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英軍在緬甸死了多少人

英軍在緬甸死了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3-08-27 06:54:11

1. 英國侵緬戰爭

逐步蠶食的英國侵緬戰爭
19世紀20~80年代,英國為了征服緬甸,先後進行了三次殖民戰爭。第一次戰爭從1824年開始,到1826年結束。
19世紀20年代拿破崙帝國解後,英國加緊向亞洲進行殖民擴張。1834年 3月 5日,英印總督以緬甸威脅英屬印度安全為借口,對緬宣戰。英軍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先在西線阿拉乾地區挑起沖突,吸引緬軍主力,然後以主力乘虛在緬甸南部沿海登陸,向北進攻,攻佔全緬甸。緬軍統帥部未能識破英軍的陰謀,計劃集中主力向西出擊,企圖迅速攻取吉大港和達卡,把英軍逐出孟加拉,因而忽略了本土特別是南部沿海的防禦。1824年 5月,緬軍統帥班都拉率領緬軍主力橫渡納夫河,於拉穆地域大敗英國殖民軍,從而震動了加爾各答的英國殖民當局。但就在這個時候,由坎貝爾指揮的 1.1萬名英軍,經海陸直達緬甸南部沿海,在仰光登陸後,攻陷了該城。班都拉聞訊,立即回顧救援。12月,緬軍在仰光地區與英軍展開激烈交鋒,受挫後退守德努漂城。1825年 4月初,英軍開始向德努漂城發動猛攻,班都拉不幸在激戰中壯烈犧牲,緬軍被迫撤至楊達波防守。10月,雙方進行停戰談判。1826年2 月24日,緬甸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楊達波條約》,割讓阿拉干、丹那沙林,放棄對阿薩姆和曼尼普爾的主權,賠款1000萬盧比。
第二次戰爭是1852年進行的。1837年 3月,孟坑緬王即位後,宣布不承認《楊達波條約》,英國決定再次入侵。1852年,英國海軍分艦隊以保護英商為名,劫掠緬甸船隻,並對岸防工事開炮。 4月 5日,英海軍又對馬達班港進行炮擊。12日,戈德文指揮 2萬英軍在仰光強行登陸,隨即乘船溯伊洛瓦底江北上,於10月 9日佔領卑謬。12月,英國宣布下緬甸並入英印殖民地。
1885年又進行了第三次戰爭。英國乘緬甸內戰之機,以緬甸迫害英商為借口,再次挑起戰爭。1885年11月,由普倫德加斯特指揮的 1.1萬英軍,分成水陸兩路,沿伊洛瓦底江北進。14日攻佔要塞城市敏赫拉,28日佔領緬北重鎮曼德勒,緬王錫袍被俘。1886年 1月 1日,英國宣布整個緬甸為英國的殖民地。

2. 三次英緬戰爭的結果是什麼

戰爭也給緬甸各族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戰爭結束後,英印總督派往緬甸的大使,利用其可參加緬王早朝的特權,暗中了解和掌握了緬甸統治集團內的大量情況,並借機組織間諜活動,給英國當局進一步在緬甸擴張提供了重要情報。這是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從此,獨立的緬甸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戰爭(1852)的起因是英國分艦隊進行了挑釁活動。英分艦隊借口保護仰光英商利益,劫持緬甸船隻並炮擊岸防工事。同時,還向緬甸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對方作出新的更大讓步。遭緬方拒絕後,英軍於4月5日開始從海上炮擊馬達班港。英軍的炮兵占絕對優勢(分艦隊裝備有159門重炮)。雨季過後,英國戈德文將軍統率的「阿夫斯克」加強集團軍(3個孟加拉步兵旅12個印度團,連同炮兵、工兵,共計2萬人)開始沿伊洛瓦底江溯流而上。10月9日,英軍攻佔卑謬,但隨後又退回仰光,因作戰計劃規定只佔領下緬甸。這次戰爭實際上不是以媾和,而是以休戰結束的。

