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緬甸政府對立的有哪些地區
1. 中國與印度和緬甸的爭議領土有多少
中印邊界由於沒有正式勘界,沒有確切的長度,通常說是1700多公里(但這是傳統習慣線的大約長度)。 中印邊界現在實際是四段,即:東段(藏南段)、亞東錫金段、中段、西段(阿克賽欽、巴里加斯段)。除了亞東錫金段外,其它三段都有邊界爭議。爭議地區面積總共約12.5萬平方公里。除去我們控制的西段,印度共佔領我9.2萬平方公里領土,相當於六個北京、一個浙江省、兩個半台灣省,比英阿爭奪的馬島大10倍,比日俄爭執的「北方四島」大20倍,為我國總領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2. 緬甸撣邦有幾個特區與中國是什麼關系
緬甸撣邦的四個特區及與中國的關系:
1、果敢第一特區,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5200平方方公里,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
2、佤邦,即緬甸撣邦第二特區,處於世人所稱的「金三角」腹地,是毗鄰中國、泰國和寮國的一個自治特區,由南北兩塊地盤組成。
3、克欽邦第三特區即原緬共101軍區,是緬共中最晚組建的一個軍區。
4、緬甸撣邦第四特區即原緬共「八一五」軍區。是一個極為袖珍的「割據之地」。不僅人口在幾支地方民族武裝中最少,地理面積也是相對最小。
(2)和緬甸政府對立的有哪些地區擴展閱讀
撣邦,是獨立自治邦。面積為62500平方英里,是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個邦。主要居民是傣族而緬人稱為撣人。首府在東枝鎮,多柚木林,以種植水稻為主,還有玉米、小麥、煙草、茶等。
北部南渡附近有銀、鉛、鋅、銅等礦,內外交通不便,僅北部和西部有鐵路,分別由臘戍和東枝通向緬甸中部。中國畹町到臘戍公路是中緬陸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東枝是避暑勝地,其西南的因萊湖為著名風景區。
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3. 緬甸的鄰國有那些
緬甸的鄰國有:印度、孟加拉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泰國、寮國。
緬甸簡介: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遊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1997年改名為「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宣布廢除憲法,解散人民議會和國家權力機構。1988年9月23日,國名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新憲法獲得通過,規定實行總統制。緬甸於2010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2011年2月4日,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緬甸國旗
4. 緬甸,果敢和佤邦三者之間是什麼關系
果敢、佤邦則是少數民族割據的小區域,在名義上屬於撣邦境內。果敢和佤邦都屬於緬甸國內名義上的特別行政區。
佤邦與果敢的主要民族也不同,佤邦的主要民族為佤族,軍隊為佤邦聯合軍;果敢的主要民族為漢人,駐扎軍隊為果敢同盟軍和緬甸政府軍。
(4)和緬甸政府對立的有哪些地區擴展閱讀: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 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5. 柬埔寨菲律賓緬甸最亂的三個國家
緬甸現在是被公認的東南亞最亂的一個國家。民族內部的矛盾,國家內部的矛盾,總是在緬甸這個地方此消彼長。但其實在古代緬甸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強國,尤其是在清朝時期,如果對還珠格格這部電視劇細心觀察過的小夥伴們,其實我們發現爾康就是被緬甸王朝俘虜,而且最後娶了緬甸的公主。
