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家對緬甸影響大
『壹』 為什麼說緬甸和泰國是世仇
泰國在13世紀拜託真臘統治,而緬甸7世紀的驃國即為萬家大國。16世紀中期緬甸東塢王朝(建立,此時泰國為消滅速古台王朝的阿瑜陀椰王朝統治,二者有戰爭,緬甸佔有優勢,泰國長期對抗緬甸侵略。
1752年,東吁王朝覆滅,在東吁王朝基礎上,雍籍牙建立了貢榜王朝,並一度大舉侵入泰國,泰國的華人鄭信率領軍民英勇抗敵,樹立聲威,最後開創吞武里王朝。
1885年英國發動第三次英緬戰爭,佔領曼德勒,國王錫袍被俘,貢榜王朝滅亡。泰國一直由曼谷王朝統治至今,但19世紀亦受到英國半殖民統治。
(1)哪個國家對緬甸影響大擴展閱讀: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
『貳』 緬甸總統府宣布移交政權,是否和美有關你是如何看待的
緬甸總統府這次發生的軍政府政變,其實和美國的關系並不大,美國也在這次政變發生以後表達了感到非常震驚。而之所以會發生這場政變很大原因就是軍政府掌握緬甸國家的實權,但是無法通過合法手段上台執政。
政變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是弊大於利的,這些上層人物通過爭權奪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但是受苦的還是底層百姓,這次正面以後,不少百姓都在家囤積糧食,害怕發生動亂。
『叄』 柬埔寨菲律賓緬甸最亂的三個國家
緬甸現在是被公認的東南亞最亂的一個國家。民族內部的矛盾,國家內部的矛盾,總是在緬甸這個地方此消彼長。但其實在古代緬甸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強國,尤其是在清朝時期,如果對還珠格格這部電視劇細心觀察過的小夥伴們,其實我們發現爾康就是被緬甸王朝俘虜,而且最後娶了緬甸的公主。
在那些打鬥場面當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緬甸是非常驍勇善戰的,也成為了清朝對外統治強勁的對手。可是如今的緬甸已經不能算是東南亞的第1強國了,因為多年的內部戰亂使得這個國家沒有更好的機會和時間去發展內部的經濟以及其他方面的實力。
那到底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緬甸這么亂呢?其實聽到的大多也就是緬甸內部很多少數民族的勢力與緬甸政府軍之間的爭端。這可能是緬甸內部最大的問題,只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源頭在哪裡,就能明白為什麼緬甸總是戰亂了。
古代的緬甸是善戰的這邊不用贅述,到了近代時期,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這可能就是現在緬甸混亂的源頭了。英國統治緬甸這個地方將緬甸變成了他們的殖民地,想要很好的統治就需要均衡緬甸內部的民族勢力。對於曾經驍勇善戰的緬甸政府軍來說,不可能對英國的統治真正的俯首稱臣,英國此時能做的就是去扶持更多不同民族的武裝勢力以此來牽制緬甸政府軍的力量。
英國殖民統治者在這方面做的相當徹底,成功的讓果敢和克欽等武裝力量強大起來。對於當時的英國殖民統治者來說,緬甸國內出現更多的武裝力量對他們來說更容易控制。畢竟如果一個國家變得四分五裂,他們就沒有足夠的集中力量來針對殖民者了。而在第2次大戰結束之後,英國的殖民統治沒有繼續在緬甸生根發芽。留給緬甸的是四分五裂的國土以及激烈的內部矛盾。
而緬甸政府軍也對自己的實力過分的自信,其實他們完全可以先承認這些武裝力量,然後慢慢的同化又或者是形成一個和平共贏的環境。但是緬甸政府軍選擇了以武力來解決,誰知道他們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去消滅這些武裝力量,所以緬甸內部一直處在戰亂當中。
所以說緬甸的混亂是一個歷史發展的結果,如果他們可以一直處在自己統治的階段,那麼緬甸應該是不會那麼動亂的。正因為他們曾經有過被殖民統治的經歷,而在被殖民統治的過程當中受到了其他外族的影響,使得國家內部變得四分五裂,最終也沒有形成同仇敵愾的局面,這才導致了緬甸混亂。
『肆』 哪個國家侵略了緬甸
歷史上緬甸曾經很強,曾長期統治暹羅(泰國)。
明末清初時,清軍為了追擊明永曆帝,曾攻入緬甸,緬甸被迫交出朱由榔。
清乾隆時,清軍再一次入侵緬甸,重創緬甸,此次戰事曾被弘歷得意地算為其「十全武功」中的一件。
進入近代,英國在佔領印度後不斷蠶食入侵緬甸,最終緬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被並入英屬印度。
1942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從南部和泰國入侵緬甸,擊敗了英印軍隊和入緬作戰的10萬國民黨遠征軍,佔領緬甸。