3. 第一次英緬戰爭始末

19世紀初,隨著雍籍牙王朝(貢榜王朝[ 貢榜王朝存在於1752年到1885年,期間不但統一全緬甸,也對外四處用兵擴張疆土,於1767年消滅暹羅阿瑜陀耶王國,並多次和中國清朝發生戰爭。19世紀中期,南緬甸受到大英帝國入侵,該王朝前後與英爆發三次英緬戰爭,終於在1885年遭受英國全面佔領,貢榜王朝亦覆滅。其領土則被並入英屬印度。 ])的統治者把他們的統治擴大到阿拉干、曼尼坡和阿薩姆,緬甸與英屬印度之間的邊界沖突不斷升級,成為英緬戰爭的導因。但是,第一次英緬戰爭的爆發,卻有著更深刻的原因。它實際上是英國資本主義在東方進行的殖民擴張的一個組成部分。

19世紀最初20年,英國已接近完成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強國。1814年,歷時11年的拿破崙戰爭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英國進一步鞏固了作為世界強國的地位,並且得以騰出手來,加緊向東方進行殖民擴張。1817-1818年,英國通過戰爭最後征服了印度馬拉特諸首領,實際上已統治了印度的中部和南部。1819年,英國又占據新加坡,獲得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據點。此後,英國在馬來半島地區取得了檳榔嶼和威斯利省。

英國殖民主義者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進行侵略的時候,早已把緬甸作為擴張的目標。因為緬甸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它位於中國和印度兩大國之間,並且橫亘在英屬印度與馬來半島地區的英屬殖民地之間。在英國殖民主義者看來,如果控制了緬甸,不但有利於鞏固英屬印度,而且可以把英國在東方的殖民地連成一片,甚至可以進而打開中國的大門。僅在1795年到1811年之間,英國東印度公司就6次派遣使者到緬甸。這些英國使者雖然未能成功地誘使緬甸統治者簽訂不平等條約,卻並非完全空手而歸。他們利用出使的機會深入緬甸,了解各方面的情況,積極為英國對緬甸的殖民擴張出謀劃策。西姆施在1795年出使緬甸後就提出,緬甸帝國內被稱為「勃固」的那一部分地區對於英屬印度的重要性,是與三個明確的目標相聯系的。這三個目標就是:一,取得緬甸的柚木。二,把英國的產品大量輸入緬甸。三,防止英國之外的國家控制緬甸。坎寧在1810年出使緬甸後則提出,「英印方面派出一支軍隊,就足以征服阿拉干,而佔領阿拉干將給英國政府提供極好的機會,取得從吉大港到尼格萊斯灣的廣闊地區」。

因此,英國殖民主義者在誘使緬甸締約失敗後.沒有也不可能放棄對緬甸進行殖民擴張,而是採取新的手法,積極支持逃入英屬印度的阿拉幹人進行反緬活動,利用他們同緬甸封建統治者的矛盾,在緬印邊境製造事端,惡化雙邊關系,准備侵略戰爭。

雍籍牙王朝的統治者對英國殖民主義者雖然打了多年的交道,但並不了解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真實情況。緬甸軍隊在對暹羅、對阿拉干、對曼尼坡等戰爭中的勝利,又滋長了封建統治者盲目自大的情緒。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英國殖民主義者是完全不同於他們過去的對手的新的強大的敵人,一開始並沒有把英國人放在眼裡。1817年,緬甸蘭里島總督致信英屬孟加拉總督說,「我王神力無窮。吉大港、達卡等地屬我王。英國東印度公司應交出統治權,向緬甸政府交納賦稅」。「如果拒絕,將派出大軍水陸兩路進發,直搗英國領地」。

在這種情況下,英緬關系在1820年前後已嚴重惡化。最後,刷浦黎島事件終於成為第一次英緬戰爭的導火線。內夫河口的刷浦黎島,位於阿拉乾和吉大港之間。對於這個島的歸屬,當時緬甸和英印當局有爭議。1823年2月,一支英軍佔領刷浦黎島,豎起英國國旗。緬甸阿拉干總督要求英軍撤離,遭到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1000多名緬甸士兵奉命於9月24日在該島登陸,驅逐英軍。不久,緬軍撤走,英軍重占該島。阿拉干總督警告英軍必須撤離,否則緬方將使用武力,奪回該島。但是,英方置之不理,島上英軍也賴著不走。