在那些打鬥場面當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緬甸是非常驍勇善戰的,也成為了清朝對外統治強勁的對手。可是如今的緬甸已經不能算是東南亞的第1強國了,因為多年的內部戰亂使得這個國家沒有更好的機會和時間去發展內部的經濟以及其他方面的實力。
那到底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緬甸這么亂呢?其實聽到的大多也就是緬甸內部很多少數民族的勢力與緬甸政府軍之間的爭端。這可能是緬甸內部最大的問題,只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源頭在哪裡,就能明白為什麼緬甸總是戰亂了。
古代的緬甸是善戰的這邊不用贅述,到了近代時期,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這可能就是現在緬甸混亂的源頭了。英國統治緬甸這個地方將緬甸變成了他們的殖民地,想要很好的統治就需要均衡緬甸內部的民族勢力。對於曾經驍勇善戰的緬甸政府軍來說,不可能對英國的統治真正的俯首稱臣,英國此時能做的就是去扶持更多不同民族的武裝勢力以此來牽制緬甸政府軍的力量。
英國殖民統治者在這方面做的相當徹底,成功的讓果敢和克欽等武裝力量強大起來。對於當時的英國殖民統治者來說,緬甸國內出現更多的武裝力量對他們來說更容易控制。畢竟如果一個國家變得四分五裂,他們就沒有足夠的集中力量來針對殖民者了。而在第2次大戰結束之後,英國的殖民統治沒有繼續在緬甸生根發芽。留給緬甸的是四分五裂的國土以及激烈的內部矛盾。
而緬甸政府軍也對自己的實力過分的自信,其實他們完全可以先承認這些武裝力量,然後慢慢的同化又或者是形成一個和平共贏的環境。但是緬甸政府軍選擇了以武力來解決,誰知道他們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去消滅這些武裝力量,所以緬甸內部一直處在戰亂當中。
所以說緬甸的混亂是一個歷史發展的結果,如果他們可以一直處在自己統治的階段,那麼緬甸應該是不會那麼動亂的。正因為他們曾經有過被殖民統治的經歷,而在被殖民統治的過程當中受到了其他外族的影響,使得國家內部變得四分五裂,最終也沒有形成同仇敵愾的局面,這才導致了緬甸混亂。
6. 緬甸反政府勢力分布
半個世紀以來,緬甸反政府勢力也就是少數民族武裝(簡稱「民地武」)問題一直是緬甸政府的一塊心病。緬甸的民族矛盾極為尖銳,其中又以面積最大的兩個少數民族邦撣邦和克欽邦(通稱緬北)為甚。自1948年緬甸獨立以來,緬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先後組建了數十支大大小小的反政府武裝。
緬北六大武裝
1、撣邦武裝
撣邦擁有超過360萬人口,占緬甸人口總數的7%,信仰佛教,從300年前起就長期與緬甸中央政府發生武裝沖突。撣邦武裝最多時曾有100隻武裝,其中最出名有3隻,第一是撣邦軍(SSA),上世紀70年代,成為緬共最有利的同盟軍。
第二個為撣邦聯合革命軍(SURA),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殘留緬甸國軍聯合,從事搜集情報,走私毒品活動。
第三個是撣邦聯軍(SUA),其規模最大時,擁有超過2萬武裝力量,裝備有薩姆7型防空導彈,迫擊炮等武器。雖然其主力14000人在1996年向政府投降,但現在仍有相當力量在緬北活動。
2、佤族武裝
佤族生活在緬甸阿佤山一帶,靠近中國滇西南。該民族在1967年以前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數十個世襲部落首領統治整個社會。60年代,緬共來到佤邦建立根據地,大批佤族青年加入緬共軍隊,從而緬共為佤邦培養出大批軍政人員。
1989年4月,緬共中部軍區副司令鮑有祥,第12旅旅長趙尼萊突然包圍緬共中央總部,成立佤邦聯軍。
佤邦聯軍地盤與中國雲南的滄源縣,耿馬縣,瀾滄縣,孟連縣等接壤,總面積大約有3萬平方公里。佤聯軍的路線是:一手高舉和平民主的旗幟,一手高舉武裝自衛的旗幟,以軍事實力為後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最終實現民族自治和大佤邦的戰略構想。
佤聯軍現在可以說是緬北最大的武裝力量,主要軍官包括,田家新,李老二,陳祥,趙岩祥,魏學榮,扎老布,李祖烈,賽堂,三不勒等等,擁有5個師級部隊,超過2.5萬軍隊,裝備有地空導彈,120毫米,100毫米,82毫米迫擊炮,75毫米無後坐力炮,4管高射機槍,53式輕重機槍,56式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和M-16步槍。
佤聯軍還辦有4所軍事學校,並重金聘請解放軍和台灣退役軍官擔任教官訓練部隊。改變過去緬共陳舊的作戰方式。
