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有多少乾旱
❶ 緬甸有多大
67.6577萬平方公里
❷ 緬甸的人口是多少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也有為數不多的人懂英語和漢語。
(2)緬甸有多少乾旱擴展閱讀
民俗
1、在緬甸,宗教習俗禁忌婦女登上佛塔的塔基。佛教齋戒月(公歷八、九、十月,緬語稱瓦期),一般不舉行婚禮、遷居等喜事。
2、部分緬族人睡覺時頭必須朝南或朝東;家中長者的座位在頭頂部,晚輩座位在腳尾部;星期五不能坐船渡江;在旅途中碰到菌類植物、是最幸運的徵兆等。
3、緬甸撣族人男主人出遠門時,女主人要在佛像前獻上一束鮮花,以占卜外出者的凶吉;未經主人允許,不論是家中人還是客人,都不得坐到男主人的固定位置上;上樓必須脫鞋;待客的茶水、水果、食品,客人必須食用,否則他便認為客人粗野;在商人家裡不準吹簫和口哨,他們認為這會把財運吹跑等。
❸ 緬甸河水什麼季節最少
從理論上來說,是一個水資源特別豐富的國家。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每年從印度洋、孟加拉灣方面吹來的西南季風,給這個金塔古國帶來了充沛的雨量。有人估計全緬各地平均年降雨量為80英寸(合2000毫米),按此計算,一年來緬甸全國降水量為1.34億立方米。如果和中國相比,中國全國各地平均年降雨量只有629毫米(mm),不到緬甸的三分之一,一年來全國降水量為6萬億立方米,是緬甸的4.5倍左右。但考慮到中國國土面積是緬甸的14倍之多,人口是緬甸的25倍,中國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遠遠少於緬甸,是顯而易見了。
「既然這樣,怎麼今年夏天緬甸全國各地都鬧水荒,缺水飲用水呢?」有人可能結合目前的情況,提出這個疑問。
是的,緬甸每年獲得的雨水並不少,但這受制於兩個因素:一個是時間因素,一個是地理因素。
時間因素:降雨量都集中在雨季(陽歷6月至9月),其他季節雨量甚少。去年7、8月間緬甸各地不是鬧水災嗎?就是那充沛的雨量造成的。
地理因素:緬甸全國各地降雨量不均勻。臨海地區雨量特多,北部、東部山區雨量次之,中部地區雨量最少,有的地方甚至不到20英寸(500mm),被稱為「中部乾旱地區」。
有人以中國降雨量的標准來看緬甸,會認為年降雨量500mm也不算少,怎麼會是乾旱地區呢?中國北方地區降雨量都只有400mm呢!
這是忘記了「氣溫」這個條件。緬甸中部降雨量少,氣溫卻特別高,年水蒸發量遠遠高於年降雨量。例如最乾旱的馬奎省、曼德勒省,年水蒸發量達到1700mm—1900mm左右。一年降雨量不到600、700mm,卻蒸發那麼多毫米的水量,這些地方不幹旱還有哪些地方會乾旱呢?
但就是這些地區,去年7、8月間同樣鬧水災。所以有人不無遺憾地說:「如果能把去年7、8月間的那些大水留到今天,也就不會有今年4、5月乾旱的現象出現了。」
當然這是辦不到的,「流水無情」嘛。水總是要流動的,特別是要往低處流,往海里流,你要怎樣才能留住它呢?