1824年1月,緬軍名將班都拉出任阿拉干總督後,立即派出軍隊,再度佔領刷浦黎島,驅逐英軍。蓄謀已久的英國殖民主義者以此為借口,發動了第一次英緬戰爭。英印當局聲稱,由於緬甸方面「進攻和殺害我們在刷浦黎島的守軍」,「實際上已使兩國處於交戰狀態」。1824年3月5日,英印總督阿姆赫斯特(1823-1828)宣稱,「為了維護英國政府的權利和榮譽」,英國正式向緬甸宣戰。

第一次英緬戰爭開始了。這是一場打得十分艱苦的戰爭。雙方都動用了龐大的軍事力量。參戰的英印軍隊前後有近40000人。緬軍在數量上更大,僅在阿拉干一線就不下60000人。緬軍已使用西式槍炮,水軍約有500艘戰船,大船長20-30米,可載士兵100人左右。有的戰船配備了9-12門火炮。

1824年3月到5月,英軍分兵三路,大舉入侵。第一路侵略軍沿布拉馬普得拉河入侵阿薩姆,第二路進攻阿拉干,第三路從海上逼近下緬甸。英軍的主要顧問是曾經三次出使緬甸的伯尼上尉。

戰爭最早是在阿薩姆打響的。1824年3月13日,英軍進犯阿薩姆,沿途散發了「致阿薩姆人宣言」,把入侵阿薩姆說成對阿薩姆人的「援助」,是為了「驅逐緬人」,建立一個「符合阿薩姆人需要的、促進各階級幸福的政府」。1825年1月,緬軍在阿薩姆首府朗普爾與英軍展開激戰,擊斃了許多英軍士兵,打傷侵略軍頭子理查茲。英軍付出沉重的代價,才攻佔朗普爾,在阿薩姆戰場上取得勝利。

在阿拉干一線,緬軍在班都拉的指揮下,於1824年5月主動出擊,渡過內夫河,攻佔英印在吉大港地區的重鎮拉特納帕蘭,擊斃英軍上尉諾頓。駐守該鎮的1000多名英軍士兵,只有約700人逃回吉大港。孟加拉英國殖民當局十分驚慌,加爾各答的一些商人甚至攜帶著財產逃離該城。英印當局急忙調集軍隊增援吉大港。但是,由於從海路入侵的英軍在1824年5月攻佔仰光,班都拉奉命回師緬甸南部地區。這樣,阿拉干戰場的軍事形勢就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英軍開始轉入攻勢。1825年3月,英軍攻佔阿拉干首府末羅漢,隨後佔領阿拉干全境。由於遭到緬甸軍民的頑強抵抗,又因水土不服傳染上流行性疾病,英軍損失極為慘重,傷亡200,病死1400,染疾病的不下4000。英軍總指揮摩利遜將軍也染疾,在送回英國的途中死去。

第一次英緬戰爭的主戰場,是在伊洛瓦底江流域。

1824年5月9日,一支由66艘軍艦組成的龐大的英國海軍艦隊,載著11000多名士兵,離開安達曼群島,駛向緬甸南部沿海地區。當時緬甸沿海地區兵力空虛。5月11日,英軍佔領仰光。當地居民已帶著糧食和牲畜撤離,留下一座空城。英軍遠道而來,「既無所掠,糧運又不繼」,處境十分狼狽。此時雨季已經到來,只剩下4000人還能作戰,其中大約2700名是印度籍士兵。

但是,英軍佔領仰光和馬都八、土瓦、丹老、勃固等沿海城鎮,從南面威脅緬甸中心地區,的確震動了緬甸封建朝廷。緬甸政府急忙從首都阿瓦調集士兵,同時決定召回在阿拉乾的緬軍主力。班都拉立即率領60000士兵,其中槍兵35000,步兵10000,騎兵700,攜帶著數百門火炮,冒著季風雨和酷熱,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阿拉干山脈,於1824年11月回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此舉使得英國侵略軍軍官也大為震驚。後來,有的西方史學家把它看作可以與古羅馬時期迦太基的大將漢尼拔率領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相媲美的壯舉。

1824年12月1日,班都拉指揮緬軍,向仰光英軍發起進攻。此時,從印度開來的援軍已到達仰光,英軍實力大為增強,而緬軍翻山越嶺,遠道而來,疲憊不堪,參戰匆忙,加上武器又比英軍落後,因此,幾次進攻瑞大光寶塔附近地區,都被英軍擊退,造成軍事上的失利。仰光之役緬軍傷亡不下5000人。英軍也損失了近400人。同年12月底,班都拉帶著7000多名士兵,向北退到達柳漂。