3、果敢武裝
果敢特區面積5200平方公里,果敢人最早是在1661年在反抗清軍的最後一戰,失敗後流亡緬甸的明軍及其家屬。1942年,日軍侵佔緬甸後,果敢自衛軍與日軍作戰百餘次,獲得英國女王頒發的OBE勛章。果敢民風強悍,素有九反之地的稱謂。
現在果敢最大武裝是果敢同盟軍,最早為1989年脫離緬共的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部隊。果敢同盟軍控制面積較小,僅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2萬,武裝力量在2000人左右。
4、克欽武裝
克欽是緬甸第六大民族,人口125萬,與中國境內景頗族是同一民族。
克欽獨立軍,現在控制區域1萬平方公里,人口10萬,克欽在其控制區實施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制度,現擁有7000武裝力量和5000名民兵,實力僅次於佤聯軍。
為獲得武器,克欽武裝想盡辦法從印度,緬甸,泰國走私M-16步槍,M-24沖鋒槍,M-79型火箭筒及子彈。
克欽新民主軍,該武裝最早為1989年,緬共第101軍區部分部隊改編而成,駐地在中國雲南怒江州,保山地區邊境外,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4%,擁有大量珍貴木材。其武裝力量包括1500名常備軍和民兵,武器包括,54式手槍,56式自動步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82毫米迫擊炮和馬克辛重機槍。
5、克倫族武裝
克倫族擁有超過400萬人口,分布在克倫邦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為遠古古羌人集團較早南下的一支,與中國漢族同源。
克倫族自古代起就與緬甸中央政府作戰,英國殖民緬甸期間,又協助英軍進攻緬軍。二戰期間,更是在英國幫助下,猛烈進攻親日的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
始創於1945年,目前控制區域1.3萬平方公里,人口13萬。軍事力量包括7個旅6個直屬營等7000人。
6、克耶解放軍
成立於1949年7月,是一支以實現民族獨立和自治為理想的反政府武裝。現在其主力近萬人已經接受民族和解。泰緬邊境但仍然在其控制區(泰緬邊境)進行武裝割據,自我管理。
參考:網易軍事--獨家詳解緬甸六大武裝:聘解放軍與台灣教官
http://war.163.com/15/0119/07/AGAB6V2600011MTO.html
7. 果敢是中國嗎 為什麼用我國人民幣,求分析
果敢現不是屬於中國,是屬於緬甸,其中90%人口為華人(緬甸謂之果敢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
果敢全稱「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
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的勐古鎮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國境線約250公里。
當地通行漢語(當地人稱果敢語),並且保留著漢族生活習慣。市面上流通人民幣與緬甸幣,手機由中國移動公司提供通信服務,座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變電站輸送。
(7)和緬甸政府對立的有哪些地區擴展閱讀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1962年中緬重新協商劃分邊界線,果敢地區被正式劃入緬甸撣邦管轄。 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通行果敢語(漢語),流通人民幣,通訊採用中國移動號碼,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
8. 果敢現在是在緬甸軍政府控制下嗎
是。
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
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豎笑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國境線約250公里。
