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緬甸若開軍
㈠ 在緬甸,現在的反動勢力集中在哪個地區
在緬甸,現在的反動勢力集中在哪個地區呢,現在給大傢具體的介紹一下,由於緬甸反抗勢力主要有三個,因此分布的地區並不非常分散,因此給大傢具體的介紹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下面的回答:
三、果敢同盟軍控制兩千七百平方公里土地:
果敢同盟軍是泰國一個非常出名的武裝組織,甚至前幾年我們還聽說果敢同盟軍和緬甸部隊交火的新聞,果敢同盟軍實力很強,因此一直是緬甸政府的心頭大患。
㈡ 緬甸軍事
緬軍成立於 1942 年,當時稱「緬甸獨立軍」。 1945 年 3 月 27 日 ,
昂山等人發起反日運動,改名稱「愛國軍」, 1988 年以後,調整國防體制,取消
,建立
。
規模
緬軍現有
37 萬人。年
約 4 億美元。實行
。
國防政策
相關的國防立法,軍隊節日
3 月 27 日 定為建軍節。
陸軍
緬甸陸軍:緬甸陸軍負責所有的地面作戰行動以及負責將空軍和海軍納入聯合作戰編成體制。陸軍部隊編成與眾不同,不採用旅級編制,而是將陸軍分成 10 個地區
編制,每個地區
由「戰術行動司令部」 (TOC) 組成。緬甸陸軍共有 10 個軍區。陸軍還有九個機動師,10 個地區司令部,其中的 8 個地區司令部的每一個由 3 個戰術行動司令部組成,另外 2 個地區司令部中的每一個由 4 個戰術行動司令部組成。 10 個輕型步兵師,每個師有一個戰術行動司令部。32 個戰術行動司令部,包括 145 步兵營。這些戰術行動司令部指揮 223 個步兵營, 4 個裝甲營, 7 個
營, 2 個防空營。兵力緬甸陸軍現役人員約 265,000 人。
海軍
緬甸海軍分為三個軍區:即伊洛瓦底海軍區 ( 駐
) 、若開海軍區 ( 駐實兌 ) 、德
依海軍區 ( 駐毛淡棉 ) 。緬甸海軍最初是一支江河巡邏隊,在孟加拉海灣和
的近海岸的作戰能力有限。由於
走私等活動日益猖獗,最南端的海岸監視和
保護變得日益重要 ( 緬甸有 1,930 公里 的
) 。擁有 250 名武裝人員和一些小型
(包括 5 艘卡奔塔利亞級艦和 3 艘巡邏
)的 PPFC 公司協助執行海岸巡邏。在反走私和反暴力行動中有些
由海
兵駕駛。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海軍人員負責在內陸
巡邏行動,例如伊洛瓦底河和
。擁有 800
兵的
具有一定的兩棲作戰能力。
的主要任務是海上巡邏。
擁有的
和直升機的基地都在海岸邊。
輔助力量組成指揮體制
緬甸軍隊的最高決策機構國防安全
部。國防
部和
為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為最高軍事機關,設部長一人。
下設:
、第一特戰局、第二特戰局、軍務局、軍需局、任命和授銜局、
局、軍法局、軍事情報局、軍訓局、
和
部、民團和
部、國防工辦、采購處、軍械修理部、軍械局、
部和
局。
㈢ 軍方出動戰機配合地面作戰,緬甸究竟發生了什麼
緬甸軍方出動戰機配合地面作戰,主要是為了打擊若開邦及欽邦境內的若開軍。
2020年1月30日,緬甸若開軍發言人凱杜卡稱,在欽邦百力瓦鎮貝吶德彬村附近,軍方與若開軍爆發激烈戰斗。軍方出動戰機、直升機輔助地面部隊,對若開軍發起猛烈進攻,雙方均有傷亡。
緬甸陸軍作戰時如果沒有戰機配合,很難打擊到若開軍,實際上,緬甸軍方在與地方武裝沖突時時常出動戰機配合地面作戰。
㈣ 2019年8月20日前後,緬甸戰爭打響,這場戰爭的原因及背景是什麼
此次大規模襲擊的直接導火索是在2019年7月25日和8月5日政府軍在緬甸撣邦查獲兩起毒品和武器彈葯走私案,其幕後主使是北方聯盟中的若開軍,因為其巨大的損失而引發了這次大規模襲擊,據稱案值超過千萬美元。
2019年上半年,是緬軍自2018年12月21日宣布在北部軍區、東北軍區、東部軍區、三角軍區、東中部軍區階段性「停火」的時間點(期間緬軍數次宣布延長停火期限),在此期間,緬軍雖然未對果敢紅岩解放區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但卻對駐江西地區的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各部滋擾不斷,蓄意製造摩擦,更是數次主動挑起戰火,違背其「停火聲明」對同盟軍發動軍事進攻。