二戰後,緬甸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1950年年初,在雲南戰敗的國民黨殘軍約3萬人逃入緬甸,擊敗緬軍,長期割據中緬邊境和泰老緬三國交界的金三角地區。後來解放軍應緬甸政府請求,發動勘界戰役,入緬作戰,擊潰國民黨殘軍主力,緬甸也向聯合國控訴,台灣被迫出面,由美國派遣飛機將大部殘軍接運回台灣,剩餘的殘軍遂變為職業販毒武裝,直到80年代,才向泰國投降。
現在印度在鎮壓其阿薩姆邦等東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分離武裝時,經常越界進入緬甸境內,為此時而和緬甸有小規模沖突。
『伍』 被譽為亞洲糧倉的緬甸,為何還是屬於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主要是因為他們國家早期因為各個部落斗爭,所以造成政治、經濟和文化落後,同時後來實行封閉的政策,所以導致整個國家都比較落後。
其實在早期緬甸也屬於一個比較大的國家,並且那個時候也比較富有,但是別人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分裂的那個時候也有各個部落存在。一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面對這個地方,被英國殖民統治者統治,所以緬甸的各個部落也就自然成為一體。
其實是因為緬甸當時被英國殖民者統治,他們害怕外國對他們進行侵略,所以他們寧可把自己包裹起來,但其實這反而會讓緬甸發展更加落後,因為緬甸畢竟不是什麼資源都有,如果他們要發展國家的工業等,其實還是需要進口商品的,這就大大阻礙了緬甸這個國家的發展,所以直到今天為止,緬甸也主要是以農業,輕工業為主要產業,依然是屬於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陸』 搶土地有多慘此國搶了20萬領土,戰亂至今不能休,國家窮困潦倒
從一個國家發展來看,國土成為最為關鍵的基礎,土地越是廣闊,那麼資源越多,容納的人口也必然越多。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所以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都想自己的國土越大越好,因此不斷的戰爭搶奪,以擴大地盤,這也是近代以前,叢林時代的最根本特徵。但是,即便是如此,福兮禍之所依,土地大了未必世和是好事。而且下場可能非常凄慘,最典型下面這個國家,搶土地有多慘?搶了20萬土地,結果戰亂至今不能休,國家窮困到了極點。
這個國家就是緬甸,對於緬甸來說,一直都是東南亞的領土大國,而且在歷史上,對於泰國等周圍小國,多有攻打,所以逐步形成了自己中南半島的固有領土,多達近50萬平方公里,是東南亞數一數二的大國。但是,緬甸還是不滿足,畢竟都想自己的領土越大越好啊,所以南部,東部,西部都枯燃打了之後,開始瞄準北方。
而北方那可是天朝上國,在古代的東亞,還沒有幾個國家敢挑戰中原王朝啊,即使日本也不敢輕易來啊!但是緬甸卻偏偏要老虎頭上撲蒼蠅,太歲頭上動土,入侵當時強盛時期的大清乾隆王朝。搜敗盯而這個大膽的行為,雖然遭到了大清的出兵征討,但是,最終緬甸在戰爭中還是幾次打敗清朝軍隊。
雖然緬甸迫於壓力最後投降稱臣,但是卻實實在在從大清這個大老虎的嘴中,搶下了大量的土地。加上此後大英帝國統治緬甸後,搶下的領土,加在一起足足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些土地,主要就是當時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領土,甚至還包括 *** 土地。而且地形復雜,山地很多,居民民風彪悍。
本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擴地千里,那是很大的豐功偉績,很強悍了,因為緬甸國土增加到了近70萬平方公里,真正成為中南半島第一大國了。但是,這個20萬的新增土地,最終並沒有轉化成好處,反而成為了國家的災難,使得國家凄慘無比。
在1948年緬甸獨立之後,這些龐大的少數民族地區,就開始不服了,都想要分一杯羹。於是都各自建立武裝部隊,公開反對緬甸 *** 軍,反對 *** 。甚至很多地區,如果敢,撣邦,佤邦等地,更是直接獨立,加在一起的武裝軍隊有幾十萬,成為國家的心腹大患。一旦這些少數民族區域獨立,緬甸將四分五裂。
於是緬甸 *** 軍從1948年開始平叛,一直打到現在,打了71年,而戰亂至今都不能休。而且少數民族地盤沒有減少,甚至兵力都沒縮減。所以這場內戰將繼續下去,完全看不到結束的日期。而戰亂之下,國家被打得一貧如洗,很多地方遭到了徹底的毀滅,經濟發展嚴重滯後。
國家窮困到極點,現在緬甸從曾經亞洲最富裕國家,已經直接到最窮困國家了,而且甚至比很多非洲國家還要窮困。所以,本來如果緬甸不搶這20萬土地,那麼作為一個單一民族國家的緬甸怎麼可能有戰爭?怎麼可能會窮困?所以搶領土有多慘!