1825年3月,英軍大舉北侵,准備進攻達柳漂。英國將領科頓寫信給班都拉,要他率軍投降。班都拉在復信中義正詞嚴地回答說:「你會看到,我將堅定地保衛我的祖國。如果你作為朋友而來,我讓你參觀達柳漂;但是,如果你作為敵人而來,那就來吧!。」

在科頓誘降失敗後,英軍就進攻達柳漂,但被緬軍擊退。3月25日,英將坎貝爾率領增援部隊趕到。4月1日,英軍發起大規模進攻。班都拉臨危不懼,從容指揮作戰。不幸,一顆炮彈落在他身旁。這位傑出的愛國將領當即身亡。緬軍失去總指揮,陷入混亂之中。英軍攻佔達柳漂後,繼續北上,佔領卑謬重鎮。只是因為雨季來臨了,英軍才沒有繼續北進。

班都拉之死和達柳漂、卑謬的相繼失陷,在緬甸上層統治集團內部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一些官員主張同英軍議。1825年9月,緬王派出代表到卑謬以北30多公里的良彬集同英軍談判。英國侵略軍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要緬甸割讓阿拉乾和丹那沙林,賠款200萬英鎊。這是緬甸封建王朝聞所未聞的,緬王感到有損自己的尊嚴。緬方宣稱割地賠款不符合緬甸的習慣,拒絕了英方提出的條件。

談判失敗,戰局重開。緬甸統治階級想集中優勢兵力,一戰挽回敗局。1825年10月,緬軍60000多人,包括約8000名從撣邦徵集來的撣族士兵,向集結在卑謬的約6000人的英軍發起反攻,曾一度重創英軍,擊斃英軍上校諾克道爾。但英軍畢竟是用先進武器裝備起來的近代軍隊,而緬軍匆匆召集起來,僅在人數上占優勢,反攻很快就遭到失敗。卑謬之役,英軍傷亡180多人,而緬軍死傷2000多名。

卑謬反擊戰失敗後,緬軍力量大受削弱。英軍沿伊洛瓦底江而上,長驅直入,於1826年1月攻佔敏巫和仁安羌,2月初攻佔緬甸古都蒲甘,進抵距離緬甸首都阿瓦只有一日之程的揚達波。緬甸封建王朝在英國侵略軍威脅到它的存亡的嚴重關頭.完全喪失了繼續抵抗的信心,派出代表到揚達波與英方進行談判,無條件地接受了侵略者提出的各項要求,於1826年2月24日正式簽定了喪權辱國的揚達波條約。

揚達波條約共有11款並有一項附款。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一、緬甸政府放棄對阿薩姆及其鄰國的要求,今後不得干預他們的事務;承認曼尼坡原來的統治者的地位。二、緬甸國王把阿拉乾和丹那沙林割讓給英國。三、緬甸政府賠款1000萬盧比(在當時摺合緬甸上等銀225000公斤),分四次還清。四、英國方面可以派出使臣駐緬甸首都,使臣可以擁有一支50人的衛隊。五、英國船隻可以自由進入緬甸港口,商船免稅。

揚波達條約的簽訂,標志著長達兩年之久的第一次英緬戰爭的結束。英國殖民主義者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在緬甸軍隊的抵抗和人民的打擊下,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參加侵緬戰爭的40000名官兵中,有15000多人葬身緬甸,全部軍費開支高達1300萬英鎊(以2005年幣值計算,約合3.79億至9.85億英鎊)。高額的費用導致1833年英屬印度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此次軍費比12年後第一次鴉片戰爭的400萬英鎊還高)因此,第一次英緬戰爭被稱為「英國軍事史上打得最糟糕的一場戰爭」。緬甸人民的抗英斗爭雖然由於武器的落後和封建統治階級的妥協而遭到失敗,但他們在這場戰爭中不畏強暴,英勇頑強地抵抗,表現了反抗外國侵略的英勇氣概。在抗英戰爭中犧牲的班都拉將軍,被緬甸人民尊為民族英雄。