(4)什麼是緬甸若開軍擴展閱讀
自從2018年11月若開邦戰事升級以來,若開軍已經成為與緬軍交戰次數最多的民武,無論是交戰的頻率之高,還是交戰的范圍之廣,都是近年來緬甸內戰所罕見。
軍方與若開軍針對一些戰略要地展開了反復的爭奪戰,北至欽邦百力瓦鎮孟緬邊界地帶,南到民壁鎮附近。在交戰中,政府軍經常動用武裝直升機參戰,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軍方與若開軍的戰事遠遠沒有結束,若開邦的戰事已經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㈤ 緬甸若開邦武裝沖突原因
主要原因是羅興亞人認為自己在若開邦生活的歷史很久,是本地合法居民。而緬甸國內主流民意認定他們是來自孟加拉國的「非法移民」,拒絕承認羅興亞是一個民族。這也是目前緬甸政府的立場。
若開邦位於緬甸西北海岸,毗鄰孟加拉灣,與孟加拉國接壤,古稱阿拉干。這里曾有一個獨立的阿拉干王國,直至18世紀被緬甸王國征服。英國殖民者在18世紀先後征服印度、緬甸後,將包括阿拉干在內的緬甸劃入英屬印度,直至1937年才把緬甸單獨劃出。1948年,緬甸獨立,阿拉干成為緬甸的若開邦。
㈥ 緬甸的十七個獨立武裝是哪些
緬甸的十七個獨立武裝分別是:克倫民族聯盟、撣邦民族軍、撣邦聯合革命軍、羅興伽穆斯林團結陣線、佤邦聯合黨與佤邦聯合軍、克欽新民主軍、新孟邦黨、撣東同盟軍、果敢同盟軍、勃歐民族組織、崩龍邦解放軍、克洋民族保衛軍、新克洋邦黨、撣幫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克倫尼民族進步黨、若開解放黨、欽族解放軍。
㈦ 緬甸反對派有多少軍隊
緬甸反 政 府武裝眾多,軍隊人數近10萬
緬甸的主要武裝勢力:
1、克倫民族聯盟。該聯盟是緬甸獨立初最有實力的組織之一,克倫民族聯盟還聯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裝組織並組成了「民族民主統一戰線」。1994年該聯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員發生矛盾和沖突,導至聯盟一分為二。一派是以波妙為首的基督教派繼續沿用「克倫民族聯盟」名稱。另一派改稱「克倫進步佛教協會」。1995年初,緬政府軍趁其內訌之機,向克倫民族聯盟發起了大規模進剿,一舉攻克其總部馬納普洛並佔領了其控制區。迫使該部轉移至緬泰邊境西線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2、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4.5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
3、撣邦聯合革命軍。成立於1960年,莫亨任首領。1985年該部與坤沙的蒙泰軍合並。1996年初,原莫亨歸部團長約色率2000餘人,脫離坤沙自立門戶,重新組成「撣邦聯合革命軍」。堅持反政府武裝斗爭。該部現主要活動於景棟以南,邦弄以東地區,以及孟乃、蘭科、孟班、賽芒滾、萬達果、刀辛和孟裴等地。總兵力約5000餘人,編成756、757、758和759四個旅,總部設在景康(景統)。
4、羅興伽穆斯林團結陣線。該陣線是緬甸若開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裝組織,成立於1978年,同時建立了「羅興伽穆斯林游擊隊」,並在該邦的貌奪和布帝洞等地區建立了根據地。1991年緬政府對其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清剿,該部武裝和穆斯林難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國。外逃的穆斯林團結陣線仍繼續在孟加拉國堅持反緬政府的斗爭,並向伊斯蘭國家請求援助,現該陣線由昭鮑任主席,努爾·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總書記,武裝力量約3000餘人,總部設在孟加拉國境內