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90%人口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漢人聚居區。據2016年相關信息顯示,果敢自治區下設1縣、2區、2鎮和28個鄉、社區。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
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
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8)和緬甸政府對立的有哪些地區擴展閱讀:
果敢人的歷史其實非常短,但是叢圓這個地區的關系卻非常復雜。可以說,世上很難找到第二個地區,有果敢地區這么復雜的情況了。
第一,地域復雜。
因為處在中緬邊境的交界處,因此在歷史上,這里曾在兩國之間輾轉。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前,果敢地區一直屬於中國。接著在清朝末年,由於清朝控制力減弱,果敢一度獨立自治。
第三次英緬戰爭後,木邦土司帶著48個小土司降英,果敢也被劃進了這個范圍,英國委任果敢土司為「世襲果敢訓政布司」,但果敢土司不接受。
1890年,英軍向果敢挺進,企圖佔有中國領土。1894 年,中國與英國簽訂《中英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果敢及北丹尼劃歸中國。但1897年,英國借口威逼中國,兩國又重議此事,並簽訂了《中緬條約附款》。這樣,又將果敢和北丹尼劃入緬甸(那時候緬甸歸英國管)。
1948年緬甸獨立後,果敢首領楊振材兄弟為了在緬甸獲得更多話語權,聲明果敢歸緬甸所有,並寫入憲法。1962年,中緬兩國勘定國界,果敢這時候正式劃入緬甸版圖。
1989年,果敢宣布脫離緬甸。1995年,果敢一分為三。
第二,人員復雜。
明朝末年前,這里余鄭含只是荒無人煙的地方,只有一些土著生活在這里,被稱為「老葫人」。
清政府遷都北京後,加緊了對南明政權及各種地方勢力的清掃。
後來清軍及吳三桂攻打雲南,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與張獻忠農民起義軍的余部逃到緬甸,被緬王收留。後來吳三桂進緬甸討伐朱由榔,緬王就把朱由榔交給吳三桂。其餘明軍及農民起義軍余部,就跑到果敢地區躲避。同時,一些雲南人也涌到這里來開荒種地,這里就變得熱鬧了。
在英緬戰爭中,不少緬甸人,乃至英國人又加入到這一地區。使得這一地區的人員結構更為復雜。
第三,政權復雜。
果敢地區原本各自為政,形成許多小部落,小土司。後來,原籍南京應天府的漢人楊高學到果敢,加入「興達戶」。後來,其後人逐漸強大起來,在乾隆60年(1758年)的時候,楊家後人逐漸控制了整個果敢地區,並把「興達戶」改名為「果敢」。
雍正八年(1730年),楊家後人楊猷才被清廷封為「誥封奉正大夫」。道光二十年(1840年),雲南總督又奏封清朝皇帝,封楊家後人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令」。
第三次英緬戰爭後,英國委任作為楊家後人的果敢土司為「世襲果敢訓政布司」,果敢土司不答應。
1948年緬甸獨立的時候,果敢土司楊振材被選為緬甸首屆上議員兼撣邦財政部長。其兄弟楊振聲任果敢地區下議員。
1965年果敢進入動盪時期,楊家後人楊振業與彭家聲組建反政府武裝,而另一個勢力羅星漢則與政府軍聯合,圍剿楊、彭兩人。1967年,另一楊家後人楊振勛回果敢加入彭家聲反政府行列,但楊振業卻又倒戈與政府一起,圍剿彭家聲及楊振勛。彭家聲退入中國境內,接受緬共領導。
1989年,彭家聲又宣布脫離緬共,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由此打鬥不休。1995年,果敢一分為三,彭家聲、楊茂良、孟薩拉各霸一方。
直到今天,果敢依然沒有和平統一與安定。
9. 緬北的克欽武裝勢力范圍,與緬甸政府和中國政府的關系。還有周邊國家的關系,
克欽獨立軍管轄區域名為:克欽邦第二特區(轄拉扎、邁扎央等地區),轄區位於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人口約15萬人。與緬甸政府敵對關系,克欽方面謀求獨立,緬甸方面是求統一的,水火不容的,現在不是說停戰了嘛 還是在打;與中國方面也不能說特別友好,因為克欽族信仰基督教,高層相當部分有西方留學經歷,中國投資的密松水電站事件與其就有關聯;美歐方面關系應該較為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