第一次英緬戰爭對緬甸 歷史 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是緬甸古代史與近代史的一個分水嶺。這次戰爭打斷了緬甸封建 社會 獨立發展的進程,使得統一的封建的緬甸被肢解為英國統治下的殖民地 社會 和緬王統治下的封建 社會 兩部分,從而開始了緬甸殖民地、封建 社會 的 歷史 。對曼尼坡、阿薩姆等地控制的喪失,使緬甸國王統治的地域大為減小,而阿拉乾和丹那沙林的割讓,使緬甸喪失了10萬余平方公里的領土,主權受到嚴重損害,並且隨時面臨英國進一步侵略的威脅。英國船隻可以自由出入緬甸港口,向緬甸大量傾銷廉價商品,又使緬甸的封建經濟直接受到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沖擊。緬甸封建王朝為了支付巨額賠款,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從而加劇了國內階級矛盾。緬甸的國力因為戰爭、割地、賠款而受到極大的削弱,從此一蹶不振。緬甸封建 社會 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4. 從中國遠征軍入緬參戰開始,到戰爭結束,中國遠征軍共陣亡多少人有那些軍官

一次遠征陣亡50000多人。。
二次緬北滇西 駐印軍陣亡11000多人 遠征軍陣亡29000人
總計近十萬人吧。。
軍官不好統計吧。。
大點的有戴安瀾 胡義賓 凌則民 柳樹人 覃子斌。。。

5. 遠征軍去多少人,死亡多少。

中國遠征軍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十萬人出,四萬人回。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
第一次遠征失敗之後,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軍傷亡約450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
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殲滅日軍4.8萬餘人,解放緬甸土地約13萬平方公里。滇西中國遠征軍傷亡67403人,殲滅日軍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約3.8

6. 英緬戰爭是怎麼回事

緬甸是中南半島上最大的國家,位於中印兩國之間,是連接南亞與東南亞的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6世紀初葉至17世紀70年代,緬甸就成為歐洲殖民者爭奪的目標。18世紀中葉,英國取得對印度的控制權後,即覬覦緬甸,多次派人前往緬甸談判,企圖迫使緬甸與其簽訂不平等條約,並以此為名進行偵察活動,積極為其對緬甸殖民擴張做准備。19世紀初,英國逐步在印度站穩腳跟,為了打通印度與馬來半島英屬殖民地的聯系,並打開從西南入侵中國的門戶,進一步擴大其對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便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了緬甸。在1824年至1885年的60多年時間里,英國殖民統治者連續對緬甸發動了三次侵略戰爭,最終侵佔緬甸全境,使緬甸淪為英屬殖民地。

英緬戰爭第一次英緬戰爭發生於1824—1826年。英國殖民者在多次誘迫緬甸締結不平等條約失敗後,即不斷在阿拉干、曼尼普爾、卡恰爾和阿薩姆等地區挑起事端,惡化邊境形勢,為其發動侵略戰爭製造口實。1824年3月5日,英印殖民當局以緬甸出兵卡恰爾,進攻有爭議的內夫河口刷浦黎島英守軍,威脅了英屬印度的安全為借口,對緬甸發動了第一次侵略戰爭。

入侵英軍分為三路:第一路沿布拉馬普特拉河進入北方的阿薩姆地區,第二路進攻西南部的阿拉乾地區,第三路從海上進攻緬甸南部。戰爭首先在阿薩姆打響,英軍在遭到緬軍頑強抵抗,付出沉重代價後,於1825年1月攻佔阿薩姆首府。而在阿拉干方向,緬軍在班都拉將軍的指揮下,於1824年5月初,渡過內夫河,主動出擊,一舉攻下英印吉大港地區重鎮拉特納帕蘭和拉木。英國殖民當局極為震驚,唯恐緬軍乘勝進攻吉大港,急忙調兵增援。但由於5月間從海上進攻緬甸的英軍攻佔了仰光,緬軍主力奉命回師南下,阿拉干戰場形勢轉而對英軍有利,英軍轉守為攻,於1825年3月攻佔阿拉干首府,隨後控制了阿拉干全境。從海上進攻伊洛瓦底江流域是這次戰爭英軍主要作戰方向。1824年5月9日,英軍一支由66艘戰艦、1.1萬人組成的龐大艦隊從安達曼群島駛向緬甸南部沿海,乘緬軍主力尚在西部邊境地區,南部沿海兵力空虛之機,在仰光登陸,攻佔了仰光、勃古等海岸城市,從南面直接威脅緬甸中心地區。緬甸政府急調部隊據守仰光以北陣地,並召班都拉率軍回師南線。11月,緬軍6萬多人冒大雨和酷熱,翻山越嶺,趕回仰光前線。12月1日,班都拉率部向駐守仰光的英軍發起總攻,但由於雙方武器裝備差距太大,緬軍最好的武器也只是18世紀的滑膛槍。英軍以逸待勞,緬軍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又加之英軍增援部隊陸續到達。因此,緬軍幾次進攻失利,傷亡慘重,被迫退守仰光西北掘壕固守。