5、坤沙余部和其他較小的民族武裝組織。坤沙余部包括張維綱的自衛隊、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軍、趙蘇來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總兵力約1萬人。其他較小的反政府組織還有若開民族解放軍、若開解放黨和欽族解放軍等。
6、佤邦聯合黨與佤邦聯合軍(MNSA)。是1989年4月從緬共中部軍兵變後分離出來的,原名緬甸民族民主聯合黨。1989年11月改名為佤邦聯合黨。該黨領導的武裝稱「佤邦聯合軍」簡稱「佤聯軍」。佤聯軍控制區分南、北2部份。北部與中國接壤,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南部與泰國和寮國相鄰,面積1.8-1.9萬平方公里,人口22萬。佤聯軍現已發展到3.5萬人,是緬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裝。
7、克欽新民主軍(NDA)。是1989年10月由緬甸共產黨101軍脫離緬共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6000平方公里,分為片馬、昔董、拖角和落空4個區,人口7萬餘人。武裝力量有軍隊500餘人,民兵1000餘人。
8、新孟邦黨(NMSP)。成立於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黨內出現矛盾發生內訌,分成兩派。1987年兩派經過協商又重新統一。1993年-1995年該黨與緬政府舉行過4次和解談判。1995年6月雙方簽訂了政治和解協定。1998年以來,由於緬政府在孟族聚居區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黨聲稱要中止與緬政府和平協定。現該黨總兵力7800餘人,各種武器8300餘件,總部設在耶羌帕。
9、撣東同盟軍(NDAA)。是1989年4月由緬甸共產黨815軍區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面積4950餘平方公里,分為小勐拉、南板和薩洛三個行政區。人口7.4萬人。總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賢,副司令蔣志明、羅常保。總部設在小勐拉。
10、果敢同盟軍(MDNA)。是1989年3月由緬甸共產黨東北軍區兵變另立山頭的武裝組織。1992年該部發生內訌,司令彭家聲和參謀長楊茂良大打出手,結果楊茂良驅出了彭家聲,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聲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參謀長。現控制區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2700餘人。其中軍隊500餘人,總部設在老街。
其他較小的勢力:
撣邦軍(SSA)。領導人色廷,兵力2100人,總部盛加。
克欽保衛軍(KDA)。領導人木吐諾,兵力2000餘人,總部崗卡。
勃歐民族組織(PNO)。領導人昂坎迪,兵力1400餘人,總部椒得龍。
崩龍邦解放軍(PSLA)。領導人吳埃孟,兵力1400餘人,總部楠瑪都。
克洋民族保衛軍(KNG)。領導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總部孟別。
克倫尼民族解放陣線(KNLF)。領導人美桑達、吳吞覺,兵力1600餘人,總部霍雅。
新克洋邦黨(KPP)。領導人吳瑞埃,吳丹梭奔,兵力150人,總部彬瀧。
撣幫各民族人民解放組織(SSNPLO)。領導人吳達格雷,兵力3100人,總部瑙都。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KNPP)。領導人昂丹雷、吳庫貼布佩,兵力7800人,總部多達瑪基。
若開共產黨(CPB)。領導人沙吞吳,兵力300人,總部布帝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