參考文獻:《緬甸史》。
『柒』 日軍侵佔緬甸對各國都有哪些影響
1942年上半年,日軍侵佔緬甸全境,日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的進攻達到高峰。這一結果,對中國、英國、美國等國家產生了強烈影響。
日軍侵佔緬甸,滇緬公路被切斷,這等於割斷了中國的一條「輸血管道」。一個時期里,國際援華物資和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聯系,僅僅依靠飛越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空中航線來維持。這對中國抗日戰場產生了嚴重影響,中國軍隊的處境更加艱難。英國首相丘吉爾甚至擔心,中國一旦崩潰,日軍至少能抽出15~20個師團用於其他戰場,日軍可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期採取新的行動,這必將增加英美軍隊的壓力。
日軍侵佔緬甸,在相當程度上打擊了美國,干擾了美國的太平洋戰略。美國在亞洲採取以軍事援助為主的戰略,美國一度難以抽出軍隊直接同日軍作戰,因而需要借用中國的抗日力量。美國希望通過提供對中國的軍事物資援助,讓中國抗日戰場來拖住日本軍隊。美國希望中國軍隊能夠逐步採取攻勢行動,迫使日軍把更多的兵力投放到中國戰場,「使日軍無法進行新的冒險」。為此,美國希望滇緬公路運輸線能夠暢通無阻。緬甸失守,美國的這一戰略企圖就難以實現了。
日軍侵佔緬甸,直接威脅到英國在印度的利益。印度是英國在遠東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英國在亞洲殖民統治的心臟。緬甸失守,直接威脅印度東部邊境,如果印度再被日軍侵佔,日軍就可以控制印度洋,直趨中東。這不僅使英國失去了在亞洲的巨大利益,還將嚴重影響到歐洲戰場和北非戰場。
緬甸在遠東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特殊地位,促使中國、美國、英國等國都認真考慮對侵緬日軍進行反攻這樣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史迪威將軍曾痛心地說:「我們從緬甸逃出來,這是個奇恥大辱。我認為我們應該找出原因,然後打回去,收復緬甸!」
但是,由於各國在對日作戰上的戰略利益不同,在何時反攻、怎樣反攻等一些重大問題上,長時間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
蔣介石希望英國和美國能夠把主要軍事力量投放到亞洲太平洋戰場,動員更多的英美軍隊的力量對日作戰,這樣可以早日結束抗日戰爭。蔣介石提出,對侵緬日軍的反攻行動,中國軍隊不能再冒第二次失敗的危險,必須中、英、美三國陸海空軍全力以赴,以求必勝。但是,英國和美國的主要戰略利益在歐洲,當時不可能集中力量對日作戰。美國表面上對反攻緬甸比較積極,實際上只是敦促英印軍隊發動反攻,他們只是派遣史迪威將軍來指揮中國軍隊作戰。英國把海上行動看作是擊敗日軍的首選戰場,因而不願意在遠東發動大規模的對日戰爭。這場爭論從日軍侵佔緬甸全境開始,經過各國首腦多次重要會談,直到1943年秋,才基本明確了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
1943年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美、英軍隊的首腦聚集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舉行重要會議。當時,戰勝德、意法西斯的前景已經明朗,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對日作戰成為首腦們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這次會議上,軍政首腦們討論對日作戰的主題之一,就是在緬甸實施反攻。美國陸海軍負責人馬歇爾和歐內斯特·金上將在會上提出,為了打擊日軍,要在11月進行強大的緬甸攻勢。他們認為:「由英國在緬甸南部和中國在北部的聯合進攻,將牽制南太平洋的日軍調往緬甸」,這樣,「可以防止太平洋的一場災難,否則就會斷送歐洲第一的戰略。緬甸攻勢還能打通進入中國的陸上通道,以便集結空軍部隊打擊日本」。
5月12日至23日,羅斯福、丘吉爾和一些美、英軍隊的高級軍官在華盛頓舉行「三叉戟會議」,中、印、緬戰區指揮官韋維爾、史迪威、陳納德列席會議,宋子文代表中國應邀出席會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次有中國代表參加的重要會議。會上,中國堅持實施以收復緬甸全境為目標的「安納吉姆」計劃。
11月23日至27日,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以及美、英、中三國的高級軍事幕僚,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這次會議討論了蒙巴頓提出的北緬作戰「錦標保持人」作戰計劃。為了建立對日作戰的基地,中、英、美三國政府經過一系列會談,基本商定了以中國軍隊為主,配屬美、英軍各一部,發動緬北、滇西作戰,以保障開辟中國昆明到印度利多的公路,敷設輸油管道。
緬北、滇西,雖為兩個戰場,但實施反攻作戰、打擊日軍的目的是一致的,作戰行動有許多相似之處。當時,日軍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把第18師團部署在緬北,把第56師團部署在滇西。中國駐印軍、中國遠征軍和美英同盟軍密切配合,准備殲滅緬北、滇西的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