1825年3月,英軍沿伊洛瓦底江北上,對班都拉勸降不成,即對緬軍陣地發起猛攻。班都拉將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不幸中彈身亡,緬軍陷入混亂,英軍趁機攻佔了緬軍陣地。4月3日,英軍又占卑謬,因進入雨季,不敢繼續北上。班都拉之死和英軍不斷入侵緬甸腹地,動搖了緬甸統治者的抗英決心,緬王接受議和派建議,於9月派人與英方談判。英方提出的割地、賠款等苛刻條件引起緬方義憤。10月,緬政府重新組織1萬多人的部隊,向卑謬的英軍發起反攻。緬軍雖給敵以有力打擊,但英軍大批援軍趕到後,反攻仍遭失敗。1826年2月,英軍長驅直入,佔領蒲甘,逼近緬甸首都,緬甸政府被迫接受英方提出的談判條件,於2月24日與英殖民者締結了和約。至此,長達兩年之久的第一次英緬戰爭結束。根據條約,緬方割讓阿拉乾和丹那沙林兩地給英方,賠款100萬英鎊。戰爭給緬甸各族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使獨立的緬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英國殖民當局雖然取得了進一步入侵緬甸的橋頭堡,但在緬甸人民的頑強抗擊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侵緬英軍4萬多人,約有1.5萬人葬身戰場,消耗戰費1300萬英鎊。

第二次英緬戰爭起於1852年。英殖民當局在取得第一次英緬戰爭勝利後,侵略野心惡性膨脹,不但不滿足於割地賠款,還想獲得更多的政治、經濟利益。在與緬甸進行多次締結商約的談判未果後,以緬甸整治仰光港口,懲處英商違法犯罪活動「虐待英商」為借口,派分艦隊進至緬甸沿海地區,掠走緬甸商船,殺害緬方船員,炮擊岸防工事,進行海上封鎖。同時,還向緬甸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挾緬方作出更大讓步。緬方拒絕了英方無理要求,英國將領戈德溫遂於4月初率2萬餘人從丹那沙林向緬甸發起進攻。此次緬甸政府沒有像第一次英緬戰爭那樣組織積極抵抗,英軍僅用了8個月就侵佔了下緬甸地區。不堪忍受英國殖民統治的緬甸各族人民展開了長期頑強的斗爭,英殖民當局用了5年時間才控制了這一地區。1862年,英國殖民者把阿拉干、丹那沙林和勃固三個地區合並組成「英屬緬甸」,加強了對下緬甸的殖民統治。

1885年英殖民者又發動了第三次英緬戰爭。19世紀中葉,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帝國主義列強為擴大商品市場,掠奪原料產地,竭盡全力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英殖民者為將緬甸劃入自己的勢力范圍,防止別國插手,於1885年10月22日,借口緬甸政府對英資孟買緬甸貿易公司販運柚木偷稅漏稅活動處以罰款,是迫害英國商人,向緬甸政府發出最後通牒。11月9日,緬甸政府部分答應了英方要求。盡管如此,早已准備好的英軍還是發動了第三次英緬戰爭。11月14日,裝備精良的英軍1萬多人,沿伊洛瓦底江向曼德勒方向發起進攻。由於緬甸政府沒有必要的思想和軍事准備,英軍未遇多大抵抗,僅用了14天就佔領了曼德勒。1886年1月1日,緬甸被宣布為英屬殖民地。英國殖民者的強盜行徑激起了緬甸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各地抗英斗爭此起彼伏,聲勢浩大,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英軍佔領曼德勒以後,增兵4萬人,耗費大量軍費,花了10年時間,才把各地的抗英斗爭鎮壓下去。中國人民曾協助緬甸人民抗擊英國侵略者。第三次英緬戰爭中,雲南地方官曾派騰越都司李文秀到緬甸了解戰況。後來李文秀率部500餘人去緬甸參加抗英斗爭,最後戰死疆場。