「建水庫,修水壩。」有人可能會這樣提議。對,這是最好的留住水資源的一個方法。但就是這個方法,這幾年卻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排斥、抗議。原因是水庫、水壩的修建「破壞了自然環境」、「影響生態」,甚至會使河流斷流、缺水雲雲。
真的是這樣嗎?人們應該冷靜地思考這個問題了。當然一些水庫、水壩修建的不合理,是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的。但如果修建得合理的話,仍是可以造福人類、造福大自然的。在這里就有一個具體的實例可說明之:目前緬甸最大的水壩——德班色(Tapanseik)水壩就緩解了當地的水荒現象。
據《緬甸之光》報5月14日報導,盡管今年各地都因厄爾尼諾現象大鬧水荒,但實皆省德班色水壩地區,由於有充沛的存水,因而當地的夏季農作物的收成都有了保障。該報上提出了許多縣區栽種夏作物面積的數字,有的地區夏作物的面積甚至超過了原定計劃——原因就是由於供水有保障。
如何合理利用上天賜給人們的豐富的水資源,避免以後再出現嚴重的水荒現象,是人們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課題了。
❹ 緬甸國家有多大人口有多少
截至2020年4月最新公布的信息,緬甸面積676578平方公里,人口5458萬。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毗鄰,西北與印度、孟加拉國相接,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3200公里。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官方語言為緬甸語,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民族有文字。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緬甸外交情況
緬甸奉行「不結盟、積極、獨立」的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不依附任何大國和大國集團,在國際關系中保持中立,不允許外國在緬駐軍,不侵犯別國,不幹涉他國內政,不對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共同倡導者。
1988年軍政府上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緬實施經濟制裁和貿易禁運,終止對緬經濟技術援助,禁止對緬進行投資。1997年加入東盟後,與東盟及周邊國家關系有較大發展。近年來,緬政府積極推進民族和解,與西方國家關系逐步緩和。2014年,緬甸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領事服務網-緬甸
❺ 緬甸氣候怎麼樣
緬甸全名為緬甸聯邦(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境內最大城市仰光遷至新都內比都。
緬甸聯邦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東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接,西北部與印度、盂加拉國接壤,東南部與寮國、泰國相鄰,西南部與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瀕臨。面積約為6 7 . 6 6 萬平方千米,為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圍家,海岸線全長約3 2 0 0 千米。
緬甸聯邦( The Union of Myanumar )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國土面積為 676581 平方千米,東北與中國毗鄰,西北與印度、孟加拉國相接,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鄰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 3200 千米,古時是通往印度半島和中國的門戶。
境內多高原、丘陵、河谷和平原。西部若開山脈海拔 1800 米以上。沙拉馬地山海拔 3826 米,伊洛瓦底江長 2150 千米,薩爾溫江在境內長 1660 千米。礦產、森林資源均豐富。
緬甸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大致可以分三部分。一、西部山地:為南北走向而中部向西突出的弓形山脈,大部分海拔在1 8 0 0 米以上。二、撣邦高原:海拔在1 0 0 0 —1 3 0 0 米。高原面上多深切谷地,起伏非常大。有分布廣泛的岩溶地形。三、伊洛瓦底江谷地,界於西部山地和撣邦高原之間。上游多山地、中游谷地平原上有突出的小山丘。下游谷地平原較為狹窄,三角洲附近展寬。全境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可以明顯地分為三季:暑季為3 -5 月,雨季為6 —1 0 月,涼季為1 1 月—次年2 月。最涼月(1 月)平均氣溫為攝氏2 0 -2 5 度,最熱月 (4 月)平均氣溫為攝氏2 5 —3 0 度,年較差在攝氏1 0 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沿海多達3 0 0 0 —5 0 0 0 毫米,中央乾燥區也有5 0 0 —1 0 0 0 毫米,降水多是暴雨,即使在少雨的季節,也是傾盆大雨。7 月降水最多,最乾旱時期為1 2 月—第二年3 月。
東南亞國家。緬甸領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於中南半島西北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東南與寮國、泰國毗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線長3200千米,屬熱帶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50%以上。地勢北高南低,以山地、高原和丘陵為主,大河的中、下游均為平原,山川呈南北走向。北部高山區海拔3000米以上,東北部為撣邦高原,介於西部山地和高原之間為伊洛瓦底江平原,是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等。大部分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涼、熱、雨三季,年平均氣溫20-300C。
