破3000噸大關。
此外,「金三角」地區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術人員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於「金三角」地區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製毒品海洛因,「東南亞海洛因」(SEAHEROIN) 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在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居住著祖祖輩輩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僳僳族。種植罌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發財致富的一條捷徑。因此,從事種植罌粟的人越來越多,毒品產量也越來越大。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這里居住的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世代靠種罌粟維持生計。為了與政府對抗,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業,當地居民把自己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中,規模最大的是前緬泰邊境的坤薩(一譯坤沙)集團。他們有著一支實力強大、受過軍事訓練的近3000人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配備精良武器,富有作戰經驗。
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前幾年,由於緬、泰兩國軍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專款,在「金三角」地區推行穀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
每年經「金三角」地區販運的海洛因佔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消費量兩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這一地區毒品生產並未停止,仍是僅次於「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
罌粟並非金三角地區的原生植物,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與這個地區的政治和國際關系的不斷變化息息相關,正是由內外政治勢力的影響,才導致鴉片經濟的不斷強化和發展,最終成為了世界最主要的毒品帝國之一。 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的日益嚴重。從歷史、地域、毒品數量和毒品質量的發展上看,我們可以交將金三角地區的毒品發展簡單地分為幾個階段:殖民時代(以1954年奠邊府戰役的結束為標志),國民黨殘部時代(大至為1950年代10年時間),越南戰爭時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時間)、坤沙時代(1980年代前後10多年時間)、坤沙後時代(坤沙投降到現在):從鴉片主產地域的變化看則是:寮國時代、泰緬邊境時代、緬北邊境時代;從數量上看是毒品的種植面積和鴉片的產量的跳躍式的增加;從質量上看則是毒品種類的不斷發展,經歷了由傳統的「鴉片王國」過渡到「海洛因王國」和「冰毒王國」的轉變。
④ 我需要坤沙的基本資料
坤沙(Khun Sa),1933年出生於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
屬有中國血統的緬甸撣族。
坤沙有三個名字,中文名字叫「張奇夫」,緬甸名字為「關約」,「坤沙」則是泰國名字。坤沙從小未讀過書,幼年時使失去了母親,生活在一個破裂的家庭中。後來由其父親的一個名叫崑山的親戚撫養成人。50年代初,坤沙曾一度混跡於流竄撣幫的國民黨殘部中,學會了一些軍事常識和技術。後來,他拉了一支專門護送毒品的小小販毒武裝。1962年,坤沙向緬甸政府宣誓效忠,被任命為「弄亮地區民眾自衛隊指揮官」,坤沙得到此合法身份,簡直如魚得水。他一方面在自己的控制區大力發展罌粟種植,並設關建卡,徵收毒品過境稅,建立嗎啡和海洛因提煉廠,直接生產和銷售毒品,另一方面他擊敗和收編各地小股販毒武裝,擴大自己的勢力。逐漸地成為「金三角」最大的毒販,他控制了「金三角」70%的毒品生產和大部分販運業務,因此,他曾洋洋得意地自稱為「鴉片大王」。
此外,坤沙在緬甸和泰國均擁有土地。房屋和其他產業,又委託其親人在泰國的曼谷、清邁和夜豐頌等地為他化名經營珠寶商店。在他的好幾名大小老婆中,據說有一名是緬甸曼德勒的擁有捕漁船隊的女富翁。坤沙的兒子和女兒都有送到美、英和澳大利亞求學的。
坤沙曾和國民黨當局及在緬甸、泰國的特務機關。「外交機構」等有過勾結。為此,1969年,台灣當局曾委託坤沙為「華僑協會聯合會第四屆執行委員會參事」(一說「委員」)。以此拉攏坤沙為台灣當局的「反攻大陸」和破壞活動效勞。而坤沙也同台灣當局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以求抬高身價。
⑤ 金三角坤沙將軍何人也
坤沙(Khun Sa),國籍泰國,漢名張奇夫,原名張啟福或張祈福。張奇夫是他少年時寄學於早咩市張鳳翔老師家時,張鳳翔為他改的。著名毒梟,亦是緬甸軍閥,前蒙泰軍(MTA)總指揮,因海洛因而聞名世界。1989年金三角毒品貿易達到最高峰時,坤沙控制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毒品貿易的80%。美國曾懸賞200萬美元捉拿這位曾經的世界第一毒梟。1996年1月5日,坤沙向緬甸政府軍投降,隨後前往仰光,開始了被軟禁的晚年生涯,2007年10月26日,在仰光寓所病逝。
⑥ 金三角的毒王是怎麼死的坤沙的事跡有哪些
坤沙,中文姓名張奇夫,著名毒梟,亦是緬甸軍閥,前撣邦解放軍(MTA)總指揮,因海洛因而聞名世界,原名張啟福或張祈福;張奇夫是他少年時寄學於早咩市張鳳翔老師家時,張鳳翔為他改的。1989年金三角毒品貿易達到最高峰時,昆沙控制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毒品貿易的80%。美國曾懸賞200萬美元捉拿這位曾經的世界第一毒梟。1996年1月5日,昆沙向緬甸政府軍投降,隨後前往仰光,開始了被軟禁的晚年生涯, 2007年10月26日,在仰光寓所病逝。
坤沙的部隊原屬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國軍前身)部署在中緬邊境的一支軍隊,後來國民政府遷台,這支部隊留在緬甸,成為坤沙旗下的一支部隊。
⑦ 既懂漢語又懂緬甸語,第一大毒梟坤沙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第一大毒梟坤沙是一個勢力強盛而且野心極大的人。坤沙本來是中國雲南省的人,小時候隨著父母去了緬甸生活,所以也懂緬甸語。年少的時候便失去了父母,隨後他便變賣了父母留下來的土地,靠著賣地獲得的錢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勢力。
野心勃勃的坤沙雖然擁有了強大的軍隊,但是依然感到不滿足,為了獲取更高的地位,坤沙還擅自成了一個撣邦共和國並擔任了總統。然而,坤沙的共和國成立不久後便因為分配不均產生了矛盾,共和國勢力也很快便土崩瓦解了。最終,坤沙被緬甸政府捕獲並軟禁在別墅里,直到2007年的時候,坤沙才因為重病未愈而離開人世。
⑧ 金三角毒梟坤沙
緬甸政府官員證實,坤沙已經於2007年10月26日在仰光去世,終年74歲。10月30日坤沙下葬。
坤沙在投降緬甸政府後被軟禁在仰光的別墅里,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⑨ 坤沙是誰
昆沙國籍,泰國(坤沙,Khun Sa,1933年2月17日-2007年10月26日),中文姓名張奇夫,著名毒梟,亦是緬甸軍閥,前蒙泰軍(MTA)總指揮,因海洛因而聞名世界,原名張啟福或張祈福;張奇夫是他少年時寄學於早咩市張鳳翔老師家時,張鳳翔為他改的。1989年金三角毒品貿易達到最高峰時,昆沙控制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毒品貿易的80%。美國曾懸賞200萬美元捉拿這位曾經的世界第一毒梟。1996年1月5日,昆沙向緬甸政府軍投降,隨後前往仰光,開始了被軟禁的晚年生涯,2007年10月26日,在仰光寓所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