英緬戰爭對緬甸的社會歷史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斷了緬甸封建專制王朝獨立發展的進程,使緬甸從一個獨立的國家淪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為英國大量掠奪緬甸資源,擴大殖民侵略打開了通路。縱觀3次英緬戰爭,緬甸之所以失敗,固然有其是一個落後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經濟、技術上都比不上英國殖民主義者等原因,但戰爭指導上的失誤則是緬甸失敗的根本原因。

首先,緬甸統治階級內部缺乏堅持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決心和勇氣,未能組織有效的抵抗。第一次英緬戰爭,緬甸政府尚能積極備戰,組織抗擊英軍入侵,雖然雙方武器裝備差距很大,但在3個方向上均給英軍以重創,迫使敵進行了長達兩年之久的戰爭,付出了慘痛代價才佔領了阿拉乾和丹那沙林地區。而這次戰爭的失利也在於,緬甸統治集團內部對戰和問題始終未形成一致意見,總是幻想侵略者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此,在英軍進攻的緊要關頭,主和派就佔了上風,使緬甸政府喪失繼續抵抗的信心,被迫簽約求和。到了第二、三次英緬戰爭,緬甸政府表現得更為軟弱,既無必要的思想和軍事准備,又無實際組織大規模抵抗的能力,以妥協苟且偷安。結果,英軍在兩次戰爭中分別只用了8個月和14天就佔領了下緬甸和上緬甸。而戰後英軍用了10年的時間才平息了各地抗英游擊戰爭,這也從反面說明了,如果各族人民規模浩大的抗英斗爭能有一個堅強統一的領導,緬甸一定能夠打敗英國侵略者的。

其次,緬甸統治者在戰略上顧此失彼,缺乏統一運籌能力。第一次英緬戰爭中,英軍以英屬印度為基地,在戰略上採取聲東擊西,先在阿薩姆挑起戰火,吸引緬軍主力於西線,而後乘緬甸南線兵力空虛,利用海上優勢,以1萬多人在南部沿海登陸,輕而易舉地拿下了仰光。此時,緬軍在西線集結了6萬多人的部隊,並在班都拉的率領下主動出擊入侵之敵,一舉攻佔了吉大港地區的兩個重鎮,引起了敵極大恐慌。這時緬甸政府如能以少量部隊在南線牽制英軍,阻敵北上,並指揮主力部隊乘勝向吉大港、孟加拉方向進攻,必將扭轉被動局面。可緬甸統治者卻舍近求遠,急將主力調回南線。6萬大軍冒大雨和酷熱,翻山越嶺,用了4個月時間,行程500多公里,趕到仰光前線,對英軍發起總攻。而英軍則利用這段時間調整部署,增援仰光方向,以優勢武器裝備,以逸待勞,很快就擊退了緬軍的進攻。此役,緬軍傷亡5000多人,英軍只損失不到400人,使緬方在軍事上遭受嚴重挫折,已無力挽回敗局。

再次,緬甸統治者對英國殖民者的侵略企圖缺乏警惕和戒備。英殖民當局為擴大殖民統治,總是以談判、經商、探險等和平手段為掩護,深入對方境內進行偵察、間諜活動,為其發動侵略戰爭做准備。對此緬甸政府缺乏應有的防備,給了敵人以可乘之機。如:早在1795—1811年,英國就通過東印度公司6次派遣使者進入緬甸,一方面企圖誘迫緬甸當局簽訂不平等條約,另一方面深入了解緬甸社會各方面情況,積極為英國對緬甸殖民擴張出謀劃策。第一次英緬戰爭結束後,英印總督派往緬甸的大使,利用其可參加緬王早朝的特權,暗中了解和掌握了緬甸統治集團內的大量情況,並借機組織間諜活動,給英國當局進一步在緬甸擴張提供了重要情報;英印政府佔領下緬甸後,即加緊向上緬甸滲透,英印駐緬甸總督親自率代表團到上緬甸訪問。他們在上緬甸逗留長達兩個月,雖未達成任何協議,卻收集到了大量的緬甸的政治、經濟、交通、資源、氣候等重要情報。第三次英緬戰爭爆發後,英軍就拿著事先繪制的伊洛瓦底江沿岸緬軍要塞分布和地形圖作戰,掌握了戰場主動。