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 27 ℃,年降雨量為 500 毫米—— 5000 毫米。緬甸大部價位於北回歸線以南,除了少數高山區域外一年可分為涼、干、雨三季。涼季:每年 10 月至第二年 2 月為涼季,此時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是緬甸五穀豐收的季節,也是旅遊旺季,一般而言仰光以南,月平均溫度在 30 ℃上下,其餘地區則在 15 ℃到 25 ℃之間。乾季:每年 3 月到 5 月是緬甸氣溫最高的季節,月平均 30 ℃以上,亦可高達 40 ℃,在此乾旱季節,亦是深居簡出的季節,緬甸人的節日大多與雨有關,如 4 月中旬的潑水節(新年),及 5 月中旬的祈雨節。雨季:每年 6 月中旬以後多吹西南季風進入雨季,尤其是 7 月、 8 月更是大雨滂沱,此時萬物欣欣向榮,但緬甸人則在 8 月某日開始「守夏」,為禁歡節。
❻ 緬甸面積有多大
緬甸面積約67.8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00公里。
地勢北高南低。北、西、東為山脈環繞。北部為高山區,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靠近中國邊境的開卡博峰海拔5881米,為全國最高峰。 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緬甸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緬甸的形狀就像一塊鑽石,從南到北長約209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925公里。
緬甸南端的維多利亞角處於北緯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緬中邊界線居於北緯28度,緬甸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緬甸最西部的孟都處於東經92度線附近,東端的緬老界河湄公河在東經101度線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東經96度線上,緬甸的標准時間就以東經96度為准。
緬甸的氣候因位置和高地,海拔的高低而異。氣候為亞熱帶/熱帶,分為三個季節:「十一月至二月的冬季涼爽,三月和四月的夏季炎熱,五月至十月的雨季,主要受西南季風影響」。
該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整個國家位於亞洲季風地區,其沿海地區每年降雨量超過5,000毫米(196.9英寸)。
年降雨量在三角洲緬甸中部地區約有2,500毫米(98.4英寸),而緬甸中部乾旱地區的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000毫米(39.4英寸)。高地的高海拔地區容易降雪,特別是在北部。緬甸北部地區最冷,平均氣溫為21°C(70°F)。沿海和三角洲地區的平均最高氣溫為32°C(89.6°F)。
緬甸的氣候對遊客的到來產生重大影響。遊客傾向於避開雨季,而在十一月至四月之間的旱季旅行,而在十二月至二月之間則出現高峰流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緬甸
❼ 緬甸面積有多少
緬甸是南亞的一個小國家,和中國一個
省差不多,國土面積676578平方千米
,緬甸在中南半島的西部,位於西藏高
原和馬來半島之間。
❽ 緬甸一年有幾天的法定節假日
緬甸法定節假日如下:
1、獨立節
1月4日,紀念緬甸1948年1月4日獨立日。獨立節有很多官方和民間的慶祝活動。許多佛塔也將在1月舉行各種宗教儀式,寺院里會看到堆積如山的供品,晚上還有戲劇歌舞演出。
2、聯邦節
2月12日,紀念1947年2月12日昂山簽署《彬龍條約》決定成立緬甸聯邦,各地的少數民族都會穿上民族盛裝遊行。
3、農民節
3月2日,紀念1945年3月27日抗日勝利,無論是仰光中心大街還是偏遠的農村,到處是歡樂慶祝的人群
4、建軍節
3月27日,初為抗日節,1955年改為建軍節,在仰光會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儀式,晚上放五彩繽紛的煙花。
5、潑水節
4月13日前後(緬歷新年),節日期間,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互相向別人潑水,表示洗舊迎新。水是幸福的象徵,人們便潑的越多反倒會越高興。在潑水節期間,人們還會向寺廟施捨食物與日常用品。
6、工人節
5月1日
7、烈士節
7月19日,是紀念在獨立前夕1947年遭到暗殺的昂山將軍和他的志士的先烈者日。
8、民族節,
12月1日,紀念1920年12月1日仰光大學學生抗英罷課。
(8)緬甸有多少乾旱擴展閱讀
緬甸其他節日
1、豐收節是緬歷的第二個月(在公歷四月至五月之間
4月到5月之間,緬歷的第二個月舉行,豐收節會令遊客胃口大開,正是品嘗緬甸傳統甜點:一種用江米,加入各種果料,如果仁、芝麻、花生仁和薑片做的點心。
2、浴榕節
4月下旬,緬歷2月月圓日舉行。緬甸將菩提樹(榕樹)視為佛的化身,在最炎熱乾旱季節給菩提樹淋水,有希望佛教弘揚光大之意
3、五月節
7月到8月之間,是緬歷的第五個月,紀念佛祖的節日,五月節將以隆重的儀式重現佛祖在世的一生,即從他出生到涅磐的全過程。五月節期間不要錯過仰光大金塔里舉行的儀式,其中最動人的場面是由虔誠的緬甸婦女頂著水罐,朝象徵佛祖頓悟的菩提樹灑下凈水。
4、點燈節
10月,緬歷7月月圓日。傳說佛祖在雨季時到天庭守戒誦經3個月,到緬歷7月月圓日重返人間,凡間張燈結綵迎佛祖歸來。
5、敬老節
10月,緬歷7月。傳說眾僧侶在雨季守戒3個月後跪請佛祖訓示,後人效法,在此期間舉行敬老活動。
6、獻袈裟節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緬歷7月月圓至8月月圓期間。善男信女要向僧侶敬獻袈裟,在8月月圓日點燈迎神,舉行各種娛樂活動。此日又稱「光明節」。
7、作家節
12月上旬,緬歷9月1日。古時舉行拜神活動,從公元1782年起演化成敬拜和獎勵「像神一樣崇高的」大作家們。1944年緬甸作協正式確定為「作家節」。
❾ 泰國緬甸寮國乾旱嗎
泰國雨水很充沛,這次乾旱並沒有影響到它們。
泰國主要有桂河,湄公河,湄南河三大河流,並不是都從中國起源的,所以它們問題並不大啊。
❿ 緬甸有幾個自治區
四個特區 分屬不同的軍閥管制