7. 中國兩次遠征緬甸的戰況

1942年3月至8月,中國遠征軍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向緬甸境內出動,與日軍血戰數月,終因實力懸殊,鎩羽而歸,10萬大軍生還者約4萬,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遠征軍全線崩潰前,在戰場上始終沒有發現早已參戰的日軍第56師團,正是這個師團先在中路挫敗遠征軍決戰的計劃,然後出其不意地從東線突破遠征軍薄弱之防線,席捲了整個後方,導致遠征軍全面潰敗。在實際交戰過程中,遠征軍原以為當面之敵僅一個日軍第55師團,既沒有發現駐泰國的日軍第18師團提前增援上來,又沒有發現從海上登陸增援的第56師團,稀里糊塗地把三個日軍精銳師團當一個師團來打,以四個半師的兵力擺了個圍殲對手的陣勢(日軍一個師團的戰鬥力相當與遠征軍一般部隊七八個師,相當於中國軍隊最精銳的戴安瀾第200師兩三個師)。所以遠征軍作戰一開始便陷入十分被動的狀態。 但遠征軍第一次入緬失敗從根本上講還是一個制空權問題,日軍完全掌握了戰場的制空權,失去制空權的遠征軍,肯定無法彌補情報不靈的缺陷。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常規作戰樣式是戰術空軍與坦克裝甲部隊的協同,根據德國非洲軍團司令、坦克名將埃爾溫·隆美爾的權威觀點:「假使敵人握有完全的制空權,那麼我方盡管擁有極現代化的武器,還是無法和他作戰的,就好像野蠻人碰到了近代歐洲國家的精兵,其勝敗是不問而知了。……所以我們不能再依賴摩托化的兵力,以來作機動性的運用,因為他們最容易受到空中攻擊的毀滅。」 中國遠征軍怎麼會得不到先前英美承諾的空中掩護呢? 早在1941年5月20日,英國遠東軍總司令波普漢托中國軍事考察團團長商震致函蔣介石:「敝國已在向美訂制飛機中,指定妥馬霍克機100架,分配於貴國。翰期其能發生良好之效果也。」以後英方食言,這批飛機全部用在了北非戰場。 1942年3月25日,即同古激戰第4天,也就是英軍在緬全部45架作戰飛機在馬圭被毀後第4天,蔣介石同印緬戰區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共進晚餐後再次會談,亞歷山大親口答應蔣介石,數星期後將有324架飛機投入緬甸戰場,但直到緬甸戰場全面崩潰時都不見蹤影,而日軍投入戰場的飛機數量已經達到400多架。其實從3月份開始,德國凱塞林第4航空軍團幾乎毀滅了英國地中海空軍基地馬爾他,德軍地中海補給線恢復暢通,隆美爾非洲軍團已攻下整個昔蘭尼加,正准備向加查拉一線進攻,英國早就無意將空軍用於緬甸戰場,而蔣介石為亞歷山大將軍的彌天大謊所迷惑,樂觀地把緬甸作戰看成是一場中國軍隊在英軍絕對制空權支援下對日軍的殲滅戰。 1942年4月18日,也就是我東線被日軍第56師團突破之際,宋美齡致信美國總統行政助理居禮先生,表達了對美國的不滿:「除十足配備志願隊所需人員及飛機80架外,其餘租借案內擬撥中國之驅逐機,將撥發美國空軍第十隊用,以防護印度東北之被侵及防免英國遠東空軍之被毀滅,委座聞此建議,不勝震怒,尤其要求總統立即加派飛機300架,以助中國遠征軍一項通知……」 美國方面置若罔聞。到了6月初,隆美爾在北非突破加查拉一線進逼托卜魯克,正在印度集結、原定支援緬甸作戰的實力強大的美國第10航空隊,緊急向地中海轉移,這時中國遠征軍各部尚在作艱苦卓絕之撤退。由於美國在二戰中「先歐後亞」的戰略,於是當北非出現危機時,英美兩國先後把原定用於緬甸戰場的飛機幾乎全部調往地中海,致使我遠征軍作戰失去空中掩護。

採納哦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6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